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102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6102A
CN111066102A CN201880058608.6A CN201880058608A CN111066102A CN 111066102 A CN111066102 A CN 111066102A CN 201880058608 A CN201880058608 A CN 201880058608A CN 111066102 A CN111066102 A CN 111066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ircuit
wire harness
wire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6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6102B (zh
Inventor
村田高弘
小森洋和
佐藤泰弘
石川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66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6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技术。线束(10)具备第一电路组(20)和第二电路组(30)。第一电路组(2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第二电路组(30)的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在上述第二连接器(14)或者与上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上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18)连接。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分支的线束。
背景技术
在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中,有时对分支部分呈交叉状地实施带卷绕和除了连接器以外实施止水加工。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与这些加工相应地导致工时增加,线束的制造花费工夫。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对于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在各自的一端与相同的连接器连接的多个电线组中,以各自的另一端与其他连接器连接的电线组为单位地设置独立的保护件,从而在不进行上述那样的加工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78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保护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形态的线束具备:第一电路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及第二电路组,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在上述第二连接器或者与上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上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连接。
在第二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具备:第一电线组,构成上述第一电路组;第二电线组,构成上述第二电路组;及外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上述第一电线组及上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在第三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二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还具备屏蔽部件,上述屏蔽部件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上述第一电线组及上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在第四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三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上述第一连接器至上述第三连接器的至少一根电线,上述线束还具备模制部,上述模制部由树脂材料以在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后端侧覆盖上述电线的周围的形态形成,将上述电线支撑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上述电线与上述模制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
在第五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四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上述第一连接器至上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电线及经由短路电路而与上述第一部分电线短路并从上述第二连接器至上述第三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电线。
在第六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五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
在第七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五或者第六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连接对象的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
在第八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七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航,上述第二电路组仅作为信号用的电路而被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第八形态,在第一电路组及第二电路组中,对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部分,能够共用一个外装件。此外,由于第二电路组在第二连接器或者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处与第一电路组分支,因此不需要对分支部分呈交叉状地实施带卷绕。另外,在需要对分支部分进行止水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与对于连接器的止水加工一并进行。由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通过以上,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
在如第二形态的线束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及第二电线组的周围的外皮的情况下,使外皮内的电线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外皮的线束,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
在如第三形态的线束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及第二电线组的周围的屏蔽部件的情况下,使屏蔽部件内的电线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屏蔽部件的线束,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
特别是根据第四形态,作为第二连接器,能够使用具有与以往的连接器相同的结构的连接器。另外,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侧的电路中,无需特别进行设计变更。
特别是根据第五形态,作为第一部分电线,能够使用与第一电路组中的、构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部分的电线组相同长度的电线。
特别是根据第六形态,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侧的电路中,能够省略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
特别是根据第七形态,作为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能够省略支撑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的结构。
由于是在线束中第二电路组在第二连接器或者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分支的结构,因此与第二电路组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与第一电路组分支的情况相比,有时需要延长第二电路组。在此,作为通常构成信号用的电路的电线,能够使用比构成电源用的电路的电线细径的电线。因此,根据第八形态,由于第二电路组的各电路仅被用作信号用的电路,因此与第二电路组的各电路被用作电源用的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变长的量的重量增加等抑制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模制部的模具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连接器12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线束10具备: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14、第三连接器18、第一电路组20及第二电路组30。在第一连接器12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一端部和第二电路组30的一端部。在第二连接器14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另一端部。在第三连接器18连接有第二电路组30的另一端部。就各电路组20、30来看,在第一电路组20中,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另外,在第二电路组30中,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第三连接器18连接。此时,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或者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处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在此,以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为例进行说明。
更加详细地说,线束10具备构成第一电路组20的第一电线组22及构成第二电路组30的第二电线组32。在此,第一电线组22包含四根电线40a~40d。另外,第二电线组32包含两根电线40e、40f。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第二电路组30包含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三连接器18的至少一根电线40。在此,上述两根电线40e、40f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三连接器18。
各电线40包含芯线42和覆盖芯线42的绝缘被覆44。芯线42由铜或者铝等导电材料形成。芯线42既可以由一根线材构成,也可以由多根线材构成。在芯线42由多根线材构成的情况下,多根线材既可以捻合,也可以不捻合。绝缘被覆44通过将树脂等绝缘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等)例如挤出成型在芯线42周围等而形成。
在此,对第一电线组22中的四根电线40a~40d中的一对电线40a、40b被用作电源线,并且另一对电线40c、40d被用作信号线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第二电线组32中的两根电线40e、40f成对并被用作信号线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第二电路组30仅作为信号用的电路而被使用。另外,作为信号线的用途,既可以是控制用,也可以是传感器用。在此,对第一电线组22中的一对电线40c、40d被用作控制用的信号线,第二电线组32中的一对电线40e、40f被用作传感器用的信号线的情况进行说明。被用作电源线、信号线的各对电线40既可以通过捻合而形成所谓的双绞线,也可以不捻合。在此,被用作电源线的电线40a~40b的直径大于被用作信号线的电线40c~40f的直径。但是,电线40的根数、用途及直径等不限于上述情况。
如上所述,在第一连接器12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一端部及第二电路组30的一端部。另外,在第二连接器14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另一端部。另外,在第三连接器18连接有第二电路组30的另一端部。因此,在第一连接器12连接有六根电线40a~40f的一端部。在第二连接器14连接有四根电线40a~40d的另一端部。在第三连接器18连接有两根电线40e、40f的另一端部。
作为各连接器12、14、18的连接对象,可想到设于其他线束的连接器或者设于设备等的连接器等。以下,对第一连接器12与设于其他线束的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第二连接器14与设于设备80的连接器82连接,第三连接器18与设于不同于第二连接器14所连接的设备80的设备的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设备,可想到马达等驱动源、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控制单元、各种传感器等。特别是在此,对将具备驱动源和ECU的设备80设想为第二连接器14所连接的设备80,将传感器设想为第三连接器18所连接的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各连接器12、14、18分别包含连接器壳体13、15、19。如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3上形成有多个腔室13a。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5、第三连接器壳体19上也相同地形成有多个腔室。在各腔室13a中收纳有各电线40的端部。例如,在电线40的端部通过压接、焊接、压焊等连接有端子46,该端子46被收纳于上述腔室13a。端子46由铜或者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对端子46实施基于锡、镍等任意的金属的镀敷。端子46例如通过对冲压加工成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一步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在连接器与连接对象连接时,该端子46与对象侧导体连接,从而各电线40与连接对象的电路连接。例如,在第二连接器14与设于作为连接对象的设备80的连接器82连接时,该端子46与对象侧导体86连接,从而各电线40与连接对象的电路82连接。
在此,第二电线组32中的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4之间的部分和第一电线组22共用相同的外皮50(也称为线护套)。因此,外皮50在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4之间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该外皮50例如通过树脂等绝缘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等)挤出成型在电线40的周围等而形成。
此外,在此,第二电线组32中的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4之间的部分和第一电线组22共用相同的屏蔽部件52。屏蔽部件52在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4之间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该屏蔽部件52例如既可以是将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环状而成的编织线,也可以是以具有可挠性的方式较薄地形成的金属箔等。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屏蔽部件52在外皮50的内侧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但是,屏蔽部件52也可以在外皮50的外侧连同外皮50一起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另外,作为线束10,也可以具备与上述屏蔽部件52分开设置的、分别独立地覆盖各对电线40a、40b(40c、40d或者40e、40f)的屏蔽部件。
如上述那样,外皮50覆盖第一电线组22和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因此,在此,第一电线组22、第二电线组32、外皮50形成一个线缆。此外,通过设置屏蔽部件52,上述线缆成为屏蔽线缆。作为该屏蔽线缆,能够使用例如从长条的屏蔽线缆以所需长度切断而成的屏蔽线缆。在该情况下,在线缆端部进行剥皮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该外皮50及屏蔽部件52在第一电线组22的端部的位置被剥离。因此,在第二电线组32中的第二连接器14与第三连接器18之间的部分未设置外皮50及屏蔽部件52。在第二电线组32中的第二连接器14与第三连接器18之间的部分,既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其他外装件70,也可以不设置。作为该外装件70,可想到片材、波纹管、呈螺旋状地卷绕的粘接带等。
第二电线组32中的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三连接器18的电线40e、40f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由模制部60支撑。模制部60通过树脂材料形成为在第二连接器14的后端侧覆盖电线40e、40f的周围的形态。模制部60将电线40e、40f支撑于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电线40e、40f和模制部60是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的。以下,将由模制部60覆盖而成为一体的部件称为嵌件元件。
在此,线缆端部、电线40a~40d、第二连接器壳体15的后端侧部分也设为嵌件元件。因此,在此,在线缆端部中的从外皮50至第二连接器壳体15的区域设有模制部60。由此,模制部60能够对线缆及第二连接器14这两方附加止水性。
但是,设置模制部60的区域不限于上述情况。只要在线缆端部存在外皮50的部分、构成第一电路组20的电线40a~40d且从外皮50露出的部分及第二连接器壳体15的后端侧部分中的任意一个部分与电线40e、40f一起设为嵌件元件,电线40a就能够被模制部60支撑于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对于是否将这些部分中的多个部分设为嵌件元件,可以考虑所要求的止水性等来决定。
例如,在线缆端部不需要基于模制部60的止水性的情况下,模制部60中的线缆侧的缘部的位置也可以不是外皮50的位置,而是从外皮50延伸并露出的电线40a~40d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线缆端部存在外皮50的部分也可以不设为嵌件元件。相同地,在不需要第二连接器14侧处的止水性的情况下,模制部60中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5侧的缘部的位置也可以不是第二连接器壳体15的位置,而是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5延伸出的电线40a~40d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连接器壳体15也可以不设为嵌件元件。
模制部60使用例如图5所示的模具90而成型。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模制部60的模具90的概略立体图。
模具90由上模91和下模92构成。上模91及下模92分别具备成型主体部93和多个支撑部94~96。成型主体部93是形成收纳通过注入口97注入到模具90内的熔融树脂的收纳空间的部分。收纳于该成型主体部93的收纳空间的熔融树脂冷却而凝固,从而形成模制部60。多个支撑部94~96分别形成为连结成型主体部93与模具90的外表面的槽状。作为多个支撑部94~96,在此设有支撑在线缆端部存在外皮50的部分的线缆支撑部94、支撑从线缆端部延伸的电线40e、40f的电线支撑部95及支撑第二连接器壳体15的壳体支撑部96。各支撑部94~96的内表面形状可以形成为与作为支撑对象的部件的外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在此,电线支撑部95的开口设在与设有线缆支撑部94的开口的面相同的面上。因此,电线40e、40f相对于模具90从由线缆支撑部94支撑的线缆端部在成型主体部93的内部U字形转弯的形态延伸,并且支撑于电线支撑部95。因此,在线束10中,电线40e、40f以在模制部60内U字形转弯的形态延伸。
当然,电线40e、40f在模制部60内以U字形转弯的方式延伸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在模具90中,电线支撑部95的开口也可以设在与设有壳体支撑部96的开口的面相同的面上。在该情况下,在线束10中,电线40e、40f相对于模制部60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5延伸出的面相同的面引出。另外,例如,在模具90中,电线支撑部95的开口也可以设于不同于设有线缆支撑部94的开口的面及设有壳体支撑部96的开口的面的面上。在该情况下,在线束10中,电线40e、40f相对于模制部60从不同于线缆延伸出的面及第二连接器壳体15延伸出的面的面引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束10,在第一电路组20及第二电路组30中,对于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4之间的部分,能够共用相同的外装件(在此为屏蔽部件52及外皮50)。此外,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因此无需在分支部分呈交叉状地实施带卷绕。另外,在需要对分支部分进行止水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与对于第二连接器14的止水加工一并进行。由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10。通过以上,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10。
另外,在如上述线束10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的外皮50的情况下,使外皮50内的电线40a~40f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外皮50的线束10,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
另外,在如上述线束10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22及第二电线组32的周围的屏蔽部件52的情况下,使屏蔽部件52内的电线40a~40f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屏蔽部件52的线束10,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
另外,第二电线组32不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因此作为第二连接器14,能够使用具有与第二电路组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与第一电路组分支的以往的线束中的第二连接器相同的结构的部件。另外,在作为第二连接器14的连接对象侧的设备80的电路84中,无需特别进行设计变更。
另外,由于是在线束10中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的结构,因此与第二电路组30在第一连接器12和第二连接器14之间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的情况相比,有可能需要延长第二电路组30。在此,作为通常构成信号用的电路的电线40e、40f,能够使用比构成电源用的电路的电线40a、40b细径的电线。因此,若仅将第二电路组30的各电路用作信号用的电路,则与将第二电路组30的各电路用作电源用的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变长的部分的重量增加等抑制得较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110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连接器114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110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此前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10中构成第二电路组130的第二电线组132的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构成第二电路组30的第二电线组32的结构不同。另外,随之,第二连接器114的形状也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的第二连接器14的形状产生变更。
具体地说,第二电线组132由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二连接器114的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和经由短路电路而与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短路并从第二连接器14至第三连接器18的第二部分电线40i、40j构成。此时,短路电路包含设于第二连接器114的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在此为汇流条16)。因此,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的端部及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器114连接。它们通过汇流条16而短路。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分别设有使一根第一部分电线40g(40h)与一根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短路的两个汇流条16。各汇流条16具有形成为阳端子形状的两个凸片端子16a和连结两个凸片端子16a的连结部16b。在连结部16b形成有供设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15的卡止突起15d插入卡止的贯通孔16c。各汇流条16由例如铜或者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对汇流条16实施基于锡、镍等任意的金属的镀敷。汇流条16例如通过对冲压加工成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一步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在此,第二连接器11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14相同地,也收纳构成第一电路组20的电线40a~40d的端部。因此,在第二连接器14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5上形成有收纳电线40a~40d的端部的腔室和收纳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及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的端部的腔室。
关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15中的与收纳电线40a~40d的端部的腔室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与作为连接对象侧的设备80侧的连接器82连接的结构。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该结构,形成有用于供设备80侧的阳端子86插通的插通孔15b。并且,形成有该插通孔15b的部分与设备80侧的连接器82嵌合。
另一方面,关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15中的与收纳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及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的端部的腔室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用于能够与汇流条16短路的结构。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该结构,形成有用于供汇流条16的凸片端子16a插通的插通孔15c和能够插入卡止在形成于汇流条16的贯通孔16c的卡止突起15d。插通孔15c形成有四个,分别与对应的腔室连通。卡止突起15d突设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5中的形成有插通孔15c的开口的面。在此,形成有分别支撑两个汇流条16的两个卡止突起15d。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插通孔15c的开口及卡止突起15d的面以呈凹状地凹陷的形态形成,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
另外,支撑汇流条16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此,汇流条16为了使在上下方向上分开配置的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和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短路,而连结部16b形成为相对于凸片端子16a在厚度方向上弯曲的形状,但是也可想到汇流条16为了使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和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短路,而将连结部16b设为相对于凸片端子16a在平坦面内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也可想到在第二连接器壳体设置能够压入汇流条的连结部的压入部,在压入部中沿厚度方向夹持连结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10中,在想要从第二连接器114对线缆端部中的区域进行止水的情况下,可想到在该区域覆盖橡胶制的保护罩72等。由此,能够将分支部分与第二连接器114一并止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10,作为第一部分电线40g、40h,能够使用与第一电路组20中的构成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114之间的部分的第一电线组22相同长度的电线。由此,例如,将第一部分电线40g、40h设为与电线40a~40d一起构成线缆的电线,对于第二部分电线40i、40j,能够采用与构成线缆的上述电线不同的电线。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相比能够将从长条的线缆切出的预定长度的线缆的长度抑制得较短。此外,能够减少第二连接器114侧的外皮50及屏蔽部件52的剥皮量。
另外,设有汇流条16作为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由此在作为第二连接器114的连接对象的设备80侧的电路84中,能够省略短路电路。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线束210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连接器214的概略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210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210中设置短路电路85的位置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110中设置短路电路(汇流条16)的位置不同。
具体地说,作为短路电路85,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85设于作为第二连接器214的连接对象的设备80。在该情况下,在对象侧的连接器282中,极数增加第二电路组130的电路数的2倍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214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15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15相同地形成有收纳电线40a~40d、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的各端部的腔室。然而,在与收纳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的各端部的腔室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与收纳电线40a~40d的端部的腔室对应的部分相同的插通孔15b。因此,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15中,省略了支撑上述汇流条16的结构。
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第二部分电线40i、40j与电线40a~40d相同地,与作为第二连接器14的连接对象的设备80侧的连接器282暂时连接。然而,第一部分电线40g、40h、第二部分电线40i、40j通过设于设备80侧的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85而短路。因此,第二电路组130的另一端部与此前相同地,最终与第三连接器18连接。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85,分别形成有使一个第一部分电线40g(40h)和一个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短路的两个电路85。作为两个电路85,也可以设置例如与上述汇流条16相同的构件。另外,两个电路85也可以例如与形成有设备80侧的电路84的印刷基板等一并形成。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线束210,短路电路85包含设于第二连接器214的连接对象的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85,因此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15中能够省略支撑短路电路(例如,上述汇流条16)的结构。因此,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215,能够使用简易的形状的连接器壳体。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310的概略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310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310在第一连接器312与第二连接器314之间将多种信号多路化这一点上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210不同。
具体地说,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210相同地,在设备80侧连接有第一电路组320中的信号用的电路384a。另外,还设有跨及第二连接器314和第三连接器18的其他信号用的第二部分电线40i、40j。然而,在设备80侧中与第二部分电线40i、40j连接的电路384b经由功能箱385而与第一电路组320中的信号用的上述电路384a合流。并且,功能箱385经由电路384c而与第二连接器314连接。功能箱385包含用于对经由电路384a而发送的信号和经由电路384b而发送的信号进行多路化的多路化电路等公知的复用器。该功能箱385由例如IC构成。并且,通过功能箱385的复用器而多路化后的信号经由跨及第一连接器312和第二连接器314的相同的电线40k、40l而发送至第一连接器312。第一连接器312的连接目的地具备功能箱(省略图示),该功能箱包含对经由第一连接器312而接收到的多路化的信号进行分离的分离电路等公知的解复用器。
在此,有时不仅经由电线40k、40l发送从第二连接器314侧朝向第一连接器312侧的上述信号,还发送从第一连接器312侧朝向第二连接器314侧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在该信号仅被向电路384a的连接目的地或者电路384b的连接目的地发送时,功能箱385仅向电路384a的连接目的地或者仅向电路384b的连接目的地直接发送经由第二连接器314而接收到的该信号。因此,此时,功能箱385不需要包含解复用器。相同地,在第一连接器312的连接目的地设置的功能箱不需要包含复用器。
与此相对,在经由电线40k、40l发送从第一连接器312侧朝向第二连接器314侧的信号的情况下,当信号被向电路384a的连接目的地和电路384b的连接目的地这两方发送时,功能箱385分离经由第二连接器314而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将分离出的适当的信号向电路384a及电路384b输出。因此,此时,设备80侧的功能箱385及第一连接器312的连接目的地的功能箱都可以具备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这两者。
因此,在线束310中,电线40k、40l是构成第一电路组320的第一电线组322的一个构成要素,并且也是构成第二电路组330的第二电线组332的一个构成要素。与像这样对多个信号进行多路化相伴地,在第一连接器312、第二连接器314、设备80侧的连接器382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214、设备80侧的连接器282相比,极数减少。
在此,作为对多个信号进行多路化的技术,能够使用所谓的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等公知的技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束310,至少在第一连接器312与第二连接器314之间对多种信号进行多路化并用相同的电线40k、40l进行发送,因此能够减少该部分的电线根数。
{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线40e、40f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三连接器18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电线40e、40f例如也可以是两个电线由所谓的接头端子等连接并从第一连接器12至第三连接器18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由接头端子连接的两条电线中的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电线可以形成为与电线40a~40d相同的长度。由此,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110、210、310相同地,能够将从长条的线缆切断的预定长度的线缆的长度抑制得较短。另外,接头端子部分可以收纳在模制部60内。由此,能够对接头端子部分赋予止水性。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施加于第二电路组330的信号和施加于第一电路组320的信号在设备80侧合流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施加于第二电路组330的信号和施加于第一电路组320的信号也可以在第二连接器314的位置合流。在该情况下,可想到如下结构:第二连接器314具备连结有三个凸片端子的汇流条,通过该汇流条来连接电线40k(40l)、第二部分电线40i(40j)及设备80侧的电路384a的端部的连接部件86。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
如以上那样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310、线束;12、312、第一连接器;13、第一连接器壳体;13a、腔室;14、114、214、314、第二连接器;15、115、215、315、第二连接器壳体;16、汇流条;18、第三连接器;19、第三连接器壳体;20、第一电路组;22、第一电线组;30、第二电路组;32、第二电线组;40a~40l、电线;42、芯线;44、绝缘被覆;46、端子;50、外皮;52、屏蔽部件;60、模制部;70、外装件;72、保护罩;80、设备;82、282、382、连接器;85、短路电路;90、模具。

Claims (8)

1.一种线束,具备:
第一电路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及
第二电路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具备:
第一电线组,构成所述第一电路组;
第二电线组,构成所述第二电路组;及
外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所述第一电线组及所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所述第一电线组及所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所述第一连接器至所述第三连接器的至少一根电线,
所述线束还具备模制部,所述模制部由树脂材料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后端侧覆盖所述电线的周围的形态形成,将所述电线支撑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置,
所述电线与所述模制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所述第一连接器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电线及经由短路电路而与所述第一部分电线短路并从所述第二连接器至所述第三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电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连接对象的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组仅作为信号用的电路而被使用。
CN201880058608.6A 2017-09-20 2018-06-26 线束 Active CN111066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0042 2017-09-20
JP2017180042A JP6761398B2 (ja) 2017-09-20 2017-09-20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PCT/JP2018/024128 WO2019058686A1 (ja) 2017-09-20 2018-06-26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102A true CN111066102A (zh) 2020-04-24
CN111066102B CN111066102B (zh) 2021-08-27

Family

ID=6581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608.6A Active CN111066102B (zh) 2017-09-20 2018-06-26 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668B2 (zh)
JP (1) JP6761398B2 (zh)
CN (1) CN111066102B (zh)
WO (1) WO2019058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6276B2 (ja) * 2020-01-17 2022-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371505B2 (ja) * 2020-01-20 2023-10-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6242A (ja) * 1997-12-08 1999-07-02 Yazaki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0101495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該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作製方法並びに該コネクタの結合構造
JP2004014475A (ja) * 2002-06-11 2004-01-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成形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JP2005294132A (ja) * 2004-04-02 2005-10-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外装モールド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外装モールドハーネス搭載の自動車
JP2010103044A (ja) * 2008-10-27 2010-05-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複数の短絡回路を含む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6506A (ja) * 2013-01-29 2014-08-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4960A (en) * 1992-04-06 1993-02-09 Hopkin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railer light connection system
US5600232A (en) * 1994-06-17 1997-02-04 Deere & Company Alternator system for a vehicle
US5936407A (en) * 1997-06-30 1999-08-10 Borland; Leslie R. Intravehicular auto harness integrity tester with switch
JP2000057853A (ja) 1998-08-03 2000-02-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岐部を有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外装構造
US6396210B1 (en) * 2000-01-18 2002-05-28 M.P. Menze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c. Headlight adapter system
EP1177951B1 (en) * 2000-08-02 2006-07-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 harness structure
US7572149B2 (en) * 2007-02-16 2009-08-1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5360967B2 (ja) * 2008-10-08 2013-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Ecuシステム
CA2741092C (en) * 2009-01-26 2012-05-08 Psi Patents, Llc T-harness connection for vehicle remote starters
JP6050197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JP6050196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JP6353858B2 (ja) * 2016-02-22 2018-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6242A (ja) * 1997-12-08 1999-07-02 Yazaki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0101495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該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作製方法並びに該コネクタの結合構造
JP2004014475A (ja) * 2002-06-11 2004-01-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成形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JP2005294132A (ja) * 2004-04-02 2005-10-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外装モールド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外装モールドハーネス搭載の自動車
JP2010103044A (ja) * 2008-10-27 2010-05-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複数の短絡回路を含む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6506A (ja) * 2013-01-29 2014-08-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74668B2 (en) 2021-04-13
JP2019057377A (ja) 2019-04-11
JP6761398B2 (ja) 2020-09-23
WO2019058686A1 (ja) 2019-03-28
CN111066102B (zh) 2021-08-27
US20200282928A1 (en)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7741B2 (en) Wire harness
US10286857B2 (en) Wire harness
US9472893B1 (en) Connector
US9972417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path
US20180001849A1 (en) Wire harness
JP6045616B2 (ja) 外装部材と後付部品との取付構造
US20170129424A1 (en) Exterior member for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US8282401B2 (en) Electric multiple distributor
CN111066102B (zh) 线束
US10457229B2 (en) Branch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US10367319B2 (en) Trunk line structure in in-vehicle network and connector for in-vehicle network
ES2687051T5 (es) Conexión enchufable con un conector enchufable y un cable conectado con él
US6644978B2 (en) Connector having two connectors inserted into one lead block
US10236637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N101677025A (zh)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29994B (zh) 配线部件
US10692627B2 (en) Electrical conduction path
JP201600468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07564604A (zh) 被屏蔽的电缆
US112452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S2942864T3 (es) Conjunto de conector enchufable
WO201600663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6663496B (zh) 多芯电缆和具有基板的多芯电缆
JP4724039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