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2338A -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2338A
CN110892338A CN201880046815.XA CN201880046815A CN110892338A CN 110892338 A CN110892338 A CN 110892338A CN 201880046815 A CN201880046815 A CN 201880046815A CN 110892338 A CN110892338 A CN 110892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hotosensitive drum
rotating member
optica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68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馆毅洋
岩井齐
田村雄哉
百家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892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罩(558)从闭锁位置朝开放位置转动,加压部(561)对第4被按压部(568)(被按压部)进行按压,借助该按压使滑动部(525)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朝另一端侧滑移,光打印头(105)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光打印头在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与为了对具备感光鼓的更换单元进行更换而相比曝光位置从感光鼓退避的退避位置进行往复移动。
背景技术
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具备用于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打印头。对于光打印头,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即电致发光)等的发光元件,已知的是这些发光元件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多个地排列成例如1列或交错状的2列的构成。另外,光打印头具备用于使从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在感光鼓聚光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在多个发光元件与感光鼓之间以沿着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向的方式与感光鼓表面相向地配置。从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经由透镜而在感光鼓表面聚光。由此,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
由于感光鼓为消耗品,所以需要定期更换。用户或维护人员等作业者可通过更换具有感光鼓的更换单元来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更换单元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侧面进行抽插而能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拆。在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的光打印头的位置即曝光位置(与鼓表面接近且相向的位置),透镜与感光鼓表面的间隔非常狭窄。因而,若在更换单元的更换时不使光打印头从曝光位置退避,则光打印头会与感光鼓等接触,存在感光鼓表面以及透镜损坏的可能性。因而,图像形成装置需要设置使光打印头在曝光位置与为了对更换单元进行装拆而相比曝光位置从更换单元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机构。
日本特开2013-134370号公报公开了使光打印头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如日本特开2013-134370号公报的图2所示那样,所公开的LED单元12具备:LED阵列50;对LED阵列50进行支撑的第1构架51;以及用于使LED阵列50向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60。该LED阵列50由第1构架51支撑。另外,第1构架51在其长度方向两端侧具备与感光鼓15相向的2个定位滚子53。在第1构架51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分别在与配置感光鼓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压缩弹簧54的一端。该各个压缩弹簧54的另一端被安装在保持部件63的长度方向两端侧,该保持部件63在与配置有感光鼓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于第1构架51。即,第1构架51通过保持部件63经由压缩弹簧54被支撑。第1构架51能够沿着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往复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移动机构60相对于LED阵列50配置在与配置感光鼓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备保持部件63和移动部件62。滑动部件61设置成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至在前罩5处于闭锁位置的状态下被按压部65的前端部与前罩5的后面抵接地配置的第1位置(参照日本特开2013-134370号公报的图2)和在前罩5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被按压部65的前端部从主体壳体2向外部突出地配置的第2位置(参照日本特开2013-134370号公报的图5(a))。即,滑动部件61可随着前罩5的开闭动作而沿前后方向滑移。另外,滑动部件61由设于主体侧引导部99的压缩弹簧101始终朝前侧施力。即,压缩弹簧101对滑动部件61从第1位置朝第2位置施力。在前罩5为闭锁位置时,滑动部件61的前侧向前罩5被按压,若前罩5从闭锁位置朝开放位置移动,则滑动部件61的一端从装置主体的侧面朝外侧被推出,保持部件63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机构中,在第1构架51或保持部件63上,始终作用有因其自重而产生的将要在重力方向移动的力。因而,可认为,例如即使不设置压缩弹簧101,滑动部件61的前侧也始终朝前罩5被按压。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13-134370号公报的结构中,由于滑动部件61与被按压部65的连接部分(第1引导毂76)跟LED支撑构架35的钩挂或连杆部彼此的摩擦,仅依靠将前罩5打开并不能使滑动部件61朝前侧充分地滑移,存在LED阵列50不能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针对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鼓单元,该鼓单元将感光鼓支撑成能够旋转,通过从装置主体的近前侧的侧面进行插拔而能够进行装拆;光打印头,该光打印头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该转动轴线经过相比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且在与上述光打印头的长度方向及铅垂方向双方都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该转动部件能够移动至将上述鼓单元进行上述插拔时的上述鼓单元的移动路径闭塞的闭锁位置和将上述移动路径开放的开放位置;按压部,该按压部在相比上述转动轴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设于上述转动部件,与转动的上述转动部件一起围绕上述转动轴线移动;滑动部,该滑动部位于随着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闭锁位置朝上述开放位置的转动而围绕上述转动轴线移动的上述按压部的移动轨迹上,具有通过由移动的该按压部按压的被按压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在上述长度方向滑移;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与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使上述光打印头从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朝为了对上述鼓单元进行上述插拔而从上述鼓单元退避的退避位置移动,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被按压部进行按压,与因该按压而产生的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光打印头从上述曝光位置朝上述退避位置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移动部件从闭锁位置朝开放位置转动,按压部按压第4被按压部,借助该按压使滑动部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朝另一端侧滑移,光打印头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单元周围的立体图。
图3是曝光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光打印头的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对光打印头的基板、LED芯片以及透镜阵列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图6是光打印头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光打印头与鼓单元抵接的状态和退避的状态的图。
图8是被安装在鼓单元的后侧的衬套的立体图。
图9是第1支撑部以及第3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第2支撑部、后侧板以及被安装在第2支撑部的曝光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未图示第1支撑部的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λ型的第1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曝光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对移动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罩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对罩关闭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对罩关闭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的侧视图。
图18是用于对罩打开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对罩打开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罩的侧视图。
图20是用于对保持体的两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1是用于对保持体的另一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22是用于对变形例1的保持体的一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用于对变形例2的保持体的一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剖视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不具备读取装置的彩色打印机(SFP:Small FunctionPrinter即小功能打印机),但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具备读取装置的复印机。另外,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图1所示那样的具备多个感光鼓103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具备1个感光鼓103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形成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4个图像形成部102Y、102M、102C、102K(以下也简单统称为“图像形成部102”)。另外,图像形成部102Y、102M、102C、102K分别具备感光鼓103Y、103M、103C、103K(以下也简单统称为“感光鼓103”)。另外,图像形成部102Y、102M、102C、102K具备使感光鼓103Y、103M、103C、103K分别带电的带电器104Y、104M、104C、104K(以下也简单统称为“带电器104”)。另外,图像形成部102Y、102M、102C、102K具备作为射出对感光鼓103Y、103M、103C、103K进行曝光的光的曝光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以下记载成LED)曝光单元500Y、500M、500C、500K(以下也简单统称为“曝光单元500”)。进而,图像形成部102Y、102M、102C、102K具备利用调色剂对感光鼓10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在感光鼓103上显影出各色的调色剂像的显影器106Y、106M、106C、106K(以下也简单统称为“显影器106”)。附图标记所附带的Y、M、C、K表示调色剂的颜色。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转印形成于感光鼓103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07;将形成于各图像形成部102的感光鼓103的调色剂像依次向该中间转印带转印的一次转印辊108(Y、M、C、K)。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将中间转印带107上的调色剂像向从供纸部101输送来的记录纸P转印的二次转印辊109;使二次转印后的图像在记录纸P上定影的定影器100。
(鼓单元)
接着,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装拆的更换单元的一例即鼓单元518(Y、M、C、K)以及显影单元641(Y、M、C、K)进行说明。图2(a)是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鼓单元518以及显影单元641周围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b)是示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从装置主体的外侧插入途中的状态的鼓单元518的图。
如图2(a)所示那样,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由板金形成的前侧板642和后侧板643。前侧板642是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侧的侧壁。另一方面,后侧板643是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的侧壁。如图2(a)所示那样,前侧板642和后侧板643面对地配置,在它们之间架设有作为梁的未图示的板金。前侧板642、后侧板643以及未图示的梁分别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的一部分。
以能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侧插拔鼓单元518以及显影单元641的方式,在前侧板642形成有开口。鼓单元518以及显影单元641经过开口而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规定位置(安装位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作为将安装于安装位置的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的正面侧覆盖的转动部件的一例的罩558(Y、M、C、K)。罩558的一端利用铰接件而被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借助铰接件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可转动。通过由进行维护的作业者打开罩558而将主体内的鼓单元518或者显影单元641取出,将新的鼓单元518或者显影单元641插入并关闭罩558,从而完成单元的更换作业。关于罩558的详细说明将在后叙述。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那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侧板642侧定义为前侧(近前侧),将后侧板643侧定义为后侧(进深侧)。另外,当以形成与黑色的调色剂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K为基准时,将配置有形成与黄色的调色剂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Y的一侧定义为右侧。另外,当以形成与黄色的调色剂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Y为基准时,将配置有形成与黑色的调色剂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K的一侧定义为左侧。进而,将与在此定义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且铅垂方向的上朝向定义为上方向,另外,将与在此定义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且铅垂方向的下朝向定义为下方向。所定义的前方向、后方向、右方向、左方向、上方向、下方向示于图2。另外,以下的本文所记载的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是指在此定义的前侧(近前侧),另一端侧是指在此定义的后侧(进深侧)。关于前后方向上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也与在此定义的前侧(近前侧)以及后侧(进深侧)对应。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是指在此定义的右侧,另一端侧是指在此定义的左侧。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安装鼓单元518。鼓单元518是可更换的盒。本实施例的鼓单元518具备被支撑成相对于鼓单元518的框体能够旋转的感光鼓103。鼓单元518具备感光鼓103、带电器104以及未图示的清洁装置。感光鼓103例如在因清洁装置的清洁发生摩耗等而达到寿命时,如图2(b)所示那样由进行维护的作业者将鼓单元518从装置主体取出来更换感光鼓103。鼓单元518也可以是不具备带电器104以及清洁装置而具备感光鼓103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安装有与鼓单元518分体的显影单元641。显影单元641包括图1所示的显影器106。显影器106具备作为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在显影单元641中设有多个使得用于对调色剂和载体进行搅拌的螺杆旋转的齿轮。当这些齿轮发生经时老化等时,由进行维护的作业者将显影单元641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取出来进行更换。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641是具备显影套筒的显影器106与设有螺杆的调色剂收容部一体化的盒。另外,鼓单元518以及显影单元641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上述鼓单元518与显影单元641一体化的处理盒。
(图像形成处理)
接着,对图像形成处理进行说明。后述的光打印头105Y对通过带电器104Y而带电的感光鼓103Y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感光鼓103Y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显影器106Y由黄色的调色剂对形成于感光鼓103Y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103Y的表面上显影的黄色的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部Ty中由一次转印辊108Y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7上。品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像也通过同样的图像形成处理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07上。
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7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由中间转印带107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2。对配置于二次转印部T2的二次转印辊109施加用于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纸P的转印偏压。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2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辊109的转印偏压的作用下,被转印到从供纸部101输送来的记录纸P上。被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P向定影器100被输送。定影器100通过热及压力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由定影器100进行完定影处理的记录纸P向排纸部111被排出。
(曝光单元)
接着,对包括光打印头105的曝光单元500进行说明。在此,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曝光方式的一例,存在利用使半导体激光的射束旋转的多面镜等进行扫描并经由f-θ透镜等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激光束扫描曝光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光打印头105”,被用于利用沿着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LED等发光元件对感光鼓103进行曝光的LED曝光方式,不被用于上述所说的激光束扫描曝光方式。图3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曝光单元500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以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面剖切了图3所示的曝光单元500以及配置在曝光单元500的上侧的感光鼓103的概略剖视图。曝光单元500包括光打印头105和移动机构640。
光打印头105具备对透镜阵列506(透镜)和基板502进行保持的保持体505、抵接销514以及抵接销515。移动机构640包括第1连杆机构861、第2连杆机构862、滑动部525、第1支撑部527、第2支撑部528以及作为滑动支撑部的一例的第3支撑部526。第1连杆机构861具备连杆部件651以及连杆部件653,第2连杆机构862具备连杆部件652以及连杆部件654。在此,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销514以及抵接销515是圆柱状的销,但其形状并不限于圆柱,也可以是棱柱或越靠端部其直径越小的圆锥那样的形状。
首先,对保持体505进行说明。保持体505是对后述的基板502、透镜阵列506、抵接销514以及抵接销515进行保持的支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从保持体505的上表面突出的抵接销514的长度为7mm,从保持体505的上表面突出的抵接销515的长度为11mm,从保持体505的下表面突出的抵接销514的长度为22mm,从保持体505的下表面突出的抵接销515的长度为22mm。如图4所示那样,保持体505具备安装透镜阵列506的透镜安装部701以及安装基板502的基板安装部702。另外,详细情况在后说明,保持体505具备弹簧安装部661(662)、销安装部632(633)。保持体505是一体地注射成形有透镜安装部701、基板安装部702、弹簧安装部661以及弹簧安装部662的树脂制的成形物。另外,保持体的材质并不限于树脂制,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
如图3所示那样,安装有连杆部件651的弹簧安装部661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透镜阵列506与销安装部632之间。另外,安装有连杆部件652的弹簧安装部662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透镜阵列506与销安装部633之间。即,当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时,保持体505在前后方向上的透镜阵列506与抵接销514之间由连杆部件651支撑,在前后方向上的透镜阵列506与抵接销515之间由连杆部件652支撑。由连杆部件651和连杆部件652对保持体505赋予作用力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不与透镜阵列506重叠,因而可降低因该作用力导致的透镜阵列506的挠曲。
透镜安装部701具备:在保持体50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内壁面507;以及面对第1内壁面507并同样在保持体50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内壁面508。在光打印头105的组装时,在第1内壁面507与第2内壁面508之间插入透镜阵列506。并且,通过在透镜阵列506的侧面与透镜安装部701之间涂敷粘接剂,透镜阵列506被固定于保持体505。
如图4所示那样,基板安装部702呈剖面为大致匚字形的形状,具备:在保持体50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3内壁面900;以及面对第3内壁面900并在保持体50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4内壁面901。在第3内壁面900以及第4内壁面901之间形成用于插入基板502的间隙910。另外,基板安装部702具备与基板502抵接的基板抵接部911。在光打印头105的组装时,基板502从间隙910被插入,被推入至基板抵接部911。并且,通过在基板502与基板抵接部911抵接的状态下在间隙910侧的基板502、第3内壁面900和第4内壁面901的交界部涂敷粘接剂,基板502被固定于保持体505。该曝光单元500相比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设在铅垂方向下侧,光打印头105所具有的LED503从下方对感光鼓103进行曝光。
接着,对保持体505所保持的基板502进行说明。图5(a)是基板502的概略立体图。图5(b1)示出设在基板502上的多个LED503的排列,图5(b2)示出图5(b1)的放大图。
在基板502上安装有LED芯片639。如图5(a)所示那样,在基板502的一个面上设有LED芯片639,在背面侧设有连接器504。在基板502上设有用于对各LED芯片639供给信号的配线。在连接器504上,连接有未图示的柔性扁平电缆(FFC)的一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上设有基板。基板具备控制部和连接器。FFC的另一端与该连接器连接。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控制部经由FFC以及连接器504向基板502输入控制信号。LED芯片639根据输入给基板502的控制信号被驱动。
对安装于基板502的LED芯片63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5(b1)以及图5(b2)所示那样,在基板502的一个面上排列有配置了多个LED503的多个LED芯片639-1~639-29(29个)。各LED芯片639-1~639-29分别在其长度方向将516个LED(发光元件)排列成一列。在LED芯片639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LED的中心间距离k2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分辨率相对应。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分辨率为1200dpi,故而,在LED芯片639-1~639-29即LED芯片639的长度方向,LED以邻接的LED的中心间距离为21.16μm的方式排列成一列。因而,本实施例的光打印头105的曝光范围约为316mm。感光鼓103的感光层以316mm以上的宽度形成。由于A4尺寸的记录纸的长边的长度以及A3尺寸的记录纸的短边的长度为297mm,所以,本实施例的光打印头105具有能够在A4尺寸的记录纸以及A3尺寸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曝光范围。
LED芯片639-1~639-29以沿着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成为两列的方式交替地配置。即,如图5(b1)所示那样,从左侧数起的第奇数个的LED芯片639-1、639-3、...639-29在基板502的长度方向安装成一列,第偶数个的LED芯片639-2、639-4、...639-28在基板502的长度方向安装成一列。通过这样配置LED芯片639,如图5(b2)所示那样,在LED芯片639的长度方向,能够将相邻的不同LED芯片639中的一方的LED芯片639的一端和另一方的LED芯片639的另一端所配置的LED的中心间距离k1设定成与一个LED芯片639上的相邻的LED的中心间距离k2相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在曝光光源使用LED的构成,但作为曝光光源也可以使用有机EL(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即有机电致发光)。
接着,对透镜阵列506进行说明。图5(c1)是从感光鼓103侧观看透镜阵列506时的概略图。另外,图5(c2)是透镜阵列506的概略立体图。如图5(c1)所示那样,该多个透镜沿着多个LED503的排列方向排列成两列。各透镜以与在一方的列的透镜的排列方向相邻的透镜双方相接且配置另一方的列的一个透镜的方式交替地配置。各透镜是圆柱状的玻璃制的棒状透镜。另外,透镜的材质并不限于玻璃制,也可以是塑料制。关于透镜的形状也不限于圆柱状,例如也可以是六棱柱等多棱柱。
图5(c2)所示的虚线Z表示透镜的光轴。光打印头105可通过前述的移动机构640在大致沿着该虚线Z所示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移动。在此所说的透镜的光轴,是指将透镜的光射出面的中心与该透镜的焦点连结的线。如图4所示那样,从LED射出的光入射到透镜阵列506所包含的透镜。透镜使入射的光在感光鼓103的表面上聚光。透镜阵列506以LED的发光面跟透镜的光入射面的距离与透镜的光射出面跟感光鼓103的表面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方式,在光打印头105的组装时调整相对于透镜安装部701的安装位置。
在此,对使光打印头105移动的必要性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如图2所说明那样更换鼓单元518时,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且朝装置主体的前侧使鼓单元518滑移。在光打印头105位于感光鼓103表面附近的状态下,若使鼓单元518移动,则会与滑移的感光鼓103表面接触,会损伤安装的感光鼓103的表面。另外,透镜阵列506会与鼓单元518的框体接触而造成透镜阵列506损伤。因而,需要在对感光鼓103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图6(a))和从曝光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图6(b))之间使光打印头105往复移动的结构。在光打印头105为曝光位置(图6(a))的状态下,若滑动部525朝箭头A方向滑移,则光打印头105沿朝向退避位置(图6(b))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光打印头105为退避位置(图6(b))的状态下,若滑动部525朝箭头B方向滑移,则光打印头105沿朝向曝光位置(图6(a))的方向移动。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
图7(a1)是表示位于曝光位置的光打印头105的后侧以及鼓单元518的后侧所设置的衬套671的立体图。图7(a2)是表示光打印头105位于曝光位置时的第2支撑部528以及鼓单元518的后侧所设置的衬套671的剖视图。图7(b1)是表示位于退避位置的光打印头105的后侧以及鼓单元518的后侧所设置的衬套671的立体图。图7(b2)是表示光打印头105位于退避位置时的第2支撑部528以及鼓单元518的后侧所设置的衬套671的剖视图。
使用图7,对设在光打印头105的后侧的抵接销515与设在鼓单元518侧的衬套671抵接的形态进行说明。在鼓单元518的前侧也设有与抵接销抵接的相当于衬套671的部件,其结构与衬套671的结构同样,功能也实质相同。在此,仅对抵接销515与设在鼓单元518侧的衬套671抵接的形态进行说明。
根据图7(a1)以及图7(b1),连杆部件652被安装于保持体505的部分,跟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上的抵接销515的两端之中的与更换单元侧(配置鼓单元51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比,靠感光鼓103侧。安装有连杆部件652的弹簧安装部662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不与抵接销515交叉。另外,虽未在此图示,连杆部件651被安装于保持体505的部分,跟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上的抵接销514的两端之中的与更换单元侧(配置鼓单元51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比,也靠感光鼓103侧。安装有连杆部件651的弹簧安装部661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不与抵接销514交叉。由此,抑制了曝光单元500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如图7(a2)以及图7(b2)所示那样,第2支撑部528具备第2座面587、限制部128、第1壁面588、第2壁面589。第2座面587设在保持体505的下侧。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的保持体505的下侧,相对于第2座面587以及后述的第1支撑部527的第1座面586,从铅垂方向上侧抵接,由此,光打印头105变成退避位置。限制部128是形成于第2支撑部528的朝前侧打开的匚字形的凹部,相对于保持体505配置在与鼓单元518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以抵接销515在上下方向可移动的方式从抵接销515的后侧嵌合。从保持体505的下侧突出的抵接销515一边在由限制部128形成的间隙内移动一边与保持体505一起上下移动。虽未在此图示,第1支撑部527也具备限制部127。限制部127是形成于第1支撑部527的朝前侧打开的匚字形的凹部,相对于保持体505配置在与鼓单元518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以抵接销514在上下方向可移动的方式从抵接销514的前侧嵌合。从保持体505的下侧突出的抵接销514一边在由限制部127形成的间隙内移动一边与保持体505一起上下移动。限制部127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因与抵接销514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而呈锥形形状。由此,抵接销514能够在限制部127的间隙中顺畅地上下移动。因此,与抵接销515以及抵接销514一体的保持体505朝与前后方向(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及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限制部127也可以限制抵接销514从后侧朝前侧的移动,限制部128也可以限制抵接销515从前侧朝后侧的移动。
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的位置,形成间隙。当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往复移动时,保持体505在由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形成的间隙内在上下方向移动。在此期间,保持体505由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限制了朝与前后方向(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及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
根据以上的构成,光打印头105在朝与前后方向(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及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另外,限制部127和限制部128的至少一方设在第1支撑部527或第2支撑部528即可。即,只要限制部127设在作为支撑部的一例的第1支撑部527或是限制部128设在第2支撑部528即可。
如图7(a1)以及图7(a2)所示那样,抵接销515与设在鼓单元518的后侧的衬套671抵接、且抵接销514(未图示)与设在鼓单元518的前侧的相当于衬套671的部件抵接的位置,是光打印头105的曝光位置。通过抵接销514以及抵接销515分别与衬套671以及相当于衬套671的部件分别抵接,透镜阵列506与感光鼓103表面的距离成为设计名称。
另一方面,如图7(b1)以及图7(b2)所示那样,抵接销515从设在鼓单元518的后侧的衬套671退避的位置,相当于光打印头105的退避位置。通过使光打印头105位于图7(b1)以及图7(b2)所示的退避位置,形成为了进行更换而滑移的鼓单元518与光打印头105不接触的状态。
在此,对鼓单元518所具备的衬套671进行说明。在图8中示出了衬套671的立体图。衬套671是利用螺钉或者粘接剂而固定在鼓单元518的框体上的部件。如图8所示那样,在衬套671形成有开口916。在开口916中可旋转地插入有感光鼓103的另一端侧的轴部件。即,衬套671使感光鼓103可旋转地对其进行轴支承。
感光鼓103在中空的圆柱形状的铝管的外壁面形成有感光层。在铝管的两端压入有凸缘673。在形成于衬套671的开口916中,可旋转地插入有感光鼓103的另一端侧的凸缘673。凸缘673一边在形成于衬套671的开口916的内壁面滑动摩擦一边旋转。即,衬套671可旋转地轴支承感光鼓103。另外,在与抵接销514抵接的、设在鼓单元518的前侧的相当于衬套671的部件的中央部,也与衬套671同样地形成有开口。在形成在相当于衬套671的部件上的开口,可旋转地插入有感光鼓103的一端侧(前侧)的凸缘673。凸缘673一边在该开口的内壁面滑动摩擦一边旋转。即,与鼓单元518的后侧同样地,在前侧,衬套671也可旋转地轴支承感光鼓103。
衬套671具备与抵接销515嵌合的嵌合部685。嵌合部685具备抵接面551、后侧壁面596和锥形部585。嵌合部685既可以相对于衬套671凹陷,也可以立设。在抵接面551上,有沿着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的方向移动的抵接销515抵接。嵌合部685的下端的边缘形成有呈锥形形状的锥形部585。锥形部585以使沿着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的方向移动的抵接销515与抵接面551抵接的方式对其移动进行引导。有关后侧壁面596与抵接销515的接触将在后进行说明。
与嵌合部685的抵接面551抵接的抵接销515通过嵌合部685而限制了朝与前后方向(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及上下方向(光打印头105在曝光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即,在位于曝光位置中的光打印头105(参照图7(a2))中,抵接销515的上端通过嵌合部685而限制了朝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抵接销515的下端通过限制部128而限制了朝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在此,嵌合部685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与抵接销515的上端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之差以及限制部128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与抵接销515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直径之差,小于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的左右方向的间隔与位于第1壁面588与第2壁面589之间的保持体505之差。因此,当光打印头105为曝光位置时,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不参与对保持体505朝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双方都交叉的方向的移动的限制。
(移动机构)
以下,对用于使光打印头105移动的移动机构640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1支撑部527进行说明。图9(a)是第1支撑部527的概略立体图。在第1支撑部527上,形成有作为抵碰部(停止机构)的一例的第1座面586、作为插入部的一例的开口部700、抵接部529、限制部127、突起601、螺钉孔602、定位凸起603、定位凸起604以及螺钉孔605。在此,第1支撑部527既可以是一体地注射成形有开口部700和第1座面586的成形物,也可以是相互独立设置的部件。
第1座面586是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的保持体505的下侧从铅垂方向上侧进行抵接的部分,被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保持体505的下侧与第1座面586抵接,光打印头105成为退避位置。
在开口部70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外侧插入有用于清扫被调色剂等污染的透镜阵列506的光射出面的清扫部件572。清扫部件572是长尺寸棒状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开口部700的一例示出了在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但不限于孔,例如也可以在上部形成狭缝。抵接部529如图9(a)中以斜线所示那样,是第1支撑部527的后侧的面且开口部700的上侧和下侧的区域。有关抵接部529的功能在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a)所示那样,限制部127是形成于第1支撑部527的朝后侧打开的匚字形的凹部。从保持体505的下侧突出的抵接销514的一部分在由限制部127形成的间隙中与保持体505一起上下移动。限制部127为了尽量降低因与抵接销514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形成为锥形形状,越接近抵接销514而上下方向的厚度越薄。由此,抵接销514能够在限制部127的间隙中顺畅地上下移动。
第1支撑部527被固定于前侧板642的前侧的面。在前侧板642上形成有与定位凸起603、定位凸起604以及固定用的螺钉分别相对应的多个孔(未图示)。定位凸起603以及定位凸起604被插入在所设置的多个孔中,借助在该状态下从第1支撑部527的螺钉孔插入的螺钉,第1支撑部527被固定于前侧板642。
后述的第3支撑部526是弯曲成匚字形的板金。图9(b)示出对第3支撑部52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被插入到以图9(a)所示的虚线包围的部分中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图9(c)示出对第3支撑部52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被插入到以图9(a)所示的虚线包围的部分中的图。如图9(b)以及图9(c)所示那样,在第3支撑部526的一端部设有切口,第1支撑部527侧的突起601与第3支撑部526的切口卡合。通过突起601与第3支撑部526的切口卡合,相对于第1支撑部527确定第3支撑部526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第3支撑部526利用从螺钉孔602插入的螺钉而从图9(c)的下侧被加压,与第1支撑部527的接触面681抵接,从而被固定于第1支撑部527。
接着,对第2支撑部528进行说明。图10(a)是第2支撑部528的概略立体图。在第2支撑部528形成有第2座面587、第1壁面588、第2壁面589以及限制部128。
第2座面587如前述说明的那样,是与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的保持体505的下侧抵接的部分。第2座面587被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保持体505的下侧与第2座面587抵接,光打印头105成为退避位置。
如图10(b)所示那样,第2支撑部528被固定于后侧板643的前侧的面。与第1支撑部527被固定于前侧板642的方法同样地,第2支撑部528利用定位凸起以及螺钉被固定于后侧板643。图10(c)示出第3支撑部526的长度方向上的第3支撑部526的另一端侧(后侧)被插入到以图10(a)所示的虚线包围的部分中的状态。即,第3支撑部526的一端部被第1支撑部527支撑,另一端部被第2支撑部528支撑,第1支撑部527以及第2支撑部528分别被固定于前侧板642以及后侧板643。因而,第3支撑部52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被固定。
另外,第2支撑部528也可以是利用螺钉等固定于第3支撑部526而并不与后侧板643螺钉紧固的构成。在该场合,例如构成为,在第2支撑部528形成凹部,与形成于后侧板643的凸部嵌合,从而相对于后侧板643确定第2支撑部528的位置。有关第2支撑部528的第1壁面588、第2壁面589将在后叙述。
如图10(a)所示那样,限制部128是形成于第2支撑部528的朝前侧打开的匚字形的凹部。从保持体505的下侧突出的抵接销515的一部分,在由限制部128形成的间隙中与保持体505一起上下移动。限制部128为了尽量降低因与抵接销515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形成为锥形形状,随着接近抵接销515而上下方向的厚度变薄。由此,抵接销515可在限制部128的间隙中顺畅地上下移动。
接着,使用图11对第3支撑部526以及滑动部525进行说明。第3支撑部526以及滑动部525相对于保持体505配置在与感光鼓103相反的一侧。
图11(a)是从左侧观看未图示第1支撑部527的移动机构640的前侧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11(b)是从右侧观看未图示第1支撑部527的移动机构640的前侧的概略立体图。移动机构640具备连杆部件651、滑动部525和第3支撑部526。第3支撑部526具备支撑轴531和E型挡圈533。如图11所示那样,支撑轴531被插入在被加工成匚字形的第3支撑部526的相向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上设置的开口中。支撑轴531贯通第3支撑部526的右侧面以及左侧面。支撑轴531以不从第3支撑部526的开口脱落的方式在左侧面的外侧由E型挡圈533固定。另一方面,如图11(a)所示那样,在滑动部525中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尺寸开口即长孔691。支撑轴531被插入在滑动部525的长孔691中,相对于长孔691例如在上下方向留有0.1~0.5mm左右的间隙地间隙配合。因而,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其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仅能够以长孔69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量进行滑移。
另外,在滑动部525的一端侧安装有从左侧至下侧地具有收纳空间562的滑动辅助部539。滑动辅助部539通过相对于滑动部525从左侧被螺钉紧固而被固定。在收纳空间562中,收纳在后叙述的罩558所具备的作为按压部的一例的加压部561。有关收纳空间562与加压部561的关系以及结构的特征,与之后关于罩558的说明一起进行记载。
以下,使用图3、图11以及图12对移动机构640进行说明。
图3是具备移动机构640的曝光单元500的概略立体图。如图3所示那样,移动机构640具备第1连杆机构861、第2连杆机构862、滑动部525、第1支撑部527、第2支撑部528和第3支撑部526。第1连杆机构861具备连杆部件651和连杆部件653,第2连杆机构862具备连杆部件652和连杆部件654。如图3所示那样,连杆部件651和连杆部件653、连杆部件652和连杆部件654分别构成λ型的连杆机构。
图11(a)是从左侧观看未图示第1支撑部527的移动机构640的前侧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11(b)是从右侧观看未图示第1支撑部527的移动机构640的前侧的概略立体图。
以下,使用图11(a)、图11(b)、图12(a)以及图12(b)对第1连杆机构861进行说明。图12(a)是从右侧观看以沿着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的面剖切了第1连杆机构861的剖视图。第1连杆机构861具备连杆部件651和连杆部件653。构成第1连杆机构861的连杆部件651以及连杆部件653分别是单一的连杆部件,但也可以组合多个连杆部件来构成。
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那样,连杆部件65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连杆部件65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连杆部件651具备轴承部610、突起655以及连接轴部538。轴承部610设在连杆部件6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突起655是设在连杆部件6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杆部件651的转动轴线方向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且是用于使设在光打印头105的保持体505侧的弹簧变形的突起。连接轴部538在连杆部件651的长度方向上设在轴承部610与突起655之间。另外,并不限于突起655,也可以是连杆部件6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转动轴线方向弯曲的结构。
在轴承部610形成有在图12(a)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形的中空孔。在滑动部525设有嵌合轴部534。嵌合轴部534是从滑动部525朝图12(a)的左方向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通过嵌合轴部534相对于轴承部610的孔能够转动地嵌合,形成第1连接部。即,连杆部件651以第1连接部为转动中心而相对于滑动部525可转动。在此,也可以是,嵌合轴部534形成在连杆部件651侧,轴承部610形成于滑动部525。
连杆部件653具备连接轴部530。连接轴部530设在连杆部件65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连接轴部530是从连杆部件653向图12(a)的左侧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连接轴部530可旋转地被插入到形成于第3支撑部526的孔中,形成第3连接部。在此,连接轴部530也可以不形成于连杆部件653,而是形成于第3支撑部526。即,也可以在形成于连杆部件653的孔中插入形成于第3支撑部的连接轴部530。
在连杆部件65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在图12(a)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形的孔。在该孔中能够转动地插入有连杆部件651的连接轴部538,连接轴部538和连杆部件653的孔形成第4连接部。即,连杆部件653以第3连接部为转动中心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可转动,以第4连接部为转动中心相对于连杆部件651可转动。在此,连接轴部538也可以不形成于连杆部件651,而是形成于连杆部件653。即,也可以在形成于连杆部件651的孔中插入形成于连杆部件653的连接轴部538。
另外,对于第2连杆机构862的构成,也与上面说明的第1连杆机构861的构成同样。第2连杆机构862所具备的连杆部件652以及连杆部件654分别与连杆部件651以及连杆部件653相对应。另外,与第1连接部相对应地,连杆部件6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滑动部525的连接部分构成第2连接部。在连杆部件652上,形成有与连杆部件651的突起655相对应的突起656。另外,移动机构640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省略连杆部件653和连杆部件654中的任意一方。
根据以上的构成,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前侧朝后侧滑移,则与滑动部525一起,嵌合于嵌合轴部534的轴承部610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前侧朝后侧滑移。由此,在如图12(a)所示那样从右侧观看第1连杆机构861时,连杆部件651以嵌合轴部534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且连杆部件653以连接轴部530为转动中心逆时针转动。因而,突起655沿着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朝前侧滑移,则连杆部件651以及连杆部件653向图12(a)所记载的箭头的反方向移动。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朝前侧滑移,则与滑动部525一起,嵌合于嵌合轴部534的轴承部610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朝前侧滑移。由此,在如图12(a)所示那样从右侧观看第1连杆机构861时,连杆部件651以嵌合轴部534为转动中心逆时针转动,且连杆部件653以连接轴部530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因而,突起655沿着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的方向移动。
另外,(1)将连接轴部538的转动中心轴与轴承部610的转动中心轴的距离设为L1,(2)将连接轴部538的转动中心轴与连接轴部530的转动中心轴的距离设为L2,(3)将连接轴部538的转动中心轴与突起655的转动中心轴的距离设为L3。在移动机构640中,第1连杆机构861形成L1、L2、L3彼此相等的斯考特拉塞尔机构(参照图12(b))。由于距离L1、L2、L3相等,相对于嵌合轴部534的滑移方向,突起655垂直地移动(图12(b)的虚线A上),因而,在上述的连杆机构中可使光打印头105在透镜的大致光轴方向移动。
在此,也可以构成为,将第1连杆机构861和第2连杆机构862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相反的结构,若使滑动部525从前侧朝后侧滑移,则光打印头105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移动,若使滑动部525从后侧朝前侧滑移,则光打印头105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在该场合,后述的罩558在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移动时,从前侧朝后侧推入滑动部525,在从关闭状态朝打开状态移动时,从后侧朝前侧拉拽滑动部525。
使光打印头105移动的机构并不限于移动机构640,也可以是图13所示的移动机构140。以下,使用图13以及图14对移动机构140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于具有与构成移动机构640的部件实质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省略重复说明。
以下,使用图13(a)、图13(b)以及图14(a)、图14(b)对移动机构140使保持体505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a)是以沿着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的面剖切保持体505和图14(b)所示的移动机构140的剖视图。
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那样,连杆部件151具备轴承部110和突起155。轴承部110设在连杆部件1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那样,突起155是设在连杆部件1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杆部件151的转动轴线方向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且是用于使设在光打印头105的保持体505侧的弹簧变形的突起。在此,并不限于突起155,也可以是连杆部件1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连杆部件151的转动轴线方向弯曲的结构。
在轴承部110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形的中空孔。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那样,在滑动部525设有嵌合轴部534。嵌合轴部534是从滑动部525朝左方向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通过轴承部110的孔相对于嵌合轴部534能够转动地嵌合,形成第1连接部。即,连杆部件151以第1连接部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滑动部525可转动。在此,也可以是,嵌合轴部534形成在连杆部件151侧,轴承部110形成在滑动部525。
另外,在第3支撑部526的后侧设有与支撑轴531同样的轴,在滑动部525的后侧形成有与长孔691同样的长孔,移动机构140的后侧是与前侧同样的结构。对于连杆部件152的结构,也与连杆部件151同样。另外,与第1连接部相对应地,连杆部件1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滑动部525的连接部分构成第2连接部。
在比保持体505的一端靠前侧的位置配置有第1支撑部527(未图示)的抵接部529。由此,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向前侧滑移,则与滑动部525一起,嵌合于嵌合轴部534的轴承部110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向前侧滑移。随之,安装有突起155的保持体505也要朝前侧移动,但保持体505的一端与抵接部529抵接而限制了朝前侧的移动。连杆部件151以具备突起155的一端侧相比具备轴承部110的另一端侧位于鼓单元518侧的方式,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地配置,因而,当如图14(a)所示那样从右侧观看时,以嵌合轴部534为转动中心逆时针转动。因而,保持体505一边使保持体505的一端与抵接部529抵接一边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前侧朝后侧滑移,则与滑动部525一起,嵌合于嵌合轴部534的轴承部110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后侧向前侧滑移。由此,连杆部件151在如图14(a)所示那样从右侧观看时,以嵌合轴部534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因而,突起155沿着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的方向移动。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滑动部525与罩558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从后侧向前侧移动,与罩558的打开动作联动地从前侧向后侧移动。即,若罩558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移动,则保持体505沿着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的方向移动,若罩558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移动,则保持体505沿着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的方向移动。
当光打印头105在透镜的大致光轴方向移动时,保持体505的后侧在由上述的第2支撑部528所具备的第1壁面588和第2壁面589形成的间隙中移动。由此,防止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倾倒。
另外,也可以是,连杆部件151以及连杆部件152的另一端侧相比一端侧配置在前侧,抵接部529相比保持体505的另一端配置在后侧。即,若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前侧朝后侧滑移,则与滑动部525一起,嵌合于嵌合轴部534的轴承部110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从前侧朝后侧滑移。随之,安装有突起155的保持体505也要朝后侧移动,但保持体505的另一端与抵接部529抵接而限制了朝后侧的移动。因而,当从右侧观看连杆部件151时,连杆部件151以及连杆部件152相对于滑动部525顺时针转动,保持体505一边使另一端与抵接部529抵接一边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移动。在该场合,罩558在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移动时从前侧朝后侧推入滑动部525,在从关闭状态朝打开状态移动时从后侧朝前侧拉拽滑动部525。
图15(a)是罩558的立体图。如图15(a)所示那样,罩558具备转动轴部559和转动轴部560。转动轴部559是朝罩558的右侧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状的突起。另一方面,转动轴部560是朝罩558的左侧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状的突起。
在图15(b)中示出在前侧板642安装了罩558的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15(c)是安装于前侧板642的罩558的立体图。如图15(b)所示那样,在前侧板642上,设有与罩558的转动轴部559嵌合的轴承部件621以及与转动轴部560嵌合的轴承部件622。如图15(c)所示那样,罩558的转动轴部559能够转动地嵌合于前侧板642的轴承部件621,转动轴部560能够转动地嵌合于前侧板642的轴承部件622。如图15(a)所示那样,转动轴部559的转动轴线和转动轴部560的转动轴线位于相同轴线上(转动轴线563上)。该转动轴线563相比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位于铅垂方向下侧。罩558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以转动轴线563为转动中心转动,能够开闭。罩558在为了将更换鼓单元518以及显影单元641时的移动路径闭塞而关闭的关闭状态(闭锁位置)和为了确保移动路径而打开的打开状态(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因而,当罩558为关闭状态时,作业者无法进行鼓单元518、显影单元641的更换作业。作业者通过打开罩558而能够更换鼓单元518,在作业结束后将罩558关闭。
接着,使用图16~图19,对与罩558(转动部件)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滑动部525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方向滑移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6(a)~(d)是示出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转动的罩558的立体图。图17(a)~(d)是示出从关闭状态朝打开状态转动的罩558的剖视图。图16(a)以及图17(a)示出罩558的打开状态。图16(d)以及图17(d)示出罩558的关闭状态。图16(b)以及图17(b)和图16(c)以及图17(c)是示出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变的罩558的图。另外,图16(d)以及图17(d)所示的关闭状态的罩558通过与主体卡合的卡扣机构或防止转动的止动件等来维持关闭状态。
如图16(a)~(d)所示那样,罩558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以转动轴线563为中心转动。罩558具备在转动轴线563的下侧围绕转动轴线563移动的加压部561(按压部)。加压部561是设在罩558上的例如圆柱状的突起,从罩558的左侧朝右侧突出,位于安装在滑动部525的一端的收纳空间562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加压部561和罩558是成形为一体的成形物,但也可以是将与罩558分体的加压部561安装于罩558的结构。加压部561如图17(a)~(d)所示那样,随着罩558的转动,在以转动轴线563为中心的圆上的一部分(移动轨迹564)上移动。在罩558为打开状态时,加压部561相比转动轴线563位于后侧,在罩558为关闭状态时,加压部561相比转动轴线563位于前侧。另外,罩558为关闭状态时的加压部561的位置相比罩558为打开状态时的加压部561位于感光鼓103侧。
如图17(a)~(d)所示那样,滑动部525在一端侧安装有滑动辅助部539。在滑动辅助部539,形成有收纳后述的加压部561的收纳空间562。另外,滑动辅助部539具备第1被按压部566、第2被按压部567、第3被按压部569。如图17(a)所示那样,在光打印头105位于退避位置的场合,第1被按压部566位于移动轨迹564上,第2被按压部567在沿着移动轨迹564的方向上相比第1被按压部566位于下游侧(前侧)且与第1被按压部566邻接地设置。第3被按压部569相比第2被按压部567位于上侧且下游侧(前侧)。如图17(c)所示那样,第2被按压部567的形状,是与加压部561位于第2被按压部567上的场合的以转动轴线563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一致的形状。此时的以转动轴线563为中心而将从转动轴线563至第2被按压部567为止的距离作为半径的圆的曲率与移动轨迹564的曲率相等。另外,第2被按压部567不必是严格地沿着移动轨迹564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沿着以距第1被按压部566与第2被按压部的交界部分最近的移动轨迹564上的点为切点的切线的形状(从后侧朝前侧向感光鼓103侧倾斜的倾斜面)。从加压部561与第1被按压部566抵接的状态起,与罩558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的移动联动,加压部561按顺序在第1被按压部566上、第2被按压部567上、第4被按压部568上移动。
使用图17(a)~(d)对加压部561相对于滑动部525的作用进行说明。在罩558为图17(a)的状态(开放位置)时,光打印头105位于退避位置,加压部561相比第1被按压部566和第2被按压部567位于另一端侧。若从图17(a)的状态起罩558顺时针转动,则加压部561与位于移动轨迹564上的第1被按压部566(被按压部)抵接(图17(b))。若从该状态起罩558进一步顺时针转动,则加压部561向前侧按压第1被按压部566。由此,滑动辅助部539向前侧移动。由于滑动辅助部539被固定于滑动部525,所以滑动部525也随着滑动辅助部539的移动一起向前侧滑移。在此,为了相对于罩558的转动量尽可能地增大滑动部525的移动量,理想的是,优选第1被按压部566相对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垂直。但是,不必是严格地垂直,例如也可以从该垂直方向朝前侧倾倒0~10°左右。
进而,若罩558顺时针转动,则加压部561从第1被按压部566上移动到第2被按压部567上(图17(c))。第2被按压部567由于呈沿着加压部561的移动轨迹564的形状,所以,在从图17(c)的状态起罩558进一步顺时针转动的场合,加压部561一边与第2被按压部567接触一边向上侧移动,但不从加压部561赋予使滑动辅助部539进一步向前侧滑移的力。即,滑动部525不与罩558的转动联动地移动而是维持停止的状态。在罩558为图17(c)的状态(闭锁位置)时,光打印头105位于曝光位置,加压部561相比第1被按压部566位于一端侧且相比第1被按压部566位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侧。
根据图16(c)以及图17(c),罩558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转动,在保持体505刚成为曝光位置之后,加压部561与收纳空间562的第2被按压部567抵接。在从图17(c)的状态起罩558进一步顺时针转动的场合,加压部561以与第2被按压部567抵接的状态一边滑动一边移动。在加压部561与第2被按压部567抵接的状态下,无论加压部561的位置如何,移动轨迹564与第2被按压部567的距离都相等。因而,即便罩558转动,也不会从加压部561对第2被按压部567赋予使滑动辅助部539进一步朝前侧滑移的力。因此,在加压部561在第2被按压部567上移动的期间,滑动辅助部539不会从后侧朝前侧移动。另外,由于保持体505等的自重,滑动部525将要从前侧朝后侧滑移,但由于加压部561从后侧朝前侧与第2被按压部567抵碰,所以滑动部525不会从前侧朝后侧移动。也就是,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640构成为,当在加压部561抵接于第1被按压部566上的状态下罩558转动时,滑动部525与加压部561的移动联动地滑移,但即便在加压部561抵接于第2被按压部567上的状态下罩558转动,滑动部525也不滑移。若从图17(c)的状态起罩558进一步顺时针转动,则加压部561在第3被按压部569上移动,罩558变成图17(d)所示的关闭状态。
通过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使加压部561与第2被按压部567接触(或是按压)的场合的相对于加压部56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的滑动部52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小于加压部561按压第1被按压部566的场合的相对于加压部56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的滑动部52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即,能够使加压部561与第2被按压部567接触(或是按压)的场合的相对于加压部56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的突起65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小于加压部561按压第1被按压部566的场合的相对于加压部56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的突起65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图18(a)~(d)是表示从关闭状态朝打开状态转动的罩558的立体图。图19(a)~(d)是表示从打开状态朝关闭状态转动的罩558的剖视图。图18(a)以及图19(a)示出罩558的关闭状态。图18(d)以及图19(d)示出罩558的打开状态。图18(b)以及图19(b)和图18(c)以及图19(c)是表示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的罩558的图。
在图19(a)所示的罩558的关闭状态下,由于光打印头105的自重以及后述的弹簧的复原力,在滑动部525上经由第1连杆机构861以及第2连杆机构862而作用从前侧朝后侧滑动的力。但是,关闭状态的罩558以不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被固定,加压部561限制滑动辅助部539朝后侧的移动,因而滑动部525不朝后侧滑移。
如图19所示那样,滑动辅助部539具备第4被按压部568。第4被按压部568设置在上述移动轨迹564上且比加压部561靠后侧,与第1被按压部566相向。在此,在本实施例中,第4被按压部568相对于感光鼓103的旋转轴线垂直,但无需严格地垂直,例如也可以从该垂直方向朝前侧或是后侧倾倒0~10°左右。
若从图19(a)起罩558逆时针转动,则如图19(b)所示那样,加压部561与第4被按压部568抵接。若从图19(b)的状态起罩558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则如图19(b)以及图19(c)所示那样,加压部561从前侧朝后侧按压第4被按压部568,因而,滑动部525朝后侧移动。然后,若罩558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则如图19(d)所示那样,罩558成为打开状态。
基于下面的理由而设置有加压部561对第4被按压部568进行按压的机构。即,考虑到以下场合:即便从图18(a)的状态起使罩558逆时针转动而解除加压部561对滑动辅助部539的移动限制,但若各连杆部件彼此的摩擦力、连杆部件651或连杆部件653与滑动部525的摩擦力、连杆部件652或连杆部件654与第3支撑部526的摩擦力大,则滑动部525不向后侧移动。也就是,考虑了即便打开罩558滑动部525也不滑移的场合。相对于此,为了通过打开罩558而使滑动部525朝后侧移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包括加压部561对第4被按压部568进行按压的机构。
根据以上的构成,通过由进行维护的作业者使罩558开闭,与罩558的移动联动,滑动部525相对于第3支撑部526滑移。
另外,作为使滑动部525滑移的部件,并不限于罩558,也可以使用杆。另外,在该场合,可以将该杆形成为与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罩形成一体的结构,与通过由进行维护的作业者对罩进行的开闭联动而使杆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1被按压部566、第2被按压部567、第4被按压部568是加压部561所接触的面,而其结构并不限于面状的构成,也可以是线状。
接着,列举移动机构140的例子,对保持体505与连杆部件151的连接机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保持体505与连杆部件151的连接机构是跟保持体505与连杆部件651的连接机构实质相同的机构。图20(a)、(c)是示出前后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一端侧的立体图。图20(b)、(d)是示出前后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另一端侧的立体图。
如图20(a)所示那样,保持体505具备:安装透镜阵列506的透镜安装部701;安装螺旋弹簧547的弹簧安装部661;安装螺旋弹簧548的弹簧安装部662;安装抵接销514的销安装部632;以及安装抵接销515的销安装部633。保持体505是一体地注射成形有透镜安装部701、基板安装部702(未图示)、弹簧安装部661及弹簧安装部662的树脂制的成形物。在前后方向上,在透镜安装部701的一端侧配置有弹簧安装部661,在相比弹簧安装部661更靠保持体5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有销安装部632。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在透镜安装部701的另一端侧配置有弹簧安装部662,在相比弹簧安装部662更靠保持体5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有销安装部632。在保持体505中,若图示形成有透镜安装部701、弹簧安装部661、销安装部632的部位,则在图20(a)中是由C的区域、B的区域、A的区域所示的部位。保持体505在透镜阵列506的前侧、抵接销514的后侧,经由螺旋弹簧547,由连杆部件151的突起155从下侧朝上侧赋予作用力。另外,使用图20(c),若图示形成有透镜安装部701、弹簧安装部662、销安装部633的部位,则分别是由C的区域、D的区域、E的区域所示的部位。保持体505在透镜阵列506的后侧、抵接销515的前侧,经由螺旋弹簧548,由连杆部件152的突起156从下侧朝上侧赋予作用力。
首先,对弹簧安装部661进行说明。弹簧安装部661包括第1壁部751、第2壁部752、第1卡合部543、第2卡合部544。第1壁部751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一端侧,第2壁部752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另一端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上,第1壁部751以及第2壁部752配置在抵接销514的两侧。如图20(a)所示那样,第1壁部751和第2壁部752分别包括彼此面对的内壁面。在第1壁部751形成有开口755,在第2壁部752形成有开口756。开口755以及开口756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在开口755以及开口756中插入有突起155。突起155相对于开口755以及开口756没有嵌合,以前后方向上最小处为0.5mm左右的间隙被插入。因而,突起155没有从开口755以及开口756的内壁面受到大的摩擦力,由开口755以及开口756在上下方向引导其移动方向。
图20(b)是从图20(a)去除了第1壁部751的图。在左右方向上,在第1壁部751与第2壁部752之间配置有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另外,该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分别配置在开口755与开口75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1卡合部543相比第2卡合部544配置在保持体505的端部侧。第1卡合部543以及第2卡合部544是从将保持体505的第1壁部751与第2壁部752连结的连结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螺旋弹簧547的一端与第1卡合部543卡合,螺旋弹簧547的另一端与第2卡合部544卡合。以与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卡合的螺旋弹簧547横过开口755以及开口756的方式,第1卡合部543以及第2卡合部544被配置在弹簧安装部661。
在上下方向上,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1卡合部543相比第2卡合部544配置在感光鼓103侧。另外,既可以将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在上下方向设置成相同,也可以将第2卡合部544相比第1卡合部543配置在感光鼓103侧。
如图20(b)所示那样,突起155从第2壁部752的外壁面侧被插入至开口756,在架设于第1卡合部543和第2卡合部544的螺旋弹簧547的下方经过,被插入至第1壁部751的开口755。
接着,对弹簧安装部662进行说明。如图20(c)所示那样,弹簧安装部662包括第3壁部753、第4壁部754、第3卡合部545、第4卡合部546。第3壁部753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一端侧,第4壁部754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505的另一端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上,第3壁部753以及第4壁部754配置在抵接销515的两侧。第1壁部751和第3壁部753在左右方向配置在相同侧,即,第1壁部751和第3壁部753在左右方向配置在保持体505的右侧。第2壁部752和第4壁部754在左右方向配置在相同侧,即,第2壁部752和第4壁部754在左右方向配置在保持体505的左侧。
如图20(c)所示那样,第3壁部753和第4壁部754分别包括相互面对的内壁面。在第3壁部753形成有开口757,在第4壁部754形成有开口758。开口757以及开口758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在开口757以及开口758中插入有突起156。突起156相对于开口757以及开口758没有嵌合,以前后方向最小处为0.5mm左右的间隙被插入。因而,突起156不会从开口757以及开口758的内壁面受到大的摩擦力,由开口757以及开口758在上下方向引导其移动方向。
图20(d)是从图20(c)去除了第3壁部753的图。在左右方向上,在第3壁部753与第4壁部754之间配置有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另外,该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分别配置在开口757以及开口758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4卡合部546相比第3卡合部545配置在保持体505的端部侧。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是从将保持体505的第3壁部753与第4壁部754连结的连结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螺旋弹簧548的一端与第3卡合部545卡合,螺旋弹簧548的另一端与第4卡合部546卡合。以与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卡合的螺旋弹簧548横过开口757以及开口758的方式,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被配置在弹簧安装部662。
在上下方向中,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3卡合部545相比第4卡合部546配置在感光鼓103侧。另外,既可以将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在上下方向设置成相同,也可以将第4卡合部546相比第3卡合部545配置在感光鼓103侧。
如图20(d)所示那样,突起156从第4壁部754的外壁面侧被插入至开口758,在架设于第3卡合部545和第4卡合部546的螺旋弹簧548的下方经过,被插入至第3壁部753的开口75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螺旋弹簧547以及螺旋弹簧548的一例示出线圈状的弹簧,但也可以使用板弹簧。
接着,使用图21对设于连杆部件151的突起155相对于螺旋弹簧547的作用以及设于连杆部件152的突起156相对于螺旋弹簧548的作用进行说明。突起155相对于螺旋弹簧547的作用与突起156相对于螺旋弹簧548的作用实质相同,因而,在图21中例示突起156相对于螺旋弹簧548的作用。
图21(a)是示出设于保持体505的抵接销515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1退避的状态的图。图21(b)是示出抵接销515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1抵接的时刻的图。图21(c)是示出从图21(b)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2逆时针转动的状态的图。
在图21(a)的状态中,若滑动部525滑移,则与之联动地连杆部件152逆时针转动,突起156向上侧移动。此时,突起156朝上侧按压螺旋弹簧548。若突起156朝上侧按压螺旋弹簧548,则经由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相对于保持体505朝上侧作用力。抵接销515与鼓单元518为非接触,除了作用于光打印头105的重力之外,不存在与突起156按压螺旋弹簧548的力相抵抗的力。因而,若对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朝上侧作用的力大于对光打印头105作用的重力,则保持体505通过作用于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的力朝上侧移动。在此,也可以是,在保持体505为退避位置时,由装置主体支承抵接销515(514)的下端、保持体505,连杆部件152(151)的突起156(155)与螺旋弹簧548(547)为非接触。
若保持体505向上侧移动,则如图21(b)所示那样抵接销515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1抵接。在图21(b)中,光打印头105配置在曝光位置,但作用于光打印头105的朝向鼓单元518施加的作用力并不充分。因而,为了对光打印头105赋予上述作用力,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40成为从图21(b)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2可进一步转动的构成。
即便从图21(b)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2进一步逆时针转动,由于抵接销515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1抵接,故而保持体505的位置也不变化。另一方面,突起156朝上侧方向移动。因而,螺旋弹簧548在第3卡合部545与第4卡合部546之间由突起156按压而如图21(c)所示那样弯曲并伸长。
图21(c)的状态与图17(c)以及图17(d)的罩558的状态相对应。即,滑动部525成为不再朝前侧滑移的状态。因而,由于滑动部525不滑移,所以连杆部件152不会从图21(c)所示的状态起逆时针转动,突起156也不向上侧移动而是在图21(c)的位置静止。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548的收缩力作用于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由于作用于第3卡合部545以及第4卡合部546的螺旋弹簧548的收缩力的分力朝向上方向,所以,在保持体505作用有向鼓单元518侧施加的作用力,保持体505经由抵接销515向鼓单元518施力。
如上述那样,由于第3卡合部545相比第4卡合部546配置在感光鼓103侧,所以,对螺旋弹簧548从突起156作用有箭头N方向的阻力。箭头N方向的阻力的分力作用于保持体505。因而,在抵接销515上作用有朝着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力,与抵接面551抵接的抵接销515对嵌合部685的进深侧的后侧壁面596施力并与之抵接。第1卡合部543相比第2卡合部544配置在感光鼓103侧的理由也同样。
(变形例1)
有关作为变形例1安装于弹簧安装部661以及弹簧安装部662的螺旋弹簧547以及螺旋弹簧548,使用图22(a)以及图22(b)对其安装形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具有与移动机构140实质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省略重复说明。
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保持体505具备:安装透镜阵列506的透镜安装部301;安装螺旋弹簧347的弹簧安装部361;安装螺旋弹簧348的弹簧安装部362;安装抵接销514的销安装部387;以及安装抵接销515的销安装部388。另外,由于在图22(a)以及图22(b)中仅示出保持体305的前侧,所以没有示出安装螺旋弹簧348的弹簧安装部362和安装抵接销515的销安装部388。保持体305是注射成形有透镜安装部301、基板安装部702(未图示)、弹簧安装部361、弹簧安装部362、销安装部387以及销安装部388的一体成形物。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比透镜安装部301靠保持体305的一端侧的位置配置有弹簧安装部361,在相比弹簧安装部361更靠保持体3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有销安装部387。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比透镜安装部301靠保持体305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有弹簧安装部362,在相比弹簧安装部362更靠保持体3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有销安装部388。
使用图22(b)对弹簧安装部361进行说明。弹簧安装部361包括第1壁部351、第2壁部352、卡合部372。另外,若使用图22(b)图示形成有透镜安装部301、弹簧安装部361、销安装部387的部位,则分别是L的区域、K的区域、J的区域所示的部位。根据图22(a)以及图22(b),保持体305在透镜阵列506的前侧、抵接销514的后侧,经由螺旋弹簧347,由连杆部件151的突起155从下侧朝上侧赋予作用力。第1壁部351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305的一端侧,第2壁部352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305的另一端侧。在变形例1中,在左右方向上,第1壁部351以及第2壁部352配置在抵接销514的两侧。在第1壁部351形成开口355,在第2壁部352形成开口356。开口355以及开口356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在开口355以及开口356中,从保持体305的左侧起按照开口355、开口356的顺序插入突起155。突起155相对于开口355以及开口356没有嵌合,以前后方向上最小处为0.5mm左右的间隙被插入。因而,突起155不会从开口355以及开口356的内壁面受到大的摩擦力,由开口355以及开口356在上下方向引导其移动方向。如图22(b)所示那样,卡合部372是在第1壁部351与第2壁部352之间从上侧朝下侧立设的圆柱状的突起。并且,如图22(a)所示那样,在卡合部372中从下侧朝上侧插入螺旋弹簧347的一端。另外,螺旋弹簧347的另一端侧接触突起155。即,相比螺旋弹簧347的一端侧与卡合部的接触部分,螺旋弹簧347的另一端侧与突起155的接触部分位于下侧。
另外,图22(a)是光打印头105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移动、抵接销514与抵接面550刚抵接之后的状态。光打印头105配置在曝光位置,但作用于光打印头105的朝向鼓单元518施加的作用力并不充分。因而,为了对光打印头105赋予上述作用力,本变形例的移动机构340成为从图22(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可进一步转动的构成。
即便从图22(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进一步逆时针转动,抵接销514也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0抵接,因而,保持体305的位置不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突起155朝上侧方向移动,所以螺旋弹簧547被卡合部372和突起155夹压而收缩。
从上述的图22(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进一步逆时针转动的状态与图16(c)、(d)以及图17(c)、(d)所示的罩558的状态相对应。即,滑动部525成为不再向前侧滑移的状态。由于滑动部525不滑移,所以连杆部件151不再逆时针转动,突起155也不向上侧移动而是静止。在该状态下,由于收缩了的螺旋弹簧347的复原力,在保持体305上作用有朝鼓单元518侧施力的作用力,保持体305经由抵接销515朝鼓单元518被施力。另外,也可以是,在保持体305为退避位置时,由装置主体支承抵接销514(515)的下端、保持体305,连杆部件151(152)的突起155(156)与螺旋弹簧347(348)为非接触。
(变形例2)
关于螺旋弹簧447以及螺旋弹簧448向保持体405的安装方式,使用图23(a)以及图23(b)对其他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3(a)以及图23(b)所示的保持体405具备:安装透镜阵列506的透镜安装部401;安装螺旋弹簧447的弹簧安装部461;安装螺旋弹簧448的弹簧安装部462;安装抵接销514的销安装部487;以及安装抵接销515的销安装部488。另外,在图23(b)中仅示出了保持体405的前侧,故而并未图示安装螺旋弹簧448的弹簧安装部462和安装抵接销515的销安装部488。保持体405是注射成形有透镜安装部401、基板安装部702(未图示)、弹簧安装部461、弹簧安装部462、销安装部487以及销安装部488的一体成形物。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比透镜安装部401靠保持体405的一端侧的位置配置弹簧安装部461,在相比弹簧安装部461更靠保持体4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销安装部487。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比透镜安装部401靠保持体405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弹簧安装部462,在相比弹簧安装部462更靠保持体405的端部侧的位置配置销安装部488。
使用图23(b)对弹簧安装部461进行说明。弹簧安装部461包括第1壁部451、第2壁部452、卡合部472。另外,若使用图23(b)图示形成有透镜安装部401、弹簧安装部461、销安装部487的部位,则分别是由O的区域、N的区域、M的区域所示的部位。根据图23(a)以及图23(b),保持体405在透镜阵列506的前侧、抵接销514的后侧,经由螺旋弹簧447,由连杆部件151的突起155从下侧朝上侧赋予作用力。第1壁部451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405的一端侧,第2壁部452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持体405的另一端侧。在本变形例中,在左右方向上,第1壁部451以及第2壁部452配置在抵接销514的两侧。在第1壁部451形成有开口455,在第2壁部452形成有开口456。开口455以及开口456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在开口455以及开口456中,从保持体405的左侧起按照开口455、开口456的顺序插入突起155。如图23(a)所示那样,突起155相对于开口455以及开口456没有嵌合,而是以前后方向上最小处为0.5mm左右的间隙被插入。因而,突起155没有从开口455以及开口456的内壁面受到大的摩擦力,借助开口455以及开口456在上下方向对其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如图23(b)所示那样,卡合部472在第1壁部451的开口455以及第2壁部452的开口456的下侧,从设于第1壁部451的孔朝第2壁部452被插入,被固定于第1壁部451。如图23(a)所示那样,在第1壁部451与第2壁部452之间,螺旋弹簧447的另一端与卡合部472卡挂。另外,螺旋弹簧447的一端侧能够转动地连接于突起155。即,相比螺旋弹簧447的一端侧与卡合部472的接触部分,螺旋弹簧447的另一端侧与突起155的接触部分位于上侧。
另外,图23(a)是光打印头105从退避位置朝曝光位置移动、抵接销514与抵接面550刚抵接之后的状态。光打印头105配置在曝光位置,但作用于光打印头105的朝鼓单元518施加的作用力并不充分。因而,为了对光打印头105赋予上述作用力,本变形例的移动机构440成为从图23(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可进一步转动的构成。
即使从图23(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进一步逆时针转动,由于抵接销514与鼓单元518的抵接面550抵接,所以保持体405的位置也没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突起155朝上侧方向移动,所以螺旋弹簧447由卡合部472和突起155拉长。
从上述的图23(a)的状态起连杆部件151进一步逆时针转动了的状态与图16(c)、(d)以及图17(c)、(d)所示的罩558的状态相对应。即,滑动部525成为不再向前侧滑移的状态。由于滑动部525不滑移,所以连杆部件151不再逆时针转动,突起155也不向上侧移动而是静止。在该状态下,利用被拉长的螺旋弹簧447的复原力,在保持体405上作用朝鼓单元518侧施加的作用力,保持体405经由抵接销514朝鼓单元518被施力。
在此,螺旋弹簧447也可以是不由突起155而是由连杆部件151的上端部分直接拉长的结构。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上述本实施例以及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罩558从关闭状态朝打开状态转动,加压部561按压第4被按压部568,借助该按压使滑动部525从前侧朝后侧滑移,从而光打印头105从曝光位置朝退避位置移动。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与为了对具备感光鼓的更换单元进行更换而相比曝光位置从感光鼓退避的退避位置往复移动。
附图标记的说明
525 滑动部
539 滑动辅助部
547 螺旋弹簧
558 罩
561 加压部
562 收纳空间
563 转动轴线
564 移动轨迹
568 第4被按压部
655 突起
756 开口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鼓单元,该鼓单元将感光鼓支撑成能够旋转,通过从装置主体的侧面进行插拔而能够进行装拆;
光打印头,该光打印头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
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能够转动而移动至将上述鼓单元进行插拔时的上述鼓单元的移动路径遮断的遮断位置和从上述遮断位置退避而允许上述鼓单元移动的退避位置;
滑动部,该滑动部与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联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在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滑移;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与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的上述滑动部的滑移联动,使上述光打印头向上述曝光位置和上述离开位置移动,用以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遮断位置时使上述光打印头位于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退避位置时使上述光打印头位于相比上述曝光位置从上述鼓单元离开的离开位置;
按压部,该按压部设置于上述转动部件,与转动的上述转动部件一起围绕上述转动轴线移动;
第1被按压部,该第1被按压部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遮断位置时从上述按压部离开,在上述按压部的移动轨迹上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以便随着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遮断位置朝上述退避位置的转动而移动的上述按压部朝着该移动的方向与该第1被按压部抵碰;以及
第2被按压部,该第2被按压部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退避位置时从上述按压部离开,在上述按压部的移动轨迹上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以便随着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退避位置朝上述遮断位置的转动而移动的上述按压部朝着该移动的方向与该第2被按压部抵碰,
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第1被按压部接触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转动部件朝上述退避位置转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第1被按压部进行按压,与因该按压产生的上述滑动部的滑移联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光打印头朝上述离开位置移动,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第2被按压部接触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转动部件朝上述遮断位置转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第2被按压部进行按压,与因该按压产生的上述滑动部的滑移联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光打印头朝上述曝光位置移动。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鼓单元从上述装置主体的近前侧的侧面进行插拔,上述按压部在上述旋转轴线方向相比上述第1被按压部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近前侧。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退避位置的场合,上述按压部相比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位于上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上述装置主体的进深侧,
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遮断位置的场合,上述按压部相比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位于上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上述装置主体的近前侧。
4.[追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光打印头从铅垂方向下侧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
5.[追加]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动部件以上述转动轴线相比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方式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能够转动地被安装。
6.[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遮断位置时的上述按压部的位置相比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退避位置时的上述按压部的位置靠铅垂方向上侧。
7.[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1被按压部是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面。
8.[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按压部是在与上述旋转轴线方向及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双方都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突起。
9.[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按压部是成形为一体的成形物。
10.[追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1被按压部和上述第2被按压部是成形为一体的成形物。
11.[追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鼓单元经由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的侧面的开口进行装拆,
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遮断位置时,上述开口由上述转动部件覆盖,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退避位置时,上述开口开放。
1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移动机构具备连杆部,该连杆部的一端侧相对于上述滑动部能够转动地被连接,且该连杆部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光打印头能够转动地被连接,
上述连杆部与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地转动,与该转动联动地使上述光打印头向上述曝光位置和上述离开位置移动。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PCT第19条修改说明的译文
通过对权利要求1的修改而明确了以下内容。
在转动部件位于退避位置时,光打印头位于曝光位置。另外,在转动部件位于遮断位置时,光打印头位于离开位置。
在转动部件位于退避位置时,按压部从第1被按压部离开,而当转动部件朝遮断位置转动时,按压部与第1被按压部接触。在按压部与第1被按压部接触的状态下,当转动部件朝遮断位置进一步转动时,按压部对第1被按压部进行按压。由此,滑动部移动,光打印头朝曝光位置移动。
在转动部件位于遮断位置时,按压部从第2被按压部离开,而当转动部件朝退避位置转动时,按压部与第2被按压部接触。在按压部与第2被按压部接触的状态下,当转动部件朝退避位置进一步转动时,按压部对第2被按压部进行按压。由此,滑动部移动,光打印头朝离开位置移动。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鼓单元,该鼓单元将感光鼓支撑成能够旋转,通过从装置主体的近前侧的侧面进行插拔而能够进行装拆;
光打印头,该光打印头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
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该转动轴线经过相比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且在与上述光打印头的长度方向及铅垂方向双方都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该转动部件能够移动至将上述鼓单元进行上述插拔时的上述鼓单元的移动路径闭塞的闭锁位置和将上述移动路径开放的开放位置;
按压部,该按压部在相比上述转动轴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设于上述转动部件,与转动的上述转动部件一起围绕上述转动轴线移动;
滑动部,该滑动部位于随着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闭锁位置朝上述开放位置的转动而围绕上述转动轴线移动的上述按压部的移动轨迹上,具有通过由移动的该按压部按压的被按压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在上述长度方向滑移;以及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与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使上述光打印头从对上述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朝为了对上述鼓单元进行上述插拔而从上述鼓单元退避的退避位置移动,
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被按压部进行按压,与因该按压而产生的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光打印头从上述曝光位置朝上述退避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按压部在上述长度方向相比上述被按压部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近前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开放位置的场合,上述按压部相比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位于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上述装置主体的进深侧,
在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闭锁位置的场合,上述按压部相比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位于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上述装置主体的近前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闭锁位置时的上述按压部的位置相比上述转动部件位于上述开放位置时的上述按压部的位置位于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被按压部是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按压部是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双方都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突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按压部是成形为一体的成形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移动机构具备连杆部,该连杆部的一端侧相对于上述滑动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且该连杆部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光打印头能够转动地连接,
上述连杆部与上述滑动部的上述滑移联动地转动,与该转动联动地使上述光打印头从上述曝光位置朝上述退避位置移动。
CN201880046815.XA 2017-06-16 2018-06-15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0892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8997 2017-06-16
JP2017-118997 2017-06-16
PCT/JP2018/023718 WO2018230748A1 (ja) 2017-06-16 2018-06-15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338A true CN110892338A (zh) 2020-03-17

Family

ID=6465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6815.XA Pending CN110892338A (zh) 2017-06-16 2018-06-15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8747B2 (zh)
JP (1) JP7146752B2 (zh)
CN (1) CN110892338A (zh)
WO (1) WO2018230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91191A (ja) 2019-12-12 2021-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が有する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清掃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2007A (ja) * 1994-04-28 1995-1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1042B2 (ja) * 1999-04-07 2005-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4732B1 (ja) * 2009-08-27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16564B2 (ja) * 2010-09-30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06817B2 (ja) * 2011-02-10 2013-06-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475B2 (ja) * 2011-12-26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38632B1 (ko) * 2011-12-28 2018-03-15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867711B2 (ja) * 2012-01-27 2016-02-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0986B2 (ja) * 2015-05-21 2019-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230748A1 (ja) 2020-05-07
US10928747B2 (en) 2021-02-23
JP7146752B2 (ja) 2022-10-04
WO2018230748A1 (ja) 2018-12-20
US20200117112A1 (en)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99B (zh) 具有光学打印头的成像装置
US104017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ptical print head
JP7039189B2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43821B (zh) 具有光学打印头的成像设备
JP7000046B2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108958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oving unit for an optical print head
JP2019003110A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43826B (zh) 具有光学打印头的成像设备
CN109725510B (zh) 包括光学打印头的成像设备
JP7130642B2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10959140B (zh)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92338A (zh) 具备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JP7171379B2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74572A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8786A (ja)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