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1991B -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1991B
CN111231991B CN202010336500.8A CN202010336500A CN111231991B CN 111231991 B CN111231991 B CN 111231991B CN 202010336500 A CN202010336500 A CN 202010336500A CN 111231991 B CN111231991 B CN 111231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marshalling
formation
branch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6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1991A (zh
Inventor
王莹
刘军
王舟帆
卢禹贺
白光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6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根据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解决现有并未形成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对计算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的区域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Description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在时间上存在双峰特征,空间上存在不同区段客流差异大的现象。列车灵活编组技术成为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列车灵活编组的运输组织技术是用于解决其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的重要运输组织模式之一。
现有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两种方式;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重要一点是因为列车在不同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由于列车编组周期的影响因素不同,使得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计算结果不同,而由于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作为灵活编组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但是,现有并未形成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因此,如何确定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解决现有并未形成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根据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
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所述编组周期;
基于所述编组周期,根据列车实际开行方案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编组周期;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根据所述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所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进一步的,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所述编组周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
根据确定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进一步的,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包括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进一步的,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52071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835022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 间,
Figure 780850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815802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445367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清客及 上下车作业时间。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540362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271688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 间,
Figure 110331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63244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705971DEST_PATH_IMAGE010
,单位是min,
Figure 783649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550616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30139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342303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235173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干 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415618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 间。
进一步的,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389128DEST_PATH_IMAGE017
其中,
Figure 590302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642572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干线编 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进一步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根据如下公式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Figure 502075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
Figure 284086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 内列车数量,
Figure 62686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 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707644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823368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进一步的,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131989DEST_PATH_IMAGE024
其中,
Figure 956857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983719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434292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862999DEST_PATH_IMAGE028
其中,
Figure 357303DEST_PATH_IMAGE02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 间,
Figure 933778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797829DEST_PATH_IMAGE031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956409DEST_PATH_IMAGE032
,单位是min,
Figure 513292DEST_PATH_IMAGE033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373801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41543DEST_PATH_IMAGE034
其中,
Figure 759356DEST_PATH_IMAGE035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346195DEST_PATH_IMAGE036
表示 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569366DEST_PATH_IMAGE03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 时间。
进一步的,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181744DEST_PATH_IMAGE038
其中,
Figure 501867DEST_PATH_IMAGE03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134974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支 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进一步的,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根据如下公式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Figure 219342DEST_PATH_IMAGE041
其中,
Figure 494466DEST_PATH_IMAGE042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 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465833DEST_PATH_IMAGE043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 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535420DEST_PATH_IMAGE044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342970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在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然后依据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对计算列车在不同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下的区域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将采用灵活编组作业的列车进行分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作业时间显示示意图;
图5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作业时间显示示意图;
图6为编组周期及其相关变量示意图;
图7为某区域按照固定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基于灵活编组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总体构思如下:
S1将采用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的列车分为编组周期内列车和非编组周期内列车,编组周期内列车分为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和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如图1所示);
S2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和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根据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484102DEST_PATH_IMAGE046
(1)
其中,
Figure 185341DEST_PATH_IMAGE047
表示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820239DEST_PATH_IMAGE048
表示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 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505298DEST_PATH_IMAGE049
表示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981279DEST_PATH_IMAGE050
表示单位 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具体的,上述步骤S1中,现有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内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如图2所示:
具体为:干线编组列车先进入编组作业股道,支线编组列车在经过一个最小追踪时间后与干线编组列车进入编组作业股道的停放处,然后干线编组列车与支线编组列车进行编组或解编操作,如图4所示。
方案2-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如图3所示:
支线编组列车先进入编组作业股道,干线编组列车到达支线编组列车在编组作业股道的停放处,然后干线编组列车与支线编组列车进行编组或解编作业,如图5所示。
上述两种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进入作业股道后,支线编组列车需在一个最小追踪时间后才能进入干线编组列车的作业股道,然后再进行编组、解编操作,总体较方案2增加了约一个最小追踪时间,最小追踪时间是编组周期的影响因素,而运输能力与编组周期相关,所以上述两种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中,图6为编组周期及其相关变量的示意图,针对编组周期的确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即确定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是属于上述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还是属于方案2-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2)根据确定的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确定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最小追踪时间、编组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具体的,此种情形下,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是第一最小追踪时间、编组/解编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的时间加和,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802604DEST_PATH_IMAGE051
(2)
其中,
Figure 89360DEST_PATH_IMAGE05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 间,
Figure 324033DEST_PATH_IMAGE053
表示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479070DEST_PATH_IMAGE054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794383DEST_PATH_IMAGE055
表示清客及上 下车作业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最小追踪时间指的是上述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支线编组列车追踪与其相邻的干线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2的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由于方案2较方案1节省了支线编组列车对干线编组列车的最小追踪时间,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的影响因素仅包括编组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具体的,此种情形下,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即编组/解编作业时间、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的时间加和,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704570DEST_PATH_IMAGE056
(3)
其中,
Figure 98642DEST_PATH_IMAGE05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932737DEST_PATH_IMAGE058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56551DEST_PATH_IMAGE059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3)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具体的,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1的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809744DEST_PATH_IMAGE060
(4)
其中,
Figure 67943DEST_PATH_IMAGE061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564783DEST_PATH_IMAGE062
表示干 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339841DEST_PATH_IMAGE063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 间。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263935DEST_PATH_IMAGE064
(5)
其中,
Figure 445649DEST_PATH_IMAGE065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605235DEST_PATH_IMAGE066
表示干线 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上述设定条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375745DEST_PATH_IMAGE067
(6)
其中,
Figure 844641DEST_PATH_IMAGE068
的英文是“subject to”,表示约束条件;
Figure 700601DEST_PATH_IMAGE069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663878DEST_PATH_IMAGE070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367523DEST_PATH_IMAGE071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633419DEST_PATH_IMAGE072
,单位是min,
Figure 835731DEST_PATH_IMAGE073
表 示向下取整,
Figure 212485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种可能情况:
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具体的,在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属于方案2的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328559DEST_PATH_IMAGE074
(7)
其中,
Figure 765357DEST_PATH_IMAGE075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454964DEST_PATH_IMAGE076
表示 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635410DEST_PATH_IMAGE077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 时间。
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48068DEST_PATH_IMAGE078
(8)
其中,
Figure 780400DEST_PATH_IMAGE07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832670DEST_PATH_IMAGE076
表示支 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上述设定条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190708DEST_PATH_IMAGE080
(9)
其中,
Figure 379244DEST_PATH_IMAGE081
的英文是“subject to”,表示约束条件;
Figure 548057DEST_PATH_IMAGE082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87622DEST_PATH_IMAGE083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485237DEST_PATH_IMAGE084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
Figure 121755DEST_PATH_IMAGE085
,单位是min,
Figure 71256DEST_PATH_IMAGE086
表示向下 取整,
Figure 474949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正整数。
同样,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种可能情况:
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具体的,上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a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然后,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以及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
其中,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确定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具体如前方案1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上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Figure 535309DEST_PATH_IMAGE087
(10)
其中,
Figure 823071DEST_PATH_IMAGE088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 内列车数量,
Figure 474632DEST_PATH_IMAGE089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 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598577DEST_PATH_IMAGE090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790524DEST_PATH_IMAGE091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1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具体的,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并结合上述的编组周期、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第三最小追踪时间,确定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Figure 73738DEST_PATH_IMAGE092
(11)
其中,
Figure 4522DEST_PATH_IMAGE093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 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68293DEST_PATH_IMAGE094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 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1614DEST_PATH_IMAGE095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 的编组周期,
Figure 14701DEST_PATH_IMAGE096
表示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Figure 804802DEST_PATH_IMAGE097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此时,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27973DEST_PATH_IMAGE098
(12)
其中,
Figure 604798DEST_PATH_IMAGE099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 输能力,
Figure 862604DEST_PATH_IMAGE100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 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885924DEST_PATH_IMAGE101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 周期内列车数量,
Figure 675019DEST_PATH_IMAGE1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 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b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然后,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以及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然后,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2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上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Figure 684564DEST_PATH_IMAGE103
(13)
其中,
Figure 124772DEST_PATH_IMAGE104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周期 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771523DEST_PATH_IMAGE105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 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93920DEST_PATH_IMAGE10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641576DEST_PATH_IMAGE107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确定的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编组周期,编组周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方案2情况下,编组周期的计算方法;
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具体的,根据实际列车开行方案获取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具体是线路建设完成后,根据线路布局、控制系统、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确定的;
根据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并结合上述的编组周期、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第三最小追踪时间,确定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Figure 952603DEST_PATH_IMAGE108
(14)
其中,
Figure 317725DEST_PATH_IMAGE10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 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2784DEST_PATH_IMAGE110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 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934225DEST_PATH_IMAGE11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 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880184DEST_PATH_IMAGE112
表示列车越行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
Figure 557153DEST_PATH_IMAGE113
表示第三最小追踪时间。
此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
Figure 542558DEST_PATH_IMAGE114
(15)
其中,
Figure 556650DEST_PATH_IMAGE115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 输能力,
Figure 763640DEST_PATH_IMAGE11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 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719833DEST_PATH_IMAGE117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非编组 周期内列车数量,
Figure 113905DEST_PATH_IMAGE118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小时的编组周期 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根据某区域规划及远期需求分析,列车最小追踪时间设为2min30s,每小时开行列车数量可达24对,列车最大编组为6编组,最小编组单位为3编组。选取支线A、支线B方向和干线为研究案例,支线A、支线B分别为3对/h,干线最多开行18对/h。如图7所示,为按照固定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
分别针对上述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内列车灵活编组作业方式的两种方案,结合既有的解编车技术(3min),将解编车作业设置为1min、2min和3min,清客及上下车作业设置为30s,越行列车在作业车站的停站时间为30s,分别分析基于机械耦合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表1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结果,表2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结果。
表1
Figure 134951DEST_PATH_IMAGE119
例如,以表1中支线1/3短编,编组周期为6min,每小时2次编组作业为例说明:
由于每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此时
Figure 806235DEST_PATH_IMAGE120
由于
Figure 559427DEST_PATH_IMAGE121
,因此,单位小时内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 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565429DEST_PATH_IMAGE122
单位小时内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636503DEST_PATH_IMAGE123
该情景下运能
Figure 552507DEST_PATH_IMAGE124
对列车。
表2
Figure 538917DEST_PATH_IMAGE125
例如,以表2中支线1/3短编,编组周期为3min30s为例,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为例说明:
由于1小时进行2次编组作业,此时
Figure 48527DEST_PATH_IMAGE126
由于
Figure 83479DEST_PATH_IMAGE127
,因此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 数量
Figure 181885DEST_PATH_IMAGE128
单位小时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385203DEST_PATH_IMAGE129
对;
该情景下运能
Figure 241163DEST_PATH_IMAGE130
对列车。
通过验证,表中计算结果与铺图法计算结果高度一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
列车灵活编组下,确定所述编组周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包括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以及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
根据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判断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是,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和列车越行调整时间进行计算,若否,则编组周期由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计算;
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 种可能情况: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 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单位是mi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正整数;
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所述设定条件为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第二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二最小追踪时间包括如下两 种可能情况:1)越行列车与相邻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2)在编组列车的编组周期内,相 邻越行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单位是mi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75039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正整 数;
基于所述编组周期,根据列车实际开行方案确定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根据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确定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编组周期;
获取第三最小追踪时间;这里的第三最小追踪时间是指相邻两列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确定的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结合所述编组周期、第三最小追踪时间,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具体包括:
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根据如下公式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 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 组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第 三最小追踪时间;
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根据如下公式得到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
Figure 444709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 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单位时间的编组周期内进行编组 作业的列车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第 三最小追踪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表 示第一最小追踪时间,单位是mi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 间;
第一最小追踪时间指的是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支线编组列车追踪与其相邻的干线编组列车的最小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表示干线编组 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表示干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107335DEST_PATH_IMAGE031
表示干线编组列 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列车的灵活编组作业方式采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表示编组作业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表示清客及上下车作业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表示支线编 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表示列车越行调整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线编组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若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与列车越行调整时间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编组周期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表示支线编组列车等待支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编组周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支线编组 列车等待干线编组列车方式下的列车编组所需最小时间。
CN202010336500.8A 2020-04-26 2020-04-26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231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500.8A CN1112319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500.8A CN1112319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91A CN111231991A (zh) 2020-06-05
CN111231991B true CN111231991B (zh) 2020-09-08

Family

ID=7086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6500.8A Active CN1112319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199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6205A (en) * 1974-05-24 1977-12-30 Siemens A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tems of data between active interrogation devices and passive response devices
CN1817711A (zh) * 2006-03-24 2006-08-1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用于编制铁路调车计划的装置和方法
CN201218949Y (zh) * 2008-09-25 2009-04-08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自动编制城轨列车运行图装置
CN104118451A (zh) * 2014-07-15 2014-10-29 同济大学 一种共享路权下有轨电车运行图编制及信号灯调整方法
CN109774750A (zh) * 2019-01-09 2019-05-21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耦合模式的动态调度时空决策方法
CN110395300A (zh) * 2019-07-30 2019-11-01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协同编队运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6205A (en) * 1974-05-24 1977-12-30 Siemens A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tems of data between active interrogation devices and passive response devices
CN1817711A (zh) * 2006-03-24 2006-08-1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用于编制铁路调车计划的装置和方法
CN201218949Y (zh) * 2008-09-25 2009-04-08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自动编制城轨列车运行图装置
CN104118451A (zh) * 2014-07-15 2014-10-29 同济大学 一种共享路权下有轨电车运行图编制及信号灯调整方法
CN109774750A (zh) * 2019-01-09 2019-05-21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耦合模式的动态调度时空决策方法
CN110395300A (zh) * 2019-07-30 2019-11-01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协同编队运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汪波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0410;第16卷(第04期);38-43 *
基于SOA的城际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陈勇等;《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71031;第14卷(第05期);57-6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91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6041B (zh) 一种公交调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42933B (zh) 一种列车编队运行组织的方法
CN104742913A (zh)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及方法
CN106228828A (zh) 一种停车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8297898A (zh) 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
CN107861142A (zh) 一种基于北斗和多信息结合的定位与导航方法
CN111859718B (zh) 一种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车站拥挤系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4554299A (zh) 基于atp/td环线制式的列车自动驾驶方法
CN108146470A (zh) 一种有轨电车双y路口优先控制方法
CN110406567B (zh) 大小交路的列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001716A (zh) 一种列控设备控车数据切换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231993B (zh) 一种基于灵活编组的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11231991B (zh) 灵活编组下单位时间的非编组周期内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CN111231992B (zh) 编组周期内不进行编组作业的列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CN111231994B (zh) 一种列车灵活编组下编组周期的确定方法
CN114348059A (zh) 一种基于自组网的进路分段解锁及逻辑处理方法、系统
CN107351866B (zh) 一种考虑站台停靠时间的有轨电车路口协同控制方法
CN109625035A (zh) 隧道地上混合线路的列车运行模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11936A (zh)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6114562A (zh) 地铁线网路况信息系统
CN106157646A (zh) 一种适用于brt道路的交通控制系统
WO2023035496A1 (zh) 列车全天候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Mlinaric et al. PROPOSA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ERTMS) TO THE RAILWAY NETWORK IN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CN110033634B (zh) 一种可变线路公交协同接驳乘客方法
CN113788053B (zh) 一种高铁列车调度模拟实训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