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495B -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 Google Patents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495B
CN111032495B CN201880050947.XA CN201880050947A CN111032495B CN 111032495 B CN111032495 B CN 111032495B CN 201880050947 A CN201880050947 A CN 201880050947A CN 111032495 B CN111032495 B CN 111032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housing
module
housing portion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9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495A (zh
Inventor
山口晃司
水野芳正
佐土原进也
平井宏树
伊东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2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确保加强件的强度、并且容易有效利用加强件的内部空间。加强件具备:加强件主体,形成为长条状,并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及盖部,以堵住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也可以是,作为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的模块部件以安装于盖部的状态收纳于加强件内。

Description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加强部件而组装在车辆的仪表板的内侧等的加强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通过液压成型使内部由沿着径向横穿的壁部分隔的毛管鼓起来成形所希望的外形形状的加强部件。
专利文献2公开了沿着截面呈H形地形成的加强件的基底部布设线束、将ECU安装于加强件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1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54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为了增大室内空间,要求减小仪表板的占有空间。
但是,装入仪表板内的线束、ECU(电子控制单元)等各部件的存在成为阻碍仪表板的小型化的原因。
在这点上,根据专利文献2,由于沿着截面呈H形地形成的加强件的基底部布设线束,所以有助于仪表板的小型化。但是,由于成为加强件的外周开口的形状,所以需要考虑强度。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那样,根据闭合的截面形状的加强件,难以在其内部装入线束等部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确保加强件的强度、并且容易有效利用加强件的内部空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加强件具备:加强件主体,形成为长条状,并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及盖部,以堵住上述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
第二方式的加强件模块具备:第一方式的加强件;及模块部件,是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且以安装于上述盖部的状态收纳于上述加强件内。
对于第三方式而言,在第二方式的加强件模块的基础上,上述加强件主体包含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向外周开口的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作为上述收纳部,在上述加强件主体内分隔成上述第一收纳部和上述第二收纳部,作为上述盖部,具备以堵住上述第一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一盖部及以堵住上述第二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二盖部,上述模块部件包含:电源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上述第一收纳部及上述第二收纳部中的一方;及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上述第一收纳部及上述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
对于第四方式而言,在第二方式的加强件模块的基础上,上述加强件主体包含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向外周开口的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作为上述收纳部,在上述加强件主体内分隔成上述第一收纳部和上述第二收纳部,作为上述盖部,具备以堵住上述第一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一盖部及以堵住上述第二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二盖部,上述模块部件包含:配线部件,收纳于上述第一收纳部及上述第二收纳部中的一方;及电气部件,收纳于上述第一收纳部及上述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
对于第五方式而言,在第二~第四中任一个方式的加强件模块中,作为上述模块部件而包含电源线,上述电源线以与上述加强件主体及上述盖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的状态收纳于上述加强件内。
对于第六方式而言,在第五方式的加强件模块中,上述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弹性部件而固定于上述盖部,在上述盖部安装于上述收纳部的开口的状态下,成为上述弹性部件将上述至少一部分的电源线按压于上述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收纳部向外周开口,以堵住该开口的方式安装盖部,因此容易确保加强件的强度,并且容易有效利用加强件的内部空间。
根据第二方式,作为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的模块部件以安装于盖部的状态收纳于加强件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模块部件收纳于加强件内。
根据第三方式,模块部件包括:电源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及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因此容易在上述电源系统模块部件与信号系统模块部件之间进行噪声的遮蔽。
根据第四方式,关于收纳于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中的一方的配线部件,能够在收纳于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的电气部件不造成妨碍的情况下配置于加强件内。
根据第五方式,电源线容易通过加强件主体或者盖部而进行散热。
根据第六方式,在盖部安装于收纳部的开口的状态下,成为弹性部件将至少一部分的电源线按压于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状态,因此容易进行经由加强件主体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组装于车辆的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加强件模块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加强件模块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加强件模块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加强件模块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加强模块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组装于车辆10的加强件30及加强件模块20的概略图。
加强件30是由金属等形成的强度加强部件,并形成为长条形状。加强件30的两端部通过焊接、螺纹紧固等固定于车辆10的金属车身。
更具体而言,车辆10具备车辆前部的第一室12和车辆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第二室14。若设想车辆10为内燃机汽车,则第一室12是容纳发动机等的发动机室。若设想车辆10为电动汽车,则第一室12是容纳蓄电池、驱动用马达等的室。第二室14是供乘员进入的乘员室。在车辆10中设有对第一室12与第二室14进行分隔的分隔壁16。加强件30相对于分隔壁16而设于第二室14侧。加强件30的上侧及第二室14的内侧由仪表板18(参照图2)覆盖。
与第一室12内的ECU(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蓄电池等各种电气部件连接的作为配线部件的线束WH1贯通分隔壁16而被引导至仪表板18的内侧。另外,与第二室14内的灯等各种电气部件连接的作为配线部件的线束WH2被向第二室14的前侧引导,并被引导至仪表板18的内侧。
在仪表板18的内侧设有ECU(电子控制单元)51、52、蓄电池53等。另外,在仪表板18本身组装有仪表单元等。上述线束WH1、WH2被引导至仪表板18的内侧,经由仪表板18的内侧的配线部件即线束42而与上述ECU(电子控制单元)51、52、蓄电池53、仪表单元等连接。
在仪表板18的内侧设有加强件30,因此在设于仪表板18的内侧的线束42沿着车辆10的宽度方向配置的情况下,该线束42沿着加强件30配置。
若设想将线束42配置于加强件30的周围的情况,则需要在加强件30与仪表板18之间设置用于配置该线束42等的空间。于是,需要将仪表板18的上表面高度位置向上方设定该空间的量,另外需要使仪表板18的第二室14侧的分隔件向第二室14侧较大地伸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件30而采用下述结构,从而容易有效利用加强件30的内部空间,并且容易确保加强件的强度。
图2是表示加强件模块20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加强件模块20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加强件模块20具备加强件30和作为模块部件的线束42及电气部件50。
加强件30具备加强件主体32及盖部38、39。
加强件主体32是由金属等形成的部件,形成为长条状。该加强件主体32的两端部通过焊接、螺纹紧固等固定于金属车身。在加强件主体32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34、35。
在此,加强件主体32包括分别在不同部位处向外周开口的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在加强件主体32内由分隔部36分隔。
更具体而言,加强件主体32具备分隔部36和一对侧壁部37。分隔部36形成为细长板状。一对侧壁部37也形成为细长板状。一对侧壁部37以向上述分隔部36的两面侧突出的状态且以平行姿势与该分隔部36的两侧部相连。因此,加强件主体32以横截面(与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呈H形状地形成。
由一对侧壁部37的一侧部和分隔部36围起的部分是第一收纳部34。该第一收纳部34在与分隔部36相反一侧且在一对侧壁部37的一侧缘部间开口。
由一对侧壁部37的另一侧部和分隔部36围起的部分是第二收纳部35。该第二收纳部35在与分隔部36相反一侧且在一对侧壁部37的另一侧缘部间开口。
上述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相互向相反一侧开口。
第一盖部38以堵住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的方式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更具体而言,第一盖部38是由金属等形成的细长板状部件。在此,第一盖部38形成为与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对应的长方形板状。在第一盖部38的两侧部形成有相对于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垂直地弯曲的一对侧缘部38a。并且,以使一对侧缘部38a的朝外的面与一对侧壁部37的一侧缘部的内表面接触而第一盖部38堵住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的方式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
第二盖部39以堵住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的方式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更具体而言,第二盖部39是由金属等形成的细长板状部件。在此,第二盖部39形成为与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对应的长方形板状。在第二盖部39的两侧部形成有相对于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垂直地弯曲的一对侧缘部39a。并且,以使一对侧缘部39a的朝外的面与一对侧壁部37的另一侧缘部的内表面接触而第二盖部39堵住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的方式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
在第一盖部38及第二盖部39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的状态下,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紧固等,将第一盖部38及第二盖部39以无法从加强件主体32分离的状态安装于该加强件主体32即可。
在此,加强件30形成为直线状,但也可以在中途弯曲。另外,在此,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在加强件主体32的整个延伸方向而开口,但不一定需要这样。也可以是,在加强件主体的延伸方向上局部地开口而形成收纳部。
在上述加强件30中,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向外周开口,因此将加强件30的内部空间即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的内部空间设为其他部件的收纳位置等而容易有效利用。另外,由于以堵住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和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的方式安装第一盖部38及第二盖部39,因此在最终形态下,加强件30呈筒状形状。因此,容易确保加强件30的强度。
作为利用加强件30的内部空间的例子,模块部件以安装于第一盖部38或者第二盖部39的状态收纳于加强件30内。
模块部件是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
作为电气部件50的例子,设想是进行负荷的控制、通信的控制等的ECU51、52、是作为电力供给部件的蓄电池53等。在以下的说明及各图中,在不需要区分电气部件的情况下,通称为电气部件50,根据需要而区分为ECU51、52或蓄电池53。
上述电气部件50固定于第二盖部39中的朝向第二收纳部35侧的面。电气部件50相对于第二盖部39的固定能够通过螺纹紧固、嵌入构造、双面胶带、粘接剂等进行。
各电气部件50形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5内的程度的大小,当通过第二盖部39堵住了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时,成为各电气部件50被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5内的状态。
作为配线部件,设想为将上述各电气部件50彼此连接或将电气部件50与第一室12或者第二室14中的其他电气部件连接的线束42。在此,线束42由在芯线的周围压出被覆树脂而成的多个电线42a构成。多个电线42a包含信号线及电源线中的至少一方。在此,多个电线42a包括信号线及电源线这两方。
多个电线42a在第一盖部38中的朝向第一收纳部34侧的面沿着其延伸方向以并列状态固定。各电线42a相对于第一盖部38的固定能够通过超声波接合、双面胶带、粘接剂等进行。多个电线42a与第一盖部38接触。作为电线42a相对于第一盖部38接触的方式,包含该电线42a与第一盖部38直接接触的情况及经由双面胶带及粘接剂等固定用的部件而接触的情况。
线束除此以外也可以是通过超声波接合或者线等将多个电线固定于布、树脂片等片材的结构、或者将多个导电线以并列状态夹在树脂片之间的结构等。多个电线或者导电线也可以设为相对于第一盖部层叠多层。
上述多个电线42a的一端部从加强件30延伸出,经由连接器等而与线束WH1、WH2连接。
另外,多个电线42a在加强件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适当地分支而与电气部件50连接。从第一收纳部34朝向第二收纳部35的电线42a也可以贯通分隔部36地配置(参照图2中的双点划线),也可以贯通第一盖部38及第二盖部39而经由加强件30的外周地配置。
多个电线42a也可以在加强件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适当地分支,贯通加强件主体32或者第一盖部38而被引出至加强件30的外侧,从而与组装于仪表板18的电气部件例如仪表单元连接。
在组装加强件30时,准备加强件主体32、第一盖部38、第二盖部39分体的结构。
并且,在第一盖部38固定多个电线42a。另外,在第二盖部39固定电气部件50。然后,以堵住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的方式将第一盖部38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由此,包含多个电线42a的线束42被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内。在此前后,以堵住第二收纳部35的开口35a的方式将第二盖部39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由此,电气部件50被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5内(参照图3)。
另外,也可以是,在第一盖部38固定电气部件50,在第二盖部39固定多个电线42a,包含多个电线42a的线束42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5内,电气部件50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内。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加强件30及加强件模块20,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向加强件主体32的外周开口,并以堵住这些开口34a、35a的方式将第一盖部38及第二盖部39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因此,容易确保加强件30的强度。另外,容易有效利用加强件30的内部空间。
作为电气部件50或者配线部件的模块部件可以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也可以安装于第一盖部38或者第二盖部39。
然而,作为电气部件50或者配线部件的模块部件以安装于第一盖部38或者第二盖部39的状态收纳于加强件30内,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模块部件收纳于加强件30内。这是由于与在凹陷的空间内安装模块部件相比,在第一盖部38或者第二盖部39的平面的部位安装它们时安装作业更容易。
另外,模块部件包括作为配线部件的线束42、ECU51、52、蓄电池53等电气部件50,线束42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的一方,电气部件50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的另一方。因此,能够在电气部件50不成为妨碍的情况下将线束42配置于加强件30内。例如,能够在电气部件50不造成妨碍的方式实施将电线42a沿着第一盖部38的主面配置并固定的作业,因此容易进行自动化等。另外,ECU51、52配置于加强件30内,因此能够将ECU51、52配置于用户的手不易碰到的场所。
另外,优选电线42a全部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中的一方,电气部件50全部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中的另一方,但这不是必须的。这是由于若至少一个电气部件50收纳于与电线42a不同的收纳部,则能够在该电气部件50不造成妨碍的情况下进行电线42a的布线作业。因此,某些电气部件50也可以收纳于与电线42a相同的收纳部。
另外,多个电线42a包含的电源线与第一盖部38接触,因此电源线容易经由第一盖部38而进行散热。
{变形例}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前提,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加强件模块120中,模块部件包含电源系统模块部件和信号系统模块部件。
电源系统模块部件是蓄电池153、电源控制单元、电源线142a等中的至少一个部件。
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是ECU151、152、信号线142b等中的至少一个部件。
作为电源系统模块部件的蓄电池153、电源线142a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中的一方(在此为第一收纳部34),作为信号系统模块部件的ECU151、152、信号线142b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35中的另一方(在此为第二收纳部35)。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优选的是,作为电源系统模块部件的蓄电池153、电源线142a安装于第一盖部38和第二盖部39中的一方(在此为第一盖部38),作为信号系统模块部件的ECU151、152、信号线142b安装于第一盖部38和第二盖部39中的另一方(在此为第二盖部39)。
根据需要,电源线142a、信号线142b贯通分隔部36等而从第一收纳部34向第二收纳部35或者相反地被引导。
根据该变形例,作为电源系统模块部件的蓄电池153、电源线142a、与作为信号系统模块部件的ECU151、152、信号线142b由分隔部36分隔,因此具有容易在它们之间进行电磁噪声的遮蔽这一优点。
另外,优选的是所有电源系统模块部件和所有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不同的收纳部,但这不是必须的。这是由于若至少一个电源系统模块部件与至少一个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不同的收纳部,则能够在它们之间进行电磁噪声的遮蔽。
图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加强件模块220包含电源线242a、242b,作为模块部件。在此,加强件模块220包含多个电源线242a、242b。
一部分电源线242a以与第一盖部38接触的状态安装于该第一盖部38。
其他一部分电源线242b经由弹性部件245而安装于第一盖部38。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盖部38的主面安装一部分电源线242a。在该电源线242a上安装有弹性部件245。在该弹性部件245上安装电源线242b。弹性部件245、电源线242b的安装能够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粘接剂等进行。
弹性部件245是海绵、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弹性部件245的厚度尺寸设定为大于在将第一盖部38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的状态下从第一收纳部34的内表面与分隔部36之间的距离尺寸减去电源线242a的直径及电源线242b的直径尺寸而得到的值。
并且,当以堵住第一收纳部34的开口34a而将第一盖部38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2时,成为弹性部件245将电源线242b按压于第一收纳部34的内表面、在此为分隔部36的主面的状态。因此,成为电源线242b与加强件主体32接触的状态,电源线242b容易经由加强件主体32而进行散热。
另外,关于电源线242a,容易经由第一盖部38而进行散热。因此,在存在较多电源线242a、242b的情况下,能够容易经由第一盖部38及加强件主体32这两方而进行散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加强件主体32具有两个收纳部34、3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只具有一个收纳部,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收纳部。
在图6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加强件主体332成为在细长板状的一对侧壁部334、334以并列状态与细长板状的底板部333的两侧部相连的形状即横截面U字状。由底板部333和一对侧壁部334、334围起的空间是收纳部335。并且,以堵住底板部333的相反一侧的开口的方式在一对侧壁部334、334的前端侧缘部之间安装有盖部338。
在盖部338安装有作为配线部件的线束42及电气部件50,通过将盖部338安装于加强件主体332,而将线束42及电气部件50收纳于收纳部335内。
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则能够适当地组合。
如以上那样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理解为可不从本发明的范围脱离地设想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20、120、220...加强件模块;30...加强件;32、332...加强件主体;34...第一收纳部;34a...开口;35...第二收纳部;35a...开口;36...分隔部;38...第一盖部;39...第二盖部;42...线束;42a...电线;50...电气部件;51、52、151、152...ECU;53、153...蓄电池;142a...电源线;142b...信号线;242a、242b...电源线;245...弹性部件;335...收纳部;338...盖部。

Claims (4)

1.一种加强件模块,具备:
加强件,具备形成为长条状并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的加强件主体及以堵住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盖部;及
模块部件,是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且以安装于所述盖部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加强件内,
所述加强件主体包含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向外周开口的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作为所述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在所述加强件主体内是被隔开的,
作为所述盖部,具备以堵住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一盖部及以堵住所述第二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二盖部,
所述模块部件包含:电源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中的一方;及信号系统模块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
2.一种加强件模块,具备:
加强件,具备形成为长条状并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的加强件主体及以堵住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盖部;及
模块部件,是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且以安装于所述盖部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加强件内,
所述加强件主体包含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向外周开口的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作为所述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在所述加强件主体内是被隔开的,
作为所述盖部,具备以堵住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一盖部及以堵住所述第二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第二盖部,
所述模块部件包含:配线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中的一方;及电气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中的另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件模块,其中,
作为所述模块部件而包含电源线,
所述电源线以与所述加强件主体及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加强件内。
4.一种加强件模块,具备:
加强件,具备形成为长条状并形成有向外周开口的收纳部的加强件主体及以堵住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盖部;及
模块部件,是电气部件或者配线部件,且以安装于所述盖部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加强件内,
作为所述模块部件而包含电源线,
所述电源线以与所述加强件主体及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加强件内,
所述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弹性部件而固定于所述盖部,
在所述盖部安装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状态下,成为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电源线按压于所述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状态。
CN201880050947.XA 2017-08-25 2018-06-29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Active CN111032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2337 2017-08-25
JP2017162337A JP6766780B2 (ja) 2017-08-25 2017-08-25 リ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モジュール
PCT/JP2018/024829 WO2019039086A1 (ja) 2017-08-25 2018-06-29 リンフォースメント及びリ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495A CN111032495A (zh) 2020-04-17
CN111032495B true CN111032495B (zh) 2022-01-28

Family

ID=6543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947.XA Active CN111032495B (zh) 2017-08-25 2018-06-29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7260B2 (zh)
JP (1) JP6766780B2 (zh)
CN (1) CN111032495B (zh)
WO (1) WO20190390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1310B2 (en) * 2019-02-05 2021-05-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VAC instrument panel bracke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540A (ja) * 2000-06-23 2002-01-09 Shigeru Co Ltd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ビーム
CN1374913A (zh) * 1999-09-03 2002-10-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仪表板加强件
GB2382058A (en) * 2001-11-16 2003-05-21 Yazaki Corp Instrument panel with non-contact powe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control units and visible display/switches.
JP2004161136A (ja) * 2002-11-13 2004-06-1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ダクト構造、車両用梁部材構造
JP2006069480A (ja) * 2004-09-06 2006-03-16 Calsonic Kansei Corp 自動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CN106132672A (zh) * 2014-04-14 2016-11-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长条结构构件以及使用了其的结构构件复合体
CN106985769A (zh) * 2016-01-21 2017-07-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8572A (ja) 1989-07-13 1991-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放送の送受信方法
JPH03128572U (zh) * 1990-04-09 1991-12-25
JP4151181B2 (ja) * 1999-12-10 2008-09-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計器盤内電気配線構造
JP3775171B2 (ja) 2000-05-18 2006-05-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フォース部材および同リンフォース部材を用いた車体構造
DE10215347A1 (de) * 2001-04-10 2002-12-12 Denso Corp Fahrzeugklimatisierungs-Kanalstruktur,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Elektroverkabelungs-Struktur
JP5884695B2 (ja) * 2012-09-26 2016-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保護部材
CN106463936A (zh) * 2014-06-06 2017-02-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设结构
JP6562887B2 (ja) * 2016-10-27 2019-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913A (zh) * 1999-09-03 2002-10-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仪表板加强件
JP2002002540A (ja) * 2000-06-23 2002-01-09 Shigeru Co Ltd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ビーム
GB2382058A (en) * 2001-11-16 2003-05-21 Yazaki Corp Instrument panel with non-contact powe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control units and visible display/switches.
JP2004161136A (ja) * 2002-11-13 2004-06-1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ダクト構造、車両用梁部材構造
JP2006069480A (ja) * 2004-09-06 2006-03-16 Calsonic Kansei Corp 自動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CN106132672A (zh) * 2014-04-14 2016-11-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长条结构构件以及使用了其的结构构件复合体
CN106985769A (zh) * 2016-01-21 2017-07-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64924A1 (en) 2020-05-28
JP6766780B2 (ja) 2020-10-14
WO2019039086A1 (ja) 2019-02-28
CN111032495A (zh) 2020-04-17
US11427260B2 (en) 2022-08-30
JP2019038402A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030B (zh) 集成盒和包括该集成盒的电池组
US20140212732A1 (en) Bus 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JP4874632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08475754B (zh) 布线模块
GB2497472A (en) Connector holder
JP7032001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1032495B (zh) 加强件及加强件模块
JP5570568B2 (ja) 車載用防水型電子機器筐体
CN113519096A (zh) 电路装置
JP2017022809A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807913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0104557A (ja) 蓄電装置の車両搭載構造
WO2021131861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22694B2 (ja) 車両用コネクタ固定構造
JP6683672B2 (ja) 回路体配索構造
JP2005178474A (ja) 油封入機器と制御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7309314B2 (ja)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KR100849288B1 (ko) 자동차 계기 패널 조립체용 중앙 스택과, 계기 패널용중앙 스택 제조 방법 및 자동차 계기 패널 중앙 스택 키트
CN217863726U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1308430U (zh) 电子设备盒结构及装置,以及具有电子设备盒结构的汽车
JP5248943B2 (ja) 電子装置の通信回路の接続構造
CN214505703U (zh) 电池仓和具有该电池仓的电动代步车
CN110875454B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5634835B2 (ja) ドア用ハーネス
US20220045393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a housing component that delimits a module interi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