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1624B - 水洗便器 - Google Patents

水洗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1624B
CN111051624B CN201880053230.0A CN201880053230A CN111051624B CN 111051624 B CN111051624 B CN 111051624B CN 201880053230 A CN201880053230 A CN 201880053230A CN 111051624 B CN111051624 B CN 111051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outle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1624A (zh
Inventor
佐藤靖史
宫本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3/00Flushing devices operated by pressure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flushing valves not connected to the water-supply main, also if air is blown in the water seal for a quick flush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water pipes, e.g. means for aerating self-closing flushing valves
    • E03C1/102Device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water pipes, e.g. means for aerating self-closing flushing valves using an air gap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使得不易发生动作不良的倒流抑制部的水洗便器。水洗便器(1)具备便盆(23)、向便盆(23)供给水的至少1个喷水口(253)、将被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向喷水口(253)供给的供水路(3)和设在供水路(3)中的倒流抑制部(4)。倒流抑制部(4)抑制在供水路(3)中水的倒流。倒流抑制部(4)具有向大气开放并与喷水口(253)直接连通的入水口(421)、和将被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口(421)送出的出水口(461)。入水口(42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经过了入水口(421)的水被直接向喷水口(253)输送。

Description

水洗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洗便器,更详细地讲,涉及具有抑制供水路中的倒流的构造的水洗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水洗便器中,已知有在将向便盆供给水的喷水口与供水源相连的供水路中设有真空隔断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真空隔断器具备入水口、出水口和大气导入口。此外,真空隔断器具有能够切换使入水口与出水口连通、或使出水口与大气导入口连通的可动阀体。可动阀体一边沿着被容器支承的导引轴被导引一边运动,密接于入水口或出水口的开口周缘的阀座,将某个口封堵。
然而,有在经过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中混入细微的垃圾或灰尘等(以下称作垃圾等)的情况。因此,有垃圾等附着于阀座的情况,如果在垃圾等附着于阀座的状态下可动阀体运动,则有可能垃圾等卡入到阀座与可动阀体之间而阀座与可动阀体的密接变得不充分、引起动作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特许公报2004-301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使得不易发生动作不良的倒流抑制部的水洗便器。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具备:便盆,承接污物;至少1个喷水口,向上述便盆供给水;供水路,将被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向上述喷水口供给;以及倒流抑制部,设在上述供水路中,抑制在上述供水路中上述水的倒流。上述倒流抑制部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上述入水口向大气开放,与上述喷水口直接连通。上述出水口将被从上述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上述入水口送出。上述入水口被配置在从上述出水口出来的水的轨迹上,经过上述入水口的水被直接向上述喷水口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同上的水洗便器中表示倒流抑制部和便盆的立体图。
图3是同上的倒流抑制部的周边的铅直面中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有关变形例1的倒流抑制部和便盆的立体图。
图5是同上的倒流抑制部的周边的铅直面处的剖视图。
图6是同上的倒流抑制部的周边的侧视图。
图7是有关变形例2的倒流抑制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8是同上的倒流抑制部的周边的铅直面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如图1所示,被设置在厕所7中。在厕所7的后壁74上,设有作为供水源的供水管71,在供水管71的端部上设有止水栓72。此外,在厕所7的地板75上设有排水管73。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洗便器1在被设置于厕所7的状态下,在止水栓72上经由配管61连接着连接部6,在排水管73上经由排水弯管76连接着便盆23的排水筒232。通过止水栓72与连接部6连通,能够对水洗便器1的供水路3供给来自供水源的水。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供水管71是从与配水池相连的配水管向各住宅分支的配管。因而,从作为供水源的供水管71供给的水具有一定的水压。但是,实际上根据住宅的密集状况或使用的时间段等,水压有某种程度的变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源包括供水管71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止水栓72。
这里,在本发明中,作为供水源,并不限于供水管71,例如也可以是积存水的罐。在此情况下,既可以在厕所7内设置泵而用泵从罐将水吸起,也可以将罐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而利用势能从罐输送水。总之,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供水源”,是指被向水洗便器1供给的水的供给源,作为供水源,水的压力的有无及泵的有无没有限制。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具备便器主体2、供水路3、倒流抑制部4和连接部6。以下,在图1中,将作为从水洗便器1朝向厕所7的后壁74的方向且沿着水平面的方向定义为后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前方。此外,以相对于水洗便器1从前方面向后方的使用者为基准来定义左右方向(参照图1)。
便器主体2构成水洗便器1的主体。便器主体2具备多个外侧部件21、内侧部件22、基台26、便座(未图示)和便盖27。
多个外侧部件21是构成水洗便器1的外轮廓的部件。外侧部件21被安装于框架(未图示),构成水洗便器1的外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部件21包括支承内侧部件22的裙围211、位于裙围211的后侧的后部下部件213和位于后部下部件213的上侧的后部上部件212。便座及便盖27以可相对于后部上部件212绕左右轴旋转地方式被安装。这里所述的“左右轴”,是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对于轴状的部件的有无没有限制。
内侧部件22是配置在由外侧部件21及便盖27包围的部分的内部的部件。内侧部件22被裙围211的上端部支承。内侧部件22如图2所示,具备便盆23、喷出部25和支承部24。
便盆23是承接从使用者排泄的污物的部分。便盆23被形成为碗状,在上端具有开口面,在下端部具有排水筒232。便盆23的内面(以下,有称作便盆面231的情况)朝向排水筒232的前端部下降倾斜。从喷出部25喷出的水沿着便盆面231绕铅直轴旋绕。排水筒232的后侧的端部如图1所示,经由排水弯管76被连接到与下水管相连的排水管73。
这里,在本发明中,水在便盆面231内“旋绕”,是指水沿着便盆23的内面绕铅直轴移动,不仅是水绕铅直轴旋转1周以上移动,不到旋转1周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所述的“旋绕”中。
排水弯管76防止臭气或害虫等从排水管73向便盆23上倒流。排水弯管76由通过所谓S字状的配管形成的S字弯管、或可动式的弯管等构成。可动式的弯管例如将连接于便盆23的排水筒232的可动管的前端用马达等切换为朝向上方的状态和朝向下方的状态。另外,也可以代替排水弯管76而设置具备泵的污物罐。污物罐与排水筒232连接,由泵将污物向下水管排出。
喷出部25是用来向便盆23的内面供给水的部分。喷出部25邻接于便盆23的开口面而配置。喷出部25具备喷出喷嘴251、一对的立起部252和喷水口253。
喷出喷嘴251是使从供水路3供给的水出来的喷嘴。喷出喷嘴251被配置在一对的立起部252之间。一对的立起部252将从喷出喷嘴251出来的水导引,以使其沿着便盆面231旋绕。喷水口253是向便盆23供给水的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水口253是将被从喷出喷嘴251喷出并被一对的立起部252导引的水向便盆23供给的面向便盆23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水口253由包括一对的立起部252中的便盆23的内侧的立起部252的端部和对置于它的(便盆23的外侧的)立起部252的一部分的开口面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水口253由立起部252的端部和对置于它的立起部252的一部分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喷出喷嘴251面向便盆面231的情况下,喷出喷嘴251的前端的开口也可以是喷水口253。此外,喷水口253并不限于1个,也可以构成为相对1个喷出喷嘴251有多个开口,或将供水路3在途中分支并在各自的下游端设置喷出喷嘴251。开口也可以由孔构成。即,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喷水口253”,是指向便盆面231直接供给水的开口,有关本发明的水洗便器只要至少具备1个喷水口253就可以。
支承部24是从便盆23的开口面的外缘向外侧延伸、被裙围211的上端部支承的部分。经由支承部24,便盆23及喷出部25被固定于外侧部件21。这里,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裙围211的上端部”,是指裙围211中的从最高的位置到一定的尺寸以下的位置为止的具有一定的范围的部分。
基台26是将后述的倒流抑制部4向后部上部件212的内部安装的部件。基台26被配置在后部上部件212的内部中。
供水路3是用来将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向喷出部25供给的水经过的路径。供水路3的上游侧的端部与连接部6相连,供水路3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喷出喷嘴251相连。在供水路3中设有供水阀(未图示),如果供水阀打开,则供水路3的水运动,如果供水阀关闭,则经过供水路3的水停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水路3中设有定流量阀(未图示),流过一定的流量的水。由此,即使从供水源供给的水的水压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也从喷水口253对便盆23供给一定流量的水。
在供水路3中设有倒流抑制部4。倒流抑制部4在供水路3中抑制水的倒流。由此,在万一便盆23内的积存水等的液面上升而喷出部25浸在该积存水等中时,即使供水路3的一部分破损,也能够抑制便盆23内的积存水等在供水路3中倒流。
这里,在图3中表示倒流抑制部4的周边的铅直面处的截面。如图3所示,倒流抑制部4具备储水槽41、出水管46、防飞散罩48、承接槽49和保持部51。
储水槽41是具有向大气开放的开口(有将该开口称作大气开口43的情况)的容器(funnel),能够承接并储存一定量的水。储水槽41的至少一部分(这里是储水槽41的全部)位于比便盆23的上端靠上方。储水槽41具有圆筒状的周壁44、形成在周壁44的下端的底壁45、设在底壁45下的入水管42、以及与入水管42的下端相连的连接管47。
周壁44是储水槽41的外侧的壁。周壁44被形成为圆筒状。周壁44的中心轴44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这里,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水平面”,是指与厕所7的地板75的上表面(地板面)平行的面。换言之,“水平面”是与包括水洗便器1的裙围211的下端面的平面平行的面。
底壁45是储水槽41的下方的壁,与周壁44的下端相连。底壁45被形成为圆锥台状且筒状(即锥状),其中心轴452位于周壁44的中心轴441的延长线上。即,底壁45的中心轴45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底壁45下连接着入水管42。入水管42的中心轴422位于周壁44及底壁45的中心轴441、452(以下,有称作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的情况)的延长线上。底壁45的上表面(底壁45的厚度方向上的储水槽41的内侧的面)是朝向入水管42下降倾斜的导水面451。
入水管42被连接于底壁45。入水管42具有入水口421,经由入水口421连通到储水槽41。入水口421是入水管42的长度方向的上侧的端部的开口,面向储水槽41的内部。此外,入水口421直接连通到喷水口253。例如,在图2中,储水槽41的连接管47仅经由在两端部间没有孔的管(例如柔性管)连接到喷出部25。入水口421的开口面是平面,相对于铅直线倾斜,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正交。入水管4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筒管,入水管42的中心轴42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入水管42的中心轴422位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的延长线上。这里,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铅直线”,是相对于水平面正交的直线。此外,入水管42的中心轴422经过入水口421的中心。另外,关于入水口421的开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中心轴422正交,但在本发明中,入水口421的开口面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422倾斜。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直接连通”,是指不向大气开放而连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入水口421经由配管(或软管)连通到喷出口253,在入水口421与喷出口253之间没有设置例如罐等。
连接管47是安装将喷出喷嘴251与入水管42连接的软管等的配管的部分。连接管47相对于入水管42倾斜,沿水平方向延伸。连接管47与入水管42所成的角R是钝角。
在这样的结构的储水槽41的上方,设有用来朝向储水槽41出水的出水管46。从供水源向出水管46供给水。出水管46具有将被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储水槽41送出的出水口461。出水管46具有中心轴462,该中心轴462经过出水口461的中心。
出水口461是出水管46的下侧的端部的开口。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经过与大气连通的倒流抑制部4内的空间。出水口461的开口面是平面,相对于铅直线倾斜。此外,出水口461的开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正交。对于经过出水口461的中心的中心轴462,入水口421的中心位于其延长线上。此外,中心轴462相对于铅直线倾斜。进而,出水口461的开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入水口421的开口面平行。另外,关于出水口461的开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中心轴462正交,但在本发明中,出水口461的开口面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462倾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入水口42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因而,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直接进入入水口421。这里所述的“直接进入入水口421”,是指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是大部分)不被例如槽、管或筒等的其他部件导引而进入入水口421。
因此,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以大致保持着从出水口461出来的初速度的原状,向入水口421进入,某种程度保持该势头而从喷水口253出来。因此,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中,能够在储水槽41向大气开放的同时,某种程度维持来自供水源的水压,从喷水口253向便盆面231供给水。结果,能够在便盆面231形成旋绕流。
出水口461的直径被形成为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水口461的直径相对于入水口421的直径优选的是3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的是40%以上50%以下。
由此,能够更容易将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向入水口421投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水口461的开口面相对于铅直线倾斜,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描绘抛物线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出水口461的直径被形成为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所以入水口421能够将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有效地承接。
保持部51将出水管46相对于储水槽41保持。保持部51能够将出水口461以可沿着与入水口421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因此,能够进行调整以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更有效地进入入水口421。
倒流抑制部4具备防飞散罩48。防飞散罩48是能够将朝向储水槽41的大气开口43飞散的水承接的罩。防飞散罩48构成为,使所承接的水向储水槽41流动。具体而言,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防飞散罩48被形成为具有顶板的圆筒状,防飞散罩48的下端部被配置在储水槽41的周壁44的内侧。倒流抑制部4在防飞散罩48的下端部与储水槽41的周壁4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保持着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防飞散罩48覆盖在储水槽41的大气开口43的大部分上。防飞散罩48被固定在出水管46上,构成为能够沿着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移动。因此,能够调整防飞散罩48与储水槽41的周壁44之间的间隙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飞散罩48的下端部与储水槽41的上端相比位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方向的下侧,但并不限于此。即,防飞散罩48的下端部也可以与储水槽41的上端相比位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方向的上侧。即,有关本发明的防飞散罩48只要能够将冲在储水槽41的内面而飞散的水或从出水管46直接飞散的水承接就可以。
承接槽49将储水槽41的外周包围。承接槽49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如图3所示,以其中心轴491与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相同的方式被固定于储水槽41。承接槽49是用来将从储水槽41溢出的水承接的槽,承接槽49的上端面在储水槽41的中心轴410方向上位于比储水槽41的上端面靠上方。
承接槽49与溢流管50相连接。溢流管50被连接于承接槽49的底部,能够使由承接槽49承接的水向便盆23内流动。溢流管50与在承接槽49中最低的部分(位于铅直方向的最下方的部分)连接。由此,即使万一便盆23内的积存水等的液面上升而喷出部25浸在该积存水等中而向入水管42倒流,倒流的水也经过防飞散罩48的下端部与储水槽41的周壁44之间的间隙向承接槽49流入。并且,流入到承接槽49中的水被从溢流管50排出。因此,能够抑制便盆23内的积存水等向出水管46倒流。
这样的结构的水洗便器1如图1所示,具有用来将供水源连接到供水路3的连接部6。连接部6被设置为,从水洗便器1的外侧部件21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6是用来连接配管61的接头。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6相对于止水栓72经由作为配管61的软管连接。经过了连接部6的水不经过罐等而以保持着其水压的原状被直接向出水管46输送。即,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经过了连接部6的水经由供水路3被直接输送”,是指以保持着经过了连接部6的水的水压的原状被向出水管46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供水源具有水压,所以保持着供水源的水压的原状的水经由供水路3被向出水管46输送。这里所述的“保持着水压的原状”,也包括因管壁阻力等的因素而水压稍稍变动的情况。因而,即使发生百分之几左右的误差,也是“保持着水压的原状”的范畴。
如以上这样,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中倒流抑制部4具有向大气开放的部分,但另一方面不具有可动阀体等的驱动机构,所以有不易发生动作不良的优点。
(2)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变更。以下,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2.1)倒流抑制部的变形例1
在图4~图6中表示有关变形例1的倒流抑制部4a。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另外,在有关变形例1的水洗便器1中,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是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水洗便器1相同的结构。
有关变形例1的水洗便器1如图4所示,具备设于供水路3的倒流抑制部4a、水承接部8和排水承接件9。另外,排水承接件9在本变形例中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基台26(参照图1)而设置。
倒流抑制部4a在供水路3中抑制水的倒流。倒流抑制部4a设在供水路3中。通过由倒流抑制部4a抑制供水路3中的水的倒流,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即使供水路3的一部分破损,也能够抑制便盆23(参照图1)内的积存水等在供水路3中倒流。在变形例1中,倒流抑制部4a如图5所示,具备出水管46a、入水管42a、连接管47a、飞散抑制部53和管支承部56。
出水管46a是将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管42a放出的管。出水管46a在下游侧的端面上具有出水口461。出水口461是经过出水管46a的水出来的开口,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经过与大气连通的倒流抑制部4a内的空间。总之,出水口461将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口421送出。出水管46a在本变形例中设在管支承部56上。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在本变形例中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管支承部56支承出水管46a。管支承部56在本变形例中设在飞散抑制部53上,经由飞散抑制部53被安装到水承接部8。因而,管支承部56相对于水承接部8被固定。管支承部56具备立起板57和支承板58。
立起板57从飞散抑制部53向沿着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的方向中的朝向上游侧的方向突出。立起板57在飞散抑制部53与出水口461之间制造间隙。从沿着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的方向观察下立起板57被形成为U字状,在本变形例中,在最低的一面处具有开口571。
支承板58是用于设置出水管46a的板,设在立起板57的上端。支承板58在本变形例中是与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正交的平板。在支承板58中形成有贯通孔,匹配于该贯通孔而连接出水管46a。由此,在本变形例中,支承板58的下表面和出水口461的开口面被形成为同一面。
当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向入水口421进入时,飞散抑制部53抑制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向出水口461附着。顺便说一下,当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向入水口421进入时,如果入水管42a的内部的水压较高,则有水从入水口421倒流或被积存于入水口421的水弹回等而水飞散的情况。所以,在本变形例中,为了防止飞散的水附着到出水口461而设有飞散抑制部53。飞散抑制部53能够将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遮挡。飞散抑制部53在本变形例中具备遮水板54和垂下片55。
遮水板54将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遮挡。在本变形例中,遮水板54是平板,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平板。遮水板54至少具有与入水口421对置的一面。与入水口421对置的一面和入水口421隔开一定以上的尺寸。在变形例中,与入水口421对置的一面和入水口421之间的尺寸L例如是15~30mm,更优选的是20~25mm。
遮水板54在本变形例中相对于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正交,即相对于铅直轴倾斜。遮水板54被配置在出水口461与入水口421之间。在遮水板54中形成有通水孔541,通水孔54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由此,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经过通水孔541。
通水孔541的直径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且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具体而言,通水孔541的直径比出水口461的直径大规定尺寸(这里是约2mm)。在本变形例中,通过通水孔541的直径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容易经过。另一方面,通过通水孔541的直径被形成为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能够抑制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进入通水孔541。进而,由于遮水板54相对于铅直轴倾斜,所以附着于遮水板54的水不易保持附着。
垂下片55从遮水板54的外周向沿着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的方向(即,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朝向下游侧的方向突出。即,垂下片55在本变形例中与遮水板54正交。
入水管42a接受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使该水朝向便盆23流动。入水管42a在上游侧的端面上具有入水口421。入水口421与向便盆23供给水的喷水口253(参照图2)连通。入水管42a的中心轴422在本变形例中位于出水管46a的中心轴462的延长线上。总之,在本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入水口42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
入水管42a在入水口421的周围具有开口端面。该开口端面与入水口421的开口面平行,换言之,相对于入水管42a的中心轴422正交。开口端面相对于铅直轴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端面是倾斜面424。附着在倾斜面424上的水能够沿着倾斜面424流动。
倾斜面424在本变形例中是入水管42a的端面,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入水口421的周围由比入水管42a的端面宽的面构成。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相对于入水口421的开口面倾斜。
入水管42a具有形成在上游侧的端部的缩径部423。缩径部423是越从入水口421向下游侧行进则直径越变小的部分。缩径部423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为锥状。缩径部423在沿着入水管42a的中心轴422,从入水口421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上以规定的范围形成。缩径部423被形成在入水管42a的上游侧的端部,总之,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在供水路3中。
如上述那样,在入水管42a的内部的水压变高的情况下,如果水从出水口461出来,则有可能水从入水口421朝向出水口461飞散,但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形成有缩径部423,水容易以锥状扩张而飞散。因此,飞散的水随着远离入水口421而直径扩大,容易向偏离出水口461的方向飞,能够抑制飞散水附着到出水口461。进而,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在出水口461与入水口421之间设有遮水板54,所以能够抑制飞散的水经过通水孔541而附着到出水口461。
连接管47a是安装将喷出部25(参照图4)与入水管42a连接的软管等的配管的部分。连接管47a与上述实施方式大部分相同,但在本变形例中,在具有扩大部471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扩大部471是在入水口421与喷水口253之间越靠下游侧则流路截面积越扩大的部分。换言之,扩大部471的流路截面积相比扩大部471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变大了规定的尺寸。扩大部471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沿着与沿着路径的方向正交的面的阶差472而路径截面积扩大。但是,在本发明中,扩大部471也可以形成为锥状,以使得越向下游侧行进则流路截面积越是连续地扩大。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在供水路3中设置扩大部471,在流动停滞等而入水管42a内的水压变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扩大部471抑制倒流。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由于扩大部471由阶差472形成,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供水路3中的比扩大部471靠下游侧的位置处的倒流。
这样的结构的倒流抑制部4a相对于水承接部8被固定。水承接部8如图4所示,具备周壁81和底壁82。倒流抑制部4a在本变形例中在俯视下被周壁81包围,能够将沿着飞散抑制部53的水及沿着入水管42a的端面(倾斜面424)的水承接。但是,在本发明中,倒流抑制部4a也可以不被周壁81及底壁82包围,只要至少能够将沿着飞散抑制部53的水及沿着倾斜面424的水承接就可以。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俯视”,是指从上面观察。
周壁81具有溢流开口811。溢流开口811能够使积存在水承接部8中的水的液面成为一定以下的高度。在本变形例中,溢流开口811是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状的缺口。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周壁81的高度方向的中间形成的孔,总之也可以不是缺口。
溢流开口811如图6所示,具有沿着水平面的直线状的下端811a。溢流开口811的下端811a位于比入水口421的下端靠下方。因而,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积存在水承接部8中的水的液面位于比入水口421靠下方,所以能够抑制水从水承接部8向入水口421流入。
溢流开口811的下端811a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为直线状,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被形成为V字状或U字状。
水承接部8连接至少1个排水路(未图示)。流过排水路的水被向便盆23供给。排水路如图4所示,通过对连接于水承接部8的排水接头83连接软管等的配管来实现。在入水管42a的倾斜面424流动的水及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等的从入水口421漏出的水向水承接部8流入。总之,在本变形例中,排水路能够将在倾斜面424流动的水向便盆23排水。
排水承接件9能够将从溢流开口811流出的水承接。排水承接件9在在本变形例中,在俯视中被形成得比水承接部8大。排水承接件9的外周缘立起,能够防止由排水承接件9承接的水向外侧流动。在本变形例中,由排水承接件9承接的水在排水路中向便盆23流动。但是,在本发明中,由排水承接件9承接的水并不限于向便盆23,也可以流向排水弯管、排水管或地板面等。
(2.2)倒流抑制部的变形例2
在图7、图8中表示有关变形例2的倒流抑制部4b。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另外,在有关变形例2的水洗便器1中,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是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水洗便器1相同的结构。
有关变形例2的水洗便器1如图7所示,具备设在供水路3中的倒流抑制部4b和水承接部8。
倒流抑制部4b在供水路3中抑制水的倒流。倒流抑制部4b被设在供水路3中。通过倒流抑制部4b,当便盆23内的积存水等的液面上升而喷出部25浸在该积存水等中时,即使供水路3的一部分破损,也能够抑制便盆23(参照图1)内的积存水等在供水路3中倒流。在变形例2中,倒流抑制部4b如图7所示,具备出水管46b、入水管42b、飞散抑制部53(图8)和管支承部56b(图8)。
出水管46b如图8所示,是将被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管42b(将水从倒流抑制部4b送出的管)送出的管。出水管46b是将水向倒流抑制部46b投入的管。出水管46b在下游侧的端面上具有出水口461。出水口461是经过出水管46b的水出来的开口,将被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口421送出。出水管46b在本变形例中经由管支承部56b被相对于水承接部8的底面安装。出水管46b的中心轴462b在本变形例中沿着水平面,并相对于铅直线(铅直面)正交。出水管46b的出水口461侧的端部处的内周面463被形成为锥状,以使得随着向出水口461侧行进而流路截面积变小。由此,能够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流速变得比较大。
入水管42b接受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使该水朝向便盆23流动。入水管42b在上游侧的端面上具有入水口421。入水口421与向便盆23供给水的喷水口253(参照图2)连通。入水管42b的中心轴422b沿着水平面,位于出水管46b的中心轴462b的延长线上。总之,在本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入水口42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入水口421相对于入水管42b的中心轴422b倾斜。入水口421的开口面的倾斜是在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上以随着向下方行进而向出水口461接近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即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描绘抛物线,能够能够由入水口421将该水有效地承接。
当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向入水口421进入时,飞散抑制部53抑制飞散的水向出水口461附着。飞散抑制部53在本变形例中被配置在出水口461与入水口421之间。飞散抑制部53在本变形例中具备第一遮水板54a和第二遮水板54b。
第一遮水板54a是面向入水口421的板,是将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承接的板。第一遮水板54a沿着铅直面,与入水管42b及出水管46b的中心轴交叉(这里是正交)。在本变形例中,入水口421的开口面相对于第一遮水板54a倾斜。在第一遮水板54a中形成有第一通水孔541a(通水孔541)。第一通水孔541a将第一遮水板54a贯通。第一通水孔541a的直径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且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
第二遮水板54b是面向出水口461及第一遮水板54a的板,是将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在第一遮水板54a上弹回而飞散的水、或在入水口421弹回并穿过第一遮水板54a的第一通水孔541a的水承接的板。第二遮水板54b沿着铅直面,与入水管42b及出水管46b的中心轴462b交叉(这里是正交)。即,在本变形例中,第二遮水板54b与第一遮水板54a平行。在第二遮水板54b中形成有第二通水孔541b(通水孔541)。第二通水孔541b将第二遮水板54b贯通。第二通水孔541b的直径在本变形例中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且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在本变形例中,第二通水孔541b的直径与第一通水孔541a的直径相同,但也可以相对于第一通水孔541a的直径较小,也可以较大。
在通水孔541(第一通水孔541a、第二通水孔541b)的周围,形成有周壁部542。周壁部542从通水孔541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出水口461侧及入水口421侧的至少一方突出。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通水孔541a对应的周壁部542从第一通水孔541a的周围的整周朝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出水口461侧和入水口421的两方突出。此外,与第二通水孔541b对应的周壁部542从第二通水孔541b的周围的整周朝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出水口461侧突出。
但是,与第一通水孔541a对应的周壁部也可以从第一通水孔541a的周围的整周仅朝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入水口421侧突出,也可以仅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的出水口461侧突出。此外,与第二通水孔541b对应的周壁部542也可以从第二通水孔541b的周围的整周朝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入水口421侧突出,也可以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的两侧突出。此外,周壁部542也可以仅形成在通水孔541(第一通水孔541a、第二通水孔541b)的周围的一部分上。
如果周壁部542设在第一通水孔541a的入水口421侧的面的周围,则当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向入水口421进入时,即使在入水口421的周边弹回而飞散的水沿着覆盖壁59和第一遮水板54a扩散,也与周壁部542碰撞而向下方落下。此外,即使该水沿着第一遮水板54a流动,由于周壁部542,也不进入第一通水孔541a。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入水口421的周边弹回的水穿过第一通水孔541a而向出水口461侧倒流。
倒流抑制部4b具有覆盖壁59。覆盖壁59抑制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在入水口421及飞散抑制部53弹回而向外部飞散。这里所述的“外部”,是指倒流抑制部4b的外侧,也可以是便器主体2的外侧部件21的内部。覆盖壁59具备第一覆盖壁591、第二覆盖壁592和第三覆盖壁593。
第一覆盖壁591将出水口461的前端与第二遮水板54b相连。第二覆盖壁592将第二遮水板54b与对应于第一通水孔541a的周壁部542的前端相连。第三覆盖壁593将第一遮水板54a与入水管42b的端部相连。
在覆盖壁59或飞散抑制部53弹回的水被水承接部8承接。水承接部8连接着至少一个排水路。排水路例如通过对连接于水承接部8的排水接头83连接软管等的配管而实现。在排水路中流动的水与变形例1同样向便盆23流动。但是,排水路也可以被连接到例如排水弯管76、排水管73等。此外,也可以将在排水路中流动的水直接朝向地板面排出。水承接部8具有周壁81a。倒流抑制部4b如图7所示,在俯视中被配置在周壁81a的内侧。
水洗便器1具有在俯视下设在水承接部8的内部的溢流部91。溢流部91具有溢流开口811。溢流开口811被设置在比水承接部8的底面稍高的位置,以在仅通过设于水承接部8的排水路而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将积存在水承接部8中的水排出。在本变形例中,溢流部91被形成为圆筒状,溢流部91的上端的开口面是溢流开口811。
进入到溢流开口811中的水朝向地板面流动。但是,并不限于使进入到溢流开口811中的水向地板面流动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朝向便盆23、排水弯管76、排水管73等流动。
(2.3)其他变形例
以下,列举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可以适当组合而应用。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入水口421的开口面相对于出水口461的开口面平行且相互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描绘抛物线的情况下,入水口421只要位于抛物线上的某个点就可以。
此外,有关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出水管46的中心轴462和入水管42的中心轴422相对于铅直线正交或倾斜,但也可以与铅直线平行。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入水口421及出水口461的开口面相对于铅直线平行或倾斜,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相对于铅直线正交。在此情况下,虽然在储水槽41中飞散的水容易进入入水口421,但能够尽可能抑制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势头衰减,并将水向入水口421投入。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是设置在地板75上的水洗便器1,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与地板75隔开且被固定在后壁74上的所谓悬浮便器。此外,水洗便器1也可以是地板放置的可移动型的便器。所述的地板放置的可移动型的便器,是不相对于地板75固定、只是放置到地板75上的水洗便器1。
作为水洗便器1,既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将局部清洗的局部清洗装置。此外,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1以入水口421与储水槽41的底壁45连续的方式设置,但也可以以入水口421(入水管42)比底壁45向储水槽41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少沿着底壁45向入水管42混入的空气的吸入,能够进行更稳定的供水。
在变形例中,从溢流开口811流出的水被排水承接件9承接,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没有排水承接件9。在此情况下,从溢流开口811流出的水例如也可以沿着排水路向排水弯管、排水管或地板面等流动。
在变形例中,在水承接部8设有1个排水路,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水承接部8设置多个排水路。总之,排水路只要至少有1个就可以。
在变形例中,飞散抑制部53用板状的遮水板54抑制从入水口421的水的飞散,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遮水板54,例如也可以是布或膜等。此外,飞散抑制部53在变形例中具有1个或2个遮水板54,但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遮水板54。如果多个遮水板54在路径方向上重叠,则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更加难以到达出水口461,是优选的。
在变形例中,在倾斜面424流动的水在被水承接部8承接后被向排水路排水,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使在倾斜面424流动的水直接向排水路流动。
(3)技术方案
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具备便盆(23)、向便盆(23)供给水的至少1个喷水口(253)、将被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向喷水口(253)供给的供水路(3)和设在供水路(3)中的倒流抑制部(4、4a、4b)。倒流抑制部(4、4a、4b)抑制在供水路(3)中水的倒流。倒流抑制部(4、4a、4b)具有向大气开放并与喷水口(253)直接连通的入水口(421)、和将被从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入水口(421)送出的出水口(461)。入水口(421)被配置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轨迹上,经过了入水口(421)的水被直接向喷水口(253)输送。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入水口(421)向大气开放,所以能够抑制供水路(3)中的倒流。此外,由于能够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直接向入水口(421)进入,所以能够对从喷水口(253)供给的水赋予水压。结果,由于倒流抑制部(4、4a、4b)不具有可动阀体等的驱动机构,所以不易发生动作不良。
在有关第2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1技术方案中,供水路(3)在入水口(421)与喷水口(253)之间具有扩大部(471),扩大部(471)的流路截面积与比扩大部(471)靠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相比大(规定尺寸)。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供水路(3)中,即使在比扩大部(471)靠下游侧流动停滞而水压变高的情况下发生倒流,也能够由扩大部(471)抑制倒流。结果,能够抑制水从入水口(421)飞散。
在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倒流抑制部(4a、4b)在出水口(461)与入水口(421)之间具有至少1个飞散抑制部(53)。飞散抑制部(53)形成有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穿过的通水孔(541、541a、541b)。
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水从入水口(421)飞散,也能够通过飞散抑制部(53)抑制飞散的水附着到出水口(461)。
在有关第4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3技术方案中,通水孔(541、541a、541b)的直径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且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通水孔(541、541a、541b)的直径被形成为出水口(461)的直径以上,容易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穿过通水孔(541、541a、541b)。通过通水孔(541、541a、541b)的直径被形成为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能够抑制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向通水孔(541)进入。
在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1~4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供水路(3)具有从入水口(421)朝向下游侧使直径变小的缩径部(423)。
根据该技术方案,容易使从入水口(421)飞散的水以锥状飞散,能够抑制飞散的水附着到出水口(461)。
在有关第6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1~5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具备形成在入水口(421)的周围的倾斜面(424)。倾斜面(42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的一部分附着在入水口(421)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保持附着在入水口(421)的周围。结果,能够抑制在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碰到附着在入水口(421)的周围的水的情况下水飞散的情况。
在有关第7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1~6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具备至少一部分位于入水口(421)的下方、承接水的水承接部(8)。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抑制没有进入入水口(421)的水溢出到不希望的部位。
在有关第8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7技术方案中,水承接部(8)具有溢流开口(811)。溢流开口(811)的下端位于比入水口(421)的下端(811a)靠下方。
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水积存在水承接部(8),也能够抑制积存的水向入水口(421)进入。
在有关第9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8技术方案中,还具备将从溢流开口(811)流出的水承接的排水承接件(9)。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抑制从溢流开口(811)流出的水溢出到不希望的部位。
在有关第10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7~9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具备将积存在承接部(8)中的水向便盆(23)排水的至少1个排水路。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没有进入入水口(421)的水以与供水路(3)不同的路径向便盆(23)流动,有卫生上的优点。
在有关第11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中,在第3或第4技术方案中,还具备周壁部(542)。周壁部(542)从飞散抑制部(53)的通水孔(541、541a、541b)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水的轨迹的方向中的出水口(461)侧及入水口(421)侧的至少一方突出。
根据该技术方案,特别能够抑制在入水口421周边弹回的水穿过第一通水孔541a向出水口461侧倒流。
有关第12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11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具有出水口(461)的出水管(46、46a、46b)的中心轴(462、462b)相对于铅直线倾斜。
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从入水口(421)侧倒流等的水飞起,也能够抑制飞起的水向出水口(461)进入。
有关第13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12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出水口(461)的直径是入水口(421)的直径以下。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将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有效地向入水口(421)投入。
有关第14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13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具有入水口(421)的入水管(42、42a、42b)的中心轴(422)相对于铅直线倾斜或正交。
根据该技术方案,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在进入入水口(421)之后,在与入水口(421)相连的配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入水管(42)及连接管(47))中顺畅地流动。因此,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抑制到喷水口(253)为止发生的压力损失。
有关第15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5、11~14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具备具有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口(43)的储水槽(41)。水洗便器(1)还具备防飞散罩(48),所述防飞散罩(48)构成为,将从储水槽(41)的内侧朝向大气开口(43)侧飞散的水承接,并且使所承接的水向储水槽(41)流动。
根据该技术方案,即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在储水槽(41)的内面弹回而朝向大气开口(43)飞散,也能够由防飞散罩(48)承接,能够抑制水的泄漏。
有关第16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5、11~15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具备具有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口(43)的储水槽(41)。储水槽(41)具有朝向入水口(421)向下倾斜的导水面(451)。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中的没有进入入水口(421)的水也沿着导水面(451)向入水口(421)流动,能够抑制水的滞留。
有关第17技术方案的水洗便器(1)在第1~5、11~16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具备与供水路(3)相连、并被连接到供水源的连接部(6)。从出水口(461)出来的水构成为,经过了连接部(6)的水经由供水路(3)被直接输送。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在利用供水源的水压的同时,从喷水口(253)向便盆(23)供给水,所以能够使水势头较猛地向便盆(23)流动。
关于有关第2~第17技术方案的结构,不是水洗便器(1)所必须的结构,可以适当省略。
标号说明
1 水洗便器
23 便盆
253 喷水口
3 供水路
4、4a、4b 倒流抑制部
421 入水口
423 缩径部
424 倾斜面
46、46a、46b 出水管
461 出水口
471 扩大部
53 飞散抑制部
541、541a、541b 通水孔
542 周壁部
71 供水管(供水源)
8 水承接部
811 溢流开口
811a 下端
9 排水承接件。

Claims (7)

1.一种水洗便器,
具备:
便盆,承接污物;
至少1个喷水口,向上述便盆供给水;
供水路,将被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向上述喷水口供给;以及
倒流抑制部,设在上述供水路中,抑制在上述供水路中上述水的倒流;
上述倒流抑制部具有:
入水口,向大气开放,与上述喷水口直接连通;以及
出水口,将被从上述供水源送来的水朝向上述入水口送出;
上述入水口被配置在从上述出水口出来的水的轨迹上,经过上述入水口的水被直接向上述喷水口输送,
具有上述入水口的入水管、以及具有上述出水口的出水管的中心轴沿着水平面,上述入水口的开口面以随着向下方行进而向上述出水口接近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上述倒流抑制部在上述出水口与上述入水口之间具有形成有使从上述出水口出来的水穿过的通水孔的至少1个飞散抑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洗便器,
上述通水孔的直径被形成为上述出水口的直径以上且上述入水口的直径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洗便器,
还具备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入水口的下方、承接水的水承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洗便器,
上述水承接部具有溢流开口;
上述溢流开口的下端位于比上述入水口的下端靠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洗便器,
还具备将从上述溢流开口流出的水承接的排水承接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洗便器,
还具备将积存在上述水承接部中的水向上述便盆排水的至少1个排水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洗便器,
还具备从上述飞散抑制部的上述通水孔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上述轨迹的方向中的上述出水口侧及上述入水口侧的至少一方突出的周壁部。
CN201880053230.0A 2017-11-15 2018-10-24 水洗便器 Active CN111051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0384 2017-11-15
JP2017-220384 2017-11-15
JP2018031358 2018-02-23
JP2018-031358 2018-02-23
PCT/JP2018/039431 WO2019097966A1 (ja) 2017-11-15 2018-10-24 水洗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1624A CN111051624A (zh) 2020-04-21
CN111051624B true CN111051624B (zh) 2021-12-31

Family

ID=6653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230.0A Active CN111051624B (zh) 2017-11-15 2018-10-24 水洗便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6744B2 (zh)
EP (1) EP3712338A4 (zh)
JP (1) JP6964261B2 (zh)
CN (1) CN111051624B (zh)
WO (1) WO2019097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2798B2 (ja) 2019-12-24 2023-09-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水洗便器
EP4298286A1 (en) * 2021-02-25 2024-01-03 Roca Sanitario, S. A. Toilet
ES2922153A1 (es) * 2021-02-25 2022-09-09 Roca Sanitario Sa Inodoro
CZ309451B6 (cs) * 2021-03-10 2023-01-25 Swiss Aqua Technologies Ag Přerušovací modul pro prevenci zpětného nasátí vody z mísy záchodu s tlakovým splachovačem a záchod s tlakovým splachovačem a s přerušovacím modulem
DE102022119234A1 (de) * 2022-08-01 2024-02-01 Viega Technology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Druckspülung eines WC-Beckens, WC-Becken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1204A (en) * 1935-02-15 1939-06-06 Imp Brass Mfg Co Vacuum break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6770B1 (fr) * 1992-10-14 1995-07-28 Fact Anal Scp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ux dispositifs anti-retrosiphoniques pour cuvettes de w.c..
US5678592A (en) 1996-01-16 1997-10-21 S. C. Johnson & Son, Inc. Back flow prevention device
JP2001279787A (ja) 2000-03-29 2001-10-10 Toto Ltd 水洗便器
JP2004225342A (ja) 2003-01-22 2004-08-12 Toto Ltd 水洗便器装置
JP2004301326A (ja) 2003-03-20 2004-10-28 Toto Ltd 大気圧式バキュームブレーカ、及びこのバキュームブレーカを用いた水洗便器
DE202012002585U1 (de) * 2012-03-13 2013-06-17 Neoperl Gmbh Rückfluss-Sperre für eine Unterdusche
EP3133216A1 (en) * 2013-01-18 2017-02-22 Geberit International AG A backflow prevention system for a toilet flushing system
KR101592233B1 (ko) 2015-11-27 2016-02-05 주식회사 아이젠 비데의 역류방지장치
CN206267260U (zh) * 2016-12-15 2017-06-20 阮春友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上的污水防逆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1204A (en) * 1935-02-15 1939-06-06 Imp Brass Mfg Co Vacuum br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97966A1 (ja) 2020-08-06
EP3712338A4 (en) 2020-12-30
WO2019097966A1 (ja) 2019-05-23
CN111051624A (zh) 2020-04-21
US20200284013A1 (en) 2020-09-10
EP3712338A1 (en) 2020-09-23
JP6964261B2 (ja) 2021-11-10
US11396744B2 (en)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1624B (zh) 水洗便器
US20070289054A1 (en) Toilet bowl cleanser dispenser device
US10294644B2 (en) Flush toilet
JP2014098301A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6292536B2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2015203287A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4411722B2 (ja) 水洗便器
JP2004225431A (ja) 水洗便器装置
JP5314567B2 (ja) 便器装置
JP7190791B2 (ja) 便器用の吐水具およびトイレ
JP7352798B2 (ja) 水洗便器
JP5302850B2 (ja) 便器装置
JP5302849B2 (ja) 便器装置
CN114197593B (zh) 水箱装置
JP6229998B2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7237285B2 (ja) 水洗大便器
CN112575860B (zh) 冲水大便器
JP7394688B2 (ja) 水洗式便器装置
CN113529890B (zh) 一种改善噪音的马桶装置
WO2024025483A1 (en) A compact flow regulating assembly for a water closet
JP2023121187A (ja) 水洗大便器
JP6380908B2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2015203261A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2015206159A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2015203257A (ja) 水洗大便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