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5550A - 线束的固定构造 - Google Patents

线束的固定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5550A
CN111065550A CN201880054399.8A CN201880054399A CN111065550A CN 111065550 A CN111065550 A CN 111065550A CN 201880054399 A CN201880054399 A CN 201880054399A CN 111065550 A CN111065550 A CN 111065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ffler
wire harness
fixing
hole
fix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43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5550B (zh
Inventor
西村哲也
水野芳正
宇治田智
横井基宏
池田茂树
江端大辅
中野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6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5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固定相对于消音器分体形成的线束的技术。线束的固定构造具备:在车辆中配置于地垫与车体之间的消音器、沿着所述消音器的主面配设的线束及以穿过贯通孔的状态将所述线束固定于所述消音器的固定用部件,所述贯通孔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消音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固定用部件紧贴。

Description

线束的固定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线束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隔音及凹凸形状的平滑化等为目的而在汽车底部的车体与地垫之间配设的聚氨酯部件(也称为消音器等)中埋设固定线束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66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需要将线束嵌入成型为嵌入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固定相对于消音器分体形成的线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具备:在车辆中配置于地垫与车体之间的消音器、沿着所述消音器的主面配设的线束及以穿过贯通孔的状态将所述线束固定于所述消音器的固定用部件,所述贯通孔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消音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固定用部件紧贴。
第二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具有与所述消音器的两主面中的某个主面的外侧卡定的第一卡定部及第二卡定部、将所述第一卡定部及所述第二卡定部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消音器的连结部的胶针状部件。
第三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二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胶针状部件的所述连结部中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侧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侧的另一端部在相互分离的位置都贯通所述消音器,所述线束被夹在所述消音器与露出的所述连结部的中间部之间。
第四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二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卡定部位于所述消音器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所述消音器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的外侧,所述线束的固定有电线的片材位于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消音器之间。
第五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二至第四中任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消音器中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上,所述胶针状部件的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定部所卡定的部分相对于其周围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凹陷。
第六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一至第五中任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具有支柱部和形成于所述支柱部的前端的卡定片并形成为能够插入并卡定于孔部的夹子,所述夹子的所述卡定片与所述贯通孔的中间部的位置卡定。
第七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一至第六中任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由刚性比所述消音器高的材料形成,一边将所述贯通孔的周缘部夹入一边被固定;及第二部件,插入并卡定于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的有底孔。
第八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一至第七中任一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线束包括电线及固定所述电线并且夹在所述固定用部件与所述消音器之间的片材。
第九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在第一至第八中任一个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所述线束包括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的多根电线。
发明効果
根据第一至第九方式,能够利用固定用部件,容易地固定相对于消音器分体形成的线束。此时,消音器中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与固定用部件紧贴,所以能够抑制因开设有贯通孔引起的隔音性的降低。
尤其是,根据第二方式,即使不在消音器上预先开设贯通孔,也能够通过使用吊牌枪(tag gun)等简单地将胶针(tag pin)状部件钉入到消音器。另外,在将胶针状部件钉入时形成的贯通孔不伴有消音器的切除,所以贯通孔的内周面易于与连结部紧贴,能够抑制因开设贯通孔引起的隔音性的降低。
尤其是,根据第三方式,线束的固定状态稳定,线束难以受到振动等的影响。
尤其是,根据第四方式,能够利用比较短的胶针状部件将线束固定于消音器。
尤其是,根据第五方式,能够抑制胶针状部件突出到消音器中的配设有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的外侧。
尤其是,根据第六方式,能够使用夹子固定线束。此时,能够抑制夹子突出到消音器中的配设有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的外侧。
尤其是,根据第七方式,与使第二部件与消音器的贯通孔直接卡定的情况相比,卡定状态稳定。
尤其是,根据第八方式,能够利用固定用部件和消音器将片材部分夹入,由此能够容易地固定线束。
尤其是,根据第九方式,能够将圆截面的线束固定于消音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胶针状部件被钉入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分解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分解侧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将第一部件向消音器安装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使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卡定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线束固定部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卡定片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线束的固定构造1具备消音器10、沿着消音器10的主面11a配设的线束20及将线束20固定于消音器10的固定用部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作为固定用部件30使用胶针(tag pin)状部件32的事例。
消音器10是在车辆中配设于地垫80与车体82之间的部件。在消音器10上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有贯通孔12。
消音器10由具有隔音性的材料形成为板状。在此,关于消音器10,说明一边对在发泡聚氨酯等的树脂发泡体的芯片上涂敷粘接剂(粘合剂)等混合而成的部件在蒸气环境下进行压缩一边使该部件紧贴为一体而形成的情况。作为该粘接剂能够使用与聚氨酯芯片用粘接剂等芯片的原材料对应的众所周知的粘接剂。可是,消音器10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消音器10可以是一边使聚氨酯等的树脂材料发泡一边模具成型而形成的,也可以是以无纺布为材料而形成的。另外,例如消音器主体部12可以是无数的纤维状部件压缩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无数的纤维状部件可以交织结合,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紧贴在一起。该纤维状部件可以是天然纤维,也可以是化学纤维。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消音器10形成为平坦状,但是也可以以沿着地垫80或车体82的形状或者局部地变高等为目的而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呈凹凸的部分。
贯通孔12是为了将固定用部件30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消音器10而形成。消音器10中的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与固定用部件30紧贴。如上所述,在此消音器10以树脂发泡体为主成分。也就是说,消音器10是多孔质,具有无数的气泡。因此,在消音器10中的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与固定用部件30紧贴的情况下,若局部地观察在表面出现气泡的部分等,则也有存在不与固定用部件30紧贴的部分的情况。此外,无数的气泡可以连续,也可以是独立的。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20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20A的立体图。
线束20、20A包括电线22,形成为扁平。在此,电线22固定于片材24,由此线束20、20A形成为扁平。构成该片材24的原料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树脂、金属、天然纤维等,另外,该片材24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型等而具有一样的实心截面的部件。另外,该片材24可以是织布、针织布、无纺布等。另外,该电线22可以是具有芯线及形成于该芯线的周围的绝缘覆盖层的绝缘电线,也可以是仅具有芯线的所谓裸电线。另外,该芯线可以是单芯线,也可以是绞合线。可是,线束例如可以如在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芯线的周围形成有整体覆盖层的FFC(柔性扁平电缆)那样,利用与片材24不同的另外的单元形成为扁平。在此,线束20和线束20A上的电线22和片材24的固定方法不同。
具体地说,在线束20中,电线22被线26缝制固定于片材24。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缝纫机将电线22缝制于片材24。此时,可以与电线22分开地另外设置作为缝纫机线26的面线及底线,也可以将电线22用作作为缝纫机线26的面线及底线中的一方。当然也可以手工缝制。
另外,在线束20A中,电线22熔敷固定于片材24。在该情况下,电线22的覆盖层可以熔敷于片材24。作为熔敷方法,例如能够使用超声波熔敷、激光熔敷、热熔敷等。
可是,电线22通过缝制或熔敷固定于片材24并不是必须的。电线22可以利用与缝制、熔敷不同的另外的方法固定于片材24。例如,也考虑利用粘接剂、双面带等固定电线22和片材24。
此外,在线束20、20A中,多根电线22配设为平坦的状态,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多根电线22可以形成为束的状态。另外,以电线22的端部从片材24延伸出的状态,在电线2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23,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连接器23可以设置于与片材24重合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中,通过片材24被夹在胶针状部件32与消音器10之间,从而线束20(20A)固定于消音器10。片材24位于胶针状部件32的后述的第一卡定部34与消音器10之间。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线束20配设于消音器10的朝向地垫80侧的主面11a,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有线束20配设于消音器10的朝向车体82侧的主面11b的情况。
固定用部件30以在贯通孔12中穿过的状态将线束20固定于消音器10。如上所述,在此作为固定用部件30使用胶针状部件32。胶针状部件32具有第一卡定部34、第二卡定部36及将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相连接的连结部38。考虑胶针状部件32例如是以树脂等为材料的一体成型品。此时,考虑胶针状部件32具有比消音器10高的刚性。
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形成为棒状。并且,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的两主面11a、11b中的某个主面的外侧卡定。在此,第一卡定部34位于消音器10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外侧。另外,第二卡定部36位于消音器10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的外侧。因此,在此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隔着消音器10而彼此位于相反侧。此外,在此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形成为同一形状,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可以一个卡定部例如形成为板片状等除棒状以外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形成为除棒状以外的形状的卡定部可以与主面11a侧卡定,也可以与主面11b侧卡定。
连结部38形成为棒状。连结部38将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的中间部连结。连结部38向与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正交的方向)延伸。此时,连结部38贯通消音器10。而且,在此连结部38贯通片材24。在此,说明连结部38沿着消音器10的主面11a、11b的法线方向延伸的情况,也有连结部38沿着与消音器10的主面11a、11b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在此,在消音器10中,连结部38所贯通的部分形成为上述贯通孔12。该贯通孔12在胶针状部件32钉入时形成。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后述。
在消音器10中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上,供胶针状部件32的第一卡定部34与第二卡定部36中的至少一个卡定部卡定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该部分周围的部分凹陷。在此,在消音器10中的主面11b上,供第二卡定部36卡定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该部分周围的部分凹陷。关于该凹陷,以下称为凹部16。凹部16可以预先形成,也可以是使胶针状部件32卡定时消音器10被胶针状部件压缩而形成。以下,说明凹部16是通过在使胶针状部件32卡定时消音器10被胶针状部件压缩而形成的情况。
例如,连结部38的长度尺寸比消音器10的厚度尺寸与片材24的厚度尺寸之和小,由此能够形成凹部16。另外,即使连结部38的长度尺寸为消音器10的厚度尺寸与片材24的厚度尺寸之和以上,如果连结部38沿着与消音器10的主面11a、11b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从而其路径长比连结部38的长度尺寸大,则也能够形成凹部16。
此外,在此在片材24中的供第一卡定部34卡定的部分也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该部分周围的部分凹陷。对于该凹陷,以下称为凹部25。可是,也可以不产生凹部25。例如,认为片材24的刚性越比消音器10的刚性高,越难以产生凹部25(凹部25的深度尺寸越小)。
优选凹部16的深度尺寸(沿着消音器1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比第二卡定部36的厚度尺寸大。由此,如图2所示,第二卡定部36完全收入到凹部16,能够抑制从消音器10的周围部分突出,由此第二卡定部36难以与周围的部件接触。凹部16的深度尺寸由消音器10的厚度尺寸、片材24的厚度尺寸、连结部38的长度尺寸、连结部38的延伸方向及凹部25的深度尺寸等确定。
图5是示出胶针状部件32被钉入的情况的说明图。
胶针状部件32例如能够利用日本特开平6-263127号公报中记载的卡定片安装机那样的众所周知的装置钉入到作为卡定对象的部件。在图5中作为这样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示出手持式的吊牌枪(tag gun)90。该吊牌枪90例如具备针92,该针92具有能够引导胶针状部件32的槽。并且,如图5所示,在使该针92贯通作为卡定对象的部件的状态下,拉动扳机94。由此,胶针状部件32的一端部以沿着槽移动的方式被打出。打出的胶针状部件32的一端部与作为卡定对象的部件的一主面的外侧卡定。此时,胶针状部件32的另一端部停止在作为卡定对象的部件的另一主面的外侧。之后,从作为卡定对象的部件拔出针92,由此胶针状部件32的钉入操作完成。
因此,在此通过插入吊牌枪90的针92,形成贯通孔12。因此,即使不在消音器10上预先开设贯通孔12,通过使用吊牌枪90等,也能够简单地将胶针状部件32钉入到消音器10。
另外,在向消音器10插入吊牌枪90的针92时,能够不伴有消音器10的切除地插入。因此,在拔出针92后由于连结部38成为穿过了的状态,因而产生的贯通孔12的内周面易于与连结部38紧贴,能够抑制因开设贯通孔12引起的隔音性的降低。
此外,上述吊牌枪90是手持类型,但是可以使用固定类型的装置。另外,吊牌枪90是手动类型,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马达等的驱动源的类型的装置。
根据以上所示的方式,能够利用固定用部件30将与消音器10分体形成的线束20容易地固定于消音器10。此时,消音器10中的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与固定用部件30紧贴,所以能够抑制因开设贯通孔12引起的隔音性的降低。
另外,即使不预先在消音器10上开设贯通孔12,也能够通过使用吊牌枪90等,简单地将胶针状部件32钉入到消音器10。尤其是,在使用胶针状部件32的情况下,能够从一个面进行固定操作,即使是如消音器10那样大的部件,也不用从背面进行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另外,在钉入胶针状部件32时形成的贯通孔12不伴有消音器10的切除,所以贯通孔12的内周面易于与连结部38紧贴,能够抑制因开设贯通孔12引起的隔音性的降低。
另外,第一卡定部34和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的相互相反侧卡定,所以能够利用比较短的胶针状部件32将线束20固定于消音器10。
另外,由于形成有凹部16,能够抑制胶针状部件32突出到消音器10中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的外侧。
另外,由于利用胶针状部件32和消音器10夹着片材24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容易地固定线束20。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A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与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下面的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说明也同样。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A中,胶针状部件32的固定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中的胶针状部件32的固定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在线束的固定构造1A中,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的相同的主面11b侧卡定。因此,连结部38中的第一卡定部34侧的一端部38a和第二卡定部36侧的另一端部38b在相互分离的位置都贯通消音器10。因此,连结部38的一端部38a与另一端部38b之间的中间部38c露出于消音器10的外侧。
此时,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中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侧卡定。并且,在消音器10与露出的连结部38的中间部38c之间夹着线束20。此时,线束20中的包括电线22的部分夹在消音器10与露出的连结部38的中间部38c之间。尤其是,在此在消音器10与中间部38c之间夹着全部的电线22。
作为这样将胶针状部件32以弯曲为U字状的状态卡定于消音器10的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59338号公报记载的卡定片安装装置等那样,能够使用具有两个上述吊牌枪90的针92的众所周知的两针式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从一个面进行固定操作,因此即使是如消音器10那样大的部件,也不用从背面进行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在此,在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上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侧卡定的情况下,也有线束20中的包括电线22的部分不夹在消音器10与露出的连结部38的中间部38c之间的情况。作为这样的情况,例如考虑仅线束20中的片材24夹在消音器10与露出的连结部38的中间部38c之间的情况。另外,在包括电线22的部分被夹入的情况下,也有仅夹入一部分电线22的情况。
根据本方式,线束20的固定状态稳定,线束20难以受到振动等的影响。尤其是,胶针状部件32是简单的结构,所以可以减小影响。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B的概略剖视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B中,线束20B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A的线束20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说,在线束的固定构造1B中,线束20B的多根电线22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而形成为电线束22a。多根电线22例如通过卷绕省略图示的粘附带或捆束带等捆束部件,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粘附带例如卷绕为螺旋状,或者隔开间隔地局部地卷绕。另外,例如多根电线22通过外套波纹管等筒状部件或卷绕片材等,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
并且,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的电线束22a利用胶针状部件32固定于消音器10。此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A同样地,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侧卡定。并且,电线束22a夹在消音器10与露出的连结部38的中间部38c之间。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圆截面的线束20B固定于消音器10。
{第四实施方式}
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C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C的概略分解剖视图。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C的概略分解侧视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C中,固定用部件30C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B的固定用部件30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说,在此作为固定用部件30C使用夹子40。夹子40插入并卡定于在消音器10上形成的贯通孔12C。在此,说明贯通孔12C预先形成于消音器10的情况。另外,关于贯通孔12C,说明消音器10的一部分被切除或不切除地形成的孔被扩大等而如图9所示具有宽度的情况。更具体地说,夹子40具有支柱部42和卡定片44。在此,夹子40还具有插入限制部46及线束固定部48。
支柱部42形成为比贯通孔12C大(在此稍大)。支柱部42收在在贯通孔12C中。在支柱部42的基端设置有插入限制部46,插入限制部46被延长而设置有线束固定部48。
卡定片44设置于支柱部42的前端。卡定片44形成为比贯通孔12C大。并且,卡定片44与形成于消音器10的贯通孔12C卡定。卡定片44与贯通孔12C的中间部的位置卡定。卡定片44形成为朝向支柱部42的基端逐渐向外侧扩大的形状。在此,卡定片44在支柱部42上以向两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两个。
插入限制部46形成于支柱部42的基端。插入限制部46限制支柱部42向贯通孔12C进一步插入。插入限制部46形成为比支柱部42大的板状。此时,插入限制部46形成为比贯通孔12C大的板状。由此,插入限制部46不能插入到贯通孔12C。在此,插入限制部46形成为方形板状。并且,以从插入限制部46延长的方式设置有线束固定部48。
线束固定部48是固定线束的部分。在此,插入限制部46的一部分向与支柱部42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该延长部分设为线束固定部48。并且,在线束固定部48和线束20B的周围卷绕有粘附带或捆束带等捆束部件70,由此线束20B被固定于线束固定部48。
将线束20B固定于线束固定部48的捆束部件70可以是兼具有作为将多根电线22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的捆束部件的功能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也考虑在线束20B的固定于线束固定部48的部分省略螺旋缠绕粘附带等的部分。
在此,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插入限制部46上以分别向两侧延长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线束固定部48,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可以在插入限制部46上以仅向一侧延长的方式仅设置一个线束固定部48。
另外,也考虑线束固定部48经由偏置部而与插入限制部46相连。例如从支柱部42的延伸方向观察,偏置部是将线束固定部48和支柱部42的位置错开的部分。例如,偏置部以在与支柱部42的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于插入限制部46。此时,线束固定部48以相对于偏置部在与偏置部的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偏置部的前端侧。
例如,考虑夹子40是以树脂等为材料使用模具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品。
此外,在此说明夹子40由具有比消音器10高的刚性的材料形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夹子40向贯通孔12C插入时,主要是消音器10弹性变形。也就是说,消音器10弹性变形,以使贯通孔12C变为与卡定片44相同或为卡定片44以上。此时,卡定片44可以形成为以变小的方式容易地弹性变形,也可以形成为难以弹性变形。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卡定片44的前端刺破贯通孔12C的内周表面而到达消音器10的内部。可是,也有卡定片44的前端不刺破贯通孔12C的内周表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认为贯通孔12C的内周面被卡定片44的前端按压,由此成为贯通孔12C中的卡定片44的前端所处的部分与位于更靠主面11a侧的部分相比向外周侧扩大的状态。
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夹子40固定线束20。此时,卡定片44卡定于贯通孔12C的中间部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夹子40突出到消音器10中的配设有线束20B的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11b的外侧。
{第五实施方式}
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D的概略剖视图。图12是示出向消音器10安装第一部件6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3是示出使第二部件65与第一部件60卡定的情况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在固定用部件30D采用两部件结构这一点上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20C不同。具体地说,固定用部件30包括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65。第一部件60以穿过在消音器10上形成的贯通孔12D的状态固定于消音器10。
在此,先说明贯通孔12D。说明预先形成贯通孔12D的情况。贯通孔12D形成为沿着轴向具有第一孔部13和比第一孔部13大的第二孔部14的形状。在此,第一孔部13相对于第二孔部14位于配设有线束20B的主面11a侧。
第一部件60例如由非发泡树脂等刚性比消音器10更高的材料形成。第一部件60一边夹持贯通孔12D的周缘部(在此为第一孔部13的周缘部)一边被固定。具体地说,第一部件60包括轴部61、凸缘部62及防脱部63。另外,在第一部件60上形成有有底孔60h。而且,在此在第一部件60上形成有卡定突起部64。卡定突起部64与第二部件65的后述的卡定突起部68相卡定。
轴部61形成为棒状。轴部61的一端部61a在消音器10中的配设有线束20B的主面11a侧露出。轴部61从在消音器10的主面11a侧露出的一端部61a向消音器10的内部延伸。轴部61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轴部61与第一孔部13相通。此时,轴部61形成为比第一孔部13大。由此,第一孔部13的内周面与轴部61紧贴。
在此,轴部61的一端部61a的前端突出到消音器10的主面11a的外侧。并且,在该突出部分的周缘设置有凸缘部62。因此,凸缘部62位于消音器10的配设有线束20B的主面11a侧。该凸缘部62是限制轴部61从消音器10脱落的部分,与防脱部63一起彼此从相反侧夹着消音器10。
防脱部63是与凸缘部62同样地限制轴部61从消音器10脱落的部分。具体地说,防脱部63与轴部61的另一端部61b相连。防脱部63形成为比轴部61大。防脱部63形成为比凸缘部62大,但是也可以与凸缘部62相同或比凸缘部62小。防脱部63例如形成为圆板状或多边板状等的板状。防脱部63不突出到消音器10中的主面11b的外侧。因此,防脱部63形成为完全收容于第二孔部14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防脱部63与周围的部件接触。例如,通过将防脱部63的厚度尺寸设定为比第二孔部14的深度尺寸小等,能够变为防脱部63完全收容于第二孔部14的状态。
在此,有底孔60h由轴部61和防脱部63构成。更详细地说,圆筒状的轴部61的内部的中空部61c构成有底孔60h的孔部。此时,轴部61的另一端部61b处的中空部61c的开口被防脱部63堵塞。因此,在此防脱部63构成有底孔60h的底部。此时轴部61的一端部61a在消音器10的主面侧露出,由此轴部61的一端部61a处的中空部61c的开口露出于外部,形成有底孔60h的开口。并且,第二部件65从该开口插入。
可是,也考虑轴部61形成为另一端部61b封口的筒状等,有底孔60h的底部位于轴部61的中间部。
卡定突起部64以从轴部61的内周面朝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卡定突起部64包括至少一个(在此为多个)突起64a。突起64a形成为从有底孔60h的开口侧朝向底部侧,突出尺寸逐渐变大。更详细地说,突起64a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64b和相对于轴向垂直的垂直面64c。在突起64a中,倾斜面64b朝向有底孔60h的开口侧,并且垂直面64c朝向有底孔60h的底部侧。多个突起64a在轴向上排列形成。突起64a在整个周向上形成。可是,突起64a可以仅形成于沿着周向的一部分区域。在该情况下,也考虑沿着周向的尺寸小于半周的多个突起在周向上排列。
考虑该第一部件60例如是以树脂等作为材料并使用模具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品。并且,第一部件60通过嵌入到与第一部件60不同的另外形成的消音器10的贯通孔12,由此固定于消音器10。在此,将第一部件60向贯通孔12嵌入的工序优选在使第一部件60与第二部件65卡定的工序之前进行。
第二部件65插入并卡定于在第一部件60上形成的有底孔60h。通过第二部件65与有底孔60h卡定,将线束20B固定于消音器10。具体地说,第二部件65包括插入部66。在此,在第二部件65上形成有卡定突起部68。卡定突起部68与形成于第一部件60的卡定突起部64相卡定。另外,在此第二部件65还包括上述插入限制部46和线束固定部48。
插入部66形成为棒状。插入部66插入并卡定于在轴部61上形成的有底孔60h。插入部66具有插入主体部67和卡定突起部68。
插入主体部67形成为与有底孔60h相同或比有底孔60h小(在此为稍小)的棒状。在此,插入主体部67形成为柱状(在此为圆柱状)。可是,插入主体部67可以形成为筒状。另外,插入主体部67为了容易进行弹性变形,可以沿着与延伸方向平行的平面分割。在该情况下,分割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分割为两份、三份、四份或四份以上。
卡定突起部68以从插入主体部67的外周面朝外突出的方式形成。卡定突起部68包括至少一个(在此为多个)突起68a。突起68a形成为,随着从插入主体部67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突出尺寸逐渐变大。在此,突起68a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68b和相对于轴向垂直的垂直面68c。并且,突起68a的倾斜面68b朝向前端侧,并且垂直面68c朝向基端侧。多个突起68a在轴向上排列形成。突起68a在整个周向上形成。可是,突起68a也可以仅形成于沿着周向的一部分区域。在该情况下,也考虑沿着周向的尺寸小于半周的多个突起在周向上排列。
在此,说明有底孔60h与插入部66的卡定方式。
若插入主体部67向有底孔60h插入,最终突起64a、68a的倾斜面64b、68b彼此接触。若保持该状态施加力,则相互接触的突起64a、68a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将配合侧向插入方向里侧引导。由此,插入部66向有底孔60h插入。并且,通过插入限制部46与有底孔60h的开口周缘(轴部61的前端)抵接,由此插入部66不能进一步插入,插入完成。相对于此,在对插入并卡定于有底孔60h的插入部66施加从有底孔60h脱落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突起64a、68a的垂直面64c、68c彼此接触,由此难以弹性变形。由此,使插入并卡定于有底孔60h的插入部66脱落是困难的。
此外,优选具有在轴部61的前端没有突起64a及在插入主体部67的前端没有突起68a中的至少一个方式。由此,能够抑制在插入部66插入有底孔60h后突起64a、68a马上接触。其结果,能够在插入部66向有底孔60h插入一定程度之后,转移至施加用于使突起64a、68a弹性变形的力的工序,所以易于沿着轴向施加用于使突起64a、68a弹性变形的力,由此插入部66向有底孔60h的插入变得容易。在此,具有在轴部61的前端没有突起64a及在插入主体部67的前端没有突起68a这两个方式。由此,能够将到突起64a、68a接触为止的插入尺寸形成得大。
考虑该第二部件65例如是以树脂等为材料并使用模具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品。此时,考虑第二部件65具有比消音器10高的刚性。
根据本方式,与使第二部件65与消音器10的贯通孔直接卡定的情况相比,卡定状态稳定。另外,在与利用胶针状部件32的卡定相比的情况下,刚性也变大,所以能够牢固地固定。
{变形例}
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C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图1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D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在图14及图1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使用电线22固定于片材24的线束20(20A)的线束的固定构造1E、1F。例如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片材24夹入在消音器10与夹子40(更详细地说,为插入限制部46)之间,由此线束20(20A)固定于消音器10。尤其是,在此支柱部42贯通片材24。在该情况下,可以先将夹子40安装于线束20(20A)的片材24,将安装有夹子40的线束20(20A)搬运至向消音器10组装的组装工厂。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也是同样的。此外,在夹子40中可以省略用于卷绕捆束部件70的上述线束固定部48,也可以不省略。在不省略线束固定部48的情况下,上述线束固定部48例如可以固定于片材24。线束固定48与片材24的固定方法可以将片材24的一部分卷绕于线束固定部48,也可以利用粘接剂、两面粘附带或熔敷等方法将抵接面彼此接合。
图16是示出线束固定部48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在上述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为了固定电线22和夹子40或固定电线22和第二部件65,线束固定部48形成为板状并在线束固定部48和电线22的周围卷绕有分体的捆束部件70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固定用部件和作为线束固定部的捆束部件可以一体成型。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作为这样的线束固定部采用捆束带构造部50的固定用部件30G。固定用部件30G是上述夹子40中的支柱部42及卡定片44和捆束带构造部50一体成型的事例。
捆束带构造部50具有带部52和与带部52的基端相连的带固定部54。带固定部54能够对卷绕于捆束对象的带部52的前端进行固定。更详细地说,带固定部54形成为长方体状。在带固定部54上形成有将该带固定部54的一对主面贯通的带插通孔55。从带插通孔55的内周面突出有能够与形成于带部52的多个凹部选择性地卡定的卡定突片56。
在固定用部件30G中,上述支柱部42从带固定部54上的突出有带部52的主面不同的另外的主面突出。另外,带固定部54中的突出有支柱部42的一侧兼用作上述插入限制部46。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则能够认为以薄的插入限制部46在厚度方向上延长的方式形成作为线束固定部的捆束带构造部50。并且,利用与支柱部42一体成型的捆束带构造部50,将线束20B固定于固定用部件30G。当然,捆束带构造部50可以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件65中的插入部66一体地设置。
图17是示出卡定片44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在上述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卡定片44以向两侧突出的方式在支柱部42上形成有两个的情况,但是卡定片42的形状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7所示的夹子40A中,以从支柱部42分别向4个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4个卡定片44。此时,若从支柱部42的延伸方向观察夹子40A,则一对卡定部44a相对于支柱部42彼此向相反侧延伸。同样地,另一对卡定部44b也相对于支柱部42彼此向相反侧延伸。并且,一对卡定部44a的延伸方向与一对卡定部44b的延伸方向交叉(在此,为正交)。因此,在夹子40A中,4个卡定部44呈十字状。
另外,例如也考虑卡定片在支柱部42的周围形成于整周。在该情况下,卡定片呈圆锥的侧面状(伞状)。
除此之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胶针状部件32沿着片材24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有胶针状部件32沿着片材24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情况。另外,胶针状部件32相对于电线22配置于片材24的缘部侧,但是也有胶针状部件32配置于电线22与电线22之间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有第一卡定部34及第二卡定部36与消音器10上的配设有线束20的主面11a侧(片材24)卡定的情况。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轴部61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但是轴部61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形成有相互分离且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平板而作为轴部。在该情况下,在多个平板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有底孔。该有底孔的周向的一部分(未被平板覆盖的部分)被消音器10覆盖。另外,在两个平板的相向的各主面形成有卡定突起部。另外,此时插入于上述有底孔的插入部的插入主体部也形成为长方形平板状。并且,在长方形平板状的插入主体部的两主面朝外地突出形成有卡定突起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消音器10与地垫80分体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有消音器10通过接合等与地垫80成为一体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一体件中,露出于车室内的部件是地垫。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是,胶针状部件32及夹子40等多种固定用部件30与一个消音器10的不同位置卡定。另外,例如也有固定于一个消音器10的一个线束20包括电线22固定于片材24的部分和电线22被捆束成呈圆截面的部分这两者的情况。
如上所述,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应解释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想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 线束的固定构造
10 消音器
12 贯通孔
20 线束
22 电线
23 连接器
24 片材
26 线
30 固定用部件
32 胶针状部件
34 第一卡定部
36 第二卡定部
38 连结部
40 夹子
42 支柱部
44 卡定片
46 限制部
48 线束固定部
50 捆束带构造部
52 带部
54 带固定部
55 插通孔
56 卡定突片
60 第一部件
61 轴部
62 凸缘部
63 防脱部
64 卡定突起部
65 第二部件
66 插入部
67 插入主体部
68 卡定突起部
70 捆束部件
80 地垫
82 车体。

Claims (9)

1.一种线束的固定构造,具备:
在车辆中配置于地垫与车体之间的消音器;
沿着所述消音器的主面配设的线束;及
以穿过贯通孔的状态将所述线束固定于所述消音器的固定用部件,所述贯通孔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消音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消音器,
所述消音器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固定用部件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具有与所述消音器的两主面中的某个主面的外侧卡定的第一卡定部及第二卡定部、将所述第一卡定部及所述第二卡定部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消音器的连结部的胶针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胶针状部件的所述连结部中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侧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侧的另一端部在相互分离的位置都贯通所述消音器,所述线束被夹在所述消音器与露出的所述连结部的中间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卡定部位于所述消音器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所述消音器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的外侧,
所述线束中的固定有电线的片材位于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消音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在所述消音器中的配设有所述线束的主面的相反侧的主面上,所述胶针状部件的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定部所卡定的部分相对于其周围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具有支柱部和形成于所述支柱部的前端的卡定片并形成为能够插入并卡定于孔部的夹子,
所述夹子的所述卡定片与所述贯通孔的中间部的位置卡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固定用部件包括:
第一部件,由刚性比所述消音器高的材料形成,一边将所述贯通孔的周缘部夹入一边被固定;及
第二部件,插入并卡定于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的有底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线束包括电线及固定所述电线并且夹在所述固定用部件与所述消音器之间的片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线束包括被捆束成呈圆截面形状的多根电线。
CN201880054399.8A 2017-09-04 2018-06-05 线束的固定构造 Active CN111065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186 2017-09-04
JP2017169186A JP6841192B2 (ja) 2017-09-04 2017-09-04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PCT/JP2018/021509 WO2019044097A1 (ja) 2017-09-04 2018-06-05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550A true CN111065550A (zh) 2020-04-24
CN111065550B CN111065550B (zh) 2023-06-23

Family

ID=6552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4399.8A Active CN111065550B (zh) 2017-09-04 2018-06-05 线束的固定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0831B2 (zh)
JP (1) JP6841192B2 (zh)
CN (1) CN111065550B (zh)
DE (1) DE112018004556T5 (zh)
WO (1) WO20190440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0533B2 (ja) * 2017-08-23 2021-05-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部品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電気部品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付構造
JP7475152B2 (ja) 2020-02-06 2024-04-26 株式会社トスカバノック 糸係止部材及びそのアッセンブリ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273A (ja) * 2005-06-14 2006-12-28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7920A (ja) * 2006-05-16 2007-11-29 Kotobukiya Fronte Co Ltd カーペットモジュール構造
CN104871383A (zh) * 2012-12-20 2015-08-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8298B2 (ja) * 1986-12-27 1996-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用電装部品の組付方法
JPS63176757A (ja) * 1987-01-17 1988-07-21 Honda Motor Co Ltd 車輌用ワイヤハ−ネスの組付構造
GB2203598B (en) 1987-01-17 1991-07-24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securing a wire harness assembly
JPS6467443A (en) * 1987-09-08 1989-03-14 Honda Motor Co Ltd Cable structure
JP2001251742A (ja) * 2000-03-07 2001-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方法
EP2792004B1 (en) 2011-12-14 2017-11-08 Eos Energy Storage, LLC Electrically rechargeable, metal anode cell and battery systems and methods
JP5895894B2 (ja) * 2013-04-12 2016-03-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ンドクリップ、バンドクリップ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組み立て品
JP6048305B2 (ja) * 2013-05-10 2016-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ンドクリップ、バンドクリップ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組み立て品
JP6201975B2 (ja) * 2014-12-16 2017-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273A (ja) * 2005-06-14 2006-12-28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7920A (ja) * 2006-05-16 2007-11-29 Kotobukiya Fronte Co Ltd カーペットモジュール構造
CN104871383A (zh) * 2012-12-20 2015-08-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41192B2 (ja) 2021-03-10
US20200198557A1 (en) 2020-06-25
JP2019043386A (ja) 2019-03-22
US10960831B2 (en) 2021-03-30
WO2019044097A1 (ja) 2019-03-07
CN111065550B (zh) 2023-06-23
DE112018004556T5 (de)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2440A (zh) 线束的固定构造
CN110741447B (zh) 带有支承构件的线束及线束的支承结构
KR102476729B1 (ko) 물체를 함께 결합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180777A1 (en) Wire harness and wire fitting
CN111065550A (zh) 线束的固定构造
CN110612648B (zh) 线束的固定结构以及线束
JP6590134B1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
JP6575639B1 (ja) 支持部材付配線部材
CN112189291B (zh) 配线部件的固定构造
JP7327097B2 (ja) 配線部材
US11993213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JP7140087B2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7338747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置構造
JP2020096526A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WO2020178998A1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2020156314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20005496A (ja) 支持部材付配線部材
JP2016123536A (ja) 超音波探触子
JP2011182590A (ja) ハーネス固定用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組付体
JP6579299B1 (ja) 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