CN111231994A -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1994A
CN111231994A CN202010336525.8A CN202010336525A CN111231994A CN 111231994 A CN111231994 A CN 111231994A CN 202010336525 A CN202010336525 A CN 202010336525A CN 111231994 A CN111231994 A CN 111231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marshalling
consist
formation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65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1994B (zh
Inventor
王莹
刘军
王舟帆
李志兵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65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05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Rail freight termi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40Handling position reports or trackside vehicle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根据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解决现有在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并未形成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在时间上存在双峰特征,空间上存在不同区段客流差异大的现象。列车灵活编组技术成为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列车灵活编组的运输组织技术是用于解决其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的重要运输组织模式之一。
现有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两种方式;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列车在不同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列车编组周期的影响因素不同,而列车编组周期是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但是,现有并未形成列车在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的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因此,如何确定列车在灵编组作业方式下的编组周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解决现有并未形成列车在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的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
根据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进一步的,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包括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进一步的,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3
表 示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323861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7
表 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2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796693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 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600701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563296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 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进一步的,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6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78328DEST_PATH_IMAGE004
表 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592617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8
其中,
Figure 36368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455848DEST_PATH_IMAGE007
表 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931829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753154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42840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0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356141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 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245600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2
其中,
Figure 514907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972564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 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首先,对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进行识别确定,然后,基于确定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再对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列车编组周期,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对计算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的区域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提供列车编组周期的确定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将采用灵活编组作业的列车进行分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作业时间显示示意图;
图5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作业时间显示示意图;
图6为编组周期及其相关变量示意图;
图7为某区域按照固定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基于灵活编组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总体构思如下:
S1将采用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的列车分为编组周期内列车和非编组周期内列车,编组周期内列车分为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和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如图1所示);
S2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和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根据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 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单位小时的编组周 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具体的,上述步骤S1中,现有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内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如图2所示:
具体为:干线编组列车先进入编组作业股道,支线编组列车在经过一个最小追踪时间后与干线编组列车进入编组作业股道的停放处,然后干线编组列车与支线编组列车进行编组或解编操作,如图4所示。
方案2-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如图3所示:
支线编组列车先进入编组作业股道,干线编组列车到达支线编组列车在编组作业股道的停放处,然后干线编组列车与支线编组列车进行编组或解编作业,如图5所示。
上述两种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进入作业股道后,支线编组列车需在一个最小追踪时间后才能进入干线编组列车的作业股道,然后再进行编组、解编操作,总体较方案2增加了约一个最小追踪时间,最小追踪时间是编组周期的影响因素,而运输能力与编组周期相关,所以上述两种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中,图6为编组周期及其相关变量的示意图,针对编组周期的确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即确定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是属于上述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还是属于方案2-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2)根据确定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确定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最小追踪时间、编组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具体的,此种情形下,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是第一最小追踪时间、编组/解编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的时间加和,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2)
其中,
Figure 304319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869905DEST_PATH_IMAGE003
表 示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400244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278070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最小追踪时间指的是上述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支线编组列车追踪与其相邻的干线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2的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由于方案2较方案1节省了支线编组列车对干线编组列车的最小追踪时间,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的影响因素仅包括编组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具体的,此种情形下,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即编组/解编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的时间加和,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159438DEST_PATH_IMAGE016
(3)
其中,
Figure 797224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447648DEST_PATH_IMAGE004
表 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965217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3)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具体的,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599461DEST_PATH_IMAGE012
(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978621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 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342606DEST_PATH_IMAGE014
(5)
其中,
Figure 47388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903349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 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上述设定条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6)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的英文是“subject to”,表示约束条件;
Figure 670886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30323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 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561798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764110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406444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761333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正 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种可能情况:
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具体的,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2的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98130DEST_PATH_IMAGE020
(7)
其中,
Figure 887738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68183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 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277579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50857DEST_PATH_IMAGE022
(8)
其中,
Figure 327760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46318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 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上述设定条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9)
其中,
Figure 844640DEST_PATH_IMAGE032
的英文是“subject to”,表示约束条件;
Figure 747874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553019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 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75268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256326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205827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表示 正整数。
同样,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种可能情况:
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具体的,上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a: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然后,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以及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其中,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具体如前方案1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上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1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 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 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780159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表示第三最 小追踪时间。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1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具体的,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并结合上述的编组周期、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第三最小追踪时间,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1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 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512623DEST_PATH_IMAGE037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 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941330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 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表示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Figure 655208DEST_PATH_IMAGE038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此时,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1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109979DEST_PATH_IMAGE037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 列车数量,
Figure 239609DEST_PATH_IMAGE036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 数量,
Figure 257244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 作业的列车数量。
b: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然后,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以及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然后,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2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上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1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的 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 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830438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566313DEST_PATH_IMAGE038
表示第 三最小追踪时间。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2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具体的,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并结合上述的编组周期、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第三最小追踪时间,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 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 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906159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 期,
Figure 778300DEST_PATH_IMAGE041
表示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Figure 630718DEST_PATH_IMAGE038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此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1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664009DEST_PATH_IMAGE04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 列车数量,
Figure 260075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 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 作业的列车数量。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根据某区域规划及远期需求分析,列车最小追踪时间设为2min30s,每小时开行列车数量可达24对,列车最大编组为6编组,最小编组单位为3编组。选取支线A、支线B方向和干线为研究案例,支线A、支线B分别为3对/h,干线最多开行18对/h。如图7所示,为按照固定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
分别针对上述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内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的两种方案,结合既有的解编车技术(3min),将解编车作业设置为1min、2min和3min,清客及上下车作业设置为30s,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为30s,分别分析基于机械耦合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表1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结果,表2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结果。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例如,以表1中支线1/3短编,编组周期为6min,每小时2次编组作业为例说明:
由于每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此时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由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因此,单位小时内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 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单位小时内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该情景下运能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对列车。
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9
例如,以表2中支线1/3短编,编组周期为3min30s为例,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为例说明:
由于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此时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0
由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1
,因此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单位小时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3
对;
该情景下运能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对列车。
通过验证,表中计算结果与铺图法计算结果高度一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
根据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包括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 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958920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 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426460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 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878301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86560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104194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 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471197DEST_PATH_IMAGE004
表 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207072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其中,
Figure 812497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表 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543692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5898DEST_PATH_IMAGE009
,单位是min,
Figure 104435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176865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支线编组 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293726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其中,
Figure 271040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981507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支线编组列 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CN202010336525.8A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11231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525.8A CN111231994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525.8A CN111231994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94A true CN111231994A (zh) 2020-06-05
CN111231994B CN111231994B (zh) 2020-09-08

Family

ID=7087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6525.8A Active CN111231994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199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6205A (en) * 1974-05-24 1977-12-30 Siemens A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tems of data between active interrogation devices and passive response devices
CN103538601A (zh) * 2013-05-30 2014-01-2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列车能耗、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的方法
CN110356438A (zh) * 2019-06-11 2019-10-2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6205A (en) * 1974-05-24 1977-12-30 Siemens A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tems of data between active interrogation devices and passive response devices
CN103538601A (zh) * 2013-05-30 2014-01-2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降低列车能耗、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的方法
CN110356438A (zh) * 2019-06-11 2019-10-2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波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陈勇等: "基于SOA的城际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94B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7845B (zh) 一种针对时变客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优化系统
CN104442933B (zh) 一种列车编队运行组织的方法
CN104742913A (zh)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及方法
CN106228828A (zh) 一种停车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11859718B (zh) 一种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车站拥挤系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861142A (zh) 一种基于北斗和多信息结合的定位与导航方法
CN111231993B (zh) 一种基于灵活编组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11231994B (zh)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CN111231991B (zh)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CN114348059A (zh) 一种基于自组网的进路分段解锁及逻辑处理方法、系统
CN111231992B (zh) 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Gašparík et al. Capacity of corridor lines after modernization
CN104504454A (zh) 基于车型-交路匹配度的动车组运检计划一体化编制方法
CN106114562A (zh) 地铁线网路况信息系统
WO2023035496A1 (zh) 列车全天候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88298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城轨客流广播诱导方法
CN111931386B (zh) 一种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区间拥挤系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859717B (zh) 最小化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旅客拥挤系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15204585A (zh) 基于虚拟编组的单线线路行车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5593471A (zh) 一种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案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Kariyazaki et al. Simula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rain operation to recover knock-on delay earlier
CN109086925B (zh) 公交接驳轨道需求区域识别方法
CN110033634B (zh) 一种可变线路公交协同接驳乘客方法
Mlinaric et al. PROPOSA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ERTMS) TO THE RAILWAY NETWORK IN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Smoliner et al. Strategic Multimodal Assessment of Suburba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