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5304B -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5304B
CN110875304B CN201811015332.1A CN201811015332A CN110875304B CN 110875304 B CN110875304 B CN 110875304B CN 201811015332 A CN201811015332 A CN 201811015332A CN 110875304 B CN110875304 B CN 110875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region
doped region
diode
conductivit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5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5304A (zh
Inventor
程诗康
顾炎
张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MC Technologies Fab2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MC Technologies Fab2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MC Technologies Fab2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MC Technologies Fab2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53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530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0690 priority patent/WO2020042914A1/zh
Priority to EP19855237.4A priority patent/EP3846207A4/en
Priority to US17/265,549 priority patent/US20230122120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875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5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5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5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66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55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diode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7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ach consisting of a single circuit element
    • H01L21/78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ach consisting of a single circuit element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8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or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01L29/0692Surfac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083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one or more of the electrodes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e.g. two-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09Diodes
    • H01L29/66098Breakdown diodes
    • H01L29/66106Zener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8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only b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one or more of the electrodes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 H01L29/861Diodes
    • H01L29/866Zener 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包括:衬底;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包括第一阱和第二阱;第二导电类型阱区,包括第三阱和第四阱,第三阱设于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之间从而将第一阱和第二阱相隔离,第二阱设于第三阱和第四阱之间;齐纳管有源区;第一掺杂区,设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二掺杂区,设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三掺杂区,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四掺杂区,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五掺杂区,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第六掺杂区,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本发明通过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隔离效果好,避免了寄生BJT开启,因此ESD鲁棒性高、便于集成。

Description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还涉及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整机和系统中常常会遇到意外的电压瞬变和浪涌,造成整机和系统中的半导体器件被烧毁或击穿,从而导致整机和系统的损坏。因此TVS(Transient VoltageSuppressor,瞬态电压抑制器)作为一种PN结高效保护器件,由于其响应时间快、抗ESD能力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I/O接口。目前以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为代表的高速接口传输速率越来越快,甚至高达5Gbps,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对于接口处ESD防护的电容有着及其严格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的驱动芯片中,管脚数目有的多达几百个,其中每个管脚都存在ESD风险,为了尽量保护更多的I/O口同时不占用太大的面积,这对于TVS的集成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由单一雪崩二极管构成的TVS电容相当大,一般至少几十皮法,随着ESD能力的增大,电容值也同比例增大,用于高速接口时较高的电容值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解决办法通常是将一个低电容的二极管与TVS雪崩二极管串联,来实现单向低电容TVS。现有的TVS器件,其中一种是采用注入埋层和生长高电阻率外延的方式,将低电容的二极管与TVS雪崩二极管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但是成本较高;另一种方式则采用常规的CMOS工艺,将二极管分布在芯片表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包括:衬底,为第二导电类型;第一导电类型阱区,设于所述衬底中,包括第一阱和第二阱;第二导电类型阱区,设于所述衬底中,包括第三阱和第四阱,所述第三阱设于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相隔离,所述第二阱设于所述第三阱和第四阱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为相反的导电类型;齐纳管有源区,设于所述第四阱中,为第二导电类型;第一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二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三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四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五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第六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其中,所述第四掺杂区作为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一掺杂区作为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四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所述第三掺杂区作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五掺杂区作为齐纳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三掺杂区和所述第五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所述第二掺杂区作为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六掺杂区作为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二掺杂区和所述第六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位端用于电性连接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电位端用于电性连接工作电压端,所述第三电位端用于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阱区的结深为7微米~15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通过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隔离效果好,避免了寄生BJT开启,因此ESD鲁棒性高、便于集成。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齐纳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二导电类型的衬底上形成掩膜层,然后光刻并刻蚀所述掩膜层,露出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离子,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生长氧化层作为掺杂阻挡层;去除所述掩膜层,在衬底表面未被掺杂阻挡层覆盖的位置掺杂第二导电类型离子形成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为相反的导电类型;热推阱,使所述第一区域扩散形成第一阱和第二阱、所述第二区域扩散形成第三阱和第四阱,所述第三阱位于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相隔离,所述第二阱位于所述第三阱和第四阱之间;在去除所述掺杂阻挡层之后,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其中,齐纳管有源区位于所述第四阱中,为第二导电类型;第一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位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二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第三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四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第五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第六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推阱的温度为1000~1300摄氏度,时间为250分钟~350分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二导电类型的衬底上形成掩膜层,是淀积形成氮化硅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包括:使用第一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三掺杂区及第五掺杂区;使用第二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二掺杂区、第四掺杂区及第六掺杂区;使用第三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齐纳管有源区,包括注入磷离子和硼离子,所述硼离子的注入浓度大于所述磷离子的注入浓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去除所述掺杂阻挡层的步骤之后,所述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形成隔离结构的步骤,所述隔离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相隔离,将所述第三掺杂区与第四掺杂区相隔离,将所述第一阱区和第二阱区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相隔离,将所述第二阱区和第四阱区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相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形成介质层;形成接触孔,并在所述接触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在所述介质层上形成金属互联线,将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将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将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
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隔离效果好,避免了寄生BJT开启,因此ESD鲁棒性高、便于集成。且N阱和P阱是同时推阱形成,可以减少阱的横扩尺寸,显著降低TVS芯片集成面积,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等效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中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图4c是采用图3所示方法制造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在制造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为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与...相邻”、“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之相邻、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与...直接相邻”、“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这里参考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来描述发明的实施例。这样,可以预期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容差导致的从所示形状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当局限于在此所示的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由于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显示为矩形的注入区在其边缘通常具有圆的或弯曲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到非注入区的二元改变。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埋藏区可导致该埋藏区和注入进行时所经过的表面之间的区中的一些注入。因此,图中显示的区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不意图显示器件的区的实际形状且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半导体领域词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词汇,例如对于P型和N型杂质,为区分掺杂浓度,简易的将P+型代表重掺杂浓度的P型,P型代表中掺杂浓度的P型,P-型代表轻掺杂浓度的P型,N+型代表重掺杂浓度的N型,N型代表中掺杂浓度的N型,N-型代表轻掺杂浓度的N型。
图1是一实施例中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衬底110、第一导电类型阱区、第二导电类型阱区、齐纳管有源区139、第一掺杂区141、第二掺杂区142、第三掺杂区151、第四掺杂区152、第五掺杂区161及第六掺杂区162。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包括第一阱122和第二阱124,第二导电类型阱区包括第三阱132和第四阱134。
其中衬底110为第二导电类型。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阱区设于衬底110中。齐纳管有源区139设于第四阱134中,为第二导电类型。第一掺杂区141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第一阱122中;第二掺杂区142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第一阱122中;第三掺杂区151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第二阱124中;第四掺杂区152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第二阱124中;第五掺杂区161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齐纳管有源区139中;第六掺杂区162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齐纳管有源区139中。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衬底110为P型衬底,第一导电类型阱区为N阱,第二导电类型阱区为P阱;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图1还示出了各掺杂区通过金属互联线电性连接作为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等效连接示意(导线相交处有圆点表示连接,无圆点表示不连接)。其中,第四掺杂区152作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区,第一掺杂区141作为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区,第一掺杂区141和第四掺杂区152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用于连接电性连接输入输出端口(I/O端口)。第三掺杂区151作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区,第五掺杂区161作为齐纳二极管D3的阴极区,第三掺杂区151和第五掺杂区161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用于电性连接工作电压端(VDD端)。第二掺杂区142作为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区,第六掺杂区162作为齐纳二极管D3的阳极区,第二掺杂区142和第六掺杂区162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用于接地(GND)。图2为图1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等效电路原理示意图。
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通过第三阱132对第一阱122和第二阱124进行隔离(即对第一阱122中的各掺杂区和第二阱124中的各掺杂区进行隔离),相当于对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进行隔离,隔离效果好,避免了寄生BJT开启,因此ESD鲁棒性高、便于集成。
参见图2,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能够实现工作电压端VDD到地GND的防护(路径1)、输入输出端口I/O到地GND的防护(路径2和路径3)。当正的瞬时脉冲信号从输入输出端口I/O进入,由于第一二极管D1正向偏置,第二二极管D2反向偏置,因此信号首先流过第一二极管D1,再经过齐纳二极管D3,最终流向地GND。输入输出端口I/O的电压被钳位在VBR,其中VBR=VD1+VD3,VD1表示第一二极管D1的正向压降,常温下约为0.6~0.7V,VD3表示齐纳二极管D3的反向击穿耐压,通过控制齐纳管有源区139和第五掺杂区161的掺杂浓度可以得到不用应用范围的电压值,对于应用在工作电压(VDD)为5V的TVS产品(例如应用在HDMI中),VD3通常控制在5~8V之间,因此输入输出端口I/O的电压被钳位在安全电压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当负的瞬时脉冲信号从输入输出端口I/O进入,由于第二二极管D2正向偏置,第一二极管D1反向偏置,信号首先流过D2二极管,最终流向地端GND。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阱区还包括第五阱136,第一阱122设于第三阱132和第五阱136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阱区的结深为7微米~15微米。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即第一阱122和第二阱124)均为深N阱(DN),第二导电类型阱区(即第三阱132、第四阱134、第五阱136)均为深P阱(DP)。由于阱区为深阱,当器件的电极加上电压时,耗尽层的展宽会更大(相对于传统瞬态电压抑制器件中结深较浅的阱的耗尽层展宽更大),相当于电极极板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寄生电容减小。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阱区是高温长时间推阱形成,因此掺杂浓度比传统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阱区更低,这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寄生电容。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阱122内设有两个第二掺杂区142作为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区,第二阱124内设有两个第三掺杂区151作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区,第四阱134内设有两个第六掺杂区162作为齐纳二极管D3的阳极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有源区需要相互隔离的结构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掺杂区141和第二掺杂区142之间设置隔离结构170进行隔离,第三掺杂区151与第四掺杂区152之间设置隔离结构170进行隔离。第一阱区122和第二阱区124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被隔离结构170所隔离,即第二掺杂区142(图1中靠右的一个第二掺杂区142)与第三掺杂区151(图1中靠左的一个第三掺杂区151)之间设置隔离结构170进行隔离。第二阱区124和第四阱区134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被隔离结构170所隔离,即图1中第三掺杂区151(图1中靠右的一个第三掺杂区151)与第六掺杂区162(图1中靠左的一个第六掺杂区162)之间设置隔离结构170进行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结构为氧化绝缘材质,例如为氧化硅。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70为LOCOS(硅局部氧化隔离)结构。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除各掺杂区和齐纳管有源区139之外的衬底110表面区域都设有隔离结构170。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110表面除第一导电类型阱区之外的位置都形成了第二导电类型阱区。
图3是一实施例中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下列步骤:
S310,在衬底上形成掩膜层,光刻并刻蚀掩膜层,露出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
在衬底上形成一层掩膜层后,在掩膜层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曝光、显影使光刻胶形成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的图案,然后刻蚀掉未被光刻胶覆盖的掩膜层,露出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掩膜层为硬掩膜182。在一个实施例中,硬掩膜182可以为氮化硅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硬掩膜182之前还可以在衬底110表面形成牺牲氧化层171,刻蚀时需要将相应位置处的牺牲氧化层171也去除。在一个实施例中,硬掩膜182可以通过淀积氮化硅形成,牺牲氧化层171可以通过热生长氧化层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110为半导体衬底,其材料可以采用未掺杂的单晶硅、掺杂有杂质的单晶硅、绝缘体上硅(SOI)、绝缘体上层叠硅(SSOI)、绝缘体上层叠锗化硅(S-SiGeOI)、绝缘体上锗化硅(SiGeOI)以及绝缘体上锗(GeOI)等。
S320,通过掺杂窗口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离子,在衬底表面形成第一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离子注入工艺,注入N型杂质离子,在衬底表面形成第一区域(包括区域121和区域123),参见图4a。
S330,在第一区域上生长氧化层作为掺杂阻挡层。
在本实施例中,是去除光刻胶后在衬底110表面生长氧化层,由于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以外的区域被掩膜层覆盖(难以被氧化),因此只会在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形成掺杂阻挡层。
S340,去除掩膜层,掺杂第二导电类型离子形成第二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去除掩膜层后通过离子注入工艺,注入P型杂质离子。参见图4b,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处由于形成了掺杂阻挡层173,因此只会在第一区域之外的位置形成第二区域(包括区域131、区域133和区域135)。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区域也可以是通过注入P型离子形成,第二区域相应地是注入N型离子形成。
S350,热推阱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扩散形成阱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高温推阱使区域121扩散形成第一阱122,区域123扩散形成第二阱124,区域131扩散形成第三阱132,区域133扩散形成第四阱134,区域135扩散形成第五阱136,参见图4c。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推阱的温度为1000~1300摄氏度,时间为250~350分钟。由于推阱的温度高、时间长,得到的阱区结深更深、掺杂浓度更低。因此当器件的电极加入电压时,耗尽层的展宽会更大,相当于电极极板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寄生电容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40的离子注入的剂量要略高于步骤S320的离子注入的剂量;进一步地,步骤S320和S340的离子注入的剂量为5E11cm-2至5E12cm-2
S360,通过光刻和掺杂形成第一至第六掺杂区,以及齐纳管有源区。
在去除掺杂阻挡层173之后(本实施例中在热推阱之前就去除掺杂阻挡层173),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141、第二掺杂区142、第三掺杂区151、第四掺杂区152、第五掺杂区161、第六掺杂区162及齐纳管有源区1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掺杂区141、第三掺杂区151、第五掺杂区161为N型掺杂区,第二掺杂区142、第四掺杂区152、第六掺杂区162为P型掺杂区,齐纳管有源区139为P型。在本实施例中,是先形成N型掺杂区,然后形成P型掺杂区,再形成齐纳管有源区139。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50和S360之间还包括形成隔离结构的步骤。具体可以是光刻后通过LOCOS工艺形成隔离结构170,参见图1。
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隔离结构170之后,去除光刻胶,然后使用第一注入光刻版进行光刻,露出需要注入N型掺杂区的位置,注入N型离子以形成N型掺杂区;接着去除光刻胶,然后使用第二注入光刻版光刻进行光刻,露出需要注入P型掺杂区的位置,注入P型离子以形成P型掺杂区;再去除光刻胶,使用第三注入光刻版光刻并注入P型离子以形成齐纳管有源区。参见图1,齐纳管有源区139形成于第四阱134中;第一掺杂区141形成于第一阱122中;第二掺杂区142形成于第一阱122中;第三掺杂区151形成于第二阱124中;第四掺杂区152形成于第二阱124中;第五掺杂区161形成于齐纳管有源区139中;第六掺杂区162形成于齐纳管有源区139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6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介质层。具体地,可以采用淀积工艺形成层间介质(ILD)。
形成接触孔,并在接触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具体地,可以光刻后刻蚀介质层形成接触孔。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合的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可以包括Ag、Au、Cu、Pd、Pt、Cr、Mo、Ti、Ta、W和Al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个实施例中,刻蚀介质层采用干法刻蚀工艺。
在介质层上形成金属互联线。具体地,可以淀积金属层后,光刻并刻蚀金属层形成金属互联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淀积的金属层厚度为3微米。在一个实施例中,刻蚀金属层采用干法刻蚀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金属互联线之后还包括形成钝化层的步骤,以及光刻并腐蚀钝化层,形成金属电极引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层间介质可为氧化硅层,包括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thermalCVD)制造工艺或高密度等离子体(HDP)制造工艺形成的有掺杂或未掺杂的氧化硅的材料层,例如未经掺杂的硅玻璃(USG)、磷硅玻璃(PSG)或硼磷硅玻璃(BPSG)。此外,层间介质也可以是掺杂硼或掺杂磷的自旋涂布式玻璃(spin-on-glass,SOG)、掺杂磷的四乙氧基硅烷(PTEOS)或掺杂硼的四乙氧基硅烷(BTEOS)。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平坦化的方法(例如化学机械研磨CMP)对沉积的层间介质进行平坦化,以使层间介质具有平坦的表面。
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隔离效果好,避免了寄生BJT开启,因此ESD鲁棒性高、便于集成。且N阱和P阱是在步骤S350中同时推阱形成,可以减少阱的横扩尺寸,显著降低TVS芯片集成面积,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60形成齐纳管有源区139具体是注入磷离子和硼离子,硼离子的注入浓度大于磷离子的注入浓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齐纳管有源区139是以160keV的注入能量注入1E14cm-2的磷离子,并以180keV的注入能量注入3.8E14cm-2的硼离子。由于齐纳二极管D3是需要走大电流的管,所以通常在版图上会将很多齐纳二极管D3并联,导致版图面积很大。但是由于工艺的波动,如果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点靠近衬底表面,击穿会不稳定,并且容易提前烧毁器件。该实施例加入了一个较高浓度的磷离子注入,由于磷比砷的质量小,离子注入更深,并且热扩散比砷要快,因此可以将击穿点钳位在衬底中更深的地方,从而增加器件的可靠性(鲁棒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20是注入5E15cm-2的砷离子和1E14cm-2的磷离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40是注入2.5E15cm-2的二氟化硼。
在一个实施例中,去除掺杂阻挡层173是采用湿法腐蚀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七道光刻工序:步骤310中的光刻,用于形成隔离结构170的光刻,使用第一注入光刻版形成N型掺杂区的光刻,使用第二注入光刻版形成P型掺杂区的光刻,使用第三注入光刻版形成齐纳管有源区的光刻,形成接触孔的光刻,形成金属互联线的光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为第二导电类型;
第一导电类型阱区,设于所述衬底中,包括第一阱和第二阱;
第二导电类型阱区,设于所述衬底中,包括第三阱和第四阱,所述第三阱设于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相隔离,所述第二阱设于所述第三阱和第四阱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为相反的导电类型;
齐纳管有源区,设于所述第四阱中,为第二导电类型;
第一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
第二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
第三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
第四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
第五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
第六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
其中,所述第四掺杂区作为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一掺杂区作为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四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所述第三掺杂区作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五掺杂区作为齐纳二极管的阴极区,所述第三掺杂区和所述第五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所述第二掺杂区作为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六掺杂区作为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区,所述第二掺杂区和所述第六掺杂区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通过所述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位端用于电性连接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电位端用于电性连接工作电压端,所述第三电位端用于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阱区的结深为7微米~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5.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齐纳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导电类型的衬底上形成掩膜层,然后光刻并刻蚀所述掩膜层,露出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
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阱区掺杂窗口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离子,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第一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生长氧化层作为掺杂阻挡层;
去除所述掩膜层,在衬底表面未被掺杂阻挡层覆盖的位置掺杂第二导电类型离子形成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为相反的导电类型;
热推阱,使所述第一区域扩散形成第一阱和第二阱、所述第二区域扩散形成第三阱和第四阱,所述第三阱位于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阱和第二阱相隔离,所述第二阱位于所述第三阱和第四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阱对第一阱和第二阱进行隔离,相当于对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隔离;
在去除所述掺杂阻挡层之后,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
其中,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位于所述第四阱中,为第二导电类型;所述第一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位于所述第一阱中;所述第二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一阱中;所述第三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所述第四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第二阱中;所述第五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所述第六掺杂区为第二导电类型,设于所述齐纳管有源区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推阱的温度为1000~1300摄氏度,时间为250分钟~35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导电类型的衬底上形成掩膜层,是淀积形成氮化硅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包括:
使用第一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三掺杂区及第五掺杂区;
使用第二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二掺杂区、第四掺杂区及第六掺杂区;
使用第三注入光刻版光刻并离子注入以形成齐纳管有源区,包括注入磷离子和硼离子,所述硼离子的注入浓度大于所述磷离子的注入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所述掺杂阻挡层的步骤之后,所述通过光刻和掺杂,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形成隔离结构的步骤,所述隔离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相隔离,将所述第三掺杂区与第四掺杂区相隔离,将所述第一阱区和第二阱区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相隔离,以及将所述第二阱区和第四阱区中靠得最近的两个掺杂区相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电压抑制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形成第一掺杂区、第二掺杂区、第三掺杂区、第四掺杂区、第五掺杂区、第六掺杂区及齐纳管有源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形成介质层;
形成接触孔,并在所述接触孔内填充导电材料;
在所述介质层上形成金属互联线,将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一电位端,将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二电位端,将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作为第三电位端。
CN201811015332.1A 2018-08-31 2018-08-31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875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332.1A CN110875304B (zh) 2018-08-31 2018-08-31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CT/CN2019/100690 WO2020042914A1 (zh) 2018-08-31 2019-08-15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19855237.4A EP3846207A4 (en) 2018-08-31 2019-08-15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T
US17/265,549 US20230122120A1 (en) 2018-08-31 2019-08-15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332.1A CN110875304B (zh) 2018-08-31 2018-08-31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5304A CN110875304A (zh) 2020-03-10
CN110875304B true CN110875304B (zh) 2022-06-17

Family

ID=6964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5332.1A Active CN110875304B (zh) 2018-08-31 2018-08-31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2120A1 (zh)
EP (1) EP3846207A4 (zh)
CN (1) CN110875304B (zh)
WO (1) WO2020042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044B (zh) * 2021-07-16 2023-04-25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新型可替换的tvs的单层金属版图结构
CN114300494B (zh) * 2021-12-29 2023-09-26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8299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Amazing Microelectronic Corp.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
CN102437156A (zh) * 2011-12-13 2012-05-02 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超低电容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201240063A (en) * 2011-03-25 2012-10-01 Amazing Microelectronic Corp Low capacitance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CN103779349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静电放电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205039152U (zh) * 2015-10-29 2016-02-17 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tvs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3177B2 (en) * 2001-05-18 2003-08-05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
US6822295B2 (en) * 2002-07-30 2004-11-2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using pin diodes
US7405445B2 (en) * 2004-06-18 2008-07-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ESD protection
CN101938119B (zh) * 2009-06-30 2014-01-15 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改良型箝位电压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
US8199447B2 (en) * 2010-01-04 2012-06-12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onolithic multi-channel ESD protection device
CN102244076B (zh) * 2011-07-27 2013-03-20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射频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
CN102856323A (zh) * 2012-09-14 2013-01-02 浙江大学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应用
CN205081096U (zh) * 2013-02-28 2016-03-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Esd保护器件
CN104022162B (zh) * 2013-03-01 2017-04-05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Bcd工艺中的隔离型横向齐纳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47621A (zh) * 2014-08-27 2015-02-11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电源系、多封装形式的芯片静电放电保护方法
CN104392989B (zh) * 2014-11-06 2017-06-09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TWI658563B (zh) * 2014-12-19 2019-05-01 力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暫態電壓抑制器、其靜電防護元件及其陣列
TWI584382B (zh) * 2016-02-01 2017-05-21 力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暫態電壓抑制器之二極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58564B (zh) * 2016-04-11 2019-05-01 力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暫態電壓抑制積體電路
TWI737915B (zh) * 2018-06-05 2021-09-01 源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暫態電壓抑制元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8299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Amazing Microelectronic Corp.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
TW201240063A (en) * 2011-03-25 2012-10-01 Amazing Microelectronic Corp Low capacitance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CN102437156A (zh) * 2011-12-13 2012-05-02 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超低电容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79349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静电放电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205039152U (zh) * 2015-10-29 2016-02-17 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tvs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2914A1 (zh) 2020-03-05
EP3846207A1 (en) 2021-07-07
US20230122120A1 (en) 2023-04-20
EP3846207A4 (en) 2022-06-01
CN110875304A (zh)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9667B2 (en)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US20180374931A1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having an esd protection device
US20210407988A1 (en)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ingle-stack bipolar-based esd protection devices
US8957494B2 (en) High-voltage Schottky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502890B2 (en)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TW201019422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875304B (zh)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64311A (ja) ホトダイオードを有する集積回路の製造方法
CN110875303B (zh)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629674B2 (en) Trench isolated capacitor
CN110875302B (zh) 瞬态电压抑制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64243A (ja) 2つのタイプのホトダイオードを包含する集積回路装置
US20210358903A1 (en) TVS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9129806B2 (en)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US9337299B2 (en) Bi-directional ESD diode structure with ultra-low capacitance that consumes a small amount of silicon real estate
US20180076128A1 (en) Integrated circuits including a dummy metal fea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9326592B (zh) 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57806A (zh) 一种骤回瞬态电压抑制器
JP2014038922A (ja) 半導体装置
US6445040B1 (en) Lateral bipolar type input/output protection device
CN107393915A (zh) 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83349A (zh) 一种基于soi衬底的tv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536632A (ja) 縦方向集積ツェナーダイオードを備えたツェナートリガトランジスタ
CN115775797A (zh) 具有静电释放防护结构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