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5099B -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5099B
CN111095099B CN201880060478.XA CN201880060478A CN111095099B CN 111095099 B CN111095099 B CN 111095099B CN 201880060478 A CN201880060478 A CN 201880060478A CN 111095099 B CN111095099 B CN 111095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motor
lighting device
ligh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04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5099A (zh
Inventor
菊池琢磨
市原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Panasonic Photo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anasonic Photo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Panasonic Photo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95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5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14Separate unit
    • G03B2215/0517Housing
    • G03B2215/0521Housing movable housing, e.g. bounce-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存在无意中的动作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反射动作以及拍摄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是具备指示自动反射动作的控制部的照明装置,控制部若在S303中检测自动反射动作中,则在S304中将驱动发光部的电机的制动解除并执行自动反射控制,若在S303中检测自动反射动作中的发光部的反射角度达到目标位置并且电机为停止期间,则控制部自动地切换以使得对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因此难以产生因无意中的动作引起的发光部移动,并且能够进行手动操作容易操作的适当的反射动作。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拍摄的照明装置之中也能够自动变更照射方向的照明装置的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照明装置的光向天棚等照射并将来自天棚等的扩散反射光向被摄体照射的反射发光拍摄。通过反射发光拍摄,能够将照明装置的光不直接而是间接向被摄体照射,因此能够进行柔和的光下的描绘。
此外,作为自动反射发光拍摄已知如下方法:通过照相机或者照明装置的反射启动单元,照明装置进行发光部的位置(被摄体位置、天棚位置)的检测,通过位置检测单元来运算适当的反射角,自动变更照明装置的照射方向,以使得能够自动变更照明装置的照射方向从而适当地进行反射发光拍摄。此外,也已知在进行了自动反射发光拍摄之后,为了反射角度的微调而手动变更反射角度。
在驱动所述发光部的驱动机构中,考虑手动使发光部转动的情况、产生通过驱动机构而转动的发光部碰撞障碍物等异常的情况等,通常,为了包含电机的驱动机构的保护,存在滑动离合器等的离合器机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手动使发光部转动,通过点击机构、卡止机构能够将发光部以规定角度停止的照明装置。该点击机构、卡止机构成为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妨碍,因此优选不搭载或者尽量减轻保持力。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驱动机构的电机停止时,仅仅使电机的两极短路来施加制动,以使得发光部的照射方向不会由于出乎意料的外力而成为用户不希望的方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180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5-49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自动反射动作时仅通过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来进行以规定角度保持停止的发光部,则外力施加于发光部时容易产生发光部的角度变化。因此,在产生发光部的角度变化从而发光部成为用户不希望的角度的情况下,照射光未适当地达到被摄体从而成为失败照片。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需要使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极高并确保发光部的保持力,或者追加成为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妨碍的点击机构、卡止机构。
在该情况下,发光部的驱动机构中,必须与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点击机构的抗力相应地具有强度,进一步地,为了超过点击机构的抗力也需要高输出且大型的电机,因此驱动机构大型化,成为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在追加卡止机构的情况下,在驱动机构的动作时需要卡止机构的解除,与卡止机构有关的机构变得复杂化,照明装置大型化,成为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不需要安装部件的追加、检测电路,在驱动机构的电机非动作中发光部的保持力较重,手动操作时发光部的保持力适度重,在驱动机构的电机动作中能够减轻发光部的保持力,即使存在无意中的动作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反射动作以及拍摄。
-解决课题的单元-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设置:照明装置主体;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的合适反射角度,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所述被摄体间接照射,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而不实施所述发光部的驱动的停止期间,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发明效果-
通过该结构,在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而不实施所述发光部的驱动的停止期间,具体而言,刚刚将照明装置的电源开关打开之后,刚刚自动反射动作之后,基于手动操作的发光部的姿势的变更中等,控制部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自动施加再生制动,因此所述电机相比于空闲的情况,发光部的保持力较强,相比于对所述电机施加连续的再生制动的情况,能够将发光部的保持力适度地减弱。因此,仅通过电切换能够进行制动力的切换控制,因此仅通过控制部的程序的变更即使不进行安装部件的新的追加也能够对发光部赋予适当的保持力,能够稳定地维持发光部的姿势。进一步地,在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更发光部的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操作力进行变更,因此基于反射角度的手动的更新变得顺畅并能够迅速地进行反射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摄像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A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后视图。
图3B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俯视图。
图3C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右视图。
图3D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左视图。
图4A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B是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照明装置主体和发光部的连接附近的主要部分切口剖视图。
图4C是对该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进行透视来表示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A是表示针对电机驱动器电路44的输入的功能动作的表格图。
图5B是以与反射的电机制动控制有关的比较例的控制时序的定时图反射进行左右正转、左右反转、上下正转、上下反转后的电机停止中持续施加短路制动的时序图。
图5C是以与反射的电机制动控制有关的实施例的控制时序的定时图反射进行左右正转、左右反转、上下正转、上下反转后的电机停止中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的时序图。
图6A是表示经由照相机主体3与闪光灯装置1的连接端子22的数据通信例的数据通信的定时图。
图6B是表示经由照相机主体3与闪光灯装置1的连接端子22的数据通信例中被通信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
图7是表示发光部驱动机构的离合器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自动反射发光拍摄所涉及的照相机主体3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自动反射发光拍摄所涉及的照相机主体3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按照来自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的反射处理的开始指示而被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执行的反射处理的结构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反射处理的结构的流程图。
图12是与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制动控制有关的流程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需要的反射角度存储开关的从闪光灯装置的背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需要的反射角度存储开关的闪光灯装置的手动反射操作时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结构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结构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结构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
另外,对起到相同的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图11表示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表示具备作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闪光灯装置1的摄像装置2。摄像装置2是在照相机主体3可装卸地安装透镜部4和闪光灯装置1而构成的。在该实施例中,将照明装置设为闪光灯装置1但并不局限于闪光灯装置。使用LED等的光源来进行连续点亮或者大致连续点亮的情况也相同。
图3A~图3D是闪光灯装置1的后视图、俯视图、右视图、左视图、图4A、图4B分别是闪光灯装置1的剖视图,图4C是闪光灯装置1的发光部驱动机构的立体图。闪光灯装置1具有:照明装置主体1a、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作为光源的放电管5的发光部1b等。
另外,图4B,图4C中,也表示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所需要的手动操作检测开关6。
-照相机主体3-
照相机主体3的各部通过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而被控制。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例如由包含CPU、ROM、作为存储单元的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器电路)、多工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D/A转换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内置单芯片IC电路构成。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基于软件来对照相机系统的控制进行各种条件判定。
摄像元件9通过包含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的CCD、CMOS等,利用后述的透镜组10从而在拍摄时成像被摄体像。快门11移动至对摄像元件9进行遮光的位置、和对摄像元件9进行曝光的位置。半透半反镜的主反射镜12移动至对从透镜组10入射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并成像于聚焦板13的位置、和从透镜组10向摄像元件9入射的光的光路(摄影光路)内回避的位置。聚焦板13成像被摄体像,被成像的被摄体像经由光学取景器(未图示)而被用户确认。
测光电路(AE电路)14在电路内具备测光传感器,将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区域并在各个区域进行测光。AE电路14内的测光传感器经由后述的五棱镜15来估计成像于聚焦板13的被摄体像。焦点检测电路(AF电路)16具备在电路内具有多点的测距点的测距传感器,输出各测距点的离焦量等的焦点信息。增益切换电路17对从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增益切换电路17的增益根据摄影的条件、用户的操作等,被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控制。A/D转换器18对经由增益切换电路17而被输入的从摄像元件9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转换。定时发生器19使被放大的摄像元件9的模拟信号的输入与A/D转换器18的转换定时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0对被A/D转换器18数字转换的图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
照相机主体3与透镜部4以及闪光灯装置1之间通过作为接口的信号线的通信线SC而结合,由此,例如,将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作为主机来相互进行数据的交换、指令的传递等的信息的通信。这里,作为通信线SC的一个例子,表示和照相机主体3与透镜部4的连接端子21、照相机主体3与闪光灯装置1的连接端子22进行3端子式的串行通信的例子。
连接端子21包含:用于获取照相机主体3与透镜部4的通信的同步的SCLK_L端子、向透镜部4发送数据的MOSI_L端子、接收从透镜部4发送的数据的MISO_L端子。连接端子21也包含将照相机主体3与透镜部4这两方连结的GND端子。
连接端子22由以下端子构成:与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连接,用于获取照相机主体3与闪光灯装置1的通信的同步的SCLK_S端子、从照相机主体3向闪光灯装置1发送数据的MOSI_S端子、接收从闪光灯装置1发送的数据的MISO_S端子。连接端子22是对附件插座这种照相机主体3和闪光灯装置1、各种照相机附件装置进行装卸的端子。
-透镜部4-
在透镜部4,内置对透镜部4的各部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透镜微型计算机)23。透镜微型计算机23例如由包含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器电路)、多工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D/A转换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内置单芯片IC电路构成。透镜组10由包含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的多片透镜构成。另外,透镜组10中也可以不包含变焦透镜。
透镜驱动部24是使透镜组10中包含的透镜移动的驱动系统,透镜组10的驱动量基于处于照相机主体3内的AF电路16的输出在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内被运算。被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运算的驱动量从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连接端子21而被发送给透镜微型计算机23。编码器25检测透镜组10的位置并输出驱动信息。透镜驱动部24基于来自编码器25的驱动信息,使透镜组10移动驱动量并进行调焦。对通过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圈26经由光圈控制部27而被透镜微型计算机23控制。
-闪光灯装置1一
闪光灯装置1如图3A~图3D中所示,有发光部1b、反射部28、照明装置主体1a这三个壳体构成。
发光部1b能够相对于反射部28围绕X轴转动。反射部28能够在保持发光部1b的状态下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围绕Y轴进行反射动作。
以下,将围绕X轴的发光部1b的转动称为上下方向,将围绕Y轴的发光部1b的转动称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从上方观察闪光灯装置1,将箭头R方向定义为右旋转,将箭头L方向定义为左旋转。
此外,发光部1b相对于在图3A~图3D中实线所示的正面方向照射光的正位置(上下方向0°、左右方向0°)状态,如双点划线所示,能够进行在上方向最大120°、在左右方向分别最大180°的反射动作。
作为控制部的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闪光灯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例如为包含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器电路)、多工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D/A转换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内置单芯片IC电路结构。图1和图4A所示的电池30是闪光灯装置1中装填的多个电池,作为闪光灯装置1的电源(VBAT)而发挥功能。升压电路31由升压部31a、电压检测中使用的电阻31b、31c、主电容器31d构成。升压电路31通过升压部31a来将电池30的电压升压至几百伏并使主电容器31d充电至用于发光的电能。主电容器31d的充电电压被电阻31b、31c分压,被分压的电压被输入至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内的MCV_A/D转换端子。
触发电路32对放电管5施加用于使放电管5激励的脉冲电压。发光控制电路33对放电管5的发光的开始以及停止进行控制。放电管5使用接受从触发电路32施加的几千伏的脉冲电压进行激励并从而向主电容器31d充电的电能来进行发光。测距部34通过公知的方法来检测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例如,具有受光传感器,通过受光传感器来对从放电管5照射并被照射方向的对象物反射的光进行受光,检测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或者,测距部34进一步具有测距用的光源,通过受光传感器来对从测距用的光源照射并被照射方向的对象物反射的光进行受光,检测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
积分电路35对后述的光电二极管36的受光电流进行积分,其输出被输入到后述的比较器37的反相输入端子(-)和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A/D转换器端子。比较器37的同相输入端子(+)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内的D/A转换器端子连接,比较器37的输出与后述的与门38的输入端子连接。与门38的另一个输入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发光控制端子连接,与门38的输出被输入到发光控制电路33。光电二极管36是对从放电管5发出的光进行受光的传感器,直接或者经由玻璃光纤等来对从放电管5发出的光进行受光。
反射伞39使从放电管5发出的光反射并导向规定的方向。包含光学面板等的变焦光学系统40被保持为能够变更与放电管5的相对位置,通过变更放电管5与变焦光学系统40的相对位置,能够使闪光灯装置1的闪光指数以及照射范围变化。发光部1b主要由放电管5、反射伞39、变焦光学系统40构成,发光部1b的照射范围通过变焦光学系统40的移动而变化,发光部1b的照射方向通过发光部1b的转动而变化。
闪光灯装置1的输入部41包含电源开关、设定闪光灯装置1的动作模式的模式设定开关、设定各种参数的设定按钮等的操作部。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根据向输入部41的输入来执行各种处理。输入部41也包含自动启动反射驱动的反射开关。闪光灯装置1的显示部42具有液晶装置、发光元件并显示闪光灯装置1的各状态。变焦驱动电路43由通过编码器等来检测与放电管5和变焦光学系统40的相对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变焦检测部43a、包含用于使变焦光学系统40移动的电机的变焦驱动部43b构成。变焦光学系统40的驱动量是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获取经由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而从透镜微型计算机23输出的焦距信息而被运算的。
闪光灯装置1的反射部28由电机驱动器电路44、第1反射角度检测电路(反射H检测电路)45、第2反射角度检测电路(反射V检测电路)46、电机47、48构成。反射H检测电路45通过后述的公知的电位计来检测发光部1b的左右方向的驱动量。反射V检测电路46通过后述的公知的电位计来检测发光部1b的上下方向的驱动量。另外,反射角度检测也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绝对编码器来进行。
作为驱动机构的反射部28的一部分即公知的电机驱动器电路44由对在左右方向驱动发光部1b的电机47进行驱动的反射H驱动电路49、对在上下方向驱动发光部1b的电机48进行驱动的反射V驱动电路50构成。
闪光灯装置1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1由通过检测姿势差的电路,对水平方向的姿势差进行检测的姿势H检测部51a、对垂直方向的姿势差进行检测的姿势V检测部51b、对前后方向(Z方向)的姿势差进行检测的姿势Z检测部51c构成。对姿势检测传感器51例如使用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
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以及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具备周边通信功能,经由端子22来相互进行通信。
图6A、图6B中表示经由连接端子22的数据通信例。这里,图6A是表示数据通信的定时的图。
从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向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发送数据时,与SCK_S端子的8比特的时钟同步地,从MOSI_S端子将各比特设为0、1从而串行发送数据。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向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发送数据时,与SCK_S端子的8比特的时钟同步地,从MISO_S端子串行接收将各比特设为O、1的数据。
另外,图6A表示以8比特(字节)通信通过SCLK_S信号的上升来进行信号的读写,并将该8比特通信与指令、指令数据、数据多次连续进行发送的状态。
图6B表示自动反射动作的设定/解除的情况和自动反射测距的情况下被通信的信息的具体例。该信息按照公知的指令列表,被从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发送给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
照相机主体3的输入部52包含电源开关、释放开关、设定按钮、反射开始按钮等的操作部,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根据向输入部52的输入来执行各种处理。
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若检测到输入部52的释放开关被1阶段操作(半按)的状态下成为接通的第1开关SW1(未图示)成为接通,则使调焦、测光等的拍摄准备动作开始。此外,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在半自动反射动作时第1开关SW1的接通的定时,根据姿势检测传感器51、后述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3的判别结果来开始反射角度的修正、反射动作。
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若检测到输入部52的释放开关被2阶段操作(全按)的状态下成为接通的第2开关SW2(未图示)成为接通,则使曝光、显影处理等的拍摄动作开始。
此外,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也能够根据输入部52的设定按钮等的操作,进行闪光灯装置1的各种设定。具有液晶装置、发光元件的显示部54显示各种被设定的模式、其他的摄影信息等。
图2所示的五棱镜15将聚焦板13的被摄体像导向AE电路14内的测光传感器以及光学取景器(未图示)。图2所示的副反射镜55将从透镜组10入射并透过主反射镜12的光导向AF电路16的测距传感器。
姿势检测传感器53是检测姿势差的电路,例如,使用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姿势H检测部53a检测水平方向的姿势差。姿势V检测部53b检测垂直方向的姿势差。姿势Z检测部53c检测前后方向(Z方向)的姿势差。与通过姿势检测传感器53而被检测的各方向的姿势差有关的姿势信息被输入至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
-反射部28-
对闪光灯装置1的反射部28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A表示闪光灯装置1全体的中央剖视图,图4B表示在剖面A-AA将反射部28切断的局部剖视图。图4C是闪光灯装置1的发光部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在照明装置主体1a的壳体内收纳安装有作为进行闪光灯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部的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主基板56。
在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连接使作为外部显示单元的显示部42进行动作的显示电路42-1、反射H检测电路45、反射V检测电路46、具备反射H驱动电路49、反射V驱动电路50的电机驱动器电路44等。
此外,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随时存储通过反射H检测电路45、反射V检测电路46而得到的发光部1b的位置信息、角度信息,使用内置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或者外部的EEPROM等的存储装置来随时存储所述信息。
在背面设置显示部42。在显示部42,配置用于识别显示电路42-1的例如液晶显示器的窗42-2、用于进行闪光灯装置1的动作的设定的输入部41的电源开关41-1、拨盘41-2、操作按钮41-3等的操作开关类。
在照明装置主体1a下表面的脚部配置与照相机主体3的连接端子22接触并进行通信的多个连接端子22b。
如图4B、图4C所示,发光部1b通过在X轴的转动轴上从内侧固定的上下驱动末端齿轮57和轴承58,被反射部28在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进行轴承支承。
反射部28能够进行在自动反射动作或者半自动反射动作时基于以电机47、48为驱动源的发光部驱动机构的转动、和用户把持发光部1b并通过外力来直接使其转动的手动操作。
所谓半自动反射动作,是指自动计算发光部1b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的合适位置和合适角度并移至目标位置后,用户本身将照相机主体3倾斜并将拍摄姿势例如从横位置变更为纵位置等情况下,驱动机构自动控制发光部1b以使得与拍摄姿势变更前相同地例如将天棚捕捉为反射对象的动作。
反射部28被设为如下构造:在形成于从内侧固定于照明装置主体1a的上部的左右驱动末端齿轮59的轴承孔59b轴承支承轴部28a,通过被固定于轴部28a的下表面的旋转卡止板60而被固位并被照明装置主体1a在左右方向可转动地进行轴承支承。
在反射部28的壳体内,收纳对用于使放电管5发光的高电压的电荷进行积蓄的主电容器31d。进一步地,在反射部28的壳体内,收纳将电机48作为动力源的上下方向转动用的上下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1、和将电机47作为驱动源的左右方向转动用的左右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2的大部分。
进行针对左右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2、上下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1的结构的说明。此外,也进行针对反射角度检测单元即上下电位计63、左右电位计64的说明。
图4C是表示从反射部28的壳体内遍及照明装置主体1a的上部而被配置的左右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2、上下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1的立体图。
用于左右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2的驱动源的电机47和用于上下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1的驱动源的电机48分别是直流电机,分别被电机驱动器电路44控制。后面叙述电机驱动器的控制方法。
在电机47、48均安装具备图7所示的离合器机构65(后述)的初级齿轮66、67。
传递齿轮68、69、70将电机48的初级齿轮67的驱动力以适当的减速比传达至所述上下驱动末端齿轮57。通过被传递齿轮68、69、70传递的驱动力,上下驱动末端齿轮57进行旋转,从而与上下驱动末端齿轮57直接连结的发光部1b在上下方向转动。
上下电位计63是能够进行旋转轴的角度检测的电阻式的电位计。如图4B、图4C所示,上下电位计63被固定于反射部28的内部,在中心部具有孔部63a。向上下电位计63的孔部63a插入轴承58的轴部58a,能够检测轴承58的旋转量。此外,轴承58被固定于发光部1b,因此上下电位计63检测发光部1b相对于反射部28的相对旋转角度、换句话说上下方向的反射角度,并输入至反射V检测电路46。
另一方面,传递齿轮71、72、73将电机47的初级齿轮66的驱动力以适当的减速比传递到在所述左右驱动末端齿轮59的内周形成的内齿齿轮59a。传递齿轮71、72之间使用伞齿齿轮并使传递齿轮的旋转轴方向移位90°。
左右驱动末端齿轮59被固定于照明装置主体1a侧,因此若电机47旋转并从传递齿轮73接受驱动力,则发光部1b侧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左右旋转。
左右电位计64是与上下电位计63相同的电阻式的电位计。如图4B所示,左右电位计64被固定于左右驱动末端齿轮59,在中心具有孔部64a。向孔部64a插入电位器齿轮74的轴部74a,电位器齿轮74检测其旋转量、换句话说、发光部1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反射角度,输入至反射H检测电路45。
电位器齿轮74如图4B所示,具有平齿齿轮74b。并且,平齿齿轮74b与形成于反射部28的反射部平齿齿轮28b啮合并且反射部28的旋转被传递至左右电位计64。
被左右电位计64检测的左右方向的反射角度被输入至反射H检测电路45,反射部28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的相对旋转角度、换句话说、左右方向的位置的反射角度被检测。
-离合器机构65-
图7中表示在电机47与初级齿轮66之间、电机48与初级齿轮67之间分别存在的离合器机构65。
离合器机构65是一般的滑动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机构65由被固定于电机47、48的旋转轴47a的输出轴的带轮75、被带轮75轴承支承并可自由转动的初级齿轮66、67、在带轮75与初级齿轮66、67之间存在的摩擦弹簧76、将摩擦垫圈77以及初级齿轮66、67固位的垫圈78构成。带轮75的旋转力通过被摩擦弹簧76的作用力赋予的摩擦力而被传递至初级齿轮66、67。
在左右方向发光部驱动机构62和上下方向发光部驱动61设置离合器机构65的理由是,为了在用户把持发光部1b并手动进行反射操作的情况、通过电机转动发光部1b时抵接障碍物的情况下,不对电机、齿轮列施加过大的负载并使其破损。
离合器机构65的结合力被设定为在电机47、48处于制动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外力从而发光部1b转动时产生滑动。但是,通过离合器机构65,难以设定为越以发光部1b的自重进行旋转制动不会过轻、并且用户把持发光部1b并直接转动操作上不会过重的适当的值。
在自动反射动作时,点击机构、卡止机构成为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妨碍,因此优选不安装或者尽量减轻保持力。但是,若以规定角度停止的发光部1b的保持在自动反射时仅通过离合器机构65的保持力来进行,则存在向发光部1b施加外力时容易产生发光部1b的角度变化的缺点。在产生发光部1b的角度变化并且发光部1b成为用户不希望的角度的情况下,未对被摄体适当地照射照明光并成为失败照片。
为了确保发光部1b的保持力,需要使离合器机构65的结合力极端高,但发光部驱动机构62、61配合离合器机构65的结合力必须具有强度,担心发光部驱动机构62、61大型化。
为了确保发光部1b的保持力,需要使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极端高,或者追加成为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妨碍的点击机构、卡止机构。为了避免此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后述的时序来进行停止时的制动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电机轴的初级齿轮66、67设置滑动离合器机构65。但是,离合器机构也可以设置于传递齿轮列中的其他位置,离合器机构并不限定于滑动离合器机构,也可以是基于锁定的啮合的离合器机构等。
-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的结构-
使用图8、图9来说明照相机主体3的各种处理。
若输入部52中包含的电源开关被接通并且照相机主体3的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能够进行动作,则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开始图8所示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进行本身的存储器、端口的初始化。此外,读取输入部52中包含的开关的状态、预先设定的输入信息,进行快门速度的决定、光圈的决定等各种拍摄模式的设定。
在步骤S2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的输入部52中包含的释放开关被操作并判别第1开关SW1是否接通,若第1开关SW1接通则移至步骤S3,若第1开关SW1断开则反复步骤S2。
在步骤S3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与透镜微型计算机23进行通信。并且,获取透镜部4的焦距信息、调焦或测光所需的光学信息。
在步骤S4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在照相机主体3是否安装有闪光灯装置1。若在照相机主体3安装有闪光灯装置1则移至步骤S5,若未安装则移至步骤S8b。未安装的判定是,在公知的照相机/闪光灯间的通信未进行的情况下判断为未安装,若通信被进行则判断为安装。此外,也可以通过公知的机械式开关来判别照相机/闪光灯间的安装。
在步骤S5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进行通信,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获取照明ID、表示主电容器31d的充电状态的充电信息等的照明信息。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步骤S3中获取到的焦距信息发送给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由此,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基于接收的焦距信息来运算变焦光学系统40的驱动量,基于运算的驱动量来使变焦光学系统40移动并将闪光灯装置1的照射范围变更为合适焦距的范围。
在步骤S6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进行以下准备:将经由输入部52而输入的与闪光灯装置1有关的信息发送给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这里,判断经由输入部52而输入的与闪光灯装置1有关的信息并转换为指令发送。例如,在步骤S6中,将可自动反射的照相机、与自动反射有关的照相机侧的设定、释放开关的状态等的信息转换为指令发送。
在步骤S7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步骤S6中进行发送的所准备的与闪光灯装置1有关的信息发送给闪光灯装置1。
在步骤S8a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被设定的调焦模式是否为自动调焦(AF)模式。若是AF模式则移至步骤S9a。若是手动调焦(MF)模式则移至步骤S11a。
另外,在流程图中,在进行相同的处理的步骤中,例如步骤S8a和步骤S8b那样,在相同的步骤编号,在其后赋予a、b,···的英文。
在步骤S9a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通过使AF电路16驱动来进行基于公知的相位差检测法的焦点检测动作。进一步地,在调焦中,根据以近点优先为基本考虑的公知的自动选择算法、用户向输入部52的操作等,从多个测距点决定对焦的测距点(测距点)。
在步骤S10a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步骤S9a中决定的测距点存储于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内的RAM。进一步地,基于来自AF电路16的焦点信息,运算透镜组10的驱动量。并且,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与透镜微型计算机23进行通信,基于运算的驱动量来使透镜组10移动。
在步骤S11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是否进行用于自动地决定自动反射发光拍摄时的照射方向的动作。是否进行自动反射动作是基于对是否执行输入部52或者输入部41中包含的自动反射动作进行切换的自动反射开关的状态、其他的照相机主体3的状态等而被判别的。在执行自动反射动作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的反射处理。在未执行自动反射动作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2~S15并移至后述的步骤S16。
在步骤S12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对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指示自动反射动作的处理。使用图10来后面详述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中的处理的详细。该自动反射处理的执行后,移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自动反射处理中是否产生错误。若反射处理中产生错误则移至步骤S14,若反射处理中未产生错误则移至步骤S16。在自动反射处理中产生错误的情况下,在步骤S12的反射处理中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发送表示自动反射处理中产生了错误的信息。
在步骤S14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表示反射处理中产生了错误的警告信息显示于显示部54。另外,也可以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进行通信,通过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来使闪光灯装置1的显示部42显示表示反射处理中产生错误的信息。
在步骤S15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切换为不进行发光拍摄的非发光设定并移至步骤S16。
在所述步骤S4中判别为闪光灯装置1未安装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8b并且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与步骤S8a同样地判别被设定的调焦模式是否为AF模式。若是AF模式则移至步骤S9b,若是MF模式则移至步骤S16。
在步骤S9b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执行与步骤S9a相同的处理,然后移至步骤S10b并执行与步骤S10a相同的处理并移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AE电路14进行测光,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从AE电路14获取测光结果。AE电路14的测光传感器在例如被分割为6个区域分别进行测光的情况下,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作为获取的测光结果的各区域的亮度值设为EVb(i)(i=0~5),并存储于RAM。
在步骤S17中,增益切换电路17根据从输入部52输入的增益设定来进行增益的切换。所谓增益设定,例如是指ISO灵敏度设定。进一步地,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表示切换后的增益的增益设定信息例如发送给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
在步骤S18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基于步骤S16中获取的测光结果(存储于RAM的各区域的亮度值),通过公知的算法来进行曝光运算并决定曝光值(EVs)。
在步骤S19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是否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接收到充电结束信号。若接收充电结束信号则移至步骤S20,若未接收则移至步骤S21。
在步骤S20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基于步骤S18中运算的曝光值,决定适合于闪光灯发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值的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Av)。
在步骤S21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基于步骤S18中运算的曝光值,决定适合于不使闪光灯装置1发光的非发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值的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Av)。
在步骤S20或者步骤S21中决定了曝光控制值之后,移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输入部52中包含的释放开关被2阶段操作(全按)的状态下成为接通的第2开关SW2是否接通。若该第2开关SW2接通则移至图9的步骤S23,若第2开关SW2断开则返回至步骤S2。步骤S23以后的处理是发光拍摄所涉及的处理,非发光拍摄所涉及的处理是在步骤S23以后的处理中将用于进行该发光的处理省略的处理。
在步骤S23中,AE电路14在闪光灯装置1不发光的状态下进行测光,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从AE电路14获取非发光时的测光结果(非发光时亮度值)。此时,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作为获取的测光结果的各区域的非发光时亮度值设为EVa(i)(i=0~5),并存储于RAM。
在步骤S24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对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进行预发光的命令。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根据该命令,控制触发电路32和发光控制电路33来进行以规定光量的预发光。
在步骤S25中,AE电路14在闪光灯装置1预发光的状态下进行测光,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从AE电路14获取预发光时的测光结果(预发光时亮度值)。此时,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作为获取的测光结果的各区域的预发光时亮度值设为EVf(i)(i=0~5),并存储于RAM。
在步骤S26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在曝光之前,使主反射镜12升起,从摄影光路内回避。
在步骤S27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如下式那样,基于非发光时亮度值:EVa(i)和预发光时亮度值:EVf(i),提取仅预发光的反射光分量的亮度值:提取EVdf(i)。提取按6个区域的每一个被进行。
EVdf(i)←LN2(2^EVf(i)-2^EVa(i))(i=0~5)
在步骤S28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获取表示预发光时的发光量的预发光信息(Qpre)。
在步骤S29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根据测距点、焦距信息、预发光信息(Qpre)以及反射通信内容,选择对6个区域之中的哪个区域的被摄体设为适当的发光量并运算主发光量。
在主发光量的运算中,针对选择的区域(P)的被摄体,基于曝光值:EVs、被摄体亮度:EVb和仅预发光反射光份的亮度值:EVdf(p),求取相对于预发光量而成为合适的主发光量的相对比(r)。
r←LN2(2^EVs-2^EVb(p))-EVdf(p)
这里,取得被摄体亮度:EVb从曝光值:EVs的扩展的差分,是为了控制为照射照明光时的曝光在外光部分加入照明光而变为合适。
在步骤S30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如下式那样使用发光拍摄时的快门速度:Tv、预发光的发光时间:t_pre、由输入部52预先设定的修正系数:c来修正相对比:r,运算新的相对比r。
r←r+Tv-t_pre+c
这里,使用快门速度:Tv和预发光的发光时间:t_pre进行修正是为了对预发光时的测光积分值:INTp和主发光的测光积分值:INTm正确地比较。
在步骤S31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向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发送与用于决定主发光量的相对比:r有关的信息。
在步骤S32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向透镜微型计算机23发出指令以使得成为步骤S20中决定的光圈值:Av,并且控制快门11以使得成为决定的快门速度:Tv。
在步骤S33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经由通信线SC来向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进行主发光的命令。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基于从照相机发送的相对比:r来进行主发光。
若这一系列的曝光动作结束,则在步骤S34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是从摄影光路内回避的主反射镜12下降并再次复原到摄影光路内。
在步骤S35中,通过增益切换电路17中设定的增益来将从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放大之后,通过A/D转换器18来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显影处理。信号处理电路20对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等规定的信号处理。
在步骤S36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将被实施了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并结束拍摄所涉及的一系列的处理。
在步骤S37中,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判别在释放开关被1阶段操作(半按)的状态下为接通的第1开关SW1是否为接通的状态,若该第1开关SW1接通则返回到图8的步骤S22,若第1开关SW1断开则返回到步骤S2。
-自动反射处理-
接下来,基于图10~图12和图5A~图5C来对步骤S12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0表示根据来自照相机微型计算机8的反射处理的开始指示而被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执行的反射处理。
在步骤S101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反射部28进行指示,驱动发光部1b以使得照射方向成为正面方向。图1所示的电机驱动器电路44由反射H驱动电路49和反射V驱动电路50构成。反射H驱动电路49是使进行左右动作的电机47进行动作的电机驱动器集成电路。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BO_H_CNT1端子与反射H驱动电路49的H_IN1端子连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BO_H_CNT2端子与反射H驱动电路49的H_IN2端子连接。此外,反射H驱动电路49的H_OUT1端子和H_OUT2端子被连接于在左右方向驱动发光部1b的电机47。使用图11来在后面叙述照射方向为正面方向时的驱动控制。作为反射驱动时的目标值,设为驱动目标水平方向反射角度θX、垂直方向反射角度θY,也考虑照明装置主体1a的倾斜角度θ来分别通过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而计算向正面方向的驱动量。
在步骤S102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在驱动发光部1b以使得照射方向为正面方向之后,对发光部进行指示以使得进行预发光。进一步地,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测距部34进行指示来使其对预发光的反射光进行受光,基于得到的受光结果,计算从发光部1b的照射面到被摄体的距离(被摄体距离)。并且,将从发光部1b的照射面到被摄体的距离(被摄体距离)存储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存储器。
在步骤S103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反射部28进行指示,使发光部1b驱动以使得照射方向为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天棚方向)。反射V驱动电路50是使进行上下动作的电机48进行动作的电机驱动器集成电路。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BO_V_CNT1端子与反射V驱动电路50的V_IN1端子连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BO_V_CNT2端子与反射V驱动电路50的V_IN2端子连接。此外,反射V驱动电路50的V_OUT1端子和V_OUT2端子被连接于在上下方向驱动发光部1b的电机48。使用图11来在后面叙述照射方向为天棚方向时的驱动控制。
在步骤S104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驱动发光部1b以使得照射方向为天棚方向之后,发光部1b进行指示以使得向天棚方向进行预发光。并且,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测距部34进行指示来使预发光的反射光受光,基于得到的受光结果,计算从发光部1b的照射面到天棚的距离(天棚距离)。并且,将从发光部1b的照射面到天棚的距离(天棚距离)存储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存储器。
在步骤S105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基于步骤S102、S104中得到的多个被摄体距离、天棚距离,决定对于反射发光拍摄最佳的目标照射方向。这里,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将用于设为最佳的照射方向的最佳反射角度分别计算为作为目标值的水平方向反射角度θX、垂直方向反射角度θY。
在步骤S106中,将步骤S105的结果存储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存储器。
在步骤S107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反射部28进行指示来驱动发光部1b,以使得成为步骤S106中存储的反射角度θX、θY。然后,结束步骤S12的处理并移至图8的步骤S13。
基于图11来对图10的步骤S101、S103、S107中的反射驱动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01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反射部28进行指示来控制电机47、48,使发光部1b的驱动开始。
在步骤S202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从反射H检测电路45、反射V检测电路46获取当前的发光部1b的位置即水平方向反射角度θA、垂直方向反射角度θB。并且,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进行获取的当前的实际的反射角度是否与水平方向反射角度θX、垂直方向反射角度θY一致的判定。若一致为θX=θA、θY=θB则移至步骤S203。在步骤S202中不一致的情况下,反复步骤S202直到检测一致。
在步骤S203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反射部28进行指示来控制电机,停止发光部1b的驱动。
在步骤S204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经由照相机连接部的连接端子22来对照相机主体3通信反射驱动结束通知。
-电机47、48的制动控制-
图5A表示自动反射动作中的制动动作的具体例。
步骤S12中被指示自动反射动作的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经由电机驱动器电路44来对电机47、48如下自动控制。
反射H驱动电路49如图5A所示的功能那样,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输出是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为H电平和L电平则将电机47左右正转(例如从中心向左),若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为L电平和H电平则将电机47左右反转(例如从中心向右)。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输出是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均为L电平则施加将电机47的端子间连续短路的再生制动。把将该电机的端子间连续短路的再生制动称为短路制动或者全制动。若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均为H电平则不对电机47施加短路制动。
此外,反射V驱动电路50如图5A所示的功能的那样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输出是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为H电平和L电平则将电机48上下正转(例如从中心向上),若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为L电平和H电平则将电机48上下反转(例如从中心向下)。若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输出是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均为L电平则对电机48施加短路制动,若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均为H电平则不对电机48施加短路制动。
针对该电机47、48的电制动的控制状态根据闪光灯装置1的电源开关的状态、向电机47、48通电并驱动发光部1b的动作中/非动作中状态等如图12所示而被控制。
在步骤S301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判断输入部41的电源开关41-1是否被接通。在判断为电源开关41-1被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2,若未接通则进入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将H_IN1端子、H_IN2端子、V_IN1端子、V_IN2端子设为H电平从而解除再生制动,将电机47、48的保持力设为最低并退出图12的例程,在执行规定的处理之后返回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02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判断自动电源断开设定是否为解除状态。所谓自动电源断开设定,是为了防止电池消耗而在一定时间后电源自动地成为断开的公知的设定。在自动电源断开被解除并且电源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03,在由于自动电源断开而电源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3中,判断是否为自动反射动作中,在自动反射动作中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04。在不是自动反射动作中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05。
在步骤S304中,向电机通电并进行驱动以使得发光部1b的反射角度接近于目标位置。具体而言,如图5C所示的定时图那样,首先,在期间T1将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都设为L电平并将电机48的端子间短路(上下短路制动/开启状态),并且将H_IN1端子设为H电平、将H_IN2端子设为L电平,对电机47进行通电并使发光部1b左右正转。
在期间T2,将V_IN1端子和V_IN2端子都设为L电平并将电机48的端子间短路(上下短路制动/开启状态),并且将H_IN1端子设为L电平,将H_IN2端子设为H电平,对电机47进行通电并使发光部1b左右反转。
在期间T3,将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都设为L电平并将电机47的端子间短路(左右短路制动/开启状态),并且将V_IN1端子设为H电平,将V_IN2端子设为L电平,对电机48进行通电并使发光部1b上下正转。
在期间T4,将H_IN1端子和H_IN2端子都设为L电平并将电机47的端子间短路(左右短路制动/开启状态),并且将V_IN1端子设为L电平,将V_IN2端子设为H电平,对电机48进行通电并使发光部1b上下反转。
在步骤S304接下来执行步骤S307。在步骤S307中,判定自动反射动作是否停止。若自动反射动作未停止则返回到步骤S301,若停止则结束处理。
若发光部1b达到θX=θA、θY=θB并成为向电机通电进行驱动的期间T1~T4结束的电机停止期间T5,则在步骤S303中判定为不是自动反射动作中并执行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如图5C的电机停止期间T5的定时图那样,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电机47、48施加间歇地反复的再生制动(以下,称为间歇制动)。换句话说,实施期间T4,在发光部1b的反射角度达到目标位置的电机停止期间T5,将H_IN1端子、H_IN2端子、V_IN1端子、V_IN2端子如以下那样控制。
在电机停止期间T5的各期间T5-1,将H_IN1端子、H_IN2端子、V_IN1端子、V_IN2端子同时反复切换H电平和L电平。进一步详细地,相对于H电平和L电平的切换一周期100%,在该具体例中,电机47、48都设为66%短路制动/关闭状态且剩余的33%短路制动/开启状态的占空比33%短路制动/开启的间歇制动状态。
图5B表示在电机停止期间T5中设为将电机47、48的端子间连续短路的短路制动的情况的比较例。在该比较例的电机停止期间T5,电机47、48的位置保持力是全制动,步骤S305中说明的电机停止期间T5中的电机47、48的保持力相比于比较例的情况,电机47、48的位置保持力较弱,电机47、48的位置保持力比电机47、48的端子间断开的非制动时强。
若步骤S307中检测步骤S305中电机停止期间T5结束则将处理结束。
另外,步骤S305中的制动的强度能够任意设定变更为调节短路制动/开启的期间。
由于这样构成,因此可得到如下效果。
电源断开时,步骤S306中将制动切换为解除状态,因此存在发光部1b的手动操作变为最轻松,闪光灯外壳等的收纳时能够将闪光灯装置1迅速收纳等优点。
进一步地,如比较例那样,在刚刚使发光部1b自动控制并移动到目标位置之后,将电机47、48切换为全制动的情况下,将发光部1b的姿势变更的情况下制动状态较强,因此难以进行基于手动操作的姿势的变更操作,但在步骤S305中切换为间歇制动状态,因此容易通过手动操作来将发光部1b变更姿势,操作性提高。此外,在该情况下,关于发光部1b的姿势的保持的可靠性,也比将电机47、48的制动解除的情况提高。
在上述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通过自动反射动作来对电机47、48进行通电并将发光部1b自动控制为目标位置之后的电机停止期间T5,但半自动反射动作的情况也相同。所谓半自动反射动作,是指进行自动反射动作并自动计算发光部1b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的合适位置和合适角度并移至目标位置之后,用户本身将照相机主体3倾斜并将拍摄姿势从例如横位置变更为纵位置的情况下,与拍摄姿势变更前同样地基于闪光灯装置1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输出来运转电机47、48并自动控制发光部1b以使得例如将天棚捕捉为反射对象。具体而言,作为半自动反射动作,自动计算发光部1b相对于照明装置主体1a的合适位置和合适角度并移至目标位置之后,在到基于姿势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输出来开始电机47、48的运转为止的电机停止期间,切换为间歇制动状态。
在上述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通过自动反射动作,对电机47、48进行通电并将发光部1b自动控制为目标位置之后的电机停止期间T5。即,在到将闪光灯装置1的电源开关设为接通并开始自动反射动作或者半自动反射动作为止的期间,对电机47、48自动施加间歇制动,从而相比于将电机47、48的制动解除,发光部1b的姿势的保持的可靠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图13A、图13B、图14和图3A~图3D、图4A~图4C表示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电机47、48的非动作期间作为控制部的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施加间歇制动,但在该实施方式2,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所施加的制动是全制动。进一步地,设置检测发光部1b被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检测开关(P-SW)6。该手动操作检测开关P-SW6(以下,P-SW6也称为)在图1中通过假想线表示。P-SW6的检测输出被输入到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
-手动操作和P-SW6-
接下来说明通过自动反射动作来将发光部1b的反射角度设定结束为目标位置之后的电机停止期间T5中切换为图6B所示的全制动状态的状态下,为了微调而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更反射角度的情况下的电机47、48的制动控制。
通过处理P-SW6的输出能够检测通过手动来变更了反射角度。在发光部1b通过手动而被转动的情况下,存储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的目标反射角与P-SW6操作中的从上下电位计63、左右电位计64输出的实际的反射角不同。
P-SW6如图3D以及图4B、图4C所示,被配置于发光部1b的右侧面。如图4B所示,轴部6a被轴承58轴承支承并且与发光部1b遍及反射部28的内部而被配置。
若用户实施将P-SW6在箭头P方向按下的操作,则在配置于反射部28的内部的小基板6b安装的按钮开关6c通过轴部6a而被按压并接通。若将按下轴部6a的操作结束则按钮开关6c断开。小基板6b通过连接电缆(未图示)等而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通信,按钮开关6c的状态被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读取。
图14是表示上述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401中,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对检测被手动操作的P-SW6进行检测。若检测出被手动操作则进入到步骤S402,若未被手动操作则进入到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维持图5B所示的全制动状态并退出该例程,例如返回到步骤S401。
在步骤S402中,将反射H驱动电路49、反射V驱动电路50切换为与图5C所示的相同的间歇制动并执行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通过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和作为检测转动角度的反射角度检测单元的上下电位计63、左右电位计64来检测反射角的移动。若手动移动到规定的角度则进入步骤S405,若并非如此则返回到步骤S402并维持间歇制动的占空比。
在步骤S405中,使间歇制动的短路制动/开启的占空比比步骤S402短。然后进入到步骤S406。
在将步骤S402中的间歇制动例如设为占空比64%短路制动/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405中的间歇制动切换为占空比33%短路制动/开启。
在步骤S405之后步骤S406中,判断手动操作是否停止,若未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401,若结束则结束处理。
若这样用户手动操作,则立即执行步骤S402、S404、S405并自动切换为间歇制动,因此手动动作时的电机的保持力相比于持续全制动时较弱,比非制动时稍强,因此容易停止为用户所意图的反射角。
进一步地,步骤S404中检测手动操作超过规定角度并自动切换为比步骤S402弱的制动状态,因此操作性更加良好。
另外,P-SW6的设置场所如图3D以及图4B、图4C所示,是发光部1b的基端部的右侧面,是手动移动时用户能够触碰的开关,例如也可以包含于图1所示的输入部41。此外,如图13A,图13B所示,也能够在发光部1b的前端部的右侧面等设置手动操作检测开关7来实现。
在图14中说明的流程图,执行步骤S402、S404、S405来切换间歇制动的占空比,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构成为不切换间歇制动的占空比,在该情况下,也比图5B所示的全制动状态的情况容易停止为用户所意图的反射角。
在步骤S801中,判断P-SW6是否被按下,若被按下则进入到步骤S802,若未被按下则进入到步骤S803。
在步骤S803中,解除间歇制动并进行图5B所示的全制动动作。在间歇制动的状态的情况下,解除并进行全制动的动作。然后进入到步骤S804。
在步骤S802中,将反射H驱动电路49、反射V驱动电路50切换为与图5C所示的状态相同的间歇制动并执行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判断P-SW6是否被按下,若P-SW6被按下则返回到步骤S801,若P-SW6未被按下则结束处理。
这样,在P-SW6被按下的期间,自动切换为间歇制动因此容易进行手动操作,若P-SW6未被按下则自动切换为全制动,因此能够准确地维持发光部1b的反射角度。
(实施方式3)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在该实施方式3中,对半自动反射动作时的制动控制进行说明。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3中,在将闪光灯装置1的电源开关接通并开始半自动反射动作为止的电机非动作期间,对电机47、48是间歇制动状态。
在步骤S501中,判断是否为半自动模式。若是半自动模式则进入到步骤S502,若不是则进入到步骤S503。半自动的判断也可以通过例如输入部41的开关来判断。
在步骤S502中,设为与图5C中说明的相同的占空比33%短路制动/开启的间歇制动状态。然后进入到步骤S505。
在步骤S505中,进行图14中说明的步骤S401~S406的动作。然后进入到步骤S506。
在步骤S503中,进行与图5B)中说明的相同的全制动的动作。然后进入到步骤S505。
在步骤S506中,判断反射是否停止若未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501,若结束则结束处理。
这样在半自动反射动作被选择的情况下,构成为在基于姿势检测传感器51所检测到的倾斜来对电机47、48进行通电并自动修正发光部1b的姿势的期间的电机停止期间,对电机47、48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因此在刚刚半自动反射动作的之后进行手动操作的情况下的操作性提高。
(实施方式4)
图17表示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在半自动反射动作被用户选择的状态下,对电机47、48进行通电并将姿势修正中的电机停止期间施加间歇制动。与此相对地,在实施方式4中摄像装置2的姿势移动的情况下,基于对摄像装置2或者闪光灯装置1的倾斜进行检测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1、53的检测输出,自动从间歇制动切换为全制动,从而在摄像装置2的姿势移动的期间,闪光灯装置1的反射角度能够不会无意中变化。
在步骤S601中,判断姿势检测传感器51、53的姿势数据是否为变化中。若姿势检测传感器51、53的姿势数据是变化中则进入到步骤S603。另外,这里,姿势检测传感器51可以是绝对式传感器也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
在步骤S603中,进行与图5B中说明的相同的全制动的动作。换句话说,将电机47、48的端子间短路并施加全制动。并且,在步骤S604中再次进行与步骤S601相同的动作,若是变化中则返回到步骤S601并反复继续步骤S603的全制动状态。在该状态下,不执行基于姿势传感器51的发光部1b的姿势的修正。由于发光部1b的保持力较大,因此能够防止姿势变化中发光部1b无意中移动。
若步骤S601中判定为不是变化中,则对电机47、48进行通电并执行基于姿势传感器51的发光部1b的姿势的修正,在电机47、48的电机停止期间自动切换为间歇制动。在步骤S602中切换为间歇制动之后执行步骤S604。这里,若检测变化中则返回到步骤S601并执行步骤S603,再次切换为全制动状态。若步骤S604中不是变化中则结束处理。
(实施方式5)
图18表示实施方式5。
该实施方式5是在检测输入部52的释放开关被半按的1阶段操作的状态下成为接通的第1开关SW1为接通状态,将电机47、48的端子间短路,自动切换为全制动,在第1开关SW1断开状态,自动切换为间歇制动。
换句话说,所谓在刚刚自动反射动作的之后第1开关SW1成为接通的拍摄状态,是指由于是希望立刻拍摄的状态,因此设为保持力较强的全制动,在不是该情况时,设为间歇制动,从而能够缓和基于刚刚拍摄之前的无意中的动作引起的发光部1b的移动。
在步骤S701中,判断第1开关SW1是否被按下。若第1开关SW1未被按下则进入到步骤S702,若第1开关SW1被按下则进入到步骤S703。
在步骤S702中,设为与图5C中说明的相同的占空比33%短路制动/开启的间歇制动状态。然后进入到步骤S704。
在步骤S703中,将间歇制动解除并切换为与图5B中说明的相同的全制动状态。然后进入到步骤S704。
在步骤S704中,再次确认第1开关SW1是否被按下。若第1开关SW1接通则返回到步骤S703。若第1开关SW1断开则将处理结束。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图1所示的输入部52、41和闪光灯装置1的存储单元或照相机主体3的存储单元或者这两方,变更始终全制动、间歇制动的设定。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间歇制动的强弱能够通过短路制动/开启的占空比的变更、或者变更短路制动/开启中被串联插入到电机的卷线的电阻分量的大小来调节。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始终全制动、间歇制动的设定也能够从图1的照相机主体3的输入部52和照明装置主体1a的输入部41的至少一方变更。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是照明装置主体1a被安装于照相机主体3的摄像装置2,但即使是照明装置主体1a与照相机主体3一体构成的摄像装置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闪光灯装置1中具备姿势检测传感器51,但也能够将从照明装置主体1a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3读取倾斜的姿势信息读取单元设置于闪光灯微型计算机29等,从闪光灯装置1的外部的照相机主体3中具备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3得到信息,从而节省闪光灯装置1的姿势检测传感器51。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流程图仅仅是一个例子,若没有不合适则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各种处理。此外,指令、指令编号、数据项目仅仅是一个例子,若起到相同的作用则也可以任意设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有助于具备自动反射功能的照明装置的高性能化。
-符号说明-
1 闪光灯装置(照明装置)
1a 照明装置主体
1b 发光部
2 摄像装置
3 照相机主体
4 透镜部
6 手动操作检测开关(P-SW)
8 照相机微型计算机
14 测光电路(AE电路)
16 焦点检测电路(AF电路)
21、22 连接端子
28 反射部
29 闪光灯微型计算机(控制部)
SC 通信线
34 测距部
41 输入部
42 显示部
44 电机驱动器电路
45 第1反射角度存储开关(反射H检测电路)
46 第2反射角度存储开关(反射V检测电路)
47、48 电机
49 反射H驱动电路
50 反射V驱动电路
51、53 姿势检测传感器
52 输入部
63 上下电位计
64 左右电位计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设置有: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并未实施所述发光部的驱动的停止期间,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2.一种照明装置,设置有: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
反射角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时时的反射角度;和
手动操作检测开关,与不使所述反射部的电机运转而移动所述发光部的角度的手动操作联动地被操作,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自动计算出的所述目标角度与所述手动操作中的反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电机施加连续的再生制动,
在自动计算出的所述目标角度与所述手动操作中的反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检测自动计算出的所述合适反射角度与实际的反射角度不同,若所述实际的反射角度超过规定的角度,则比此前降低再生制动的保持力。
4.一种照明装置,设置有: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
反射角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时时的反射角度;和
手动操作检测开关,与不使所述反射部的电机运转而移动所述发光部的角度的手动操作联动地被操作,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基于所述手动操作检测开关的检测输出而所述手动操作的期间,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5.一种照明装置,设置有: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检测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倾斜的姿势检测传感器、或者从外部读取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倾斜的姿势信息读取单元,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半自动反射输入单元,其选择半自动反射动作,所述半自动反射动作在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之后,基于所述姿势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倾斜,对所述电机进行通电来自动修正所述发光部,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半自动反射输入单元被选择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姿势检测传感器或者所述姿势信息读取单元得到的倾斜,对所述电机进行通电来自动修正所述发光部的姿势的期间的电机停止期间,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6.一种照明装置,没置: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检测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倾斜的姿势检测传感器、或者从外部读取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倾斜的姿势信息读取单元,
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有:半自动反射输入单元,其选择半自动反射动作,所述半自动反射动作在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之后,基于所述姿势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倾斜,对所述电机进行通电来自动修正所述发光部,
将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所述半自动反射输入单元被选择的情况下,直到基于从所述姿势检测传感器或者所述姿势信息读取单元得到的倾斜或者加速度而检测姿势未变化为止,对所述反射部的电机施加连续的再生制动,
在检测到姿势未变化之后,对所述反射部的电机进行通电来自动修正所述发光部的姿势,在所述电机的电机停止期间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
7.一种照明装置,设置:
照明装置主体;
发光部,在照射面侧的前端内置有光源;和
反射部,将所述照明装置主体和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照射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之间连结并对电机进行通电从而在水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主体的姿势指示以下动作:运转所述反射部的电机以使得成为自动计算出的合适反射角度从而将所述发光部自动变更为目标角度,将所述发光部的光向被摄体间接照射,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检测与该照明装置连接的照相机主体未开始拍摄准备动作的状态,对所述电机间歇地反复施加再生制动,检测直到开始所述拍摄准备动作并实施拍摄为止的期间,对所述电机施加连续的再生制动。
8.根据权利要求1、2、4~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构成为:能够设定变更间歇地反复施加的所述再生制动的强度。
9.一种摄像装置,将照相机主体与权利要求1、2、4~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结合或者设置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构成为:针对照明装置中的间歇地反复施加的所述再生制动的强度,能够从照相机主体侧变更设定。
CN201880060478.XA 2017-10-06 2018-10-02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11095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5529 2017-10-06
JP2017195529A JP6715224B2 (ja) 2017-10-06 2017-10-06 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CT/JP2018/036841 WO2019069906A1 (ja) 2017-10-06 2018-10-02 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5099A CN111095099A (zh) 2020-05-01
CN111095099B true CN111095099B (zh) 2021-12-21

Family

ID=6599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478.XA Active CN111095099B (zh) 2017-10-06 2018-10-02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8839B2 (zh)
JP (1) JP6715224B2 (zh)
CN (1) CN111095099B (zh)
WO (1) WO201906990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3540A1 (de) * 1977-05-25 1978-12-07 Schneider Co Optische Werke Makroeinstell-einrichtung in objektiven mit veraenderbarer brennweite
US5194885A (en) * 1991-06-17 1993-03-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s of, apparatus for, and a camera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n optimal angle for bounce illumination
JP2007025098A (ja) * 2005-07-14 2007-02-01 Nikon Corp カメラ
JP2008180913A (ja) 2007-01-25 2008-08-07 Panasonic Photo & Lighting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0197614A (ja) * 2009-02-24 2010-09-09 Mabuchi Hong Kong Yugenkoshi ストロボ装置
WO2013161225A1 (ja) * 2012-04-25 2013-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US9380217B2 (en) * 2013-06-24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imaging apparatus, light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hanging the irradiation dir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JP6288992B2 (ja) * 2013-08-30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442917B2 (ja) 2014-08-21 2018-12-26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494410B2 (ja) * 2015-05-07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685732B2 (ja) * 2016-01-18 2020-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27694B2 (ja) * 2016-01-27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5864653B (zh) * 2016-05-25 2019-05-03 中山市汇恒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灯体内置调节的嵌入式筒灯
CN206180869U (zh) * 2016-09-29 2017-05-17 深圳市品色科技有限公司 闪光灯模组与闪光灯电源模组
JP6789756B2 (ja) * 2016-10-24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0009A1 (en) 2020-08-13
CN111095099A (zh) 2020-05-01
WO2019069906A1 (ja) 2019-04-11
US10958839B2 (en) 2021-03-23
JP2019070686A (ja) 2019-05-09
JP6715224B2 (ja)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6480B2 (en) Photographic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camera
JP4154039B2 (ja) カメラおよび該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CN111095099B (zh) 照明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JP2017009932A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焦点検出方法
KR101342970B1 (ko) 촬상장치,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조명장치
JP2010134091A (ja) ストロボ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132661B2 (ja) 撮像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510050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0089308A (ja) 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JP6851790B2 (ja) 照明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20003581A (ja)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304950B2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201913291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37087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29233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8081121A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40137655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478675B2 (ja) 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JP3799104B2 (ja) カメラ
JP6971562B2 (ja) 照明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20034815A (ja) 閃光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6506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1059328A (ja)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発光装置
JP2021015199A (ja) カメラ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JPH11218837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