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6223A -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6223A
CN110856223A CN201911069863.3A CN201911069863A CN110856223A CN 110856223 A CN110856223 A CN 110856223A CN 201911069863 A CN201911069863 A CN 201911069863A CN 110856223 A CN110856223 A CN 110856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bearer
drbs
bearer establishment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98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6223B (zh
Inventor
戴明增
亨里克·奥鲁佛松
张宏卓
杨旭东
曾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98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6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集中式单元CU获取服务质量QoS数据流的QoS参数;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承载的QoS参数。CU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承载的QoS参数。本申请能够使得DU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领域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通信(fifth generation,5G)中引入了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相分离的概念,也就是将基站分为CU和DU两部分。在CU和DU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数据流(flow)映射到承载以及如何确定承载的QoS参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使得DU能够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集中式单元CU获取服务质量QoS数据流的QoS参数;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U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所述承载的QoS参数。
本申请中,通过CU确定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符合CU和DU功能划分趋势,即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均由CU上的SDAP层完成,可最大限度保持承载的QoS参数与承载的一致性,有利于DU根据该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CU通过比较所述QoS数据流中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将较为相近的QoS参数的QoS数据流映射到同一个承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QoS数据流中的多个数据流与第一承载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包括:所述CU从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选择所述第一承载的QoS参数,或者,所述CU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计算所述第一承载的QoS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向DU发送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包括: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CU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或者,所述CU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CU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集中式单元CU获取服务质量QoS数据流的QoS参数;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CU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本申请中,DU能够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例如DU上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可以根据负载等信息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等。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CU通过比较所述QoS数据流中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向DU发送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CU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或者,所述CU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CU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布式单元DU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承载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与所述QoS数据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承载,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所述DU根据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本申请中,通过CU确定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符合CU和DU功能划分趋势,即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均由CU上的SDAP层完成,可最大限度保持承载的QoS参数与承载的一致性,有利于DU根据该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映射信息是所述CU通过比较所述QoS数据流中的QoS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DU接收CU发送的承载的QoS参数,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在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中确定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其中,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DU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布式单元DU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D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本申请中,DU能够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例如DU上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可以根据负载等信息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等。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映射信息是所述CU通过比较所述QoS数据流中的QoS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QoS数据流中的多个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从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选择出来的,或者,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计算得到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DU接收CU发送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在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中确定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其中,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DU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UE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是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所述UE根据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向DU发送上行数据。
本申请中,UE在传输上行数据所依据的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符合CU和DU功能划分趋势,能够保证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果。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DU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中,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D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其中,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CU,该CU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CU,该CU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DU,该DU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DU,该CU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四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五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连接,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或者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方法中可以由处理器实现的部分。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或者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UE从当前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UE从基站的当前CU切换到目标DU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5是UE从主基站的DU切换到辅基站的DU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CU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CU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DU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DU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UE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CU和DU分离设计的通信系统或具有类似设计原理的通信系统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以及其它能够适用于DU和CU相分离的架构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中的涉及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网络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叫做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等。终端设备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智能终端、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物联网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信网络中会有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终端设备可能具有相应的形态,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比如,5G中包括三种典型业务场景:
一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这种应用场景下,智能终端用户上网峰值速率要达到10Gbps甚至20Gbps,为虚拟现实、无处不在的视频直播和分享、随时随地的云接入等大带宽应用提供支持。二是大连接物联网。这种场景下,5G网络需要支撑100万/平方公里规模的人和物的连接。
三是低时延、超可靠通信。这种场景要求5G网络的时延达到1毫秒,为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低时延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100的具体步骤如下:
110、CU获取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该步骤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举例如下:
方式1:
上述CU先接收核心网发送的QoS数据流,然后再获取该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具体而言,QoS数据流的用户面包头中包含QoS数据流ID,并且该QoS数据流ID与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基于此,CU可以根据QoS数据流ID、QoS数据流ID与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其中,上述QoS数据流ID与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CU中,也可以由核心网提供。如果是采用由核心网提供的方式,CU可以从核心网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建立请求中获取QoS数据流ID与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对应关系。
方式2:
CU在没有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QoS数据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该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例如,CU从核心网发送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中获取QoS数据流ID、以及QoS数据流ID与QoS参数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QoS数据流ID、以及QoS数据流ID与QoS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上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可以包含下列参数:
(1)、5G QoS等级标识(5G QoS Class Identifier,5QI);
(2)、分配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
(3)、保证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
(4)、最大流比特率(Maximum Flow Bit Rate,MFBR)。
其中,上述5QI具体可以包括:保证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或者非保证速率(non-GBR)类型信息、优先级级别(Priority Level),包时延预算(Packet DelayBudget),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
120、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上述承载可以是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或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具体地,当承载在CU和DU之间时可以是RB,当承载在DU和UE之间时,承载可以是DRB。
应理解,上述QoS数据流可以包括多个数据流,上述承载也可以包括多个承载。CU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多个数据流映射多个承载中,并且,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映射一个承载,同一个承载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
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时,QoS参数比较相近的QoS数据流可以映射到同一个承载,而QoS参数相差较大的QoS数据流可以映射到不同的承载。
应理解,CU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时,具体可以是在CU的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
例如,上述QoS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上述承载包含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并且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的QoS参数如表1所示。在表1中,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的参数比较接近(这两个数据流的包错误率相同,包时延预算以及优先级级别也比较接近),而第三数据流的参数与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的参数均相差较大,因此,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时可以得到表2所示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是映射到第一承载,第三数据流是映射到第二承载。
表1
参数类型 第一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二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三数据流的QoS参数
GBR或者非GRB类型信息 Non-GBR Non-GBR GBR
优先级级别 3 4 6
包时延预算 200ms 210ms 300ms
包错误率 0.00001 0.00001 0.00001
表2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071
应理解,这里只是以表1和表2为例对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实质上,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灵活选择QoS数据流中的主要QoS参数,以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例如,在低时延、超可靠通信的场景下,如果两个QoS数据流的包时延预算相同或比较接近的话,这两个QoS数据流就可以映射到同一承载。另外,在通常情况下,CU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时,可以将GBR类型的数据流和non-GBR类型的QoS数据流映射到不同承载。
应理解,除了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相同与否或相近程度来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外,还可以根据QoS数据流的其它关系(例如,QoS数据流是否属于同一会话)来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可以位于同一个PDU会话中,而第三数据流位于另一个PDU会话中,具体可以如表3所示:第一PDU会话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二PDU会话包含第三数据流。由表3可知,不同的PDU会话的数据流分别对应不同的承载,第一PDU会话的数据流是映射到第一承载,第二PDU会话的数据流是映射到第二承载。
表3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081
CU在确定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之后,可以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CU在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具体可以是在CU的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
130、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承载的QoS参数。
应理解,CU可以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的同时,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承载的QoS参数。CU也可以在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之后,再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承载的QoS参数。
上述承载QoS参数的具体形式可以如表4所示。
表4
承载
>该承载标识
>该承载的QoS参数
由于CU确定了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与第一承载的映射关系,那么,CU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流的QoS参数和第二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第一承载的QoS参数。
具体地,CU可以将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中要求更严格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承载的QoS参数。
以5G QCI为例,如表5所示,第一数据流的包时延预算是200ms,而第二数据流的包时延预算是250ms,则第一承载的包时延预算则是200ms,其他参数与此类似。
表5
参数类型 第一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二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一承载的QoS参数
GBR或者非GRB类型信息 Non-GBR Non-GBR Non GBR
优先级级别 3 4 3
包时延预算 200ms 250ms 200ms
包错误率 0.00001 0.00001 0.00001
或者,CU还可以将对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的QoS参数进行平均运算处理后得到QoS参数作为第一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参数类型 第一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二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一承载的QoS参数
GBR或者非GRB类型信息 GBR GBR GBR
优先级级别 2 4 3
包时延预算 200ms 300ms 250ms
包错误率 0.00001 0.00001 0.00001
GFBR 200Mbps 300Mbps 250bps
MFBR 500Mbps 500Mbps 500Mbps
当CU将第三数据流映射到了第二承载,由于第二承载是由一个第三数据流映射得到的,因此,CU可以将第三数据流的QoS参数直接确定为第二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参数类型 第三数据流的QoS参数 第二承载的QoS参数
GBR或者非GRB类型信息 GBR GBR
优先级级别 2 2
包时延预算 200ms 200ms
包错误率 0.00001 0.00001
GFBR 200Mbps 200bps
MFBR 500Mbps 500Mbps
140、CU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承载的QoS参数。
目前标准上在讨论对基站(如LTE系统中的eNB或者NR系统中的gNB)进行功能划分,划分为CU和分DU。一种较为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协议栈功能划分,CU具有PDCP层以上(含PDCP,RRC和SDAP)功能,DU具有PDCP层以下(含RLC/MAC/PHY)功能。DU在接收到承载的QoS参数之后,可以根据该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应理解,DU对承载进行调度可以是指DU对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DU在根据该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时,举例如下:
(1)、根据承载的优先级等级,DU对优先级较高的承载进行优先调度。
(2)、根据承载的分组延迟时延和数据包错误率,DU对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使得承载的数据传输满足分组延迟时延和数据包错误率的要求。
DU根据该承载的其他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的原理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从数据流向的角度,DU对承载的调度可以分为对上行数据的调度和对下行数据的调度。
对于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调度过程具体如下:
对于上行数据调度:
DU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的下行数据进行调度。DU优先调度优先级等级较高的承载,并考虑满足包时延预算和包错误率。相应的,UE通过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检测下行调度信息,并根据下行调度信息,在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DU所发送的下行数据。
对于上行数据调度:
UE根据承载的配置信息,向DU请求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例如,UE发送该承载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以及缓存的数据量给DU,DU根据UE上报的该承载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以及缓存的数据量,以及该承载对应的QoS参数生成上行授权(UL grant),并将上行授权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UE,UE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授权发送上行数据。
本申请中,通过CU确定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符合CU和DU功能划分趋势,即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均由CU上的SDAP层完成,可最大限度保持承载的QoS参数与承载的一致性,有利于DU根据该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可选地,对于上述步骤140来说,CU向DU发送承载的QoS参数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CU向DU发送第一消息,其中,上述第一消息包含:承载的QoS参数。
以下通过承载建立过程和承载修改过程来分别对CU向DU发送第一消息进行描述。
方式1:承载建立过程:
当没有建立承载时,CU可以向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以建立上述承载。
而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携带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所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以实现上述内容从CU向DU的传递或者指示。
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可以包含承载在DU上的配置参数,当DU接收到第一消息后,根据承载在DU上的配置参数对DU侧的L1/L2层进行配置。
承载建立请求消息还可以包含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CU生成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携带。
当DU接收到CU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后,DU可以再将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使得UE能够根据该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实现对承载的配置,建立DU和UE之间的承载。所述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为CU生成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
当完成了承载的建立后,DU可以向CU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以通知在DU和UE之间的承载已经建立。换言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接收DU发送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第一消息具体可以是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可以是承载建立完成消息。
或者上述第一消息具体可以是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其实现原理和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应理解,如果通过上述方式1已经建立了承载,那么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2对承载进行修改,并在承载修改的过程中携带修改后的承载的QoS参数,以实现上述内容从CU向DU的传递或者指示。
方式2:承载修改过程:
如果UE和DU之间已经建立了上述承载,CU可以向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来对承载进行修改。此种情况下,上述第二消息具体可以是承载修改消息。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100还包括:CU向DU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信息表示修改承载的QoS参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当上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时,DU可以根据该第一信息对承载的QoS参数进行修改。例如,DU可以将承载的ARP从较高的优先级修改为较低的优先级,或者将承载的ARP从较低的优先级修改为较高的优先级。
当上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二信息时,DU可以根据该第一信息对承载的包含的数据流进行修改,具体地,可以增加该承载包含的数据流也可以减少该承载包含的数据流。例如,第一承载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CU向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DU接收到承载修改消息后在第一承载包含的数据流中新增加第三数据流,或者,DU接收到承载修改消息后在第一承载包含的第二数据流去掉,使得第一承载只包含第一数据流。
本申请中,CU通过向DU发送第二消息,能够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修改。
上述实施例对CU确定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DU根据承载的QoS参数调度数据进行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外,QoS参数还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这些非数据流的参数可以放在第一消息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100还包括:CU获取非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CU向DU发送第一参数;DU根据第一参数对切片、UE以及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除了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外,还以根据非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实现对传输传输更精细的控制。
应理解,CU除了将第一参数发送给DU,使得DU根据第一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外,CU在获取了第一参数后,也可以直接根据第一参数对切片、UE以及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其中,上述第一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当第一参数包含某个级别的参数时DU就可以根据该级别的参数实现对该级别的数据传输的控制。
下面以第一参数包含上行PDU会话AMBR、下行PDU会话AMBR为例对CU或者DU根据第一参数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控制进行详细的描述。
当上述第一参数包括上行PDU会话AMBR时,CU根据上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满足PDU会话AMBR的要求,即该PDU会话中所有DRB的UL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该上行PDU会话AMBR。
当上述第一参数包括上行PDU会话AMBR时,CU向DU发送该第一参数,也就是向DU发送上行PDU会话AMBR。DU在接收到该上行PDU会话AMBR后,可以根据该上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满足上行PDU会话AMBR的要求,即该PDU会话中所有DRB的UL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该上行PDU会话AMBR。
当上述第一参数包括下行PDU会话AMBR时,CU向DU发送该第一参数,也就是向DU发送下行PDU会话AMBR。DU在接收到该下行PDU会话AMBR后,可以根据该下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的数据下行传输速率满足下行PDU会话AMBR的要求,即该PDU会话中所有DRB的DL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该下行PDU会话AMBR。
当上述第一参数既包括上行PDU会话AMBR又包括下行PDU会话AMBR时,CU将上行和下行PDU会话AMBR都发送给DU。使得DU能够根据上行/下行PDU会话AMBR的对PDU会话的上行/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满足上行PDU会话的AMBR的要求,PDU会话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满足下行PDU会话的AMBR的要求。即该PDU会话中所有DRB的UL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该上行PDU会话AMBR,该PDU会话中所有DRB的DL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该下行PDU会话AMBR。
CU或者DU根据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的过程与上述控制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200的具体步骤如下:
210、CU获取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220、CU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
应理解,上述步骤210和步骤220与上文中的步骤110和步骤120是相同的,上文中针对步骤110和步骤120的描述同样也适用于步骤210和步骤220,为了简洁,这里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230、CU向DU发送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上述映射信息可以用于指示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某个数据流映射到某个承载中。该映射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如表8所示。在表8中示出的是某承载的映射信息,该承载的映射信息包括该承载的标识以及该承载所包含的QoS数据流。
表8
承载
>承载标识
>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标识列表
进一步地,表8中的承载的映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含该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如表9所示。
表9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121
本申请中,DU能够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例如DU上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可以根据负载等信息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灵活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等。
具体地,当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较少或者QoS数据流的QoS参数比较接近时,CU可以直接根据组成承载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而当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较多或者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相差较大时,CU可以在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生成承载的QoS参数后再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
可选地,上述方法100和方法200也可以适用于CU和DU发生切换的场景。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分别对基站间切换与基站内切换的这两种场景进行详细的介绍。
场景一:基站间切换
如图3所示,当UE要从当前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对于上述方法100来说,当前基站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发送给目标基站,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
具体地,当前基站包含当前CU和当前DU,目标基站包含目标CU和目标DU,当前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通过Xn接口发送给目标CU,接下来再由目标CU将映射关系以及承载的QoS参数发送给通过F1接口目标DU,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当前CU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CU,其中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
如图3所示,当UE要从当前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对于方法200来说,当前基站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发送给目标基站,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
具体的,当前基站包含当前CU和当前DU,目标基站包含目标CU和目标DU,当前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通过Xn接口发送给目标CU,接下来再由目标CU将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通过F1接口发送给目标DU,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当前CU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CU,其中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场景二:基站内DU间切换
如图4所示,当UE要从当前DU切换到目标DU时,对于方法100来说,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通过F1接口发送给目标DU,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CU向目标D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其中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
如图4所示,当UE要从当前DU切换到目标DU时,对于方法200来说,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通过F1接口发送给目标DU,使得目标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C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给目标CU,其中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另外,上述方法100和方法200也可以适用于双链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场景。
如图5所示,在UE与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保持连接的情况下,主基站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发送给辅基站,以便辅基站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主基站发送辅基站增加消息给辅基站,其中辅基站增加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主基站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具
具体地,主基站的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主基站的CU确定的承载的QoS参数通过Xn接口发送给辅基站的CU,再由辅基站的CU将这些信息通过F1接口发送给辅基站的DU,以便辅基站的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
如图5所示,在UE与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保持连接的情况下,主基站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发送给辅基站,以便辅基站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例如,主基站发送辅基站增加消息给辅基站,其中辅基站增加消息中包含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具体地,主基站的CU可以将QoS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数据流的QoS参数通过Xn接口发送给辅基站的CU,再由辅基站的CU将这些信息发送通过F1接口发送给辅基站的DU,以便辅基站的DU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对承载的调度。
上文结合图1和图2从CU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结合图6和图7从DU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应理解,图6和图7中的通信方法与图1和图2中的通信方法分别是对应的,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600的具体步骤如下:
610、分布式单元DU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承载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与所述QoS数据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承载,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
620、所述DU根据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本申请中,DU在对承载进行调度时依据的承载的QoS参数是CU在确定QoS数据流与QoS数据流的映射关系同时确定的,能够保持承载与承载的QoS参数的一致性,能够提高DU对承载进行调度的效果。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700的具体步骤如下:
710、分布式单元DU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720、所述D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本申请中,DU能够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承载进行调度。DU既可以直接根据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也可以将QoS数据流的QoS参数转化为承载级别的QoS参数后再对承载进行调度,与仅根据承载的QoS参数实现对承载的调度的方式相比,对承载的调度更加灵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中,所述映射信息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中,所述QoS数据流中的多个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从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选择出来的,或者,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计算得到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DU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DU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中,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在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中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600和方法700还包括:所述DU接收所述CU发送的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其中,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DU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切片、所述UE以及所述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上文结合图6和图7从DU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结合图8从UE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应理解,图8中的通信方法与图6和图7中的通信方法是分别对应的,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800的具体步骤如下:
810、终端设备UE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是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
820、所述UE根据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向DU发送上行数据。
本申请中,UE在传输上行数据所依据的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符合CU和DU功能划分趋势,能够保证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果。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E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DU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所述UE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中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800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D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其中,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所述UE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所述UE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下面结合图9至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图9至图12中的通信方法可以由上文中的CU、DU或者UE等设备来实现。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9的方法包括:
901、CU向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
该承载请求可以包括下列信息:待建立的DRB的列表,该列表包括待建立的DRB的DRB ID、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CU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
CU在获取该承载建立请求后可以根据先确定需要建立的的DRB,然后再根据QoS数据流与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CU隧道端点标识来完成从QoS数据流到相应DRB的映射。
具体地,上述承载请求的具体可以包含如表10中所示的信息。
表10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161
902、DU向CU发送承载建立响应。
上述承载建立响应可以包含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该列表包括已经被成功建立的DRB的DRB ID以及DRB TEID;另外,该承载建立响应还可以包含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该列表包含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DRB ID以及该DRB建立失败的原因。
CU通过向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能够使得DU在UE和DU之间建立DRB,并且在DRB建立完成后DU向CU反馈DRB已经建立完成。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0的方法包括:
1001、CU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单元(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发送的QoS数据流。(核心网的设备)
具体地,CU通过PDU会话获取QoS数据流。该QoS数据流包括三个数据流,这三个数据流分别为Flow1、Flow2和Flow3,这三个数据流包括QoS数据流ID(分别为QFI1、QFI2和QFI3)以及相应的数据。
1002、CU将Flow1和Flow2映射到承载1,将Flow3映射到承载2。(确定映射关系)
可选地,CU可以将QoS参数相近的QoS数据流映射到同一个承载。因此,当Flow1与Flow2的QoS参数比较接近,Flow3与Flow1/Flow2的QoS参数相差较大时,就可以将Flow1与Flow2映射到同一个承载,将Flow3映射到另一个承载。也就是说,同一个承载既可以包含一个QoS数据流也可以包含多个QoS数据流。另外,CU在将QoS数据流映射到承载时具体可以是由CU的SDAP层实现的。
1003、CU根据Flow1和Flow2的QoS参数生成承载1的QoS参数,根据Flow3的QoS参数生成承载2的QoS参数。
在CU根据QoS数据流生成承载的QoS参数之前,可以先确定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具体地,CU可以QoS数据流ID以及QoS数据流ID与QoS参数的对应关系来确定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其中,QoS数据流ID与QoS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置在CU中,也可以是携带在核心网向DU发起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中,也可以是通信标准中规定的。
另外,CU在根据多个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多个承载的QoS参数时,可以按照QoS参数的参数值的大小从中挑选最严格的QoS参数作为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地,假设Flow1和Flow2映射到承载1,而Flow3映射到承载2,当CU在根据Flow1和Flow2的QoS参数生成承载1的QoS参数时既可以可以从Flow1和Flow2的QoS参数中挑选最严格的QoS参数作为承载1的QoS参数,也可以将Flow1和Flow2的QoS参数进行平均后得到的QoS参数作为承载1的QoS参数,而CU在根据Flow3的QoS参数生成承载2的QoS参数时可以直接将Flow3的QoS参数作为承载2的QoS参数。
1004、CU向DU发送承载的QoS参数。
具体地,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携带在CU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UE上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中。
如果DU和UE之间没有建立承载的话,那么,CU可以通过向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使得DU在DU和UE之间建立承载。
如果为初始建立承载的话,那么CU向DU发送UE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
上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UE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可以包含根据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生成的承载的QoS参数,以及承载在DU配置参数,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承载的上行传输链路地址等。其中,承载的上行传输链路地址包含GPRS隧道协议(GPRSTunnelling Protocol,GTP)隧道端点标识。
上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UE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的具体格式可以如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171
应理解,上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UE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除了可以包含表8所示的参数之外还可以包含UE级别的参数(如UE的AMBR)以及切片级别的参数(如切片的AMBR)。
DU在接收到CU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后,根据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承载在DU上的配置参数对DU侧的L1和/或L2层进行配置。
1005、DU向UE发送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具体可以是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UE相关的承载配置信息。
1006、UE根据关于UE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对承载1和承载2进行配置。
UE根据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中的UE相关的承载配置信息完成对该承载的配置。
1007、UE向DU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UE在完成承载的配置后,向DU反馈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1008、DU向CU发送承载完成消息。
DU除了向CU发送承载完成消息外,还可以向CU发送UE下行文建立完成消息。
DU在接收到CU反馈的无线资源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CU反馈承载建立完成消息给CU,该承载建立完成消息中包含承载的下行传输链路地址(包含GTP隧道端点标识)等。
应理解,上述步骤1004至步骤1008是可选的,当承载还没有建立时,可以通过执行步骤1004至步骤1008来建立承载。而如果承载已经建立的话,那么在执行完步骤1003之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步骤1009来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了。
可选地,如果上述承载已经建立,那么在执行完步骤1103之后,CU可以通过向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来对承载进行修改,例如,可以对承载的某些QoS参数进行修改,增加或者减少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在完成对承载的修改后,可以再执行步骤1109,从而实现对修改后的承载的调度。
应理解,在上述基础上,DU还可以根据UE级别参数、PDU会话级别参数,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的调度。
具体的,DU对承载的调度可以分为对承载的上行数据的调度和下行数据的调度:
对承载的下行数据的调度:
DU接收核心网通过会话隧道发送的下行数据,接下来,DU的SDAP层通过识别QFI完成QoS数据流到承载的映射,将数据递交到PDCP层,由PDCP层完成加密,完整性保护等,然后再将数据发送给DU和UE之间的相应的承载中。
对于承载的上行数据的调度:
DU在接收到承载的上行数据的后,根据该承载的上行传输链路地址(包含GTP隧道端点标识)发送数据包到CU,CU接收到该承载中的数据包后,将该数据包通过与承载对应的PDU会话的隧道发给核心网。
另外,CU在上述步骤1003中生成承载的QoS参数的同时也可以生成承载上行调度信息。该上行调度信息可以包含逻辑信道、逻辑信道调度优先级等。CU将该上行调度信息分别包含在关于该承载在DU上的配置参数和关于该承载对UE的配置参数中。当DU和UE获得该上行调度信息后,DU和UE可以按照该上行调度信息完成上行数据传输,并且将QoS数据流到承载的上行映射关系发送给UE,通常情况下,同一QoS数据流的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是映射到同一个承载的。
例如,UE根据QoS数据流到承载的上行映射关系,将QoS数据流映射到相应的承载中,并增加DFI。DU根据该上行调度信息给UE分配上行授权(UL grant)。UE接收到该上行授权后,优先安排逻辑信道优先级较高的承载使用该上行授权,优先发送优先级较高的承载的数据。另外,当DU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通过步骤104中的上行GTP隧道发送至CU。CU通过上行GTP隧道的TEID来识别该承载。CU的PDCP层完成对该承载的数据解密或者完整性校验后将将该数据递交给SDAP层,SDAP层通过数据包头的DFI识别数据流,并根据DFI识别出会话信息,将该数据通过该会话是隧道发送给核心网。
DU还可以根据5QI、ARP、GBR和MBR等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例如,当5QI中包含不同承载的优先级(Priority level)时,DU可以优先对优先级较高的承载进行调度。当5QI中包含分组延迟时延(packet delay budget)和数据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时,DU可以对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使得承载的数据传输满足分组延迟时延和数据包错误率的要求。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1的方法包括:
1101、CU接收核心网发送的QoS数据流。
1102、CU将Flow1和Flow2映射到承载1,将Flow3映射到承载2。
1103、CU向DU发送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具体地,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携带在CU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UE上下行文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承载建立请求消息/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的格式具体可以如表12中所示的形式。
表12
Figure BDA0002260612320000191
1104、DU根据Flow1和Flow2的QoS参数生成承载1的QoS参数,根据Flow3的QoS参数生成承载2的QoS参数。
图10中的方法中是由CU根据QoS数据流来生成承载的QoS参数,而图11的方法中是由DU根据QoS数据流来生成承载的QoS参数。并且当DU在根据QoS数据流来生成承载的QoS参数之前可以先从CU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具体地,在步骤1103之前,DU会从CU获取(也就可以是CU直接通知DU)映射信息,也就是DU会从CU获取Flow1和Flow2映射到了承载1,Flow3映射到承载2。
1105、DU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
1106、UE根据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对承载1和承载2进行配置。
1107、UE向DU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1108、DU向CU发送承载完成消息。
与图10中的方法类似,上述步骤1104至步骤1108是可选的,当承载还没有建立时,可以通过执行步骤1104至步骤1108来建立承载。而如果承载已经建立的话,那么在执行完步骤1103之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步骤1109来实现对承载的调度了。
应理解,在上述基础上,DU还可以根据UE级别参数、PDU会话级别参数,承载的QoS参数对承载的调度。
DU在对承载的调度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图10所示的方法中的DU对承载的调度,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DU除了可以根据承载级别的QoS参数对承载进行调度外还可以根据其它级别的参数(如切片级别的参数、UE级别的参数以及PDU会话级别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调度。下面结合图12和图13在数据承载包含承载1和承载2的情况下,以PDU会话的AMBR为例,对PDU会话的调度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2的方法包括:
1201、CU根据下行PDU会话AMBR对承载1和承载2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具体地,CU根据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中的承载1和承载2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PDU会话AMBR。
1202、CU向DU发送上行PDU会话AMBR。
1203、DU根据上行PDU会话AMBR对承载1和承载2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具体地,DU根据上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中的承载1和承载2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PDU会话AMBR。
在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由CU对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由DU对PDU会话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可选地,CU也可以将上行PDU会话AMBR和下行PDU会话AMBR都发送给DU使得DU对PDU会话的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3的方法包括:
1301、CU向DU发送上行PDU会话AMBR和下行PDU会话AMBR。
1302、DU根据上行PDU会话AMBR和下行PDU会话AMBR对承载1和承载2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具体地,DU根据上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根据下行PDU会话AMBR对PDU会话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控制,使得PDU会话中的承载1和承载2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PDU会话AMBR,承载1和承载2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不超过PDU会话AMBR。
上文结合图1至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面结合图14至图19对本申请实施例的CU、DU、UE以及基站进行介绍。应理解,图14至图19中的CU、DU、UE以及基站能够实现图1至图13中的通信方法的相应步骤,为了简洁,下面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CU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400包括:
获取模块1410,用于获取服务质量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处理模块1420,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
发送模块1430,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所述承载的QoS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述QoS数据流中的多个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所述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从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选择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或者,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计算所述承载的QoS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1430还用于向所述DU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DU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1430还用于向所述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1410还用于: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发送模块1430还用于向所述DU发送所述第一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1410还用于: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处理模块14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切片、所述UE以及所述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CU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500包括:
获取模块1510,用于获取服务质量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处理模块1520,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发送模块1530,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1530还用于向所述DU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DU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1530还用于向所述DU发送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520具体用于: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确定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1510还用于: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1510还用于:获取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切片、所述UE以及所述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DU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600包括:
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承载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与所述QoS数据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承载,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
处理模块1620,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映射信息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数据流中的多个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从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选择出来的,或者,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是所述CU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QoS参数计算得到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6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6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在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中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6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其中,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切片、所述UE以及所述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DU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700包括:
接收模块1710,用于接收集中式单元CU发送的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
处理模块1720,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对所述承载进行调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映射信息是所述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7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和/或所述QoS数据流与所述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所述处理模块17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DU和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所述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7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是在所述CU在分组数据链接协议SDAP层中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1710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其中,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包括切片级别的QoS参数、UE级别的QoS参数以及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级别的QoS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处理模块17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QoS数据流级别的QoS参数,对切片、所述UE以及所述PDU会话中的任意一个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800包括:
获取模块1810,用于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是CU根据所述QoS数据流的QoS参数确定的;
发送模块1820,用于根据所述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向DU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18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DU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消息中获取QoS数据流与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1800还包括:接收模块1830,用于接收所述DU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其中,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包含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承载的QoS参数,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处理模块1840,用于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确定所述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根据所述承载修改消息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承载包含的QoS数据流。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基站,该基站由上文中的CU和DU组成。
应理解,这里的基站可以是这些系统里的基站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除了采用基站的名字外,也可能是LTE系统中的eNB或者NR(新空口,New Radio)系统中的gNB,或者控制器等。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900包括:
存储器19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920;
收发器1930,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1920执行时,处理器1920和收发器1910能够实现上文中的通信方法的各个流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中式单元CU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所述CU接收来自所述DU的承载建立响应。
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式单元DU接收来自集中式单元CU的承载建立请求,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D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承载建立响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所述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包括已经被成功建立的DRB的DRB ID以及DRB TEID。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包括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DRBID以及DRB建立失败的原因。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括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的模块,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D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DU的承载建立响应的模块。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集中式单元CU的承载建立请求的模块,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D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承载建立响应的模块。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所述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包括已经被成功建立的DRB的DRB ID以及DRB TEID。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包括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DRB ID以及DRB建立失败的原因。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括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接收来自所述DU的承载建立响应。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
接收来自集中式单元CU的承载建立请求,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括待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所述待建立的DRB的DRB标识ID、DRB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和QoS数据流与所述待建立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U隧道端点标识TEID;
向所述CU发送承载建立响应。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所述已经建立的DRB的列表包括已经被成功建立的DRB的DRB ID以及DRBTEID。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响应包括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列表包括所述承载建立失败的DRB的DRB ID以及DRB建立失败的原因。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包括QoS数据流的QoS参数。
CN201911069863.3A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856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9863.3A CN110856223B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9863.3A CN110856223B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CN201710314208.4A CN108811153A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4208.4A Division CN108811153A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223A true CN110856223A (zh) 2020-02-28
CN110856223B CN110856223B (zh) 2020-10-27

Family

ID=6401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4208.4A Pending CN108811153A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CN201911069863.3A Active CN110856223B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CN201880029691.4A Active CN110603845B (zh) 2017-05-05 2018-05-04 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N202410245221.9A Pending CN118042530A (zh) 2017-05-05 2018-05-04 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4208.4A Pending CN108811153A (zh) 2017-05-05 2017-05-05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691.4A Active CN110603845B (zh) 2017-05-05 2018-05-04 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N202410245221.9A Pending CN118042530A (zh) 2017-05-05 2018-05-04 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869324B2 (zh)
EP (2) EP3582544B1 (zh)
JP (1) JP6860697B2 (zh)
KR (1) KR102271766B1 (zh)
CN (4) CN108811153A (zh)
BR (1) BR112019023022A2 (zh)
CA (1) CA3062490C (zh)
RU (1) RU2754681C2 (zh)
WO (1) WO2018202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6451B1 (en) * 2016-10-17 2023-10-11 Sk Telecom Co., Lt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qos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section
US20180234839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WO2018232399A2 (en) 2017-06-16 2018-12-20 Kyungmin Park Distributed unit configuration update
WO2019066573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THE NETWORK
US11212695B2 (en) * 2018-02-15 2021-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acket duplication
CN109412771B (zh) 2018-04-04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972194A (zh)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92555A1 (en) * 2018-11-26 2021-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N111343667B (zh) * 2018-12-19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65052B (zh) * 2019-01-18 2023-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核心网映射及映射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26559B (zh) * 2019-02-0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383568A (zh) * 2019-02-13 2021-09-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处理无线设备订阅的聚集最大比特率(ambr)
CN111726302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流映射方法、RB的QoS参数的设置方法及传输节点
EP3949502A4 (en) * 2019-03-26 2022-10-2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CN110536478A (zh) * 2019-04-03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49025B1 (en) * 2019-05-02 2020-11-2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utilizing bearer information
US11197200B2 (en) * 2019-07-12 2021-12-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Radio slice controller to support network slicing and quality of service
CN112243270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23330B (zh) * 2019-08-23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69024B (zh) * 2019-09-0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84877B (zh) * 2019-10-18 2022-08-2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184843B2 (en) 2019-11-26 2021-11-23 Netsi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oS aware GTP-U transport in mobile networks
WO2021142801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20122719A (ko) * 2020-02-03 2022-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p와 up가 분리된 멀티캐스트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98104A1 (en) * 2020-03-20 2021-05-2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of authorization for network slicing
CN113709821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669049A (zh) * 2020-06-01 2023-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特定于网络切片的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配置
WO2022032467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event indication
CN114258151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637605B1 (ko) * 2020-11-05 2024-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Qos 플로우에 관련된 측정
EP4262314A4 (en) * 2021-01-07 2024-01-10 Huawei Tech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417942A1 (en) * 2021-06-25 2022-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uplink or downlink flows in multi-processor device
WO2023132257A1 (ja) * 2022-01-05 2023-07-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QoSフロー制御方法、及び接続方法
WO2023141816A1 (en) * 2022-01-26 2023-08-0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Ecentral unit, distributed unit,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data unit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WO2023189913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5361106A (zh) * 2022-08-19 2022-11-18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nr系统ue上下文建立过程中指示用户级下行ambr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9827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Nec Corporation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related system
CN101795442A (zh) * 2009-02-02 2010-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承载建立的方法
WO2012159321A1 (zh) * 2011-07-07 201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6102106A (zh) * 2016-06-20 2016-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网络架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4641B2 (ja) * 1998-04-03 2009-10-2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ユニバーサル移動電話システム(umts)におけるフレキシブル無線アクセス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GB2379115A (en) * 2001-08-21 2003-02-26 Sony Uk Ltd Introducing test signals into a data signal
US20070204050A1 (en) * 2003-09-18 2007-08-30 Sheng Liu Method Of Radio Access Bearer For Ip Multimedia Session In Umts Network
US9042373B2 (en) * 2009-01-09 2015-05-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ata flow mobility
US7929514B2 (en) * 2009-06-30 2011-04-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flow record generation and analysis
US8908636B2 (en) * 2010-06-21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oS context transfer during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78301B (zh) * 2010-08-12 2015-03-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获取控制节点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923683B2 (en) * 2011-04-07 2018-03-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 data caching
CN102186214B (zh) * 2011-05-27 2014-02-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QoS业务申请方法、系统及控制设备
US9215549B2 (en) * 2013-02-13 2015-12-15 Aeri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for delivering machine to machine (M2M) application control data over control plane in LTE/EPS utilizing standard bearer management procedures
JP2014204193A (ja) * 2013-04-02 2014-10-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140317005A1 (en) * 2013-04-22 2014-10-23 Therano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ecure Transport of Materials
CN104244426B (zh) * 2013-06-09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5108291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Bearer se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er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4796948B (zh) * 2014-01-21 2018-06-1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修改方法及系统
CN105993159B (zh) * 2014-02-21 2019-11-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便于6lowpan数据访问的基带单元(bbu)实现
KR102106134B1 (ko) * 2015-05-15 2020-05-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의 무선연결 구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60353367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ized Functions in Control and Data Planes
JP6706672B2 (ja) * 2015-06-21 2020-06-1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多数の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ユーザ装置に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
WO2017002987A1 (ko) * 2015-06-30 2017-01-0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95736B2 (en) * 2015-09-14 2021-01-19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light using a deformable soft dielectric
CN108352994B (zh) * 2016-03-14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费测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95575B (zh) * 2016-04-01 2020-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076382B (zh) * 2016-04-29 2022-01-14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WO2018009340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user plane separation for 5g radio access networks
KR102499481B1 (ko) * 2016-08-01 2023-02-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91155B (zh) * 2016-08-09 2023-05-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4563B (zh) * 2016-08-12 2020-0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切换场景下的QoS参数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9076316B (zh) * 2016-08-23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信息或消息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8053852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346760B1 (en) * 2017-01-04 2021-07-07 HTC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new radio connection in inter-system mobility
US11057955B2 (en) * 2017-01-05 2021-07-06 Nec Corpo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cor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a therefor
US10681597B2 (en) * 2017-01-05 2020-06-09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packet flow in inter-system mobility
EP3567919B1 (en) * 2017-01-05 2022-04-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ule for qos flow to drb mapping
WO2018145879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JP6728472B2 (ja) * 2017-03-07 2020-07-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Cu−du分割シナリオにおけるデータ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696947B (zh) * 2017-03-16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US11457503B2 (en) * 2017-03-17 2022-09-27 Apple Inc. Re-transmission of PDCP PDUS by centralized nodes of a RAN architecture
US10264622B2 (en) * 2017-03-17 2019-04-16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Inactive state data forwarding
US10849022B2 (en) * 2017-03-17 2020-11-24 Ofinno, Llc Cell selection of inactive state wireless device
SG11201900188UA (en) * 2017-04-13 2019-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10582432B2 (en) * 2017-05-04 2020-03-0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mmunications for network slicing using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US2018032463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Inc.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20192B2 (en) * 2017-06-16 2020-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RAN inactive mode
US10499376B2 (en) * 2017-06-16 2019-12-03 Kt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anaging resource based on open interfac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US11197332B2 (en) * 2017-06-19 2021-12-07 Apple Inc. Separation of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WO2019160310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mapping ru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9827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Nec Corporation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related system
CN101795442A (zh) * 2009-02-02 2010-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承载建立的方法
WO2012159321A1 (zh) * 2011-07-07 201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6102106A (zh) * 2016-06-20 2016-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网络架构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dio Access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s》", 《3GPP DRAFT;R3-170744》 *
CATT: "《Consideration on the protocol stack and functions of CU/DU interface》",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5 R3-170382》 *
HUAWEI等: "《QoS Flow to DRB Mapping》", 《3GPP TSG-RAN2 MEETING #97 R2-1701205》 *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of RRC message via CU-DU interface》",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95 R3-170405》 *
ZTE: "《Discussion on CU-DU interface control plane functions》",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5BIS R3-171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03096A (ko) 2020-01-08
EP3582544A1 (en) 2019-12-18
CN110603845A (zh) 2019-12-20
CN108811153A (zh) 2018-11-13
CA3062490A1 (en) 2019-11-26
RU2754681C2 (ru) 2021-09-06
CA3062490C (en) 2023-12-19
US20190297634A1 (en) 2019-09-26
RU2019139405A (ru) 2021-06-07
RU2019139405A3 (zh) 2021-07-27
EP3582544A4 (en) 2020-03-18
EP3582544B1 (en) 2021-07-14
CN110603845B (zh) 2024-03-15
US20210153220A1 (en) 2021-05-20
CN118042530A (zh) 2024-05-14
WO2018202129A1 (zh) 2018-11-08
JP6860697B2 (ja) 2021-04-21
EP3968690A1 (en) 2022-03-16
US10869324B2 (en) 2020-12-15
BR112019023022A2 (pt) 2020-06-02
JP2020520154A (ja) 2020-07-02
KR102271766B1 (ko) 2021-06-30
CN110856223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6223B (zh)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1097219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580959B1 (en) Bearer translation
US101363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acket flow mobility
CN108810903B (zh) 一种数据传输配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375612B2 (en) Core network devi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data offload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155762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6757B (zh)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EP29409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EP3567976A1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5180157A1 (zh) 承载建立装置和方法
CN114173368A (zh) 一种服务质量QoS的监测方法
CN105704828A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JPWO2018084202A1 (ja) 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US20180352470A1 (en) Flexible mapping of logical end-points
CN111294980B (zh) 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3573367B (zh)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484250B (zh) 一种实体管理方法、快速控制媒介访问控制实体及系统
KR20190053936A (ko) 업 링크 데이터 조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11130B1 (ko) 이중 연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