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869B -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869B
CN111032869B CN201780093253.XA CN201780093253A CN111032869B CN 111032869 B CN111032869 B CN 111032869B CN 201780093253 A CN201780093253 A CN 201780093253A CN 111032869 B CN111032869 B CN 111032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dbco
pei
cells
transf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2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869A (zh
Inventor
蔡林涛
马轶凡
潘宏
金言
李萍
李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ublication of CN111032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涉及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DBCO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PEI‑DBCO)和其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以及病毒转染增效剂的制备方法。还涉及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为PEI‑DBCO吸附在病毒颗粒表面而形成的病毒‑PEI‑DBCO复合物,其表面具有DBCO基团和正电荷,能够有效地提高病毒转染效率,以及病毒转染载体系统的应用。最后,涉及一种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方法,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实现哺乳动物细胞病毒的高效装载及细胞转染,以及细胞的叠氮修饰在哺乳动物细胞转染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治疗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DBCO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PEI-DBCO)和其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以及涉及病毒转染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为PEI-DBCO吸附在病毒颗粒表面,形成的病毒-PEI-DBCO复合物,其表面具有DBCO基团和正电荷,能够有效地提高病毒转染效率,本发明也涉及病毒转染载体系统的应用。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方法,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实现哺乳动物细胞病毒的高效装载及细胞转染,以及涉及细胞的叠氮修饰在哺乳动物细胞转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不但是治疗基因缺陷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也成为治疗肿瘤、感染、神经系统性疾病的重要策略。基因治疗包括两大类:基因替代和基因编辑。基因替代是用正常的基因片段代替缺陷基因,以实现减缓或者治愈疾病目。基因编辑技术则是用锌指蛋白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Crisper-Cas9等技术对特定DNA片段敲除、加入、修复或去除病变基因,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传统的基因治疗是将DNA或RNA序列通过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直接注入患者体内。此外,将靶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后,培养扩增回输至患者体内,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基因治疗方式。近年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的系列基因改造免疫细胞,如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T细胞受体修饰T细胞(TCR-T)、嵌合抗原受体修饰NK细胞(CAR-NK)等,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优良的肿瘤靶向性、特异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领域。
基因载体是决定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非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两大类。常用的非病毒载体主要有阳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聚合物、磷酸钙,纳米材料等。然而,这些载体对处于非分裂状态的悬浮、原代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进行基因转染效率低下。与非病毒载体相比,病毒载体则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并且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获得稳定持久表达。尤其是对于T细胞和NK细胞等悬浮的免疫细胞,病毒载体展现出较高的转染效率,在基因修饰细胞治疗技术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用于基因修饰的病毒载体主要有DNA病毒,如腺病毒(adenovirus,AdV)、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virus,HSV);RNA病毒,如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Murine leukemia viruses(MLV))和慢病毒(lentiviru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在对难转染的细胞进行病毒转染时,通常需要添加病毒转染增效剂以促进病毒对目的细胞的吸附,从而提高基因转染效率。聚凝胺作为一种常用的转染增效剂是一类阳离子聚合物,可以中和病毒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病毒对目的细胞的吸附和侵染,从而提高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然而,聚凝胺自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目的细胞的增殖活化等均有影响。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的病毒转染增效剂和病毒转染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因转染技术包括病毒载体介导和非病毒载体介导两大类技术。一些传统的非病毒载体和转染试剂,如DEAE-右旋糖苷、磷酸、脂质体等,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DEAE-右旋糖苷法只能进行瞬时转染,而且对细胞有一定毒性;磷酸钙转染不适合原代细胞,操作重复性较差;阳离子脂质体法适用性广,但是需要无血清条件而且效果随细胞类型变化大。对于难转染的细胞,通过电穿孔法虽然可实现高效的目的基因转染,但是核酸用量多,且转染时需要高压脉冲刺激,会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这给该方法的应用推广带来困难。
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广泛用于各类细胞的基因转染。但是对难转染的悬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类型,病毒载体还需要借助转染增效剂,从而提高转染效率。目前广泛使用的转染增效剂是聚凝胺,又名为溴化己二甲铵(hexadimethrine bromide),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可以中和病毒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侵染,从而提高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此外,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由于具有良好的促细胞间融合的作用,也被作为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然而,在难转染的悬浮细胞中(如外周血T细胞),这些转染增效剂的效果仍不理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病毒转染增效剂和一种基于“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反应的病毒载体转染技术。这种病毒转染增效剂是环炔基(-DBCO)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即PEI-DBCO,可通过静电吸引包裹在病毒表面,一方面可以中和病毒表面的负电荷,另一方面使得病毒颗粒表面携带DBCO基团。靶细胞则先与胆碱/单糖的叠氮衍生物(Azide-Choline/Monosaccharide)小分子共孵育,使其叠氮基团(-N3)通过细胞内糖代谢/脂代谢途径标记在细胞膜表面蛋白/磷脂分子上。PEI-DBCO与病毒形成聚合物-病毒复合物,其表面的-DBCO与靶细胞膜表面的-N3发生高效、特异的“点击化学”反应,形成共价结合,从而有效地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此外,病毒-聚合物复合物表面携带的正电荷也进一步促进病毒与细胞膜结合,进而协同提高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其为DBCO基团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即PEI-DBCO。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EI为枝状PEI或直链PEI。
优选地,PEI的分子量MW为600-25000。
优选地,用于制备所述PEI-DBCO的DBCO修饰试剂选自DBCO-NHS酯;DBCO-硫代-NHS酯;DBCO-PEGn-NHS酯,其中n=1-20;DBCO-C6-NHS酯;DBCO-酸;DBCO-C6-酸;DBCO-PEGn-酸,其中n=1-2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为病毒转染增效剂包裹的病毒,其中所述病毒转染增效剂为PEI-DBCO。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优选地,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优选地,所述病毒转染载体带正电荷。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病毒转染增效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溶解PEI与DBCO修饰试剂;
(b)将所述DBCO修饰试剂溶液滴加入所述PEI溶液中,并搅拌;
(c)透析,得到DBCO基团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即PEI-DBCO。
优选地,所述DBCO修饰试剂选自DBCO-NHS酯;DBCO-硫代-NHS酯;DBCO-PEGn-NHS酯,其中n=1-20;DBCO-C6-NHS酯;DBCO-酸;DBCO-C6-酸;DBCO-PEGn-酸,其中n=1-20。
优选地,在步骤(b)中,PEI与DBCO修饰试剂分子的摩尔比为1∶1-1∶10。
优选地,在步骤(b)中,搅拌时间为2-4小时。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透析为采用MW1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透析3天。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PEI-DBCO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优选地,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前述病毒转染载体系统用于转染细胞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N3-DBCO的点击化学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优选地,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转染用于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转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靶细胞与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共孵育,得到叠氮修饰的靶细;
(b)将PEI-DBCO与病毒混合并孵育,获得病毒-PEI-DBCO复合物;
(c)将步骤(b)中得到的病毒-PEI-DBCO复合物与(a)中得到的叠氮修饰的靶细胞孵育后,离心;
(d)将步骤(c)中离心得到的细胞病毒混合液在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6小时后,半量更换培养液后继续培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靶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a)中,所述的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如下图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a)中,将在体外培养的活细胞1×106与浓度为1-100μM的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在37℃的5%CO2培养箱中孵育48小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PEI-DBOC终浓度为0.01-10μg/ml,病毒感染复数MOI=0.1-200,室温孵育15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c)中,将病毒-PEI-DBCO复合物与(a)中得到的叠氮修饰的靶细胞在37℃孵育后,离心,条件是2500rpm,90分钟,室温。
在再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细胞的叠氮修饰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叠氮修饰是利用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对细胞进行代谢修饰,使其表面携带叠氮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优选地,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效果:
(1)基于N3-DBCO的“点击化学”反应高效特异,且不受细胞培养体系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利用PEI-DBCO包裹的病毒可以迅速与靶细胞膜表面的-N3基团形成共价结合,从而有效地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
(2)PEI-DBCO与病毒形成聚合物-病毒复合物,其表面携带的正电荷也进一步促进病毒与细胞膜结合,进而协同提高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
(3)通过代谢标记技术对靶细胞进行叠氮化修饰,高效低毒,避免了化学偶联对细胞表面活性分子的影响。
发明详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病毒转染增效剂和一种基于“点击化学”反应的病毒载体转染技术。该技术采用DBCO基团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DBCO)作为病毒转染增效剂,包裹在病毒载体表面,使其表面携带DBCO基团。靶细胞则先与胆碱/单糖的叠氮衍生物小分子共孵育,使叠氮基团(-N3)通过细胞内糖代谢/脂代谢途径标记在细胞膜表面蛋白/磷脂分子上。PEI-DBCO包裹的病毒-阳离子聚合物复合体,其表面的-DBCO与靶细胞膜表面的-N3发生高效、特异的“点击化学”反应,形成共价结合,从而有效地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见图1)。对图1的解释如下:
(1)将胆碱/单糖的叠氮衍生物与靶细胞共培养,通过靶细胞的糖类/脂类代谢途径衍生物被无损的修饰嵌入细胞膜中,其中叠氮基团-N3被裸露在细胞膜表面;
(2)PEI-DBCO与病毒颗粒孵育后,通过静电作用PEI-DBCO与病毒颗粒包裹,形成病毒-阳离子复合物复合体;
(3)其表面基团-DBCO与靶细胞膜表面-N3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形成共价结合,同时复合物表面的正电荷也可协助自身与细胞结合,从而高效地将病毒导入靶细胞内。
所述的阳离子聚合物转染增效剂PEI-DBCO,其特征是一种DBCO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采用枝状/直链PEI分子(MW=600-25000)与点击化学DBCO基团及其衍生物反应,通过-NHS或-COOH与PEI分子的伯氨基缩合形成酰胺键,从而将DBCO基团偶联在PEI分子上,形成PEI-DBCO。点击化学DBCO试剂包括,DBCO-NHS酯、DBCO-硫代-NHS酯、DBCO-PEGn-NHS酯(其中n=1-20)、DBCO-C6-NHS酯、DBCO-Acid、DBCO-C6-Acid、DBCO-PEGn-Acid(其中n=1-20)等,具体结构详见图2。
PEI-DBCO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EI与NHS-DBCO分别溶解在PBS缓冲液中,将点击化学DBCO试剂溶液缓慢滴加入PEI溶液中(PEI与DBCO试剂分子的摩尔比为1∶1-1∶10),搅拌反应2-4小时,随后采用MW1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透析3天即可得到PEI-DBCO阳离子聚合物,真空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见图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击化学”反应的病毒载体转染技术。该技术通过叠氮分子介导的生物正交连接反应,将DBCO修饰的多聚阳离子的病毒载体与T细胞膜表面的叠氮基团吸附结合,以实现对T细胞的高效转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叠氮(-N3)修饰靶细胞:在靶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胆碱/单糖叠氮衍生物(0.1-100μM/106细胞),培养48-72小时后,叠氮基团可通过细胞内脂代谢/糖代谢连接到靶细胞膜的糖蛋白或磷脂分子上。用pH在7.2-7.6的缓冲液洗涤细胞2次,重悬于新鲜培养基中。
所述的靶细胞包括所有悬浮和贴壁哺乳动物细胞。所述的胆碱叠氮衍生物包括AE-Cho、AP-Cho等相关的脂类类似物,单糖叠氮衍生物包括Ac4GlcNAz、Ac4GalNAz、Ac4ManNAz等相关的糖类类似物。具体结构见图4。
(2)PEI-DBCO聚合物包裹病毒载体:将PEI-DBCO与病毒颗粒混合(PEI-DBCO终浓度为0.01-10μg/ml,病毒载体的剂量(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200)室温孵育15分钟,获得病毒-阳离子复合物。所述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3)靶细胞转染:将病毒-阳离子复合物加入前述叠氮(-N3)修饰靶细胞,将细胞与病毒复合物的混合液在室温下低速离心(2500rpm,1.5小时),再置于细胞培养箱继续培养。4-6小时后半量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48-72小时,即获得基因表达的靶细胞。
术语定义:
“PEI”,是指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又称聚氮杂环丙烷,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分为线性和分枝状两种,线性聚乙烯亚胺包含的全是仲胺,而分枝状聚乙烯亚胺中有伯胺、仲胺和叔胺基。聚乙烯亚胺能将DNA缩合成带正电荷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黏合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胞表面残基,并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PEI,这些合适的PEI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的阳离子聚合物并不限于PEI。
“DBCO”,是指一种用于点击化学反应的化学基团,“DBCO修饰剂”是指用于点击化学反应的试剂,主要用于相关目标物的修饰。DBCO修饰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DBCO-NHS酯、DBCO-硫代-NHS酯、DBCO-PEGn-NHS酯(其中n=1-20)、DBCO-C6-NHS酯、DBCO-Acid、DBCO-C6-Acid、DBCO-PEGn-Acid(其中n=1-20)。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DBCO修饰剂,这些合适的DBCO修饰剂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染增效剂”,这里主要是指用于提高病毒转染效率的生化试剂,如聚凝胺(polybrane)、纤连蛋白(fibnectin)及本发明所保护的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转染增效剂,这些合适的转染增效剂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病毒载体”,本发明中的病毒载体是指用于负载病毒的载体,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病毒载体,这些合适的病毒载体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DNA病毒”,指病毒的核酸是DNA,在本发明中,包括但不限于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DNA病毒,这些合适的DNA病毒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RNA病毒”,指病毒核酸是RNA,在本发明中,包括但不限于慢病毒、流感病毒、逆转录病毒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RNA病毒,这些合适的RNA病毒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胆碱叠氮衍生物”,叠氮修饰过的胆碱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列出的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胆碱叠氮衍生物,这些合适的胆碱叠氮衍生物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单糖叠氮衍生物”,叠氮修饰过的单糖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列出的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单糖叠氮衍生物,这些合适的单糖叠氮衍生物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又称为“链接化学”,主旨是通过小单元(化学基团)的连接反应,来快速稳定地完成各种分子的化学合成。它具有高效、特异、稳定的优良特征,反应既不被复杂生物体系所干扰,其自身也不对生物体系产生影响。
“悬浮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指悬浮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在本发明中包括但不限于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THP-1,RAW细胞)、NK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包括人源与鼠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悬浮哺乳动物细胞,这些合适的悬浮哺乳动物细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贴壁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指贴壁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在本发明中包括但不限于HEK293T、4T-1细胞等(包括人源与鼠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用合适的贴壁哺乳动物细胞,这些合适的贴壁哺乳动物细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感染时病毒和细胞数量的比值,用于确定病毒感染靶细胞所需剂量,同时MOI的值越高,对细胞毒性越大。
附图说明
图1为PEI-DBCO通过“点击化学”提高病毒转染效率。
图2为点击化学DBCO修饰试剂分子结构。
图3为PEI-DBCO合成路线。
图4为胆碱/单糖的叠氮衍生物结构式。
图5为激光共聚焦,蛋白质印迹及流式细胞分析Jurkat细胞叠氮分子修饰情况。
图6为PEI-DBCO携带慢病毒转染Jurkat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图7为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分析人源αβT细胞表面叠氮分子修饰情况。
图8为PEI-DBCO携带慢病毒转染人源αβT细胞后GFP的表达与细胞杀伤水平。
图9为PEI-DBCO携带慢病毒转染人源γδT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图10为PEI-DBCO携带慢病毒转染Raji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图11为PEI-DBCO携带慢病毒转染THP-1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图12为PEI-DBCO携带腺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图13为PEI-DBCO携带腺病毒转染Raji细胞后GFP的表达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例对本技术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原料和设备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且均为市场上能够购买到或容易获得或制得。其中的各种参数和条件,包括数量、比例、分子量、温度、时间等等,并不限于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有能力采用其他的参数和条件,并取得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PEI-DBCO制备
将阳离子聚合物PEI(1.8K,枝状)(Sigma)与生物正交反应连接剂DBCO-PEG4-NHS(Click chemistry tools)按1∶10摩尔比混合,室温孵育3小时,残留的DBCO-PEG4-NHS分子通过1KDa透析袋透析(Merck Millipore)去除。合成的阳离子靶向聚合物(PEI-DBCO)进一步通过质谱/核磁分析、鉴定。
实施例2:慢病毒介导的Jurkat细胞转染
Jurkat细胞培养:Jurkat细胞培养在含有β-巯基乙醇的RPM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传代或换液。
Jurkat细胞的叠氮化修饰:将上述细胞的培养基换成新鲜的培养基,将终浓度为50μ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alNAz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然后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试剂,细胞进行DBCO-Fluor 488染色。收获细胞并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迹与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5所示,叠氮分子已经表达在细胞表面,并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慢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PEI-DBCO)稀释到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终浓度为0.02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10的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得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
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Jurkat细胞:将上述修饰过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Ac4GalNAz分子。将上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Jurkat细胞培养液中,在37℃下离心(2500rpm,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培养48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由于该实验采用的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因此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慢病毒转染Jurkat细胞的GFP表达情况。如图6a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的Jurkat细胞具有显著的荧光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数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6b。可以看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和较强的荧光强度,说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能够高效转染Jurkat细胞。
实施例3:慢病毒介导的人原代αβT淋巴细胞的转染
人原代αβT淋巴细胞培养: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并将其培养在含有Anti-CD3/CD28抗体包被的磁珠及IL-2(300U/mL)的AIM-V(2%FBS)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换液。其中上述方法获得的CD3+T细胞可达98%。
人原代αβT淋巴细胞的叠氮化修饰:细胞在培养3d后,将终浓度为25-100μ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alNAz、Ac4GlcNAz及Ac4ManNAz分别与αβT细胞共培养48小时,然后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试剂,收获细胞并对其进行DBCO-Fluor 488荧光染色,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7所示,Ac4GalNAz与Ac4GlcNAz经代谢修饰细胞后,叠氮分子已经表达在细胞表面,并且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的特点。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慢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AIM-V培养基中(0.02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10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人原代T淋巴细胞:将上述修饰过的T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人原代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在28℃下离心(2500rpm,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培养96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由于该实验采用的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或CD19-CAR基因,因此慢病毒对αβT细胞的转染效率可以通过检测GFP的表达水平与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CTL)来评价。如图8a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GFP)-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的细胞具有显著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数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8b。结果显示慢病毒(GFP)-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70-80%)与较强的荧光强度;同时,效应T细胞杀伤结果表明慢病毒(CD19-CAR)-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见图8c)。这些结果表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人原代αβT淋巴细胞。
实施例4:慢病毒介导人原代γδT淋巴细胞的转染
人原代γδT淋巴细胞培养: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并将其培养在含有Zoledronicacidhydrate(1μmol/L)与IL-2(100U/mL)的RPM1640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换液。该方法获得的γδT细胞为30%。
γδT淋巴细胞的叠氮化修饰:细胞在培养3d后,将终浓度为25-100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alNAz与Ac4GlcNAz分别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然后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试剂,收获细胞并对其进行DBCO-Fluor 488荧光染色,运用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9a所示,Ac4GalNAz经代谢修饰细胞后,叠氮分子成功修饰在细胞表面。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慢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RPM1640培养基中(0.01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10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人原代γδT淋巴细胞:将上述修饰过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所得的细胞培养液中,在28℃下离心(2500rpm,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培养96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由于该实验采用的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因此慢病毒对γδT细胞的转染效率可以通过检测GFP的表达水平来评价。如9b、c所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60%)与较强的荧光强度。这些结果表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人原代γδT淋巴细胞。
实施例5:慢病毒介导人源B细胞的转染
Raji细胞培养:Raji细胞培养在含有10%FBS的RPM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传代。
Raji细胞的叠氮化修饰:将上述细胞换成新鲜的培养基,将终浓度为50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lcNAz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剂,细胞进行DBCO-Fluor 488染色。收获细胞并用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10a所示,叠氮分子高效表达在Raji细胞表面。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慢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RPM1640培养基中(终浓度为0.05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5的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Raji细胞:将上述处理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上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Raji细胞培养液中,在室温条件下,2500rpm,离心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96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该实验采用的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慢病毒转染的Raji细胞中GFP表达情况。如图10b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的Raji细胞具有显著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10c。可以看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和较强的荧光强度,说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能够高效转染Raji细胞。
实施例6:慢病毒介导人源巨噬细胞THP-1的转染
THP-1细胞培养:THP-1细胞培养在含有10%FBS的RPM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传代。
THP-1细胞的叠氮化修饰:将上述细胞换成新鲜的培养基,然后将终浓度为50μ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alNAz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后,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试剂,细胞进行DBCO-Fluor 488染色。收获细胞并运用流式分析叠氮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11a所示,叠氮分子高效表达在THP-1细胞表面。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慢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RPM1640培养基中(终浓度为0.1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10的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THP-1细胞:将上述修饰过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上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THP-1细胞培养液中,在室温下离心(2500rpm,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4-6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培养96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由于该实验采用的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因此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慢病毒转染的THP-1细胞中GFP表达情况。如图11b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THP-1细胞具有显著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11c。可以看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和较强的荧光强度,说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能够高效转染THP-1细胞。
实施例7:腺病毒(AdV)介导人胚肾细胞(HEK 293T)的转染
HEK 293T细胞培养:HEK293T细胞培养在含有10%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传代。
HEK 293T细胞的叠氮化修饰:将上述细胞换成新鲜的培养基,将终浓度为25μ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alNAz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剂,细胞进行DBCO-Fluor 488染色。收获细胞并用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腺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终浓度为0.5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5的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HEK293T细胞:将上述处理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上述慢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HEK293T细胞培养液中,在室温条件下,2500rpm,离心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该实验采用的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被腺病毒转染的HEK 293T细胞中GFP表达情况。如图12a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的HEK293T细胞具有显著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12b。可以看到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非常高的GFP+细胞数和较强的荧光强度,说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腺病毒)载体能够高效转染HEK 293T细胞。
实施例8:腺病毒(AdV)介导人源B细胞的转染
Raji细胞培养:Raji细胞培养在含有10%FBS的RPM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进行细胞传代。
Raji细胞的叠氮化修饰:将上述细胞换成新鲜的培养基,将终浓度为50μM的单糖叠氮衍生物Ac4GlcNAz与细胞共培养48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多余的修饰剂,细胞进行DBCO-Fluor 488染色。收获细胞并用细胞流式分析叠氮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如图10a所示,叠氮分子高效表达在Raji细胞表面。
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包裹腺病毒:将阳离子靶向聚合物病毒载体稀释到无血清的RPM1640培养基中(终浓度为0.5μg/ml),并将病毒按照感染复数为2的剂量稀释到上述培养基,室温孵育15分钟。
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转染Raji细胞:将上述处理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去除残留的糖类衍生物。将上述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加入以上步骤修饰得到的Raji细胞培养液中,在室温条件下,2500rpm,离心1.5小时,置于培养箱培养5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96小时,用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物,收获被病毒转染的细胞备用。
该实验采用的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被腺病毒转染的Raji细胞中GFP表达情况。如图13a所示,与各对照组相比,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处理的Raji细胞具有显著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确定感染的阳性细胞与荧光强度,结果见图13b。可以看到腺病毒-阳离子靶向聚合物感染的细胞具有很高的GFP+细胞数和较强的荧光强度,说明阳离子靶向聚合物(腺病毒)载体能够高效转染Raji细胞。
以上实施例所用的具体的阳离子聚合物(PEI)、生物正交修饰剂(DBCO)、病毒载体、靶细胞、叠氮衍生物等,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其为DBCO基团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PEI-DBCO;
所述PEI-DBCO通过静电吸引包裹在病毒表面;
所述PEI为枝状PEI;
所述PEI的分子量MW为1800;
用于制备所述PEI-DBCO的DBCO修饰试剂选自DBCO-PEG4-NHS;
所述PEI与DBCO修饰试剂分子的摩尔比为1:10。
2.一种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为病毒转染增效剂包裹的病毒,其中所述病毒转染增效剂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PEI-DBCO。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中,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毒转染载体系统,其中,所述病毒转染载体带正电荷。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溶解PEI与DBCO修饰试剂;
(b)将所述DBCO修饰试剂溶液滴加入所述PEI溶液中,并搅拌;
(c)透析,得到DBCO基团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PEI,PEI-DBCO。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10.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病毒转染载体系统用于转染细胞的应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12.叠氮衍生物在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进行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转染用于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转染增效剂的病毒转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靶细胞与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共孵育,得到叠氮修饰的靶细胞;
(b)将PEI-DBCO与病毒混合并孵育,获得病毒-PEI-DBCO复合物;
(c)将步骤(b)中得到的病毒-PEI-DBCO复合物与(a)中得到的叠氮修饰的靶细胞孵育后,离心;
(d)将步骤(c)中离心得到的细胞病毒混合液在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6小时后,半量更换培养液后继续培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其中,所述靶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18.细胞的叠氮修饰在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转染增效剂进行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叠氮修饰是利用胆碱叠氮衍生物或单糖叠氮衍生物对细胞进行代谢修饰,使其表面携带叠氮基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细胞为悬浮哺乳动物细胞或贴壁哺乳动物细胞。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为DNA病毒或RNA病毒。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DNA病毒选自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所述RNA病毒选自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
CN201780093253.XA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Active CN111032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3870 WO2019014924A1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869A CN111032869A (zh) 2020-04-17
CN111032869B true CN111032869B (zh) 2024-04-16

Family

ID=65014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253.XA Active CN111032869B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2869B (zh)
WO (1) WO20190149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7682B (zh) * 2019-05-29 2021-11-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人工靶向修饰的car-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80377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浙江浥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刷状核酸组装体和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801A (zh) * 2010-11-11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20588A (zh) * 2012-01-26 2014-12-17 生命科技公司 用于提高病毒感染性的方法
CN104749369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具有细胞膜结构的生物体的荧光标记方法
CN104894295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病毒双荧光标记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2174A1 (en) * 2007-06-05 2008-12-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Water soluble crosslinked polymers
US20140140962A1 (en) * 2011-04-29 2014-05-22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Viruses modified with unnatural moiet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3588998B (zh) * 2012-08-16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还原响应多糖pei纳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2364B (zh) * 2013-10-30 2018-05-01 北京大学 定点突变和定点修饰的腺相关病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10307491B2 (en) * 2015-01-30 2019-06-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posomal particles comprising biological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CN104730253B (zh) * 2015-03-20 2017-04-1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基于点击化学的检测试纸条、检测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801A (zh) * 2010-11-11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20588A (zh) * 2012-01-26 2014-12-17 生命科技公司 用于提高病毒感染性的方法
CN104749369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具有细胞膜结构的生物体的荧光标记方法
CN104894295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病毒双荧光标记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versatile vector for gene and oligonucleotide transfer into cells in culture and in vivo: Polyethylenimine;OTMANE BOUSSIF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19950831;摘要 *
Surface modification via strain-promoted click reaction facilitates targeted lentiviral transduction;Yanjie Chu等;《Virology》;摘要,图1、图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869A (zh) 2020-04-17
WO2019014924A1 (zh)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3753A1 (en) Methods of in Vitro Cell Delivery
US20230043255A1 (en) Fusosome compositions for t cell delivery
JP2022512703A (ja) 免疫療法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WO2019228108A1 (zh) 用于提高细胞转染效率的试剂组合物
JP6956416B2 (ja) トランスポゾン系、それを含むキット及びそれらの使用
CN106890343B (zh) 一种靶向型多肽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
Park et al. Construction of PLGA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cistronic SOX5, SOX6, and SOX9 genes for chondrogenesi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atz et al. Polyplex exposure inhibits cell cycle, increas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an cause protein expression without cell division
CN111032869B (zh) 一种病毒转染增效剂和基于点击化学的病毒转染应用
KR20230042018A (ko) 변형된 말단기를 갖는 폴리(아민-코-에스테르) 폴리머 및 향상된 폐 운반
Salimzadeh et al. Non-viral transfection methods optimized for gene delivery to a lung cancer cell line
Guo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mRNA-based gene transfer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of glioma cells
EA012520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цитотоксических лимфоцитов
Xu Viral and Plasmid Transduction Systems: Methods to Modify Immune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US20240024478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HLA-A in a Cell
WO2020125576A1 (zh) 一种在细胞中递送基因的方法
Kenarkoohi et al. Efficient lentiviral transduction 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mou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penetration in female mice cervical tumor model
WO2019246261A1 (en) Genome engineering primary monocytes
WO2023049733A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using patient-derived autologous neoantigens for treating cancer
CN112430575B (zh) 通用型car-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抗肿瘤药物
WO2012086702A1 (ja) 遺伝子導入方法
Brandenburg Synthetic mRNA Delivery Platform for Ex Vivo Transfec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CN118109515A (zh) 一种基于生物正交技术的病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561755A (en) Anti-placenta-chondroitin-sulfate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RU2631792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зрелых антиген-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х дендритных клеток с трансфекцией РНК опухолевых клеток рака молочной желез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