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294B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294B
CN110945294B CN201880049996.1A CN201880049996A CN110945294B CN 110945294 B CN110945294 B CN 110945294B CN 201880049996 A CN201880049996 A CN 201880049996A CN 110945294 B CN110945294 B CN 110945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torage space
humidifying
humidif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99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5294A (zh
Inventor
坂下和也
佐野弘明
花井孝广
田中宏明
铃木康昌
滨野拓巳
上林弘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5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2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作为加湿装置的加湿空气清净机,包括:加湿托盘(30),可贮留水;加湿过滤器(41),设置在加湿托盘(30),且将空气加湿;以及抗菌单元(71),包含抗菌剂,且设置在加湿托盘(30)。加湿托盘(30)形成第一贮留空间(220)、藉由加湿过滤器(41)而与第一贮留空间(220)划分开的第二贮留空间(230)。加湿空气清净机还包括从第一贮留空间(220)的侧朝向第二贮留空间(230)的侧吹送空气的送风机。抗菌单元(71),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220)。根据如此的构成,提供提升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的加湿装置。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加湿装置。本申请是为主张基于2017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17-159371号的优先权。记载在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的记载内容,藉由参照而被援用于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加湿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155958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加湿机,其目的在在提升对加湿机进行供水的水的抗菌功能,且跨以及长期间稳定并维持其抗菌功能。
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的加湿机,包括将吸气口以及吹出口连通的风路、送风机、将空气加湿的加湿过滤器、对加湿过滤器进行供水的加湿托盘、贮留对加湿托盘进行供水的水的供水槽。供水槽包含水槽本体、在水槽本体装卸自如的盖体、在盖体装卸自如的抗菌单元。
其他,作为公开现有的加湿装置的文献,有日本特开2008-258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286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09296号公报(专利文献4)以及日本特开2002-74098号公报(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5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58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32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09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74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般的,已知有用以将室内等的空气加湿的加湿装置。在如此的加湿装置中,有在加湿托盘,设置有用以防止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中产生细菌、霉菌等的抗菌单元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根据加湿托盘中的抗菌单元的配置位置,有无法获得充分的抗菌效果的疑虑。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在,解决上述的课题,且提供一种提高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的加湿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依据本公开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可贮留水;加湿过滤器,设置在加湿托盘,且将空气加湿;以及抗菌单元,包含抗菌剂,且设置在加湿托盘。加湿托盘形成第一贮留空间、藉由加湿过滤器而与第一贮留空间划分开的第二贮留空间。加湿装置还包括从第一贮留空间的侧朝向第二贮留空间的侧吹送空气的送风机。抗菌单元,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从第一贮留空间的正上方,朝向已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的水引导空气的导管。
又,较佳为将与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抗菌单元配置在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第一贮留空间的中央。
又,较佳为抗菌单元还包含沿着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抗菌剂的盒体。
又,较佳为将与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抗菌单元还包含沿着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所述抗菌剂的盒体。
又,较佳为加湿托盘,包含可装卸地保持抗菌单元的肋状部。
较佳为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在托盘底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抗菌单元的第一凹部。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的水位侦测部。水位侦测部,配置在第二贮留空间。
又,较佳为在将与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水位侦测部配置在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第二贮留空间的中央。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的水位侦测部。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在托盘底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水位侦测部的第二凹部。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水位侦测部、以及藉由蓄积由水位侦测部侦测到的加湿托盘的水位变化的信息,确定加湿过滤器或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的控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提升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的加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背面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内部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内部构造的其他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加湿托盘安装时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加湿托盘安装时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5中的以两点链线IX包围的范围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沿着图10中的XIII-XIII线上的加湿托盘以及抗菌单元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将抗菌单元以及水位侦测部从图12中的加湿托盘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抗菌单元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从图15中的箭头XVI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抗菌单元的端面图。
图17是表示包括加湿托盘以及供水槽的类型的加湿装置的分解组装图。
图18是表示设置在图17中的供水槽的盖部件、安装在盖部件的抗菌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水的流动、与银离子浓度的关系的表。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试验用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条件(条件A)的图。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试验用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条件(条件B)的图。
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试验用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条件(条件C)的图。
图24是表示从图21到图23中的各配置条件的托盘内的水的银离子浓度的表。
图25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沿着图10中的XXVII-XXVII线上的加湿托盘以及水位侦测部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沿着图10中的XXVII-XXVII线上的加湿托盘以及水位侦测部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用以确定加湿过滤器或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的构成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参照图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参照的图式,在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号码。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加湿装置的例子,针对加湿空气清净机1进行说明。加湿装置不限定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加湿功能的离子产生机、空器调和机、风扇加热器或其他的机器。加湿装置为了将房屋的室内、大厦的一个房间或医院的病房等的空气加湿,能够适当地使用。加湿装置在室内的适当位置被放置在地板上而被使用。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背面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俯视图。首先,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4,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含成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外壳的箱体2。箱体2包含前面2A、配置在与前面2A为相反侧的背面2B、连接前面2A以及背面2B的右侧面2C、连接前面2A以及背面2B,并且配置在与右侧面2C为相反侧的左侧面2D、与设置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地面对向的上面2E。箱体2,作为整体,具有在垂直方向成为纵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在前面2A的上部,设置有前吹出口3。在上面2E,设置有后吹出口4。前吹出口3以及后吹出口4是,用以将来自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空气吹出到外部空间的,设置在箱体2的开口。用以将来自此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空气吹出到外部空间的开口,设置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上部。
在前吹出口3,设置有前百叶窗7。前百叶窗7设置成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前百叶窗7设置成可藉由改变其位置,而变更(调整)从前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在后吹出口4,设置有后百叶窗8。后百叶窗8设置成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后百叶窗8可配置在关闭后吹出口4的位置。后百叶窗8可以在从关闭后吹出口4的位置打开任意的角度的状态下停止。后百叶窗8设置成可开闭后吹出口4,以及,变更(调整)从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停止中,能够以关闭向上方开口的后吹出口4的方式使后百叶窗8移动,由此,抑制从后吹出口4向箱体2内部的尘埃以及异物的侵入。
在上面2E,设置有操作部5。操作部5包含多个操作按钮。用户藉由适宜地按压操作部5的操作按钮,能够进行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停止、风量切换等的操作。
操作部5包含用以将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状态向用户通知的通知部。通知部是,例如,包含多个显示灯,能够藉由显示灯的点亮或熄灭而将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状态视觉性地向用户通知。通知部也可以包含通知后述的加湿托盘30中的水位已到达最下水位的显示灯(供水灯)。通知部也可以还包含通知后述的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显示灯。
前面2A由前面板10构成。前面板10构成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外壳的一部分。
在背面2B,设置开口,后面板20以堵塞所述开口的方式安装。在后面板20,形成有多个通气口21。通气口21将大致平板状的后面板20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通气口21是用以将外部空间的空气导入到箱体2的内部的小孔。在后面板20,设置有凹部22。用户藉由将手指插入到凹部22,且将后面板20向后方拉,能够将后面板20从背面2B取出。
在右侧面2C,形成有凹部24。在左侧面2D,形成有凹部25。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用户,将单手的手指插入到凹部24,同时将另一只单手的手指插入到凹部25,能够将箱体2向上提。由此,使加湿空气清净机1移动到从地板分离的位置,能够向室内的适当位置容易地移动加湿空气清净机1。
在左侧面2D,设置有盖体26。盖体26设置成可相对于左侧面2D装卸。在将盖体26取出的状态下,从后述的高压产生单元100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取出或向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安装为可能。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下部,设置有加湿托盘30。加湿托盘30设置成可从左侧面2D装卸。
图5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内部构造的纵剖面图。在图5中,表示从左侧方观看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剖面。
参照图1至图5,在后面板20的前方,设置有过滤器18。过滤器18是捕集细微的灰尘,并且吸附空气中的臭的成分的集尘、除臭一体型的过滤器。也可以取代一体型的过滤器18,将集尘过滤器与除臭过滤器互相重合而设置。
过滤器18被收容在箱体2的内部,且藉由后面板20从后方覆盖。成为藉由取出后面板20,可容易地存取(access)过滤器18的配置。由此,过滤器18的清洁或更换等的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在过滤器18的前方、即与过滤器18相比为箱体2的内部,形成有中空的下降风路150。
在加湿托盘30,贮留有水。在加湿托盘30,设置有加湿过滤器41、抗菌单元71以及水位侦测部81。
加湿过滤器41局部地浸在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加湿过滤器41是以将通过加湿过滤器41的空气加湿的方式构成。抗菌单元71浸在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中。抗菌单元71包含具有抗菌成分的抗菌剂,且抑制在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产生细菌或霉菌。
水位侦测部81是以侦测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方式构成。水位侦测部81是以侦测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下水位构成。在藉由水位侦测部81侦测到加湿托盘30的水位已到达最下水位的情况,控制装置(不图示)使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加湿运转停止,并且使操作部5的供水灯点亮。
另外,针对加湿托盘30、设置在加湿托盘30的加湿过滤器41、抗菌单元71以及水位侦测部81,在之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箱体2内,配置有送风机50。加湿托盘30配置在送风机50的下方。送风机50是从过滤器18分离,且配置在过滤器18的前方。下降风路150,在前后方向中,设置在送风机50与过滤器18之间。
送风机50包含吹送空气的风扇52、作为旋转驱动风扇52的电动机的风扇马达53、收容风扇52以及风扇马达53的风扇外壳54。风扇外壳54包含与前面板10对向的对向面56。对向面56与前面板10分开而配置。
在前面板10与对向面56之间,设置有为空气朝向风扇52而流动的通路的中空的上游风路160。上游风路160构成在被风扇52吹送的空气流过的通路中,与风扇52相比为上游侧的通路的一部分。前面板10构成为被风扇52吹送的气体的送风路的上游风路160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风扇52的上方,设置有为从风扇52流出的空气流过的通路的下游风路170。下游风路170构成为在被风扇52吹送的空气流过的通路中,与风扇52相比为下游侧的通路的一部分。在分歧部180中,空气的通路分歧成连接在前吹出口3的前方风路183、与连接在后吹出口4的后方风路184的两个通路。前吹出口3设置在前方风路183的上端。后吹出口4设置在后方风路184的上端。前吹出口3与后吹出口4,设置在被风扇52吹送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端。
在下游风路170,设置有高压产生单元100。高压产生单元100从下游风路170的壁面突出到下游风路170内。高压产生单元100藉由放电产生离子等的活性种。由此,在通过高压产生单元100而流动的空气中,包含活性种。
通过过滤器18而流入到箱体2的内部的空气,经由下降风路150,向设置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下方的加湿托盘30吹送。藉由空气通过已吸水的加湿过滤器41,空气被加湿。之后,已被加湿的空气通过上游风路160向送风机50吹送。藉由风扇52的旋转而空气流通。在下游风路170中,在空气中包含活性种。并且,从前吹出口3以及后吹出口4,被加湿,且,包含活性种的空气被放出到外部空间(室内)。
接着,针对加湿托盘30、设置在加湿托盘30的加湿过滤器41以及抗菌单元71,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内部构造的其他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加湿托盘安装时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正视图。图8表示加湿托盘安装时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纵剖面图。在图6以及图8中,表示从前方观看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剖面。
参照图6至图8,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含装置本体12、加湿托盘30。装置本体12成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主要部分,且由前述的箱体2、前面板10、后面板20、过滤器18、送风机5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等构成。加湿托盘30设置成可相对于装置本体12装卸。
装置本体12包含托盘插入口13。托盘插入口13朝向水平方向开口。托盘插入口13,向左侧面2D开口。在相对于装置本体12的加湿托盘30的安装时,加湿托盘30通过托盘插入口13而插入到一方向(图7以及图8中的箭头301所示的方向,在以下,也称为“加湿托盘30的插入方向”)。
图9是表示图5中的以两点链线IX包围的范围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纵剖面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仰视图。图11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9中的加湿托盘的立体图。
参照图9至图12,加湿托盘30包含托盘本体部31、手柄部42。托盘本体部31是以可将水贮留在其内部的方式构成。手柄部42包含用户可把持的手柄形状,主要,在搬运加湿托盘30的时候被使用。
托盘本体部31朝向上方开口,且包含浅底的容器。托盘本体部31,作为其构成部位,包含托盘底部32、托盘侧部33(33A、33B、33C、33D)。
托盘底部32成为托盘本体部31的底部。托盘侧部33成为托盘本体部31的侧部。托盘侧部33是以从托盘底部32的周缘立起,且包围托盘本体部31的水的贮留空间的方式设置。
托盘侧部33A以及托盘侧部33B,在加湿托盘30的插入方向中,互相对向而配置。在加湿托盘30已安装在装置本体12的状态中,托盘侧部33A成为箱体2的左侧面2D的一部分(参照图2)。托盘侧部33C以及托盘侧部33D,在与加湿托盘3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互相对向而配置。为托盘底部32的上方,在被托盘侧部33A、托盘侧部33B、托盘侧部33C以及托盘侧部33D包围的位置,形成有贮留水的空间。
加湿托盘30(托盘本体部3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俯视。加湿托盘30具有托盘侧部33A以及托盘侧部33B对向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且托盘侧部33C以及托盘侧部33D对向的方向成为短边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的俯视。
如图12中所示,在加湿托盘30(托盘本体部31)的内壁,示出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上水位216。用户以最上水位216作为基准而对加湿托盘30补供水。
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含加湿过滤器41。加湿过滤器41设置在加湿托盘30之中的托盘本体部31。
加湿过滤器41具有平板形状。加湿过滤器41具有在与箱体2的前面2A和背面2B对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扩展的平板形状。加湿过滤器41具有在与托盘侧部33C和托盘侧部33D对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扩展的平板形状。加湿过滤器41在高度方向中与托盘底部32抵接而设置。
加湿过滤器41具有吸水性以及通气性。加湿过滤器41是以其下部浸渍在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的方式设置。加湿过滤器41是以其上部从水面向上方突出,且配置在空气中的方式设置。加湿过滤器41在下部包含浸渍在加湿托盘30内的水的浸水部,且在上部包含不浸渍在水的非浸水部。
加湿过滤器41藉由毛细管现象吸起加湿托盘30内的水,全体成为含有水分的状态。加湿过滤器41的上部的非浸水部,虽然不浸渍在水,但是藉由从下部的浸水部吸起水,无关加湿托盘30内的贮水量,水分遍布包含非浸水部的加湿过滤器41的整体。
加湿过滤器41,在箱体2的内部,将被送风机50(风扇52)吹送的空气加湿。加湿过滤器41,在箱体2的内部中,将从下降风路150朝向上游风路160流动的空气(在图9以及图10中的箭头201所示的方向流动的空气)加湿。
加湿托盘30形成有第一贮留空间220、第二贮留空间230。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是托盘本体部31形成的贮留水的空间。第一贮留空间220、与第二贮留空间230藉由加湿过滤器41划分。第一贮留空间220、与第二贮留空间230,在从下降风路150朝向上游风路16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图9以及图10中的箭头201所示的方向)排列而设置。
送风机50(风扇52),从第一贮留空间220的侧朝向第二贮留空间230的侧吹送空气。第一贮留空间220是与第二贮留空间230相比,位于形成在加湿托盘30上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下降风路150连接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且上游风路160连接在第二贮留空间230。下降风路150位于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正上方,上游风路160位于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正上方。
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含抗菌单元71。抗菌单元71设置在加湿托盘30之中的托盘本体部31。
抗菌单元71包含抗菌剂74(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抗菌剂74,使用已使携带银离子的沸石粉末成型为颗粒或圆柱状的抗菌剂。抗菌剂74包含作为抗菌成分的银离子。作为银离子的载体,除了沸石以外,也可以使用硅胶、玻璃或活性碳等。又,也可以取代含有银离子的无机系抗菌剂,而使用有机系抗菌剂。
抗菌单元71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220。抗菌单元71仅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之中的第一贮留空间220。抗菌单元71浸渍在已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中。
为了充分获得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加湿托盘30(托盘本体部31)的抗菌单元71的配置位置变得重要。藉由将抗菌单元71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220,可使加湿托盘20内的水的抗菌成分(银离子)的浓度,稳定在可充分获得抗菌效果的值以上,其结果,能够将加湿托盘20内的水保持在清净状态。
若针对其理由做说明,由于第一贮留空间220在通过加湿过滤器41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在加湿托盘30被加湿的空气,首先,朝向第一贮留空间220导入。此时,朝向第一贮留空间220导入的空气,使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产生运动。由此,由于与抗菌剂74接触的水活跃地替换,能够更提升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下降风路150成为从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正上方朝向已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引导空气的导管。藉由如此的构成,由于流过下降风路150的空气与已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从正面冲突,能够使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产生更大的运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将与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图10中的箭头202所示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抗菌单元71,配置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贮留空间220的中央。更具体而言,在假定有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上通过托盘侧部33A以及托盘侧部33B之间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的情况下,抗菌单元71是以与所述假想线相交的方式配置。
根据如此的构成,由于抗菌单元71也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之中配置在水的运动变得更大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图13是表示沿着图10中的XIII-XIII线上的加湿托盘以及抗菌单元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从图12中的加湿托盘取出抗菌单元以及水位侦测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9至图14,在托盘底部32,设置有第一凹部34。第一凹部34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第一凹部34,在从正面观看托盘底部32的情况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第一凹部34的侧壁,包含与托盘底部32倾斜相交的锥形面。在将第一凹部34藉由水平面切断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开口面,在高度方向上越从托盘底部32远离(越接近第一凹部34的底面)变得越小。
抗菌单元71配置在第一凹部34。抗菌单元71以其一部分突出在托盘底部32上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凹部34。抗菌单元71的最下位置,位于较加湿过滤器41的最下位置低的位置。
作为加湿装置,有以下类型:包括设置有加湿过滤器的加湿托盘、以及、贮留对此加湿托盘供给的水的供水槽的类型、以及如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般的,仅包括设置有加湿过滤器的加湿托盘的类型。在仅包括加湿托盘的类型的加湿装置中,有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降低成本的优点,另一方面,与包括加湿托盘以及供水槽的类型的加湿装置比较,有可贮留的水的容量少的缺点。为了消除如此的缺点,有所谓欲将藉由水位侦测部81侦测的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设定成尽可能地低的期望。
在本实施方式中,抗菌单元71配置在第一凹部34。藉由如此的构成,在将加湿托盘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设定低的情况下,也由于获得抗菌单元71浸在水的状态,能够确保稳定且充分的抗菌效果。又,加湿托盘30的水位已成为最下水位时,由于水存在在抗菌单元71的周围,抗菌成分的浓度提高。因此,从开始对加湿托盘30补供水时,就能够将加湿托盘30内的水进行清净。
图15是表示抗菌单元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从图15中的箭头XVI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抗菌单元的端面图。
参照图15以及图16,抗菌单元71包含盒体80、抗菌剂74。盒体80具有筒形状,在其两端开口。盒体80具有沿着中心轴241且圆筒状地延伸的形状。抗菌剂74被收容在盒体80。
盒体80包含收容部72、脚部73。收容部72具有有底的圆筒形状。收容部72在其轴方向上的一侧端开口,且在其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端包含底部72s。在底部72s,设置有多个狭缝75。多个狭缝75成为盒体80的其一侧端的开口。在收容部72,设置有多个卡合孔72t。多个卡合孔72t设置在收容部72的开口端侧。多个卡合孔72t与后述的多个卡合突起79t对应而设置。
脚部73具有有底的圆筒形状。脚部73在其轴方向的一侧端包含开口端76,在其轴方向的另一侧端包含底部73s。脚部73的开口端76,成为盒体80的其另一侧端的开口。在底部73s,设置有多个孔78。多个孔78贯通底部73s。
在底部73s,设置有卡合部79。卡合部79具有圆筒形状,从底部73s向脚部73的轴方向突出而设置。在卡合部79,设置有多个卡合突起79t。多个卡合突起79t从卡合部79的外周面,朝向脚部73的径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多个卡合突起79t在脚部73的周方向互相隔着间隔而设置。在脚部73,设置有螺纹部77。螺纹部77设置在脚部73的开口端76侧的内周面。
藉由将脚部73组装在收容部72,构成盒体80。此时,卡合部79从收容部72的开口端的侧插入到收容部72内,多个卡合突起79t分别卡合在多个卡合孔72t。抗菌剂74被收容在收容部72。抗菌剂74被收容在被收容部72、脚部73的底部73s所包围的空间内。
参照图9至图16,抗菌单元71是以盒体80沿着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图10中的箭头202所示的方向)筒状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抗菌单元71是以盒体80的中心轴241与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加湿托盘30。
多个狭缝75,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与托盘侧部33A对向而开口。脚部73的开口端76,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与托盘侧部33B对向而开口。抗菌单元71,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从托盘侧部33A以及托盘侧部33B的两方隔开距离而配置。
盒体80具有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细长形状。藉由将抗菌单元71以盒体80沿着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筒状地延伸的方式设置,而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2的前面2A与背面2B对向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深度方向)中,能够紧密地构成加湿托盘30。
抗菌单元71,设置成可相对于加湿托盘30(托盘本体部31)装卸。
加湿托盘30(托盘本体部31)包含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
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具有从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状。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具有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状。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位于第一凹部34的中央。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互相对向而设置。
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具有从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状。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具有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状。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对向而设置。
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具有从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状。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具有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状。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对向而设置。肋状部37p,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与肋状部36p隔开距离而设置。肋状部37q,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与肋状部36q隔开距离而设置。
在抗菌单元71已安装在加湿托盘30的状态中,抗菌单元71,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中,配置在肋状部35p与肋状部35q之间。肋状部35p与收容部72抵接,且肋状部35q与脚部73抵接。抗菌单元71藉由肋状部35p以及肋状部35q,被定位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的既定的安装位置。
在抗菌单元71已安装在加湿托盘30的状态中,抗菌单元71,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配置在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之间。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与收容部72抵接。抗菌单元71藉由肋状部37p以及肋状部37q,被定位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上的既定的安装位置。
在抗菌单元71已安装在加湿托盘30的状态中,抗菌单元71,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配置在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之间。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与脚部73抵接。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藉由以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产生夹持抗菌单元71的弹性力。抗菌单元71藉由肋状部36p以及肋状部36q,而被保持在加湿托盘30上。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藉由简易的构成将抗菌单元71保持在加湿托盘30上。又,藉由在适当的时期更换抗菌单元71,能够持续地获得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图17是表示包括加湿托盘以及供水槽的类型的加湿装置的分解组装图。图18是表示设置在图17中的供水槽的盖部件、安装在盖部件的抗菌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17以及图18,加湿装置251包含装置本体252、加湿托盘254、加湿过滤器253、供水槽257、与抗菌单元71。
加湿托盘254设置成可相对于装置本体252装卸。加湿托盘254包含贮水部255、供水部256。贮水部255以及供水部256具有可贮留水的托盘形状,互相连接而设置。供水槽257由蓄积对加湿托盘254进行供给的水的容器构成。供水槽257设置在供水部256。加湿过滤器253设置在贮水部255。
供水槽257包含水槽部258、盖部259。在水槽部258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部,且盖部259以堵塞其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在水槽部258。盖部259包含供水口262。在供水口262,设置有在供水槽257为单独的状态时成为闭状态,且在供水槽257设置在加湿托盘254的供水部256时成为开状态的阀门机构(不图示)。
抗菌单元71包含与图15中所示的抗菌单元71相同的构造。抗菌单元71设置成可相对于盖部259装卸。在盖部259已安装在水槽部258的状态中,抗菌单元71配置在水槽部258的内侧。
在盖部259设置有螺纹部260、螺纹部261。螺纹部260设置在盖部259的内周面。在相对于水槽部258的盖部259的安装时,螺纹部260与设置在水槽部258的开口部的螺纹部(不图示)螺合。螺纹部261设置在供水口262的外周面。在相对于盖部259的抗菌单元71的安装时,螺纹部261与抗菌单元71的螺纹部77螺合。
蓄积在供水槽257的水,通过供水口262而被供给到供水部256。此时,藉由水通过抗菌单元71,抗菌成分(银离子)溶出在被供给到供水部256的水。已被供给到供水部256的水,移动到贮水部255而浸泡加湿过滤器253。
参照图9至图18,抗菌单元71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括加湿托盘254以及供水槽257的类型的加湿装置251之间被兼用。由此,能够谋求因零件共通化的成本降低。作为表示兼用的构成,抗菌单元71(盒体80),包含未用于相对于加湿托盘30的抗菌单元71的安装的螺纹部77。
图19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参照图15以及图19,在本变形例中,抗菌单元71是以盒体80沿着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图19中的箭头201所示的方向)筒状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抗菌单元71是以盒体80的中心轴241与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加湿托盘30。
多个狭缝75,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与加湿过滤器41对向而开口。脚部73的开口端76,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与托盘侧部33C对向而开口。抗菌单元71,在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中,从加湿过滤器41以及托盘侧部33的两方隔开距离而配置。
藉由将抗菌单元71是以盒体80沿着第一贮留空间220以及第二贮留空间230的排列方向筒状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效率佳地通过盒体80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图20是表示加湿托盘的水的运动、与银离子浓度的关系的表。参照图20,准备在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盒体内收容20g的抗菌剂的抗菌单元,将此抗菌单元配置在试验用托盘。将2000mL的纯水倒入到试验用托盘。藉由切换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送风模式,做出未有水的运动、水的运动(弱)、水的运动(中)以及水的运动(强)的状态。测量在各状态的,托盘内的水的银离子浓度。
如图20中所示,托盘内的水的运动越强,越能够获得稳定且高的银离子浓度。
图21至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试验用托盘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条件的图。图24是表示从图21至图23中的各配置条件的托盘内的水的银离子浓度的表。
参照图21以及图22,将使用了圆筒形状的盒体的抗菌单元171,配置在试验用托盘。此时,在图21中的条件A中,将抗菌单元171的一方的开口端安装在托盘的内壁,在图22中的条件B中,将抗菌单元171的圆筒外周面安装在托盘的内壁。参照图23,在条件C中,取代圆筒形状的盒体,将使用了网孔状的袋子的抗菌单元271,配置在试验用托盘的适当位置。在各条件中,测量未有水的运动时的托盘内的水的银离子浓度。
如图24中所示,在盒体的两端开口的图22中的条件B中,银离子的浓度最高。在作为收容抗菌剂的盒体而使用了网孔状的袋子的图23中的条件C中,无关乎抗菌单元与托盘内壁的位置关系,能够获得较高的银离子浓度。
图25以及图26,是表示加湿托盘中的抗菌单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在图25中,表示加湿托盘30的水位高的情况,在图26中,表示加湿托盘30的水位低的情况。
参照图25以及图26,在本变形例中,在抗菌单元71设置有浮具282。抗菌单元71藉由浮具282,而配置在加湿托盘30的水面的正下方。在加湿托盘30,设置有导引部件281。导引部件281从托盘底部32朝向上方突出。导引部件281,配合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变动,而将抗菌单元71在上下方向引导。
加湿托盘30的水的运动,在水面附近的位置变得较大。因此,藉由配合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变动,使抗菌单元71在水面的正下方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单元71所致的水的抗菌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设置在加湿托盘30的水位侦测部81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7以及图28,是表示沿着图10中的XXVII-XXVII线上的加湿托盘以及水位侦测部的剖面图。在图27中,示出加湿托盘30的水位高的情况,在图28中,示出加湿托盘30的水位已到达最下水位的情况。
参照图10、图27以及图28,作为水位侦测部81,是使用用于与加湿托盘30中的水位的变动相应而浮动的浮筒的浮筒式水位传感器。
更具体而言,水位侦测部81包含浮筒部87、磁铁83、电路基板84、以及霍尔IC85。在浮筒部87,内藏有发泡聚苯乙烯等的浮具,且浮筒部87可漂浮在水上。浮筒部87,相对于加湿托盘30,设置成以旋动轴82为中心可旋动。在浮筒部87,设置有倒角部86。倒角部86,设置在为从旋动轴82分离到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后述的第二凹部38的底面对向的角部。磁铁83设置在浮筒部87。磁铁83与托盘侧部33D对向而设置。
托盘侧部33D包含抵接部33j。抵接部33j具有朝向加湿托盘30的内侧突出的凸形状。抵接部33j是以在俯视加湿托盘30的情况下与浮筒部87重叠的方式设置。电路基板84以及霍尔IC85设置在加湿托盘30的外侧。霍尔IC85安装在电路基板84。霍尔IC85设置在与加湿托盘30的水位高的情况的磁铁83对向的位置。
如图27中所示,加湿托盘30的水位高时,浮筒部87因自身的浮力,与抵接部33j抵接而成为大致水平的姿势。此时,藉由磁铁83与霍尔IC85对向,已设置在电路基板84上的水位侦测电路输出导通信号。
如图28中所示,加湿托盘30的水位到达最下水位时,浮筒部87因自身重量,成为从旋动轴82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姿势。此时,藉由磁铁83从霍尔IC85远离,设置在电路基板84上的水位侦测电路输出截止信号。控制部(不图示),接受来自水位侦测电路的截止信号,使加湿运转停止,并且使通知部的供水灯点亮。
水位侦测部81,设置在第二贮留空间230。伴随在送风机50的运转,由于在第二贮留空间230产生了负压,第二贮留空间230中的水位,变得较第一贮留空间220的水位高。藉由将水位侦测部81设置在此第二贮留空间230,能够将藉由水位侦测部81侦测到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下水位,且加湿运转已被停止时的,加湿托盘30的剩余水量变少。由此,在为仅包括加湿托盘的类型,可贮留的水的容量少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中,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已贮留在加湿托盘30的水。
水位侦测部81,配置在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的第二贮留空间230的中央。更具体而言,在假定通过加湿托盘30的宽度方向的托盘侧部33A以及托盘侧部33B之间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的情况下,水位侦测部81是以与此假想线相交的方式配置。
根据如此的构成,由于在水位侦测部81即便在第二贮留空间230之中也配置在水位更高的位置,能够将藉由水位侦测部81侦测到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下水位,且加湿运转已被停止时的,加湿托盘30的剩余水量进一步变少。
在托盘底部32,设置有第二凹部38。第二凹部38,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在第二凹部38,配置有水位侦测部81。
根据如此的构成,藉由水位侦测部81,可侦测加湿托盘30的较低的水位。因此,能够将加湿托盘30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设定更低。另外,藉由在浮筒部87设置倒角部86,能够在水位侦测电路的导通信号输出时与截止信号输出时之间,在磁铁83的高度设置更大的差。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水位侦测部81,确定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9是表示用以确定加湿过滤器或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的构成的方块图。
参照图29,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含蓄积藉由对由水位侦测部81侦测到的加湿托盘30中的水位变化的信息,确定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控制装置291。
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91包含控制部292、计数部293。计数部293伴随藉由水位侦测部81的加湿托盘30内的水位的侦测,计数来自水位侦测电路的输出从截止转为导通的次数。控制部292将由计数部293计数出的次数到达既定次数时,确定作为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此时,控制部292使通知部294的通知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显示灯点亮。
作为加湿装置的未通电的需要使用水的消耗品,有加湿过滤器以及抗菌单元。以往,如此的消耗品的更换时期的确定,是藉由制造商标记基准的使用时间来进行。因此,即便消耗品实际上到达更换时期,也会有用户忘记更换的情况,有所谓未能获得期待的效果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来自水位侦测电路的输出从截止转为导通的次数,视为用户已对加湿托盘30补供水的次数,藉由对此补给次数,乘上加湿托盘30的容量,能够进行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寿命计算。进而,从此寿命计算确定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向用户通知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到达更换时期。
以往,藉由将交给用户本身进行的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确定,由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装置侧进行,能够避免所谓用户未察觉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性能低落的事态。
另外,通知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方法,不限定为上述的显示灯。例如,也可以将Wi-Fi等的通信技术搭载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通过用户的智慧型手机或个人计算机,向用户通知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又,也可以在事前预先登录用户信息,从而接受加湿过滤器41或抗菌单元71的更换时期的确定,将所需的消耗品进行自动订购。
在以下,针对本公开的构成以及作用效果进行总结。
依据本公开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可贮留水;加湿过滤器,设置在加湿托盘,且将空气加湿;以及抗菌单元,包含抗菌剂,且设置在加湿托盘。加湿托盘形成第一贮留空间、藉由加湿过滤器而与第一贮留空间划分开的第二贮留空间。加湿装置还包括从第一贮留空间的侧朝向第二贮留空间的侧吹送空气的送风机。抗菌单元,配置在第一贮留空间。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在与加湿托盘的空气流动的下游侧的第二贮留空间相比为上游侧的第一贮留空间中,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运动变大。因此,藉由将抗菌单元配置在水的运动变得更大的第一贮留空间,能够提高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从第一贮留空间的正上方,朝向已贮留在第一贮留空间的水引导空气的导管。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由于第一贮留空间中的水的运动变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在将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抗菌单元配置在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第一贮留空间的中央。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由于抗菌单元在第一贮留空间中也配置在水的运动变得更大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抗菌单元还包含沿着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抗菌剂的盒体。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由于水效率佳地通过收容抗菌剂的盒体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在将与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抗菌单元还包含沿着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抗菌剂的盒体。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在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中,能够紧密地构成加湿托盘。
又,较佳为加湿托盘包含可装卸地保持抗菌单元的肋状部。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藉由更换抗菌单元,能够持续获得高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在托盘底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抗菌单元的第一凹部。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即便在贮留托盘中的水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抗菌单元所致的抗菌效果。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的水位侦测部。水位侦测部,配置在第二贮留空间。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在与加湿托盘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的第一贮留空间相比为下游侧的第二贮留空间中,已贮留在加湿托盘的水的水位变高。因此,藉由将水位侦测部配置在水位更高的第二贮留空间,能够将藉由水位侦测部侦测到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时的实际水位变得更低。
又,较佳为在将与第一贮留空间以及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在此情况下,水位侦测部配置在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第二贮留空间的中央。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由于水位侦测部在第二贮留空间中也配置在水位更高的位置,能够将藉由水位侦测部侦测到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时的实际水位变得更低。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的水位侦测部。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在托盘底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水位侦测部的第二凹部。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藉由水位侦测部,由于可侦测加湿托盘的更低的水位,能够将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设定成更低。
又,较佳为加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湿托盘,且侦测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水位侦测部、以及藉由蓄积由水位侦测部侦测到的加湿托盘的水位变化的信息,确定加湿过滤器或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的控制装置。
根据如此构成的加湿装置,能够更正确地确定加湿过滤器或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
本次已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全部的点为例示,应被认为并非为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的说明而是藉由权利要求范围来表示,且意图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包含在范围内所有的变更。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适用于为了将例如房屋的室内、大厦的一个房间或医院的病房等的空气加湿的加湿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加湿空气清净机;2...箱体;2A...前面;2B...背面;2C...右侧面;2D...左侧面;2E...上面;3...前吹出口;4...后吹出口;5...操作部;7...前百叶窗;8...后百叶窗;10...前面板;12、252...装置本体;13...托盘插入口;18...过滤器;20...后面板;21...通气口;22、24、25...凹部;26...盖体;30、254...加湿托盘;31...托盘本体部;32...托盘底部;33、33A、33B、33C、33D...托盘侧部;33j...抵接部;34...第一凹部;35p、35q、36p、36q、37p、37q...肋状部;38...第二凹部;41、253...加湿过滤器;42...手柄部;50...送风机;52...风扇;53...风扇马达;54...风扇外壳;56...对向面;71、171、271...抗菌单元;72...收容部;72s、73s...底部;72t...卡合孔;73...脚部;74...抗菌剂;75...狭缝;76...开口端;77、260、261...螺纹部;78...孔;79...卡合部;79t...卡合突起;80...盒体;81...水位侦测部;82...旋动轴;83...磁铁;84...电路基板;85...霍尔IC;86...倒角部;87...浮筒部;100...高压产生单元;150...下降风路;160...上游风路;170...下游风路;180...分歧部;183...前方风路;184...后方风路;216...最上水位;220...第一贮留空间;230...第二贮留空间;241...中心轴;251...加湿装置;255...贮水部;256...供水部;257...供水槽;258...水槽部;259...盖部;262...供水口;281...导引部件;282...浮具;291...控制装置;292...控制部;293...计数部;294...通知部。

Claims (11)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托盘,可贮留水;
加湿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加湿托盘,且将空气加湿;以及
抗菌单元,包含抗菌剂,且设置在所述加湿托盘;其中
所述加湿托盘形成第一贮留空间、以及藉由所述加湿过滤器而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划分开的第二贮留空间;进而,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的侧朝向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侧吹送空气的送风机;
所述抗菌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贮留空间;
所述加湿装置中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贮留空间的下降风路,所述抗菌单元配置在经过所述下降风路的风所直接吹到的水面的正下方;
所述抗菌单元上设置有浮具,所述抗菌单元通过所述浮具配置在所述加湿托盘的水面的正下方,
所述加湿托盘内设置有从所述加湿托盘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配合所述加湿托盘内的水位的变动,沿上下方向引导所述抗菌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的正上方,朝向已贮留在所述第一贮留空间的水引导空气的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抗菌单元配置在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所述第一贮留空间的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单元还包含盒体,所述盒体沿着所述第一贮留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所述抗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抗菌单元还包含盒体,所述盒体沿着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筒状地延伸,在其两端开口,且收容所述抗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托盘,包含可装卸地保持所述抗菌单元的肋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
在所述托盘底部,设置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所述抗菌单元的第一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位侦测部,设置在所述加湿托盘,且侦测所述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
所述水位侦测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贮留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所述第一贮留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水位侦测部配置在所述加湿托盘的宽度方向的所述第二贮留空间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9的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位侦测部,设置在所述加湿托盘,且侦测所述加湿托盘的水位的最下水位;
所述加湿托盘包含托盘底部;
在所述托盘底部,设置朝向下方凹陷,且配置所述水位侦测部的第二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9的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位侦测部,设置在所述加湿托盘,且侦测所述加湿托盘的水位;以及
控制装置,藉由蓄积由所述水位侦测部侦测到的所述加湿托盘的水位变化的信息,确定所述加湿过滤器或所述抗菌单元的更换时期。
CN201880049996.1A 2017-08-22 2018-01-26 加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945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9371 2017-08-22
JP2017159371 2017-08-22
PCT/JP2018/002428 WO2019038947A1 (ja) 2017-08-22 2018-01-26 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294A CN110945294A (zh) 2020-03-31
CN110945294B true CN110945294B (zh) 2021-11-02

Family

ID=6543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99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945294B (zh) 2017-08-22 2018-01-26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71985B2 (zh)
CN (1) CN110945294B (zh)
TW (1) TWI691686B (zh)
WO (1) WO201903894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104A (zh) * 2001-07-24 2003-02-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200305687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514747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CN1690670A (zh) * 2004-04-19 2005-11-02 福田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耗水量和过滤器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CN204460570U (zh) * 2012-08-03 2015-07-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加湿装置以及容器
JP2015148421A (ja) * 2014-02-10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783A (ja) * 2000-04-07 2001-10-19 Toto Ltd 洗浄タンク
JP3799606B2 (ja) * 2002-05-01 2006-07-19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4630245B2 (ja) * 2006-08-09 2011-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DE102009011137A1 (de) * 2009-03-03 2010-09-09 Seleon Gmbh Verdunstungskammer, Zwischenkammer sowie Verfahren
JP2011012857A (ja) * 2009-06-30 2011-01-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器
JP5396172B2 (ja) * 2009-06-30 2014-01-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201770513U (zh) * 2010-08-04 2011-03-2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声波加湿器的杀菌装置
CN104234130A (zh) * 2013-06-06 2014-12-24 侯兆伟 一种制水机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203694182U (zh) * 2013-09-27 2014-07-09 何志明 一种紫外灭菌设备
NZ717147A (en) * 2013-10-21 2017-08-25 Resmed Ltd Methods of detecting a quantity of water in a humidifier
CN203628914U (zh) * 2013-12-05 2014-06-04 宁波哲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装置
US20170197042A1 (en) * 2014-05-28 2017-07-13 Metran Co., Ltd. Humidifying device
JP2016083600A (ja) * 2014-10-23 2016-05-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機能水生成装置
CN104990153B (zh) * 2015-07-02 2017-10-31 陈华明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方法和空气净化加湿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104A (zh) * 2001-07-24 2003-02-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200305687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514747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CN1690670A (zh) * 2004-04-19 2005-11-02 福田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耗水量和过滤器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CN204460570U (zh) * 2012-08-03 2015-07-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加湿装置以及容器
JP2015148421A (ja) * 2014-02-10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8947A1 (ja) 2019-02-28
JP7071985B2 (ja) 2022-05-19
TW201913010A (zh) 2019-04-01
JPWO2019038947A1 (ja) 2020-07-30
CN110945294A (zh) 2020-03-31
TWI691686B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0385B1 (ko) 가습기
KR101926373B1 (ko) 물보충알림 기능을 구비한 가습기 및 상기 가습기의 물 보충 알림 방법
JP6982662B2 (ja) 冷蔵庫
JP2012052700A (ja) 加湿器
CN111033132B (zh) 加湿装置
CN110945294B (zh) 加湿装置
JP2012167899A (ja) 加湿装置
CN113266892A (zh) 湿度调节装置
KR20130065262A (ko) 제가습 장치
JP3115357U (ja) 加湿装置
CN110160189B (zh) 加湿器
KR102213126B1 (ko) 에어워셔의 수위 감지방법
JP6105899B2 (ja) 加湿装置
CN219889684U (zh) 水箱及除湿加湿一体机
JP2006046795A (ja) 加湿器
JP2020133941A (ja) 加湿装置
JP2014163520A (ja) 加湿器
JP7253689B2 (ja) 水位検出装置
KR101283721B1 (ko) 가습기
KR20160069065A (ko)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JP2022183451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5417084B2 (ja) 冷蔵庫
KR20150142703A (ko)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JP2022091398A (ja) 加湿器
KR20160025985A (ko) 에어워셔의 수위 경고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