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6028B - 节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6028B
CN111226028B CN201880066619.9A CN201880066619A CN111226028B CN 111226028 B CN111226028 B CN 111226028B CN 201880066619 A CN201880066619 A CN 201880066619A CN 111226028 B CN111226028 B CN 111226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sub
folded
duc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6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6028A (zh
Inventor
関口眞一
川口裕美
北冈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un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kun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uni Corp filed Critical Mikun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26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6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6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6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2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induction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3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 F02M69/32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with an air by-pass around the air throttle valve or with an auxiliary air passage, e.g. with a variably controlled valve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包括:节流阀(30),将主通道(12)开闭;本体(10),具有主通道(12)、及绕过节流阀(30)的副通道(14);以及调整螺丝(40),为了调整副通道(14)的通道面积而与本体(10)螺合;本体(10)在比调整螺丝(40)更上游侧,具有以朝副通道(14)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使流体冲撞的冲撞壁(16)。根据所述节流装置,可在比调整螺丝更上游侧捕获已混入进气的异物,并可长期地维持调整螺丝的初始设定。

Description

节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在二轮车等中所搭载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节流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在绕过节流阀的副通道包括空转调整用的调整螺丝的节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节流装置,已知有如下的发动机的空转调整装置,其包括划定进气通道的本体、将进气通道开闭的节流阀、以绕过节流阀的方式形成在本体的旁路通道、被拧入旁路通道的计量孔的最邻近下游来调整流量的空转调整阀,空转调整阀具有被拧入本体的螺丝孔的螺丝轴、形成在外周的计量槽、形成在内部的终止孔、将终止孔与计量槽连通的多个通孔、以及在比通孔更里侧形成在终止孔的异物积存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为了防止已侵入旁路通道的微细的异物附着在本体中所形成的计量孔的壁面,所述节流装置是想要通过设置在空转调整阀的终止孔及异物积存处来捕获异物的结构,即,在空转调整阀的内部通道中捕获异物的结构。
在所述现有的装置中,形成在空转调整阀的内部的通道也是与形成旁路通道的一部分的计量孔相同的狭小的通道。
因此,即便可通过在空转调整阀的内部通道中捕获异物,而防止形成在本体的旁路通道的计量孔的异物的附着,若异物堆积在空转调整阀的内部通道,则结果在旁路通道中流动的进气量也变化。
因此,存在需要空转调整阀的再调整或通过卸除来清扫等的担忧。
另外,在空转调整阀形成各种通道,因此导致空转调整阀的品质管理的工时或制造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23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实地进行异物的捕获,并可维持空转调整用的调整螺丝的初始设定的节流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变成如下的构成,其包括:节流阀,将主通道开闭;本体,具有主通道、及绕过节流阀的副通道;以及调整螺丝,为了调整副通道的通道面积而与本体螺合;本体在比调整螺丝更上游侧,具有以朝副通道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使流体冲撞的冲撞壁。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副通道包含在比调整螺丝更上游侧弯折的中间通道,冲撞壁形成在中间通道。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中间通道包含朝一方向伸长的上游侧通道、朝与上游侧通道相反方向伸长的下游侧通道、及使上游侧通道与下游侧通道连通的折回通道,冲撞壁设置在上游侧通道或折回通道。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折回通道以对于从上游侧通道朝向下游侧通道的流体,产生一边折回一边回旋的流动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调整螺丝以调整下游侧通道的通道面积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本体包含使折回通道朝外侧开放的开口部,开口部由连结在本体的堵塞构件堵塞。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本体包含从中间通道的中途进行分支,并且绕过节流阀的第二副通道,在本体设置有调整第二副通道的通道面积的电磁阀。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本体在比第二副通道更上游侧具有所述冲撞壁。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中间通道包含朝一方向伸长的上游侧通道、朝与上游侧通道相反方向伸长的下游侧通道、及使上游侧通道与下游侧通道连通的折回通道,冲撞壁设置在上游侧通道或折回通道,第二副通道包含从折回通道进行分支并与下游侧通道平行地伸长的分支通道。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本体包含使折回通道朝外侧开放的开口部,电磁阀包含以堵塞开口部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在本体的凸缘部。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第二副通道以在副通道的中途合流来与主通道连通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节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调整螺丝及电磁阀以各自的轴线变成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本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形成所述构成的节流装置,可确实地进行异物的捕获,并可长期地维持空转调整用的调整螺丝的初始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2及图3中所示的节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主通道、节流阀、副通道、冲撞壁、第二副通道、调整螺丝、电磁阀的示意图。
图6是将节流装置的一部分切断而成,且为表示主通道、副通道、节流阀的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7是将节流装置的一部分切断而成,且为表示主通道、副通道、中间通道的上游侧通道及折回通道、第二副通道的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8是将节流装置的一部分切断而成,且为表示主通道、中间通道的折回通道及下游侧通道、第二副通道的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9是将节流装置的一部分切断而成,且为表示中间通道的折回通道、第二副通道、电磁阀的部分剖面图。
图10是从开口部侧观察形成节流装置的副通道的一部分的折回通道的部分图。
图11是从开口部侧观察形成节流装置的副通道的一部分的折回通道的部分图。
符号的说明
1:节流装置
10:本体
12:主通道
14:副通道
14b:中间通道
14b1:上游侧通道
14b2:下游侧通道
14b3:折回通道
14c:合流通道(第二副通道)
15:分支通道(第二副通道)
16、16a、16b:冲撞壁
17:开口部
30:节流阀
40:调整螺丝
50:电磁阀
52:凸缘部(堵塞构件)
S2:调整螺丝的轴线
S3:电磁阀的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1,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在搭载在二轮车等的发动机2的进气系统3中,在比空气净化器4更下游侧安装在进气管5的中途。
节流装置1包括:本体10、阀轴20、节流阀30、与本体10螺合的调整螺丝40、安装在本体10的电磁阀50。
此处,通过与节流装置1邻接设置的驱动源6,对应于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来适宜旋转驱动阀轴20。
另外,对应于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对电磁阀50适宜进行占空控制。
本体10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包括:连接凸缘部11a、连接凸缘部11b,主通道12,使阀轴20穿过的阀轴孔13,副通道14,形成第二副通道的一部分的分支通道15,冲撞壁16,开口部17,安装孔18,凸缘部19。
连接凸缘部11a、连接凸缘部11b连结在进气管5的中途,以使主通道12划定进气系统3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
此处,连接凸缘部11a连结在上游侧,连接凸缘部11b连结在下游侧。
主通道12形成为朝轴线L方向伸长的圆筒状,以使作为流体的进气流动。
阀轴孔13形成为圆形孔,以使阀轴20旋转自如地穿过。
另外,阀轴20也可以经由嵌合在阀轴孔13的轴承而得到支撑。
副通道14形成为:从主通道12进行分支后再次与主通道12合流,以绕过节流阀30。
此处,副通道14由从主通道12进行分支的分支通道14a、以在比配置调整螺丝40的区域更上游侧弯折的方式形成的中间通道14b、与主通道12合流的合流通道14c形成。
分支通道14a形成为:剖面圆形,且在比节流阀30更上游侧从主通道12进行分支后倾斜地伸长。
中间通道14b作为弯折通道来形成,其包括:与分支通道14a连通的上游侧通道14b1、与上游侧通道14b1平行地伸长的下游侧通道14b2、使上游侧通道14b1与下游侧通道14b2连通的折回通道14b3。
上游侧通道14b1形成为:剖面大致扇状,且形成比分支通道14a的通道面积大的通道面积,并且朝与轴线S平行的一方向S1伸长。
下游侧通道14b2形成为:剖面圆形,且形成比上游侧通道14b1的通道面积小的通道面积,与上游侧通道14b1平行并朝相反方向伸长。
折回通道14b3使上游侧通道14b1的下游端与下游侧通道14b2的上游端连通,并且作为通道面积扩大的大致圆筒状的扩大空间来形成。
另外,折回通道14b3以如下方式弯曲形成:当从上游侧通道14b1流入的流体朝下游侧通道14b2流入时,对于所述流体产生一边折回一边回旋的流动。
进而,电磁阀50的凸缘部52以堵塞开口部17的方式与折回通道14b3连结,由此阻断折回通道14b3与外部的连通。
合流通道14c形成为:剖面圆形,且与下游侧通道14b2连通,并且在比节流阀30更下游侧朝主通道12倾斜地伸长而合流。
另外,在合流通道14c的上游端形成有圆形孔14c1,在合流通道14c与主通道12合流的下游端,形成有使进气的流动变换成弯曲流的弯曲壁14c2。
分支通道15形成为:剖面圆形,且从折回通道14b3进行分支,与下游侧通道14b2平行地伸长,绕过调整螺丝40而在合流通道14c的中途合流。
即,通过分支通道15及合流通道14c,形成从中间通道14b的中途进行分支来绕过节流阀30,并且在副通道14的中途合流来与主通道12连通的第二副通道。
另外,在分支通道15的上游端,形成有电磁阀50的阀体53可落座的座面15a。
如此,作为第二副通道的分支通道15及合流通道14c以在副通道14的中途的区域中绕过调整螺丝40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节流阀30的下游侧,一个副通道14在主通道12开口。因此,与使副通道14与形成第二副通道的分支通道15分别开口的情况相比,副通道14相对于主通道12的开口位置的选定变得简单。
冲撞壁16在比调整螺丝40更上游侧,使在副通道14内流动的进气的流体中所包含的异物冲撞来进行捕获,在中间通道14b的区域中,以朝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
此处,冲撞壁16包含形成在上游侧通道14b1的区域的直线状的多个冲撞壁16a、形成在折回通道14b3的区域的弯曲状的多个冲撞壁16b。
多个冲撞壁16a形成为从上游侧通道14b1的内壁突出,并且相互分隔而与一方向S1平行地伸长的薄板状。
由此,即便在上游侧通道14b1内设置多个冲撞壁16a,也可以从开口部17至上游侧通道14b1的最里部为止进行辨认。
多个冲撞壁16b形成为从折回通道14b3的内壁突出并排列成锯齿状,与一方向S1平行地伸长的薄板状。
由此,即便在折回通道14b3内设置多个冲撞壁16b,也可以从开口部17至折回通道14b3的最里部为止进行辨认。
开口部17以使折回通道14b3朝外侧开放的方式形成。
而且,开口部17通过电磁阀50的凸缘部52与本体10的凸缘部19接合而连结来堵塞。
即,通过开口部17,可对上游侧通道14b1、下游侧通道14b2、折回通道14b3、分支通道15、多个冲撞壁16(16a、16b)全部进行辨认。
因此,当在这些区域中堆积有超过固定量的异物时,可通过开口部17,不伴随任何调整作业而容易地去除异物。
另外,在使用铝材料等,对本体10进行模压成形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口部17来抽出模具,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成形作业。另外,钻孔加工也可以通过开口部17而容易地进行。
安装孔18用于安装调整螺丝40,以朝与轴线S平行的轴线S2方向伸长的的方式形成。
安装孔18包括:用于螺合调整螺丝40的外螺纹41的内螺纹18a、使密封件42密接的密封面18b、使嵌合部43密接的圆筒面18c。
凸缘部19用于安装电磁阀50,以朝与轴线S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凸缘部19包括接合电磁阀50的凸缘部52的接合面19a、拧入将凸缘部52紧固的螺丝b2的螺丝孔19b。
阀轴20通过金属材料等形成为剖面圆形且朝轴线S方向伸长,在大致中央区域包括使节流阀30嵌入的狭缝21及螺丝孔22。
阀轴20在已穿过本体10的阀轴孔13的状态下,通过螺丝b1来紧固已嵌入狭缝21的节流阀30,由此开闭自如地保持节流阀30。
节流阀30通过金属材料等来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包括使螺丝b1穿过的圆孔31。
节流阀30以如下方式来配置:在阀轴20已穿过阀轴孔13后,穿过狭缝21并通过螺丝b1来固定在阀轴20,将主通道12开闭。
而且,节流阀30对应于阀轴20的旋转,将主通道12开放成所期望的开度。
调整螺丝40被拧入本体10的安装孔18,在发动机2的空转运转状态下,发挥调整在下游侧通道14b2即副通道14中流动的进气的流量的作用。
调整螺丝40使用金属材料等,以朝轴线S2方向伸长的方式形成,包括外螺纹41、密封件42、嵌合部43、锥形部44、头部45。
外螺纹41以横跨规定的冲程与安装孔18的内螺纹18a螺合的方式形成。
密封件42与安装孔18的密封面18b紧密地接触来防止进气的泄漏。
嵌合部43以紧密地嵌合在安装孔18的圆筒面18c的方式形成为圆柱状。
锥形部44以面对下游侧通道14b2的下游端的方式配置,与下游侧通道14b2的内壁面协作来划定调整进气的流量的计量部C。
头部45包括将安装或调整调整螺丝40时的工具连结的槽部及六角部。
调整螺丝40被拧入安装孔18,以通过适宜调整其拧入量,而调整中间通道14b中的下游侧通道14b2的通道面积的方式配置。即,调整螺丝40调整在副通道14的计量部C中流动的进气的流量。
另外,当将节流装置1在市场上市时,调整螺丝40已对应于所期望的规格事先进行了调整。而且,通过冲撞壁16,在比调整螺丝40更上游侧捕获异物,由此几乎不需要再调整。
电磁阀50包括:内置有电磁驱动用的螺线管的外壳51、一体地形成在外壳51的凸缘部52、在轴线S3方向上往返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凸缘部52侧的阀体53、从外壳51突出来形成并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54。
凸缘部52不仅将电磁阀50连结在本体10,也作为堵塞本体10的开口部17的堵塞构件发挥功能。
阀体53以来自座面15a的升程量连续地变化的方式得到占空控制,可在轴线S3方向上往返移动来调整在分支通道15中流动的进气量。
即,电磁阀50被适宜进行占空控制,由此从阀体53落座在分支通道15的座面15a的闭阀状态起,在轴线S3方向上适宜移动来开阀,控制在分支通道15中流动的进气的流量。
因此,在发动机2的运转状态下,当在副通道14中流动的进气量不足时,使电磁阀50适宜开阀来调整在形成第二副通道的一部分的分支通道15中流动的进气量,由此可确保所期望的进气量。
另外,电磁阀50的凸缘部52以堵塞开口部17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在本体10,因此假设在担心异物的堆积的情况下,通过卸除电磁阀50,可容易地去除积存在中间通道14b的折回通道14b3或上游侧通道14b1的异物。
在所述节流装置1中,调整螺丝40及电磁阀50以各自的轴线S2、轴线S3变成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本体10。
因此,可将调整螺丝40及电磁阀50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可实现节流装置1的外轮廓的简化等。
继而,在已将所述节流装置1配置在发动机2的进气系统3的状态下,对冲撞壁16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发动机2起动,并处于空转运转状态时,节流阀30闭阀,进气以绕过节流阀30的方式穿过副通道14而流入下游侧。
即,进气从主通道12经过分支通道14a、中间通道14b及合流通道14c后,再次流入主通道12。
此处,中间通道14b由上游侧通道14b1、折回通道14b3及下游侧通道14b2形成,因此当碳或粉尘等异物已混入进气时,进气以弯折的方式在中间通道14b内流动,加上弯折的通道的通道阻力,由此异物的速度下降。
另外,作为设置在中间通道14b的冲撞壁16,在上游侧通道14b1设置有多个冲撞壁16a,在折回通道14b3设置有多个冲撞壁16b,因此异物冲撞多个冲撞壁16a、16b而被捕获。
即,当混入有异物的进气的流体在弯折的中间通道14b中流动时,弯折的通道的通道阻力施加至异物。而且,异物的速度下降,并且撞上冲撞壁16,由此有效地捕获异物。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折回通道以对于从上游侧通道14b1朝向下游侧通道14b2的流体,产生一边折回一边回旋的流动的方式弯曲形成。
据此,已混入进气的异物当在折回通道14b3中流动时,通过回旋而受到离心力,因此由设置在折回通道14b3内的外周壁的冲撞壁16b有效地捕获。
另外,中间通道14b由上游侧通道14b1、折回通道14b3及下游侧通道14b2形成,冲撞壁16设置在上游侧通道14b1及折回通道14b3,因此在比下游侧通道14b2更上游侧的区域确实地捕获异物。
即,已混入进气的异物由设置在上游侧通道14b1的冲撞壁16a或设置在折回通道14b3的冲撞壁16b确实地捕获。
而且,在下游侧通道14b2,仅流入异物已被去除的进气,因此异物不积存在调整螺丝40的周围的狭小的计量部C,可确实地维持事先经调整的通道面积。
如此,当混入有碳或粉尘等异物的进气的流体从主通道12经过副通道14后再次流入主通道12时,已混入的异物在比调整螺丝40更上游侧冲撞副通道14内的冲撞壁16而被捕获。
由此,异物不堆积在调整螺丝40的周围的狭小的计量部C,因此维持由调整螺丝40进行了初始调整的通道面积,并确保所期望的进气量。
因此,可长期地维持调整螺丝40的初始设定,可不需要市场的调整螺丝40的再调整或减少再调整的频度。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2起动,在副通道14中流动的进气量不足的不稳定的运转状态下,对电磁阀50适宜进行占空控制,调整在分支通道15中流动的进气量,确保所期望的进气量。
即,进气除在副通道14中流动的状态以外,经过中间通道14b的折回通道14b3、分支通道15及合流通道14c后,再次流入主通道12。
此处,冲撞壁16a设置在上游侧通道14b1,冲撞壁16b设置在折回通道14b3,因此与下游侧通道14b2同样地,在比分支通道15更上游侧的区域中,确实地捕获已混入进气的异物。
即,在比形成第二副通道的一部分的分支通道15更上游侧,设置有使作为流体的进气冲撞的冲撞壁16a、冲撞壁16b。
因此,当异物已混入进气时,可防止或抑制电磁阀50的阀体53的附近的异物的堆积。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节流装置1,可确实地进行异物的捕获,并可长期地维持空转调整用的调整螺丝40的初始设定。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堵塞折回通道14b3的堵塞构件,应用了电磁阀50的凸缘部52,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包括电磁阀50的节流装置中,也可以设置专用的堵塞构件。
即便在此情况下,假设在担心异物的堆积的情况下,通过卸除堵塞构件,也可以容易地去除积存在内部的异物。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副通道,表示了包含分支通道14a、中间通道14b、合流通道14c的副通道14,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比配置调整螺丝40的区域更上游侧设置冲撞壁,则也可以采用形成其它形态的副通道。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副通道的一部分的中间通道,表示了包含上游侧通道14b1、下游侧通道14b2、及折回通道14b3的中间通道14b,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以弯折的方式形成的中间通道,则也可以采用形成其它形态的中间通道。
另外,作为形成中间通道的一部分的折回通道,表示了以对于流体产生一边折回一边回旋的流动的方式弯曲形成的折回通道14b3,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获得相同的作用的形态,则例如也可以采用直线式地弯折所形成的折回通道、形成其它形态的折回通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可在比调整螺丝更上游侧捕获已混入进气的异物,并可长期地维持调整螺丝的初始设定,因此当然可用作搭载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节流装置,作为搭载在其它车辆的发动机的节流装置也有用。

Claims (5)

1.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流阀,将主通道开闭;
本体,具有所述主通道、为了绕过所述节流阀而包含上游侧通道、下游侧通道及使所述上游侧通道与所述下游侧通道连通的折回通道的副通道、及包含从所述折回通道进行分支的分支通道的第二副通道;
调整螺丝,为了调整所述下游侧通道的通道面积而与所述本体螺合;以及
电磁阀,为了调整所述分支通道的通道面积而设置在所述本体,其中
所述本体在比所述调整螺丝更上游侧且在比所述第二副通道更上游侧,具有以朝所述副通道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使流体冲撞的冲撞壁、及使所述折回通道朝外侧开放的开口部,且
所述电磁阀包含以堵塞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而装卸自如地连结在所述本体的凸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回通道以对于从所述上游侧通道朝向所述下游侧通道的流体,产生一边折回一边回旋的流动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副通道以在所述副通道的中途合流来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副通道以在所述副通道的中途合流来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螺丝及所述电磁阀以各自的轴线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本体。
CN201880066619.9A 2018-01-26 2018-11-28 节流装置 Active CN111226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1890 2018-01-26
JP2018011890A JP6963516B2 (ja) 2018-01-26 2018-01-26 スロットル装置
PCT/JP2018/043873 WO2019146248A1 (ja) 2018-01-26 2018-11-28 スロット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6028A CN111226028A (zh) 2020-06-02
CN111226028B true CN111226028B (zh) 2022-07-22

Family

ID=6739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6619.9A Active CN111226028B (zh) 2018-01-26 2018-11-28 节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63516B2 (zh)
CN (1) CN111226028B (zh)
WO (1) WO2019146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6629B2 (ja) 2021-03-25 2024-06-2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吸気制御装置
CN113431678B (zh) * 2021-05-27 2023-03-21 株式会社三国 一种节气门体防积碳结构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9624A (ja) * 1997-04-22 1998-11-10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ル回転数制御装置
JP2002070587A (ja) * 2000-08-30 2002-03-08 Mikuni Corp 全閉角ゼロ度バルブを有する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JP2005054775A (ja) * 2003-07-22 2005-03-03 Mikuni Corp 吸気量制御装置
WO2006123819A1 (ja) * 2005-05-20 2006-11-23 Keihin Corporation サイドスタンド付き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ァーストアイドル空気量制御装置
WO2007026542A1 (ja) * 2005-08-29 2007-03-08 Keihin Corporation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EP1867852A2 (en) * 2006-06-13 2007-12-19 Keihin Corporation Engine intake system
JP2010223047A (ja) * 2009-03-23 2010-10-07 Keihin Corp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調整装置
CN101978148A (zh) * 2008-03-21 2011-02-16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怠速进气控制装置
WO2013058272A1 (ja) * 2011-10-20 2013-04-2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WO2014142093A1 (ja) * 2013-03-14 2014-09-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イパス制御装置付きスロットルボディ組立体
JP2015055181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15113822A (ja) * 2013-12-16 2015-06-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353Y2 (zh) * 1981-05-11 1987-04-13
JPH10299555A (ja) * 1997-04-25 1998-11-1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電子スロットル制御装置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414322B2 (ja) * 2004-10-26 2010-02-1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燃料噴射装置における吸気制御装置
JP4217227B2 (ja) * 2005-04-28 2009-01-2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多気筒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JP4191709B2 (ja) * 2005-09-06 2008-12-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JP2009180190A (ja) * 2008-01-31 2009-08-13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10106686A (ja) * 2008-10-28 2010-05-13 Nippon Soken Inc 流体制御装置
JP5526706B2 (ja) * 2009-10-27 2014-06-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吸気系のisc装置
JP2013217261A (ja) * 2012-04-06 2013-10-2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2014101840A (ja) * 2012-11-21 2014-06-05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6426479B2 (ja) * 2015-01-08 2018-11-21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排気流路用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9624A (ja) * 1997-04-22 1998-11-10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ル回転数制御装置
JP2002070587A (ja) * 2000-08-30 2002-03-08 Mikuni Corp 全閉角ゼロ度バルブを有する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JP2005054775A (ja) * 2003-07-22 2005-03-03 Mikuni Corp 吸気量制御装置
WO2006123819A1 (ja) * 2005-05-20 2006-11-23 Keihin Corporation サイドスタンド付き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ァーストアイドル空気量制御装置
WO2007026542A1 (ja) * 2005-08-29 2007-03-08 Keihin Corporation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EP1867852A2 (en) * 2006-06-13 2007-12-19 Keihin Corporation Engine intake system
CN101978148A (zh) * 2008-03-21 2011-02-16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怠速进气控制装置
JP2010223047A (ja) * 2009-03-23 2010-10-07 Keihin Corp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調整装置
WO2013058272A1 (ja) * 2011-10-20 2013-04-2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WO2014142093A1 (ja) * 2013-03-14 2014-09-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イパス制御装置付きスロットルボディ組立体
JP2015055181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15113822A (ja) * 2013-12-16 2015-06-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7934A (ja) 2019-08-01
WO2019146248A1 (ja) 2019-08-01
JP6963516B2 (ja) 2021-11-10
CN111226028A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6028B (zh) 节流装置
US8048179B2 (en) Air cleaner with snow bypass valve
US7798135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evice
EP2245278B1 (de) Steuerventil für einen nockenwellenversteller
US8967099B2 (en) Two-stroke engine
EP0717815A1 (de) Drosseleinrichtung
DE20009605U1 (de) Vorrichtung zur Entölung von Kurbelgehäuse-Entlüftungsgas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4056764B4 (de) Drosselkörpe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solcher Drosselkörper
WO2001031190A1 (de) Ansaugsystem mit luftfilter
US11746882B2 (en) Suction oil filter for a transmission or combustion engine
EP1783409A1 (en) Low noise valve flap and valve comprising a low noise valve flap
WO2007128304A3 (de) Ölmodul mit integriertem kühlwasserkanal
KR20120082953A (ko) 플랩 디바이스 및 흡기 시스템
WO2004031567A1 (de) Ansaugeinrichtung
DE102007020538A1 (de) Motor-Pumpenaggregat
EP3077645A1 (de) Drosselklappenstutzen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r drosselklappe in einem drosselklappenstutzen
JP3966807B2 (ja)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吸気量制御装置
US20200340434A1 (en) Vehicle air cleaner
US6681804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output of rotary compressors
CN111356830A (zh) 节流装置及燃料蒸发气体回收系统
JP2002349396A (ja) バイパス吸気量制御装置
EP1190171B1 (de) Luftansauganlag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S6162029A (en) Filtering throttle element for fuel injection pump
CN102272429A (zh) 节气门装置
JPH03138427A (ja) 内燃機関を停止させるため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