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2261B -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2261B
CN111092261B CN201911275604.6A CN201911275604A CN111092261B CN 111092261 B CN111092261 B CN 111092261B CN 201911275604 A CN201911275604 A CN 201911275604A CN 111092261 B CN111092261 B CN 111092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solid
state battery
positiv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75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2261A (zh
Inventor
姜涛
孙焕丽
刘晓蕾
闫国丰
孟祥宇
翟喜民
许立超
赵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756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2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2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2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2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2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1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2Sol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H01M2300/0071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8Composites
    • H01M2300/0094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ed products, e.g.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包括正极极层、负极极层和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正极固态电解质和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负极固态电解质。本发明所述固态电池为含有连续过渡梯度电解质,大大改善了固态电池的界面电阻情况,不但提高了固态电池的电性能还能够保证电池安全性不降低;同时,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得,工艺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频频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让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公众的关注焦点。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续航里程焦虑,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切的首要问题。高安全性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安全第一”是确保电动汽车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前提。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其性能对于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安全性。大部分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均由动力电池引起,在行业在不断追求电池高能量密度来提升整车续驶里程的同时,安全问题则变得更加突出。而此时,兼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由于固态电池中不含可燃的液体电解质,这一特性能够极大地改善电池的安全性。固态电池已被公认为下一代动力电池首选。
然而,现有固态电池中由于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不高,且存在多种界面,导致固态电池的整体性能并不理想。现有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在固态电池中添加一些液态或者是凝胶态的电解液,对电池界面进行浸润,进而提升电池电性能,但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大幅降低。
CN107946636A公开了一种固体电解质材料、固态电池及其应用。用液态离子液体与固体颗粒进行复合,形成固-液-固相界面,所有固体颗粒相互接触形成网络,所有固体颗粒中的液态离子导体相连通形成金属离子快速传输通道网络,进而提升固态电池性能。但是所述方法由于具有大量离子液体加入,势必会导致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下降。
CN105280884B公开了一种具有固体电解质浓度梯度的全固体电极结构,所述方法在正负电极内采用具有浓度梯度的固态电解质,但实际为电极具有浓度梯度,且仍然为单电解质层,正负电极与电解质层接触的界面不具备连续过渡特点,界面电阻势必不会降低。
CN108695547A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的电解质膜,该电解质膜包括两层结构,两层结构具有不同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含量。但是所述组成的体系内仍含有一定的锂盐,不属于全固态电池范畴,且电解质含量也不具备连续的梯度浓度。
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固态电池,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且制备过程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包括正极极层、负极极层和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正极固态电解质和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负极固态电解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连续过渡梯度电解质的固态电池,通过采用具有两种不同包覆层的固态电解质,组成具有电解质连续分布,且具有浓度梯度的混合固态电解质层。该电解质层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其相邻的正负极层中相同的电解质材料,这可大大改善固态电池的界面电阻情况,不但提高了固态电池的电性能还能够保证电池安全性不降低。本发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可以通过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本发明示例性的制备方法为:通过流延或者喷涂的方式制得,工艺简便。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中,正极固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20%,例如0.5%、1%、2%、2.5%、5%、8%、10%、12%、15%、16%或18%等。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中,靠近正极极层侧正极电解质浓度为100%。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中,负极固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20%,例如0.5%、1%、2%、2.5%、5%、8%、10%、12%、15%、16%或18%等。
本发明所述电解质浓度为正极或负极固态电解质质量占全部固态电解质质量含量的百分比,示例性的如:正极固态电解质浓度为90%,则负极固态电解质浓度为10%。
本发明中正/负极固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20%,可有效降低界面电阻,使得到的固态电解质兼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浓度梯度过大,电解质层界面电阻增加,电池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下降明显。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中,靠近负极极层侧负极电解质浓度为100%。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正极电解质浓度为30~70%,例如35%、38%、40%、42%、45%、48%、50%、50%、55%、58%、60%或65%等。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负极电解质浓度为30~70%,例如35%、38%、40%、42%、45%、48%、50%、50%、55%、58%、60%或65%等。
本发明所述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正/负极电解质浓度为30~70%,浓度小于30%或浓度大于70%,电解质层内接触界面电阻变大,影响电池循环寿命。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层包括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和正极固态电解质。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和正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85~96):(1~5):(1~6):(2~10),例如88:2:2:8、90:3:2:5、92:3:3:2、88:2:4:6、89:3:5:3、94:1:1:4、88:1:2:9、90:4:3:4、86:2:5:7、87:3:4:6、96:1:1:2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集电体包括铝箔或不锈钢网。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基材和正极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正极基材包括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和镍钴锰铝酸锂三元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覆层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锆或磷酸铝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覆层的厚度为5~500nm,例如10nm、50nm、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350nm、400nm或450nm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剂包括乙炔黑、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正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正极固态电解质包括正极电解质基材和正极电解质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包括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LAGP电解质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7-xLa3Zr2-xMxO12,所述M=Ta或Nb,0.25≤x≤2,例如0.5、0.6、0.8、0.9、1、1.2、1.3、1.4、1.5、1.6或1.8等。
优选地,所述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yLa2/3-yTiO3,0≤y≤0.167,例如0.005、0.008、0.01、0.05、0.08、0.1、0.125、0.13、0.15、0.16或0.165等。
优选地,所述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zAlzTi2-z(PO4)3,0≤z≤0.5,例如0.05、0.1、0.15、0.2、0.25、0.3、0.35、0.4或0.45等。
优选地,所述LAG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kAlkGe2-k(PO4)3,0≤k≤0.5,例如0.05、0.1、0.15、0.2、0.25、0.3、0.35、0.4或0.45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锆或磷酸铝。
优选地,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的厚度为5~100nm,例如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或90nm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覆层为三氧化二铝,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三氧化二铝。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覆层为二氧化锆,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二氧化锆。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覆层为磷酸铝,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磷酸铝。
优选地,所述负极极层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88~95):(1~5):(1~4):(1~10),例如89:2:5:3、90:3:2:5、92:4:3:1、89:1:2:8、89:3:2:6、94:1:2:3、92:3:4:1、88:1:1:10、88:2:3:8等。
优选地,所述负极集电体包括铜箔或不锈钢网。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和/或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负极导电剂包括乙炔黑、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负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负极固态电解质包括负极电解质基材和负极电解质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包括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LAGP电解质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7-xLa3Zr2-xMxO12,所述M=Ta或Nb,0.25≤x≤2,例如0.5、0.6、0.8、0.9、1、1.2、1.3、1.4、1.5、1.6或1.8等。
优选地,所述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yLa2/3-yTiO3,0≤y≤0.167,例如0.005、0.008、0.01、0.05、0.08、0.1、0.125、0.13、0.15、0.16或0.165等。
优选地,所述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zAlzTi2-z(PO4)3,0≤z≤0.5,例如0.05、0.1、0.15、0.2、0.25、0.3、0.35、0.4或0.45等。
优选地,所述LAG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kAlkGe2-k(PO4)3,0≤k≤0.5,例如0.05、0.1、0.15、0.2、0.25、0.3、0.35、0.4或0.45等。
优选地,所述负极电解质包覆层为碳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负极电解质包覆层的厚度为5~350nm,例如10nm、50nm、100nm、150nm、200nm、250nm或300nm等。
优选地,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中,正极电解质基材和负极电解质基材相同。
本发明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以及固态电解质层可以通过常规的流延或者喷涂的方式制得,工艺简便。
本发明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固态电池为含有连续过渡梯度电解质,且正/负极固态电解质分别在于正/负极极层中,可有效降低界面电阻,提高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固态电池为含有连续过渡梯度电解质,大大改善了固态电池的界面电阻情况,不但提高了固态电池的电性能还能够保证电池安全性不降低。同时该固态电解质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得,工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固态电解质层中电解质浓度梯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固态电解质层中电解质浓度梯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正极极层:采用铝箔作为正极集电体、采用表面包覆厚度为100nm三氧化二铝的镍钴铝酸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采用纳米碳纤维作为正极导电剂,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正极粘结剂,采用表面包覆厚度为5nm三氧化二铝的Li7La3Zr2O12作为正极固态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正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90:1:2:7;
负极极层:采用铜箔作为负极集电体、采用SiOx/C(所述SiOx/C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比1:120将氧化亚硅与葡萄糖混合,600℃焙烧6小时,得到SiOx/C)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负极导电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负极粘结剂,采用表面包覆150nm碳层的Li7La3Zr2O12作为负极固态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93:2:2:3;
电解质层(总厚度为40μm):靠近正极极层侧表面包覆厚度为5nm三氧化二铝的Li7La3Zr2O12电解质(正极电解质)浓度100%,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包覆厚度为150nm碳层的Li7La3Zr2O12电解质(负极电解质)浓度100%,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正极电解质浓度为50%,浓度分布详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靠近正极极层侧至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正极电解质浓度依次为100%、90%、80%、70%、60%、50%、40%、20%和0%,(电解质层中任意平面,正极电解质浓度和负极电解质浓度之和为100%)。
电解质层的制备可由多级喷雾方法进行,电极单元组装通过常规叠片方式进行。
实施例2
正极极层:采用铝箔作为正极集电体、采用表面包覆厚度为200nm磷酸铝的镍钴铝酸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正极导电剂,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正极导电剂,采用表面包覆厚度为50nm三氧化二铝的Li1.4Al0.4Ti1.6(PO4)3作为正极固态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正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92:2:3:3;
负极极层:采用铜箔作为负极集电体、采用Si/C(碳包覆结构,其中Si:C质量比为41:10)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采用乙炔黑作为负极导电剂,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负极粘结剂,采用表面包覆厚度为300nm碳层的Li1.4Al0.4Ti1.6(PO4)3作为负极固态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89:1:4:6;
电解质层(总厚度为35μm):靠近正极极层侧表面包覆厚度为200nm三氧化二铝的Li1.4Al0.4Ti1.6(PO4)3电解质(正极电解质)浓度100%;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包覆厚度为300nm碳层的Li1.4Al0.4Ti1.6(PO4)3电解质(负极电解质)浓度100%,表面包覆厚度为200nm三氧化二铝的Li1.4Al0.4Ti1.6(PO4)3电解质浓度0%;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电解质浓度为50%,浓度分布详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靠近正极极层侧至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正极电解质浓度依次为100%、90%、80%、70%、60%、50%、40%、30%、20%、10%和0%,(电解质层中任意平面,正极电解质浓度和负极电解质浓度之和为100%);
电解质层的制备可由多步流延方法进行,电极单元组装通过常规叠片方式进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靠近正极极层侧至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正极电解质浓度依次为100%、90%、80%、70%、60%(厚度方向几何中心)、30%、0%(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靠近正极极层侧至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正极电解质浓度依次为100%、50%(厚度方向几何中心)、0%(靠近负极极层侧表面)。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厚度为5nm三氧化二铝的Li7La3Zr2O12电解质替换为不进行包覆的Li7La3Zr2O12电解质。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厚度为150nm碳层的Li7La3Zr2O12电解质替换为不进行包覆的Li7La3Zr2O12电解质。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靠近正极极层侧正极固态电解质浓度为100%,靠近负极极层侧负极固态电解质浓度为100%,且正极固态电解质和负极固态电解质皆不具有浓度梯度分布,厚度比为1:1。
性能测试:
(1)电化学性能测试:将得到的电池在25±2℃环境下,通过充放电测试仪上进行充放电测试,充电倍率为0.1C,放电倍率为0.1C和0.5C,并测量了0.1C的100周循环后的容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315483090000111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具有浓度梯度电解质的电池(实施例1)0.5C倍率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均高于不采用浓度梯度电解质的电池(对比例1),这是由于前者具有更低的接触电阻以及更优的界面,这不但提高了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表面包覆的电解质(实施例1)相比不采用表面包覆的电解质的电池(实施例5和6)具备优异的循环性能,这主要归结于表面包覆可以大大降低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以及电解质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电阻。
此外,采用电解质浓度梯度小于20%的电池的循环性能也要优于电解质浓度梯度大于20%的电池(实施例3.4),其原因也是由于连续的浓度分布更有利于电解质层整体内阻的降低,进而可以优化电池的性能。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包括正极极层、负极极层和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正极固态电解质和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负极固态电解质;
所述电解质层中,靠近正极极层侧正极电解质浓度为100%;
所述电解质层中,靠近负极极层侧负极电解质浓度为100%;
所述正极固态电解质包括正极电解质基材和正极电解质包覆层,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包括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LAGP电解质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锆或磷酸铝;
所述负极固态电解质包括负极电解质基材和负极电解质包覆层,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包括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LAGP电解质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负极电解质包覆层为碳包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中,正极固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中,负极固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正极电解质浓度为3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厚度方向几何中心面上负极电解质浓度为30~7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层包括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和正极固态电解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和正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85~96):(1~5):(1~6):(2~1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电体包括铝箔或不锈钢网。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基材和正极包覆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基材包括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和镍钴锰铝酸锂三元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覆层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锆或磷酸铝中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覆层的厚度为5~500nm。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剂包括乙炔黑、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7-xLa3Zr2-xMxO12,所述M=Ta或Nb,0.25≤x<2。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yLa2/3-yTiO3,0≤y≤0.167。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zAlzTi2-z(PO4)3,0≤z≤0.5。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LAG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kAlkGe2-k(PO4)3,0≤k≤0.5。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的厚度为5~100nm。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覆层为三氧化二铝,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三氧化二铝。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覆层为二氧化锆,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二氧化锆。
2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覆层为磷酸铝,所述正极电解质包覆层为磷酸铝。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层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负极固态电解质的质量比为(88~95):(1~5):(1~4):(1~10)。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电体包括铜箔或不锈钢网。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和/或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剂包括乙炔黑、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石榴石型结构LLZ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7-xLa3Zr2-xMxO12,所述M=Ta或Nb,0.25≤x<2。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钙钛矿型结构LLTO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yLa2/3-yTiO3,0≤y≤0.167。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NASICON结构中LAT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zAlzTi2-z(PO4)3,0≤z≤0.5。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质基材中,所述LAGP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1+kAlkGe2-k(PO4)3,0≤k≤0.5。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质包覆层的厚度为5~350nm。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池电极单元中,正极电解质基材和负极电解质基材相同。
CN201911275604.6A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Active CN111092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5604.6A CN111092261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5604.6A CN111092261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2261A CN111092261A (zh) 2020-05-01
CN111092261B true CN111092261B (zh) 2021-04-02

Family

ID=7039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75604.6A Active CN111092261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2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436B (zh) * 2021-05-14 2022-02-18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锂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CN115084638A (zh) * 2022-06-02 2022-09-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极单元、制备方法、固态电池及其系统
WO2023250395A1 (en) * 2022-06-21 2023-12-28 24M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s with high-viscosity semi-soli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5432690A (zh) * 2022-10-10 2022-12-06 湖州南木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铝包覆磷酸钛铝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13351A (zh) * 2024-03-19 2024-04-1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089A (zh) * 2013-12-11 2014-04-23 中南大学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28098A (zh) * 2011-09-27 2014-05-28 西门子公司 存储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存储元件的方法
CN105098227A (zh) * 2015-08-22 2015-1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884A (zh) * 2014-05-26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具有固体电解质浓度梯度的全固体电极的方法
CN109802172A (zh) * 2017-10-24 2019-05-2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块状固态电池
CN110120545A (zh) * 2019-05-13 2019-08-13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0241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质层叠体及使用其的全固体电池
CN110380133A (zh) * 2019-08-02 2019-10-25 中南大学 一种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正极间的过渡层设计方法
CN111276738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电压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4902B1 (ko) * 2017-12-27 2023-01-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고체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8098A (zh) * 2011-09-27 2014-05-28 西门子公司 存储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存储元件的方法
CN103746089A (zh) * 2013-12-11 2014-04-23 中南大学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884A (zh) * 2014-05-26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具有固体电解质浓度梯度的全固体电极的方法
CN105098227A (zh) * 2015-08-22 2015-1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2172A (zh) * 2017-10-24 2019-05-2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块状固态电池
CN110350241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质层叠体及使用其的全固体电池
CN111276738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电压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CN110120545A (zh) * 2019-05-13 2019-08-13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0133A (zh) * 2019-08-02 2019-10-25 中南大学 一种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正极间的过渡层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2261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2261B (zh) 一种固态电池电极单元
Liu et al. Deterioration mechanism of LiNi 0.8 Co 0.15 Al 0.05 O 2/graphite–SiO x power batteri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discharge cycling conditions
Tseng et al. Carbon felt coated with titanium dioxide/carbon black composite as negative electrod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CN110970668B (zh) 一种全固态电池复合结构、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Hassoun et al. A SnSb–C nanocomposite as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1816856B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负极
Li et al. A facile coating strategy for high stability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 Porous rutile nano-TiO2 coating on zinc anode
TW201214846A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8258249A (zh) 一种集流体涂层、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Kang et al.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by a facile method of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Cu current collector with carbon
CN107403968A (zh) 水系二次电池
JP2023549488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1697204B (zh) 一种锂镧锆氧/钴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5977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浆料、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7124951A (ja) 遮水性ナトリウムイオン伝導膜およびナトリウム電池
CN113113567A (zh) 梯度电势分布的正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51581A (zh)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WO2017177960A1 (zh) 电解液、电池和电池组
CN111725558B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CN113594410B (zh) 一种负极结构、其制备方法以及固态电池
CN113140872B (zh) 双面不对称锂电池复合涂层隔膜、生产工艺及锂电池
CN114744199A (zh) 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84455A (zh)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电池应用
CN113328096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硅基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12133874A (zh) 锂电池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