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8814A -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8814A
CN111168814A CN202010035173.2A CN202010035173A CN111168814A CN 111168814 A CN111168814 A CN 111168814A CN 202010035173 A CN202010035173 A CN 202010035173A CN 111168814 A CN111168814 A CN 111168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extrusion
plate
transition
bl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51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8814B (zh
Inventor
廖合堂
罗伟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nfort Bo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nfort Bo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nfort Bo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nfort Bo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351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8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8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8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8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52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fibres, e.g. asbestos 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52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fibres, e.g. asbestos cement
    • B28B1/526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fibres, e.g. asbestos cement by delivering the materials on a conveyor of the endless-bel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1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one or more rollers exert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 B28B3/126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one or more rollers exert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on material passing directly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板机、接坯输送带、过渡板、过渡输送带、入口过渡板、挤压装置、出口过渡板、板坯输出带,步骤为:通过制板机制造出水分在30%~32%的板坯;制板机将板坯输出至接坯输送带上;板坯经过过渡板后移送至过渡输送带上;板坯经过入口过渡板后移动至挤压装置中;板坯由挤压装置输送至出口过渡板与板坯输出带上。本发明能减少人为不可控因素,从而实现了坯体厚度统一可控且平整度符合要求,板面质量更平整顺滑,能够加工出高质量的板坯,为后工序对厚度和平整度控制带来极大的便利,普通用途的纤维板甚至不再需要对厚度加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纤维增强硅钙板和纤维增强水泥板生产过程中,其厚度偏差一直以来较难控制。以厚度6~10mm常规板为例,按JCT564-2018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行业国家标准厚度偏差为±0.4mm,但实际生产厚度会偏离至±1.0mm或以上,大大超过标准允许偏差。为了调整厚度,一般只能通过人工或者在线厚度自动监测,将数值反馈给制板操作工,然后通过人工控制毛毯运行速度或者调整成型筒转动圈数或者调整流浆量等方式调整厚度。但是,由于生产时,各种生产条件因素(如回料浓度变化、纸浆浓度变化、配料称重误差及人为因素等)无规则变化,导致厚度和平整度没法稳定在一个标准值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总是偏离标准值较大,即使采用压机整体加压平整,也不能保证全部厚度和平整度尺寸统一,有些经压缩后符合标准值允许的偏差了,但同时有些反而厚度尺寸缩少了,即偏离负值了。以致后工序加工时,为了将厚度和平整度控制在标准偏差范围内,需要通过设备和物料将厚度超出部分除去,这样就需增设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消耗更多的物料,如增加砂光机台数、消耗砂光板面所需要的砂纸等,同时也消耗大量的电力,生产成本高且效率低,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同时造成生产现场较大的环境污染,不利于现代企业实现高效高质生产管理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该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能减少人为不可控因素,从而实现了坯体厚度统一可控且平整度符合要求,板面质量更平整顺滑,能够加工出高质量的板坯,为后工序对厚度和平整度控制带来极大的便利,普通用途的纤维板甚至不再需要对厚度加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点在于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板机、接坯输送带、过渡板、过渡输送带、入口过渡板、挤压装置、出口过渡板、板坯输出带,其中挤压装置包括机架、两个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上挤压辊、下挤压辊、竖向调节组件、上毛刷辊、下毛刷辊、遮盖罩、接水槽体,所述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直径为φ250mm~φ400mm,所述下挤压辊设置在机架上,并使下挤压辊呈纵向布置,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滑动块、丝杆、手轮,所述机架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式导轨,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滑动块能竖向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式导轨中,所述丝杆能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并使丝杆呈竖向布置,还使丝杆与滑动块相螺接,以及使丝杆与驱动电机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通过丝杆驱使滑动块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手轮设置在丝杆的上端端部上,所述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均纵向设置在滑动块上,并使上毛刷辊位于上挤压辊的上方,还使上毛刷辊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的圆周表面相接触,以及使上挤压辊位于下挤压辊的上方,在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之间形成有挤压缝隙,并使上挤压辊能随滑动块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50mm,所述下毛刷辊设置在机架上,并使下毛刷辊呈纵向布置,还使下毛刷辊位于下挤压辊的下方,以及使下毛刷辊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的圆周表面相接触,所述遮盖罩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容纳腔口,所述容纳腔口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所述遮盖罩设置在机架上,并使上挤压辊的上部与上毛刷辊位于容纳腔口中,还使接料槽体位于上挤压辊的右圆周表面的正下方,以及使接料槽体位于上挤压辊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所述接水槽体设置在机架上,并使下挤压辊的下部与下毛刷辊位于接水槽体中;两个挤压机构左右并排地设置在机架上,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上的挤压缝隙的高度大于右侧的挤压机构上的挤压缝隙的高度;所述制板机、接坯输送带、过渡板、过渡输送带、入口过渡板、挤压装置、出口过渡板与板坯输出带从左至右依次传输连接一起;
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第一步,通过制板机制造出水分在30%~32%的板坯;
第二步,制板机将板坯输出至接坯输送带上;其中,板坯从制板机上输出的速度为80~100米/min,并使接坯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板坯的速度相同;
第三步,板坯由接坯输送带输送至过渡板上,并在经过过渡板后移送至过渡输送带上;其中,在板坯进入过渡输送带的过程中,先使过渡输送带的运行速度与接坯输送带的运行速度一致,当整张板坯进入到过渡输送带后,再使过渡输送带的速度降为接坯输送带的速度的1/3、或者使过渡输送带的速度降为25~35米/min;
第四步,板坯由过渡输送带输送至入口过渡板上,并在经过入口过渡板后移动至左侧的挤压机构的挤压缝隙中;其中,左侧的挤压机构的挤压缝隙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左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做逆时针转动,左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下挤压辊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左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五步,板坯由左侧的挤压机构输送至右侧的挤压机构的挤压缝隙中;其中,右侧的挤压机构的挤压缝隙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右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做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下挤压辊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右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右侧的挤压机构上的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六步,板坯由右侧的挤压机构输送至出口过渡板上,并使板坯经过出口过渡板后移动至板坯输出带上;其中,板坯输出带的输送速度与上挤压辊的表面线速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上刮除组件,所述上刮除组件包括上刮板、上弹簧,所述上刮板的上侧边铰接在机架上,并使上刮板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还使上刮板位于容纳腔口中,以及使上刮板位于接料槽体的上方,所述上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遮盖罩或机架上,所述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上刮板上,并使上弹簧弹性顶压在上刮板上,以及在上弹簧的弹性顶压下,使上刮板的下侧边压在上挤压辊的右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下刮除组件,所述下刮除组件包括下刮板、下弹簧,所述下刮板布置在下挤压辊的右侧,并使下刮板的下侧边铰接在机架或接水槽体上,还使下刮板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机架、下刮板上,并使下弹簧弹性顶压在下刮板上,以及在下弹簧的弹性顶压下,使下刮板的上侧边压在下挤压辊的表面上;所述下刮板位于接水槽体中或位于接水槽体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所述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设置在上挤压辊的左上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的输出口朝向上挤压辊的圆周表面,所述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设置在下挤压辊的左下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的输出口朝向下挤压辊的圆周表面。
优选地,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若干过渡辊轴,各过渡辊轴呈纵向布置,并使各过渡辊轴横向并排地布置在两个挤压机构上的下挤压辊之间;其中,板坯在左侧的挤压机构挤压完成后,板坯先经过过渡辊轴,然后再进入到右侧的挤压机构的挤压缝隙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手轮的设置,能满足手动调节的需要,这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的适用性。通过使上挤压辊能随滑动块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50mm,以便一旦有烂板或者板坯卡死或挤压辊不能转动时,快速上升上挤压辊,以让烂板能够顺利的通过,这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的可靠性,从而能避免后续挤压受到影响,这有助于提高增强纤维板坯的生产效率。该竖向调节组件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且使用十分方便,这有助于提高上挤压辊竖向移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的可靠性与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精度。由于上挤压辊能在竖向调节组件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再由于上挤压辊位于下挤压辊的上方,这就可以通过竖向调节组件调节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之间的间距,这样该挤压机构可用于挤出不同厚度的板坯,这能有效地提高挤压装置的适用范围,因此该生产方法能够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板坯。由于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均设置在滑动块上,这样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均能在竖向调节组件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这样能使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的上下移动保持同步,这就可以避免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也就能使上毛刷辊始终与上挤压辊相接触,以起到清扫上挤压辊表面污物的目的,从而能使上毛刷辊始终具有好的清洁效果。由于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这样能减少人为不可控因素,能有效地提高丝杆转动的精度,这有助于提高滑动块竖向移动的精度;再加上整个装置与机构的合理布置,以及使板坯以合理的速度通过各机构;从而实现了坯体厚度统一可控且平整度符合要求,板面质量更平整顺滑,进而能够加工出高精度、高质量的板坯,为以后工序对厚度和平整度控制带来极大的便利,普通用途的纤维板甚至不再需要对厚度加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由于遮盖罩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有容纳腔口,且在容纳腔口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再由于上挤压辊的上部与上毛刷辊位于容纳腔口中、接料槽体位于上挤压辊的右圆周表面的下方、接料槽体位于上挤压辊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还由于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均逆时针转动,这样上挤压辊与上毛刷辊上甩出的水分与原料就会飞溅到容纳腔口的右腔壁上;而在水分与原料向下流动过程中,接料槽体正好能接住这些水分与原料,以阻止它们继续下流,这可以避免这些水分与原料滴落在挤压好的板坯上,这样能便于挤压出高质量的板坯;且这样能避免水分或原料出现四处随意飞溅的情况,以避免车间的环境受到污染。还有该遮盖罩的结构十分的简单,这能方便挤压装置的制造。通过使上毛刷辊呈纵向延伸,并使上毛刷辊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这样能对上挤压辊的圆周表面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上挤压辊清洁的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使下毛刷辊呈纵向延伸,并使下毛刷辊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这样能对下挤压辊的圆周表面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下挤压辊清洁的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接水槽体的设置,并使接水槽体位于下挤压辊的下方,这样在板坯挤压出水分时,接水槽体就能将水分收集起来,以避免其污染车间的环境;且通过使下挤压辊的下部与下毛刷辊位于接水槽体中,能大大减少水分与原料飞溅出现的几率,这也能避免污染车间的环境。通过将两个挤压机构左右并排布置在机架上,这样可以起到连续、缓慢挤压板坯的作用,这样不仅能避免板坯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还能更为准确地将板坯挤压到需要的尺寸上,从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使板坯的水分保持在30%~32%,这样板坯在挤压装置辗压时,一方面可以利用辗压产生脱水作用,使板坯水分降低的同时,又能使坯体容易压缩变形,并且在水分的润滑下坯体因相对柔软而更容易辗压延伸但不会松散,从而保证板坯质量和特性不被改变,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使接坯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板坯的速度相同,这样能使板坯平稳地进入到接坯输送带上,以避免板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过渡输送带的设置,并通过过渡输送带的速度变化,可以起到对板坯的减速作用,这能保证板坯平稳地进入到过渡输送带上;而通过使板坯速度降低,能使板坯稳定地进入到挤压装置上,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过渡板的设置,能使更为板坯更加顺利地通过接坯输送带与过渡输送带直接,以避免板坯在经过接坯输送带与过渡输送带时,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使板坯以相对较慢的速度进入到挤压缝隙中接受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辗压,这样辗压生产的压力相对较少,对坯体压缩变形和表面平滑相对较好且不容易破坏坯体结构特征,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使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转速相同,并使上挤压辊与下挤压辊的运行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这样挤压辊表面切线速度稍微比过渡输送带的速度要快;这一方面保证板坯输送速度不会受到挤压辊线速度因较慢而受阻、或者同速但挤压辊与坯体打滑而影响板坯正常输送,另一方面能起到对板坯拉伸延辗的作用,有利于坯体的压缩变形但不松散,以及不破坏坯体的纤维与粉体粘合结构,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挤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中挤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中遮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初次挤压板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二次挤压板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板机1、接坯输送带2、过渡板3、过渡输送带4、入口过渡板5、挤压装置6、出口过渡板7、板坯输出带8,其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挤压装置6包括机架61、两个挤压机构62,所述挤压机构62包括上挤压辊621、下挤压辊622、竖向调节组件623、上毛刷辊624、下毛刷辊625、遮盖罩626、接水槽体627,所述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直径为φ250mm~φ400mm,所述下挤压辊622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挤压辊622呈纵向布置,所述竖向调节组件623包括驱动电机601、滑动块602、丝杆603、手轮604,所述机架61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式导轨611,所述驱动电机601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601设置在机架61上,所述滑动块602能竖向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式导轨611中,所述丝杆603能转动地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丝杆603呈竖向布置,还使丝杆603与滑动块602相螺接,以及使丝杆603与驱动电机601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01能通过丝杆603驱使滑动块602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手轮604设置在丝杆603的上端端部上,所述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均纵向设置在滑动块602上,并使上毛刷辊624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上方,还使上毛刷辊624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以及使上挤压辊621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上方,在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之间形成有挤压缝隙10,并使上挤压辊621能随滑动块602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50mm,所述下毛刷辊625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毛刷辊625呈纵向布置,还使下毛刷辊625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下方,以及使下毛刷辊625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所述遮盖罩626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容纳腔口605,所述容纳腔口605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606,所述遮盖罩626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上挤压辊621的上部与上毛刷辊624位于容纳腔口605中,还使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右圆周表面的正下方,以及使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所述接水槽体627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挤压辊622的下部与下毛刷辊625位于接水槽体627中;如图1与图2所示,两个挤压机构62左右并排地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大于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如图1所示,所述制板机1、接坯输送带2、过渡板3、过渡输送带4、入口过渡板5、挤压装置6、出口过渡板7与板坯输出带8从左至右依次传输连接一起;
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第一步,通过制板机1制造出水分在30%~32%的板坯;
第二步,制板机1将板坯输出至接坯输送带2上;其中,板坯从制板机1上输出的速度为80~100米/min,并使接坯输送带2的输送速度与板坯的速度相同;
第三步,板坯由接坯输送带2输送至过渡板3上,并在经过过渡板3后移送至过渡输送带4上;其中,在板坯进入过渡输送带4的过程中,先使过渡输送带4的运行速度与接坯输送带2的运行速度一致,当整张板坯进入到过渡输送带4后,再使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降为接坯输送带2的速度的1/3、或者使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降为25~35米/min;
第四步,板坯由过渡输送带4输送至入口过渡板5上,并在经过入口过渡板5后移动至左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其中,左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做逆时针转动,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五步,板坯由左侧的挤压机构62输送至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其中,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做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六步,板坯由右侧的挤压机构62输送至出口过渡板7上,并使板坯经过出口过渡板7后移动至板坯输出带8上;其中,板坯输出带8的输送速度与上挤压辊621的表面线速度相同。
通过手轮604的设置,能满足手动调节的需要,这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适用性。通过使上挤压辊621能随滑动块602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50mm,以便一旦有烂板或者板坯卡死或挤压辊不能转动时,快速上升上挤压辊621,以让烂板能够顺利的通过,这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可靠性,从而能避免后续挤压受到影响,这有助于提高增强纤维板坯的生产效率。该竖向调节组件623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且使用十分方便,这有助于提高上挤压辊621竖向移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可靠性与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精度。由于上挤压辊621能在竖向调节组件623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再由于上挤压辊621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上方,这就可以通过竖向调节组件623调节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之间的间距,这样该挤压机构62可用于挤出不同厚度的板坯,这能有效地提高挤压装置6的适用范围,因此该生产方法能够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板坯。由于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均设置在滑动块602上,这样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均能在竖向调节组件623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这样能使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的上下移动保持同步,这就可以避免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也就能使上毛刷辊624始终与上挤压辊621相接触,以起到清扫上挤压辊621表面污物的目的,从而能使上毛刷辊624始终具有好的清洁效果。由于驱动电机601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这样能减少人为不可控因素,能有效地提高丝杆603转动的精度,这有助于提高滑动块602竖向移动的精度;再加上整个装置与机构的合理布置,以及使板坯以合理的速度通过各机构;从而实现了坯体厚度统一可控且平整度符合要求,板面质量更平整顺滑,进而能够加工出高精度、高质量的板坯,为以后工序对厚度和平整度控制带来极大的便利,普通用途的纤维板甚至不再需要对厚度加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由于遮盖罩626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有容纳腔口605,且在容纳腔口605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606;再由于上挤压辊621的上部与上毛刷辊624位于容纳腔口605中、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右圆周表面的下方、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还由于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均逆时针转动,这样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上甩出的水分与原料就会飞溅到容纳腔口605的右腔壁上;而在水分与原料向下流动过程中,接料槽体606正好能接住这些水分与原料,以阻止它们继续下流,这可以避免这些水分与原料滴落在挤压好的板坯上,这样能便于挤压出高质量的板坯;且这样能避免水分或原料出现四处随意飞溅的情况,以避免车间的环境受到污染。还有该遮盖罩626的结构十分的简单,这能方便挤压装置6的制造。通过使上毛刷辊624呈纵向延伸,并使上毛刷辊624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这样能对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上挤压辊621清洁的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使下毛刷辊625呈纵向延伸,并使下毛刷辊625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这样能对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下挤压辊622清洁的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接水槽体627的设置,并使接水槽体627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下方,这样在板坯挤压出水分时,接水槽体627就能将水分收集起来,以避免其污染车间的环境;且通过使下挤压辊622的下部与下毛刷辊625位于接水槽体627中,能大大减少水分与原料飞溅出现的几率,这也能避免污染车间的环境。通过将两个挤压机构62左右并排布置在机架61上,这样可以起到连续、缓慢挤压板坯的作用,这样不仅能避免板坯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还能更为准确地将板坯挤压到需要的尺寸上,从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挤压质量。通过使板坯的水分保持在30%~32%,这样板坯在挤压装置6辗压时,一方面可以利用辗压产生脱水作用,使板坯水分降低的同时,又能使坯体容易压缩变形,并且在水分的润滑下坯体因相对柔软而更容易辗压延伸但不会松散,从而保证板坯质量和特性不被改变,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使接坯输送带2的输送速度与板坯的速度相同,这样能使板坯平稳地进入到接坯输送带2上,以避免板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过渡输送带4的设置,并通过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变化,可以起到对板坯的减速作用,这能保证板坯平稳地进入到过渡输送带4上;而通过使板坯速度降低,能使板坯稳定地进入到挤压装置6上,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过渡板3的设置,能使更为板坯更加顺利地通过接坯输送带2与过渡输送带4直接,以避免板坯在经过接坯输送带2与过渡输送带4时,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使板坯以相对较慢的速度进入到挤压缝隙10中接受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辗压,这样辗压生产的压力相对较少,对坯体压缩变形和表面平滑相对较好且不容易破坏坯体结构特征,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使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转速相同,并使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运行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这样挤压辊表面切线速度稍微比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要快;这一方面保证板坯输送速度不会受到挤压辊线速度因较慢而受阻、或者同速但挤压辊与坯体打滑而影响板坯正常输送,另一方面能起到对板坯拉伸延辗的作用,有利于坯体的压缩变形但不松散,以及不破坏坯体的纤维与粉体粘合结构,这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其中,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可以通过拆除滑槽式导轨611、及松开丝杆603与滑动块602的联接,将上挤压辊621从机架61上移出。
所述滑动块602可采用滑槽式轴承座。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所述驱动电机601与丝杆603之间的传动连接,既可以通过蜗轮蜗杆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还可以通过链条、链轮来实现。
所述上毛刷辊624由设置在滑动块602上的减速电机驱动。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在接料槽体606的槽底开设出竖向贯穿的通孔,并使通孔避开板坯的移动方向,还使通孔位于接水槽体627的正上方,这样接料槽体606中的水与原料就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接水槽体627中,以便于能够集中清理,这有助于提高清理的便利性。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在挤压装置6上设置三个挤压机构62,并使这三个挤压机构62横向并排地布置一起,这样就能起到三重的挤压需求,从而能使挤压装置6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这有助于提高增强纤维板坯生产方法的适用范围。
其中,挤压机构62的数量不能太多,一般为1~3个,并以两个为宜,若经过太多挤压机构62辗压会破坏体内部纤维和粉体粘合结构,造成坯体密实性较差和粉体黏结松散。
如图1与图2所示,在采用多个挤压机构62时,各挤压机构62可共用一个接水槽体627,这样不仅能降低挤压装置6的制造与组装难度,还能提高挤压装置6使用与维护的便利性。
如图1与图2所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毛刷辊624可以通过传动链条20传动连接一起,并设置上用于张紧传动链条20的张紧链轮30,用以调节传动链条20的松紧度。各挤压机构62上的下毛刷辊625也可以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一起,这能减少电能的消耗。
如图5所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在遮盖罩626的右表面上开设出横向贯穿的注水孔槽607,这样能便于通过水冲洗容纳腔口605的右腔壁,从而有助于提高清洁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在容纳腔口605的上腔壁的左侧边上设置上挡片部608;该挡片部608用于遮挡从上毛刷辊624上方甩出的水与原料,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挤压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在接水槽体627的底部设置上排水管口609,这样能方便废水、废渣的排放,以保持挤压装置6周边干净清洁。
如图1所示,所述制板机1选用现有的流浆制板机,所述制板机1包括毛毯11、成型筒12、胸辊13,所述毛毯11绕置在胸辊13上,所述成型筒12布置在胸辊13的侧旁。在制板机1制板过程中,原料在毛毯11上聚集并在成型筒12上成型,在板坯在成型筒12完成成型后,经成型筒12、胸辊13之间甩出至接坯输送带2上,所述成型筒12的表面线速度与胸辊13的表面线速度均为80~100米/min,并使接坯输送带2的输送速度与成型筒12的表面线速度相同。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左侧的挤压机构62的压缩量可以通过手动或者电动方式两种方式调整。如采用手动调整可旋转手轮604,若采用电动调整,可以在驱动电机601与丝杆603之间设置上蜗轮蜗杆,用以将驱动电机601上的动力传输到丝杆603上;其中,使蜗轮套装在丝杆603上,并使蜗杆与驱动电机601的动力输出轴相接,还使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向上向下调整厚度值偏差时设定为慢速,以保证厚度偏差控制精度较高,并且采用电控PLC的计数方式实现精确控制调整量或实现自动控制厚度;而当辊轴卡死或者板坯异常时采用向上快速上升,装置预留上升空间至少有50mm以上,以便一旦有烂板或者板坯卡死对辊不能转动或者通过时,快速上升上挤压辊621让烂板通过。
在上挤压辊621通常采用丝杆603和蜗轮蜗杆构成上下升降的传动方式时,移动间隙可精确到0.1mm,完全满足调整厚度偏差的要求。例如,丝杆603螺距为8mm,丝杆603的长度要求80mm,蜗轮为40齿或者蜗轮蜗杆减速比为40~80,则蜗杆转动一圈,带动蜗轮旋转一个齿位或1/40圈,由于蜗轮与丝杆同步联动,也即丝杆旋转1/40圈,丝杆升降移动距离为8mm×1/40=0.2mm。按此推算,蜗杆转动1/2圈,丝杆升降移动距离为0.1mm。由此可见,即使通过手动转动蜗轮蜗杆和丝杆603进行上下辊轴间隙调整,也可以轻松实现间隙调整精度达到≤0.1mm,完全满足常规6~10mm板厚度允许偏差±0.4mm或者11~16mm板厚度允许偏差±0.5mm的精度要求(见建材行业标准JCT564-2018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若设定标准板厚度值为H,则最后一组挤压辊之间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应设定为H,而前一组挤压辊之间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调整应该为实际生产中厚度偏差最大值的1/2,如实际生产中厚度偏差最大值为1.0mm,那么,前一组挤压辊之间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为H+1.0mm×1/2=H+0.5mm。根据实践经验,两组挤压辊之间的间隙值偏差为0.2~0.5mm。这样,经过两对挤压辊辗压和定量压实缩变形,将其厚度控制在合适的尺寸范围内。
如图6与图7所示,如生产10mm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按建材行业标准JCT564-2018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允许厚度偏差±0.4mm,则挤压装置6设定最后一组对辊间隙为10mm,每组挤压辊的压缩量为0.2~0.5mm,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板厚度偏差大小而定,此处取0.5mm为例,则前一组挤压辊间隙为10.5mm。这样,如果生产时板坯厚度为11mm,则对生产时可经过第一组挤压辊后,坯体厚度压缩至10.5mm,再经过第二组或者最后一组挤压辊时,坯体厚度压缩至10mm,这样就将板坯控制在10mm的厚度。由于挤压装置6总有一些因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和检测误差及通过蜗轮蜗杆和丝杆603进行上下辊轴间隙调整出现的精度偏差等影响,坯体经压缩变形后厚度会出现一点点偏差,经实践证实可控制在设定标准值偏差±0.2mm之内,即10±0.2mm,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偏差范围内,从而实现坯体厚度可控。其中,图6为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挤压板坯10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挤压板坯100时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实验可知,按辗压板面线接触长度1400mm计,每对挤压辊施加的压力要保证有10~20吨的承载力,挤压辊辗压压力大小与设定板厚值与板偏差大小有关,偏差值越大生产的辗压压力越大。由于每组挤压辊辗压的压力相对较大,机架61的刚性要求相对较高,设计时采用承载力和抗折弯较好的型钢或者钢板,整体结构呈“工”字型,保证整机稳固不变形。
另外,每组挤压辊辗压滚动时线速度应比过渡输送带4运行速度稍快一点,并且每组挤压辊的上下辊相对运行(下挤压辊622顺时针运行,上挤压辊621逆时针运行)和速度一致,形成对板底和板面同方向辗压。据实践经验数据可知,V辊/V带一般取比值1.1~1.3较好。例如,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V带为35米/min,则挤压辊的表面切线速度V辊为38.5~45.5米/min,相当于制板机1的毛毯11运行速度80~100米/min属于较慢的速度。这样,每组挤压辊在辗压的同时对坯体起到沿运行方向拉伸延辗作用,便于坯体容易压缩变形但不松散,还可以降低辗压板坯产生的压力。
挤压辊与板坯接触面越大,要求承受的辗压压力也越大。故设计时将上挤压辊621和下挤压辊622的直径一般定为φ250~φ400mm较为适宜,适宜的直径大小可以更保证辗压处接触面相对平整且滚动负荷阻力较少,使挤压装置6运行相对较为平稳。通过实践和理论计算,以10mm厚的板坯为例,若偏差1mm即11mm,则挤压辊与板坯辗压时的接触面宽度介乎于0~10mm之间,板坯偏差越大,接触面宽度也越大,板坯偏差接近零,则接触面宽度接近零。
由于辗压压力需要10~20吨之间不等,故挤压辊设计时可将其自身重量设计重一些为宜,一般自重约250~500kg左右较为适合,挤压辊钢性至少要承受10~20吨的径向负荷压力。
为避免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不会粘结坯体和产生脱皮现象,对挤压辊表面进行防粘附处理,如表面镀铬和抛光处理,镀铬层厚度要求0.2~0.3mm为宜;或者表面包硅胶层(厚度20mm硬度95);或者挤压辊表面进行特氟龙涂层处理等。一般经处理后的挤压辊表面不容易粘附板坯或异物,经辗压的板坯才能更平整光滑。
在板坯通过挤压装置6压缩定厚之后,经过出口过渡板7由板坯输出带8同步同速送出,然后再送至堆垛工序,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
如需要对板坯进一步加压密实和提高密度及平整度,可用5000~10000吨压机加压脱水和整体压实平整;其中,经过该生产方法处理出来的板坯,因每张板厚度基本一致,再使用压机整体加压时,由于每张板在同等压力和板坯密度下其压缩比基本一致,也就是经压机加压保压后每张板压缩量基本相同,其厚度也基本保持一致,这样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增强纤维板。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上刮除组件63,所述上刮除组件63包括上刮板631、上弹簧632,所述上刮板631的上侧边铰接在机架61上,并使上刮板631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还使上刮板631位于容纳腔口605中,以及使上刮板631位于接料槽体606的上方,所述上弹簧632的一端连接在遮盖罩626或机架61上,所述上弹簧632的另一端连接在上刮板631上,并使上弹簧632弹性顶压在上刮板631上,以及在上弹簧632的弹性顶压下,使上刮板631的下侧边压在上挤压辊621的右表面上。通过上刮除组件63的设置,可以刮去上挤压辊621上粘接的水分、原料或杂物,以避免它们影响到板坯的加工质量;由于上刮板631位于接料槽体606的上方,这样在上刮板631刮落水分、原料或杂物时,它们就能直接掉落至接料槽体606中,以避免其滴落在压好的板坯上,这有助于提升板坯的加工质量;由于该上刮除组件63包括上刮板631、上弹簧632,其整体的结构十分简单,通过上刮板631的铰接与上弹簧632的弹性作用,能使上刮板631活动作用在上挤压辊621上,以在上挤压辊621升降过程中,能使上刮板631继续作用于上挤压辊621上,这样能避免上挤压辊621上的硬物与上刮板631发生硬性的碰撞,从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进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可靠性。
所述上刮板631的铰接中心线与上挤压辊621的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这样在上挤压辊621升降过程中,能使上刮板631在上弹簧632的作用下始终准确地作用在上挤压辊621上,这能始终保持刮除作用的可靠性。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下刮除组件64,所述下刮除组件64包括下刮板641、下弹簧642,所述下刮板641布置在下挤压辊622的右侧,并使下刮板641的下侧边铰接在机架61或接水槽体627上,还使下刮板641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下弹簧6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机架61、下刮板641上,并使下弹簧642弹性顶压在下刮板641上,以及在下弹簧642的弹性顶压下,使下刮板641的上侧边压在下挤压辊622的表面上;所述下刮板641位于接水槽体627中或位于接水槽体627的上方。通过下刮除组件64的设置,可以刮落下挤压辊622上的水分、原料或杂物,以避免它们影响到板坯的加工质量;通过使下刮板641位于接水槽体627中或位于接水槽体627的上方,这样在下刮板641刮落水分、原料或杂物时,它们就能直接掉落至接水槽体627中,以避免它们随意排放、污染车间环境;由于该下刮除组件64包括下刮板641、下弹簧642,其整体的结构十分简单,通过下刮板641的铰接与下弹簧642的弹性作用,能使下刮板641活动作用在下挤压辊622上,这样能避免下挤压辊622上的硬物与下刮板641发生硬性的碰撞,从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进而有助于提高挤压装置6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所述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设置在上挤压辊621的左上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的输出口朝向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所述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设置在下挤压辊622的左下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的输出口朝向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通过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与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的设置,可以分别向上挤压辊621、下挤压辊622上喷洒防粘剂或脱模剂,从而避免板坯粘接在挤压辊上,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为提高长度大的挤压辊喷淋的全面性,可以纵向并排布置多个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
在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外侧,所述上刮除组件63、上毛刷辊624、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是沿着上挤压辊621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即在上挤压辊621转动时,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会依次经过上刮除组件63、上毛刷辊624、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这样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上挤压辊621圆周表面清洁的洁净度与防粘性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在上挤压辊621呈纵向布置与逆时针转动时,使上刮除组件63布置在上挤压辊621的右侧,使上毛刷辊624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上方,使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位于上挤压辊621的左上方。这样既能保证安装的便利性,又能避免它们相互影响,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挤压机构62的可靠性度。
在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外侧,所述下刮除组件64、下毛刷辊625、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是沿着下挤压辊622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即在下挤压辊622转动时,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会依次经过下刮除组件64、下毛刷辊625、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这样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下挤压辊622圆周表面清洁的洁净度与防粘性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在下挤压辊622呈纵向布置与顺时针转动时,使下刮除组件64布置在下挤压辊622的右侧,使下毛刷辊625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下方,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位于下挤压辊622的左下方。这样既能保证安装的便利性,又能避免它们相互影响,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下挤压辊622的洁净度与防粘性能。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挤压装置6还包括若干过渡辊轴67,各过渡辊轴67呈纵向布置,并使各过渡辊轴67横向并排地布置在两个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之间;其中,板坯在左侧的挤压机构62挤压完成后,板坯先经过过渡辊轴67,然后再进入到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通过各过渡辊轴67的设置,并使各过渡辊轴67并排布置在相邻的下挤压辊622之间,这样能在板坯通过相邻两个挤压机构62之间时,对板坯起到很好的承托作用,这能大大减少板坯出现变形的几率,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板坯的加工质量。
其中过渡辊轴67采用不带动力的小辊轴输送板坯;但在过渡段较长时,则可考虑由减速电机驱动过渡辊轴67。
对于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板机(1)、接坯输送带(2)、过渡板(3)、过渡输送带(4)、入口过渡板(5)、挤压装置(6)、出口过渡板(7)、板坯输出带(8),其中:
所述挤压装置(6)包括机架(61)、两个挤压机构(62),所述挤压机构(62)包括上挤压辊(621)、下挤压辊(622)、竖向调节组件(623)、上毛刷辊(624)、下毛刷辊(625)、遮盖罩(626)、接水槽体(627),所述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直径为φ250mm~φ400mm,所述下挤压辊(622)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挤压辊(622)呈纵向布置,所述竖向调节组件(623)包括驱动电机(601)、滑动块(602)、丝杆(603)、手轮(604),所述机架(61)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式导轨(611),所述驱动电机(601)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601)设置在机架(61)上,所述滑动块(602)能竖向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式导轨(611)中,所述丝杆(603)能转动地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丝杆(603)呈竖向布置,还使丝杆(603)与滑动块(602)相螺接,以及使丝杆(603)与驱动电机(601)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01)能通过丝杆(603)驱使滑动块(602)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手轮(604)设置在丝杆(603)的上端端部上,所述上挤压辊(621)与上毛刷辊(624)均纵向设置在滑动块(602)上,并使上毛刷辊(624)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上方,还使上毛刷辊(624)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以及使上挤压辊(621)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上方,在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之间形成有挤压缝隙(10),并使上挤压辊(621)能随滑动块(602)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50mm,所述下毛刷辊(625)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毛刷辊(625)呈纵向布置,还使下毛刷辊(625)位于下挤压辊(622)的下方,以及使下毛刷辊(625)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所述遮盖罩(626)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容纳腔口(605),所述容纳腔口(605)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606),所述遮盖罩(626)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上挤压辊(621)的上部与上毛刷辊(624)位于容纳腔口(605)中,还使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右圆周表面的正下方,以及使接料槽体(606)位于上挤压辊(621)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所述接水槽体(627)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下挤压辊(622)的下部与下毛刷辊(625)位于接水槽体(627)中;
两个挤压机构(62)左右并排地设置在机架(61)上,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大于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挤压缝隙(10)的高度;
所述制板机(1)、接坯输送带(2)、过渡板(3)、过渡输送带(4)、入口过渡板(5)、挤压装置(6)、出口过渡板(7)与板坯输出带(8)从左至右依次传输连接一起;
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第一步,通过制板机(1)制造出水分在30%~32%的板坯;
第二步,制板机(1)将板坯输出至接坯输送带(2)上;其中,板坯从制板机(1)上输出的速度为80~100米/min,并使接坯输送带(2)的输送速度与板坯的速度相同;
第三步,板坯由接坯输送带(2)输送至过渡板(3)上,并在经过过渡板(3)后移送至过渡输送带(4)上;其中,在板坯进入过渡输送带(4)的过程中,先使过渡输送带(4)的运行速度与接坯输送带(2)的运行速度一致,当整张板坯进入到过渡输送带(4)后,再使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降为接坯输送带(2)的速度的1/3、或者使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降为25~35米/min;
第四步,板坯由过渡输送带(4)输送至入口过渡板(5)上,并在经过入口过渡板(5)后移动至左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其中,左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做逆时针转动,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左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五步,板坯由左侧的挤压机构(62)输送至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其中,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对板坯的压缩量控制在0.2~0.5mm之间,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做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做顺时针转动,并使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相同,还使右侧的挤压机构(62)上的上挤压辊(621)与下挤压辊(622)的表面线速度为过渡输送带(4)的速度的1.1~1.3倍或者为38~45米/min;
第六步,板坯由右侧的挤压机构(62)输送至出口过渡板(7)上,并使板坯经过出口过渡板(7)后移动至板坯输出带(8)上;其中,板坯输出带(8)的输送速度与上挤压辊(621)的表面线速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上刮除组件(63),所述上刮除组件(63)包括上刮板(631)、上弹簧(632),所述上刮板(631)的上侧边铰接在机架(61)上,并使上刮板(631)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还使上刮板(631)位于容纳腔口(605)中,以及使上刮板(631)位于接料槽体(606)的上方,所述上弹簧(632)的一端连接在遮盖罩(626)或机架(61)上,所述上弹簧(632)的另一端连接在上刮板(631)上,并使上弹簧(632)弹性顶压在上刮板(631)上,以及在上弹簧(632)的弹性顶压下,使上刮板(631)的下侧边压在上挤压辊(621)的右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下刮除组件(64),所述下刮除组件(64)包括下刮板(641)、下弹簧(642),所述下刮板(641)布置在下挤压辊(622)的右侧,并使下刮板(641)的下侧边铰接在机架(61)或接水槽体(627)上,还使下刮板(641)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下弹簧(6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机架(61)、下刮板(641)上,并使下弹簧(642)弹性顶压在下刮板(641)上,以及在下弹簧(642)的弹性顶压下,使下刮板(641)的上侧边压在下挤压辊(622)的表面上;所述下刮板(641)位于接水槽体(627)中或位于接水槽体(627)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62)还包括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所述上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5)设置在上挤压辊(621)的左上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的输出口朝向上挤压辊(621)的圆周表面,所述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设置在下挤压辊(622)的左下方,并使下防粘剂雾化喷淋头(66)的输出口朝向下挤压辊(622)的圆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6)还包括若干过渡辊轴(67),各过渡辊轴(67)呈纵向布置,并使各过渡辊轴(67)横向并排地布置在两个挤压机构(62)上的下挤压辊(622)之间;其中,板坯在左侧的挤压机构(62)挤压完成后,板坯先经过过渡辊轴(67),然后再进入到右侧的挤压机构(62)的挤压缝隙(10)中。
CN202010035173.2A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Active CN111168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5173.2A CN111168814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5173.2A CN111168814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8814A true CN111168814A (zh) 2020-05-19
CN111168814B CN111168814B (zh) 2021-06-08

Family

ID=7062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5173.2A Active CN111168814B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88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4725A (zh) * 2020-06-16 2020-09-18 京华派克邯郸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箱及其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7052A1 (de) * 1969-06-03 1971-02-25 Mitsubishi Aluminium Co Ltd , Tokio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bandformi ger Aluminium Leiter
SU1523354A1 (ru) * 1988-02-29 1989-11-23 Воронеж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формовани теплоизол ци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CN2306871Y (zh) * 1997-09-04 1999-02-10 徐焕健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中的板坯运输设备
CN2464523Y (zh) * 2000-06-02 2001-12-12 王全祥 机械化连续生产双纤维石膏板的生产线装置
CN101032825A (zh) * 2006-03-11 2007-09-12 刘高宗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生产墙体砌块材料的方法和专用设备
CN110405912A (zh) * 2019-07-12 2019-11-05 河北格林森建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棉板水线成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7052A1 (de) * 1969-06-03 1971-02-25 Mitsubishi Aluminium Co Ltd , Tokio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bandformi ger Aluminium Leiter
SU1523354A1 (ru) * 1988-02-29 1989-11-23 Воронеж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формовани теплоизол ци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CN2306871Y (zh) * 1997-09-04 1999-02-10 徐焕健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中的板坯运输设备
CN2464523Y (zh) * 2000-06-02 2001-12-12 王全祥 机械化连续生产双纤维石膏板的生产线装置
CN101032825A (zh) * 2006-03-11 2007-09-12 刘高宗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生产墙体砌块材料的方法和专用设备
CN110405912A (zh) * 2019-07-12 2019-11-05 河北格林森建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棉板水线成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4725A (zh) * 2020-06-16 2020-09-18 京华派克邯郸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箱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8814B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8814B (zh)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生产方法
CN107891522A (zh) 一种用于人造石板纹理加工的层间混料装置
CN206484395U (zh) 一种镀锌钢板镀前除锈装置
CN201260913Y (zh) 压滤机
CN112246520A (zh) 一种铝模板用保模剂涂装生产线
CN101402220A (zh) 一种泡沫陶瓷的自动对辊挤压机
CN212895141U (zh) 一种梳棉机的进棉装置
CN112743618A (zh) 一种设有清废装置的模切机
DE3101709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undprofilen fuer fensterrahmen, tuerrahmen, fassadenkonstruktionen o.dgl.
CN1654164A (zh) 环保型高精度砂光机
CN111197273B (zh) 一种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
CN103358581B (zh) 挤干机
CN216573870U (zh) 一种全自动淋胶机
CN211806797U (zh) 一种增强纤维板坯体定厚挤压装置
CN215843864U (zh) 自动胶水涂抹装置
CN112570079A (zh) 用于水泥生产的辊压机
CN201665013U (zh) 一种多辊天然橡胶压片机
CN203401739U (zh) 挤干机
CN111634009A (zh) 一种导流非织造复合材料合成装置
CN216799960U (zh) 一种制备沥青漆的砂磨机
CN220966240U (zh) 肉制品加工用压制装置
CN219125308U (zh) 一种莲子高效去皮装置
CN220479223U (zh) 一种涂覆料可循环的涂布机
CN213377504U (zh) 一种二辊浸胶机
CN215404986U (zh) 一种半固化片生产用玻纤布预浸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