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7711A -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7711A
CN111137711A CN201911050636.6A CN201911050636A CN111137711A CN 111137711 A CN111137711 A CN 111137711A CN 201911050636 A CN201911050636 A CN 201911050636A CN 111137711 A CN111137711 A CN 111137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peed
unit
convey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06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7711B (zh
Inventor
永井芳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7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7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4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from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65H20/04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to effect step-by-step advancement of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 B65H23/188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and controlling longitudinal register of web
    • B65H23/188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and controlling longitudinal register of web with step-by-step advan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 B65H23/19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motor-control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1/00Calenders; Smooth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Other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09Paper-making contro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65H2511/112Length of a loop, e.g. a free loop or a loop of danc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65H2513/11Speed 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7Fibrous or compressibl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在输送装置中,使输送中的被输送物稳定。输送装置具备:加压辊(85)以及加热辊(86),所述加压辊以及所述加热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且所述加热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压辊(85)相比靠下游处;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及第一上传感器(311),其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计测部,其对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备通过辊来输送薄片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在内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具有对被记录介质的松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通过传感器而未检测出被记录介质的松弛的状态下对辊进行低速驱动,并在检测出松弛的情况下,将辊切换为中速驱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当辊的速度未被适当地设定时,被记录介质的松弛的变化变快,输送中的被记录介质不稳定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具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方,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具备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与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所述第一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通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而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检测。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执行阶段性地对所述第二辊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并且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控制部以与所述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短于所述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所述旋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并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与所述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所述旋转控制部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速度以及所述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速度进行变更。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计测部反复执行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动作所需的时间的计测,所述旋转控制部件将由所述计测部所实施的被设定的次数的计测时间的平均值与第一基准时间进行比较,所述被设定的次数为两次以上。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能够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根据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之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动作在第二基准时间内被执行的次数,来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
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辊为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纤维原料再生装置,该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具备:形成部,其由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形成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加工物;加工部,其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输送部,其从所述形成部向所述加工部输送所述被加工物,所述输送部具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中的并非所述加压辊的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热的加热辊。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输送方法,其中,所述输送方法为,通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而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的方法,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部,并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输送方法包括: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的第二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构成输送部的加压部、加热部以及输送部的结构的图。
图3为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图4为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5为表示速度设定值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限定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文中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第一实施方式,
1-1.薄片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使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MA纤维化从而再生为新的薄片S的再生处理。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对多个类别的薄片S进行制造,例如,通过在原料MA中混合添加物,从而也能够根据用途,附加薄片S的结合强度、白色度的调制、颜色、香味、阻燃等的功能。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对薄片S的密度、厚度、尺寸、形状进行调节。作为薄片S的代表性的示例,除了A4或A3的定型尺寸的印刷纸张、地板扫除用薄片等扫除用薄片、油污用薄片、厕所扫除用薄片等薄片状的产品之外,可以列举纸盘形状等。薄片制造装置100相当于本发明的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装置。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分散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料片移动部79、成形部80、切断前输送部88以及切断部90。这些各部按照上述的顺序,执行由原料MA制造薄片S的制造工序。作为制造薄片S的工序中的中间制造物,薄片制造装置100形成后述的加压后薄片SS1以及加热后薄片SS2。
在薄片S的制造工序中,供给部10至料片移动部79的各部构成形成部101。形成部101由原料MA形成第二料片W2。另外,也可以在形成部101中包括由第二料片W2形成加压后薄片SS1的加压部82、以及由加压后薄片SS1形成加热后薄片SS2的加热部84。切断部90相当于针对加热后薄片SS2实施切断加工的加工部。
供给部10为,对原料MA进行收纳并向粗碎部12连续地投入原料MA的自动投入装置。原料MA只要为包含纤维的物质即可,例如为,旧纸、废纸、纸浆薄片。
粗碎部12具备对由供给部10供给的原料MA进行裁断的粗碎刃14,并通过利用粗碎刃14在空气中将原料MA裁断,从而形成几cm见方的碎片。碎片的形状或大小为任意的。粗碎部12能够使用例如碎纸机。在粗碎部12中被裁断的原料MA被料斗9收集,并经由管2而被向解纤部20输送。
解纤部20对由粗碎部12裁断的粗碎片进行解纤。解纤是指,将多根纤维被粘合的状态的原料MA解开为一根或少量的纤维的加工。原料MA也可以称为被解纤物。通过解纤部20对原料MA进行解纤,从而也能够期待使附着在原料MA上的树脂颗粒或油墨、色粉、防渗剂等物质从纤维分离的效果。将通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称为解纤物。解纤物除了被解开的解纤物纤维之外,也可以包含解开纤维时被从纤维中分离出的树脂颗粒、或油墨、色粉等色剂、或防渗材料、纸力增强剂等添加剂。解纤物所含的树脂颗粒为,为了在制造原料MA时使多根纤维彼此粘合而被混合的树脂。解纤物所含的纤维的形状为绳(string)状或带(ribbon)状。解纤物所含的纤维也可以以不与其他的纤维缠绕的独立的状态而存在。或者,也可以与其他被解开的解纤物缠绕而成为块状、并形成所谓的“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解纤部20为以干式的方式对由粗碎部12裁断的粗碎片进行解纤的装置。解纤部20例如能够由叶轮磨机等解纤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解纤部20为,具备筒状的定子22和在定子22的内部进行旋转的转子24、并在定子22的内周面以及转子24的外周面上形成解纤刃的磨机。通过转子24的旋转,而使粗碎片被夹持在定子22和转子24之间,并被解纤。解纤部20所解纤出的解纤物MB被从解纤部20的排出口送向管3。干式是指,不是在液体中,而是在空气中等气体中,执行解纤等处理。
粗碎片通过气流而被从粗碎部12输送至解纤部20。另外,解纤物MB因气流而从解纤部20经由管3被移送至筛选部40。这些气流既可以由解纤部20产生,也可以通过设置未图示的鼓风机来使上述气流产生。
筛选部40根据纤维的尺寸而对解纤物MB所含的成分进行筛选。纤维的尺寸主要是指纤维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筛选部40具有滚筒部41和对滚筒部4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43。滚筒部41例如为具有开口的网、过滤器、丝网等所谓的筛子。具体而言,滚筒部41为由电机进行旋转驱动的圆筒形状,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成为网。滚筒部41也可以由金属丝网、将设有切缝的金属板拉伸而成的多孔金属网、冲孔金属网等构成。滚筒部41通过后述的第一滚筒驱动部325而被驱动并旋转。
从导入口42被导入至滚筒部41的内部的解纤物MB通过滚筒部41的旋转而被分为穿过滚筒部41的开口的穿过物、和未穿过开口的残留物。穿过开口的穿过物包括小于开口的纤维或颗粒,并将其设为第一筛选物。残留物包含大于开口的纤维或未解纤片或团块,并将其称为第二筛选物。第一筛选物在罩壳部43内的内部向第一料片形成部45下降。第二筛选物从与滚筒部41的内部连通的排出口44经由管8而被向解纤部20输送。
薄片制造装置100也可以代替筛选部40,而具备对第一筛选物和第二筛选物进行分离的分级机。分级机例如为旋风分级机、弯管射流分级机、涡流分级机。
第一料片形成部45具有位于滚筒部41的下方的网带46,并通过使在筛选部40中分离出的第一筛选物成形为料片状,从而形成第一料片W1。
第一料片形成部45具备网带46、张紧辊47和抽吸部48。网带46为无接头状的金属制带,并被架设在多个张紧辊47上。任意一个以上的张紧辊47由后述的第一带驱动部326驱动而旋转,并使网带46移动。网带46在由张紧辊47构成的轨道上环绕。网带46的轨道的一部分在滚筒部41的下方为平坦,网带46构成平坦面。
在网带46上形成有大量开口,从滚筒部41下降的第一筛选物中的、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较大的成分堆积在网带46上。第一筛选物中的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较小的成分穿过开口。将穿过网带46的开口的成分称为第三筛选物,例如,包括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较短的纤维、或通过解纤部20而被从纤维中分离出的包含树脂颗粒、油墨、色粉、防渗剂等在内的颗粒。
抽吸部48与未图示的鼓风机连接,并通过鼓风机的抽吸力而从网带46的下方抽吸空气。从抽吸部48被抽吸的空气与穿过网带46的开口的第三筛选物一起被排出。
由于抽吸部48所抽吸的气流将从滚筒部41下降的第一筛选物向网带46吸引,因此,具有促进堆积的效果。
在网带46上堆积的成分成为料片形状,构成第一料片W1。也就是说,第一料片形成部45由在筛选部40中筛选出的第一筛选物而形成第一料片W1。
第一料片W1将第一筛选物所含的成分中的、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较大的纤维作为主要的成分,从而被形成为含有大量空气而柔软且蓬松的状态。第一料片W1伴随着网带46的移动而被向旋转体49输送。
旋转体49具备多个板状的叶片,并由后述的旋转体驱动部327驱动而旋转。旋转体49被配置在网带46的轨道的端部,并与网带46所输送的第一料片W1从网带46突出的地方接触。第一料片W1通过与第一料片W1碰撞的旋转体49而被解开,并成为较小的纤维的块,并穿过管7而被向混合部50输送。将第一料片W1被旋转体49分断后获得的材料设为材料MC。材料MC为从上述的第一筛选物中去除了第三筛选物的材料,主要成分为纤维。
这样,筛选部40以及第一料片形成部45具有将主要包含纤维在内的材料MC从解纤物MB中分离的功能。
添加物供给部52为将添加材料AD添加在输送材料MC的管54中的装置。添加物供给部52设置有对添加材料AD进行储存的添加物盒52a。添加物盒52a为对添加材料AD进行收纳的罐,也可以相对于添加物供给部52进行拆装。添加物供给部52具备从添加物盒52a中取出添加材料AD的添加物取出部52b、和将由添加物取出部52b取出的添加材料AD向管54排出的添加物投入部52c。添加物取出部52b具备将添加材料AD向添加物投入部52c送出的供料器。添加物投入部52c具备可开闭的开闭装置,通过打开开闭装置而将添加材料AD向管54送出。
添加材料AD也可以包含用于使多根纤维粘合的粘合剂。粘合剂例如为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添加材料AD所含的树脂在穿过成形部80时熔融,从而使多根纤维粘合。该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例如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适当混合使用。
添加材料AD也可以包含使纤维粘合的树脂以外的成分。例如,也可以根据所制造的薄片S的种类,而含有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或用于抑制纤维的凝集或树脂的凝集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不易燃烧的阻燃剂等。另外,添加材料AD既可以为纤维状,也可以为粉末状。
混合部50通过混合鼓风机56而对材料MC和添加材料AD进行混合。混合部50也可在混合部50中包括将材料MC以及添加材料AD向混合鼓风机56输送的管54。
混合鼓风机56使对管7和分散部60进行连接的管54产生气流,并对材料MC和添加材料AD进行混合。混合鼓风机56例如具备电机、由电机驱动并旋转的叶片、以及对叶片进行收纳的壳体。另外,混合鼓风机56除了具备使气流产生的叶片之外,也可以具备使材料MC和添加材料AD混合的搅拌器。以下,将在混合部50中被混合的混合物设为混合物MX。混合物MX通过混合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而被向分散部60输送,并被导入至分散部60中。
分散部60将混合物MX的纤维解开,并在大气中分散的同时下降至第二料片形成部70。在添加材料AD为纤维状的情况下,这些纤维也被分散部60解开,并下降至第二料片形成部70。
分散部60具有滚筒部61和对滚筒部61进行收纳的罩壳63。滚筒部61例如为与滚筒部41同样地被构成的圆筒形状的结构体。滚筒部61通过后述的第二滚筒驱动部328而被驱动并旋转,且作为筛子而发挥功能。滚筒部61具有开口,并使因滚筒部61的旋转而被解开的混合物MX从开口下降。由此,在被形成于罩壳63的内部的内部空间62内,混合物MX从滚筒部61下降。
在滚筒部61的下方配置有第二料片形成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0具有网带72、张紧辊74和抽吸机构76。
网带72由与网带46同样的无接头形状的金属制带构成,并被架设在多个张紧辊74上。任意一个以上的张紧辊74通过后述的第二带驱动部329而被驱动并旋转,且对网带72进行驱动。网带72在由张紧辊74构成的轨道上环绕的同时,向用符号F1表示的输送方向进行移动。网带72的轨道的一部分在滚筒部61的下方为平坦,网带72构成平坦面。
在网带72上形成有大量的开口,从滚筒部61上下降的混合物MX中的与网带72的开口相比较大的成分堆积在网带72上。另外,混合物MX中的与网带72的开口相比较小的成分穿过开口。
抽吸机构76通过未图示的鼓风机的抽吸力,从而从相对于网带72而与滚筒部61相反的一侧抽吸空气。穿过网带72的开口的成分由抽吸机构76吸入。抽吸机构76所抽吸的气流使从滚筒部61上下降的混合物MX向网带72吸引,从而促进堆积。另外,抽吸机构76的气流在混合物MX从滚筒部61上下落的路径上形成下降气流,也能够期待防止纤维在下落过程中缠绕的情况的效果。
在网带72的输送路径上,在分散部60的下游侧,设置有调湿部78。调湿部78为使水成为烟雾状并向网带72进行供给的烟雾式加湿器,例如,具备对水进行贮留的罐、或使水成为烟雾状的超声波振子。通过调湿部78所供给的烟雾,而调节第二料片W2的含水量,从而抑制对因静电而引起的纤维向网带72的吸附等。调湿部78也可以为与对空气进行调湿的气化式加湿器连接、并将在气化式加湿器中被加湿后的空气向网带72进行供给的结构。
第二料片W2通过料片移动部79而被从网带72上剥离,并被向成形部80输送。料片移动部79具有网带79a、辊79b和抽吸机构79c。抽吸机构79c具备未图示的鼓风机,并通过鼓风机的抽吸力而经由网带79a产生向上的气流。网带79a能够与网带46以及与网带72同样地由具有开口的无接头形状的金属制带构成。网带79a通过辊79b的旋转而被移动,并移动在环绕轨道上。在料片移动部79中,通过抽吸机构79c的抽吸力而使第二料片W2从网带72上分离,从而被吸附在网带79a上。第二料片W2与网带79a一起移动,并被向成形部80进行输送。
成形部80具备加压部82以及加热部84。加压部82具备一对加压辊85、85,并通过预定的夹持压力而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从而对第二料片W2的厚度进行调节,并使第二料片W2高密度化。通过加压部82的加工,而由第二料片W2形成加压后薄片SS1。
加热部84具备一对加热辊86,并通过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加热,从而通过添加材料AD所含的树脂使源自材料MC的纤维粘合。由此,根据加压后薄片SS1,而形成加热后薄片SS2。加热后薄片SS2为,通过成形部80而被加压以及加热,从而使第二料片W2的强度、弹性以及密度增加的薄片状的中间制造物。加热后薄片SS2通过切断前输送部88而被向切断部90输送。
切断部90具备剪切器91。剪切器91通过后述的剪切器驱动部330而被驱动,并实施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夹持而切断的加工,从而制造被设定的尺寸的薄片S。剪切器91例如在与输送方向F交叉的方向上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切断。另外,切断部90也可以具备在与输送方向F平行的方向上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切断的第二剪切器。
由切断部90切断的薄片S被向排出部96排出。排出部96具备对薄片S进行收纳的托盘或堆纸器。用户能够取出被收纳于排出部96中的薄片S并使用。
薄片制造装置100并未被限定于在旋转体49以后的工序中对第一料片W1进行输送的结构,例如,也能够将第一料片W1从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取出并贮留。另外,也可以将第一料片W1封装进预定的封装件,并设为可输送以及交易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设为能够将被贮留的第一料片W1向旋转体49或混合部50供给从而制造薄片S的结构。
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关于控制装置110的结构以及功能,将在后文中叙述。
1-2.加压部以及加热部的结构
图2为,表示构成输送部的加压部82、加热部84以及切断前输送部88的结构的图。输送部对第二料片W2、加压后薄片SS1以及加热后薄片SS2进行输送。将第二料片W2、加压后薄片SS1以及加热后薄片SS2统称为被输送物FM。被输送物FM相当于被加工物。将供被输送物FM输送的路径设为输送路径FW。
在图2中,用符号F表示在由第二料片W2制造薄片S的过程中的材料的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将输送方向F设为水平。在图2中,用箭头标记U、D表示相对于输送方向F的上下方向。箭头标记U向上,箭头标记D向下。
加压部82具有隔着输送路径FW而对置的一对加压辊85。两个加压辊85通过后述的液压驱动部331的动力而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被加压。通过该压力,从而使第二料片W2通过加压辊85的夹持部82A而被加压而被高密度化,从而成为加压后薄片SS1。
一对加压辊85的一方或两方为,通过后述的加压辊驱动部341而被驱动的驱动辊,加压辊85的转速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一对加压辊85分别向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并将加压后薄片SS1朝向加热部84输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压辊85的转速设为转速R1。可以说,输送路径FW的U侧的加压辊85以及D侧的加压辊85的转速大致相同。将通过加压辊85的旋转而输送第二料片W2以及加压后薄片SS1的速度设为输送速度V1。
加热部84具有隔着输送路径FW而对置的一对加热辊86。两个加热辊86分别通过后述的辊加热部332而被加热至被设定的温度。辊加热部332例如具备对加热辊86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作为构成辊加热部332的加热器的具体的方式,可以列举与加热辊86的外周面相接的加热器、或者被配置于加热辊86的内部的加热器等。这些加热器能够使用包含陶瓷加热器在内的电阻体加热器、热线放射型的加热器、用微波对加热辊86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等。另外,加热辊86也可以为发热体作为一体而被组装进的结构。
加热部84通过一对加热辊86而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夹持,并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加热。由于加压后薄片SS1通过加热辊86而被加热至与添加材料AD所含的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点温度相比较高的温度,因此,混合物MX所含的纤维通过粘合剂而被结合,并成为加热后薄片SS2。由于纤维通过粘合剂而被结合,因此,加热后薄片SS2与第二料片W2以及加压后薄片SS1相比,作为整体,弹性以及硬度较高。加热后薄片SS2具有能够维持薄片形状的程度的强度。
加热辊86的一方或两方为通过后述的加热辊驱动部342而被驱动的驱动辊。加热辊86的转速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一对加热辊86分别向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并将加热后薄片SS2朝向切断部90输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热辊86的转速设为转速R2。可以说,输送路径FW的U侧的加热辊86以及D侧的加热辊86的转速大致相等。将通过加热辊86的旋转而输送加压后薄片SS1以及加热后薄片SS2的速度设为输送速度V2。
在加热部84与切断部90之间、即在输送方向F上的加热部84的下游,配置有切断前输送部88。切断前输送部88具备一对输送辊89,通过输送辊89而夹持加热后薄片SS2,并朝向切断部90输送。输送辊89为,通过后述的输送辊驱动部343而被驱动的驱动辊。输送辊89的转速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在切断前输送部88中,可以设为一个输送辊89为驱动辊、一个输送辊89为从动辊,也可以设为两个输送辊89为驱动辊。
一对输送辊89以隔着输送路径FW而对置的方式被配置。输送辊89的转速通过控制装置110而被控制。一对输送辊89分别向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并将加热后薄片SS2朝向切断部90输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送辊89的转速设为转速R3。可以认为,输送路径FW的U侧的输送辊89以及D侧的输送辊89的转速相等。将通过输送辊89的旋转而输送加热后薄片SS2的速度设为输送速度V3。
1-3.缓冲部的结构
在输送路径FW中,将加压部82和加热部84之间设为第一缓冲部801。更加详细而言,第一缓冲部801在夹持部82A和夹持部84A之间。在第一缓冲部801处,配置有而从U侧与加压后薄片SS1相接的第一张紧辊811。在第一张紧辊811上施加有朝向D方向的外力,第一张紧辊811通过该外力而将加压后薄片SS1向D方向按压。
在第一缓冲部801中,在与输送速度V1相比输送速度V2为低速的情况下,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的长度长于夹持部82A与夹持部84A之间的最短距离,产生加压后薄片SS1的松弛。也就是说,加压后薄片SS1多余出与夹持部82A与夹持部84A之间的最短距离相比长出来的量。第一张紧辊811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按压并向D侧移动。由于加压后薄片SS1通过第一张紧辊811而被向D侧按压并移动相当于长度多余出的量,因此,在加压后薄片SS1上施加有张力,并抑制了松弛。
第一张紧辊811根据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而在U-D方向上移动。详细而言,在多余量较大的情况下,向D方向移动,在多余量较小的情况下,向U方向移动。
在输送路径FW中,将加热部84和切断前输送部88之间设为第二缓冲部802。更加详细而言,第二缓冲部802为夹持部84A与夹持部88A之间。在第二缓冲部802中,配置有从U侧与加热后薄片SS2相接的第二张紧辊812。在第二张紧辊812上施加有朝向D方向的外力,第二张紧辊812通过该外力而将加热后薄片SS2向D方向按压。
在第二缓冲部802中,在与输送速度V2相比输送速度V3为低速的情况下,第二缓冲部802中的加热后薄片SS2的长度长于夹持部84A和夹持部88A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产生加热后薄片SS2的松弛。也就是说,加热后薄片SS2多余出与夹持部84A和夹持部88A之间的最短距离相比长出来的量。第二张紧辊812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按压并向D侧移动。由于加热后薄片SS2通过第二张紧辊812而被向D侧按压并移动相当于长度多余出的量,因此,在加热后薄片SS2上施加有张力,并抑制了松弛。
第二张紧辊812根据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而在U-D方向上移动。详细而言,在多余量较大的情况下,向D方向移动,在多余量较小的情况下,向U方向移动。
第一缓冲部801以及第二缓冲部802具有使被输送物FM的输送稳定的功能。在与输送速度V1相比输送速度V2为高速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在加压后薄片SS1上施加过度的张力。因此,控制装置110以输送速度V2成为输送速度V1以下的速度的方式对加压辊85以及加热辊86的旋转进行控制。该控制的结果为,当加压后薄片SS1因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1之间的速度差而在第一缓冲部801中产生多余时,根据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使第一张紧辊811移动,从而对加压后薄片SS1的松弛进行抑制。
同样地,控制装置110以输送速度V3成为输送速度V2以下的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该控制的结果为,当加热后薄片SS2因输送速度V3和输送速度V2之间的速度差而在第二缓冲部802中产生多余时,根据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使第二张紧辊812移动,从而对加热后薄片SS2的松弛进行抑制。
因此,在第一缓冲部801以及第二缓冲部802中,能够以不产生被输送物FM的松弛、以及相对于被输送物FM的过度的张紧的方式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
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在第一缓冲部801中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最小的情况下的加压后薄片SS1的位置P81。位置P81为,在第一缓冲部801中加压后薄片SS1最短的情况下的输送路径FW。另外,用虚线表示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较小的情况下的第一张紧辊811的位置P82,用虚线表示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较大的情况下的第一张紧辊811的位置P83。位置P82也可以为加压后薄片SS1最短的情况下的第一张紧辊811的位置,但优选为与该位置相比向D侧偏移的位置。
在第一缓冲部801中,配置有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检测的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
虽然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也可以为直接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检测。
例如,第一上传感器311也可以为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另外,例如,在第一张紧辊811为金属等常见磁性体或强磁性体的情况下,第一上传感器311也可以为磁力传感器。第一下传感器312也是同样的。
第一上传感器311被配置于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范围的U侧,第一下传感器312被配置于D侧。第一上传感器311在位置P82处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第一下传感器312在位置P83处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在输送路径FW中被配置于与输送路径FW交叉的U-D方向上。另外,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在U-D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在第一张紧辊811根据加压后薄片SS1的多余量而在U-D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能够对第一张紧辊811到达位置P82或位置P83的情况进行检测。
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在第二缓冲部802中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最小的情况下的加热后薄片SS2的位置P85。位置P85为,在第二缓冲部802中加热后薄片SS2最短的情况下的输送路径FW。另外,用虚线表示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较小的情况下的第二张紧辊812的位置P86,并用虚线表示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较大的情况下的第二张紧辊812的位置P87。位置P86也可以为,在加热后薄片SS2最短的情况下的第二张紧辊812的位置,但优选为,与该位置相比向D侧偏移的位置。
在第二缓冲部802中,配置有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检测的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
虽然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也可以为直接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检测。
第二上传感器315例如也可以为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另外,例如,在第二张紧辊812为金属等常见磁性体或强磁性体的情况下,第二上传感器315也可以为磁力传感器。第二下传感器316也是同样的。
第二上传感器315被配置于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范围的U侧,第二下传感器316被配置于D侧。第二上传感器315在位置P86处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第二下传感器316在位置P87处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在输送路径FW中被配置于与输送路径FW交叉的U-D方向上。另外,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以在U-D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在第二张紧辊812根据加热后薄片SS2的多余量而在U-D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能够对第二张紧辊812到达位置P86或位置P87的情况进行检测。
如后文所述,控制装置110取得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的检测值,从而对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的位置进行判断。控制装置110根据判断结果,而对加热辊86的转速R2进行控制。同样地,控制装置110取得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从而对第二缓冲部802中的加热后薄片SS2的位置进行判断。控制装置110根据判断结果而对切断前输送部88的转速R3进行控制。由此,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在第一缓冲部801以及第二缓冲部802中以稳定的状态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
1-4.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3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110,所述控制装置110具有对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各部进行控制的主处理器111。
控制装置110具备主处理器11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12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13。主处理器111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装置,通过执行ROM112所存储的基本控制程序而对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各部进行控制。主处理器111也可以作为包含ROM112、RAM113等外围电路或其他的IP核在内的系统芯片而被构成。
ROM112非易失性地对主处理器111所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RAM113形成主处理器111所使用的工作区,并临时性地对主处理器111所执行的程序或处理对象的数据进行存储。
控制装置110具备非易失性存储部120。非易失性存储部120对主处理器111所执行的程序、主处理器111所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
另外,控制装置110具备传感器接口114、驱动部接口115、显示面板116以及触摸传感器117。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接口简写为I/F。
显示面板116为液晶显示器等显示用的面板,例如,被设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外装上。显示面板116根据主处理器111的控制而显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状态、各种设定值、警告显示等。
触摸传感器117对由使用者所实施的触摸操作或按压操作进行检测。触摸传感器117例如被重叠地配置在显示面板116的显示面上,并对针对显示面板116的操作进行检测。触摸传感器117以与操作相对应的方式而将包含操作位置或操作位置的数量在内的操作数据向主处理器111输出。主处理器111通过触摸传感器117的输出,而对针对显示面板116的操作进行检测,并取得操作位置。主处理器111根据由触摸传感器117检测出的操作位置、和显示在显示面板116中的显示数据122,而实现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操作。
控制装置110经由传感器I/F114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各种传感器连接。
传感器I/F114为,取得传感器所输出的检测值并将其输入至主处理器111中的接口。传感器I/F114也可以具备将传感器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A/D(Analogue/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器。另外,传感器I/F114也可以向各传感器供给驱动电流。另外,传感器I/F114也可以具备根据主处理器111所指定的采样频率而取得各个传感器的输出值、并向主处理器111输出的电路。
与传感器I/F114连接的传感器为,对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混合部50、分散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料片移动部79等各部的动作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另外,例如,也可以为对供给部10中的原料MA的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添加物供给部52中的添加材料AD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对薄片制造装置100在薄片S的制造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另外,例如,也可以为对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内部的温度或湿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在传感器I/F114处,连接有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
传感器I/F114根据控制装置110的控制,并在针对各个传感器而被设定的采样周期内取得与传感器I/F114连接的各传感器的检测值。传感器I/F114向控制装置110输出表示传感器的检测值的数据。
控制装置110经由驱动部I/F115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各驱动部连接。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驱动部为电机、泵、加热器等。驱动部I/F115除了与电机直接连接的结构之外,还可以与通过控制装置110的控制而向电机供给驱动电流的驱动电路或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连接。
在驱动部I/F115处,作为控制装置110的控制对象而连接有粗碎部12、解纤部20、添加物供给部52。粗碎部12中的控制装置110的控制对象为使粗碎刃14进行动作的未图示的电机等。解纤部20中的控制装置110的控制对象为使转子24进行旋转的未图示的电机等。添加物供给部52中的控制对象为,对添加物取出部52b的供料器以及添加物投入部52c的开闭装置进行驱动的未图示的致动器或电机等。
在驱动部I/F115处,连接有鼓风机323、调湿部324、第一滚筒驱动部325、第一带驱动部326、旋转体驱动部327、第二滚筒驱动部328、第二带驱动部329以及剪切器驱动部330。
鼓风机323包括与抽吸部48、抽吸机构76、79c、以及混合鼓风机56连接的鼓风机、或其他的未图示的鼓风机。
调湿部324包括调湿部78所具备的超声波振动产生装置、风扇、泵等未图示的驱动部。
第一滚筒驱动部325为使滚筒部41进行旋转的电机等。第一带驱动部326为使网带46进行动作的电机等。旋转体驱动部327为使旋转体49进行旋转的电机等。第二滚筒驱动部328为使滚筒部61进行旋转的电机等。第二带驱动部329为使网带72进行动作的电机等。剪切器驱动部330为对剪切器91进行驱动的电机或致动器等。
另外,在驱动部I/F115处,连接有液压驱动部331、辊加热部332、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
液压驱动部331为加压部82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液压机构的驱动部,其对加压辊85进行加压,并向夹持部82A施加预定的夹持压力。
辊加热部332为,被设置于加热部84的未图示的加热器,并对加热辊86进行加热。
加压辊驱动部341包括使加压辊85进行旋转的电机。加压辊驱动部341根据控制装置110的控制而进行动作,从而使加压辊85进行旋转。控制装置110通过对加压辊驱动部341进行控制,而能够使加压辊85的转速R1加速或减速。
加热辊驱动部342包括使加热辊86进行旋转的电机。加热辊驱动部342根据控制装置110的控制而进行动作,从而使加热辊86进行旋转。控制装置110通过对加热辊驱动部342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加热辊86的转速R2加速或减速。
输送辊驱动部343包括使输送辊89进行旋转的电机。输送辊驱动部343根据控制装置110的控制而进行动作,从而使输送辊89进行旋转。控制装置110通过对输送辊驱动部343进行控制,而能够使输送辊89的转速R3加速或减速。
1-5.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4为控制装置110的功能框图。
控制装置110通过由主处理器111执行程序而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协作来实现各种功能部。图4将具有这些功能部的主处理器111的功能作为控制部150而示出。另外,控制装置110利用非易失性存储部120的存储区而构成作为逻辑性的存储装置的存储部160。在此,存储部160也可以利用ROM112或RAM113的存储区域而被构成。
控制部150具备检测控制部151、计测部152、驱动控制部153以及旋转控制部154。这些各部通过由主处理器111执行程序而被实现。作为用于对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控制的基本控制程序,控制装置110也可以执行构成应用程序的平台的操作系统。在该情况下,作为应用程序,也可以安装控制部150的各功能部。
在图4中,作为控制部150的控制对象的检测部,图示了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另外,将其他的传感器统一作为传感器300来表示。
另外,在图4中,作为控制部150的控制对象的驱动部,图示了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另外,将其他的驱动部统一作为驱动部320来表示。
存储部160对由控制部150处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例如,存储部160对基本设定数据161、计测设定数据162以及速度设定数据163进行存储。
基本设定数据161通过触摸传感器117的操作或者根据经由控制装置1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通信接口而被输入的指令或数据,从而被生成,并被存储于存储部160中。
基本设定数据161包括与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相关的各种设定值等。例如,基本设定数据161包括由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的薄片S的数量、薄片S的种类或颜色、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条件等的设定值。另外,基本设定数据161包括关于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处理的原料MA的纤维的长度而由触摸传感器117输入的设定值。例如,在原料MA包括由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的薄片S、即通过薄片制造装置100而被多次处理后的纤维在内的情况、或包括源自阔叶树的纤维的情况下,原料MA包括较短的纤维。作为原料MA的纤维的长度的数据,基本设定数据161也可以包括通过与原料MA的种类等、原料MA的纤维的长度相关的项目而被输入的值。
计测设定数据162包括与计测部152以及旋转控制部154所执行的处理相关的参数。例如,计测设定数据162包括设定次数na、基准值nc、基准值nd、第一基准时间S1、第二基准时间S2。关于这些参数的详细情况,将与控制装置110的动作一起在后文叙述。
速度设定数据163包括控制部150用于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速度进行控制的数据。速度设定数据163包括速度设定值164以及速度调节值165。速度设定值164包括用于供控制部150阶段性地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速度进行调节的参数。速度调节值165包括用于以更加细小的单位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速度进行调节的参数。
图5为表示速度设定值164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转速R1、R2、R3的设定值以相互对应的方式被存储于速度设定值164中。
在图5的示例中,作为转速R1的设定值,包括“Vp”。另外,速度设定值164作为加热辊86的转速R2的设定值而包括两个阶段的速度“Vhs”和“Vhf”,Vhf>Vhs。加压辊85的转速R1为Vp且为恒定。
在转速R2为速度Vhs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在转速R2为速度Vhf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
作为转速R3的设定值,速度设定值164包括四个阶段的速度“Vc1”、“Vc2”、“Vc3”、“Vc4”,Vc1<Vc2,Vc3<Vc4。速度Vc1、Vc2与转速R2为速度Vhs的情况相对应。另外,速度Vc3、Vc4与转速R2为速度Vhf的情况相对应。
在转速R2为速度Vhs且转速R3为速度Vc1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在转速R2为速度Vhs且转速R3为速度Vc2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在转速R2为速度Vhf且转速R3为速度Vc3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在转速R2为速度Vhf且转速R3为速度Vc4的情况下,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控制部150通过根据速度设定值164而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进行控制,从而阶段性地对转速R2以及转速R3进行切换。由此,能够对输送速度V1、V2、V3的大小关系进行切换。
检测控制部151对由传感器300所实施的检测进行控制,并取得各传感器的检测值。例如,检测控制部151取得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
计测部152根据检测控制部151所检测出的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的检测值,而对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测。更加详细而言,计测部152对从位置P83向位置P82的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测。
计测部152根据检测控制部151所检测出的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而在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7移动至位置P86的情况下,对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测。
计测部152也可以对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3向位置P82进行移动的次数或从位置P82向位置P83进行移动的次数、从位置P82向位置P83的移动或从位置P83向位置P82的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测。计测部152也可以对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7向位置P86进行移动的次数或从位置P86向位置P87进行移动的次数、从位置P86向位置P87的移动或从位置P86向位置P87的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测。
驱动控制部153通过根据由检测控制部151取得的传感器300的检测值而对驱动部320进行控制,从而按照基本设定数据161的设定值,而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各部进行动作,并对薄片S进行制造。
旋转控制部154根据计测部152的计测结果而对转速R1、R2、R3进行确定。驱动控制部153根据旋转控制部154所设定的转速R1、R2、R3,而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进行控制。
旋转控制部154也可以对与转速R1、R2、R3相对应的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参数进行确定。在该情况下,驱动控制部153通过旋转控制部154所确定的动作参数而使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进行动作。
或者,旋转控制部154也可以根据计测部152的计测结果而确定输送速度V1、V2、V3。在该情况下,驱动控制部153将旋转控制部154所确定的输送速度V1、V2、V3作为动作的目标值,而对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进行驱动。
1-6.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
图6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控制部150通过检测控制部151以及驱动控制部153的功能而执行启动例程(步骤ST1)。在步骤ST1中,控制部150执行传感器300、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的初始化。另外,控制部150执行驱动部320、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初始化,并以预定的顺序启动驱动部320。
检测控制部151开始取得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的处理(步骤ST2)。在步骤ST2中,控制部150也可以开始取得传感器300的检测值的处理。
接下来,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1、R2、R3设定为初始值(步骤ST3)。驱动控制部153根据在步骤ST3中被设定的转速R1、R2、R3而开始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旋转控制部154开始转速控制(步骤ST4)。关于转速控制,将在后文叙述。
控制部150执行薄片S的制造,并对是否结束制造进行判断(步骤ST5)。控制部150在结束制造的条件未成立的期间内(步骤ST5;否),持续薄片S的制造。
控制部150在步骤ST5中通过触摸传感器117的操作而指示了动作停止的情况下、或制造了被指定的数量的薄片S的情况下等,进行肯定判断。在判断为结束制造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T5;是),旋转控制部154结束转速控制(步骤ST6)。旋转控制部154使转速R1、R2、R3复位,从而设定为初始值(步骤ST7)。此后,控制部150执行停止例程(步骤ST8)。在步骤ST8中,驱动控制部153以预定的顺序使驱动部320、加压辊驱动部341、加热辊驱动部342以及输送辊驱动部343停止。
图7以及图8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尤其表示与转速控制相关的动作。图7表示与加热辊86的转速R2相关的控制,图8表示与输送辊89的转速R3相关的控制。
对加热辊86的转速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
输送速度V1以及输送速度V2的初始值以成为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的方式被设定。在该情况下,转速R2既可以为被设定为图5的速度设定值164的速度Vhs,也可以为其他的速度。在通过加压部82以及加热部84而开始第二料片W2以及加压后薄片SS1的输送时,由于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因此,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的长度逐渐变长。伴随着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的伸长,第一张紧辊811向D方向进行移动,第一下传感器312检测到第一张紧辊811。以该检测作为触发条件,旋转控制部154为了缩短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而将转速R2切换为速度设定值164的速度Vhf。由于通过该切换而成为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因此,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缩短。伴随着加压后薄片SS1的缩短,第一张紧辊811向U方向进行移动,第一上传感器311检测到第一张紧辊811。以第一上传感器311的检测作为触发条件,旋转控制部154为了使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变长,而将转速R2切换为低速的速度Vhs。
这样,旋转控制部154通过将加热辊86的转速R2阶段性地切换为低速和高速,从而将第一缓冲部801中的加压后薄片SS1的长度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旋转控制部154在图6的步骤ST3中将转速R2的速度设定为初始值。初始值例如设定为速度Vhf。由于在将转速R2设定为Vhf的情况下成为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因此,第一张紧辊811向U方向进行移动。
计测部152根据检测控制部151从第一上传感器311取得的检测值,而对第一上传感器311是否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进行判断(步骤ST21)。在第一上传感器311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21;否),计测部152待机。
在第一上传感器311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21;是),计测部152对T1up计时器是否处于计数中进行判断(步骤ST22)。T1up计时器为计测部152所执行的时间计测用的计时器。在最初执行步骤ST22的处理时,由于T1up计时器未进行计数(步骤ST22;否),因此控制部150转移至步骤ST23。
在步骤ST23中,旋转控制部154参照速度设定值164,将转速R2设定为速度Vhs(步骤ST23)。由此,驱动控制部153对加热辊驱动部342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而成为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在此,计测部152开始T1down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T24)。T1down计时器为,对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2向位置P83进行移动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
计测部152根据检测控制部151所取得的第一下传感器312的检测值,而对第一下传感器312是否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进行判断(步骤ST25)。计测部152在第一下传感器312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25;否),在步骤ST25中待机。
在第一下传感器312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25;是),计测部152停止T1down计时器,并将T1down计时器的计数值临时性地存储在控制部150中(步骤ST26)。在步骤ST26中,T1down计时器的计数值作为测量值T1down(i)而被存储。i为表示T1down计时器的计数的执行次数的变量,计测部152每当T1down计时器开始计数时使执行次数i的值+1。
旋转控制部154对T1down计时器的执行次数i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27)。在执行次数i达到了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27;是),旋转控制部154转移至步骤ST37。关于步骤ST37以后的处理,将在后文叙述。
在执行次数i未达到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27;否),旋转控制部154参照速度设定值164,将转速R2设定为速度Vhf(步骤ST28)。由此,驱动控制部153对加热辊驱动部342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而成为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
计测部152根据第一下传感器312的检测值,而对第一下传感器312是否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进行判断(步骤ST29)。在第一下传感器312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期间内(步骤ST29;否),计测部152待机。在第一下传感器312变成了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29;是),计测部152开始T1up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T30),返回至步骤ST21。T1up计时器为,对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3向位置P82进行移动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
此后,控制部150执行步骤ST21~ST22。
计测部152在判断为第一上传感器311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步骤ST21;是)、且判断为T1up计时器的计数处于执行中的情况下(步骤ST22;是),转移至步骤ST31。在步骤ST31中,计测部152停止T1up计时器的计数,并将计数值存储在控制部150中(步骤ST31)。在步骤ST31中,T1up计时器的计数值作为T1up(j)而被存储。j为表示T1up计时器的计数的执行次数的变量,计测部152每当T1up计时器开始计数时使执行次数j的值+1。
旋转控制部154对T1up计时器的执行次数j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32)。在执行次数j未达到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32;否),旋转控制部154转移至步骤ST23。
在执行次数j达到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32;是),旋转控制部154对在控制部150中所存储的T1up(j)的平均值Mu进行计算(步骤ST33)。平均值Mu为,执行了j次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3向位置P82进行移动的动作的情况下的、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旋转控制部154将平均值Mu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步骤ST34),在平均值Mu为第一基准时间S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4;否),转移至步骤ST23。
另外,旋转控制部154在平均值Mu小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步骤ST34;是),对速度设定值164的Vhf的值进行变更(步骤ST35)。在步骤ST35中,旋转控制部154执行下式(1)的处理。
Vhf=Vhf-Vhf×0.05…(1)
上述式(1)的处理为使Vhf的值降低5%的处理。在步骤ST35中,旋转控制部154既可以改写控制部150所存储的速度设定值164的值本身,也可以以能够使速度设定值164的Vhf的值恢复至更新前的值的方式临时性地进行更新。
旋转控制部154使执行次数j复位(步骤ST36),并转移至步骤ST23。
通过步骤ST33~ST36的处理,在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3向位置P82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时间的平均值Mu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hf降低。由此,缩小了将加热辊86的转速R2设定为高速的Vhf的情况下的输送速度V2与输送速度V1之差。因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使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3向位置P82进行移动的时间变长。因此,能够使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第一张紧辊811移动于第一上传感器311与第一下传感器312之间的时间较短的情况是指,在第一缓冲部801中加压后薄片SS1高速位移的情况。由于在该状态下施加在加压后薄片SS1上的张力的变动较大,因此,从使薄片S的制造质量稳定化的观点出发,该状态并不优选。另外,由于旋转控制部154对转速R2进行变更的频率较高,因此,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难以稳定,由此,并不优选。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通过对成为转速R2的设定值的速度Vhf进行变更,从而能够使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在步骤ST35的处理中使速度Vhf降低的比例以包含在例如基本设定数据161、计测设定数据162中的方式而被存储。该比例是任意的,图7所示的“5%”只不过为一个示例。优选为,该比例小于速度Vhf与速度Vhs之差,例如,能够设为10%以下。
关于速度Vhs,旋转控制部154执行同样的处理。
旋转控制部154对T1down计时器的执行次数i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27)。在执行次数i达到了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28;是),对在控制部150中存储的T1down(i)的平均值Md进行计算(步骤ST37)。平均值Md为,执行了i次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2向位置P83进行移动的动作的情况下的、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旋转控制部154将平均值Md与第一基准时间S1比较(步骤ST38),在平均值Md为第一基准时间S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8;否),转移至步骤ST28。
另外,旋转控制部154在平均值Md小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步骤ST38;是),对速度设定值164的Vhs的值进行变更(步骤ST39)。在步骤ST39中,旋转控制部154执行下式(2)的处理。
Vhs=Vhs+Vhs×0.05…(2)
上述式(2)的处理为使Vhs的值增加5%的处理。在步骤ST39中,旋转控制部154既可以改写控制部150所存储的速度设定值164的值本身,也可以以能够使速度设定值164的Vhs的值恢复至更新前的值的方式临时性地进行更新。
旋转控制部154使执行次数i复位(步骤ST40),并转移至步骤ST28。
通过步骤ST37~ST39的处理,在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2向位置P83进行移动时的移动时间的平均值Md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hs增加。由此,缩小了在将加热辊86的转速R2设定为低速的Vhs的情况下的输送速度V2与输送速度V1之差。由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使第一张紧辊811从位置P82向位置P83进行移动的时间变长。因此,能够使第一张紧辊811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在步骤ST39的处理中使速度Vhs增加的比例以包含在例如基本设定数据161、计测设定数据162中的方式被存储。该比例是任意的,图7所示的“5%”只不过是一个示例。优选为,该比例小于速度Vhf与速度Vhs之差,例如,能够设为10%以下。
在步骤ST27以及步骤ST32中,将执行次数i、j与共同的设定次数na进行比较的动作为一个示例,也可以使执行次数i和执行次数j与不同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另外,设定次数na的数量是任意的。
另外,在步骤ST34以及步骤ST38中,使平均值Mu以及平均值Md与共同的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的动作为一个示例,也可以使平均值Mu和平均值Md与不同的基准时间进行比较。另外,第一基准时间S1的值是任意的。
旋转控制部154能够使图8所示的与转速R3相关的控制以独立于图7所示的与转速R2相关的控制的方式进行执行。
旋转控制部154基于检测控制部151所取得的第二上传感器315的检测值,而对第二上传感器315是否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进行判断(步骤ST51)。在第二上传感器315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51;否),旋转控制部154待机。
在第二上传感器315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51;是),旋转控制部154对位于上游的加热辊86的转速R2是否被设定为速度Vhs进行判断(步骤ST52)。在本实施方式中,转速R2被设定为速度Vhs或速度Vhf这两个阶段。在转速R2被设定为速度Vhs的情况下(步骤ST52;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1(步骤ST53)。另外,在转速R2未被设定为速度Vhs的情况下(步骤ST52;否),由于转速R2为速度Vhf,因此,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3(步骤ST54)。根据步骤ST53、ST54的旋转控制部154的处理,驱动控制部153对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
此后,旋转控制部154对第二下传感器316是否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进行判断(步骤ST55)。在第二下传感器316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55;否),旋转控制部154待机。
在第二下传感器316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55;是),旋转控制部154对位于上游的加热辊86的转速R2是否被设定为速度Vhs进行判断(步骤ST56)。在转速R2未被设定为速度Vhs的情况下(步骤ST56;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2(步骤ST57)。另外,在转速R2未被设定为速度Vhs的情况下(步骤ST56;否),由于转速R2为速度Vhf,因此,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4(步骤ST58)。根据步骤ST57、ST58的旋转控制部154的处理,驱动控制部153对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作为输送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加压辊85、以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压辊85相比靠下游的加热辊86。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并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侧的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及被配置于输送路径FW的另一侧的第一上传感器311。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计测部152,所述计测部152对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旋转控制部154,所述旋转控制部154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
并且,在另外的表达中,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及第一上传感器311在薄片制造装置100的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并在与输送路径FW交叉的方向上被对置配置。
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输送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对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一步骤中被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
另外,作为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形成部101,所述形成部101由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MA形成作为被加工物的被输送物FM。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对被输送物FM进行加工的作为加工部的切断部90、和将被加工物从形成部101向切断部90进行输送的作为输送部的成形部80以及切断前输送部88。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加压辊85、以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压辊85相比靠下游的加热辊86。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并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侧的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及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另一侧的第一上传感器311。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计测部152。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通过计测部152而被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的旋转控制部1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辊设为加压辊85,将第二辊设为加热辊86,并在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的第一缓冲部801处配置有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被输送物FM为第二料片W2以及加压后薄片SS1。成形部80作为输送部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第一张紧辊811相当于移动部件。
由此,在通过加压辊85以及加热辊86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加压辊85的输送速度V1和加热辊86的输送速度V2之间的速度差进行调节。由此,例如,能够以第一缓冲部801中的被输送物FM的位移的速度处于适当的范围内的方式对输送速度V1和输送速度V2的速度差进行调节,并能够使输送中的被输送物FM稳定。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第一下传感器312相对于铅直方向而被配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方,第一上传感器311在输送路径FW上被设置于与第一下传感器312相反的一侧。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并与被输送物FM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的第一张紧辊811。第一检测部为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的第一下传感器312。第二检测部为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的第一上传感器311。第一上传感器311以及第一下传感器312通过对第一张紧辊811进行检测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且可靠地对被输送物FM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在作为移动部件的第一张紧辊811为与被输送物FM相接、并与被输送物FM的位移对应地进行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张紧辊811而对被输送物FM的松弛进行抑制,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
旋转控制部154执行阶段性地对加热辊86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例如,将加热辊86的转速R2设定为,在速度设定值164中所设定的速度Vhs和速度Vhf。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以与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例如,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hs以及速度Vhf分别变化5%。
由此,在实施阶段性地对输送速度V1和输送速度V2的大小关系进行切换并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阶段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与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输送速度V1和输送速度V2之间的速度差进行调节。通过对输送速度V1和输送速度V2的速度差进行微调,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使被输送物FM稳定。
第一下传感器312与在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对应地被配置。第一上传感器311与在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对应地配置。该被输送物FM的位置例如为,第一张紧辊811位于位置P83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第一上传感器311与在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对应地被配置。该被输送物FM的位置为,与位置P81相比向D侧偏移的位置,且为第一张紧辊811位于位置P82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旋转控制部154在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的情况下,将加热辊86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旋转控制部154在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的情况下,将加热辊86的转速设定为与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第一速度例如为速度Vhf,第二速度例如为速度Vhs。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T1up(j)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对第一速度以及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实施在步骤ST35中使作为第一速度的速度Vhf降低5%的处理、以及在步骤ST39中使作为第二速度的速度Vhs增大5%的处理。
在该结构中,在第一缓冲部801中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成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以被输送物FM变短的方式将转速R2变更为第一速度。而且,在被输送物FM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实施以被输送物FM变长的方式将转速R2变更为第二速度的控制。薄片制造装置100通过使被输送物FM的长度进行变动,从而防止过大的张力向被输送物FM的施加、以及被输送物FM的过度的松弛。而且,旋转控制部154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T1up(j)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速度Vhs、Vhf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将例如被输送物FM的长度的变动的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使被输送物FM稳定。
旋转控制部154使作为第一速度的速度Vhf发生变化的变化量并未被限定于5%,能够在成为与速度Vhs和速度Vhf之差相比较小的变化量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设定。同样地,旋转控制部154使作为第二速度的速度Vhs发生变化的变化量并未被限定于5%,能够在成为与速度Vhs和速度Vhf之差相比较小的变化量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设定。
另外,也可以对执行了多次步骤ST35的情况下的速度Vhf的累积的变化量设置限制。例如,在执行了步骤ST35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不超过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hf的±10%的范围的方式设置限制。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在未从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hf的初始值±10%的范围偏离的范围内对速度Vhf进行变更。同样地,也可以对执行了多次步骤ST39的情况下的速度Vhs的累积的变化量设置限制。例如,在执行了步骤ST39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不超过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hs的±10%的范围的方式设置限制。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在未从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hs的初始值±10%的范围偏离的范围内对速度Vhs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通过输送速度V1和输送速度V2的速度差而对速度Vhs和速度Vhf的变化量的限制进行定义。即,也可以以维持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的关系的方式、或者以输送速度V2成为与输送速度V1相比高10%以上的速度的方式对速度Vhf的值进行限制。同样地,以维持输送速度V1<输送速度V2的关系的方式、或者以输送速度V2成为与输送速度V1相比低10%以上的速度的方式对速度Vhs的值进行限制。
计测部152反复执行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检测出为止的动作所需的时间T1up(j)的计测,直到成为j=设定次数na为止。旋转控制部154将由计测部152计测的计测时间T1up(j)的平均值Mu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次数na在2以上。
由此,能够对转速R2的变更的频率进行抑制,并能够防止因转速R2的变动而引起的被输送物FM的输送的不稳定,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辊为对作为被输送物FM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的加压辊85。在该结构中,通过实施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的加工,并对加压辊85的下游的加热辊86的转速R2进行变更,从而能够稳定地对被加压后的加压后薄片SS1进行输送。
另外,第二辊为对作为被加工物的加压后薄片SS1进行加热的加热辊86。在该结构中,通过对加热辊86的转速R2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在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的加压辊85、和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加热的加热辊86之间稳定地对加压后薄片SS1进行输送。
2.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设定次数na被预先设定且作为计测设定数据162而被存储于存储部160中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即,在计测部152、速度设定数据163以及旋转控制部154实施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实施变更设定次数na的处理的示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共同的,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除了图9所示的动作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执行。
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9所示的动作中,控制部150参照存储部160所存储的基准值nc以及基准值nd。
旋转控制部154根据检测控制部151从第一上传感器311中取得的检测值,而对第一上传感器311是否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进行判断(步骤ST61)。在第一上传感器311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61;否),旋转控制部154待机。
在第一上传感器311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61;是),旋转控制部154对计测部152执行由T1up计时器所实施的计数的次数进行判断(步骤ST62)。即,在步骤ST62中,旋转控制部154求出每第二基准时间S2的T1up计时器的计数执行次数,并设为次数Nup(步骤ST62)。
旋转控制部154将次数Nup与基准值nc进行比较,并对次数Nup是否为基准值nc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T63)。在次数Nup为基准值nc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63;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设定次数na的值减去1,对存储部160所存储的设定次数na进行更新(步骤ST64),并转移至步骤ST67。
另外,在次数Nup小于基准值nc的情况下(步骤ST63;否),旋转控制部154对次数Nup是否在基准值nd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T65)。在次数Nup为基准值nd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T65;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设定次数na的值加上1,对存储部160所存储的设定次数na进行更新(步骤ST66),并转移至步骤ST67。
旋转控制部154在次数Nup大于基准值nd的情况下(步骤ST65;否),转移至步骤ST67。
在步骤ST67中,旋转控制部154根据第一下传感器312的检测值,而对第一下传感器312是否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进行判断(步骤ST67)。在第一下传感器312未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67;否),旋转控制部154待机。
在第一下传感器312检测出第一张紧辊811的情况下(步骤ST67;是),旋转控制部154对计测部152执行由T1down计时器所实施的计数的次数进行判断(步骤ST68)。即,在步骤ST68中,旋转控制部154求出每第二基准时间S2的T1down计时器的计数执行次数,并设为次数Ndown(步骤ST69)。
旋转控制部154将次数Ndown与基准值nc进行比较,并对次数Ndown是否在基准值nc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T69)。在次数Ndown为基准值nc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69;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设定次数na的值减去1,从而对存储部160所存储的设定次数na进行更新(步骤ST70),并返回至步骤ST61。
在次数Ndown小于基准值nc的情况下(步骤ST69;否),旋转控制部154对次数Ndown是否在基准值nd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T71)。在次数Ndown为基准值nd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T71;是),旋转控制部154将设定次数na的值加上1,从而对存储部160所存储的设定次数na进行更新(步骤ST72),并返回至步骤ST61。
旋转控制部154在次数Ndown大于基准值nd的情况下(步骤ST71;否)返回至步骤ST61。
在步骤ST64、ST66、ST70、ST72中,也可以在存储部160所存储的计测设定数据162中的设定次数na的初始值之外,另行存储对设定次数na进行更新后获得的值。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设定次数na的值返回至执行图9的处理之前的值。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旋转控制部154能够对设定次数na进行变更。设定次数na确定将T1up计时器的测量值T1up(j)的平均值Mu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的频率。另外,确定将T1down计时器的测量值T1down(i)的平均值Md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的频率。因此,能够通过变更设定次数na而变更对速度Vhf、Vhs进行变更的频率。例如,在被输送物FM的U-D方向的位移的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使对速度Vhf、Vhs进行变更的频率降低。在该情况下,在被输送物FM的动作稳定的情况下,能够使由旋转控制部154所实施的处理的频率降低,并实现处理效率的提高。另外,例如,在被输送物FM的U-D方向的位移的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对速度Vhf、Vhs进行变更的频率增加。此时,在被输送物FM的动作示出了不稳定的倾向的情况下,能够使由旋转控制部154所实施的处理的频率增大,从而实现被输送物FM的稳定化。
具体而言,旋转控制部154根据在第二基准时间S2内执行在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之后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的动作的次数,对设定次数na进行变更。由此,能够与被输送物FM的U-D方向的位移的频率相对应地对变更速度Vhf、Vhs的频率进行调节。
在图9中,对将Nup以及Ndown与共同的基准值nc以及基准值nd进行比较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未被限定于该示例。例如,旋转控制部154也可以将与Nup进行比较的基准值、和与Ndown进行比较的基准值作为不同的基准值,而分别存储于存储部160中。另外,在步骤ST64、ST66、ST70、ST72中对设定次数na进行变更的幅度并未被限定于+1以及-1,也可以以更大的幅度进行变更。另外,第二基准时间S2的具体的时间是任意的。
另外,在图7的动作中关于T1down计时器的测量值T1down(i)以及T1up计时器的测量值T1up(j)而使用共同的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图9的动作关于设定次数na而被应用,但并未被限定于该示例。关于T1down计时器的测量值T1down(i)以及T1up计时器的测量值T1up(j),也能够在使用不同的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应用图9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只要将与T1down计时器的测量值T1down(i)相关的设定次数、和与T1up计时器的测量值T1up(j)相关的设定次数分别作为对象,来执行图9的动作即可。
3.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即,关于切断前输送部88的转速R3,基于速度设定值164而对速度Vc1~Vc4进行切换并设定的示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如下的示例进行说明,即,基于第二张紧辊812由第二下传感器316检测出之后到由第二上传感器315检测出为止的动作的时间,旋转控制部154对转速R3进行变更的示例。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代替在图8中所说明的动作,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图10所示的动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共同的,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除了图8以及图10所示的动作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执行。
图1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旋转控制部154将转速R3设定为初始值。初始值例如为成为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的速度。具体而言,在转速R2为速度Vhf的情况下,为速度Vc4,在转速R2为速度Vhs的情况下,为速度Vc2。
计测部152基于检测控制部151从第二上传感器315中取得的检测值,而对第二上传感器315是否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进行判断(步骤ST91)。在第二上传感器315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91;否),计测部152待机。
在第二上传感器315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91;是),计测部152对T2up计时器是否处于计数中进行判断(步骤ST92)。T2up计时器为计测部152所执行的时间计测用的计时器。在最初执行步骤ST92的处理时,由于T2up计时器未进行计数(步骤ST92;否),因此,控制部150转移至步骤ST93。
在步骤ST93中,旋转控制部154参照速度设定值164,并与转速R2相对应地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1或速度Vc3(步骤ST93)。由此,驱动控制部153对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从而成为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在此,计测部152开始T2down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T94)。T2down计时器为,对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6向位置P87进行移动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
计测部152根据检测控制部151所取得的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而对第二下传感器316是否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进行判断(步骤ST95)。计测部152在第二下传感器316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95;否),步骤ST95待机。
在第二下传感器316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95;是),计测部152停止T2down计时器,从而将T2down计时器的计数值临时性地存储在控制部150中(步骤ST96)。在步骤ST96中,T2down计时器的计数值作为测量值T2down(k)而被存储。k为表示T2down计时器的计数的执行次数的变量,计测部152每当T2down计时器开始计数时将执行次数k的值+1。
旋转控制部154对T2down计时器的执行次数k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97)。在执行次数k达到了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97;是),旋转控制部154转移至步骤ST107。关于步骤ST107以后的处理,将在后文叙述。
在执行次数k未达到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97;否),旋转控制部154参照速度设定值164,将转速R3设定为速度Vc2、Vc4(步骤ST98)。由此,驱动控制部153对输送辊驱动部343的动作速度进行变更,从而成为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
计测部152根据第二下传感器316的检测值而对第二下传感器316是否变得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进行判断(步骤ST99)。在第二下传感器316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期间内(步骤ST99;否),计测部152待机。在第二下传感器316变得未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的情况下(步骤ST99;是),计测部152开始T2up计时器的计数(步骤ST100),返回至步骤ST91。T2up计时器为,对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7向位置P86进行移动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
此后,控制部150执行步骤ST91~ST92。
计测部152在判断为第二上传感器315检测出第二张紧辊812(步骤ST91;是)、并判断为T2up计时器的计数处于执行中的情况下(步骤ST92;是),转移至步骤ST101。在步骤ST101中,计测部152停止T2up计时器的计数,并将计数值存储在控制部150中(步骤ST101)。在步骤ST101中,T2up计时器的计数值作为T2up(m)而被存储。m为表示T2up计时器的计数的执行次数的变量,计测部152每当T2up计时器开始计数时将执行次数m的值+1。
旋转控制部154对T2up计时器的执行次数m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102)。在执行次数m未达到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102;否),旋转控制部154执行步骤ST93。
在执行次数m达到了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102;是),旋转控制部154对存储于控制部150中的T2up(m)的平均值Mv进行计算(步骤ST103)。平均值Mv为,第二张紧辊812执行了m次从位置P87向位置P86进行移动的动作的情况下的、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旋转控制部154将平均值Mv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步骤ST104),在平均值Mv为第一基准时间S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104;否),转移至步骤ST93。
另外,旋转控制部154在平均值Mv小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步骤ST104;是),对速度设定值164的速度Vc2、Vc4的值进行变更(步骤ST105)。在步骤ST105中,旋转控制部154执行下式(3)、(4)的处理。
Vc2=Vc2-Vc2×0.05…(3)
Vc4=Vc4-Vc4×0.05…(4)
上述式(3)、(4)的处理为,使速度Vc2以及速度Vc4的值降低5%的处理。在步骤ST105中,旋转控制部154既可以改写控制部150所存储的速度设定值164的值本身,也可以以能够使速度设定值164的速度Vc2、Vc4的值恢复至更新前的值的方式临时性地进行更新。
旋转控制部154使执行次数m复位(步骤ST106),并转移至步骤ST93。
通过步骤ST103~ST106的处理,在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7向位置P86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时间的平均值Mv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c2、Vc4降低。由此,缩小了将切断前输送部88的转速R3设定为高速的Vc2或Vc4的情况下的输送速度V3和输送速度V2之差。因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的情况下,使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7向位置P86进行移动的时间增长。因此,能够使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在第二张紧辊812移动于第二上传感器315和第二下传感器316之间的时间较短的情况是指,在第二缓冲部802中加热后薄片SS2高速地位移的情况。由于在该状态下施加于加热后薄片SS2上的张力的变动较大,因此,从使薄片S的制造品质稳定化的观点来看,该状态并不优选。另外,由于旋转控制部154对转速R3进行变更的频率较高,因此,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难以稳定,因此,不优选。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通过对成为转速R3的设定值的速度Vc2、Vc4进行变更,从而能够使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在步骤ST105的处理中使速度Vc2、Vc4降低的比例以包含在例如基本设定数据161、计测设定数据162中的方式被存储。该比例是任意的,图7所示的“5%”只不过是一个示例。优选为,该比例小于速度Vc2、Vc4和速度Vc1、Vc3之差,例如,能够设为10%以下。
关于速度Vc1、Vc3,旋转控制部154也执行同样的处理。
旋转控制部154对T2down计时器的执行次数k的值是否达到设定次数na进行判断(步骤ST97)。在执行次数k达到了设定次数na的情况下(步骤ST98;是),对存储于控制部150中的T2down(k)的平均值Me进行计算(步骤ST107)。平均值Me为,执行了k次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6向位置P87进行移动的动作的情况下的、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旋转控制部154将平均值Me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步骤ST108),在平均值Me为第一基准时间S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108;否),转移至步骤ST98。
另外,旋转控制部154在平均值Me小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步骤ST108;是),对速度设定值164的Vc1、Vc3的值进行变更(步骤ST109)。在步骤ST109中,旋转控制部154执行下式(5)、(6)的处理。
Vc1=Vc1+Vc1×0.05…(5)
Vc3=Vc3+Vc3×0.05…(6)
上述式(5)、(6)的处理为使Vc1、Vc3的值增加5%的处理。在步骤ST109中,旋转控制部154既可以改写控制部150所存储的速度设定值164的值本身,也可以以能够将速度设定值164的Vc1、Vc3的值恢复至更新前的值的方式临时性地进行更新。
旋转控制部154使执行次数k复位(步骤ST110),并转移至步骤ST98。
通过步骤ST107~ST109的处理,在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6向位置P87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时间的平均值Me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c1、Vc3增加。由此,缩小了将加热辊86的转速R3设定为低速的Vc1、Vc3的情况下的输送速度V3和输送速度V2之差。因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的情况下,使第二张紧辊812从位置P86向位置P87进行移动的时间增长。因此,能够使第二张紧辊812的移动的速度降低,并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动作稳定化。
在步骤ST109的处理中使速度Vc1、Vc3增加的比例以包含在例如基本设定数据161、计测设定数据162中的方式被存储。该比例是任意的,图7所示的“5%”只不过为一个示例。优选为,该比例小于速度Vc2、Vc4和速度Vc1、Vc3之差,例如,能够设为10%以下。
在步骤ST97以及步骤ST102中,将执行次数k、m与共同的设定次数na进行比较的动作为一个示例,也可以将执行次数k和执行次数m与不同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另外,设定次数na的数量是任意的。
另外,在步骤ST104以及步骤ST108中,将平均值Mv以及平均值Me与共同的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的动作为一个示例,也可以将平均值Mv和平均值Me与不同的基准时间进行比较。另外,第一基准时间S1的值是任意的。
另外,在图10的处理中,在使用与图7相同的设定次数na以及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中并不存在特定的意图。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作为与转速R3的设定相关的设定值,计测设定数据162包括与设定次数na不同的设定次数、以及与第一基准时间S1不同的基准时间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T105中仅对速度Vc2和速度Vc4中的任一方进行变更,同样地,也可以在步骤ST109中仅对速度Vc1和速度Vc3中的任一方进行变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在第二缓冲部802中。在该情况下,作为输送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加热辊86、以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热辊86相比靠下游的输送辊89。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并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侧的第二下传感器316以及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另一侧的第二上传感器315。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通过第二下传感器316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计测部152。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输送辊89的转速进行变更的旋转控制部154。
并且,在另外的表达中,第二下传感器316以及第二上传感器315在薄片制造装置100的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并在与输送路径FW交叉的方向上被对置配置。
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内的输送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对通过第二下传感器316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一步骤中被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输送辊89的转速进行变更。
另外,作为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由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MA形成作为被加工物的被输送物FM的形成部101。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对被输送物FM进行加工的作为加工部的切断部90、和从形成部101向切断部90输送被加工物的切断前输送部88。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加热辊86、以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热辊86相比靠下游的输送辊89。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并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侧的第二下传感器316以及被设置于输送路径FW的另一侧的第二上传感器315。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通过第二下传感器316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计测部152。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输送辊89的转速进行变更的旋转控制部154。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缓冲部802中,将第一辊设为加热辊86,将第二辊设为输送辊89,并在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配置有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被输送物FM为加热后薄片SS2。成形部80以及切断前输送部88作为输送部而对加热后薄片SS2进行输送。第二下传感器316相当于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二上传感器315相当于第二检测部以及第二传感器。第二张紧辊812相当于移动部件。
由此,在通过加热辊86以及输送辊89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进行调节。由此,例如,能够以第二缓冲部802中的被输送物FM的位移的速度成为适当的范围内的方式对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进行调节,并能够使输送中的被输送物FM稳定。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第二下传感器316在铅直方向上被配置于输送路径FW的一方,第二上传感器315在输送路径FW上被设置于与第二下传感器316相反的一侧。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并与被输送物FM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的第二张紧辊812。第一检测部为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的第二下传感器316。第二检测部为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的第二上传感器315。第二上传感器315以及第二下传感器316通过对第二张紧辊812进行检测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且可靠地对被输送物FM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在采用作为移动部件的第二张紧辊812与被输送物FM相接、并与被输送物FM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张紧辊812而对被输送物FM的松弛进行抑制,并能够更加稳定地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
旋转控制部154执行阶段性地对输送辊89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例如,将输送辊89的转速R3设定为,在速度设定值164中所设定的速度Vc1、Vc2、Vc3、Vc4。旋转控制部154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以与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对输送辊89的转速进行变更。例如,旋转控制部154使速度Vc1、Vc3以及速度Vc2、Vc4分别变化5%。
由此,在实施阶段性地对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的大小关系进行切换从而对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的阶段控制的情况下,能够以与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对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进行调节。通过对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进行微调,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使被输送物FM稳定。
第二下传感器316以与在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第二上传感器315以与在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该被输送物FM的位置例如为第二张紧辊812处于位置P87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第二上传感器315以与在加热辊86和输送辊89之间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该被输送物FM的位置为,与位置P85相比向D侧偏移的位置,且为第二张紧辊812位于位置P86的情况下的被输送物FM的位置。旋转控制部154在通过第二下传感器316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的情况下将输送辊89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旋转控制部154在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而被检测出被输送物FM的情况下,将输送辊89的转速设定为与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第一速度例如为速度Vc2和/或速度Vc4,第二速度例如为速度Vc1和/或速度Vc3。旋转控制部154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T1up(m)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第一速度以及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速度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执行在步骤ST105中使作为第一速度的速度Vc2、Vc4降低5%的处理、以及在步骤ST109中使作为第二速度的速度Vc1、Vc3增大5%的处理。
在该结构中,旋转控制部154在第二缓冲部802中的被输送物FM的长度成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以使被输送物FM变短的方式将转速R3变更为第一速度。而且,在被输送物FM短于预定长度的情况下,实施以使被输送物FM变长的方式将转速R3变更为第二速度的控制。薄片制造装置100通过使被输送物FM的长度发生变动,从而防止过大的张力向被输送物FM的施加以及被输送物FM的过度的松弛。而且,由于旋转控制部154在由计测部152计测出的时间T1up(m)短于第一基准时间S1的情况下,对速度Vc1、Vc3、Vc2、Vc4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将例如被输送物FM的长度的变动的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使被输送物FM稳定。
另外,也可以对执行了多次步骤ST105的情况下的速度Vc2、Vc4的累积的变化量设置限制。例如,在执行步骤ST105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不超过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c2、Vc4的±10%的范围的方式设置限制。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在未从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c2、Vc4的初始值±10%的范围偏离的范围内对速度Vc2、Vc4进行变更。同样地,也可以对执行了多次步骤ST109的情况下的速度Vc1、Vc3的累积的变化量设置限制。例如,在执行步骤ST109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不超过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c1、Vc3的±10%的范围的方式设置限制。在该情况下,旋转控制部154在未从执行图7的动作之前的速度Vc1、Vc3的初始值±10%的范围偏离的范围内对速度Vc1、Vc3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通过输送速度V2和输送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而对速度Vc1、Vc3和速度Vc2、Vc4的变化量的限制进行定义。即,也可以以维持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的关系的方式、或者以输送速度V3成为与输送速度V2相比高10%的速度的方式对速度Vc2、Vc4的值进行限制。同样地,也可以以维持输送速度V2<输送速度V3的关系的方式、或者以输送速度V3成为与输送速度V2相比低10%以上的速度的方式对速度Vc1、Vc3的值进行限制。
计测部152反复执行通过第二下传感器316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二上传感器315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动作所需的时间T1up(m)的计测,直到成为m=设定次数na为止。旋转控制部154将由计测部152所实施的计测时间T1up(m)的平均值Mu与第一基准时间S1进行比较。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次数na为2以上。
由此,能够抑制转速R3的变更的频率,并防止因转速R3的变动而引起的被输送物FM的输送的不稳定化,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输送被输送物FM。
4.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具体方式,并未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例如如下所示,能够在各种方式下实施。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关于转速R2而执行图7中所说明的控制、并针对转速R3执行图10所示的控制的示例。这只不过是一个示例,例如,关于转速R2,也可以执行与图8所示的处理相同的控制。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薄片制造部101并根据原料MA而形成由成形部80以及切断前输送部88输送的被输送物FM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具备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在内的输送装置中应用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在具备对纸、布、无纺布、合成树脂制的薄片等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在内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并未限定于薄片S,也可以为对由硬质的薄片或者层压的薄片构成的板状、或者料片状的制造物进行制造的结构。另外,制造物并未被限于纸,也可以为无纺布。薄片S的性状并未被特别限定,既可以为作为以笔记或印刷为目的的记录纸(例如,所谓的PPC纸张)而可使用的纸,也可以为壁纸、包装纸、彩色纸、画图纸、制图纸等。另外,在薄片S为无纺布的情况下,除了普通的无纺布之外,也可以作为纤维板、餐巾纸、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以及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对通过在气体中对原料进行解纤而得到材料、并利用该材料和树脂来制造薄片S的干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并未被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使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溶解或漂浮在水等溶剂中、并将原料加工为薄片的、所谓湿式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另外,也能够应用于通过静电等使包含在气体中被解纤后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吸附在滚筒的表面上、并将被吸附在滚筒上的原料加工为薄片的静电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中。
符号说明
10…供给部;12…粗碎部;14…粗碎刃;20…解纤部;40…筛选部;45…第一料片形成部;49…旋转体;50…混合部;52…添加物供给部;56…混合鼓风机;60…分散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8…调湿部;79…料片移动部;80…成形部;82…加压部;82A、84A、88A…夹持部;84…加热部;85…加压辊(第一辊);86…加热辊(第二辊、第一辊);88…切断前输送部;89…输送辊(第二辊);90…切断部;91…剪切器;96…排出部;100…薄片制造装置(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101…形成部;110…控制装置;111…主处理器;114…传感器接口;115…驱动部接口;120…非易失性存储部;150…控制部;151…检测控制部;152…计测部;153…驱动控制部;154…旋转控制部;160…存储部;161…基本设定数据;162…计测设定数据;163…速度设定数据;164…速度设定值;165…速度调节值;300…传感器;311…第一上传感器(第二检测部、第二传感器);312…第一下传感器(第一检测部、第一传感器);315…第二上传感器(第二检测部、第二传感器);316…第二下传感器(第一检测部、第一传感器);320…驱动部;323…鼓风机;324…调湿部;325…第一滚筒驱动部;326…第一带驱动部;327…旋转体驱动部;328…第二滚筒驱动部;329…第二带驱动部;330…剪切器驱动部;331…液压驱动部;332…辊加热部;341…加压辊驱动部;342…加热辊驱动部;343…输送辊驱动部;801…第一缓冲部;802…第二缓冲部;811…第一张紧辊(移动部件);812…第二张紧辊(移动部件);na…设定次数;nc、nd…基准值;F…输送方向;FM…输送物;FW…输送路径;P81、P82、P83、P85、P86、P87…位置;R1、R2、R3…转速;S…薄片;S1…第一基准时间;S2…第二基准时间;SS1…加压后薄片;SS2…加热后薄片;V1、V2、V3…输送速度;Vc1、Vc2、Vc3、Vc4…速度;Vhf、Vhs…速度;W1…第一料片;W2…第二料片。

Claims (12)

1.一种输送装置,具备:
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
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
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对于铅直方向而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方,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反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具备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与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通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而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控制部执行阶段性地对所述第二辊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并且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控制部以与所述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
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短于所述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
所述旋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并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与所述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
所述旋转控制部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速度以及所述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速度进行变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计测部反复执行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动作所需的时间的计测,
所述旋转控制部件将由所述计测部所实施的被设定的次数的计测时间的平均值与第一基准时间进行比较,
所述被设定的次数为两次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控制部能够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控制部根据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之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动作在第二基准时间内被执行的次数,来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为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
10.一种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具备:
形成部,其由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形成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加工物;
加工部,其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
输送部,其从所述形成部向所述加工部输送所述被加工物,
所述输送部具备:
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
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
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
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中的并非所述加压辊的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热的加热辊。
12.一种输送方法,其中,
所述输送方法为,通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而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的方法,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
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部,并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部,
所述输送方法包括:
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第一步骤;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的第二步骤。
CN201911050636.6A 2018-11-05 2019-10-31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Active CN111137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7919A JP7215086B2 (ja) 2018-11-05 2018-11-05 搬送装置、繊維原料再生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2018-207919 2018-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7711A true CN111137711A (zh) 2020-05-12
CN111137711B CN111137711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46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0636.6A Active CN111137711B (zh) 2018-11-05 2019-10-31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9179B2 (zh)
EP (1) EP3647489B1 (zh)
JP (1) JP7215086B2 (zh)
CN (1) CN1111377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1590A (zh) * 2020-05-13 2020-08-14 金富士家居(鹤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平推长条状物料切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5505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Pavlos Lekkakis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ppropriately configured roll assemblies of expanded aluminium mesh adapted to efficiently fill fuel containe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1956A (ja) * 1991-06-10 1992-12-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482265A (en) * 1991-12-09 1996-01-09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526412A1 (en) * 2003-10-20 2005-04-27 Ricoh Company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881097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文件供给装置及方法
US20110198797A1 (en) * 2009-04-20 2011-08-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55655A (zh) * 2013-01-25 2015-09-3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95271A (de) * 1969-02-28 1970-08-31 Weber Paul Ag Vorrichtung zur Aufrechterhaltung eines bestimmten Spannungszustandes in einer zwischen aufeinanderfolgenden Antriebswalzen laufenden Materialbahn
US4496428A (en) * 1982-09-23 1985-01-29 Champi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aper tension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frequency and flutter of a web
JPS59141311A (ja) * 1983-01-31 1984-08-14 Nippon Steel Corp ストリツプ材のフリ−ル−プ制御方式
JP2586297B2 (ja) * 1993-07-22 1997-02-26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マンドレルの制御装置
US6659006B2 (en) * 1995-08-30 2003-12-09 Goss Graphic Systems Inc. Tension control device for a printing press
US6499639B2 (en) * 2001-02-12 2002-12-3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 web printing press
JP2004058518A (ja) 2002-07-30 2004-02-26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08122B2 (ja) 2004-10-25 2009-08-05 株式会社サトー 連続紙巻き取り装置および連続紙巻き取り方法
JP4559833B2 (ja) 2004-11-30 2010-10-13 株式会社サトー 印字用紙巻取り装置
DE102009056293B4 (de) * 2009-11-30 2012-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Regeln der Spannung einer Substratbahn
JP6364804B2 (ja) * 2014-02-14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原料解繊装置
JP6464758B2 (ja) 2015-01-15 2019-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626407B2 (ja) 2016-05-30 2019-12-2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連続紙巻き取り装置
JP6816472B2 (ja) 2016-11-29 2021-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1956A (ja) * 1991-06-10 1992-12-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482265A (en) * 1991-12-09 1996-01-09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526412A1 (en) * 2003-10-20 2005-04-27 Ricoh Company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881097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文件供给装置及方法
US20110198797A1 (en) * 2009-04-20 2011-08-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55655A (zh) * 2013-01-25 2015-09-3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1590A (zh) * 2020-05-13 2020-08-14 金富士家居(鹤山)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平推长条状物料切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7489B1 (en) 2022-12-07
JP2020075770A (ja) 2020-05-21
JP7215086B2 (ja) 2023-01-31
EP3647489A1 (en) 2020-05-06
US11319179B2 (en) 2022-05-03
US20200140220A1 (en) 2020-05-07
CN111137711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377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055801B (zh) 纤维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纤维原料再生装置
CN110055785B (zh) 纤维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纤维原料再生装置
CN108291348B (zh)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薄片制造方法
JP6977804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210206019A1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9642371B (zh) 薄片制造装置及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137711B (zh)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JP6816472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008705B2 (en) Conveyance device and fibrous material recycling device
US11077581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11232693B (zh) 学习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学习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210324555A1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6182726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7159794B2 (ja)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7006244B2 (ja) 繊維原料再生装置、および、繊維原料再生方法
WO2018155004A1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