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6304A - 转向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6304A
CN111196304A CN201911112044.2A CN201911112044A CN111196304A CN 111196304 A CN111196304 A CN 111196304A CN 201911112044 A CN201911112044 A CN 201911112044A CN 111196304 A CN111196304 A CN 111196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wheel
electrode
arrangement according
sensor
wheel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2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治树
田端恒博
小泉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57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8280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5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827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96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6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46Adaptations on rotatable parts of the steering wheel for accommodation of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B62D1/065Steering wheels with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10Hubs; Connecting hubs to steering columns, e.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装载性优异的转向盘装置。转向盘(1)具备:转向盘结构体(21);以及表皮(22),覆盖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表面(21s)。另外,在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表面(21s)覆盖槽部(31)。而且,转向盘装置(20)具有沿着该槽部(31)的延伸方向布置于该槽部(31)内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

Description

转向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转向盘装置中,有在覆盖规定其外形形状的转向盘结构体的外表面的表皮的内侧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的车辆的转向盘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有在薄片状的基材(挠性的基板)敷设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在同样的薄片状的基材敷设加热线的结构。而且,在这些以往的转向盘装置中,成为通过将该薄片状的基材粘贴于转向盘结构体的外表面,来在表皮的内侧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的结构。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2322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42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1477号公报
然而,在车辆的转向盘装置中,包含其完成结果的良好性、组装的容易性等的装载性的改善成为重要的课题。而且,针对上述以往技术的结构还不能够断言满足其要求水准,因此就这一点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装载性优异的转向盘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在设置于被表皮覆盖的转向盘结构体的外表面的槽部内,沿着该槽部的延伸方向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以接触覆盖转向盘结构体的外表面的表皮的状态把持转向盘的车辆的乘坐者(驾驶员)难以注意到布置于该表皮的内侧的导电性功能部件的良好完成。进一步地,通过沿着该槽部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从而能够容易组装地正确定位。而且,由此能够实现装载性的提高。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具有作为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的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使用该静电电容传感器,例如能够检测驾驶员对转向盘的把持状态。进一步地,由于因沿着槽部布置而能够容易地定位,因此能够正确地设定作为该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而且,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该转向盘的把持检测。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具有作为发热体的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加温转向盘结构体形成的转向盘的把持部。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使用线束。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容易地将该导电性功能部件布置于槽部内。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低成本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在所述转向盘结构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沿着转向盘结构体的延伸方向的较广的范围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的效用。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存在于相对于所述转向盘结构体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外周缘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把持转向盘的驾驶员能够更适宜地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的效用。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存在于转向盘的正面侧及背面侧。
即,驾驶员大多以接触转向盘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至少某一个的状态把持该转向盘。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适宜地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的效用。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一个所述槽部内布置多个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享受多个导电性功能部件的效用。
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优选具备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通过与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一起配置于所述槽部内而将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固定于该槽部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地将导电性功能部件以不从其所布置的槽部突出的方式固定于该槽部内。而且,由此能够担保难以注意到布置于该表皮的内侧的导电性功能部件的良好完成。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电极具备:第1电极,连接于检测电路;以及第2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不连接且独立于所述第1电极设置,与该第1电极静电耦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利用静电电容耦合(结合)而确保更高的检测性能。另外,能够简化该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的形状,特别是第1电极的形状,并且能够一并实现对于该转向盘的组装性的提高。而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检测性能同时实现低成本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在相对于所述转向盘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径向上重复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驾驶员的手等,基于设置于该转向盘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的检测对象,在上述正交剖面的径向与该转向盘接触、分离。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优异的检测性能。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1电极设定与所述第2电极不进行所述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设定其检测灵敏度的较高部分与较低部分。即,针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不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能够相对而言降低其检测灵敏度。而且,由此能够以第2电极所配置的部分作为检测范围来进行高精度的检测。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2电极设定与所述第1电极不进行所述重复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这样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也因静电电容耦合的效果而与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重复的区域同样地能够确保较高的检测精度。而且,由此因将第1电极缩短化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结构的简单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所述第1电极至少在与所述第2电极进行所述重复的重复区域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并行的板状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使该第1电极与第2电极静电耦合。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设置于所述转向盘的表皮的内侧,配置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电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优异的设计性。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1电极使用线束。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容易地将第1电极布置于槽部内。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电极呈具有挠性的板状。
根据上述各结构,对于转向盘的组装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在所述第2电极设置将该第2电极的周缘部切开而成的狭缝。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沿着呈曲面状的转向盘的外形形状容易地布置该第2电极。另外,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该定位。而且,由此能够实现其检测性能的提高。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具备传感器电极基板,所述传感器电极基板具有作为所述第2电极发挥功能的布线层。
根据上述结构,对于转向盘的组装性提高。而且,由此能够实现其低成本化。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转向盘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电极具有作为发热体的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加温该第2电极所设置于的转向盘。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装载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向盘的主视图。
图2是转向盘的剖视图(图1中的II-II剖面)。
图3是转向盘结构体的放大图。
图4是转向盘结构体的槽部以及布线的放大图。
图5是在转向盘结构体的槽部以及布线附近的转向盘的放大剖视图。
图6的(a)、(b)是示出槽部配置的其他例子的转向盘结构体的剖视图。
图7的(a)、(b)是示出槽部形状的其他例子的转向盘结构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8的(a)、(b)是示出槽部形状的其他例子的转向盘结构体的放大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的主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的剖视图(图9中的X-X剖面)。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布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布置于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结构体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放大图。
图14是布置于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结构体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剖视图(图13中的XIII-XIII剖面)。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俯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剖视图(图15中的XVI-XVI剖面)。
图17是在第4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结构体的槽部以及布线附近的转向盘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结构体的放大图。
图19是示出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第2电极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转向盘装置的其他例子的框图。
图22的(a)~(c)是示出静电电容传感器电极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转向盘;2、102...轮缘;3、103...轮毂;4、104...轮辐;10、110...静电电容传感器;11、111、111B、111D、111G、111H、111I...传感器电极;12、112...检测电路;20、120、120B、120C、120D、120F...转向盘装置;21、21B、21C、21D、21E、21F、21G、121...转向盘结构体;21s、121s...外表面;22、122...表皮;23、123...转向盘芯;24、124...缓冲材料;30...导电性功能部件;31、31D、31E、31F、31G...槽部;32...电线;33...树脂层;35、135...线束;40...固定部件;41...粘结剂;30D...导电性功能部件;30a、30b...导电性功能部件;31s...底面;51...发热体;30E...导电性功能部件;131...第1电极;132、132E、132F...第2电极;136...双面胶带;140、140G、140H、140I...传感器电极基板;141、141G;141H...布线层;142...基材;142a...第1面;142b...第2面;143、143G、143H、143I...印刷布线;144...板状部;150...狭缝;160...发热体;165...电源;α...重复区域;β1...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β2...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车辆的转向盘装置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具备:具有环状的外形而由车辆的乘坐者(驾驶员)把持的轮缘(rim)2、连结于未图示的转向盘轴的轮毂(hub)3、以及将该轮毂3与轮缘2之间连接为大致T字状的3根轮辐(spoke)4。另外,在该转向盘1中,在该轮缘2内置有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中,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检测电路12内置于该轮毂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形成能够检测该驾驶员对转向盘1的把持状态的转向盘装置20。
若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具备:规定该呈环状的轮缘2的外形的转向盘结构体21、与覆盖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表面21s的表皮22。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结构体21具备成为其骨架的转向盘芯23、以及与覆盖该转向盘芯23的外廓的缓冲材料24。此外,作为转向盘芯23的材料,例如使用铁类金属(铁芯)等。另外,在缓冲材料24,例如使用聚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性树脂等。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中,该表皮22使用天然皮革或者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合成皮革而构成。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20成为在该由非导电体构成的表皮22的内侧,在与该表皮22同样地由非导电体构成的缓冲材料24之间布置作为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发挥功能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结构。
若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结构体21具备凹陷设置于其外表面21s的槽部31。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结构体21在相对于其延伸方向(图3以及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正交剖面,即图2中所示的转向盘1的剖面,在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周缘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具有槽部31。详细而言,在成为该转向盘1的正面侧(参照图1,同图中的纸面外侧)以及背面侧(同图中的纸面内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槽部31。进一步地,这些各槽部31分别在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延伸方向,即从与该环状正对的方向(参照图1,与纸面正交)观察以环状(圆弧状)延伸。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20成为在这些各槽部31内沿着其延伸方向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20中,在这些各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有具有包覆电线32的外侧的树脂层33的公知的线束3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20成为通过这些各线束35分别作为独立的传感器电极11发挥功能,从而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0具有双系统的检测频道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中,这些各线束35分别以在对应的槽部31的内侧涂覆有作为固定部件40的粘结剂41的状态,沿着该槽部31的延伸方向布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20由此成为将这些各线束35分别固定于其对应的各槽部31内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转向盘1具备转向盘结构体21、与覆盖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表面21s的表皮22。另外,在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表面21s形成槽部31。而且,转向盘装置20具有沿着该槽部31的延伸方向布置于该槽部31内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把持转向盘1的车辆的乘坐者(驾驶员)难以注意到布置于该表皮22的内侧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良好完成。进一步地,通过沿着该槽部31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30,从而能够容易组装地正确地定位。而且,由此能够实现装载性的提高。
(2)导电性功能部件30具有作为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的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使用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0,能够检测驾驶员对转向盘1的把持状态。进一步地,由于通过沿着该槽部31布置而能够容易地定位,因此能够正确地设定作为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检测区域。而且,由此能够精度较好地进行转向盘1的把持判定。
(3)在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线束35。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将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布置于槽部31内。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
(4)槽部31在转向盘结构体2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沿着转向盘结构体21的延伸方向的较广的范围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效用。特别是,在将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于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的情况下,对于转向盘结构体21所形成的驾驶员的把持部(轮缘2),能够设定沿着其延伸方向的较广的检测区域。而且,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转向盘1的把持判定。
(5)转向盘结构体21在相对于其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在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外周缘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具有供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布置的槽部3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把持该转向盘1的驾驶员更适宜地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效用。而且,特别是,在将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于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的情况下,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把持该转向盘1的驾驶员的手。
(6)转向盘结构体21在转向盘1的正面侧以及背面侧具有供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布置的槽部31。
即,驾驶员经常以接触转向盘1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至少某一个的状态把持该转向盘1。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适宜地享受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效用。
(7)作为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线束35以在槽部31的内侧涂覆有作为固定部件40的粘结剂41的状态布置于该槽部31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线束35以不从其所布置的槽部31突出的方式固定于该槽部31内。而且,由此能够担保难以注意到布置于该表皮22的内侧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良好完成。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转向盘1的成为正面侧以及背面侧的位置形成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槽部31。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于供导电性功能部件30布置的槽部31的个数以及配置任意地变更。
例如,也可以为如图6的(a)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B那样具有一个槽部31的结构,也可以为如图6的(b)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C那样具有三个槽部31的结构,或是具有四个以上的槽部31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在转向盘1的成为内径侧(图6中的左侧)、外径侧(图6中的右侧)的位置形成该槽部31。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7的(a)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D、图7的(b)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E那样,在圆周方向形成宽度宽的槽部31D、31E,或者将剖面形状设为三角状等,对于该槽部31的形状也任意地变更。
·进一步地,也可以为如图8的(a)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F那样,朝着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延伸方向(同图中的左右方向)形成以螺旋状延伸槽部31F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成为如图8的(b)所示的转向盘结构体21G那样沿着该转向盘结构体21G的延伸方向设置沿其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1G的结构。而且,对于具有沿转向盘结构体21G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1的结构,也可以成为在该转向盘结构体21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不形成槽部31的区间的结构。
·另外,如图7的(a)所示,也可以为在一个槽部31D内布置多个导电性功能部件30D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配置于该槽部31D内的2根导电性功能部件30D(30a、30b)中,其中一个导电性功能部件30a作为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发挥功能,另一个导电性功能部件30b作为发热体(加热线)51发挥功能的结构。由此,能够有效地加温该转向盘结构体21所形成的转向盘1的把持部(轮缘2)。
·进一步地,也可以为这些各导电性功能部件30D(30a、30b)分别作为独立的传感器电极11发挥功能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为对一个槽部31D布置3个以上的导电性功能部件30D的结构。
·进一步地,对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对一个槽部31D布置一个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结构,也可以为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作为发热体51发挥功能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线束35。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于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形状任意地变更。例如,如图7的(b)所示,也可以该导电性功能部件30E具有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外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与导电性功能部件30E的形状配合地使该槽部31E的底面31s变得平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作为导电性功能部件30的线束35以在槽部31的内侧图涂覆有作为固定部件40的粘结剂41的状态布置于该槽部31内。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与导电性功能部件30一同配置于槽部31内而将导电性功能部件30固定于该槽部31内,例如也可以如粘结带、夹等,将该固定部件40的构成任意地变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车辆的转向盘装置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01具备:具有环状的外形而由车辆的乘坐者(驾驶员)把持的轮缘102、连结于未图示的转向盘轴的轮毂103、以及将该轮毂103与轮缘102之间连接为大致T字状的3根轮辐104。另外,在该转向盘101中,在该轮缘102内置有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01中,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检测电路112内置于该轮毂10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形成能够检测该驾驶员对转向盘101的把持状态的转向盘装置120。
若详细叙述,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01具备规定该呈环状的轮缘102的外形的转向盘结构体121、与覆盖该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的表皮122。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结构体121具备成为其骨架的转向盘芯123、以及与覆盖该转向盘芯123的外廓的缓冲材料124。此外,作为转向盘芯123的材料,例如使用铁类金属(铁芯)等。另外,在缓冲材料124,例如使用聚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性树脂等。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01中,该表皮122使用天然皮革、或者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合成皮革而构成。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成为在该由非导电体构成的表皮122的内侧,在与该表皮122同样由非导电体构成的缓冲材料124之间布置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的结构。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中,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够成为具备连接于上述检测电路112的第1电极131、与相对于该检测电路112不连接且与第1电极131独立地设置而与该第1电极131静电耦合的第2电极132。即,第2电极132通过配置在第1电极131的附近而与该第1电极131形成静电电容耦合。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由此成为高精度地检测该驾驶员对转向盘101的把持状态的结构。
若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131使用具有包覆电线133的外侧的树脂层134的公知的线束13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132呈具有挠性的大致长条板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中,该第2电极132使用金属箔而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成为从该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图13中的左右方向),即从与该环状正对的方向(参照图9,与纸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将这些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配置为环状(圆弧状)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01中,这些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使用双面胶带136固定于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而且,以在该双面胶带136与由于该双面胶带136的粘合力而以沿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的状态粘贴的第2电极132之间夹住的状态固定第1电极131。
即,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在相对于转向盘101(轮缘102)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即图10中所示的转向盘101的剖面,以将该第1电极131配置于比第2电极132靠径向内侧(图14中的下侧)的状态固定于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进一步地,转向盘101的表皮122像这样以构成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的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在上述正交剖面的径向重复配置的状态安装于转向盘结构体121。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由此成为将这些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配置于该表皮122的内侧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转向盘装置120具备配置于车辆的转向盘101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而且,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构成为具备:连接于检测电路112的第1电极131;以及与相对于该检测电路112不连接且与第1电极131独立地设置而与该第1电极131静电耦合的第2电极132。
即,通过利用静电电容耦合(结合)能够确保更高的检测性能。特别是,在与将在以往技术中可看见的那样的线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配置为之字形的结构相比较的情况下,有能够在该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抑制得较低这一优点。另外,能够简化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的形状,特别是第1电极131的形状,并且,能够一并实现对于该转向盘101的组装性的提高。而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检测性能并且实现低成本化。
(2)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在相对于呈环状的转向盘101(的轮缘102)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径向上重复配置。
即,驾驶员的手等,对设置于转向盘101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而言的检测对象在上述正交剖面的径向与该转向盘101接触、分离。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优异的检测性能。
(3)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配置于设置于转向盘101的表皮122的内侧。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设计性。
(4)在第1电极131使用线束135。由此,对于转向盘101的组装性得以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并且,在与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具有相互平行的平板状的外形相比较的情况下,存在能够将在该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抑制得较低的优点。
(5)第2电极132使用金属箔而形成。即,通过第2电极132呈具有挠性的板形,从而对于该转向盘101组装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其简单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
[第3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车辆的转向盘装置具体化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说明的方便起见,对于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B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装置120的比较中,其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111)的结构,详细而言,其第2电极132的结构不同。
若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B具有有挠性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B成为形成于该传感器电极基板140的布线层141作为其第2电极132发挥功能的结构。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具有呈大致长条矩形的薄片状的基材142。进一步地,该传感器电极基板140在该由非导电体构成的基材142的第1面142a侧具有成为其布线层141的印刷布线14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中,其印刷布线143成为呈大致平板状的整面布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B中,构成第1电极131的线束135成为相对于该传感器电极基板140,配置于成为其基材142的第2面142b侧的位置的结构。
若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B成为沿着呈环状的转向盘101(的轮缘102)的延伸方向(图15中的左右方向),布置构成该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的线束135以及传感器电极基板14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具有作为该第2电极132发挥功能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的布线层141在相对于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径向(图16中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作为第1电极131发挥功能的线束135重复的重复区域α。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还成为将该第1电极131配置于比第2电极132靠径向内侧(图16中的下侧)的结构。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成为在该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部分重复配置的结构。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由此成为在该第1电极131设定不与第2电极132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β1,并且在该第2电极132设定不与第1电极131重复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β2的结构。
以上,即使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通过采用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部分重复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设定其检测灵敏度的较高部分与较低部分。即,对于第2电极132与第1电极131不重复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β2,也因其静电电容耦合的效果,而与重复区域α同样地能够确保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另外,对于第1电极131不与第2电极132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β1,能够相对地降低其检测灵敏度。而且,由此能够以配置有第2电极132的部分作为检测范围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并且,通过将该第1电极131缩短化,从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结构的简单化。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在薄片状的基材142上形成印刷布线143的结构,从而对于该转向盘101的组装性得以提高。而且,由此,能够实现其低成本化。
[第4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车辆的转向盘装置具体化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说明的方便起见,对于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C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向盘装置120的比较中,转向盘结构体121具备在其外表面121s凹陷设置的槽部31这一点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槽部31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槽部3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C成为在槽部31内沿着其延伸方向布置第1电极131(线束135)的结构。第1电极131以在槽部31的内侧涂覆有作为固定部件40的粘结剂41的状态,沿着该槽部31的延伸方向布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C由此成为将第1电极131固定于槽部31内的结构。
另外,第2电极132设置为在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覆盖固定于槽部31的第1电极131。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盘装置120C具备覆盖第2电极132以及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的表皮122。
以上,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第1电极131使用具有包覆电线133的外侧的树脂层134的公知的线束135。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确保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的独立,即互相为非连接状态,并且能够担保这些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的静电耦合状态,则也可以对第1电极131的结构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不具有包覆层的电线。另外,也可以具有板状的外形等,对其形状也任意地变更。进一步地,也可以对于第2电极132的形状也任意地变更。而且,只要是能够相互静电耦合的导电体,则并不局限于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导电性树脂、涂料而构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相对于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上,将第1电极131配置在比第2电极132靠径向内侧,例如,也可以设为将第1电极131配置在比第2电极132靠径向外侧的结构。而且,例如,第1电极131包围第2电极132的周围的结构等,只要能够担保这些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的静电耦合状态,则也可以对其配置也任意地变更。
·进一步地,设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表皮122与构成转向盘结构体121的缓冲材料124之间布置该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将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的至少某一个埋设于该非导电体(缓冲材料124)的结构。而且,也可以设为将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的至少某一个配置于表皮122的外侧的结构。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使用双面胶带136固定于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而且,设为以在该双面胶带136与通过该双面胶带136的粘合力而以沿着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的状态粘贴的第2电极132之间夹住的状态固定第1电极131。
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19所示的转向盘装置120D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D那样,设为对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以夹住该第1电极131的状态粘贴双面胶带136,并且对该双面胶带136粘贴该第2电极132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使用粘结剂、夹等固定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等,对其固定结构也任意地变更。
·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设为使用在其周缘部具有狭缝150的第2电极132E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沿着呈曲面的转向盘101的外形形状容易地布置该第2电极132E。另外,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该定位。而且,由此,能够担保其优异的检测性能。
·也可以像图21所示的转向盘装置120F那样,设为该第2电极132F具有作为发热体(加热线)160的功能的结构。即,该例中的第2电极132F相对于车辆的电源165连接。而且,该转向盘装置120F由此通过向作为其发热体160的第2电极132F通电,而能够有效地加温设置该第2电极132F的转向盘101(的轮缘10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第1电极131以及第2电极132在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延伸,但不必一定为横跨其延伸方向的整个区域布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多个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设置于转向盘101的结构。进一步地,也可以为对该第1电极131重复配置多个第2电极132的结构。而且,也可以设为沿着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与设置于该转向盘101的发热体交互地配置第2电极132的结构。
·进一步地,也可以转向盘101上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的配置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配置于相对于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外周缘(参照图10)中的转向盘101的正面侧、背面侧、内径侧、以及外径侧的某一个。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电极132发挥功能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的布线层141(印刷布线143)设为呈大致平板状的整面布线。
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22的(a)所示的传感器电极G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G那样,为成为该第2电极132的布线层141G是格子状的印刷布线143G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以像图22的(b)所示的传感器电极H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H那样,为其布线层141H是梳齿状的印刷布线143H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像图22的(c)所示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I的传感器电极基板140I那样,在与该第1电极131的重复区域α呈宽度宽的平板形并且对于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β2使用成为格子的印刷布线143I等,对成为第2电极132的布线层141的形状任意地变更。
即,通过采用上述各结构,能够确保优异的检测性能,并且抑制印刷布线143(143G、143H、143I)的面积。而且,由此能够实现其低成本化。
·另外,也可以像图22的(c)所示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I那样,设为在第1电极131与第2电极132的重复区域α,第1电极131具备与该第2电极132并行的大致平板状的板状部144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该第1电极131与第2电极132静电耦合。
此外,这种情况下,第1电极131为至少在与该第2电极132的重复区域α具有上述的那样的板状部144的结构即可。即,也可以为其板状部144的一部分配置于重复区域α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配置于重复区域α的第1电极131的一部分为板状部144的结构。进一步地,例如,也可以为该第1电极131整体上呈板形的结构,也可以为在线束135的前端设置这样的板状部144的结构。而且,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对该第2电极132的形状任意地变更。
·另外,传感器电极基板140不必一定为平板状。例如,也可以上述正交剖面的外周缘形状等呈预先匹配转向盘的外形的弯曲形状。进一步地,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设置于转向盘结构体121的外表面121s以及传感器电极基板140的基材142中的一方侧的突起部与另一方侧的凹部来定位的结构。而且,也可以设为通过嵌合于设定于转向盘101的凹凸形状(防滑物等),而能够进行该定位的结构。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作为该第2电极132发挥功能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B的布线层141在相对于转向盘101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径向(图16中的上下方向)相对于作为第1电极131发挥功能的线束135重复的重复区域α。而且,在第1电极131设定不与第2电极132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β1,并且在该第2电极32设定不与第1电极31重复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β2。
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横跨第2电极132的延伸方向整个区域设定重复区域α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横跨第1电极131的延伸方向整个区域设定重复区域α的结构。而且,对于上述第2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的静电电容传感器110的传感器电极111,也可以设为设定上述的那样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β1以及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β2的至少某一个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转向盘结构体21、121具备成为其骨架的转向盘芯23、123、与覆盖该转向盘芯23、123的外廓的缓冲材料24、124,但也可以为通过相当于转向盘芯23、123的一个部件来形成该转向盘结构体21、121的结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导电性功能部件30使用于静电电容传感器10的传感器电极11,最好将该转向盘结构体21本身设为非导电体。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转向盘1、101具备具有环状的外形的轮缘2、102。而且,设为车辆的乘坐者(驾驶员)把持该轮缘2、102。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所谓蝴蝶型等,对乘坐者所把持的把持部的形状任意地变更。而且,为至少该转向盘结构体21、121形成包括该把持部的转向盘1、101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即可。

Claims (20)

1.一种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被表皮覆盖的转向盘结构体的外表面的槽部内,沿着该槽部的延伸方向布置导电性功能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具有作为静电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电极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具有作为发热体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使用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在所述转向盘结构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存在于相对于所述转向盘结构体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外周缘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存在于转向盘的正面侧及背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槽部内布置多个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盘装置具备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通过与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一起配置于所述槽部内而将所述导电性功能部件固定于该槽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电极具备:
第1电极,连接于检测电路;以及
第2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不连接且独立于所述第1电极设置,与该第1电极静电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在相对于所述转向盘的延伸方向的正交剖面的径向上重复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电极设定与所述第2电极不进行所述重复的非重复第1电极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电极设定与所述第1电极不进行所述重复的非重复第2电极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至少在与所述第2电极进行所述重复的重复区域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并行的板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所述转向盘的表皮的内侧,配置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电极使用线束。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极呈具有挠性的板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电极设置将该第2电极的周缘部切开而成的狭缝。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盘装置具备传感器电极基板,所述传感器电极基板具有作为所述第2电极发挥功能的布线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具有作为发热体的功能。
CN201911112044.2A 2018-11-16 2019-11-14 转向盘装置 Pending CN1111963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5766A JP2020082805A (ja) 2018-11-16 2018-11-16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8-215530 2018-11-16
JP2018215530A JP2020082790A (ja) 2018-11-16 2018-11-16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8-215766 2018-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6304A true CN111196304A (zh) 2020-05-26

Family

ID=70470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2044.2A Pending CN111196304A (zh) 2018-11-16 2019-11-14 转向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7628B2 (zh)
CN (1) CN111196304A (zh)
DE (1) DE102019130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3918A1 (de) * 2019-03-21 2020-09-24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Bordnetz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Auslegung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eines Bordnetzes
CN113454745A (zh) * 2019-03-25 2021-09-2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以及方向盘
JP7491263B2 (ja) * 2021-05-19 2024-05-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US20220388562A1 (en) * 2021-06-07 2022-12-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grip sens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829A (zh) * 2006-02-27 2007-09-05 韩国库比克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盘
US20120305540A1 (en) * 2011-06-06 2012-12-06 Autoliv Asp, Inc. Carbon polymer paint steering wheel heating system
JP2014162330A (ja) * 2013-02-25 2014-09-08 Nippon Plast Co Ltd ハンドル
CN104136305A (zh) * 2012-04-27 2014-11-0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操纵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5074862A (zh) * 2013-02-08 2015-11-18 株式会社藤仓 静电电容传感器以及方向盘
JP201619057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把持検出装置及び静電容量センサ
WO2018096901A1 (ja) * 2016-11-25 2018-05-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素子および操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0132C1 (de) * 1999-03-01 2000-03-16 Petri Ag Beheizbares Lenkrad
US6093908A (en) * 1999-04-30 2000-07-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ed steering wheel
JP5441655B2 (ja) 2009-12-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クラベ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ヒータ装置
US9248851B2 (en) * 2013-02-13 2016-02-02 Tk Holdings Inc. Steering wheel hand detection systems
WO2015179730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Tk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ielding a hand sensor system in a steering wheel
US20170079089A1 (en) * 2014-06-06 2017-03-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static grip detection device
JP6437480B2 (ja) 2016-03-31 2018-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42703B2 (ja) 2016-04-18 2020-02-12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8142411A (ja) 2017-02-27 2018-09-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グリップセンサ、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および車両
US11211931B2 (en) * 2017-07-28 2021-12-28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ensor mat providing shielding and heat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829A (zh) * 2006-02-27 2007-09-05 韩国库比克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盘
US20120305540A1 (en) * 2011-06-06 2012-12-06 Autoliv Asp, Inc. Carbon polymer paint steering wheel heating system
CN104136305A (zh) * 2012-04-27 2014-11-0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操纵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5074862A (zh) * 2013-02-08 2015-11-18 株式会社藤仓 静电电容传感器以及方向盘
JP2014162330A (ja) * 2013-02-25 2014-09-08 Nippon Plast Co Ltd ハンドル
JP201619057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把持検出装置及び静電容量センサ
WO2018096901A1 (ja) * 2016-11-25 2018-05-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素子および操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56688A1 (en) 2020-05-21
DE102019130926A1 (de) 2020-05-20
US10807628B2 (en)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6304A (zh) 转向盘装置
JP676196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乗員情報検出センサ
JP6719165B2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190277713A1 (en)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 and steering device
WO2014123222A1 (ja) 静電容量センサ及びステアリング
JP2019002712A (ja) 静電センサ
US20170254675A1 (en) Capacitive area sensor
US11211931B2 (en) Sensor mat providing shielding and heating
CN108981555B (zh) 方向盘用乘坐者信息检测传感器
JP664270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US10322742B2 (en) Steering device
WO2019202977A1 (ja) 静電検出装置
CN212605387U (zh) 一种方向盘离手检测装置及方向盘
JP202115485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230219613A1 (en) Vehicle steering wheel with heating device
JP2020082790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082805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20388562A1 (e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grip sensor
JP2019166858A (ja) ステアリング体
CN111406010B (zh) 自立夹层结构、包含它的车辆方向盘及其应用方法
JP2012121364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2012171551A (ja) ハンドル
US11654953B2 (en) Steering device of vehicle
JP2021505469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などの自動車両構成要素の電気デバイス
JP2023123973A (ja) 電極構造体および静電容量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