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2189B -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2189B
CN111142189B CN201911051573.6A CN201911051573A CN111142189B CN 111142189 B CN111142189 B CN 111142189B CN 201911051573 A CN201911051573 A CN 201911051573A CN 111142189 B CN111142189 B CN 111142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s
shield
electrode rod
optical fib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15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2189A (zh
Inventor
佐佐木大
渡边卓朗
矢加部祥
细川贵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2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2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3Splicing machines, e.g. optical fibre fusion splic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该熔接机通过电弧放电将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熔接在一起。该熔接机包括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第一光纤保持部和第二光纤保持部以及第一遮护件。电极棒在其间产生电弧放电。第一光纤保持部具有定位第一组光纤的第一多个V形槽。第二光纤保持部具有定位第二组光纤的第二多个V形槽。第一遮护件在沿将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第二电极棒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中心线的方向上定位在第一多个V形槽和第二多个V形槽与第一电极棒之间。第一遮护件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背景技术
JPH05-257028A和JP2003-075678A分别披露了一种用于使光纤相互熔接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一对放电电极的放电使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彼此相互熔接,其中,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排列在一对放电电极之间,使得每组光纤的端部彼此邻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接机,其通过电弧放电将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所述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熔接机包括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第一光纤保持部、第二光纤保持部以及第一遮护件。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构造为在其间产生所述电弧放电;所述第一光纤保持部具有第一多个V形槽,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将所述第一组光纤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所述第二光纤保持部具有第二多个V形槽,所述第二多个V形槽将所述第二组光纤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所述第一遮护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和所述第二多个V形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棒之间,所述第一方向沿着将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第二末端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遮护件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熔接光纤的方法,其通过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使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所述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组光纤、所述第二组光纤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遮护件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使得当从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所述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预定区域中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所述电弧放电,以在进行将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保持定位步骤的同时使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的步骤。在所述方法中,遮护件为柱状体并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所述柱状体沿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延伸。当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预定区域是由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界定的区域。所述第一边界线是所述第一组光纤的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成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最外侧光纤的切线,所述第一方向沿着将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电极棒的末端彼此连接的中心线。所述切线与所述中心线正交并且形成在所述最外侧光纤的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内侧。所述第二边界线是所述中心线的垂线并且经过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末端。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佳地理解前述和其它目的、方面以及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例的光纤熔接机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例的光纤熔接机的主体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例的光纤熔接机的附属件的透视图;
图4是光纤熔接机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图;
图7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8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9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一个实例的图;并且
图11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一个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要解决的问题]
在JPH05-257028A和JP2003-075678A中披露的熔接光纤的方法中,光纤的熔接状态可能随着在排列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例如,电极附近的每个光纤的熔化量可能变得大于远离电极的每个光纤的熔化量。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彼此熔接的光纤之间的熔接状态的变化较小。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
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细节进行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熔接机涉及这样的熔接机,其通过电弧放电将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熔接机包括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第一光纤保持部、第二光纤保持部以及第一遮护件。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构造为在其间产生电弧放电。第一光纤保持部具有第一多个V形槽,第一多个V形槽将第一组光纤定位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第二光纤保持部具有第二多个V形槽,第二多个V形槽将第二组光纤定位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第一遮护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一多个V形槽和第二多个V形槽与第一电极棒之间,第一方向沿着将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二电极棒的第二末端的中心线,第一遮护件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
在常规熔接机中,在一对电极之间布置的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在该对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的影响下相互熔接。在这种常规的熔接机中,靠近电极棒布置的光纤更容易受到电弧放电的影响。换言之,布置在外侧的光纤(即,在排列光纤的方向上布置在靠近电极棒的位置的光纤)与布置在内侧的光纤(即,在排列光纤的方向上在远离电极棒的位置的光纤)相比,受到电弧放电的影响更大。与之对比,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熔接机包括第一遮护件,该第一遮护件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多个V形槽和第二多个V形槽与第一电极棒之间布置,该第一方向沿着将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二电极棒的第二末端的中心线。该遮护件可以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以及沿光纤排列方向向外布置的光纤的影响。因此,通过该熔接机,能够使光纤间的熔接光纤的熔接状态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偏差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护件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柱状棒,第一多个V形槽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护件的柱状棒可以是直径等于或大于第一组光纤中的每个光纤的直径的圆柱棒。当第一遮护件和光纤形成为相同的柱状形状时,这种构造允许第一遮护件以与定位光纤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定位。当第一遮护件为具有与光纤中的每个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的柱状形状时,这种构造允许容易地进行用于布置第一遮护件的设计。当第一遮护件为直径大于光纤中的每个的直径的柱状形状时,第一遮护件对电弧放电的遮护效果变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接机还可以包括第二遮护件,第二遮护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一多个V形槽和第二多个V形槽与第二电极棒之间。第二遮护件可以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并且第二遮护件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柱状棒。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使光纤间的熔接光纤的熔接状态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的偏差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护件和第二遮护件中的至少一个由陶瓷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锆、蓝宝石或氧化铝。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纤保持部可以包括第一V形槽,第一V形槽构造为支撑第一遮护件。第一V形槽可以紧邻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并沿着最外侧V形槽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第一遮护件可以位于连接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与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的直线上。在该构造中,第一遮护件布置在第一电极棒和最外侧光纤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的影响。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从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第一遮护件可以位于连接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与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的直线之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接机可以包括第一电极保持部,第一电极保持部构造为保持第一电极棒;以及第二电极保持部,第二电极保持部构造为保持第二电极棒。第一电极保持部和第二电极保持部可以保持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使得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对置,并且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由于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不需要沿着中心线移动以进行调节,因此该实施例可以简化熔接机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熔接光纤的方法涉及这样的熔接光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使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组光纤、第二组光纤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遮护件定位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使得当从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预定区域中的步骤;以及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电弧放电,以在进行将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保持定位步骤的同时使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的步骤。在该方法中,遮护件为柱状体并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柱状体沿第一组光纤的轴向延伸。当从轴向观察时,预定区域是由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界定的区域。第一边界线是第一组光纤的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成靠近第一电极棒的最外侧光纤的切线,第一方向沿着将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第二电极棒的末端彼此连接的中心线。该切线与中心线正交并且形成在最外侧光纤的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内侧。第二边界线是中心线的垂线并且经过第一电极棒的末端。
在上述方法中,遮护件定位为使得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由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界定的预定区域中。第一边界线是第一组光纤的排列成靠近第一电极棒的最外侧光纤的切线,并且该切线与中心线正交且形成在最外侧光纤的内侧。第二边界线是中心线的垂线并且经过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即,在该方法中,在产生电弧放电时,遮护件在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与第一电极棒之间在沿着中心线的第一方向上布置。该遮护件可以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以及沿光纤排列方向向外布置的光纤的影响。因此,通过该方法,能够使光纤间的熔接光纤的熔接状态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偏差较小。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例中,当从轴向观察时,预定区域可以是由第一边界线、第二边界线、第三边界线和第四边界线围成的区域。第三边界线可以是中心线,并且第四边界线可以是最外侧光纤的另一切线。第四边界线可以平行于中心线并远离中心线。在该构造中,遮护件可以在与中心线相交的方向上更适当地布置。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从轴向观察时,预定区域可以是由第一边界线、第二边界线、第三边界线和第四边界线围成的区域。第三边界线可以是最外侧光纤的一个切线,并且第四边界线可以是最外侧光纤的另一切线。该一个切线和另一切线可以都平行于中心线。在该构造中,最外侧光纤和遮护件可以在与中心线相交的方向上彼此部分重叠。因此,更容易地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的影响。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从轴向观察时,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连接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最外侧光纤的直线上。在该方法中,遮护件布置在电极棒和最外侧光纤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因此,更容易地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的影响。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遮护件可以包括柱状棒。遮护件和光纤形成为相同的柱状形状,从而允许遮护件以与定位光纤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定位。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遮护件的柱状棒可以是直径等于或大于第一组光纤中的每个光纤的直径的圆柱棒。当遮护件为具有与光纤中的每个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的柱状形状时,这种方法允许容易地进行用于布置遮护件的设计。当遮护件为直径大于光纤中的每个的直径的柱状形状时,遮护件对电弧放电的遮护效果变大。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细节]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熔接机和用于熔接光纤的方法的具体实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且旨在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含义内的所有修改都包含在其范围内。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参考在每个附图中示出的XYZ正交坐标系。
图1是示出光纤熔接机1的透视图。熔接机1是这样的设备:其通过电弧放电将第一组光纤3a和第二组光纤3b相互熔接,第一组光纤3a和第二组光纤3b排列成使得第一组光纤3a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第二组光纤3b的每个光纤的端部。光纤3a和3b中的每个光纤3可以是玻璃纤维。第一组光纤3a和第二组光纤3b排列在一对电极棒5和6之间。一对电极5、6构造为产生电弧放电。如图1所示,熔接机1包括主体10和附属件20(适配器)。例如,在构建光通信网络的现场,熔接机1将构成多芯光缆的第一组光纤3a的每个光纤的端部与由多芯光连接器的插芯保持的第二组光纤3b的每个光纤的端部相互熔接。每个光纤3a和每个光纤3b具有彼此相同的光纤(玻璃)直径,作为一个实例,光纤(玻璃)直径可以是125μm。
图2是示出包括在熔接机1中的主体10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包括在熔接机1中的附属件20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从下表面观察时附属件20的透视图。主体10包括一对电极棒5和6,以及基座11。一对电极棒5、6在基座11上布置为彼此分离。电极棒5和电极棒6布置为使得末端5a和末端6a彼此对置。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电极棒5和6中的每一个具有大致锥形部分,大致锥形部分的直径分别随着靠近末端5a和6a中的对应的末端而减小。
基座11包括电极保持部13、光纤保持部15和遮护件保持部19。作为一个实例,基座11可以由氧化锆制成。电极保持部13是分别布置有一对电极棒5和6的成对的部分。电极保持部13具有分别与一对电极棒5、6对应的接触表面13a、13b。接触表面13a和13b中的每一个由两个平面形成,以具有大致V形的截面。电极棒5与接触表面13a接触,从而确定电极棒5在Y方向和Z方向上的位置。电极棒6与接触表面13b接触,从而确定电极棒6在Y方向和Z方向上的位置。利用电极棒5和6与接触表面13a和13b接触可以分别调节电极棒5和6在X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通过紧固部件(未示出)将已定位的电极棒5和6紧固于电极保持部13,从而保持末端5a和末端6a之间的距离不变。在这里示出的实例中,在X方向上,在接触表面13a和13b之间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通基座11的开口11a。一对电极棒5、6的末端5a、6a在开口11a内对置。
光纤保持部15在X方向上位于一对电极棒5、6之间。这里所示的光纤保持部15分别具有第一光纤保持部16和第二光纤保持部17。在Y方向上,第一光纤保持部16相对于在一对电极棒5和6的末端5a和6a之间延伸的中心线C1位于一侧,并且第二光纤保持部17相对于中心线C1位于另一侧。第一光纤保持部16和第二光纤保持部17沿Y方向彼此隔开。第一光纤保持部16具有用于分别保持多个光纤3a的多个V形槽16a。在本实例中,光纤3a包括12个光纤。V形槽16a沿X方向等间隔地布置,并且沿着Y方向以直线方式形成。类似地,第二光纤保持部17具有用于分别放置多个光纤3b的多个V形槽17a。在本实例中,光纤3b包括12个光纤。V形槽17a沿X方向等间隔地布置,并且沿着Y方向以直线方式形成。第一光纤保持部16的V形槽16a定位第一组光纤3a,并且第二光纤保持部17的V形槽17a定位第二组光纤3b。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多个V形槽16a中的每一个和多个V形槽17a中的对应的一个分别彼此对置。因此,在第一光纤保持部16和第二光纤保持部17之间,由V形槽16a定位的每个光纤3a可以抵靠由V形槽17a定位的每个光纤3b。第一光纤保持部16和第二光纤保持部17之间的区域位于基座11的开口11a中。
遮护件保持部19包括用于定位(容纳)一对遮护件30的四个部分。每个遮护件30是柱状体(在一个实例中是圆柱体)(见图3),并且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能的绝缘材料形成。每个遮护件30可具有例如大约100μm至500μm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遮护件30的直径为125μm,其与每个光纤3a和3b的光纤(玻璃)直径相同。遮护件30可以由诸如氧化锆、蓝宝石和氧化铝等陶瓷制成。在沿中心线C1的方向(即,X方向)上,遮护件保持部19分别设置在光纤保持部15与电极棒5和6中的对应的一个之间的对应区域中。遮护件保持部19包括一对V形槽19a和19b,以及一对V形槽19c和19d。一对V形槽19a和19b形成在其间夹置有构成第一光纤保持部16的多个V形槽16a的位置处。一对V形槽19c和19d形成在其间夹置有构成第二光纤保持部17的多个V形槽17a的位置处。V形槽19a至19d形成在基座11的上表面上并沿Y方向延伸,Y方向是V形槽16a和17a延伸的方向。在第一光纤保持部16中彼此相邻的V形槽16a之间的距离(间距)与位于第一光纤保持部16中在X方向上的最外侧端的V形槽16a和遮护件保持部19的V形槽19a(19b)之间的距离可以彼此相同。类似地,在第二光纤保持部17中彼此分别相邻的V形槽17a之间的距离与在第二光纤保持部17中在X方向上的最外侧端的V形槽17a和遮护件保持部19的V形槽19c(19d)之间的距离可以彼此相同。
附属件20用于将一对遮护件30定位在遮护件保持部19中。附属件20具有框架21,并且一对遮护件30被固定到框架21。框架21包括一对侧板23和连接该对侧板23的一对上板25。一对上板25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在上板25之间形成有开口25a。在上板25的下表面上,在分别与电极棒5和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槽25b。在侧板23中形成有在X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从下端向上侧延伸的一对槽23a。这里所示的槽23a具有矩形横截面。槽23a用作供光纤3a和3b穿过的门。
一对遮护件30放置在一对侧板23之间。一对遮护件30被固定在其间夹置有槽23a(槽23a形成在侧板23中)的位置处。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遮护件30的端部被固定为插入形成在侧板23中的固定孔23b中。固定孔23b以成对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每个侧板23中。图4是光纤熔接机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说明将附属件20设置在主体10中的状态的图。图4是第一光纤保持部16沿包括中心线C1的XZ平面的剖视图,并且省略了对附属件20的图示。图4示出了光纤3(3a)布置在第一光纤保持部16中并且遮护件30布置在遮护件保持部19中的状态。由于第二光纤保持部17中的光纤3和遮护件30的布置关系与第一光纤保持部16中的布置关系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图4所示,光纤3和遮护件30位于一对电极棒5和6之间。光纤3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彼此相邻的光纤3之间的各个间距彼此相等。作为一个实例,多个光纤3(中相邻光纤)布置为分别具有250μm的间距,这与玻璃光纤直径的两倍对应。另外,光纤3的排列位置相对于电极棒5、6之间的中心线C1在Z方向上偏移。在X方向上,在第一光纤保持部16与电极棒5、6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区域设置有对应的遮护件30。换言之,在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6之间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遮护件30。每个最外侧光纤31是在沿着中心线C1的X方向上排列在最外侧端的一个光纤3。
图5是用于说明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图。在图5中,示出了遮护件30和靠近电极棒5的光纤3的布置关系。由于遮护件30和靠近电极棒6的光纤3的布置关系类似于电极棒5侧的布置关系,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如图5所示,当从光纤3的轴向(Y方向)观察遮护件30时,遮护件3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为包括在预定区域R中。在图5的实例中,遮护件30的整个区域布置在预定区域R的内侧。预定区域R可以是由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和第四边界线L4围成的区域。
第一边界线L1是最外侧光纤31的切线,该切线与中心线C1正交,并且形成在最外侧光纤31的在光纤排列方向(X方向)上的内侧。第二边界线L2是XZ平面中与中心线C1垂直的线(即,第二边界线L2是中心线C1的垂线),并且经过一对电极棒5和6中的朝向最外侧光纤31设置的电极棒5的末端5a。如上所述,在X方向上,遮护件30布置在电极棒5和最外侧光纤31之间。例如,电极棒5到最外侧光纤31在X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大约为1mm。
第三边界线L3可以是中心线C1。如这里所示,当光纤3布置在中心线C1上方时,遮护件30可布置在中心线C1上方。第四边界线L4可以是最外侧光纤31的切线,该切线远离中心线C1并平行于中心线C1。
当光纤3布置在中心线C1上时,上述预定区域R可以由不同的定义来确定。图6是用于说明当光纤布置在中心线上时布置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图。在图6所示的实例中,预定区域R是由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3和第四边界线L44围成的区域。第一边界线L1和第二边界线L2与图5所示的实例中的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相同。当光纤3布置在中心线C1上时,第三边界线L33可以是最外侧光纤31的平行切线中的一个切线,并且第四边界线L44可以是最外侧光纤31的平行切线中的另一切线。上述平行切线平行于中心线C1。
熔接机1通过采用下述方法熔接第一组光纤3a和第二组光纤3b。首先,将第一组光纤3a容纳在V形槽16a中,并且将第二组光纤3b容纳在V形槽17a中。接下来,使容纳在V形槽16a中的每个光纤3a的端部和容纳在V形槽17a中的每个光纤3b的端部在开口11a中彼此抵靠。接下来,将附属件20附接到主体10,然后将遮护件30布置在遮护部件布置部19的V形槽19a至19d中。因此,光纤3a和3b以及遮护件30被定位在一对电极棒5和6之间,使得从每个光纤3的轴向观察,每个遮护件3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预定区域R中。通过一对电极棒5和6对光纤3a和3b的端部彼此抵靠的部分进行电弧放电。因此,第一组光纤3a和第二组光纤3b相互熔接。
在上述熔接机1中,布置在一对电极棒5和6之间的多个光纤3a和3b通过在一对电极棒5和6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相互熔接。在常规的熔接方法中,布置在靠近电极棒的位置的光纤更容易受到电弧放电的影响。换言之,在光纤排列的方向上向外布置(在靠近电极棒的位置)的光纤比在光纤排列的方向上向内布置(在远离电极棒的位置)的光纤受电弧放电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沿光纤排列的方向向内布置的光纤和向外布置的光纤之间,熔接状态容易变化。相反,本实施例将遮护件30布置在由第一边界线L1和第二边界线L2界定的预定区域R中。换言之,每个遮护件30分别布置在电极棒5和6中的每个与对应的最外侧光纤31之间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布置的遮护件30减轻了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31以及在光纤排列方向上向外布置的光纤3的影响。因此,抑制了光纤3之间的熔融状态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变化。
如图5所示,当从光纤3的轴向观察时,预定区域R可以是由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和第四边界线L4围成的区域。在这种构造中,每个遮护件30可以沿与中心线C1相交的方向布置在更合适的位置。因此,抑制了遮护件30相对于电弧放电路径在Z方向上的较大偏移。
如图6所示,当从光纤3的轴向观察时,预定区域R可以是由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3和第四边界线L44围成的区域。在这种构造中,每个最外侧光纤31和对应的遮护件30在与中心线C1延伸的方向相交的方向(Z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因此,每个遮护件30进入电弧放电的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更容易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31的影响。
遮护件30和光纤3形成为相同的柱状形状,从而允许以与定位光纤3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定位遮护件30。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遮护件30的直径和每个光纤3的直径彼此相同。光纤保持部15的V形槽16a和17a以及遮护件保持部19的V形槽19a至19d可以以彼此类似的方式形成。
在上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然而,具体构造不限于该实施例。
例如,遮护件30相对于电极棒5和6以及光纤3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每个遮护件3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形状。图7至图11是示出电极棒、遮护件和光纤的布置的其它实例的图。在图7至图11中,光纤和电极棒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相似。
例如,可以如图7那样布置遮护件。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图7中所示的每个遮护件130是具有与每个光纤3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的柱状形状。在该实例中,当从光纤3的轴向观察时,每个遮护件1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6的对应的末端5a、6a的直线上。作为一个实例,每个遮护件130的中心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在X方向上,每个最外侧光纤31和对应的遮护件30之间的距离D2大于彼此相邻的各光纤3之间的距离(间距)D1。作为一个实例,距离D2可以是距离D1的大约三倍。由于每个遮护件130布置在每个电极棒5和6与对应的最外侧光纤31之间的最短路径上,所以可以更容易地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31的影响。
例如,可以如图8那样布置遮护件。图8所示的每个遮护件230是直径大于每个光纤3的直径的柱状形状。作为一个实例,每个遮护件230的直径可以是250μm。在该实例中,当从光纤的轴向观察时,每个遮护件2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的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作为一个实例,每个遮护件230的中心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在X方向上,每个最外侧光纤31和对应的遮护件230之间的距离D2大于光纤3中各(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D1。作为一个实例,距离D2可以是距离D1的大约三倍。在图8示出的实例中,由于每个遮护件230的直径形成为较大,因此对电弧放电的遮护效果大于图7中示出的实例的遮护效果。
例如,可以如图9那样布置遮护件。对于图9所示的一对遮护件330,其中一个遮护件331为直径大于每个光纤3的直径的柱状形状,并且另一遮护件332具有与每个光纤3相同的直径。作为一个实例,遮护件331的直径可以是250μm。在该实例中,当从光纤3的轴向观察时,每个遮护件3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的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作为一个实例,每个遮护件330的中心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的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在X方向上,每个最外侧光纤31和对应的遮护件330之间的距离D2大于光纤3中各(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D1。作为一个实例,距离D2可以是距离D1的大约三倍。在图9示出的实例中,由于布置在阴极侧的遮护件331的直径形成为较大,因此可以使在左右侧(电极棒5侧和电极棒6侧)处减轻电弧放电的影响的程度彼此不同。
例如,可以如图10那样布置遮护件。对于图10所示的一对遮护件430,其一个遮护件431为直径大于每个光纤3的直径的柱状形状,并且另一遮护件432的直径大于每个光纤3的直径并小于一个遮护件431的直径。作为一个实例,遮护件431的直径可以是500μm,并且遮护件432的直径可以是250μm。在该实例中,当从光纤3的轴向观察时,每个遮护件4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每个最外侧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的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作为一个实例,每个遮护件430的中心位于连接每个最外面的光纤31与电极棒5和6的对应的末端5a和6a的直线上。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最外侧光纤31与一个遮护件431之间的距离D2大于光纤3中各(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D1。作为一个实例,距离D2可以是距离D1的大约三倍。另外,最外侧光纤31和另一遮护件432之间的距离D3可以与光纤3中各(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D1相同,或者可以小于距离D1。在图10所示的实例中,由于遮护件431的直径和遮护件432的直径彼此不同,并且一个遮护件431与电极棒5的末端5a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遮护件432与电极棒6的末端6a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使在左右侧处减轻电弧放电的影响的程度彼此不同。
例如,可以如图11那样布置遮护件。图11所示的每个遮护件530为具有与每个光纤3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的柱状形状。在本实例中,每个遮护件530的高度位置与每个光纤3的高度位置相同。另外,在X方向上,每个最外侧光纤31和对应的遮护件530之间的距离D2大于光纤3中各(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D1。作为一个实例,距离D2可以是距离D1的大约三倍。与图4等所示的实例相比,遮护件530分别布置在电极棒5和6的附近。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可以精细地调整电弧放电的影响被减轻的程度。
实施例和每个变型例的构造可以彼此替换。例如,在图11所示的遮护件的位置中,可以布置图8至图10中的每一个所示的遮护件。
尽管示出了其中每个遮护件为柱状形状的实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仅要求遮护件能够减轻电弧放电对最外侧光纤的影响,例如,每个遮护件可以是其它柱状形状,诸如四棱柱形、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和椭圆柱形。如上所述,每个遮护件形成为柱状形状,从而允许遮护件如同光纤一样容易地定位。
尽管示出了其中每个遮护件布置在每个最外侧光纤和对应的电极棒之间的实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每个最外光纤和对应的电极棒之间可以布置有两个或多个遮护件。遮护件可以仅布置在电极棒之一和最外侧光纤之间。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206428,并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到本文。

Claims (14)

1.一种熔接机,其通过电弧放电将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所述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所述熔接机包括:
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其构造为在其间产生所述电弧放电;
第一光纤保持部,其具有第一多个V形槽,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将所述第一组光纤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
第二光纤保持部,其具有第二多个V形槽,所述第二多个V形槽将所述第二组光纤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
第一遮护件,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和所述第二多个V形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棒之间,所述第一方向沿着将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第二末端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遮护件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
第二遮护件,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和所述第二多个V形槽与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所述第二遮护件由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形成;以及
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的至少一部分的附属件,所述附属件具有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对侧板和连接所述一对侧板的一对上板,在所述一对上板之间形成有开口,并且所述第一遮护件和所述第二遮护件固定地保持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使得所述第一遮护件和所述第二遮护件与所述中心线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机,其中,所述第一遮护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柱状棒,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接机,其中,所述第二遮护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柱状棒,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机,其中,所述第一遮护件的柱状棒是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组光纤中的每个光纤的直径的圆柱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机,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保持部还包括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V形槽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一遮护件,并且所述第一V形槽紧邻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并沿着所述最外侧V形槽的延伸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机,其中,当从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遮护件位于连接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的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机,其中,当从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遮护件位于连接所述第一多个V形槽中的最外侧V形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第一末端的直线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机,还包括:
第一电极保持部,其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棒;以及
第二电极保持部,其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电极棒,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保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使得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末端对置,并且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9.一种熔接光纤的方法,其通过在第一电极棒和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使第一组光纤和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排列成使得所述第一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组光纤的每个光纤的端部,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组光纤、所述第二组光纤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遮护件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其中,通过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的至少一部分的附属件固定地保持所述遮护件,使得当从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观察时,所述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预定区域中,所述附属件具有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对侧板和连接所述一对侧板的一对上板,在所述一对上板之间形成有开口,并且所述遮护件固定地保持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以及
在所述第一电极棒和所述第二电极棒之间产生所述电弧放电,以在将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保持定位的同时使所述第一组光纤和所述第二组光纤相互熔接,
其中,所述遮护件是柱状体,并且具有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耐热性,所述柱状体沿所述第一组光纤的轴向延伸,并且
当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预定区域是由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界定的区域,所述第一边界线是所述第一组光纤的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成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最外侧光纤的切线,所述第一方向沿着将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电极棒的末端彼此连接的中心线,所述切线与所述中心线正交并且形成在所述最外侧光纤的在光纤排列方向上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边界线是所述中心线的垂线并且经过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熔接光纤的方法,其中,当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预定区域是由所述第一边界线、所述第二边界线、第三边界线和第四边界线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三边界线是所述中心线,所述第四边界线是所述最外侧光纤的另一切线,所述第四边界线平行于所述中心线并远离所述中心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熔接光纤的方法,其中,当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预定区域是由所述第一边界线、所述第二边界线、第三边界线和第四边界线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三边界线是所述最外侧光纤的一个切线,并且所述第四边界线是所述最外侧光纤的另一切线,所述一个切线和所述另一切线都平行于所述中心线。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光纤的方法,其中,当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遮护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末端和所述最外侧光纤的直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接光纤的方法,其中,所述遮护件包括柱状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熔接光纤的方法,其中,所述遮护件的所述柱状棒是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组光纤中的每个光纤的直径的圆柱棒。
CN201911051573.6A 2018-11-01 2019-10-31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Active CN111142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428A JP2020071419A (ja) 2018-11-01 2018-11-01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及び融着接続装置
JP2018-206428 2018-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189A CN111142189A (zh) 2020-05-12
CN111142189B true CN111142189B (zh) 2023-07-25

Family

ID=7045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1573.6A Active CN111142189B (zh) 2018-11-01 2019-10-31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0964B2 (zh)
JP (1) JP2020071419A (zh)
CN (1) CN11114218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734A (en) * 1992-11-05 1995-05-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optical fiber couplers using rectifier rods to provide even heat distribution
JP2002014252A (ja) * 2000-06-28 2002-01-18 Fujikura Ltd 多心光ファイバ一括放電融着接続装置
CN1405588A (zh) * 2001-09-13 2003-03-2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利用放电对光纤进行加热的设备和方法
US6610965B1 (en) * 1999-08-31 2003-08-26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sion weld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fiber
CN103733101A (zh) * 2011-07-25 2014-04-16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熔接机
CN204256213U (zh) * 2013-12-04 2015-04-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接机
CN207586474U (zh) * 2017-11-08 2018-07-06 南京吉隆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熔接机光纤定位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2214A (en) * 1980-07-15 1982-02-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Melt-sticking and connecting device for optical fiber
JP2860831B2 (ja) * 1990-11-07 1999-02-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多心光ファイバの一括融着接続方法
JPH05231943A (ja) * 1990-12-10 1993-09-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ァイバ加熱温度の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779875B2 (ja) 1992-03-12 1998-07-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多芯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における光ファイバ加熱方法
JPH06148461A (ja) * 1992-11-05 1994-05-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カプラの製造方法
JP2003075678A (ja) 2001-09-07 2003-03-12 Fujikura Ltd 多芯光ファイバーの融着接続方法及び融着接続装置
US20040071414A1 (en) * 2002-10-15 2004-04-15 Fitel Interconnectivity Corp. System,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fusion splicing at least one pair of optical fibers
KR20110103013A (ko) * 2010-03-12 2011-09-20 일신테크(주) 방전 안정화를 향상시킨 광섬유 융착 접속장치와 광섬유 융착 접속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734A (en) * 1992-11-05 1995-05-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optical fiber couplers using rectifier rods to provide even heat distribution
US6610965B1 (en) * 1999-08-31 2003-08-26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sion weld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fiber
JP2002014252A (ja) * 2000-06-28 2002-01-18 Fujikura Ltd 多心光ファイバ一括放電融着接続装置
CN1405588A (zh) * 2001-09-13 2003-03-2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利用放电对光纤进行加热的设备和方法
CN103733101A (zh) * 2011-07-25 2014-04-16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熔接机
CN204256213U (zh) * 2013-12-04 2015-04-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接机
CN207586474U (zh) * 2017-11-08 2018-07-06 南京吉隆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熔接机光纤定位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0964B2 (en) 2022-03-22
JP2020071419A (ja) 2020-05-07
CN111142189A (zh) 2020-05-12
US20200142129A1 (en)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2881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及びその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ATE431569T1 (de) Faseroptische splicekomponente mit internen elektroden
CN102436030B (zh) 光纤端部加工方法及光纤端部加工装置
WO2015076105A1 (ja) 屈曲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2003515780A (ja) 分極型電気光学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N111142189B (zh) 熔接机和熔接光纤的方法
JP3384984B2 (ja)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JPWO2019044055A1 (ja) 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複合部品
JP2018146722A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JP6015172B2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多心光コネクタ
CN107615122B (zh) 光纤保持构件以及熔接机
JP6462626B2 (ja) ベース部材、融着機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方法
CN117136322A (zh) 熔接机
US2021035667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n-in fan-out device and fan-in fan-out device
JP7419642B2 (ja) 融着接続装置及び融着接続方法
CN118119869A (zh) 光纤的熔接方法和光纤的熔接装置
US11714236B2 (en) Single-station splicing unit and method
WO2023120480A1 (ja) 融着接続機
WO2022265029A1 (ja) 融着接続機、及び、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US12085757B2 (en)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device, and fusion splicing method for optical fiber
JP2002014252A (ja) 多心光ファイバ一括放電融着接続装置
WO2024225216A1 (ja) 融着機、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2017142442A (ja) ベース部材および融着機
WO2022191249A1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接続方法
CN118176449A (zh) 光纤保持器和熔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