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9082B -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9082B
CN110939082B CN201911261019.0A CN201911261019A CN110939082B CN 110939082 B CN110939082 B CN 110939082B CN 201911261019 A CN201911261019 A CN 201911261019A CN 110939082 B CN110939082 B CN 110939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fixedly arranged
wall
bevel gear
wor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10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9082A (zh
Inventor
赖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Yul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Bingy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Bingy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Bingy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10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9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9082A/zh
Priority to JP2020073605A priority patent/JP2021092131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9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9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6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by swinging into open position about a vertical or horizontal axis parallel to the road direction, i.e. swinging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判断组件,所述判断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固定支架,本发明采用了单向轴承,实现了只有特定方向转动才能实现后续组件的传动,改善了目前一般的放行闸机一般都是使用电子设备,存在工作不稳定以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而且当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维修及保养,不具备机械结构等的耐用、稳定且可进行二次确认车辆轮胎通过等特点的现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小区道路交通中,通常设有单向通行的车辆放行闸机,用于限制车辆单向通行,保障小区道路通畅,而目前一般的放行闸机一般都是使用电子设备,存在工作不稳定以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而且当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维修及保养,不具备机械结构等的耐用、稳定且可进行二次确认车辆轮胎通过等特点,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判断组件,所述判断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远离对称中心端滑动连接的上下向滑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对称中心处的第一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前端末端的转动圆盘、固设于所述转动圆盘上且左右对称的压杆,所述左右侧压杆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弹簧,且左右侧所述压杆分别通过左右侧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外界,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工作腔上侧外端固设有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右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控制腔后侧内壁设有放行组件,所述放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腔右侧内壁的第二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左端末端的第一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向外延伸的放行杆,所述滑槽上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前后向滑块,所述前后向滑块下端固设有左右延伸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固设有左右对称且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中心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固设有抵接板,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下侧的第一带轮,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右侧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下侧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侧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后侧端的第一齿轮,所述判断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水平支架,且左右侧所述水平支架分别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下方,所述水平支架和所述上下向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内嵌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动力连接有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齿轮,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七传动轴,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三齿轮,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设有固定棘齿,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的第八传动轴,所述第八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活动棘齿,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固设有位于所述活动棘齿下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活动棘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且所述活动棘齿可与所述抵接板抵接,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九传动轴,所述第九传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九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左侧的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外圈固设有与所述联动杆啮合连接的齿套,所述放行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七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前侧的第三带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十传动轴,所述第十传动轴上固设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控制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五锥齿轮后侧的第五带轮,所述控制腔下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相通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五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三皮带,所述第十传动轴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四带轮右侧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左右对称的压杆,能对车辆轮胎通过进而二次确认,保障了车辆只有在轮子压过两个压杆时才能使放行杆通过,使只有确定要通行的车辆才能打开放行杆,采用了单向轴承,实现了只有特定方向转动才能实现后续组件的传动,改善了目前一般的放行闸机一般都是使用电子设备,存在工作不稳定以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而且当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维修及保养,不具备机械结构等的耐用、稳定且可进行二次确认车辆轮胎通过等特点的现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7为图5的“F-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有工作腔12,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一通孔40,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设有判断组件901,所述判断组件901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固定支架53、与所述固定支架53远离对称中心端滑动连接的上下向滑块51、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且位于所述固定支架53对称中心处的第一传动轴50、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50前端末端的转动圆盘41、固设于所述转动圆盘41上且左右对称的压杆46,所述左右侧压杆46与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弹簧42,且左右侧所述压杆46分别通过左右侧所述第一通孔40延伸至外界,当汽车轮胎压过左右侧所述压杆46,带动所述上下向滑块51向下滑动,实现判断功能,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0左侧的滑槽44,所述滑槽44上设有可实现所述判断组件901复位的复位组件902,所述工作腔12上侧外端固设有控制壳体33,所述控制壳体33内设有控制腔58,所述控制腔58右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二通孔60,所述控制腔58后侧内壁设有放行组件903,所述放行组件90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腔58右侧内壁的第二传动轴74、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74左端末端的第一锥齿轮59、固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59上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60向外延伸的放行杆34,通过所述放行杆34的转动,实现对车辆的放行,所述滑槽44上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前后向滑块45,所述前后向滑块45下端固设有左右延伸的联动杆47,所述联动杆47上固设有左右对称且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远离中心一侧的连接杆68,所述连接杆68右端固设有抵接板66,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传动轴19,所述第三传动轴19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16,所述第三传动轴19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16下侧的第一带轮18,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19右侧的第四传动轴22,所述第四传动轴22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23,所述第四传动轴22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23下侧的第二带轮21,所述第二带轮21和所述第一带轮18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20,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50下侧的第五传动轴54,所述第五传动轴54前端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23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24,所述第五传动轴54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24后侧端的第一齿轮25,所述判断组件901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前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水平支架72,且左右侧所述水平支架72分别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下方,所述水平支架72和所述上下向滑块5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1,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内嵌有电机55,所述电机55前端动力连接有第六传动轴52,所述第六传动轴52前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齿轮48,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七传动轴56,所述第七传动轴56上固设有第三齿轮39,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设有固定棘齿65,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的第八传动轴49,所述第八传动轴49前端末端固设有活动棘齿67,所述工作腔12前侧内壁固设有位于所述活动棘齿67下侧的固定块69,所述固定块69和所述活动棘齿67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0,且所述活动棘齿67可与所述抵接板66抵接,当左右侧所述压杆46分别带动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51向下移动时,向下移动的上下向滑块51带动固定棘齿65向下移动并使固定棘齿65上端和所述活动棘齿67抵接,在所述抵接板66的限制下,活动棘齿67对固定棘齿65限位,从而上下向滑块51无法上移,同时向下移动的左侧上下向滑块51通过第六传动轴52带动第二齿轮48和所述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向下移动的右侧上下向滑块51通过第七传动轴56带动第三齿轮39和所述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所述复位组件902包括与所述工作腔12左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九传动轴14,所述第九传动轴14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6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43,所述第九传动轴14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43左侧的单向轴承13,所述单向轴承13外圈固设有与所述联动杆47啮合连接的齿套15,当所述第九传动轴14的转向和所述单向轴承13可传动方向相同时,所述单向轴承13带动所述联动杆47向后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68带动抵接板66向后移动,进而不再对所述活动棘齿67限制转动,所述放行组件903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七传动轴56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39前侧的第三带轮37,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十传动轴57,所述第十传动轴57上固设有第四带轮28,所述第三带轮37和所述第四带轮28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26,所述控制腔58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4,所述第一转轴64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59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61,所述第一转轴64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五锥齿轮61后侧的第五带轮63,所述控制腔58下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2相通设有第三通孔62,所述第五带轮63和所述第四带轮28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62连接有第三皮带29,所述第十传动轴57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四带轮28右侧的调节杆27,所述调节杆27与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36,当所述第二皮带26张紧力过大时,所述第二皮带26带动所述调节杆27逆时针转动,第四弹簧36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第二皮带26张紧力过小时,所述第四弹簧36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所述调节杆27对所述第二皮带26进行张紧,保障了所述第二皮带26在传动时,始终保持合适的张紧力,从而传动顺畅。
初始状态下,抵接板66和活动棘齿67抵接,第二齿轮48未与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第三齿轮39未与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左右侧固定棘齿65未与活动棘齿67抵接,放行杆34处于水平状态防止车辆冲卡;当有车辆准备过卡时,启动电机55,使第六传动轴52逆时针转动,车辆轮子压过左侧压杆46,使压杆46在转动圆盘41上转动,第一弹簧42积蓄弹性势能,并使左侧上下向滑块51在左侧固定支架53上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向下运动的 左侧上下向滑块51带动左侧固定棘齿65向下移动,当左侧固定棘齿65与左侧活动棘齿67上端抵接时,左侧第三弹簧70积蓄弹性势能,左侧固定棘齿65继续向下滑动,当左侧压杆46不再带动左侧上下向滑块51向下移动时,左侧第三弹簧70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左侧活动棘齿67重新和左侧抵接板66抵接,此时左侧活动棘齿67在左侧抵接板66的抵接下对左侧固定棘齿65限位,使左侧上下向滑块51无法向上移动,左侧第二弹簧71积蓄弹性势能,此时第二齿轮48和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当车辆轮子落到左右侧压杆46中间时,第一弹簧42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压杆46复位,当车辆轮子压过右侧压杆46,使压杆46在转动圆盘41上转动,第一弹簧42积蓄弹性势能,并使右侧上下向滑块51在右侧固定支架53上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向下运动的 右侧上下向滑块51带动右侧固定棘齿65向下移动,当右侧固定棘齿65与右侧活动棘齿67上端抵接时,右侧第三弹簧70积蓄弹性势能,右侧固定棘齿65继续向下滑动,当右侧压杆46不再带动右侧上下向滑块51向下移动时,右侧第三弹簧70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右侧活动棘齿67重新和右侧抵接板66抵接,此时右侧活动棘齿67在右侧抵接板66的抵接下对右侧固定棘齿65限位,使右侧上下向滑块51无法向上移动,第一弹簧42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压杆46复位,右侧第二弹簧71积蓄弹性势能,同时向下移动的右侧上下向滑块51通过第七传动轴56带动第三带轮37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二皮带26张紧力增大,从而使调节杆27逆时针转动,第四弹簧36积蓄弹性势能,此时第三齿轮39和第一齿轮25啮合连接,逆时针转动的第六传动轴52依次通过第二齿轮48、第一齿轮25、第三齿轮39、第七传动轴56带动第三带轮37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第三带轮37依次通过第二皮带26、第四带轮28、第三皮带29、第五带轮63带动第一转轴64逆时针转动,进而依次通过第五锥齿轮61、第一锥齿轮59带动放行杆34向上摆动,被放行车辆可通过,此时使电机55停止转动,当车辆通过时,使电机55反向转动,从而使第六传动轴52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第六传动轴52通过第二齿轮48带动第一齿轮25顺时针转动,进而依次通过第五传动轴54、第四锥齿轮24、第三锥齿轮23带动第四传动轴22转动,转动的第四传动轴22依次通过第二带轮21、第一皮带20、第一带轮18带动第三传动轴19转动,进而依次通过第二锥齿轮16、第六锥齿轮43、第九传动轴14、单向轴承13带动齿套15转动,从而带动联动杆47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联动杆47通过左右侧连接杆68分布带动左右侧抵接板66向后移动,第五弹簧73积蓄弹性势能,同时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齿轮25依次通过第三齿轮39、第七传动轴56带动第三带轮37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第三带轮37依次通过第二皮带26、第四带轮28、第三皮带29、第五带轮63带动第一转轴64顺时针转动,进而依次通过第五锥齿轮61、第一锥齿轮59带动放行杆34向下摆动并复位,此时向后移动的抵接板66与活动棘齿67脱离抵接,左右侧第二弹簧71释放弹性势能,分别带动左右侧上下向滑块51复位,此时第二皮带26张紧力变小,第四弹簧36释放弹性势能,带动调节杆27复位,以保持第二皮带26张紧力,此时关闭电机55,第五弹簧73释放弹性势能,通过前后向滑块45带动联动杆47复位,从而通过左右侧连接杆68带动左右侧抵接板66复位,活动棘齿67重新和抵接板66抵接,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判断组件,所述判断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远离对称中心端滑动连接的上下向滑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对称中心处的第一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前端末端的转动圆盘、固设于所述转动圆盘上且左右对称的压杆,所述左右侧压杆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弹簧,且左右侧所述压杆分别通过左右侧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外界,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工作腔上侧外端固设有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右侧内壁与外界相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控制腔后侧内壁设有放行组件,所述放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腔右侧内壁的第二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左端末端的第一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向外延伸的放行杆;所述滑槽上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前后向滑块,所述前后向滑块下端固设有左右延伸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固设有左右对称且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中心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固设有抵接板;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下侧的第一带轮,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右侧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末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下侧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侧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后侧端的第一齿轮;所述判断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且左右对称的水平支架,且左右侧所述水平支架分别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下方,所述水平支架和所述上下向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内嵌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动力连接有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第二齿轮,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七传动轴,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三齿轮,左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设有固定棘齿,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左右侧所述上下向滑块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的第八传动轴,所述第八传动轴前端末端固设有活动棘齿,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固设有位于所述活动棘齿下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活动棘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且所述活动棘齿可与所述抵接板抵接;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九传动轴,所述第九传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九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左侧的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外圈固设有与所述联动杆啮合连接的齿套;所述放行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七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前侧的第三带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十传动轴,所述第十传动轴上固设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控制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五锥齿轮后侧的第五带轮,所述控制腔下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相通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五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三皮带,所述第十传动轴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四带轮右侧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CN201911261019.0A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Active CN110939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1019.0A CN110939082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JP2020073605A JP2021092131A (ja) 2019-12-10 2020-04-16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交通システムに基づく車両の通過を許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1019.0A CN110939082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9082A CN110939082A (zh) 2020-03-31
CN110939082B true CN110939082B (zh) 2020-09-29

Family

ID=6991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1019.0A Active CN110939082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92131A (zh)
CN (1) CN110939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1620A (zh) * 2022-02-18 2022-04-15 深圳市源鼎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停车场道闸
CN114657915B (zh) * 2022-03-29 2023-07-07 惠州市勋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惯性缓冲功能的公路用路障锥摆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2338A (en) * 2003-09-24 2005-04-01 Chih-Cheng Yang Speed humps
JP4749999B2 (ja) * 2006-11-22 2011-08-17 コーエイ工業株式会社 通行遮断竿の駆動装置
CN108792682A (zh) * 2018-07-11 2018-11-13 金佳琪 一种基于微电子技术的送纸页装置
CN110158502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安徽宏润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关卡装置
CN110374029B (zh) * 2019-07-25 2020-06-30 浙江志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罪犯驱车逃逸的路口控制装置
CN110485334A (zh) * 2019-09-28 2019-11-22 浦江会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用智能升降护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2131A (ja) 2021-06-17
CN110939082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9082B (zh)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放行装置
CN101590897B (zh) 用于自行车变速器的运动抵抗装置
KR101226037B1 (ko) 자동차 부품의 위치 고정용 전동 클램핑 장치
KR20120022536A (ko) 통합형 휘일 및 휘일을 이용하는 전기 스쿠터
US11944039B2 (en) Riding mower
CN107245843B (zh) 洗衣机的离合机构和洗衣机
KR101438964B1 (ko) 차량용 클러치페달 장치
CN1212874C (zh) 模型车的停车机构
KR101163112B1 (ko) 자전거 발전장치
CN217201866U (zh) 手动电动两用蜗轮蜗杆管线式控制机构
US11661141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07476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208021540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清运车方向机结构
CN202138364U (zh) 一种小型电动汽车加速制动系统操纵机构
CN206781995U (zh) 一种自行车
CN206623953U (zh) 一种双链条传动的车轮往复驱动系统
CN218559076U (zh) 一种双制动杆
CN217515327U (zh) 一种具有多种骑行方式的自行车
CN112722120B (zh) 机车的电动驻车架
CN107618610A (zh) 一种自行车
CN107458533A (zh) 一种自行车
CN210592110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
CN202879460U (zh) 一种脚踏式汽车驻车制动操作机构
CN216943410U (zh) 脚踏平衡车
CN211364840U (zh) 一种稳定器及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7

Address after: 226300 No.1, Hantong Road, WuJie Town,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Yul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879 Xinchang Avenue East Road, Yulin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chang Bingy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