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7586B -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 Google Patents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7586B
CN111087586B CN201911315090.2A CN201911315090A CN111087586B CN 111087586 B CN111087586 B CN 111087586B CN 201911315090 A CN201911315090 A CN 201911315090A CN 111087586 B CN111087586 B CN 111087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cid
anhydride
stannous
terephtha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5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7586A (zh
Inventor
吴海强
王松林
徐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yi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yi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yi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yi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50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7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7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30/00Compositions for preparing biodegradable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酯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本发明以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直链脂肪二元醇和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为单体,采用酯化、熔融缩聚两步法得到特性粘度0.53~1.69 dl/g的共聚酯。该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可扩大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 解聚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背景技术
自1953年美国杜邦公司工业化生产聚酯以来,聚酯因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017年,中国聚酯产量4132.5万吨,同比增长12.76%。目前,常见的聚酯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填埋的方式简单,但聚酯完全降解需要100年以上;焚烧简单快速,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回收利用的方式,可物理回收再利用的聚酯种类有限,化学回收工艺复杂、成本高。因而,亟需在聚酯的改性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出发,解决目前的聚酯环境污染问题。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类可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材料。目前的生物降解聚酯主要有PLA、PGA、PCL、PHA、PBS、PBST、PES和PEST等。这些生物降解聚酯,均含有较柔性的脂肪族链段,因而耐热性能相对PET、PBT等较差。
为提高PET的耐热性能,科学家们通过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共聚单元,得到耐热改性的共聚酯PETG,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明显的提高。但可生物降解共聚酯中,由于柔性脂肪酸链段的引入,Tg下降较多,引入CHDM共聚单体后,仍无法满足耐热食品容器、户外使用的标牌、照明灯和车棚等部分领域的使用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可生物降解共聚酯的耐热性能。此外,CHDM的沸点283℃,很难在高真空阶段除去,影响聚合度的提高。
发明专利CN200680020543.3公开了一种由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和CHDM与二羧酸共聚得到的聚酯,Tg可达85-200℃。发明专利CN201380055463.1公开了一种由新戊二醇和CBDO与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的共聚物,Tg高于90℃。发明专利CN200880015454.9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酯的二酯组合物与CBDO和CHDM无规共聚得到的热塑性共聚酯,Tg可在100-120℃之间。虽然上述聚酯的耐热性较好,但是又不具备生物降解性。
综上,基于现有技术中缺乏具有高耐热性的生物降解聚酯,本申请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本发明以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为刚性组分,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二元酸酐为降解改性组分,加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为耐热改性组分,通过直接酯化法得到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本发明聚酯兼具生物降解性和高耐热性,与普通的可降解聚酯相比,本发明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改性前至少提高19℃以上。特性粘度为0.53~1.69dl/g。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包含:
a)对苯二甲酸残基;
b)碳原子数少于10个的直连脂肪二元酸残基;
c)碳原子数少于6个的直连脂肪二元醇残基;
d)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基。
本发明以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为刚性组分,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二元酸酐为降解改性组分,加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为耐热改性组分,通过直接酯化法得到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其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324444890000021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
因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刚性很强,能够有效抑制聚酯高分子链段的活动,从而提高共聚酯的耐热性能。同时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沸点210~215℃,多余部分可在高真空阶段除去,保证反应体系粘度的增加。本发明聚酯兼具生物降解性和高耐热性,与普通的可降解聚酯相比,本发明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改性前至少提高19℃以上。特性粘度为0.53~1.69dl/g。
作为优选,所述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基来自于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所述对苯二甲酸残基来自于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所述直链脂肪二羧酸残基来自于直连脂肪二羧酸、直连脂肪二羧酸的二烷基酯和直连脂肪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残基来自于直链脂肪二元醇。
作为优选,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丙酯和对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直连脂肪二羧酸包括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直连脂肪二酸酐包括丁二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庚二酸酐、辛二酸酐、壬二酸酐和癸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与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2~10∶1。
作为优选,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与直链脂肪二羧酸、直链脂肪二羧酸的二烷基酯和直链脂肪二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1∶10~10∶1。
作为优选,醇与羰基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2~2∶1。
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3~1.69dl/g。
作为优选,所述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反应:将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总量40-60%的直链脂肪二元醇、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22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2h;然后升温到220~250℃,继续酯化1~5h;加入余下直链脂肪二元醇,在230~250℃下酯化,至馏出液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在50~70min后使真空度小于100Pa。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至240~290℃,搅拌至反应结束。
与现有的传统改性聚酯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在加料顺序和酯化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在加料顺序上,采用先加总量40-60%的直链脂肪二元醇酯化,再加入余下直链脂肪二元醇的方法,可使在初期酯化阶段,反应活性较低的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具有较高的相对浓度,同时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相对二元醇过量,促进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利用率和在聚酯中的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在酯化方式上,本发明采用逐级升温的方法,在150~220℃较低的温度下,首先使反应活性高、热稳定性差的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组分与醇酯化,避免其在酯化过程中的热分解导致后续缩聚反应粘度上升困难、聚酯色相差。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制备方法,可使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接枝率至少提高5%。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乙二醇锑、三氧化二锑、醋酸锑、钛酸正四丁酯、钛酸正四丙酯、草酸钛、醋酸钛和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步骤1)中,还添加有包括磷酸、烷基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烷基二芳基磷酸酯和混合烷基芳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为刚性组分,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二元酸酐为降解改性组分,加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为耐热改性组分,通过直接酯化法得到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本发明聚酯兼具生物降解性和高耐热性,与普通的可降解聚酯相比,本发明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改性前至少提高19℃以上。
(2)本发明针对高耐热性生物降解聚酯的特性,在常规聚酯合成的基础上优化了合成工艺,可保证较高的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接枝率,提高聚酯粘度(特性粘度为0.53~1.69dl/g),使得高耐热性生物降解聚酯可顺利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总实施例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其特性粘度为0.53~1.69dl/g,包含:
a)对苯二甲酸残基;
b)碳原子数少于10个的直连脂肪二元酸残基;
c)碳原子数少于6个的直连脂肪二元醇残基;
d)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基。
作为优选,所述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基来自于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所述对苯二甲酸残基来自于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所述直链脂肪二羧酸残基来自于直连脂肪二羧酸、直连脂肪二羧酸的二烷基酯和直连脂肪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残基来自于直链脂肪二元醇。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丙酯和对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连脂肪二羧酸包括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连脂肪二酸酐包括丁二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庚二酸酐、辛二酸酐、壬二酸酐和癸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与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2~10∶1。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与直链脂肪二羧酸、直链脂肪二羧酸的二烷基酯和直链脂肪二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1∶10~10∶1。醇与羰基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2~2∶1。
所述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反应:将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总量40-60%的直链脂肪二元醇、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22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2h;然后升温到220~250℃,继续酯化1~5h;加入余下直链脂肪二元醇,在230~250℃下酯化,至馏出液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在50~70min后使真空度小于100Pa。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至240~290℃,搅拌至反应结束。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乙二醇锑、三氧化二锑、醋酸锑、钛酸正四丁酯、钛酸正四丙酯、草酸钛、醋酸钛和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锡类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1
1)酯化反应:将776.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18.09g丁二酸、121.04g乙二醇、369.18g CBDO、0.016g异辛酸亚锡和0.21g磷酸三甲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20℃,继续酯化2h;加入余下的121.04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4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9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2
1)酯化反应:将888.96g对苯二甲酸二乙酯、118.09g丁二酸、121.04g乙二醇、369.18g CBDO、0.016g异辛酸亚锡和0.21g磷酸三甲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6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2h;然后升温到220℃,继续酯化2h;加入余下的121.04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5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9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3
1)酯化反应:将776.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18.09g丁二酸、111.72g乙二醇、346.11g CBDO、0.011g氯化亚锡和0.49g磷酸三苯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20℃,继续酯化5h;加入余下的111.72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4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4
1)酯化反应:将776.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0.07g丁二酸酐、121.04g乙二醇、369.18g CBDO、0.014g钛酸四丁酯和0.49g磷酸三苯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30℃,继续酯化2h;加入余下的121.04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5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75℃。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5
1)酯化反应:将679.63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19.21g己二酸、205.02g 1,4-丁二醇、432.63g CBDO、0.008g草酸亚锡和0.49g磷酸三苯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7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5h;然后升温到235℃,继续酯化3h;加入余下的205.02g 1,4-丁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5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7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6
1)酯化反应:将679.63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19.21g己二酸、114.91g 1,4-丁二醇、713.84g CBDO、0.01g草酸亚锡和0.49g磷酸三苯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20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50℃,继续酯化4h;加入余下的114.91g 1,4-丁二醇,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7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7
1)酯化反应:将873.81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7.10g辛二酸、217.24g乙二醇、432.63g CBDO、0.008g四氯化钛和0.37g磷酸甲基二苯基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22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50℃,继续酯化3h;加入余下的217.24g乙二醇,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8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8
1)酯化反应:将776.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18.09g丁二酸、121.04g乙二醇、369.18g CBDO、0.014g钛酸四丁酯和0.21g磷酸三甲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20℃,继续酯化2h;加入余下的121.04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4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9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实施例9
1)酯化反应:将776.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18.09g丁二酸、121.04g乙二醇、369.18g CBDO、0.008g乙二醇锑和0.21g磷酸三甲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20℃,继续酯化2h;加入余下的121.04g乙二醇,将温度升高到24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9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对比例1
1)酯化反应:将664.52g对苯二甲酸、118.09g丁二酸、403.44g乙二醇、0.21g乙二醇锑和0.21g磷酸三甲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9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h;然后升温到26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9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对比例2
1)酯化反应:将581.46g对苯二甲酸、219.21g己二酸、675.91g 1,4-丁二醇、0.008g草酸亚锡和0.49g磷酸三苯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8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至无馏出液;然后升温到25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7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对比例3
1)酯化反应:将873.81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7.10g辛二酸、620.68g乙二醇、0.008g四氯化钛和0.37g磷酸甲基二苯基酯加入到2.5L反应釜中,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9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至无馏出液;然后升温到250℃,继续酯化至理论馏出量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1h左右真空度达到最大。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高到280℃。继续保持真空度在100Pa以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后出料。
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的产物进行性能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324444890000091
Figure BDA0002324444890000101
从实施例1和对比例1、实施例5和对比例2、实施例7和对比例3的对比中可以看到,经CBDO改性后,可生物降解聚酯的Tg有明显提高,最低提高19℃。
从实施例1和对比例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的加料顺序后,反应活性较低的CBDO在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中的含量较常规加料顺序提高了5%。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加料顺序非常关键。
从实施例1、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使用异辛酸亚锡较钛酸四丁酯和乙二醇锑催化剂制备得到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CBDO含量更高。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反应:将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总量40-60%的直链脂肪二元醇、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其中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直链脂肪二羧酸和/或其二烷基酯和/或其酸酐相对二元醇过量;用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后升温到150~220℃进行第一阶段的酯化反应1~2h;然后升温到220~250℃,继续酯化1~5h;加入余下直链脂肪二元醇,在230~250℃下酯化,至馏出液量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时,进入下一步的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缓慢抽真空,抽去多余的二元醇,在50~70min后使真空度小于100Pa;抽真空的同时,将温度升至240~290℃,搅拌至反应结束;
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与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2~10:1;
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与直链脂肪二羧酸、直链脂肪二羧酸的二烷基酯和直链脂肪二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1:10~10:1;
醇与羰基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2~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丙酯和对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直链脂肪二羧酸包括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直链脂肪二酸酐包括丁二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庚二酸酐、辛二酸酐、壬二酸酐和癸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直链脂肪二元醇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3~1.69 dl/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乙二醇锑、三氧化二锑、醋酸锑、钛酸正四丁酯、钛酸正四丙酯、草酸钛、醋酸钛和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草酸亚锡、氯化亚锡、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添加有包括磷酸、烷基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烷基二芳基磷酸酯和混合烷基芳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
CN201911315090.2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Active CN111087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5090.2A CN111087586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5090.2A CN111087586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7586A CN111087586A (zh) 2020-05-01
CN111087586B true CN111087586B (zh) 2022-10-04

Family

ID=7039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5090.2A Active CN111087586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7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2652A (zh) * 2020-10-28 2021-03-26 银金达(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petg材料及其应用
CN113321796B (zh) * 2021-05-26 2022-07-26 浙江大学 一种高透明高耐热的共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85410B (zh) * 2022-07-04 2023-08-18 新倍斯(杭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稳定性的聚草酸乙二醇酯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3790E (fr) * 1959-12-18 1964-10-09 Kodak Pathe Nouveaux polymères dérivés des 2, 2, 4, 4-tétraalcoyl-1, 3-cyclobutanediols et leurs applications industrielles
US5955565A (en) * 1996-12-28 1999-09-2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olyesters from terephthalic acid, 2,2,4,4-tetramethyl-1,3-cyclobutanediol and ethylene glycol
CN101528850A (zh) * 2006-10-27 2009-09-09 伊士曼化工公司 包含四甲基环丁二醇、环己二甲醇和乙二醇的聚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48332A (zh) * 2018-08-13 2018-12-07 江苏光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非平面环pet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6701B2 (en) * 2005-10-28 2013-11-1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polyesters based on 2,2,4,4-tetramethyl-1,3-cyclobutanediol and 1,4-cyclohexanedimethanol
WO2018035341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olyester compositions which comprise tetramethylcyclobutanediol and ethylene glycol for calender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3790E (fr) * 1959-12-18 1964-10-09 Kodak Pathe Nouveaux polymères dérivés des 2, 2, 4, 4-tétraalcoyl-1, 3-cyclobutanediols et leurs applications industrielles
GB1044015A (en) * 1959-12-18 1966-09-28 Kodak Ltd Improved linear polyesters
US5955565A (en) * 1996-12-28 1999-09-2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olyesters from terephthalic acid, 2,2,4,4-tetramethyl-1,3-cyclobutanediol and ethylene glycol
CN101528850A (zh) * 2006-10-27 2009-09-09 伊士曼化工公司 包含四甲基环丁二醇、环己二甲醇和乙二醇的聚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48332A (zh) * 2018-08-13 2018-12-07 江苏光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非平面环pet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7586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7588B (zh) 一种异山梨醇改性的高耐热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JP64751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87586B (zh) 一种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改性的高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
JP598967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49726B (zh) 製備以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及1,4-環己烷二甲醇為主之共聚酯的方法
US20020028904A1 (en) Crystalline polyester resin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N111072935A (zh) 一种耐热可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894A (zh) 酯改性的二羧酸酯聚合物
KR20170037588A (ko) 아이소소바이드와 1,4-사이클로헥산디메탄올이 공중합된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3787370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an-tially linear polyesters of low free carboxyl group content
CN102336896A (zh) 一种轻度交联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1511798A (zh) 聚酯树脂以及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US3528946A (en) Acetylacetonates as polycondensation catalysts in transesterific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esters
US20210147620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trimethylene furan dicarboxylate)
CN115651175B (zh) 一种含呋喃环的抗菌耐热高阻隔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257520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trimethylene furandicarboxylate) using zinc catalyst
JP736917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3576774A (en) Modification of polyesters with cyclic tris (ethylene terephthalate)
US3506619A (en) Metal fluorides as polycondensation catalysts
CN109666133B (zh) 一种线性无规可生物降解共聚酯以及制备方法
CN109666132B (zh) 一种线性无规可生物降解共聚酯以及制备方法
US20230265239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lkylene furandicarboxylate)
US3489721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esters with cadmium,lead,zinc,or manganese-hydroxide as a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st
JP2022049307A (ja) ポリアルキレングリコール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
KR20230080021A (ko) 고내열성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공중합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1200 29 Chenghu Road, Yaqian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Hengyi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Room 501, 3 Blocks, Pearl Plaza, South Bank of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ENGLA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