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6281A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6281A
CN111076281A CN201911312857.6A CN201911312857A CN111076281A CN 111076281 A CN111076281 A CN 111076281A CN 201911312857 A CN201911312857 A CN 201911312857A CN 111076281 A CN111076281 A CN 111076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indoor
air inle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28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家成
罗文君
赵健聪
邹春盖
赵霆
丘晓宏
曾新成
骆妍
林金煌
夏光辉
张利
郑轩城
林德贤
林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3128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6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室内进风口、室内排风口、排污风口、进新风口、加湿腔和容纳腔,室内进风口、室内排风口、排污风口和进新风口均与容纳腔连通;用于对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结构,加湿结构位于加湿腔内;加湿腔与室内进风口可通断地设置;风机组件,容纳腔内具有新风通道和排污风通道,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新风经由进新风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内以经由排污风口排出至室外;室内进风口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处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对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技术领域中,空调器通常只具备单一功能,如进新风功能、或空气净化功能、或加湿功能。
然而,单一功能的空调器不能够满足用户的综合使用需求,导致空调器的使用受限,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室内进风口、室内排风口、排污风口、进新风口、加湿腔和容纳腔,室内进风口、室内排风口、排污风口和进新风口均与容纳腔连通;用于对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结构,加湿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加湿结构位于加湿腔内;加湿腔与室内进风口可通断地设置;风机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具有新风通道和排污风通道,新风通道与进新风口连通,排污风通道与排污风口连通,以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进新风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内以经由排污风口排出至室外;其中,室内进风口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处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
进一步地,排污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蜗壳,新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蜗壳,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隔件,设置在壳体,分隔件将容纳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排污风通道位于第一腔室内,新风通道位于第二腔室内,加湿腔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均可通断地设置。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通断部,位于室内进风口与加湿腔之间,第一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通过第一通断部控制室内进风口与加湿腔之间的通断状态。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通断部,位于排污风通道内,第二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二通断部用于控制排污风通道与排污风口之间的通断状态;第三通断部,位于排污风通道内,第三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三通断部用于控制排污风通道与室内排风口之间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一通断部和第三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二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气体流经加湿结构,加湿结构对气体进行加湿。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四通断部,位于新风通道内,第四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四通断部用于控制新风通道与进新风口之间的通断状态;第五通断部,设置在第一蜗壳的进风口处,第五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五通断部用于控制第一蜗壳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四通断部、第二通断部及第五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一通断部和第三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风机组件,以使空调室内机处于进新风排污风模式。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六通断部,设置在第二蜗壳的进风口处,第六通断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六通断部用于控制第二蜗壳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三通断部、第五通断部及第六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一通断部、第二通断部及第四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风机组件,以使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
进一步地,加湿结构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加湿结构包括:湿膜,与至少部分加湿腔相对设置;水箱,水箱与湿膜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向湿膜供水;接水盘,接水盘位于湿膜的下方,以用于盛接湿膜滴落的水。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的蜗壳型线的旋向和第二蜗壳的蜗壳型线的旋向一致;和/或第一蜗壳的蜗壳型线和第二蜗壳的蜗壳型线同向设置。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消毒杀菌装置,位于壳体内且设置在进新风口所在位置处,以通过消毒杀菌装置对进入壳体内的新风进行消毒杀菌。
进一步地,净化结构为滤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处于加湿状态,空调室内机的加湿腔与室内进风口连通,以对经由室内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的气体进行加湿;或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对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中至少之一的气体进行净化;或控制新风通道和排污风通道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通断部、第二通断部、第三通断部、第四通断部、第五通断部及第六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通断部、第二通断部、第三通断部、第四通断部、第五通断部及第六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后,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一通断部、第二通断部、第三通断部、第四通断部、第五通断部及第六通断部是否处于断开连通状态;若第一通断部、第二通断部、第三通断部、第四通断部、第五通断部及第六通断部均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加湿指令、或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净化指令、或向空调室内机发送进新风排污风指令。
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处于加湿状态的方法包括:控制第一通断部和第三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运行;当室内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值时,控制风机组件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对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中至少之一的气体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三通断部、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和空调室内机的第六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运行;当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预设洁净度值时,控制风机组件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二通断部、空调室内机的第四通断部和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消毒杀菌装置运行;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运行。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包括加湿结构,加湿结构位于加湿腔内,且加湿腔与室内进风口可通断地设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壳体的容纳腔内具有新风通道和排污风通道,新风通道与进新风口连通,排污风通道与排污风口连通,以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进新风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内以经由排污风口排出至室外。这样,在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的过程中,加湿结构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以使从室内排风口排出含有一定湿度的气体,提升了室内空气湿度。用户启动风机组件后,空调室内机还能够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以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及清新度。净化结构能够对室内进风口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处中的至少之一进行净化,以减小室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或浓度,以使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只具备单一功能相比,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功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加湿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右侧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加湿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左侧局部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打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通断部处于连通状态(打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右侧局部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横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左侧局部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进新风排污风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右侧局部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进新风排污风模式下气体在空调室内机内流动时的横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六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闭合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处于断开连通状态(闭合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室内进风口;12、室内排风口;13、排污风口;14、进新风口;15、容纳腔;151、新风通道;152、排污风通道;16、加湿腔;20、加湿结构;21、湿膜;22、水箱;31、风机组件;32、第一蜗壳;33、第二蜗壳;40、净化结构;50、分隔件;60、第一通断部;70、第二通断部;80、第三通断部;90、第四通断部;100、第五通断部;110、第六通断部;120、消毒杀菌装置;130、出风面板;13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12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加湿结构20、风机组件31和净化结构40。壳体10具有室内进风口11、室内排风口12、排污风口13、进新风口14、加湿腔16和容纳腔15,室内进风口11、室内排风口12、排污风口13和进新风口14均与容纳腔15连通。加湿结构20用于对气体进行加湿,加湿结构20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内,加湿结构20位于加湿腔16内。加湿腔16与室内进风口11可通断地设置。风机组件31位于容纳腔15内,容纳腔15内具有新风通道151和排污风通道152,新风通道151与进新风口14连通,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连通,以在风机组件31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进新风口14进入新风通道151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152内以经由排污风口13排出至室外。其中,室内进风口11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14处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4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包括加湿结构20,加湿结构20位于加湿腔16内,且加湿腔16与室内进风口11可通断地设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31,壳体10的容纳腔15内具有新风通道151和排污风通道152,新风通道151与进新风口14连通,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连通,以在风机组件31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进新风口14进入新风通道151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152内以经由排污风口13排出至室外。这样,在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的过程中,加湿结构20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以使从室内排风口12排出含有一定湿度的气体,提升了室内空气湿度。用户启动风机组件31后,空调室内机还能够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以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及清新度。净化结构40能够对室内进风口11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14处中的至少之一进行净化,以减小室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或浓度,以使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只具备单一功能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功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1所示,排污风通道152内设置有第一蜗壳32,新风通道151内设置有第二蜗壳33,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隔件50。其中,分隔件50设置在壳体10,分隔件50将容纳腔15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排污风通道152位于第一腔室内,新风通道151位于第二腔室内,加湿腔16与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均可通断地设置。这样,分隔件50的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分割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进而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通道151和排污风通道152相互独立,进而避免新风与室内污风发生混合而影响新风质量,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排污风效果。
如图3至图5、图7、图8及图11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通断部60。其中,第一通断部60位于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之间,第一通断部6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通过第一通断部60控制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之间的通断状态。这样,当需要空调室内机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时,用户操作第一通断部60,以使第一通断部60控制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之间的通断状态,当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连通时,室内气体经由室内进风口11进入加湿腔16内,位于加湿腔16内的加湿结构20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完成加湿后的室内气体经由室内排风口12排入室内,进而使得用户对室内空调器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具体地,当不需要加湿结构20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时,用户操作第一通断部60,以使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断开连通,则室内气体不能够经由室内进风口11进入加湿腔16内,空调室内机不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断部6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通断部6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的通断。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一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一通断部6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一通断部6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如图3至图6、图8、图10及图11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通断部70和第三通断部80。第二通断部70位于排污风通道152内,第二通断部7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二通断部70用于控制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之间的通断状态。第三通断部80位于排污风通道152内,第三通断部8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三通断部80用于控制排污风通道152与室内排风口12之间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一通断部60和第三通断部80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二通断部7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气体流经加湿结构20,加湿结构20对气体进行加湿。这样,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及第三通断部80的上述设置保证加湿结构20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以使空调室内机处于加湿模式。
具体地,当需要空调室内机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时,操作第二通断部7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之间断开连通,操作第三通断部8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室内排风口12连通,操作第一通断部60,以使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连通。由于加湿腔16与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均连通,则室内气体从室内进风口11进入加湿腔16,经由加湿结构20加湿后进入排污风通道152内,最后经由室内排风口12排入室内,进而提升了室内气体的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断部7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通断部7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的通断。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二通断部7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二通断部7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断部8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三通断部8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排污风通道152与室内排风口12的通断。可选地,第三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三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三通断部8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三通断部8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三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如图3至图5、图8、图10、图11及图14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四通断部90和第五通断部100。第四通断部90位于新风通道151内,第四通断部9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四通断部90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51与进新风口14之间的通断状态。第五通断部100设置在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处,第五通断部10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五通断部100用于控制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四通断部90、第二通断部70及第五通断部100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一通断部60和第三通断部8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风机组件31,以使空调室内机处于进新风排污风模式。这样,第四通断部90、第二通断部70、第五通断部100、第一通断部60及第三通断部80的上述设置保证空调室内机能够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当需要空调室内机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时,操作第四通断部90,以使新风通道151与进新风口14连通,操作第二通断部7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连通。操作第五通断部100,以使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操作第三通断部8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室内排风口12之间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操作第一通断部60,以使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之间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此时,空调室内机不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室内气体经由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进入排污风通道152内,以经由排污风口13排至室外。新风经由进新风口14进入新风通道151内,再经由室内排风口12进入室内,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排污风操作,提升了室内气体清洁度及清新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通断部9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四通断部9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的通断。可选地,第四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四检测结构,第四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四通断部9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四通断部9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四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断部10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五驱动装置驱动第五通断部10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的通断。可选地,第五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五检测结构,第五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五通断部10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五通断部10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五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如图13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六通断部110。第六通断部110设置在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处,第六通断部11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第六通断部110用于控制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其中,当第三通断部8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及第四通断部9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风机组件31,以使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这样,第三通断部80、第五通断部100、第六通断部110、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及第四通断部90的上述设置保证空调室内机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净化,以减小室内气体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或浓度,保障用户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当需要空调室内机对室内气体进行净化时,操作第三通断部8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室内排风口12连通,操作第五通断部100,以使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操作第六通断部110,以使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操作第一通断部60,以使室内进风口11与加湿腔16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操作第二通断部70,以使排污风通道152与排污风口13之间断开连通,再操作第四通断部90,以使新风通道151与进新风口14之间断开连通。此时,空调室内机不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也不能够进行进新风排污风,一部分室内气体经由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进入排污风通道152内,另一部分室内气体经由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进入新风通道151内,完成净化后的室内气体通过室内排风口12排入至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通断部110与壳体10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第六通断部110绕枢转轴转动,以实现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的通断。可选地,第六驱动装置为电机。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六检测结构,第六检测结构用于检测第六通断部110的通断状态,并将第六通断部110的通断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六驱动装置运行或停止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加湿结构20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具体地,加湿结构20位于壳体10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壳体10内设置有导轨,加湿结构20沿导轨可滑动地设置,进而使得用户对加湿结构20的更换,或加湿结构20与壳体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
如图3至图5及图8至图12所示,加湿结构20包括湿膜21、水箱22和接水盘。其中,湿膜21与至少部分加湿腔16相对设置。水箱22与湿膜21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向湿膜21供水。接水盘位于湿膜21的下方,以用于盛接湿膜21滴落的水。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穿过湿膜21的室内气体具有一定的湿度,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壳32的蜗壳型线的旋向和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的旋向一致。第一蜗壳32的蜗壳型线和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同向设置。具体地,风机组件31的两头分别连接固定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为了保证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能够使用同一型号的风机组件31,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的旋向同向,且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同向,以使第一蜗壳32和第二蜗壳33均能够向室内输送气流,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净化效果和加湿效果达到最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壳32的出风方向和第二蜗壳33的出风方向一致。
如图3至图5、图8、图10及图11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消毒杀菌装置120。其中,消毒杀菌装置120位于壳体10内且设置在进新风口14所在位置处,以通过消毒杀菌装置120对进入壳体10内的新风进行消毒杀菌。可选地,消毒杀菌装置120为紫外杀菌装置。具体地,消毒杀菌装置120覆盖在整个进新风口14上,以对室外新风进行消毒杀菌,避免有害气体进入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结构40为滤网。这样,滤网能够对气体中的粉尘等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进入室内的气体携带上述杂质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上述设置减小了净化结构40的加工成本。
如图1和图2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面板130。其中,出风面板130设置在壳体10上,出风面板130具有出风口131,出风口131与室内排风口12连通。
如图1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20处于加湿状态,空调室内机的加湿腔16与室内进风口11连通,以对经由室内进风口11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内的气体进行加湿;或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40对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11、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14中至少之一的气体进行净化;或
控制新风通道151和排污风通道152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
这样,在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运行模式的切换,如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模式、空气净化模式及进新风排污风模式,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功能更加多样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这样,在开启空调室内机后,先对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进行初始化,以使上述通断部均处于断开连通状态,便于用户后续对空调室内机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后,对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是否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其中,若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均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加湿指令、或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净化指令、或向空调室内机发送进新风排污风指令。这样,在向空调室内机发送指令之前,需要检测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是否处于断开连通状态,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20处于加湿状态的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通断部60和第三通断部8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当室内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值时,控制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
具体地,在用户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加湿指令后,第一通断部60和第三通断部80处于连通状态,风机组件31运行,以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操作。待室内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值时,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加湿结构20不再继续加湿,以减小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功耗,避免能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40对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11、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14的气体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三通断部80、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100和空调室内机的第六通断部11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当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预设洁净度值时,控制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
具体地,在用户向空调室内机发送净化指令后,第三通断部80、第五通断部100和第六通断部110处于连通状态,风机组件31运行,以对室内气体进行净化操作。待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预设洁净度值时,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净化结构40不再对室内气体进行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的方法包括: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二通断部70、空调室内机的第四通断部90和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10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消毒杀菌装置120运行;
启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具体地,在用户向空调室内机发送进新风排污风指令后,第二通断部70、第四通断部90及第五通断部100处于连通状态,启动消毒杀菌装置120,之后启动风机组件31运行,以使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室内污风排出至室外,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和清新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空调室内机包括加湿结构,加湿结构位于加湿腔内,且加湿腔与室内进风口可通断地设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壳体的容纳腔内具有新风通道和排污风通道,新风通道与进新风口连通,排污风通道与排污风口连通,以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进新风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排污风通道内以经由排污风口排出至室外。这样,在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的过程中,加湿结构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加湿,以使从室内排风口排出含有一定湿度的气体,提升了室内空气湿度。用户启动风机组件后,空调室内机还能够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以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及清新度。净化结构能够对室内进风口处、排污风通道的进风口处、新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进新风口处中的至少之一进行净化,以减小室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或浓度,以使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只具备单一功能相比,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功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室内进风口(11)、室内排风口(12)、排污风口(13)、进新风口(14)、加湿腔(16)和容纳腔(15),所述室内进风口(11)、所述室内排风口(12)、所述排污风口(13)和所述进新风口(14)均与所述容纳腔(15)连通;
用于对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结构(20),所述加湿结构(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加湿结构(20)位于所述加湿腔(16)内;所述加湿腔(16)与所述室内进风口(11)可通断地设置;
风机组件(31),位于所述容纳腔(15)内,所述容纳腔(15)内具有新风通道(151)和排污风通道(152),所述新风通道(151)与所述进新风口(14)连通,所述排污风通道(152)与所述排污风口(13)连通,以在所述风机组件(31)的作用下,使新风经由所述进新风口(14)进入所述新风通道(151)内以排入室内,室内污风进入所述排污风通道(152)内以经由所述排污风口(13)排出至室外;
其中,所述室内进风口(11)处、所述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处、所述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处、所述进新风口(14)处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风通道(152)内设置有第一蜗壳(32),所述新风通道(151)内设置有第二蜗壳(33),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分隔件(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所述分隔件(50)将所述容纳腔(15)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排污风通道(15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新风通道(15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加湿腔(16)与所述第一蜗壳(32)和所述第二蜗壳(33)均可通断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通断部(60),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11)与所述加湿腔(16)之间,所述第一通断部(6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通断部(60)控制所述室内进风口(11)与所述加湿腔(16)之间的通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二通断部(70),位于所述排污风通道(152)内,所述第二通断部(7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通断部(70)用于控制所述排污风通道(152)与所述排污风口(13)之间的通断状态;
第三通断部(80),位于所述排污风通道(152)内,所述第三通断部(8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三通断部(80)用于控制所述排污风通道(152)与所述室内排风口(12)之间的通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第一通断部(60)和第三通断部(80)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二通断部(7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气体流经所述加湿结构(20),所述加湿结构(20)对所述气体进行加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四通断部(90),位于所述新风通道(151)内,所述第四通断部(9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四通断部(90)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通道(151)与所述进新风口(14)之间的通断状态;
第五通断部(100),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处,所述第五通断部(10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五通断部(1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蜗壳(32)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第四通断部(90)、所述第二通断部(70)及所述第五通断部(100)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通断部(60)和所述第三通断部(8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所述风机组件(31),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进新风排污风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六通断部(110),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处,所述第六通断部(11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六通断部(1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蜗壳(33)的进风口的通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第三通断部(80)、所述第五通断部(100)及所述第六通断部(110)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通断部(60)、所述第二通断部(70)及所述第四通断部(9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启动所述风机组件(31),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净化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2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20)包括:
湿膜(21),与至少部分所述加湿腔(16)相对设置;
水箱(22),所述水箱(22)与所述湿膜(21)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向所述湿膜(21)供水;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湿膜(21)的下方,以用于盛接所述湿膜(21)滴落的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32)的蜗壳型线的旋向和所述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的旋向一致;和/或所述第一蜗壳(32)的蜗壳型线和所述第二蜗壳(33)的蜗壳型线同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消毒杀菌装置(1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设置在所述进新风口(14)所在位置处,以通过所述消毒杀菌装置(120)对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新风进行消毒杀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40)为滤网。
12.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对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20)处于加湿状态,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加湿腔(16)与室内进风口(11)连通,以对经由所述室内进风口(11)进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内的气体进行加湿;或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40)对进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11)、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14)中至少之一的气体进行净化;或
控制所述新风通道(151)和所述排污风通道(152)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对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通断部(60)、第二通断部(70)、第三通断部(80)、第四通断部(90)、第五通断部(100)及第六通断部(11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断部(60)、所述第二通断部(70)、所述第三通断部(80)、所述第四通断部(90)、所述第五通断部(100)及所述第六通断部(110)处于断开连通状态后,对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初始化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通断部(60)、所述第二通断部(70)、所述第三通断部(80)、所述第四通断部(90)、所述第五通断部(100)及所述第六通断部(110)是否处于所述断开连通状态;
若所述第一通断部(60)、所述第二通断部(70)、所述第三通断部(80)、所述第四通断部(90)、所述第五通断部(100)及所述第六通断部(110)均处于所述断开连通状态,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发送加湿指令、或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发送净化指令、或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发送进新风排污风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结构(20)处于加湿状态的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通断部(60)和所述第三通断部(8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当室内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结构(40)对进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进风口(11)、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污风通道(152)的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通道(151)的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新风口(14)中至少之一的气体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三通断部(80)、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100)和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六通断部(11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当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预设洁净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31)停止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进行进新风排污风操作的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通断部(70)、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四通断部(90)和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五通断部(100)处于连通状态;
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消毒杀菌装置(120)运行;
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组件(31)运行。
CN201911312857.6A 2019-12-18 2019-12-18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076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2857.6A CN1110762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2857.6A CN1110762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281A true CN111076281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15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2857.6A Pending CN1110762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628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1535A (zh) * 2020-10-30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系统、电器设备和净化方法
CN113847721A (zh) * 2021-09-27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688610A (zh) * 2022-05-07 2022-07-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0937Y (zh) * 2004-11-05 2005-11-16 曹国俊 中央空调新风净化装置
CN107327937A (zh) * 2017-08-18 2017-1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US20180172291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CN109340914A (zh) * 2018-09-18 2019-02-1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48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332615A (zh) * 2018-03-30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00018U (zh) * 2019-12-18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0937Y (zh) * 2004-11-05 2005-11-16 曹国俊 中央空调新风净化装置
US20180172291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CN107327937A (zh) * 2017-08-18 2017-1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031948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332615A (zh) * 2018-03-30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40914A (zh) * 2018-09-18 2019-02-1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1400018U (zh) * 2019-12-18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1535A (zh) * 2020-10-30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系统、电器设备和净化方法
CN112361535B (zh) * 2020-10-30 2022-04-1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净化系统、电器设备和净化方法
CN113847721A (zh) * 2021-09-27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3847721B (zh) * 2021-09-27 2023-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688610A (zh) * 2022-05-07 2022-07-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628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JP4054010B2 (ja) 換気兼用空気清浄器
JP4008905B2 (ja) 換気兼用空気清浄器
JP4985735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37132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93B (zh) 多功能双向流新风机
JP4599906B2 (ja) 空気清浄機システム
KR100577206B1 (ko) 환기시스템
JP200322762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40001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6010184A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空気清浄システム並びに建物構造
KR100640799B1 (ko) 공기 청정 겸용 환기장치
JP3863360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210048156A (ko) 실내 공기 정화장치
CN211977073U (zh) 一种调湿新风机
JP4883155B2 (ja) 空気清浄機
WO2005100873A1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341510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05408A (ja) 空気清浄化システム
CN108613255B (zh)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0508485B1 (ko)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JP4617739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1781816U (zh) 集水组件及具有该集水组件的调湿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