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0178A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0178A
CN110870178A CN201880046081.5A CN201880046081A CN110870178A CN 110870178 A CN110870178 A CN 110870178A CN 201880046081 A CN201880046081 A CN 201880046081A CN 110870178 A CN110870178 A CN 11087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rame
peripheral portion
outer peripheral
electric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60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0178B (zh
Inventor
天城雄太
加纳刚
益田久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Mitsu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Mitsu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Mitsumi Inc filed Critical MinebeaMitsumi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87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0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H02K29/08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plates, magneto-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将传感器配置于期望位置的电机。电机具备:框(11);转子;定子;基板(40),其设置于定子;以及传感器(53),其设置于基板(40)。基板(40)具有与转子对置的表面、以及外周部(41)。在基板(40)的外周部(41),设置有接触框(11)的内周部(11a)的接触部(49),在框(11)的内周部(11a),设置有接触基板(40)的外周部(41)的被接触部(11j,11k),在接触部(49)以及被接触部(11j,11k)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向另一者突出的突出部(49j,49k)。

Description

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具有设置有传感器的基板的电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无刷电机等电机中,有的具有设置有传感器的基板。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电机的驱动用电路基板的保持装置,其具有驱动用电路基板结合在设置于定子铁心的端面绝缘部的基板保持部上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实开平01-116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将传感器配置于期望的位置的电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电机具备:框;转子;定子;基板,其设置于所述定子;以及传感器,其设置于基板,基板具有与转子对置的表面、以及外周部,在基板的外周部,设置有接触框的内周部的接触部,在框的内周部,设置有接触基板的外周部的被接触部,在接触部以及被接触部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向另一者突出的突出部。
优选突出部相对于设置有接触部以及被接触部中的一者的基板的外周部或框的内周部所具有的环状的轮廓,向另一者侧突出。
优选接触被接触部的接触部在径向和/或周向上被施力。
优选基板位于在径向上偏向框的一部分的位置。
优选一者具有多个突出部,多个突出部在周向上偏于一边。
优选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树脂构件,树脂构件在旋转轴方向上位于定子铁心与基板之间,基板的外周部具备向径向凹陷的凹部,树脂构件具备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凸部,在凹部的内侧具有凸部。
优选树脂构件安装于定子铁心,凸部成为基板的定位部。
优选接触部与凹部在周向上偏于相互不同的区域。
优选突出部设置于接触部,被接触部是在周向上沿基板的外周部弯曲的内周面。
优选突出部设置于被接触部,突出部在径向上向基板的外周部突出。
优选接触部是在周向上沿框的内周部弯曲的、基板的外周部的侧面。
优选接触部与被接触部在周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接触部具有在径向上向框的内周部突出的第一突出部,被接触部具有在径向上向基板的外周部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根据这些发明,能够提供能将传感器配置于期望的位置的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机的侧截面图。
图3是电机的分解上方立体图。
图4是电机的分解下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定子以及基板的结构的下方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电机的基板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设置有凹部的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从下方观察的设置有凹部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基板、框、和凸部的关系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框以及基板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框以及基板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基板的结构的下方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的基板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有凸部的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设置有凹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电机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称为旋转轴方向。另外,有时将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另外,有时将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有时将旋转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从电机的外壳观察时,旋转轴突出的方向为上方向)。另外,有时将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在此所谓的“上下”、“上”、“下”、“水平”等是在仅着眼于电机时为了方便而采用的表示方法,而关于搭载有该电机的设备上的方向、使用该电机的姿态,不作任何限定。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机1的侧截面图。图3是电机1的分解上方立体图。图4是电机1的分解下方立体图。
在以下的图中,箭头D表示旋转轴方向。
电机1是无刷电机。如图1所示,电机1具有框11、旋转轴2和盖体12。电机1具有旋转轴2从由框11和盖体12构成的圆柱状的外壳10向上方向(上方)突出的形状。
此外,在盖体12的局部设置有开口部,配置于基板40(图2)的下侧表面的连接器55通过开口部而露出,由此构成盖体。由此,能经由连接器55从电机1的外壳10的外部向电机1供应电力。在盖体12的中央部,配置有轴承9(后述)。
如图2所示,框11具有筒部11m以及堵住筒部11m的一端(即上端)的顶面11l。框11大致呈杯形状、即具有底部的筒形状。在框11的另一个开口部、即下方的开口部,安装有盖体12。框11的筒部具有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形的圆筒形状。
旋转轴2贯通框11的顶面11l。在框11的顶面11l保持有轴承8。旋转轴2由轴承8支承。旋转轴2相对于框11可旋转。旋转轴2相对于框11的顶面11l大致垂直地配置。旋转轴2在俯视下(从上方观察)位于框11的筒部11m的中央。旋转轴2从框11观察时,从框11的顶面11l向上方突出。
在框11的顶面,形成有孔部11h。孔部11h例如使用于将电机1安装至外部的装置并进行使用的情况等中。例如,在孔部11h可安装螺丝等。
在盖体12的中央部配置有轴承9。轴承9保持于盖体12。旋转轴2由轴承9支承。旋转轴2通过上侧的轴承8和下侧的轴承9这两个轴承而相对于框11可旋转地被支承。
如图2所示,电机1具有被框11和盖体12包围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容纳有各种部件。即,在框11的内侧,配置有转子2a、弹性构件15、定子20、以及基板40等。
电机1是所谓的内转子式电机。环状的定子20沿框11的筒部11m的内周部11a配置。定子20包围旋转轴2。转子2a的外周面(即,磁铁3的外周面)被定子20包围。
转子2a具有磁铁3和磁轭4。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4具有筒部4m和覆盖筒部4m的上端的顶面4l并呈杯形状。即,磁轭4为具有顶面4l的筒形状。磁轭4的下端为开口部。此外,磁轭4可以不是杯形状而是圆柱状等的铁心。
磁铁3的平面形状是环状。磁铁3以磁铁3的内周面面向磁轭4的筒部的外周侧面的状态安装于磁轭4。磁铁3的外周面与定子20的定子铁心23的内周面对置。
旋转轴2相对于磁轭4的顶面4l大致垂直地配置。旋转轴2贯通磁轭4的顶面4l,并嵌入磁轭4的顶面4l。由此,旋转轴2与转子2a相互固定。
图5是表示定子20以及基板40的结构的下方分解立体图。
在图5中,基板40上的导体部的图案、焊盘、各种电路元件等的图示、后述的导线27等的图示被省略。
如图5所示,定子20具有定子铁心23、线圈25、和树脂构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是3相无刷电机,槽数为9。
定子铁心23(图2)例如是将钢板(未图示)进行重叠而构成的。定子铁心23具有从框11(图2)侧向旋转轴2延伸的齿部23a。齿部23a与磁铁3的外周面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心23按定子20的每个槽进行分割,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一体式地具有多个槽。
树脂构件30安装于定子铁心23。树脂构件30是将线圈25与定子铁心23进行绝缘的绝缘构件(绝缘子)。另外,树脂构件30将线圈25与框11进行绝缘。
线圈25经由树脂构件30而卷绕至定子铁心23。即,在树脂构件30卷绕有线圈25。关于各槽,对定子铁心23安装有树脂构件30,在该树脂构件30卷绕有线圈25。
如图2所示,各槽的树脂构件30在定子20的外周部的附近向定子铁心23的上方以及下方延伸。在线圈25与框11之间具有树脂构件30,并对线圈25与框11进行绝缘。
除了如后所述的设置有凸部34(34a、34b、34c)的部分以外,各槽的树脂构件30的下侧端面31在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位置相互大致相同地对齐。在该树脂构件30的下侧端面31配置基板40。即,在旋转轴方向上,在定子铁心23与基板40之间有树脂构件30。
基板40设置于定子20。基板40配置于定子20的下侧。基板40配置于树脂构件30的下侧端面31。基板40具有与框11的筒部的内周部11a相比径向的尺寸更小的环状的轮廓。基板40为大致圆形的板状。基板40具有:上表面40a及下表面40b;以及外周部41。上表面40a及下表面40b被外周部41包围。在基板40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供旋转轴2贯通的孔部42。
基板40以相对于旋转轴2大致垂直的姿态配置。即,基板40的上表面40a相对于旋转轴2大致垂直。基板40的上表面40a是与转子2a对置的表面。
在基板4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电机1的控制电路。基板40在对应转子2a的旋转的时机中对电机1的各线圈25流通驱动电流,而驱动电机1。
在基板40上,设置有传感器53。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53是霍尔元件。传感器53针对各3相设置。即,传感器53设置有3个。传感器53配置于基板40的上表面40a。传感器53探测磁场。传感器53主要探测磁铁3的磁极的位置。即,传感器53探测转子2a的旋转位置。如后所述,传感器53以位于规定位置的方式定位,从而根据传感器53的检测精度变得良好。
在基板40的下表面40b,设置有连接器55。连接器55的具体形状的图示被省略。连接器55将来自外部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与基板40上的控制电路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弹性构件15配置于基板40的下表面40b与盖体12之间。弹性构件15例如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树脂形成。弹性构件15以弯曲为环状的状态接触基板40的外周部41的附近。弹性构件15在基板40与盖体12之间,相对于自然状态(未施加来自外部的负载的状态)处于压缩在旋转轴方向上的状态。由此,基板40通过弹性构件15对定子20进行推压。基板40以安装在定子20的状态固定在旋转轴方向上。
如图2所示,在弹性构件15上,设置有向旋转轴方向凹陷的多个凹部15b。由此,与未设置凹部15b的情况相比,弹性构件15的旋转轴方向的弹簧常数更小。基板40通过弹性构件15以适当大小的力被推压至上方。凹部15b的位置对应基板40的下表面40b上的设置有焊盘、导线、电路元件等的位置。弹性构件15不接触在基板40的下表面40b上的焊盘、导线、电路元件等。
图6是表示电机1的基板40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在图6中,基板40上的导体部的图案、焊盘、各种电路元件等的图示除一部分外被省略。在图6中,示出了未安装盖体12和弹性构件15的状态下的电机1,定子20以及转子2a当中隐藏在基板40中未出现的部分以虚线表示。另外,在图6中,基板40的上表面40a上的传感器53(53a、53b、53c)以虚线表示。
如图6所示,在基板40的下表面40b设置有3个焊盘47(47a、47b、47c)。3个焊盘47对应于电机1的3相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焊盘47a对应U相,焊盘47b对应V相,焊盘47c对应W相。
在各焊盘47连接有导线27(27a、27b、27c)的端部,导线27连接在分别对应的相的线圈25。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27a对应U相,导线27b对应V相,导线27c对应W相。另外,各相的线圈25的导线27的另一端部(未图示)与未图示的公共电位连接。例如,与设置于基板40的下表面40b上的公共电位的焊盘(未图示)连接。如此通过各相的线圈25的导线27连接在焊盘47,从而能从基板40上的控制电路向线圈25通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53a对应U相,传感器53b对应V相,传感器53c对应W相。如图6所示,3个传感器53每隔40度地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即,3个传感器53以与定子20的槽彼此的周向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各传感器53配置于与磁铁3轴向重叠的位置。即,各传感器53配置于从旋转轴2仅分离与磁铁3的半径大致相同的距离的位置。各传感器53的周向的位置是通过如后进行基板40的定位而进行定位的。由此,随着转子2a的旋转,对应从各传感器53输出的信号的变化,能在适当的时机中对各相的线圈25流通电流,并能效率良好地驱动电机1。
如图6所示,在基板40的外周部41,设置有1个公共线布线部43、以及3个凹部44(44a、44b、44c)。公共线布线部43是在外周部41的一部分设置的向径向凹陷的部位。公共线布线部43与框11的内周部11a之间的间隙例如成为公共线的布线路径。
3个凹部44分别是设置于外周部41的一部分的向径向凹陷的部位。越接近旋转轴2,各凹部44的凹处的周向的尺寸越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凹部44具有越接近旋转轴2各凹部44的凹处的周向的尺寸越小的锥形形状。即,各凹部44的端部具有从外周部41起直线延伸至接近旋转轴2的前端部44p的附近的轮廓,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具有对经过旋转轴2和前端部44p的直线对称的形状。换言之,各凹部44在大致观察下具有从外周部41缺失扇形部分的形状,扇形部分将前端部44p的附近为中心。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44的轮廓与外周部41的其他部位之间的角部,设置有带圆角的部分(角弧部)。另外,在凹部44当中呈扇形的2个半径间,即凹部44的轮廓当中呈锥形形状的2个线段间,也设置有带圆角的部分(角弧部),此部分成为凹部44当中接近旋转轴2的前端部44p。如此通过在呈锥形形状的2个线段间设置曲线状的角弧部,从而即使如后所述在此位置的附近布线的导线27与凹部44的缘部接触,导线27也不易受损。
3个凹部44对应于电机1的3相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4a对应U相,凹部44b对应V相,凹部44c对应W相。3个凹部44以与定子20的槽彼此的周向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而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各凹部44配置于对应定子20当中周向上相邻的3个槽的位置。3个凹部44每隔40度地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特定的相的凹部44相对于对应该相的传感器53,设置于隔着旋转轴2而处于相反侧的位置的外周部41。换言之,对应特定的相的传感器53和凹部44在周向上配置于确保180度的间隔的位置。即,对应U相的传感器53a和凹部44a在周向上配置于相互隔开180度的位置。对应V相的传感器53b和凹部44b在周向上配置于相互隔开180度的位置。对应W相的传感器53c和凹部44c在周向上配置于相互隔开180度的位置。
如图6所示,对应特定的相的焊盘47设置于对应该相的凹部44的附近。各焊盘47设置于各凹部44的前端部44p的附近。
另外,在基板40的外周部41,设置有接触框11的内周部11a的接触部49。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49是2个突出部49j、49k。基板40以接触部49接触框11的内周部11a的状态安装于电机1。换言之,框11的内周部11a的一部分成为接触部49接触的被接触部11j、11k。框11的内周部11a具有2个突出部49j、49k分别接触的被接触部11j、11k。被接触部11j、11k是在周向上沿基板40的外周部41弯曲的内周面。
突出部49j、49k分别以相对于基板40的外周部41具有的环状的轮廓向框11的内周部11a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突出部49j和突出部49k位于在周向上相互隔开的位置。突出部49j、49k在周向上偏于一边。突出部49j、49k与凹部44在周向上偏向相互不同的区域。即,突出部49j、49k在周向上位于离3个凹部44较远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突出部49j与突出部49k在周向上隔开例如80度左右的间隔配置。离突出部49j最近的凹部44c与突出部49j在周向上隔开例如80度的间隔配置。另外,离突出部49k最近的凹部44a与突出部49k在周向上隔开例如120度的间隔配置。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构件30,设置有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3个凸部34(34a、34b、34c)。3个凸部34设置于3个槽的树脂构件30上,并向下方延伸。
在设置有各凸部34的树脂构件30的下部,在旋转轴方向上设置有位于与其他树脂构件30的下侧端面31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的高差面33。凸部34是从高差面33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3个凸部34设置于对应基板40的3个凹部44的位置。即,凸部34设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3个槽的树脂构件30。各凸部34的外周面具有:沿框11的内周部11a的曲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平面;以及对两个之间进行连接、且分别朝向周向以及径向这两个方向的2个平面。该面中,若将沿框11的内周部11a的曲面假设为平面,则凸部34可谓具有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呈梯形形状的外侧面。换言之,凸部34在俯视下具有以长边沿框11的内周部11a的方式的略微弯曲的大致梯形形状。凸部34的径向的尺寸比凹部44的径向的尺寸略小。
凸部34的外侧面当中,朝向周向以及径向这两个方向的2个外侧面35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是倾斜的。越接近旋转轴2,各凸部34的周向的尺寸越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34具有越接近旋转轴2周向的尺寸越小的锥形形状。即,各凸部34的2个外侧面35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具有从沿着框11的内周部11a的曲面到朝向径向内侧的平面为止直线延伸的轮廓。凸部34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具有相对于经过旋转轴2的直线对称的形状。
如图6所示,在基板40配置于下侧端面31以及高差面33上的状态下,凸部34在凹部44的内侧。凸部34的2个外侧面35沿凹部44的缘部。
图7是表示设置有凹部44的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从下方观察时的设置有凹部44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7以及图8中,示出了未安装盖体12和弹性构件15的状态下的电机1。
如图7所示,凸部34的下端部比基板40的下表面40b更靠下方。凹部44的内侧的端部比未设置凹部44的部位的基板40的外周部41的位置更靠内侧。凸部34在凹部44的内侧,因此基板40的周向的位移成为被凸部34限制的状态。即,成为凸部34位于凹部44的内侧的状态,从而相对于定子20的基板40的周向的位置被限制。凸部34成为基板40的定位部。基板40以不因凸部34而旋转的方式被保持。
在此,如图8所示,凹部44的外周部41附近的向着径向的开口宽度w2(在此,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径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大于接近旋转轴2的部位的凸部34的宽度w1。接近凸部34的旋转轴2的部位成为在凹部44的内侧接触或接近凹部44的缘部的状态。由此,在凹部44的内侧,形成有被凸部34的外侧面和凹部44的缘部包围的间隙(非占有区域的一例)45。凹部44的内侧的接近框11的区域成为凸部34占有的占有区域46。凸部34的外侧面35沿着凹部44的缘部,因此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占有区域46填补凹部44的接近框11的区域的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占有区域46的面积大于凹部44的内侧的区域当中凸部34未占有的间隙45的面积。
在此,在径向上,间隙45的宽度小于焊盘47的宽度。间隙45的径向的宽度w3小于焊盘47的宽度d1。即,对基板40的下侧的空间与基板40的上侧的空间进行连结的间隙45的大小较小。
如图7所示,导线27从基板40的下表面40b起经过间隙45向定子20延伸。导线27的端部通过导电构件48电连接在焊盘47。导电构件48例如是焊料。
如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基板40配置于定子20的状态下,基板40的设置有凹部44的区域当中,大部分被凸部34填塞。由此,在电机1的制造工序中,在将导线27向焊盘47进行连接时等,防止异物经过凹部44与框11的内周部11a之间的区域而进入比基板40更靠上方的空间。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电机1的制造。在比基板40更靠上方的空间,转子2a与定子20接近,如果在此空间存在异物,则会妨碍电机1的驱动。由于防止了异物进入转子2a的附近,因此能防止电机1的驱动被阻碍的状况。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部34的外侧面35沿着凹部44的缘部,因此占有区域46较大,且间隙45较窄。因此,防止了异物进入比基板40靠上方的空间。在将导线27连接至焊盘47时,导电构件48成为具有与焊盘47的宽度相同程度的较大宽度的块状。在径向上,间隙45的宽度小于焊盘47的宽度,因此例如在进行将导线27连接在焊盘47的作业等时,即使导电构件48从焊盘47脱落,也将防止已脱落的导电构件48进入比基板40更靠上方的空间。在使用焊料作为导电构件48的情况下,在将导线27焊接至焊盘47时,即使焊料与焊盘47未接合而产生所谓的焊料球,也将防止焊料球进入比基板40更靠上方的空间。因此,能更容易地进行电机1的制造。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基板40的外周部41设置有接触部49,接触部49与框11的内周部11a接触,从而基板40在径向上被施力。
图9是表示基板40、框11和凸部34的关系的仰视图。
在图9中,示出了旋转轴2、基板40、框11、和树脂构件30。双点划线假想示出了接触部49与框11不接触的情况下的基板40的位置。
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40的接触部49与框11的内周部11a的被接触部11j、11k接触,从而由框11施加的作用力(以箭头F1、F2表示)作用于基板40。箭头F1是突出部49j与被接触部11j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箭头F2是突出部49k与被接触部11k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各作用力作用于径向。
通过设置2个突出部49j、49k而作用于基板40的作用力是上述2个作用力的合力(以箭头F表示)。突出部49j、49k在周向上位于离3个凹部44较远的位置,因此在基板40,从设置有突出部49j、49k的一侧向设置有凹部44的一侧,施加有作用力。即,通过框11对基板40施力,凹部44被推向树脂构件30的凸部34。通过对基板40的外周部41施力,从而突出部49j、49k相对于外周部41具有的环状的轮廓而突出,由此突出部49j、49k接触框11的内周部11a,因此基板40向远离被接触部11j、11k的方向位移。即,基板40位于在径向上偏向框11的一部分的位置。
如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接触部49与被接触部11j、11k接触,从而基板40向径向被施力。在基板40上的传感器53的位置,以在基板40被施力的状态下传感器53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的方式预先设定。因此,能在期望的位置配置传感器53。
在基板40设置有传感器53的情况下,若不将基板40相对于定子20的位置或基板40相对于框11的在周向的位置以及径向的位置进行定位,则有时传感器53的位置会偏离期望的位置,而无法将传感器53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将基板40进行定位,因此能将传感器53配置于期望的位置。具体而言,能将作为霍尔元件的传感器53配置于转子2a的磁铁3之上,能以传感器53有效地检测磁铁3的磁通。由于能提高电机1的旋转数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电机1的性能。
基板40被框11施力,并被推压至树脂构件30的凸部34。因此,能相对于定子20将基板40进行定位。凸部34位于基板40的凹部44的内侧。因此,相对于定子20,基板40的周向的位置被定位。
凹部44具有越接近旋转轴2各凹部44的凹处的周向的尺寸越小的锥形形状。因此,使凸部34位于凹部44的内侧,能将基板40容易地配置于定子20的下侧。另外,在凸部34的一部分接触凹部44的缘部的状态下,基板40向凸部34被施力,因此能更准确地定位基板40的周向的位置。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部34也具有对应凹部44的形状的锥形形状。因此,基板40被施力,并在凹部44被推入凸部34的状态下,基板40的径向以及周向的位置被定位。
在定子20中,在线圈25卷绕于树脂构件30的状态下,树脂构件30与未被线圈25卷绕时比较,略微变形。通过线圈25的卷绕,从而树脂构件30的下端部向旋转轴2略微挠曲、弯曲。通过对如此挠曲的树脂构件30向与变形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来对基板40施力,从而能利用树脂构件30的弹性,以不易发生晃动等的方式良好地定位基板40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离突出部49j最近的凹部44c与突出部49j在周向上相隔80度的间隔配置,离突出部49k最近的凹部44a与突出部49k在周向上相隔120度的间隔配置。即,从旋转轴2观察时,设置有3个凹部44的方向与基板40被施力的方向略微偏离。从旋转轴2观察时,朝向周向上相互等间隔排列的3个凹部44中的、凹部44a与凹部44b之间的部分对基板40施力。如此,通过使基板40的施力方向(在图9中以箭头F示出的方向)与面向3个凹部44的中央的方向略微偏离,从而能够以凸部34与凹部44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进行基板40的定位。
此外,可以通过使突出部49k接触框11的被接触部11j、11k,来使基板40在径向且周向上被施力,或者在周向上被施力。例如,可以通过使突出部49k与框11的接触面相对于与径向垂直的表面倾斜,从而施加将基板40向周向施力的力,将凸部34推入凹部44。
另外,突出部49k的数量、形状,凹部44的数量、形状,突出部49k的位置等不限于此,能设为各种形态。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140的构成的仰视图。
在图10中,以与上述图9同样的方式,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140与旋转轴2、框11、树脂构件30一起示出。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表示。
如图10所示,基板140具有位置与上述基板40的接触部49不同的接触部149(突出部149j、突出部149k)。基板140的其他构成与上述基板40同样。即,突出部149j与离突出部149j最近的凹部44c在周向上隔开约110度的间隔进行配置,突出部149k与离突出部149k最近的凹部44a在周向上隔开约90度的间隔配置。即,从旋转轴2观察时,设置有3个凹部44的方向与基板140被施力的方向略微偏离。从旋转轴2观察时,3个凹部44当中,向着凹部44b与凹部44c之间,基板140被施力。即使处于这样的突出部149j、149k与凹部44的位置关系,也能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基板140的定位。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240的构成的仰视图。
在图11中也以与上述图9同样的方式,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240与旋转轴2、框11、树脂构件30一起示出。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表示。
如图11所示,基板240仅具有1个接触部249(突出部249j)。基板240的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基板40相同。突出部249j在周向上与离突出部249j最近的凹部44c隔开80度的间隔进行配置。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在基板240上,从突出部249j向旋转轴2施加有作用力(以箭头F1表示)。
在本变形例中,作用力包含向凹部44c远离凸部34c的方向对基板240施力的分量。然而,随着通过作用力而将凸部34a、34b推入其他凹部44a、44b,基板240在周向上略微位移,凹部44c被推入凸部34c。因此,也能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基板240的定位。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框311以及基板340的构成的仰视图。
在图12中也以与上述图9同样的方式,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340以及框311与旋转轴2以及树脂构件30一起示出。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表示。
在第三变形例中,框311的被接触部311j、311k是突出部。换言之,在框311的内周部11a,设置有2个突出部311j、311k。突出部311j、311k设置于被接触部。突出部311j、311k在径向上向基板340的外周部41突出。另外,接触部349j、349k是在周向上沿框311的内周部11a弯曲的、基板340的外周部41的侧面。突出部311j、311k例如既可以通过将框311的一部分在径向上推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将凸起状的小片等粘贴至框311的内周部11a等而形成。
突出部311j、311k分别以相对于框311的内周部11a具有的环状的轮廓,向基板340的外周部4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突出部311j与突出部311k在周向上位于相互分离的位置。突出部311j、311k在周向上偏于一边。在基板340上,接触部349j、349k与凹部44在周向上偏于相互不同的区域。即,接触部349j、349k位于从3个凹部44在周向上比较远离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突出部311j与突出部311k在周向上隔开例如80度左右的间隔配置。离突出部311j最近的凹部44c与突出部311j在周向上隔开例如80度的间隔配置。另外,离突出部311k最近的凹部44a与突出部311k在周向上隔开例如120度的间隔配置。
如此,在框311侧,设置有与基板340接触的突出部311j、311k,可以通过与突出部311j、311k接触来对基板340施力。由此,能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传感器53。此外,设置于框311的被接触部的突出部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为3个以上。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框311以及基板440的构成的仰视图。
在图13中也以与上述图9同样的方式,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440以及框311与旋转轴2以及树脂构件30一起示出。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表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接触部与被接触部两个上形成有突出部。
在第四变形例中,设置有与第三变形例同样的框311。在框311设置有作为突出部的被接触部311j、311k,在基板440设置有与基板340同样的接触部349j、349k。另外,在基板440,在径向上设置有向框311的内周部11a突出的作为突出部的接触部449i,与接触部449i接触的框311的内周部11a的一部分成为被接触部411i。即,在基板440上,设置有朝向框311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49i以及作为接触部供框311的第二突出部311j、311k接触的部位349j、349k。另外,在框311上,设置有向基板440突出的第二突出部311j、311k以及作为接触部供基板440的第一突出部449i所接触的部位411i。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的第一突出部449i与被接触部的第二突出部311j、311k在周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第一突出部449i设置于第二突出部311j、311k之间。从下侧观察时,第二突出部311j、第一突出部449i以及第二突出部311k按此顺序逆时针地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如上所述,在第四变形例中,基板440与框311在3处接触。在各个接触处,通过框311对基板440施加作用力(箭头F1、F2、F3),如箭头F所示,以对各作用力进行合成后的力来对基板440施力。因此,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传感器53。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540的构成的仰视图。
在图14中也以与上述图9同样的方式,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基板540与旋转轴2、框11以及树脂构件30一起示出。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各变形例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表示。
如图14所示,在基板540,具有与上述基板40的接触部49相比位置不同的接触部549(突出部549j、突出部549k)。基板540的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基板40同样。
在第五变形例中,接触部549设置于3个凹部44被设置的一侧。突出部549j设置于公共线布线部43与凹部44a之间的外周部41。突出部549k设置于凹部44b与凹部44c之间的外周部41。突出部549j、549k以相对于基板540的外周部41具有的环状的轮廓,向框11的内周部11a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第五变形例中,基板540被框11施力而推压至框11的内周部11a。基板540向框11当中的与凸部34接近的部分相反一侧的部分的方向被施力,基板540的外周部41的一部分在与框11的内周部11a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框11进行定位。由此,基板540位于相对于框11偏于一边的位置。
如此,在第五变形例中也能将传感器53配置于期望的位置。另外,如图14所示,即使在基板540被施力的状态下,在基板540的凹部44的内侧也具有树脂构件30的凸部34。因此,基板540的周向的位置被定位。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树脂构件30的凸部34可以是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机1的基本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标号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凸部34的下端部形成有导线引导部736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导线引导部736用于将导线27向焊盘47进行布线。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20以及基板40的结构的下方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1的基板40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有凸部34的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截面图。图18是表示设置有凹部44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5以与上述图5同样的方式进行了记载。图16以与上述图6同样的方式进行了记载。图17以与上述图7同样的方式进行了记载。在图15中,省略了导线27的图示。除了图17,省略了导电构件48的图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定子20的树脂构件730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构件30同样,设置有凸部34。如图16所示,凸部34设于3处,分别配置于基板40的凹部44的内侧。设置于基板40的下表面40b的3个焊盘47分别与3个凹部44在周向上相邻设置。即,与对应各相的凸部34和焊盘47在周向上排列。
在各3个凸部34上,设置有导线引导部736。导线引导部736从凸部34的下端面向下方突出。
如图18所示,导线引导部736具有第一凸起737和第二凸起738。第一凸起737设置于框11的内周部11a的附近。第一凸起737呈沿周向延伸设置的壁状。第二凸起738设置得比第一凸起737更靠径向内侧(接近旋转轴2的位置)。第二凸起738呈与第一凸起737相比周向的长度更短的柱状。第二凸起738具有带圆角的侧周面。第二凸起738例如具有与旋转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状或跑道(Track)形状的柱形状。
图17示出了经过第一凸起737和第二凸起738的截面。如图17所示,第二凸起738从第一凸起737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由此,在导线引导部736中,形成有以第一凸起737和第二凸起738为侧壁的槽状的凹处739。凹处739在周向上延伸。凹处739的径向的尺寸比导线27的厚度略大。
如图1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基板40的上表面40a侧到下表面40b侧(从定子20到下表面40b侧)经过间隙45而拉出的导线27以在凹处739之上通过的方式缠绕于导线引导部736,并向着与导线引导部736在周向上相邻的焊盘47布线。即,导线27以其一部分夹持于凹处739的方式布线,并被引导至焊盘47。而且,在焊盘47上,使用导电构件48连接导线。
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线27缠绕于导线引导部736,因此传递至导线27的力、振动变得难以传递至导线27与焊盘47的连接部。因此,能提高导线27与焊盘47的连接的可靠性。另外,即使电机1振动,也能防止导线27与定子20、基板40等接触而断线。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在通过导线引导部736导线27被引导至焊盘47的状态下,进行将导线27连接至焊盘47的作业。因此,能容易制造电机1。
第二凸起738与第一凸起737相比,周向的尺寸更小。因此,能将导线27容易地缠绕于凹处739,导线从比第二凸起738更靠内侧的间隙45拉出至下方的凹处。另外,即使焊盘47的位置比凹处739的位置更接近旋转轴2一些,也能将经过凹处739的导线27容易地引导至内侧且布线至焊盘47。第二凸起738的侧周面带圆角,因此所布线的导线27的弯曲半径容易维持为一定程度以上,而能防止导线27受损。
[其他]
可以将包含上述变形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构成适当组合来构成电机。
定子的槽数、树脂构件的构成、基板的形状或构成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电机的种类不受限制。例如既可以是无刷电机,也可以是其他电机。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全部的点应该认为只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其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标号说明)
1电机;2旋转轴;2a转子;3磁铁;10外壳;11、311框;11a内周部;11j、11k、311i、311j、311k、411i被接触部;20定子;23定子铁心;23a齿部;25线圈;27(27a、27b、27c)导线;30、730树脂构件(绝缘子);34(34a、34b、34c)凸部;35外侧面;40、140、240、340、440、540基板;40a上表面;40b下表面;41外周部;44(44a、44b、44c)凹部;45间隙(非占有区域的一例);46占有区域;47(47a、47b、47c)焊盘;48导电构件;49、149、249、349j、349k、549接触部;49j、49k、149j、149k、249j、449i、549j、549k突出部;53(53a、53b、53c)传感器;736导线引导部;737第一凸起;738第二凸起;739凹处。

Claims (12)

1.一种电机,其具备:
框;
转子;
定子;
基板,其设置于所述定子;以及
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转子对置的表面、以及外周部,
在所述基板的外周部,设置有接触所述框的内周部的接触部,
在所述框的内周部,设置有接触所述基板的外周部的被接触部,
在所述接触部以及所述被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向另一者突出的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突出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接触部以及所述被接触部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基板的外周部或所述框的内周部所具有的环状的轮廓,向所述另一者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中,
接触所述被接触部的所述接触部在径向和/或周向上被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基板位于在径向上偏向所述框的一部分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一者具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所述多个突出部在周向上偏于一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树脂构件,
所述树脂构件在旋转轴方向上位于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基板之间,
所述基板的外周部具备向径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树脂构件具备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凸部,
在所述凹部的内侧具有所述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树脂构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
所述凸部成为所述基板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凹部在周向上偏向相互不同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
所述被接触部是在周向上沿所述基板的外周部弯曲的内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被接触部,
所述突出部在径向上向所述基板的外周部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接触部是在周向上沿所述框的内周部弯曲的、所述基板的外周部的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被接触部在周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所述接触部具有在径向上向所述框的内周部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被接触部具有在径向上向所述基板的外周部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CN201880046081.5A 2017-07-10 2018-07-02 电机 Active CN110870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5060A JP6935253B2 (ja) 2017-07-10 2017-07-10 モータ
JP2017-135060 2017-07-10
PCT/JP2018/025057 WO2019013031A1 (ja) 2017-07-10 2018-07-0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0178A true CN110870178A (zh) 2020-03-06
CN110870178B CN110870178B (zh) 2023-04-11

Family

ID=6500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6081.5A Active CN110870178B (zh) 2017-07-10 2018-07-02 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3011B2 (zh)
JP (1) JP6935253B2 (zh)
CN (1) CN110870178B (zh)
WO (1) WO2019013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7597B1 (fr) * 2018-10-23 2021-02-26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Machine electrique avec concentration de flux magnetiqu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5598A (ja) * 2009-08-31 2011-03-17 Nidec Sankyo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13042659A (ja) * 2012-11-15 2013-02-28 Makita Corp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有する電動工具
CN203632477U (zh) * 2012-11-21 2014-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空调机
CN104734404A (zh) * 2013-12-20 2015-06-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内转子型马达
CN105993117A (zh) * 2013-11-06 2016-10-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6566A (ja) 1987-10-29 1989-05-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90501A (ja) * 2011-10-20 2013-05-13 Asmo Co Ltd モータ
DE102012105963A1 (de) * 2012-07-04 2014-05-08 Hella Kgaa Hueck & Co. Drehwinkelsensor
JP6516618B2 (ja) * 2015-07-30 2019-05-22 株式会社ミツバ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5598A (ja) * 2009-08-31 2011-03-17 Nidec Sankyo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13042659A (ja) * 2012-11-15 2013-02-28 Makita Corp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有する電動工具
CN203632477U (zh) * 2012-11-21 2014-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空调机
CN105993117A (zh) * 2013-11-06 2016-10-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CN104734404A (zh) * 2013-12-20 2015-06-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内转子型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3031A1 (ja) 2019-01-17
US20200136477A1 (en) 2020-04-30
JP6935253B2 (ja) 2021-09-15
JP2019017228A (ja) 2019-01-31
CN110870178B (zh) 2023-04-11
US11323011B2 (en)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0650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8039787B (zh)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JP5971520B2 (ja) モータ
KR101119559B1 (ko) 모터
US8755145B2 (en) Base unit,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8631477B (zh) 电动机
JP2008099548A (ja) 振動モータ
JP6521217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766535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CN110870173A (zh) 电机
JP5896333B2 (ja) モータ
CN110870178B (zh) 电机
JP2011167024A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903014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11162641A (zh) 控制装置以及马达装置
CN109309425B (zh) 马达
US10958124B2 (en) Motor
CN108886295B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JP2019030141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7081160B2 (ja) モータ
JP6969393B2 (ja) モータ
CN109327105B (zh)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JP4875874B2 (ja) モータ用シールキャップのカバー構造
JP201903014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7182254B2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