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716A - 盖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716A
CN111094716A CN201880059840.1A CN201880059840A CN111094716A CN 111094716 A CN111094716 A CN 111094716A CN 201880059840 A CN201880059840 A CN 201880059840A CN 111094716 A CN111094716 A CN 111094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wall
chamber
cov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8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716B (zh
Inventor
建岛良畅
曾根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盖(39)包括:筒体(48),其从开口(46)进入贮液箱(35)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35)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47),在副室(47)的底板(54)具有将副室(47)与空间连接的连接孔(55);以及穹顶形的顶棚壁(63),其与筒体(48)连结,在与筒体(48)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并覆盖副室(47)的上端,且具有与筒体(48)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在筒体(48)的侧壁(48a)上,在底板(54)的外周的附近形成有返回孔(57)。由此提供能够使气液分离并防止液体放出的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收容液体的贮液箱的盖口安装的盖。
背景技术
为了吸收由散热器的冷却水的高温化引起的空气的体积膨胀以针对由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引起的液面变化防止高温冷却水向外部释放,在储液箱设置具有放气构造的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放气构造。放气构造具备安装于储液箱的盖口的盖。盖具备衬垫,其封堵盖口的开口,并在盖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在衬垫上划分形成连接孔,该连接孔连接在贮液箱内的空间中形成的副室与贮液箱内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0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盖设置的放气构造中,盖使与外部气体连通的管的开口面向与划分形成副室的衬垫相对的位置。该管由沿着盖口的轴线延伸并贯通盖的顶棚壁的垂直管和在顶棚壁的上方从垂直管的上端沿径向延伸的水平管构成,因此存在在副室内飞溅的冷却水轻易从与衬垫相对的开口进入垂直管内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气液分离并防止液体放出的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盖,其包括:筒体,其从开口进入贮液箱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在所述副室的底板具有连接所述副室与所述空间的连接孔;以及穹顶形的顶棚壁,其与所述筒体连结,在与所述筒体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且覆盖所述副室的上端,并具有与所述筒体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在所述底板的外周的附近形成有返回孔。
根据第2方面,在第1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盖包括:漏斗形状的倾斜壁,其与所述筒体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筒壁,其形成在从所述顶棚壁的外周起与所述倾斜壁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上,从所述相对面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所述倾斜壁相对。
根据第3方面,在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筒壁包含内筒壁和在所述内筒壁的外侧配置的外筒壁。
根据第4方面,在第1~第3侧面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盖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顶棚壁的外周相比位于外侧且与所述外周相比位于上方,划分形成与所述副室内的空间连续的空间,在所述突出部的上端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孔。
根据第5方面,在第1~第4侧面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筒体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的截面。
根据第6方面,在第1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盖包括:盖筒,其包围在所述贮液箱中划分形成所述开口的盖口,具有与在所述盖口的外周形成的外螺纹槽结合的内螺纹槽,并与所述筒体一体化;以及罩部件,其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与所述盖筒连结,一体地具有所述顶棚壁,与所述盖筒嵌合以将所述顶棚壁相对于所述筒体定位。
根据第7方面,在第6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盖包括:漏斗形状的倾斜壁,其与所述筒体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筒壁,其形成在从所述顶棚壁的外周起与所述倾斜壁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上,从所述相对面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所述倾斜壁相对。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面,贮液箱内的气体从筒体的连接孔、返回孔进入副室内。副室内的气体从筒体与顶棚壁之间通过放出而向副室外释放。另一方面,贮液箱内的液体即使飞溅也由副室的底板弹回。从连接孔进入副室的液体由穹顶形的顶棚壁弹回而留在副室内。副室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连接孔、返回孔返回贮液箱内的空间。由此避免液体泄漏并可靠地实现气液分离。
根据第2方面,附着于顶棚壁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筒壁而落在倾斜壁上。液体从倾斜壁流经筒体的内壁从连接孔、返回孔返回贮液箱内的空间。由此促进气液分离。
根据第3方面,内筒壁及外筒壁针对在副室内飞溅的液体发挥迷宫功能。附着于内筒壁、外筒壁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倾斜壁上。液体流经倾斜壁被向副室内引导。由此能够可靠防止液体泄漏。
根据第4方面,外部气体连通孔进一步远离顶棚壁的外周,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的功能。而且,能够对应于外部气体连通孔的大小、数量匹配多种贮液箱的规格,能够提高盖的通用性。
根据第5方面,由于筒体的侧壁相对于盖口的轴线方向倾斜,因此与从贮液箱内飞溅的液体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加,气液分离的功能提高。
根据第6方面,若罩部件与盖筒嵌合,则顶棚壁配置于筒体,构成盖。盖筒与罩部件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活动铰链)一体化,因而盖筒、筒体及罩部件能够作为一个部件处理,与盖筒和罩部件分离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组装作业高效化。另一方面,即使筒体与顶棚壁以间隙分离,筒体与顶棚壁也分别独立地由上模及下型夹入,因而能够可靠地由树脂材料射出成型盖。
根据第7方面,附着于顶棚壁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筒壁而落在倾斜壁上。液体从倾斜壁流经筒体的内壁而从连接孔、返回孔返回贮液箱内的空间。由此促进气液分离。倾斜壁能够与盖筒及筒体一体地射出成型,筒壁与罩部件一体地射出成型,因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一个具体例的二轮摩托车的整体图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储液箱的放大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盖的放大垂直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盖的放大俯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概略示出嵌合前的结合部件及罩部件的放大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35…贮液箱(储液箱)
38…盖口
39…盖
45…罩部件
46…(盖口的)开口
47…副室
48…筒体
48a…侧壁
49…倾斜壁
51…外螺纹槽
52…内螺纹槽
53…盖筒
54…底板
55…连接孔
57…返回孔
63…顶棚壁
64a…相对面
66…筒壁
66a…内筒壁
66b…外筒壁
69…突出部
71…外部气体连通孔
72…挠性铰链(活动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此,车身的上下前后左右基于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乘员的视线而规定。
第1实施方式
图1概略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即二轮摩托车的整体图。二轮摩托车11具备构成车辆骨架的车身架12。车身架12具有:头管13;左右1对的主框架14,其从该头管13向后下方延伸;枢轴框架15,其与主框架14的后端结合;左右1对的下降框架16,其在主框架14的下方从头管13向下方延伸,在中间区域沿水平方向弯曲并在后端与枢轴框架15连结;左右1对的座椅框架17,其从各主框架14向后上方延伸;以及后框架18,其与下降框架16的后端连续,在座椅框架17的下方朝向后上方延伸并在后端与座椅框架17结合。在燃料箱的后方,乘员座椅19搭载在座椅框架17上。
前叉21以转向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头管13。前轮WF以绕车轴2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前叉21。在前叉21的上端连结转向把手23。
在车辆的后方,摆臂25以绕枢轴24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架12。后轮WR以绕车轴26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摆臂25的后端。在前轮WF与后轮WR之间,在车身架12搭载内燃机单元27。内燃机单元27具备支承于下降框架16并生成向后轮WR传递的驱动力的内燃机28。
内燃机单元27具备水冷装置31,该水冷装置31与内燃机28连接,利用冷却水将内燃机28的热能向外部气体释放。水冷装置31包括:散热器32,其形成在冷却水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能交换的热交换器;配管33,其将各气缸周围的水路与散热器32连接;储液箱35,其支承于在内燃机28的后方将主框架14的后端彼此连结的横梁;管37,其将储液箱35与散热器32的加油口盖36连接;以及盖39,其安装于储液箱35的盖口38。冷却水在各气缸周围的水路中从内燃机28吸收热量,并由散热器32将热量向外部气体释放。冷却水在内燃机28与散热器32之间循环以对内燃机28进行冷却。
如图2所示,储液箱35包括:贮液箱主体41,其蓄积储备用的冷却水;流通管42,其沿着贮液箱主体41的底板开口并与管37连接;以及注水管43,其从贮液箱主体41的顶棚壁立起,在上端形成划分形成开口的盖口38。能够从注水管43的开口向贮液箱主体41内补充冷却水。储液箱35例如由树脂材料吹塑成型。
盖39包括与注水管43结合的结合部件44和从上方与结合部件44嵌合的罩部件45。如图3所示,结合部件44包括:筒体48,其从盖口38的开口46进入储液箱35内,划分形成与储液箱35内的空间与分隔开的副室47;漏斗形状的倾斜壁49,其与筒体48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盖筒53,其与倾斜壁49的外周连续并包围盖口38,具有与在盖口38的外周形成的外螺纹槽51结合的内螺纹槽52。由此盖筒53与筒体48一体化。
筒体48具有副室47的底板54。在底板54上划分形成将副室47与储液箱35内的空间连接的连接孔55。筒体48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收拢的侧壁48a。盖口38的与轴线56正交的截面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在筒体48的侧壁48a上,在底板54的外周的附近位置的多个部位形成返回孔57,该返回孔57使在筒体48的外周面开口的返回孔57a和在底板54的外周缘开口的返回孔57b连续而沿上下方向以截面L字形开口。
在筒体48与盖筒53之间,在倾斜壁49上划分形成与盖口38的上端相对的水平面58。衬垫59夹在水平面58与盖口38的上端之间。衬垫59嵌入盖筒53的内侧。在倾斜壁49的外周划分形成与盖筒53的轴线(在此与盖口38的轴线56一致)同轴的圆筒面61。在圆筒面61的下端划分形成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状槽62。
罩部件45包括:穹顶形的顶棚壁63,其在与筒体48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并覆盖副室47的上端,且具有与筒体48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上板64,其从顶棚壁63的下缘朝向外侧扩展,从顶棚壁63的外周划分形成与倾斜壁49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64a;嵌合筒65,其从上板64的外周向下方连续并包围倾斜壁49的外周;以及筒壁66,其形成在上板64的相对面64a上,从相对面64a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倾斜壁49相对。筒壁66包含内筒壁66a和与内筒壁同轴配置在内筒壁66a的外侧的外筒壁66b。在嵌合筒65的内表面划分形成与倾斜壁49的外周接触的向内的圆筒面67和形成在圆筒面67的下端并进入环状槽62的环状突起68。由此罩部件45一体地具有顶棚壁63。
在上板64上,与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在外侧且在盖筒53的绕轴线的周向上局部地划分形成有突出部69。突出部69与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位于上方,划分形成与副室47内的空间连续的空间。在突出部69的上端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孔71。外部气体连通孔71连接突出部69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如图4所示,外部气体连通孔71的大小、数量能够适当设定。
如图5所示,罩部件45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活动铰链)72与盖筒53连结。即,结合部件44及罩部件45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环状突起68基于罩部件45的弹性变形而沿径向扩展并沿着倾斜壁49的外周下降。当环状突起68进入环状槽62时,罩部件45与盖筒53嵌合。由此罩部件45将顶棚壁63相对于筒体48定位。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盖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的盖39中,储液箱35内的气体从筒体48的连接孔55、返回孔57进入副室47内。副室47内的气体穿过筒体48与顶棚壁63之间放出而释放到副室47外部。另一方面,储液箱35内的液体即使飞溅也由副室47的底板54弹回。从连接孔55进入副室47的液体由穹顶形的顶棚壁63弹回而留在副室47内。副室47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连接孔55、返回孔57返回储液箱35内的空间。由此避免液体泄漏并可靠地实现气液分离。
本实施方式的盖39包括:漏斗形状的倾斜壁49,其与筒体48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筒壁66,其形成在从顶棚壁63的外周起与倾斜壁49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64a上,从相对面64a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倾斜壁49相对。附着于顶棚壁63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筒壁66而落到倾斜壁49上。液体从倾斜壁49流经筒体48的内壁而从连接孔55、返回孔57返回储液箱35内的空间。由此促进气液分离。
筒壁66包含内筒壁66a和在内筒壁66a的外侧配置的外筒壁66b。内筒壁66a及外筒壁66b针对在副室47内飞溅的液体发挥迷宫功能。附着于内筒壁66a、外筒壁66b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倾斜壁49上。液体流经倾斜壁49被向副室47内引导。由此能够可靠防止液体泄漏。
罩部件45具备突出部69,该突出部69与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位于外侧且与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位于上方,划分形成与副室47内的空间连续的空间。在突出部69的上端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孔71。外部气体连通孔71进一步远离顶棚壁63的外周,因此气液分离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对应于外部气体连通孔71的大小、数量而与多种储液箱35的规格匹配,能够提高盖39的通用性。
筒体48的侧壁48a随着趋向下方而收拢,筒体48的截面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由于筒体48的侧壁48a相对于盖口38的轴线方向倾斜,因此与从储液箱35内飞溅的液体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加,气液分离的功能提高。此外,返回孔57在该筒体48的下部且在底板54的外周附近开设在侧壁48a上,因而能够使落下的液体沿着侧壁48a顺畅地向返回孔57,气液分离的液体回收功能也提高。
如前所述,罩部件45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72与包含与筒体48一体化的盖筒53在内的结合部件44连结。若罩部件45嵌合于盖筒53,则顶棚壁63配置于筒体48,构成盖39。盖筒53与罩部件45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活动铰链)一体化,因而盖筒53、筒体48及罩部件45能够作为一个部件处理,与盖筒53和罩部件45分离的情况相比,组装作业高效化。另一方面,即使筒体48与顶棚壁63以间隙分离,筒体48和顶棚壁63也分别独立地由上模及下模夹入,因此能够可靠地由树脂材料射出成型盖39。倾斜壁49与盖筒53及筒体48一体地射出成型,筒壁66与罩部件45一体地射出成型,因而能够实现组装作业高效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二轮摩托车的散热器的储液箱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车辆用、动力设备用电机设备、家电、日用品等的液体收容贮液箱,就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盖。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48),其从开口(46)进入贮液箱(35)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35)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47),具有连接所述副室(47)与所述空间的连接孔(55);
穹顶形的顶棚壁(63),其与所述筒体(48)连结,在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并覆盖所述副室(47)的上端,且具有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
漏斗形状的倾斜壁(49),其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
筒壁(66),其形成在从所述顶棚壁(63)的外周起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64a)上,从所述相对面(64a)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
2.(删除)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壁(66)包含内筒壁(66a)和在所述内筒壁(66a)的外侧配置的外筒壁(66b)。
4.(修改后)一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48),其从开口(46)进入贮液箱(35)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35)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47),具有连接所述副室(47)与所述空间的连接孔(55);
穹顶形的顶棚壁(63),其与所述筒体(48)连结,在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并覆盖所述副室(47)的上端,且具有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以及
突出部(69),该突出部(69)与所述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位于外侧且与所述外周相比位于上方,划分形成与所述副室(47)内的空间连续的空间,
在所述突出部(69)的上端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孔(71)。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48)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的截面。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筒(53),其包围在所述贮液箱(35)中划分形成所述开口(46)的盖口(38),具有与在所述盖口(38)的外周形成的外螺纹槽(51)结合的内螺纹槽(52),并与所述筒体(48)一体化;以及
罩部件(45),其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72)与所述盖筒(53)连结,一体地具有所述顶棚壁(63),与所述盖筒(53)嵌合以将所述顶棚壁(63)相对于所述筒体(48)定位。
7.(删除)

Claims (7)

1.一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48),其从开口(46)进入贮液箱(35)内,划分形成与贮液箱(35)内的空间分隔开的副室(47),在所述副室(47)的底板(54)具有连接所述副室(47)与所述空间的连接孔(55);以及
穹顶形的顶棚壁(63),其与所述筒体(48)连结,在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并覆盖所述副室(47)的上端,且具有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相比位于外侧的下缘,
在所述筒体(48)的侧壁(48a)上,在所述底板(54)的外周的附近形成有返回孔(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斗形状的倾斜壁(49),其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
筒壁(66),其形成在从所述顶棚壁(63)的外周起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64a)上,从所述相对面(64a)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壁(66)包含内筒壁(66a)和在所述内筒壁(66a)的外侧配置的外筒壁(66b)。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具备突出部(69),该突出部(69)与所述顶棚壁(63)的外周相比位于外侧且与所述外周相比位于上方,划分形成与所述副室(47)内的空间连续的空间,在所述突出部(69)的上端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孔(7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48)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筒(53),其包围在所述贮液箱(35)中划分形成所述开口(46)的盖口(38),具有与在所述盖口(38)的外周形成的外螺纹槽(51)结合的内螺纹槽(52),并与所述筒体(48)一体化;以及
罩部件(45),其通过树脂性的挠性铰链(72)与所述盖筒(53)连结,一体地具有所述顶棚壁(63),与所述盖筒(53)嵌合以将所述顶棚壁(63)相对于所述筒体(48)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斗形状的倾斜壁(49),其与所述筒体(48)的上端连续并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以及
筒壁(66),其形成在从所述顶棚壁(63)的外周起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并向外侧扩展的相对面(64a)上,从所述相对面(64a)向下延伸并在下端与所述倾斜壁(49)相对。
CN201880059840.1A 2017-09-14 2018-09-13 Active CN111094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728 2017-09-14
JP2017176728A JP6763840B2 (ja) 2017-09-14 2017-09-14 キャップ
PCT/JP2018/033948 WO2019054439A1 (ja) 2017-09-14 2018-09-13 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716A true CN111094716A (zh) 2020-05-01
CN111094716B CN111094716B (zh) 2021-11-05

Family

ID=6572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840.1A Active CN111094716B (zh) 2017-09-14 2018-09-13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63840B2 (zh)
CN (1) CN111094716B (zh)
WO (1) WO20190544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54600A (ja) * 2020-09-28 2022-04-0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タンクのキャッ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2715U (ja) * 1981-12-29 1983-07-1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ザ−ブタンクの液漏れ防止装置
KR20040088905A (ko) * 2003-04-14 2004-10-2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라디에이터 캡
KR20110058748A (ko) * 2011-01-12 2011-06-01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냉각수 리저버탱크용 캡
JP2013151316A (ja) * 2011-12-26 2013-08-0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スクイズ容器
CN204804941U (zh) * 2015-06-11 2015-11-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膨胀罐及具有它的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4616Y2 (zh) * 1977-12-07 1981-10-19
JPS6042189Y2 (ja) * 1980-06-30 1985-12-24 日本ラヂエ−タ−株式会社 ラジエ−タキヤツプ
US4896789A (en) * 1989-02-17 1990-01-30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Anti-leak fuel cap liner
JP2508486Y2 (ja) * 1989-10-20 1996-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キャップ
JP2003226377A (ja) * 2001-11-30 2003-08-12 Lion Corp スクイズ容器
JP2007008553A (ja) * 2005-07-01 2007-01-18 Taisho Pharm Ind Ltd 容器のキャップ
JP5171358B2 (ja) * 2008-04-02 2013-03-27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注出用中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2715U (ja) * 1981-12-29 1983-07-1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ザ−ブタンクの液漏れ防止装置
KR20040088905A (ko) * 2003-04-14 2004-10-2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라디에이터 캡
KR20110058748A (ko) * 2011-01-12 2011-06-01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냉각수 리저버탱크용 캡
JP2013151316A (ja) * 2011-12-26 2013-08-0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スクイズ容器
CN204804941U (zh) * 2015-06-11 2015-11-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膨胀罐及具有它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63840B2 (ja) 2020-09-30
JP2019052574A (ja) 2019-04-04
CN111094716B (zh) 2021-11-05
WO2019054439A1 (ja)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5608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US9199684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8360089B2 (en) Fuel cut-off valve
JP2005170273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4924366B2 (ja) 燃料給油装置
CN202125647U (zh) 汽车后桥通气阀总成
JP2008248848A (ja)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5005496B2 (ja) 燃料タンクの注入口構造
CN111094716B (zh)
JP2019143580A (ja) 燃料バルブ
JP6629628B2 (ja) キャップレス給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460732A (zh) 具有一体式过压和补给空气阀的燃料箱气液识别器
JP4211980B2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CN105555576A (zh) 用于给燃料储箱通气的方法和阀门
JP5613262B2 (ja) 液滴分離器
JP4501809B2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113958402B (zh) 膨胀水箱
US9695791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for engine
CN106285909B (zh) 车辆用备用罐
KR101209739B1 (ko) 연료 필러 넥의 공기 흡입 장치
JP2880053B2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のキャップ
JP2004144051A (ja) 燃料遮断弁装置
JP6199107B2 (ja) バルブ装置
KR102525460B1 (ko) 차량용 연료탱크의 배플
JPH1118036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ューエルタン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