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4633A -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4633A
CN111204633A CN202010246100.8A CN202010246100A CN111204633A CN 111204633 A CN111204633 A CN 111204633A CN 202010246100 A CN202010246100 A CN 202010246100A CN 111204633 A CN111204633 A CN 111204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ca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61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
贾海艳
郑波
黄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Long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ong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ong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ong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61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4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4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4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2Stru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与电梯井的侧壁和轿厢的侧壁活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位于轿厢的正下方且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机构、位于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缓冲机构相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减速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设置两个,两个减速机构分为位于轿厢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两个第二缓冲机构分别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本发明减速机构的设置,减小电梯坠落的速度,从而对电梯坠落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设置,防止缓冲装置受冲击力后产生较大回弹力对乘客造成冲击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有限的土地为了容纳庞大数量的人口不得不将楼房越盖越高,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已经日臻完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坠落蹲底事故仍时有发生,蹲底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对乘客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安全,现有电梯的缓冲装置只能在货梯落到井道底部才发生作用,而无法在电梯坠落过程中使电梯的速度减小,而且如果电梯坠落速度过快,井道底部即使有缓冲装置,可能也难以避免被困人员受伤,目前且市场上安装缓冲器的底座基本上都是刚性结构,仅仅是用来安装固定缓冲器,发生蹲底事故时只能依靠其上方安装的缓冲器来对电梯轿厢进行缓冲,降低对乘客的伤害,此种结构虽然能够降低施工伤害程度,但事故伤害降低程度有限,现有的缓冲装置不利于降低电梯坠落的危害,不能满足电梯运行安全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减小电梯坠落速度且电梯坠落时对器缓冲保护作用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电梯坠落速度且电梯坠落时对器缓冲保护作用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与电梯井的侧壁和轿厢的侧壁活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位于轿厢的正下方且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机构、位于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缓冲机构相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减速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设置两个,两个减速机构分为位于轿厢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两个第二缓冲机构分别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柱、与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一端和底板一端活动连接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设置两个,两个传递机构分别在支撑板和底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传递机构的位置与第二缓冲机构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位于支撑座内的第一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顶部且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且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的右侧面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第一腔体内设有锥形缓冲板、与锥形缓冲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端与第一腔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锥形缓冲板的右侧面通过压杆与压板固定连接,压板位于支撑座的右侧。
所述锥形缓冲板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锥形缓冲板顶部的侧面相平行,锥形缓冲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的底部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三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锥形缓冲板底部的侧面相平行。
所述伸缩柱包括第一柱体、位于第一柱体内且开口向上的容纳腔、一端位于容纳腔内且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表面通过第四弹簧与容纳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传递机构包括与支撑板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底板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推板,第三连接杆位于水平面上,推板的位置与压板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于轿厢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与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减速板、位于电梯井的左侧面且开口向右的滑槽、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感应机构,减速板与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连接块的右侧面顶部通过第一斜撑杆与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的右侧面底部通过第二斜撑杆与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
所述感应机构包括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盒、位于固定盒内的速度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所述感应机构的底部设有第一电磁铁,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极相同。
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一放置盒内,第二电磁铁位于第二放置盒内,第一放置盒的顶部与感应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放置盒的底部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减速机构的设置,减小电梯坠落的速度,从而对电梯坠落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设置,防止缓冲装置受冲击力后产生较大回弹力对乘客造成冲击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伸缩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电梯井1、轿厢2、减速机构3、第一缓冲机构4、第二缓冲机构5、底板6、伸缩柱7、支撑板8、传递机构9、电动伸缩杆10、连接块11、减速板12、第一斜撑杆13、第二斜撑杆14、滑槽15、感应机构16、支撑座17、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19、第三腔体20、通孔21、锥形缓冲板22、压杆23、压板24、第一弹簧25、第一缓冲板26、第二弹簧27、第二缓冲板28、第三弹簧29、第一柱体30、容纳腔31、第二柱体32、连接板33、第四弹簧34、第一连接杆35、第二连接杆36、第三连接杆37、推板38、第一电磁铁39、第二电磁铁40、第一放置盒41、第二放置盒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与电梯井1的侧壁和轿厢2的侧壁活动连接的减速机构3、位于轿厢2的正下方且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机构4、位于第一缓冲机构4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缓冲机构4相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5,减速机构3的设置,当轿厢2坠落时,减速机构3增大与电梯井1侧壁的摩擦力,减小轿厢2的下落速度,对轿厢的坠落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一缓冲机构4和第二缓冲机构5均为蓄能型缓冲装置,第一缓冲机构能够粉丝大部分的冲击力,第二缓冲机构5分散大部分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第一缓冲机构4的回弹,对轿厢2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减速机构3和第二缓冲机构5均设置两个,两个减速机构3分为位于轿厢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两个第二缓冲机构5分别在第一缓冲机构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缓冲机构4包括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6、与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柱7、与伸缩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8、与支撑板8的一端和底板6一端活动连接的传递机构9,伸缩柱7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组件或粘胶剂与底板6和支撑板8固定连接,传递机构将第一缓冲机构4的冲击力传递给第二传动机构5,避免第一缓冲机构4的回弹,传递机构9设置两个,两个传递机构9分别在支撑板8和底板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传递机构9的位置与第二缓冲机构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传递机构9包括与支撑板8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5、与底板6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6、与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37、与第三连接杆37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推板38,第三连接杆37位于水平面上,第一连接杆35的右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板8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6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底板6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均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接杆37的右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杆37的左端与推板38的右侧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当轿厢2坠落在支撑板8上,支撑板8向下移动,伸缩柱7吸收支撑板8上的部分冲击力,伸缩柱7对支撑板8起到缓冲的作用,此时,支撑板8带动第一连接杆35的右端向下移动,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带动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和第三连接杆37的右端一起向左移动,此时,第三连接杆37带动推板38向左移动,从而和第二缓冲机构5接触,并将第一缓冲机构4的部分冲击力传递给第二缓冲机构5。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17、位于支撑座17内的第一腔体18、位于第一腔体18的顶部且与第一腔体18连通的第二腔体19、位于第一腔体18的底部且与第一腔体18连通的第三腔体20,第一腔体18的右侧面通过通孔21与外部连通,第一腔体18内设有锥形缓冲板22、与锥形缓冲板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25,第一弹簧25的左端与第一腔体1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通过压杆23与压板24固定连接,压板24位于支撑座17的右侧,压杆23在通孔21内水平移动,压板24位于推板38的左侧。所述锥形缓冲板22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板26,第一缓冲板26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27与第二腔体1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板26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锥形缓冲板22顶部的侧面相平行,锥形缓冲板22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板28,第二缓冲板28的底部通过第三弹簧29与第三腔体2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28的顶部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锥形缓冲板22底部的侧面相平行,当推板38向左运动时,推板38推动压板24向左运动,则压板24通过压杆23带动锥形缓冲板22向左运动,当锥形缓冲板22克服第一弹簧25的弹力向左移动并通过第一缓冲板26和第二缓冲板28时,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缓冲板26的左侧面和第二缓冲板28的左侧面接触,第一弹簧25的行程足以使轿厢2下落至最低点,电梯轿厢1下落至最低点后不再有冲击力,第一弹簧25回弹推动锥形缓冲板22向右移,当锥形缓冲板22移动至与第一缓冲板26和第二缓冲板28接触时,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缓冲板26的左侧面和第二缓冲板28的左侧面接触,则阻止锥形缓冲板22继续右移,即压板24无法再与接触,将第一缓冲弹簧15的回弹力无法通过压板24和推板36接触传递回第一缓冲机构4,当于电梯坠落的冲击力大部分滞留于第二缓冲机构5中被消化,伸缩柱7提供较小回弹力支撑板8上升复位,由此可避免乘客受到缓冲装置的全部冲击力,降低乘客受伤概率。
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柱7包括第一柱体30、位于第一柱体30内且开口向上的容纳腔31、一端位于容纳腔31内且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柱体32,第二柱体32的底部设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的下表面通过第四弹簧34与容纳腔3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33的尺寸大于容纳腔31顶部开口的尺寸,避免第四弹簧34的端部漏出容纳腔31,第四弹簧34提供较小回弹力支撑板8上升复位,由此可避免乘客受到缓冲装置的全部冲击力,降低乘客受伤概率。
如图1所示,所述减速机构3包括于轿厢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10、与电动伸缩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1、与连接块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减速板12、位于电梯井1的左侧面且开口向右的滑槽15、与轿厢2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感应机构16,减速板12与滑槽15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11的右侧面顶部通过第一斜撑杆13与轿厢2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11的右侧面底部通过第二斜撑杆14与轿厢2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感应机构161包括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盒、位于固定盒内的速度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10电性连接,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200PLC控制器,速度传感器采用BENTLY 330500速度传感器,电动伸缩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粘胶剂或螺栓组件与轿厢2和连接块11固定连接,第一斜撑杆13的两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11的右侧面顶部和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第二斜撑杆14的两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11的右侧面底部和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11通过滑槽15的右侧,减速板14位于滑槽15内部,当速度传感器检测到速度大于正常速度时,速度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10工作,并推动连接块11向左运动,同时带动减速板12与滑槽15的挤压接触,增大减速板12余滑槽15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轿厢2的坠落速度,对轿厢2的坠落起到了缓冲作用,由于减速机构3对称设置,且两个减速机构3同时工作,避免轿厢2的倾斜。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4所示,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与电梯井1的侧壁和轿厢2的侧壁活动连接的减速机构3、位于轿厢2的正下方且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机构4、位于第一缓冲机构4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缓冲机构4相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5,减速机构3的设置,当轿厢2坠落时,减速机构3增大与电梯井1侧壁的摩擦力,减小轿厢2的下落速度,对轿厢的坠落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一缓冲机构4和第二缓冲机构5均为蓄能型缓冲装置,第一缓冲机构能够粉丝大部分的冲击力,第二缓冲机构5分散大部分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第一缓冲机构4的回弹,对轿厢2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减速机构3和第二缓冲机构5均设置两个,两个减速机构3分为位于轿厢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两个第二缓冲机构5分别在第一缓冲机构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缓冲机构4包括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6、与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柱7、与伸缩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8、与支撑板8的一端和底板6一端活动连接的传递机构9,伸缩柱7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组件或粘胶剂与底板6和支撑板8固定连接,传递机构将第一缓冲机构4的冲击力传递给第二传动机构5,避免第一缓冲机构4的回弹,传递机构9设置两个,两个传递机构9分别在支撑板8和底板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传递机构9的位置与第二缓冲机构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传递机构9包括与支撑板8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5、与底板6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6、与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37、与第三连接杆37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推板38,第三连接杆37位于水平面上,第一连接杆35的右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板8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6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底板6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均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接杆37的右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杆37的左端与推板38的右侧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当轿厢2坠落在支撑板8上,支撑板8向下移动,伸缩柱7吸收支撑板8上的部分冲击力,伸缩柱7对支撑板8起到缓冲的作用,此时,支撑板8带动第一连接杆35的右端向下移动,第一连接杆35的左端带动第二连接杆36的左端和第三连接杆37的右端一起向左移动,此时,第三连接杆37带动推板38向左移动,从而和第二缓冲机构5接触,并将第一缓冲机构4的部分冲击力传递给第二缓冲机构5。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与电梯井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17、位于支撑座17内的第一腔体18、位于第一腔体18的顶部且与第一腔体18连通的第二腔体19、位于第一腔体18的底部且与第一腔体18连通的第三腔体20,第一腔体18的右侧面通过通孔21与外部连通,第一腔体18内设有锥形缓冲板22、与锥形缓冲板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25,第一弹簧25的左端与第一腔体1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通过压杆23与压板24固定连接,压板24位于支撑座17的右侧,压杆23在通孔21内水平移动,压板24位于推板38的左侧。所述锥形缓冲板22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板26,第一缓冲板26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27与第二腔体1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板26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锥形缓冲板22顶部的侧面相平行,锥形缓冲板22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板28,第二缓冲板28的底部通过第三弹簧29与第三腔体2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28的顶部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锥形缓冲板22底部的侧面相平行,当推板38向左运动时,推板38推动压板24向左运动,则压板24通过压杆23带动锥形缓冲板22向左运动,当锥形缓冲板22克服第一弹簧25的弹力向左移动并通过第一缓冲板26和第二缓冲板28时,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缓冲板26的左侧面和第二缓冲板28的左侧面接触,第一弹簧25的行程足以使轿厢2下落至最低点,电梯轿厢1下落至最低点后不再有冲击力,第一弹簧25回弹推动锥形缓冲板22向右移,当锥形缓冲板22移动至与第一缓冲板26和第二缓冲板28接触时,锥形缓冲板22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缓冲板26的左侧面和第二缓冲板28的左侧面接触,则阻止锥形缓冲板22继续右移,即压板24无法再与接触,将第一缓冲弹簧15的回弹力无法通过压板24和推板36接触传递回第一缓冲机构4,当于电梯坠落的冲击力大部分滞留于第二缓冲机构5中被消化,伸缩柱7提供较小回弹力支撑板8上升复位,由此可避免乘客受到缓冲装置的全部冲击力,降低乘客受伤概率。
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柱7包括第一柱体30、位于第一柱体30内且开口向上的容纳腔31、一端位于容纳腔31内且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柱体32,第二柱体32的底部设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的下表面通过第四弹簧34与容纳腔3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33的尺寸大于容纳腔31顶部开口的尺寸,避免第四弹簧34的端部漏出容纳腔31,第四弹簧34提供较小回弹力支撑板8上升复位,由此可避免乘客受到缓冲装置的全部冲击力,降低乘客受伤概率。
如图5所示,所述减速机构3包括于轿厢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10、与电动伸缩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1、与连接块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减速板12、位于电梯井1的左侧面且开口向右的滑槽15、与轿厢2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感应机构16,减速板12与滑槽15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11的右侧面顶部通过第一斜撑杆13与轿厢2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11的右侧面底部通过第二斜撑杆14与轿厢2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感应机构161包括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盒、位于固定盒内的速度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10电性连接,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200PLC控制器,速度传感器采用BENTLY 330500速度传感器,电动伸缩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粘胶剂或螺栓组件与轿厢2和连接块11固定连接,第一斜撑杆13的两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11的右侧面顶部和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第二斜撑杆14的两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11的右侧面底部和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11通过滑槽15的右侧,减速板14位于滑槽15内部,当速度传感器检测到速度大于正常速度时,速度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10工作,并推动连接块11向左运动,同时带动减速板12与滑槽15的挤压接触,增大减速板12余滑槽15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轿厢2的坠落速度,对轿厢2的坠落起到了缓冲作用,由于减速机构3对称设置,且两个减速机构3同时工作,避免轿厢2的倾斜。
如图5所示,所述感应机构16的底部设有第一电磁铁39,支撑板8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铁40,第一电磁铁39和第二电磁铁40的磁极相同。第一电磁铁39位于第一放置盒41内,第二电磁铁40位于第二放置盒42内,第一放置盒41的顶部与感应机构16的底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第二放置盒42的底部与支撑板8的上表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第一电磁铁39和第二电磁铁40的磁极相同,则第一电磁铁39和第二电磁铁40相互排斥,可减小轿厢2向下的冲击力。
本发明减速机构的设置,减小电梯坠落的速度,从而对电梯坠落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设置,防止缓冲装置受冲击力后产生较大回弹力对乘客造成冲击伤害。

Claims (10)

1.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梯井的侧壁和轿厢的侧壁活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位于轿厢的正下方且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机构、位于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缓冲机构相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减速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设置两个,两个减速机构分为位于轿厢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两个第二缓冲机构分别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柱、与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一端和底板一端活动连接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设置两个,两个传递机构分别在支撑板和底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传递机构的位置与第二缓冲机构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与电梯井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位于支撑座内的第一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顶部且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且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的右侧面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第一腔体内设有锥形缓冲板、与锥形缓冲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端与第一腔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锥形缓冲板的右侧面通过压杆与压板固定连接,压板位于支撑座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缓冲板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锥形缓冲板顶部的侧面相平行,锥形缓冲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的底部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三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锥形缓冲板底部的侧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包括第一柱体、位于第一柱体内且开口向上的容纳腔、一端位于容纳腔内且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表面通过第四弹簧与容纳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机构包括与支撑板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底板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左端和第二连接杆的左端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推板,第三连接杆位于水平面上,推板的位置与压板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于轿厢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与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减速板、位于电梯井的左侧面且开口向右的滑槽、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感应机构,减速板与滑槽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右侧面顶部通过第一斜撑杆与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连接块的右侧面底部通过第二斜撑杆与轿厢的左侧面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机构包括与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盒、位于固定盒内的速度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机构的底部设有第一电磁铁,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极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一放置盒内,第二电磁铁位于第二放置盒内,第一放置盒的顶部与感应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放置盒的底部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CN202010246100.8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Pending CN111204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00.8A CN111204633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00.8A CN111204633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4633A true CN111204633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3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6100.8A Pending CN111204633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463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179A (zh) * 2020-10-12 2021-01-15 绍兴市柯桥区欣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洗车刷
CN112320547A (zh) * 2020-11-18 2021-02-05 黑龙江工业学院 一种矿井提升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12723089A (zh) * 2020-12-31 2021-04-30 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防电梯下滑保护装置
CN112758784A (zh) * 2021-02-26 2021-05-07 深圳迪乐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坠落电梯制动和人员坠落保护的设备
CN114104905A (zh) * 2021-11-11 2022-03-01 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安全装置
CN114314249A (zh) * 2022-01-18 2022-04-12 浙江西沃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外框架失速保护装置
CN115196462A (zh) * 2022-08-02 2022-10-18 苏州富士精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限位的电梯轿厢及其限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1180A (zh) * 2009-10-10 2010-04-07 马祥浦 电梯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CN108455405A (zh) * 2018-06-01 2018-08-28 苗娥 一种带坠落缓冲保护装置的电梯
CN108657903A (zh) * 2018-08-02 2018-10-16 鑫诺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的防坠落缓冲装置
CN209242414U (zh) * 2018-11-19 2019-08-13 青岛海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货梯轿厢依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1180A (zh) * 2009-10-10 2010-04-07 马祥浦 电梯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CN108455405A (zh) * 2018-06-01 2018-08-28 苗娥 一种带坠落缓冲保护装置的电梯
CN108657903A (zh) * 2018-08-02 2018-10-16 鑫诺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的防坠落缓冲装置
CN209242414U (zh) * 2018-11-19 2019-08-13 青岛海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货梯轿厢依靠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179A (zh) * 2020-10-12 2021-01-15 绍兴市柯桥区欣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洗车刷
CN112320547A (zh) * 2020-11-18 2021-02-05 黑龙江工业学院 一种矿井提升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12723089A (zh) * 2020-12-31 2021-04-30 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防电梯下滑保护装置
CN112758784A (zh) * 2021-02-26 2021-05-07 深圳迪乐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坠落电梯制动和人员坠落保护的设备
CN114104905A (zh) * 2021-11-11 2022-03-01 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安全装置
CN114104905B (zh) * 2021-11-11 2023-08-11 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安全装置
CN114314249A (zh) * 2022-01-18 2022-04-12 浙江西沃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外框架失速保护装置
CN114314249B (zh) * 2022-01-18 2023-09-26 浙江西沃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外框架失速保护装置
CN115196462A (zh) * 2022-08-02 2022-10-18 苏州富士精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限位的电梯轿厢及其限位方法
CN115196462B (zh) * 2022-08-02 2024-01-19 苏州富士精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限位的电梯轿厢及其限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4633A (zh) 一种电梯井轿厢缓冲装置
CN111547597A (zh) 一种电梯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CN211687864U (zh) 一种缓冲式电梯轿厢
EP1963221A2 (en) Elevator shock absorber
CN212863689U (zh) 一种蝶式马达超薄主机无机房电梯
CN214359624U (zh) 一种高强度无机房观光客梯的缓冲器座
CN215364353U (zh) 一种电梯检验用防坠落安全装置
CN215248909U (zh) 一种智能制造电梯缓冲基坑
CN214269848U (zh) 浅底坑电梯顶吊式绕绳结构
CN113003351A (zh) 一种曳引式安全货梯
CN211769673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升降电梯
CN217398156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梯底座
CN211895602U (zh) 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
JP200516237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動装置
CN214828171U (zh) 一种观光电梯轿厢
CN111606167B (zh) 一种电梯龙门架
CN211419218U (zh) 一种电梯用缓冲装置
CN113148805B (zh)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CN213171004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的控制机构
CN21212719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
CN216336007U (zh) 电梯底坑缓冲装置
CN220998845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213568988U (zh) 一种用于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缓冲装置
CN215797823U (zh) 一种防冲底装置的乘用电梯
CN218579380U (zh)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