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0204A -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0204A
CN110940204A CN201910841485.XA CN201910841485A CN110940204A CN 110940204 A CN110940204 A CN 110940204A CN 201910841485 A CN201910841485 A CN 201910841485A CN 110940204 A CN110940204 A CN 110940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ho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14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0204B (zh
Inventor
熊本光佑
高藤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4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0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0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0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换热器等。换热器的集管(11)所具备的多个板状体(P1~P9)包括具有向一方侧凹下而成的凹部(R1)的第一板状体(P1)和与第一板状体(P1)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P2)。在凹部(R1)设有一个第一孔(h1)作为制冷剂流路,在第二板状体(P2)设有与凹部(R1)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二孔(h2)作为制冷剂流路。在将第一孔(h1)投影至第二板状体(P2)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内存在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

Description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等。
背景技术
作为在空调机等中使用的换热器,公知一种平行流式换热器。平行流式换热器是经由集管(制冷剂分配器)向多个扁平管分配制冷剂、并且经由各扁平管使制冷剂在各个集管合流的换热器。作为这样的平行流式换热器的集管,例如公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即,专利文献1中记载以下结构:在具备第一板状体及第二板状体的层叠型集管中,在第二板状体设有预定的分配流路,并且该分配流路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38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集管中,成为在制冷剂的流动的各分支点处制冷剂分流成两条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向多个扁平管分配制冷剂的情况下,构成层叠型集管的板状体的片数较多。其结果,导致包括层叠型集管在内的换热器的构造的复杂化、重量的增加,并且导致设置空间的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换热器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制冷剂分配器,其层叠多个板状体而成;多个翅片,其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以及多个导热管,其贯通多个上述翅片,并与上述制冷剂分配器连接,在多个上述板状体分别设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多个上述板状体包括具有向一方侧凹下而成的凹部的第一板状体、和与上述第一板状体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在上述凹部设有一个第一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在上述第二板状体设有与上述凹部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二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在将上述第一孔投影至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内存在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板面。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换热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在内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的纵剖视图(图1的I-I线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的侧视图。
图5是包括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在内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8是包括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在内的结构图。
图中:
1、1B—换热器,2—压缩机,3—储能器,4—室外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换热器),5—室外风扇,6—室外膨胀阀(膨胀阀),7—室内膨胀阀(膨胀阀),8—室内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9—室内风扇,10—四通阀,11、11A—集管(制冷剂分配器),F、F1、F2—翅片,G—空间,J、JA—投影区域,K—配管,M—扁平管(导热管),P1、P11—第一板状体(板状体),P2、P12—第二板状体(板状体),P3、P4、P5、P6、P7、P8、P9—板状体,P13、P14、P15、P16、P17—板状体,Q—制冷剂回路,R1—凹部,R2—插入部,Uo—室外机,Ui—室内机,V—截止阀,W—空调机,c、cA—中心,h1—第一孔(制冷剂流路),h2、h2A—第二孔(制冷剂流路),h3、h4、h5、h6、h7、h8、h9、h13、h14、h15、h16、h17、h21—制冷剂流路,h2u—上侧孔(制冷剂流路、第二孔),h2d—下侧孔(制冷剂流路、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换热器1是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平行流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换热器1具备集管11(制冷剂分配器)、多个翅片F、以及多个扁平管M(导热管)。
集管11是经由配管K将流入自身的制冷剂分配至各扁平管M、或者使从各扁平管M流入自身的制冷剂合流并将其引导至配管K的制冷剂分配器。集管11具备细长矩形的多个板状体(图2所示的板状体P1~P9),并成为层叠有上述多个板状体的结构。此外,在下文中说明图1所示的凹部R1及插入部R2。
扁平管M是制冷剂在其内部流通的导热管,纵剖视时呈扁平状。扁平管M贯通多个翅片F,其一端与集管11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另一个集管(未图示)连接。而且,制冷剂经由横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孔(未图示)向扁平管M的内部流通。
多个翅片F是用于确保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导热面积的金属制的薄板。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翅片F,使用板面呈细长矩形的板式翅片。各个翅片F配置为,各板面平行,并且相邻的翅片F、F之间成为预定间隔。
在各个翅片F设有用于使扁平管M贯通的多个开口部ha。也就是说,以与八根扁平管M一对一地对应的方式在高度方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八个开口部ha。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翅片F的旁侧设有开口的U字状的开口部(未图示),并且使扁平管M从旁侧插入至(贯通)该开口部。
以下,将换热器1中设有配管K的一侧称作“一方侧”,并将其相反侧称作“另一方侧”。并且,主要说明制冷剂朝向另一方侧流通的情况(图2的虚线箭头的方向),但有时也与其相反地制冷剂朝向一方侧流通。
图2是包括换热器的集管11在内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集管11成为层叠有九片板状体P1~P9的结构。上述板状体P1~P9分别成为在细长矩形的金属板设有预定的制冷剂流路(图2所示的第一孔h1、第二孔h2、制冷剂流路h3~h9等)的结构。上述板状体P1~P9包括第一板状体P1、与该第一板状体P1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P2、以及层叠于第二板状体P2的另一方侧的七片其它板状体P3~P9。
第一板状体P1具备凹部R1和插入部R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板状体P1的上部设有凹部R1及插入部R2。凹部R1在从一方侧观察时呈圆形,并在纵剖视时向一方侧凹下(亦参照图3)。在凹部R1的中心附近设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孔h1作为上述的制冷剂流路。
插入部R2是供配管K插入的部分,与凹部R1一体成形。插入部R2呈圆筒状,其内部与凹部R1的第一孔h1连通。而且,经由插入在插入部R2内的配管K向凹部R1的第一孔h1引导制冷剂。这样,层叠后的多个板状体P1~P9中,第一板状体P1存在于一方侧的端部,并且引导制冷剂的配管K与第一孔h1连接。
第二板状体P2与第一板状体P1的另一方侧相邻。如上所述,第一板状体P1的凹部R1在从另一方侧观察时向一方侧凹下。因此,在第二板状体P2层叠于第一板状体P1的另一方侧的状态下,在第一板状体P1的凹部R1与第二板状体P2之间形成有圆板状的空间G(参照图3)。该空间G是用于使经由配管K而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后的制冷剂呈放射状地分散的空间。
并且,在第二板状体P2设有与第二板状体P2和凹部R1之间的空间G(参照图3)连通的四个第二孔h2作为制冷剂流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四个第二孔h2呈圆形,并且它们的直径大致相等。而且,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后的制冷剂呈放射状地分散在上述的空间G(参照图3)内,分散后的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四个第二孔h2。此外,也可以考虑制冷剂流通时的流通阻力,使第二孔h2的直径比配管K的内径小。
在第二板状体P2中,在四个第二孔h2的下侧设有两个细长的其它制冷剂流路h21。上述制冷剂流路h21不与第二板状体P2和凹部R1之间的空间G(参照图3)连通,而代替地与下述的板状体P3的制冷剂流路h3的一部分连通。由此有效地利用第二板状体P2中的四个第二孔h2以外的剩余区域。
在第二板状体P2的另一方侧层叠有七片板状体P3~P9。即,朝向另一方侧依次层叠有板状体P3、P4、P5、P6、P7、P8、P9。上述板状体P3~P9用于使由第二孔h2分流成四条的制冷剂进一步分流,将制冷剂引导至下游侧的八根扁平管M(参照图1)。
具体而言,在板状体P3,设有用于将经由第二孔h2分流成四条的制冷剂引导至纵向的预定位置的四个制冷剂流路h3(板状体P4也相同)。并且,在板状体P5,在纵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使各制冷剂进一步分别分流成两条的四个制冷剂流路h5(板状体P6也相同)。由此,由板状体P1~P4分流成四条的制冷剂的流动进一步由板状体P5、P6分别分流成两条。
在板状体P7,在纵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八个制冷剂流路h7。并且,板状体P8、P9也相同。上述制冷剂流路h7~h9与上述的板状体P1~P6的各制冷剂流路连通。此外,在设于板状体P9的八个制冷剂流路h9内分别插入扁平管M(参照图1)的端部。
图3是包括换热器的集管11在内的纵剖视图(图1的I-I线剖视图)。
此外,图3是看不到设于第二板状体P2的四个第二孔h2(参照图2)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实际上,在图3的纸面近前侧存在两个第二孔h2,并在纸面里侧存在剩余两个第二孔h2。
如上所述,在第一板状体P1的凹部R1与第二板状体P2之间形成有圆板状的空间G。并且,凹部R1的第一孔h1与第二板状体P2的四个第二孔(参照图2)的侧视情况下的位置相互偏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将流通于配管K的制冷剂保持不变地引导至四个第二孔h2,而是使制冷剂暂时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
图3所示的投影区域J是将第一板状体P1的第一孔h1投影至第二板状体P2的一方侧的板面的情况下的圆形的区域。此处,“投影”是指在第一孔h1的轴线方向(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上将该第一孔h1的区域透射(射影)至第二板状体P2。
图4是换热器的集管11的侧视图。
此外,图4中,由双点划线示出实际上看不到的第二孔h2、制冷剂流路h21。如图4及图3所示,在将第一板状体P1的凹部R1的第一孔h1投影至第二板状体P2的情况下的圆形的投影区域J(显示点的区域)内存在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由此,经由第一孔h1而朝向另一方侧的制冷剂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触碰后的制冷剂呈放射状地分散在凹部R1与第二板状体P2之间的空间G(参照图3)内。
并且,四个第二孔h2散布在第二板状体P2中的投影区域J的周围。关于这样的四个第二孔h2,各个第二孔h2与投影区域J的中心c之间的距离优选为相等。由此,能够将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后的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四个第二孔h2。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呈圆形的四个第二孔h2的直径相等,并且相邻的第二孔h2之间的距离相等。由此,容易将制冷剂均衡地分配至四个第二孔h2。
并且,如图4所示,优选在投影区域J的外侧存在四个第二孔h2。由此,并非将流通于第一孔h1的制冷剂保持不变地引导至第二孔h2,而是暂时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投影区域J,从而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四个第二孔h2。即,第二孔h2的一部分与投影区域J重叠的结构也包括在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存在于投影区域J的外侧这一事项内。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将第一孔h1投影至第二板状体P2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J内存在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参照图3、图4),并且四个第二孔h2散布在投影区域J的周围。根据这样的结构,被第一孔h1引导而朝向另一方侧的制冷剂与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暂时触碰,而呈放射状地分散在凹部R1与第二板状体P2之间的空间G(参照图3)内。由此,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设于第二板状体P2的四个第二孔h2。
此外,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例如也考虑如下情况:在第二板状体P2设置“×”形状的孔(未图示),将经由第一孔h1而流通的制冷剂保持不变地引导至“×”形状的孔,并使制冷剂分流成四条。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因重力的影响,大量的制冷剂向比“×”形状的孔的上部靠下部的位置流入,从而制冷剂的分配变得不均衡的可能性较高。
相对于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使制冷剂暂时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而呈放射状地分散,能够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四个第二孔h2。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换热器1。
并且,当在集管11的设计阶段中变更制冷剂的分配数的情况下,适当地变更第二孔h2的个数,并且相伴随地适当变更第二板状体P2的另一方侧(下游侧)的板状体的片数等即可。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变更制冷剂的分配数。并且,通过适当地变更凹部R1的容积、第一孔h1、第二孔h2的大小、配置等,能够有目的地使制冷剂的分配比率变得不均衡。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板状体P12(参照图5)的预定部位设有八个第二孔h2A(参照图5),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板状体P12(参照图5)的另一方侧设有五片其它板状体P13~P17(参照图5),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说明。
图5是包括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集管11A在内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所示,集管11A具备供配管K连接的第一板状体P11、与该第一板状体P11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P12、以及层叠于第二板状体P12的另一方侧的五片其它板状体P13~P17。
第一板状体P11具有凹部R1和插入部R2。凹部R1在从一方侧观察时呈圆形,并在纵剖视时向一方侧凹下。在比凹部R1的中心靠上侧的预定部位,设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孔h1作为制冷剂流路。插入部R2是供配管K插入的圆筒状的部分,与凹部R1一体成形。
在第二板状体P12形成有与第二板状体P12和凹部R1之间的空间(未图示)连通的八个第二孔h2A作为制冷剂流路。即,呈圆形的八个第二孔h2A散布在设于凹部R1的第一孔h1的周围。
而且,依次经由配管K及第一孔h1而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12的板面后的制冷剂呈放射状地分散,并将分散了的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八个第二孔h2A。此外,在下文中说明八个第二孔h2A的配置。
除此之外,在第二板状体P2中,在八个第二孔h2A的下侧设有纵向细长的两个制冷剂流路h21。上述制冷剂流路h21并非与第二板状体P12和凹部R1之间的空间(未图示)连通,而代替地与其它板状体P13的制冷剂流路h13的一部分连通。
图5所示的板状体P13层叠于第二板状体P12的另一方侧。在该板状体P13,设有用于将由第二孔h2A分流成八条的制冷剂引导至纵向的预定位置的制冷剂流路h13。
四片板状体P14~P17层叠于上述的板状体P13的另一方侧。在板状体P14,在纵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八个制冷剂流路h14。此外,剩余的板状体P15~P17也相同。在配置于集管11A的另一方侧的端部的板状体P17的八个制冷剂流路h17内分别插入扁平管(未图示)的端部。
图6是换热器的集管11A的侧视图。
此外,图6中,由双点划线示出实际上看不到的第二孔h2A、制冷剂流路h21。
如图6所示,在将设于第一板状体P11的凹部R1的第一孔h1投影至第二板状体P12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JA(显示点的区域)内存在第二板状体P12(参照图5)的板面。由此,经由第一孔h1而流通的制冷剂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12的板面,触碰后的制冷剂呈放射状地分散在凹部R1与第二板状体P12之间的空间内。
设于第二板状体P12的八个第二孔h2A包括存在于投影区域JA的上侧的五个上侧孔h2u、和存在于投影区域JA的下侧的三个下侧孔h2d。
此外,存在于投影区域JA的“上侧”是指上侧孔h2u的中心的高度为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的高度以上。并且,存在于投影区域JA的“下侧”是指下侧孔h2d的中心的高度小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的高度。
并且,上侧孔h2u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之间的距离优选比下侧孔h2d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之间的距离短。由此,即使在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12后的制冷剂容易稍微朝向下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八个第二孔h2A。此外,重力影响制冷剂的分配的程度根据凹部R1的形状、容积等而变化。
并且,在多个第二孔h2A中,优选其位置的高度越高,第二孔h2A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之间的距离越短。例如,其高度为第二高的上侧孔h2u与中心cA之间的距离比其高度为第三高的上侧孔h2u与中心cA之间的距离短(其它第二孔h2A也相同)。由此,即使因重力的影响而制冷剂有容易偏向下侧的趋势,也能够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各个第二孔h2A。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上侧孔h2u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之间的距离比下侧孔h2d与投影区域JA的中心cA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即使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12后的制冷剂有容易朝向下侧的趋势,也能够将制冷剂大致均衡地分配至八个第二孔h2A。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二板状体P12设有八个第二孔h2A,所以层叠于第二板状体P12的另一方侧(下游侧)的板状体P13~P17(参照图5)的片数为五片即可。因此,构成集管11A的板状体P11~P17的总数(计七片)较少即可。由此,能够缩小集管11A的设置空间,并且能够减少集管11A的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高度方向上排列地配置有多个集管11(参照图7)的换热器1B(参照图7)进行说明。此外,换热器1B的各个集管1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说明。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B的立体图。
此外,图7中,分别简化地示出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翅片F1、F2。如图7所示,换热器1B具备多个集管11、多个翅片F1、F2、以及多个扁平管M。并且,多个集管11在纵向上排列配置。
例如,在贯通翅片F1的多个扁平管M的一方侧(图7的纸面右侧),在纵向上排列地配置有五个集管11,并在另一方侧,也在纵向上排列地配置有预定个数的集管11。在翅片F1的下侧配置有其它翅片F2。在贯通该翅片F2的扁平管M的两侧,也在纵向上排列地配置有预定个数的集管11。
此外,与集管11连接的扁平管M的根数例如可以是四根,并且也可以是六根、八根。并且,集管11的结构(第一板状体P1、第二板状体P2:参照图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经由简单的结构的集管11来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换热器1B。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室外换热器4(参照图8)、室内换热器8(参照图8),对应用了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换热器1B(参照图7)的结构的空调机W(参照图8)进行说明。此外,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8的结构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换热器1B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图8是包括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机W的制冷剂回路Q在内的结构图。
此外,图8的实线箭头示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另一方面,图8的虚线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空调机W是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等空气调节的设备。如图8所示,空调机W具备压缩机2、储能器3、室外换热器4(换热器)、室外风扇5、以及室外膨胀阀6(膨胀阀)。并且,除上述的结构之外,空调机W还具备室内膨胀阀7(膨胀阀)、室内换热器8(换热器)、室内风扇9、以及四通阀10。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压缩机2、储能器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扇5、室外膨胀阀6、以及四通阀10设于室外机Uo。另一方面,室内膨胀阀7、室内换热器8、以及室内风扇9设于室内机Ui。而且,室外机Uo与室内机Ui经由构成下述的制冷剂回路Q的一部分的截止阀V、配管k而连接。
压缩机2是压缩气体状的制冷剂的设备。作为这样的压缩机2,例如使用涡旋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但不限定于此。
室外换热器4是在流通于其导热管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5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该室外换热器4具备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换热器1B(参照图7)相同的结构。
室外风扇5是向室外换热器4送入外部空气的风扇,配置于室外换热器4的附近。
室外膨胀阀6是对由“冷凝器”(室外换热器4及室内换热器8的一方)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而且,由室外膨胀阀6减压后的制冷剂经由配管k引导至“蒸发器”(室外换热器4及室内换热器8的另一方)。此外,设于室内换热器8的附近的室内膨胀阀7也具有与室外膨胀阀6相同的功能。
室内换热器8是在流通于其导热管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9送入的室内空气(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该室内换热器8也具有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换热器1B(参照图7)相同的结构。
室内风扇9是向室内换热器8送入室内空气的风扇,配置于室内换热器8的附近。
四通阀10是根据空调机W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参照图8的实线箭头),在冷冻循环中,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4(冷凝器)、室外膨胀阀6(膨胀阀)、室内膨胀阀7(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8(蒸发器)而循环。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在冷冻循环中,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2、室内换热器8(冷凝器)、室内膨胀阀7(膨胀阀)、室外膨胀阀6(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4(蒸发器)而循环。这样,在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2、“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流通的制冷剂回路Q中,“冷凝器”及“蒸发器”的一方是室外换热器4,另一方是室内换热器8。
此外,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指令来驱动压缩机2、室外风扇5、室外膨胀阀6、室内膨胀阀7、室内风扇9等设备。
〈效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在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8中适当地分配制冷剂的空调机W。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制冷剂积存在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8的下部,从而能够实现换热效率的提高。
《变形例》
以上,在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换热器1、空调机W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中对设有四个第二孔h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5)中对设有八个第二孔h2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设于第二板状体P2的第二孔h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七个,并且也可以为九个以上。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经由配管K(参照图2)被引导至第一孔h1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是水平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被引导至第一孔h1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不与铅垂方向(重力方向)平行的结构。例如,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并且也可以是相对于水平倾斜的方向。根据这样的结构,制冷剂触碰到第二板状体P2的板面后呈放射状地扩散,从而在制冷剂的分配中能够缓和重力的影响。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中,对在层叠的多个板状体P1~P9中在一方侧的端部配置有第一板状体P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板状体P1的一方侧与设有制冷剂流路的其它板状体(未图示)相邻,并且第一板状体P1的另一方侧与设有多个第二孔h2的第二板状体P2相邻。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板状体P1的多个部位设置凹部R1及第一孔h1,并与此对应地,在第二板状体P2的预定部位设置多个第二孔h2。此外,可以说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并且,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层叠多对以第一板状体P1及第二板状体P2作为一对的构造体。而且,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构造体进行制冷剂的分配,来代替经由配管K的制冷剂的分配。由此,能够使换热器的设置空间更小。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与集管11连接的“导热管”是扁平管M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导热管”可以是所谓的圆管,并且也可以是其它种类。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凹部R1在正面观察时呈圆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凹部R1的形状也可以是在正面观察时呈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制冷剂经由集管11向另一方侧(或者一方侧)流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使经由集管11被引导至另一方侧的制冷剂在其中途的路径中朝向一方侧之后朝向另一方侧的方式适当地构成制冷剂流路。
并且,第一板状体P1不必是一个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举出其具体例,也可以通过将构成凹部R1及插入部R2的部件(未图示)与设有供该部件嵌入的圆形的孔(未图示)的板状部件(未图示)组合,来构成第一板状体P1。
同样,第二板状体P2也不必是一个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孔h2的两片板状体(未图示)重叠,来构成第二板状体P2。
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冷凝器”及“蒸发器”双方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B(参照图7)相同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为“冷凝器”或“蒸发器”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B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为“冷凝器”及“蒸发器”中至少一个换热器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
并且,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组合。例如,也可以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集管11A(参照图5)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并且构成为在纵向上排列地配置有多个集管11A。另外,也可以将这样的结构的换热器应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8)中说明的室外换热器4以及/或者室内换热器8。
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8)中,对室外机Uo及室内机Ui各设有一台的空调机W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应用于在一个系统的空调机中设置多台室外机的多联式空调机。并且,除空调机之外,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应用于冷冻机、冰箱、供热水机等其它“冷冻循环装置”。
并且,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记载,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也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并且,上述的机构、结构被认为是在说明上所必需的,不一定示出产品上的所有机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制冷剂分配器,其层叠多个板状体而成;
多个翅片,其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以及
多个导热管,其贯通多个上述翅片,并与上述制冷剂分配器连接,
在多个上述板状体分别设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
多个上述板状体包括具有向一方侧凹下而成的凹部的第一板状体、和与上述第一板状体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
在上述凹部设有一个第一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
在上述第二板状体设有与上述凹部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二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
在将上述第一孔投影至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内存在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第二孔在上述第二板状体中散布在上述投影区域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层叠的多个上述板状体中,在上述一方侧的端部存在上述第一板状体,
并且引导制冷剂的配管与上述第一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上述第二孔中,各个上述第二孔与上述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第二孔包括存在于上述投影区域的上侧的上侧孔、和存在于上述投影区域的下侧的下侧孔,
上述上侧孔与上述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述下侧孔与上述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上述第二孔中,其位置的高度越高,则上述第二孔与上述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越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被引导至上述第一孔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不与铅垂方向平行。
8.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流通的制冷剂回路,
上述冷凝器及上述蒸发器中至少一方的换热器具备:
制冷剂分配器,其层叠多个板状体而成;
多个翅片,其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以及
多个导热管,其贯通多个上述翅片,并与上述制冷剂分配器连接,
在多个上述板状体分别设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
多个上述板状体包括具有向一方侧凹下而成的凹部的第一板状体、和与上述第一板状体的另一方侧相邻的第二板状体,
在上述凹部设有一个第一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
在上述第二板状体设有与上述凹部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二孔作为上述制冷剂流路,
在将上述第一孔投影至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情况下的投影区域内存在上述第二板状体的板面。
CN201910841485.XA 2018-09-21 2019-09-06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Active CN110940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8072 2018-09-21
JP2018178072A JP7228356B2 (ja) 2018-09-21 2018-09-21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0204A true CN110940204A (zh) 2020-03-31
CN110940204B CN110940204B (zh) 2021-05-04

Family

ID=6990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1485.XA Active CN110940204B (zh) 2018-09-21 2019-09-06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28356B2 (zh)
CN (1) CN1109402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2774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6456B1 (ja) * 2022-09-30 2024-0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839A (en) * 1991-04-24 1993-09-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Evaporator for a refrigerant
JPH09273829A (ja) * 1996-04-04 1997-10-21 Hitachi Ltd 冷凍サイクルの集積配管
CN202013133U (zh) * 2008-02-22 2011-10-19 利厄伯特公司 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系统
CN203798237U (zh) * 2013-05-15 2014-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式集管、换热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64489A (zh) * 2013-05-15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5492855A (zh) * 2013-09-26 2016-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2488B2 (ja) * 2007-08-07 2012-07-1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005266B2 (ja) * 2013-05-15 2016-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ヘッダー、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839A (en) * 1991-04-24 1993-09-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Evaporator for a refrigerant
JPH09273829A (ja) * 1996-04-04 1997-10-21 Hitachi Ltd 冷凍サイクルの集積配管
CN202013133U (zh) * 2008-02-22 2011-10-19 利厄伯特公司 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系统
CN203798237U (zh) * 2013-05-15 2014-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式集管、换热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164489A (zh) * 2013-05-15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5492855A (zh) * 2013-09-26 2016-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2774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1632A (ja) 2020-04-02
JP7228356B2 (ja) 2023-02-24
CN110940204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598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ng cycle device equipped with heat exchanger
US10077953B2 (en) Stacking-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518788B2 (en) Heat exchanger
US10088247B2 (en) Stacking-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30306285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AU201431984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20140088622A (ko) 열교환기
US10054377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940204B (zh) 换热器以及具备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US20160178292A1 (en) Laminated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813897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160202000A1 (en) Stacking 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088831A1 (en) Stacked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5055412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7149950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US11614260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US20220268497A1 (en) Heat exchanger
JP2020112274A (ja) 熱交換器
US2023016804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11902683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JP2020165578A (ja) 熱交換器分流器
WO2021245901A1 (ja) 冷媒分配器、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195434B2 (ja) 冷媒分配器、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209821B2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5930307A (zh) 翅片管热交换器以及具备其的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