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8525B -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8525B
CN111128525B CN202010053230.XA CN202010053230A CN111128525B CN 111128525 B CN111128525 B CN 111128525B CN 202010053230 A CN202010053230 A CN 202010053230A CN 111128525 B CN111128525 B CN 111128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re
side wall
sidewall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8525A (zh
Inventor
王帮飞
刘博�
王明成
王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32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8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8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8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8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8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跨线部位于两个绕线部之间,每个绕线部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每个绕线凹口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通过本申请的导磁芯体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线材通过导磁芯体的绕线部的多个绕线凹口,线材不容易因滑线而脱离绕线凹口,使每一圈线材之间维持等间距,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线圈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导磁芯体和线材,导磁芯体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多个斜槽,每个斜槽的深度不深,斜槽的斜面的一边缘与导磁芯体的侧边位于同一面上,导致线材缠绕于多个斜槽时,线材容易发生滑线的问题,使每一圈线材之间无法维持等间距,进而影响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解决目前无线充电线圈中的线材容易于导磁芯体上发生滑线,使每一圈线材之间无法维持等间距,以产生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跨线部位于两个绕线部之间,每个绕线部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每个绕线凹口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磁芯体和线材,线材缠绕于导磁芯体,线材依序穿过两个绕线部中一个的各个绕线凹口,并且通过跨线部,通过跨线部的线材依序穿过于另一个绕线部的各个绕线凹口。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控制电路板,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本申请的导磁芯体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线材通过导磁芯体的绕线部的多个绕线凹口,因每个绕线凹口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对应的侧壁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使线材不容易因发生滑线问题而脱离绕线凹口,使每一圈线材维持等间距,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立体图、示意图和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具有第一表面1a、第二表面1b、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第一表面1a与第二表面1b相对,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位于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之间,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相对。导磁芯体1包括两个绕线部10和跨线部11,跨线部11位于两个绕线部10之间,每个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上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101,位于第一侧壁1c的多个绕线凹口101分别与位于第二侧壁1d的多个绕线凹口101错位设置,换句话说,在横越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并垂直于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的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一侧壁1c的每个绕线凹口101对应或对齐位于第二侧壁1d的相邻两个绕线凹口101之间。每个绕线凹口101贯穿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且每个绕线凹口101包括侧壁1011与两个相对的边壁1012,侧壁1011位于两个边壁1012之间,每个绕线凹口101的任一边壁1012位于侧壁1011与对应的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之间。侧壁1011的相对两端会分别连接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且边壁1012的相对两端会分别连接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设置于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的每个绕线凹口101的侧壁1011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位于不同平面上,即设置于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的每个绕线凹口101的侧壁1011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之间具有间距D1。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的每个绕线凹口101的侧壁1011与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相互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绕线凹口101的侧壁1011与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相互平行。
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上具有跨线槽111,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的第二表面1b分别具有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相对,并且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与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相互垂直。跨线槽111贯穿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如图1所示,也就是跨线槽111在第一侧边11a上形成第一走线孔1111,跨线槽111在第二侧边11b上形成第二走线孔1112。于本实施例中,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具有跨线槽111,跨线槽111贯穿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跨线槽111的延伸方向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和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相交,换句话说,跨线槽111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往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磁芯体1还包括两个电性连接部12,两个电性连接部1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绕线部10的一侧,并且与跨线部11相对,换句话说,每个绕线部10位于跨线部11与电性连接部12之间。每个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具有电性连接槽121,电性连接槽121邻近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电性连接槽121用以容置电性连接件,电性连接件的材质为金属,如:铝。于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性连接槽12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上,并且邻近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侧壁1c,当然两个电性连接槽121也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第二表面1b上,或者两个电性连接槽121的一个设置于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上,另一个电性连接槽121设置于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第二表面1b上。
请参阅图5,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跨线部11的跨线槽111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往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延伸,即跨线槽111的延伸方向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和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相交,以贯穿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立体图和图7中B区域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和线材21,线材21缠绕于导磁芯体1上,以形成第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线材21缠绕于第二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以形成第二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第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与第二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的差异在于,两者的线材21的缠绕方向不同。
下述以线材21缠绕于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进行说明,线材21先缠绕于两个绕线部10的一者上,线材21从离跨线部11最远的绕线凹口101开始绕线,于本实施例中,离跨线部11最远的绕线凹口101位于第一侧壁1c上,所以线材21先穿过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并且往远离绕线部10的第一表面1a延伸,接着穿过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的线材21紧邻绕线凹口101与第一侧壁1c对应的侧壁1011,同时沿着绕线凹口101与第一侧壁1c对应的侧壁1011的边缘弯折,线材21沿着绕线部10的第二表面1b往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延伸,接着线材21从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穿过并往远离绕线部10的第二表面1b拉伸,接着穿过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的线材21紧邻绕线凹口101与第二侧壁1d对应的侧壁1011,同时沿着绕线凹口101与第二侧壁1d对应的表面的侧边弯折,然后线材21沿着绕线部10的第一表面1a往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延伸,接着重复上述方式将线材21缠绕于两个绕线部10中的一个,然后线材21穿过跨线部11的跨线槽111,最后再重复上述方式将穿过跨线槽111的线材21缠绕于另一个绕线部10上。
其中,每个绕线凹口101与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对应的侧壁1011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之间具有间距D1(请参照图8),此间距D1大于或等于线材21的外径,同时线材21紧邻每个绕线凹口101与第一侧壁1c或第二侧壁1d对应的侧壁1011,使线材21位于多个绕线凹口101中,并不会从第一侧壁1c和第二侧壁1d凸出,如此避免线材21因滑线脱离绕线凹口101,确保每一圈的线材21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提高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的充电效率。同理,跨线槽111的深度也大于或等于线材21的外径,如此使通过跨线槽111的线材21能完全位于跨线槽111中,并不会从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凸出。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还包括两个电性连接件22,每个电性连接件22设置于对应的电性连接部12的电性连接槽121中,线材2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电性连接件22连接。电性连接件22具有第一连接端部22a和第二连接端部22b,第一连接端部22a设置于电性连接槽121中,第二连接端部22b可设置于第一连接端部22a的第一侧壁1c或者第二表面1b上,于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电性连接件22呈U型,所以第二连接端部22b设置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部22a的第二表面1b上,也表示电性连接件22沿着对应的第一连接端部22a的第一侧壁1c弯折至第二表面1b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9,其是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所示,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与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绕线部10的第一表面1a至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之间具有段差,也表示绕线部10的第一表面1a至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之间具有段差,同样地,跨线部11的第二表面1b与电性连接部12的第二表面1b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绕线部10的第二表面1b至电性连接部12的第二表面1b之间具有段差,也表示绕线部10的第二表面1b至跨线部11的第二表面1b之间具有段差,上述段差等于或大于线材21的外径,当线材21缠绕于绕线部10上时,线材21不会从电性连接部12和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上具有走线槽122,走线槽122的一端与电性连接槽121连通,其另一端与对应的绕线部10连通,走线槽122用以容置线材21,避免线材21从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凸出。于本实施例中,因电性连接槽121和位于绕线部10的线材21的一端均位于第一表面1a上,所以走线槽122设置于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上,位于绕线部10的线材21的一端从走线槽122穿过并且与电性连接槽121中的电性连接件22连接,避免线材21从电性连接部12的第一表面1a凸出。
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其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导磁芯体的示意图和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跨线部11的跨线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跨线槽分别以第一跨线槽111a和第二跨线槽111b进行说明,第一跨线槽111a和第二跨线槽111b形成于跨线部11的第一表面1a上,第一跨线槽111a和第二跨线槽111b交叉设置,第一跨线槽111a和第二跨线槽111b分别贯穿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和第二侧边11b,第一跨线槽111a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往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延伸,第二跨线槽111b从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往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延伸。本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具有第一跨线槽111a和第二跨线槽111b,线材21沿著第一缠绕方向缠绕并且通过第一跨线槽111a(如图11所示),或者线材21沿著第二缠绕方向缠绕并且通过第二跨线槽111b(如图12所示),或者线材21先沿著第一缠绕方向缠绕并且通过第一跨线槽111a,再沿著第二缠绕方向缠绕并且通过第二跨线槽111b,其中第一缠绕方向与第二缠绕方向相反。
请参阅图13,其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磁芯体1与第一实施例的导磁芯体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跨线槽111从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穿过的一端对应靠近第一侧边11a的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跨线槽111从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穿过的一端对应靠近第二侧边11b的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跨线槽111的中心线C通过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和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如此缩短位于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上的第一走线孔1111与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之间的距离,使线圈21从第一走线孔1111穿出并且立即进入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同理地,也缩短位于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上的第二走线孔1112与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之间的距离,使线圈21从第二走线孔1112穿出并且立即进入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如此可保持绕线张力一致,可实现自动绕线,进而生产效率。由于第一走线孔1111是沿跨线槽111的中心线C对齐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且第二走线孔1112是沿跨线槽111的中心线C对齐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因此线材21可以在相对通顺流畅的状态下分别由第一走线孔1111与第二走线孔1112延伸至对应的绕线凹口101中,使跨线槽111中的线材21不会因为过度的弯折或应力拉伸而脱出跨线槽111。
若将本实例的跨线槽111的设置方式应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导电芯体1时,跨线槽111的中心线C通过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和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于此不再赘述。
若将本实例的跨线槽111的设置方式应用于第四实施例的导电芯体1时,第一跨线槽111a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和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且第二跨线槽111b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一侧边11a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一侧壁1c的绕线凹口101和最靠近跨线部11的第二侧边11b并且位于绕线部10的第二侧壁1d的绕线凹口101,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和图15,其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和图1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个电性连接部12的电性连接槽121的底面具有第一卡合部1211,电性连接件22的第一连接端部22a朝向电性连接槽121的底面具有第二卡合部221,当电性连接件22的第一连接端部22a设置于电性连接槽121中时,第一卡合部1211与第二卡合部221连接,使电性连接件22固定于电性连接槽12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性连接件22通过胶体固定于电性连接槽121中,且因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21相互卡合,可增加电性连接件22与导磁芯体1的连接可靠度,避免电性连接件22因外力或温度影响而脱离电性连接槽12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211为凹槽,第二卡合部221为凸点,当然第一卡合部1211也可为凸点,第二卡合部221为凹槽。
请参阅图16和图17,其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和图16中的CC’方向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3,无线充电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和控制电路板31,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例如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控制电路板31的一表面上设置有控制组件310,其另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控制组件310电性连接的两个接触垫311,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的两个电性连接件22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电路板31的接触垫311接触,使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与控制电路板31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31控制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与控制电路板31之间还包括容置壳32,容置壳32具有两个穿孔321,控制电路板31的两个接触垫311位于两个穿孔321中,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设置于容置壳32内时,无线充电线圈组件2的两个电性连接件22与两个穿孔321对应,并且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电路板31的接触垫311接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本申请的导磁芯体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线材通过导磁芯体的绕线部的多个绕线凹口,因每个绕线凹口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对应的侧壁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使线材不容易因发生滑线问题而脱离绕线凹口,使每一圈线材维持等间距,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充电效率。此外,跨线槽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第一侧边并且位于绕线部的第二侧壁(或第一侧壁)的绕线凹口和最靠近第二侧边并且位于绕线部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绕线凹口,以缩短跨线槽的两端分别与最靠近第一侧边并且位于第二侧壁(或第一侧壁)的绕线凹口和最靠近第一侧边并且位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绕线凹口之间的距离,让通过跨线槽的线材直接进入对应的绕线凹口中,如此能保持绕线张力一致,可实现自动绕线,进而生产效率。另外,电性连接槽与电性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连接,有效提升电性连接件与电性连接槽的连接可靠度,避免电性连接件受到外力或温度影响而脱离电性连接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所述跨线部位于两个所述绕线部之间,每个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每个所述绕线凹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跨线部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跨线槽,所述跨线部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垂直,所述跨线槽包括第一跨线槽和第二跨线槽,所述第一跨线槽和所述第二跨线槽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跨线槽和所述第二跨线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跨线槽的延伸方向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和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相交;所述第二跨线槽的延伸方向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和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线凹口包括侧壁与两个相对的边壁,所述侧壁位于两个所述边壁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的所述侧壁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的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线槽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和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所述第二跨线槽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和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体还包括两个电性连接部,两个所述电性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绕线部的一侧,两个所述绕线部分别位于所述跨线部与两个所述电性连接部之间,每个所述电性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电性连接槽,每个所述电性连接槽邻近对应的所述电性连接部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每个所述电性连接槽用以容置电性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性连接槽的底面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电性连接件朝向所述电性连接槽的底面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
7.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磁芯体和线材,所述线材缠绕于所述导磁芯体,所述线材依序穿过两个所述绕线部中一个的各个所述绕线凹口,并且通过所述跨线部,通过所述跨线部的所述线材依序穿过另一个所述绕线部的各个所述绕线凹口。
8.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CN202010053230.XA 2020-01-17 2020-01-17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111128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230.XA CN111128525B (zh) 2020-01-17 2020-01-17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230.XA CN111128525B (zh) 2020-01-17 2020-01-17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8525A CN111128525A (zh) 2020-05-08
CN111128525B true CN111128525B (zh) 2021-05-04

Family

ID=7049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230.XA Active CN111128525B (zh) 2020-01-17 2020-01-17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852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4221A1 (de) * 1977-12-06 1979-06-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Hochspannungsspule fuer einen hochspannungstransformator
JP2007103399A (ja) * 2005-09-30 2007-04-19 Nec Tokin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7612642B2 (en) * 2007-09-10 2009-11-03 Logah Technology Corp. Winding structure of a transformer
CN101593610A (zh) * 2008-05-29 2009-12-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105590742A (zh) * 2016-03-16 2016-05-18 周开根 高压变压器的线圈骨架
CN105895304A (zh) * 2015-02-12 2016-08-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6057435A (zh) * 2016-07-20 2016-10-26 长兴荣兴电子有限公司 E型磁芯
JP2018098335A (ja) * 2016-12-13 2018-06-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を備えた電子回路
CN208738011U (zh) * 2018-09-28 2019-04-12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双排挂线结构的电磁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5646U (zh) * 2010-09-30 2011-05-25 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引线结构的绕线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4221A1 (de) * 1977-12-06 1979-06-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Hochspannungsspule fuer einen hochspannungstransformator
JP2007103399A (ja) * 2005-09-30 2007-04-19 Nec Tokin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7612642B2 (en) * 2007-09-10 2009-11-03 Logah Technology Corp. Winding structure of a transformer
CN101593610A (zh) * 2008-05-29 2009-12-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105895304A (zh) * 2015-02-12 2016-08-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5590742A (zh) * 2016-03-16 2016-05-18 周开根 高压变压器的线圈骨架
CN106057435A (zh) * 2016-07-20 2016-10-26 长兴荣兴电子有限公司 E型磁芯
JP2018098335A (ja) * 2016-12-13 2018-06-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を備えた電子回路
CN208738011U (zh) * 2018-09-28 2019-04-12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双排挂线结构的电磁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8525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1550B2 (en) Connector
KR101984566B1 (ko) 삽입형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시스템 및 상기 커넥터 시스템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150127550A (ko) 전자소자 거치기구
JP2009076610A (ja) 磁性部品
US6781499B2 (en) Inductive component with wire-guiding slots
CN111628320B (zh)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CN107534226B (zh) 绝缘位移连接器
KR20070048234A (ko) 동축 케이블 접지 구조물,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에 케이블을연결하는 방법
KR101521386B1 (ko)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CN111128525B (zh)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US20120040546A1 (en) Very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032903A4 (en) CONDUCTOR PIN CONNECTOR FOR CABLE-TAPE.
US6375518B2 (en) Connecting method of connectors
US97288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9510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JP2013025917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4102295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ピアシング端子
JP5616132B2 (ja) ループアンテナ
JP2020512702A (ja) 電気部品、部品装置、及び部品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20492224U (zh) 一种连带裸端子
CN217719976U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JP2002118019A (ja) 面実装型巻線部品
US2019017320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lamp
JP3179213B2 (ja) 連鎖端子
EP318251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