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9976U -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9976U
CN217719976U CN202221016795.1U CN202221016795U CN217719976U CN 217719976 U CN217719976 U CN 217719976U CN 202221016795 U CN202221016795 U CN 202221016795U CN 217719976 U CN217719976 U CN 217719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
terminal
arm
wir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67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建
丁通豹
R·I·马滕斯
B·舒尔茨
R·D·德希穆克
S·巴尔加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lian Solutions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lian Solutions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lian Solutions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lian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67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9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9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9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第一臂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第二臂包括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导线接触部,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导线形成电连接。当使用多个该导电端子在端子骨架内连接导线时,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更小,并且每个导电端子能够连接更多根导线,使得该导电端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连接多根导线,并且端子排列间距较小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在微型电机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多根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谓导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导线按照基本组成,分为导电线心和电绝缘层,其中电绝缘层在外围包裹导电线心,起到电隔离的作用。对于多根导线的电连接,工业加工领域通过使用导电端子对多根导线进行压接来实现,其特点是无需焊接,无污染。
用于实现导线压接的导电端子,其中一端作为电连接的抽头,与外部电气元件诸如PCB电路板、电连接器等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希望导电端子在压接完成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即导电端子的抽头间距较小,这样可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
图1示出了作为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由图1可知,该导电端子1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一臂102,第二臂103。其中,第一臂102从第一连接部101的第一端101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臂包括端子接触部1021。第二臂103可视为包括从第一连接部101的第二端1012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031。其中,第一部分1031包括用于刺破导线的导线接触部1032。该导线接触部1032包括沿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在第一部分上的多条锋利凸起边缘1033。图1中还示出了所压接的多根导线20,多根导线20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平行排列。
在图1中,每条凸起边缘的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为了形成该导线接触部的凸起边缘,现有技术采用刮削工艺进行加工。刮削是指用刮刀在工件表面上刮去微量金属,并在工件表面留有刮槽。例如,在图1中,在第一部分上存在的一排排刮槽,即为刮削后留下的痕迹。同时,在快速刮削的过程中,刮槽的边缘会形成细小的毛刺,即现有技术中的凸起边缘。
图2示出了图1的导电端子放置在端子骨架内的示意图,其中AA’表示端子间距。结合图1,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101位于图2中端子骨架的底部,导电端子的端子接触部1021朝上,图2中多个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可视为凸起边缘1033延伸的方向,即沿着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图2中的端子间距AA’与导电端子的宽度BB’有关,也与所压接的导线的根数有关。类似于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每个导电端子能够压接最多2根导线,并且端子间距通常在6.1mm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当使用多个该导电端子在端子骨架内连接导线时,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更小,并且每个导电端子能够连接更多根导线,使得该导电端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基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导线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所述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触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条或多条锋利的凸起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触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抵靠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二臂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一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从所述第一臂或所述第二臂的两侧向外伸出,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将所述导电端子锁定在所述端子骨架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形成在第一臂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导电端子被加工时定位导电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可用于刺破导线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为作为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排列在端子骨架内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个导电端子插入端子骨架后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凸起结构的细节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时所采用的例如上端、下端、上、下、左、右等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表述也相应改变。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结合图3、图4和图5,这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30,包括第一连接部301,第一臂302和第二臂303。其中,第一臂302从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一端3011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二臂303包括从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3012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031。其中,第一部分3031包括:导线接触部3032,该导线接触部303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部分3031上,并且被配置为当导电端子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端子骨架内的导线的绝缘层,以与导线形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臂303还包括从第一部分3031的远离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3012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3033,其中第三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导线接触部3032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形成在第一部分3031上的多条锋利的凸起边缘30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可以采用铜材制造,例如黄铜、铜镍硅、磷青铜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的导线是一种电磁线(magnet wire),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通常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个导电端子30插入端子骨架40后的示意图。在图6中,多根导线50依次排列在端子骨架40的压线槽内,多根导线30的排列同时沿宽度和高度方向排列,避免仅沿宽度方向排列导致端子间距CC’的显著增加。对于导电端子压接导线而言,其每条凸起边缘延伸的方向必然垂直于每根线排列的方向,这使得凸起边缘在受力后沿导线的横截面方向刺破导线。例如,就本示例而言,导电端子30的每条凸起边缘3034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而对应的每根导线50的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换言之,凸起设置的方向实质上限制了线排列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导线接触部3032的凸起边缘3034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对应导线50的排列不会过多占用宽度方向的位置,这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端子的端子间距较小的原因之一。使用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端子间距最小为1.5mm,可至少连接4根导线。
在使用该导电端子30压接导线50的过程中,将导电端子30对准端子骨架槽40下压,导电端子30被垂直向下地压入端子骨架槽40中。由于导电端子30受到垂直向下的压力,按照力的分解,在导线接触部3032会产生垂直于导线接触部3032与多根导线50的接触面的压力。在图6所示的具体情况下,该压力为朝向左下方的力F1。导线接触部3032受到F1的作用,压向多根导线50,并且由于导线接触部3032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凸起边缘3034,凸起边缘3034会刺破导线50的绝缘层,并刺入导线线心,实现了导电端子30与导线50的电互联。在完成这一过程后,导电端子30保持在端子骨架40内,由导电端子30的一端作为抽头与外部部件进行电连接。
在微型电机的实际加工中,所使用的导线常常为细导线。在图6中,当用力将导电端子压入用诸如塑胶制成的端子骨架内时,细导线受力朝着左下方向轻微嵌入到端子骨架的内壁中,端子骨架作为缓冲,可以降低细导线在受到导线接触部压力后断裂的风险。
在代表现有技术的图1中,每条凸起边缘1033垂直于第二方向,并且现有技术采用刮削工艺加工出凸起边缘1033。但是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凸起边缘3034,不能使用刮削工艺加工得到。在加工导电端子的过程中,需要先在板状金属件上加工出凸起边缘的结构特征,再对板状金属件进行弯折,依次形成第一臂和第二臂。由于板状金属件在弯折前无法提供两个端部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边缘的起始端和终止端,这使得对导线接触部的刮削加工无法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穿孔和翻边工艺加工得到凸起边缘。翻边工艺指的是在工件的平面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曲线边缘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缘,即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边缘。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凸起边缘的细节图。在图7中,导线接触部3032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形成在第一部分3031上的一个或多个条形通孔3035。其中,形成这些条形通孔3035的边缘包括锋利的凸起边缘3034。在制造导电端子30的过程中,先使用穿孔工艺在板状金属件打出多个条形通孔3035,随后对条形通孔3035的原始边缘翻边,从而形成锋利的凸起边缘3034。
在该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0插入端子骨架40的过程中,导电端子30受到来自端子骨架40内壁的,垂直于导线接触部3032与端子骨架内壁的接触面的压力F2。如图6所示,F2的方向朝向右上方。F2的作用力使得导电端子30在插入端子骨架40的过程中,第二臂303会朝着第一臂302的方向凹陷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0还包括支撑部304,支撑部304位于第一臂302和第二臂303之间,形成在第一臂302上并且朝向第二臂303延伸。在导电端子30插入端子骨架40内时,支撑部304抵靠在第一臂302与第二臂303之间以防止第二臂303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部304抵靠在第一臂302与第二臂303的第二部分3033之间。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所示,支撑部304抵靠在第一臂302与第二臂303的第一部分3031之间。支撑部除了如图5和图8所示的板状结构外,还可以是块状结构或哑铃状结构。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示,块状的支撑部304抵靠在第一臂302与第二臂303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305,端子接触部305从第一臂302远离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一端301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端子接触部305从第二臂303远离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301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图3示出的端子接触部305为折叠杆结构,端子接触部也可以是板状结构、折叠板结构、瓦状结构等,端子接触部的结构可根据外部部件的具体应用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电端子30还包括锁定部306,锁定部306从第一臂302或第二臂303的两侧向外伸出,并且被配置为当导电端子30插入端子骨架40内时,将导电端子30锁定在端子骨架40内。具体而言,在端子骨架4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锁定端子30的四个凹槽。当导电端子30插入端子骨架40内以压接导线50时,导电端子30的四个锁定部306容纳于四个凹槽中,并且被凹槽锁定其中,使得导电端子30只进不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0还包括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形成在第一臂302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导电端子30被加工时定位导电端子30。如前所述,在加工导电端子的过程中,需要先加工板状金属件,在完成板状金属件具体特征的加工后,对板状金属依次弯折,从而依次形成第一臂302、第二臂303。因此,在对板状金属件进行加工处理时,需以第一臂302上的定位圆形通孔作为基准。
本文虽然参照特定的示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这些特定的示例仅仅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改变、增加或者删除。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
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
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
导线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所述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条或多条锋利的凸起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抵靠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二臂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一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从所述第一臂或所述第二臂的两侧向外伸出,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将所述导电端子锁定在所述端子骨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形成在第一臂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导电端子被加工时定位导电端子。
12.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
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
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锋利的凸起边缘,可用于刺破导线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CN202221016795.1U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Active CN217719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795.1U CN217719976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795.1U CN217719976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9976U true CN217719976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6795.1U Active CN217719976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9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91484A (en) Box connector
US4261629A (en) Slotted plate terminal
US20060128204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H05152011A (ja) 圧着端子
US20110021089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20070254521A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EP3425735B1 (en) Crimp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9106009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9083091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or for solderless connection of parts to electrical contact holes
CN110506370A (zh) 电连接器
EP2852002A1 (en) Electric part soldered on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80123267A1 (en) Press-fit terminal
KR20070007740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341612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terminating leads of micro-modular components or the like
JP2005353567A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基板モジュール
US6422878B1 (en) Plug-typ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ug-type connector
CN217719976U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US9004937B2 (en) Surface mount/through-hole crimp piercing zipcord connector
US20190140375A1 (en) Plug contact
JP2014502018A (ja) 端子組立体及び電線を端子部材に接続する方法
EP1662615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KR101032933B1 (ko) 억지 끼워맞춤용 컨택트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억지 끼워맞춤커넥터
CN116995453A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JP6506876B1 (ja) 圧着接続端子
EP2658035B1 (en) Termina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oar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