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57B -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757B
CN109246757B CN201710312757.8A CN201710312757A CN109246757B CN 109246757 B CN109246757 B CN 109246757B CN 201710312757 A CN201710312757 A CN 201710312757A CN 109246757 B CN109246757 B CN 109246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shunting
information
pdu session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27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757A (zh
Inventor
王昕�
黄河
马子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127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7B/zh
Priority to PT187944806T priority patent/PT3637846T/pt
Priority to ES18794480T priority patent/ES2960340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680 priority patent/WO2018202153A1/zh
Priority to EP18794480.6A priority patent/EP363784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04W28/0864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hierarchy levels, e.g. Master Evolved Node B [MeNB] or Secondary Evolved node B [SeN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Abstract

本文公布了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需要对UE的PDU会话分流时,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根据所述分流决策,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本申请能够实现新型QoS架构下双连接系统用户面承载的建立,并使其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在下一代核心网(NextGen CoreNetwork,NG-CN)、下一代接入网(NextGe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架构,其中,所述NG-RAN中至少包括可提供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接入的演进型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Evolution,eLTE)基站(Node B,NB)、与可提供新型无线(New Radio,NR)接入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
如图1示出了新型QoS架构,在该新型QoS架构中,NG-CN为每一个UE至少建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PDU会话),且利用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的数据包过滤器,NG-CN与UE会将上下行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QoS流(QoS Flow,QF)上,每个QF具有其QoS配置文件(QoS profile)(如可靠性、时延、速率等)。在每个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NG RAN为每个UE至少建立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且利用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的映射,NG-RAN与UE会将上下行QF分配到对应的DRB上,每个DRB具有其各自的数据包转发方式。
NG-RAN会将属于不同PDU会话的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DRB上,因此,在每个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NG-RAN会为当前所建立的PDU会话至少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default DRB),而是否建立专用数据无线承载(dedicated DRB)由NG-RAN自行决定。在下行方面,NG-RAN基于与NG-CN间的用户面接口(NG User Plane,NG-U)上所传输数据包的QF标识(QF Identity,QF ID)和与所述QF ID对应的QoS profile决定QF与DRB间的映射关系。在上行方面,UE将在无线接口(Uu)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包以QF ID加以标记并承载于对应的DRB上发送给NG-RAN。进一步的,NG-RAN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控制QF上行数据包与DRB间的映射,即反射映射(Reflective mapping)方法与显示控制(Explicit Configuration)方法;而如果一个上行数据包没有上述两种方法需要的相关信息,那么UE可以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其隶属的PDU会话的default DRB上进行发送。
如图2示出了一种被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系统架构形式,在所述DC系统中,对于具备多收发机(multiple Rx/Tx)的UE,NG-RAN中UE当前的服务基站(称为第一网元)可以为所述UE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如无线信道的质量满足一定的门限)基站并添加给所述UE(将被添加的基站称为第二网元),以使得两个基站能够共同为UE提供无线资源以进行用户面的数据传输。在有线接口方面,第一网元与NG-CN间会为UE建立控制面接口(NG Control Plane,NG-C)、第二网元与NG-CN间至多为UE建立NG-U接口,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会以理想或非理想的接口(称为Xn接口)进行连接;在无线接口方面,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可以提供相同或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并相对独立的对UE进行调度。
如图3示出了DC系统中可配置的四种用户面承载类型。对某一承载而言,图3a示出了完整的层2(Layer 2,L2)协议栈都位于同一基站时的两种承载类型,在这种用户面模式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会分别与NG-CN建立NG-U接口;图3b、图3c分别示出了L2协议栈分别位于两个基站时的两种承载类型,在这种用户面模式中,仅第一网元会与NG-CN建立NG-U接口、而第二网元仅会通过Xn接口的用户面(Xn-U)与第一网元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进一步的,所述L2协议栈包括用于对QF与DRB进行映射的新AS子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子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adio Link Control,RLC)与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其中,对于图3a对应的用户面模式,L2协议栈都位于第一网元的承载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承载、L2协议栈都位于第二网元的承载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承载;对于图3b、图3c对应的用户面模式,承载配置有两套RLC子层与MAC子层、并相对独立的分别位于两个基站,其中,图3b中对第二网元上仅配置有RLC子层和MAC子层的承载称为MCG分离承载(MCGsplit bearer),图3c中对第一网元上仅配置有RLC子层和MAC子层的承载称为SCG分离承载(SCG split bearer)。
针对新型QoS架构下如何在双连接架构中实现用户面承载的建立并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包括:
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分流决策,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
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
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辅小区组SCG承载;
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
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 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信息;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
下一代核心网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所述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之后,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之后,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还包括: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接收到所述来自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之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决策模块,用于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
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
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辅小区组SCG承载;
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
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在作出分流决策之前,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 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信息;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
下一代核心网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
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所述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还包括: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包括:
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所述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的配置信息;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所述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
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还包括:
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则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接纳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所述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所述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
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时,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使得两个网元(如服务基站)能够有效的对UE的用户面承载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了新型QoS架构下双连接系统用户面承载的建立,并使其能够进行数据传输,进而确保上下行数据都能够高效、无误的在无线接口与有线接口上进行传输,从而在5G系统中满足了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性能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新型QoS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双连接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a为双连接系统中层2协议栈都位于同一基站时两种承载类型的用户面模式示意图;
图3b为双连接系统中层2协议栈分别位于两个基站时MCG分离承载的用户面模式示意图;
图3c双连接系统中层2协议栈分别位于两个基站时SCG分离承载的用户面模式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配置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配置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实例2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实例3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步骤402,根据所述分流决策,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配置方法可由第一网元执行,所述第一网元是指当前为UE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或其他类似网元。
本实施例的方法,使得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如两个服务基站)能够有效的对UE的用户面承载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了新型QoS架构下双连接系统用户面承载的建立,并使其能够进行数据传输,进而确保上下行数据都能够高效、无误的在无线接口与有线接口上进行传输,从而在5G系统中满足了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性能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分流资源是指第一网元分流给第二网元的资源,分流资源可以是分流对象、分流承载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分流决策也可以是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请求而进行的决策。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
a)将所述PDU会话完整的分流到第二网元,即包括所述PDU会话中的所有QF;
b)仅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c)仅将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
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
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具体的,在分流粒度选择a时,所述分流对象指的是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在分流粒度选择b或c时,所述分流对象指的是分流针对的是所述PDU会话中的哪些QF。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SCG承载;SCG分离承载;MCG分离承载。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分流粒度选择a或b时,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可以是SCG bearer和/或SCG split bearer;当所述分流粒度选择c)时,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可以是MCG splitbearer。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之前,还可以包括: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即判断是否需要协同第二网元为UE提供DC服务)。在判断不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时,可不执行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分流对象的标识(即QF ID)、及与所述QFID对应的QoS profile。可选的,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如比特速率、吞吐量等)。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信息;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
下一代核心网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1)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2)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3)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所述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1)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2)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之后,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RRC信令也可包括第一网元对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之后,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还可以包括:接收到所述来自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之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如此,可将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携带在一条新的Xn-C接口消息中,由第一网元在收到第二网元针对所述控制面请求消息回复的响应消息后发送给第二网元。
实施例二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决策模块51,用于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第一发送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
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
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辅小区组SCG承载;
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
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决策模块51,还用于在作出分流决策之前,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 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PDU会话的信息;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所述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其中,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第二发送模块54,用于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5,用于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2,还可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2,还可用于在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本实施例中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实施例一方法的所有细节,可参照方法的相关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上来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实现。
实际应用中,决策模块51、第一发送模块52、第一接收模块53、第二发送模块54、第二接收模块55分别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实现。例如,第一发送模块52、第一接收模块53、第二发送模块54、第二接收模块55可以通过第一网元的处理器控制其通信单元来实现,决策模块51可以通过第一网元的处理器实现。对此本文不作限制。
实施例三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需要对UE的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本实施例中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实施例一方法的所有细节,可参照方法的相关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上来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实现。
实施例四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步骤602,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步骤603,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配置方法可由第二网元执行。
本实施例的方法,使得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如两个服务基站)能够有效的对UE的用户面承载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了新型QoS架构下双连接系统用户面承载的建立,并使其能够进行数据传输,进而确保上下行数据都能够高效、无误的在无线接口与有线接口上进行传输,从而在5G系统中满足了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性能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二网元根据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进行接纳判决,并在允许接纳时、对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其中,所述接纳判决指:第二网元当前的资源负荷状况能够满足对应于所述分流资源(如QF)的请求,那么第二网元判断为接纳所述第一网元的请求;否则判决为拒绝。对于判决为接纳的分流资源,第二网元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所述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包括L2与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实际应用中,第二网元为PDU会话建立了default DRB,那么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需标识哪一个分流承载为default DRB。也就是说,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所述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RLC子层、MAC子层与物理层)配置信息;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还包括: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则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实施例五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接纳判决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资源配置模块73,用于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所述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所述资源配置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配置模块73,还可用于在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时,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本实施例中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实施例四方法的所有细节,可参照方法的相关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二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上来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实现。
实际应用中,第三接收模块71、接纳判决模块72、资源配置模块73分别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实现。例如,第三接收模块71可以通过第二网元的处理器控制其通信单元来实现,接纳判决模块72、资源配置模块73可以通过第二网元的处理器实现。对此本文不作限制。
实施例六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实施例四方法的所有细节,可参照方法的相关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二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上来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网元或其他类似设备实现。
实际应用中,从NG-RAN与NG-CN间的NG接口来看,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发生在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或PDU会话的修改过程中、或NG接口并未发生与所述PDU会话相关的控制面信令程序;从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Xn接口来看,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配置过程可以发生在第二网元的添加过程中、或第二网元的修改过程中。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当某个PDU会话分流建立在两个网元(即第一网元侧建立有所述PDU会话的MCG bearer、第二网元侧建立有所述PDU会话的SCG split bearer和/或SCGbearer)时,第一网元侧和第二网元侧可为UE建立一个default DRB(所述default DRB仅能建立在第一网元侧、或由网络配置建立在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侧)、或两个default DRB(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侧分别建立一个)。
实际应用中,如果UE有上行数据包需要传输、而所述上行数据包没有任何指示信息以表明其对应于哪个承载时,如果相应的PDU会话仅在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侧建立了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那么UE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上进行传输;如果所述PDU会话在两个网元侧都分别建立了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那么UE可以根据第一网元指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如所述上行数据包是否属于分流对象)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对应的default DRB上进行传输。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做详细描述。
实施1
第一网元在为UE提供通信服务的过程中,收到NG-CN指示的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第一网元进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可决定将所述PDU会话分流到第二网元进行传输。
如图8所示,本实例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801,UE接入第一网元并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Connected,RRC_Connected),第一网元在NG-C接口上收到来自NG-CN的第一控制面消息(如,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指示网络需要为UE建立一个新的PDU会话。
这里,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至少包括所述PDU会话的信息、以及所述PDU会话中QF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可以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最大聚合比特速率、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所述QF的相关信息至少可以包括所述QF的标识、QoSprofile。
步骤802,第一网元进行分流决策;
具体的,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与其他获取的信息(如测量上报结果、负荷信息等)进行无线资源管理,如果第一网元判断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即应用DC模式),那么第一网元继续执行分流决策。
这里,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可以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
a)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完整分流到第二网元;
b)将所述PDU会话中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c)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其中,在分流粒度选择b或c时,分流对象是指所述PDU会话中分流的部分QF。在分流粒度选择a时,所述分流对象指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其中,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可以包括:SCG承载、SCG分离承载、MCG分离承载等。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分流粒度选择a或b时,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可以是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当所述分流粒度选择c时,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可以是MCG分离承载。
本实例中,分流粒度选择为a或b,相应的分流承载类型为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分流对象为所述PDU会话中分流的部分QF或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步骤803,第一网元根据所述分流决策,通过Xn接口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三控制面消息(如第二网元添加请求、第二网元修改请求等),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的作用是请求第二网元对分流资源进行接纳。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可以发生在第二网元添加程序中(如对应第二网元添加请求消息)、或第二网元修改程序中(如对应第二网元修改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中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至少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分流承载类型信息。本实例中,分流粒度选择为a或b,相应的分流承载类型为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分流对象为所述PDU会话中分流的部分QF或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此时,分流资源信息中分流对象信息包含分流给第二网元的全部或部分QF的QFID及其QoS profile。分流承载类型信息包含指示当前分流承载为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的信息。
如果所述分流粒度选择a,那么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步骤801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如果所述分流粒度选择b,那么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QF在NG-U接口上被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在所述两种选择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以及安全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通知第二网元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安全相关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侧的无线资源安全而派生的密钥等。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中,在分流粒度选择b时,第一网元侧是否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是可选的,但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中至少一个网元侧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
如果所述分流承载类型选择SCG分离承载,那么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网元为分流QF提供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流量信息可以表示为第一网元为DC划分的流量比特数值或比例数值、或者是UE的总流量数值信息。
步骤804,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映射与资源配置;
具体的,第二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后,首先根据其中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进行是否接纳的判断。实际应用中,第二网元可以接纳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分流对象信息所指示的部分QF或全部QF。只要第二网元的无线资源情况可以满足至少一个QF的请求,第二网元即允许接纳,否则不允许。
对于判断结果为接纳的QF,第二网元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QF与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SCG承载和/或SCG分离承载在第二网元的L2与物理层的协议栈配置信息、第二网元为所述QF分配的NG-U数据传输隧道的传输层地址与端口地址信息。
如果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的分流资源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且所述第一指示表示第二网元需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时,那么第二网元需在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标识哪一个SCG承载或SCG分离承载为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也就是说,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含用于指示哪一个分流承载为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
对于SCG分离承载,第二网元还需作出不超过所述第三控制面消息中指示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的流量划分,并将所述流量划分的结果包含在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SCG承载,第二网元在无线接口上建立各SCG承载的时间是由第二网元自行决定的,如果在当前过程中不予以建立,那么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必包括SCG承载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步骤805,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回复针对第三控制面消息的响应消息(如第二网元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或第二网元修改请求确认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网元拒绝的QF的标识。
步骤806,第一网元与UE之间执行RRC连接重配置程序;
根据响应消息携带的信息,对第二网元配置的SCG分离承载,第一网元根据被接纳的QF与所述SCG分离承载的映射关系、隶属于各个SCG分离承载的QF的QoS profile、以及第二网元指示的流量划分结果,对所述SCG分离承载进行第一网元侧的无线资源配置、得出相应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第一网元还需为各个SCG分离承载分配在Xn接口上传输分流数据的隧道的端口地址。
其中,如果有第二网元未接纳的QF,第一网元需决定对所述QF的操作,所述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所述QF释放。
第一网元将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如果有)和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组合并生成RRC控制面请求信令(如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通过与UE间的无线接口发送给UE;如果UE对所述RRC控制面信令所指示的资源配置成功,那么UE回复相应的RRC控制面确认信令(如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步骤807,第一网元收到UE回复的RRC控制面确认信令后,向第二网元发送Xn接口消息(如第二网元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Xn接口消息用于向第二网元指示UE成功应用了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Xn接口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网元为各个SCG分离承载分配在Xn接口上的隧道的端口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隧道的地址信息也可以携带在一条新的Xn接口消息中,并在收到来自第二网元的所述响应消息后由第一网元发送给第二网元。
步骤808,第一网元向NG-CN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的响应消息(如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响应),所述响应消息中至少包括NG-RAN为接纳的QF分配的NG-U数据传输的地址信息与端口信息、以及拒绝接受的QF的标识(如果有)。
步骤809,UE与第二网元之间进行上行数据包传输;
对所述PDU会话,如果UE有上行数据包需要传输、而所述上行数据包没有任何指示信息以表明其对应于哪个承载时,如果对所述PDU会话仅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中一侧建立了默认数据无线承载,那么UE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上进行传输;如果对所述PDU会话在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中两侧均建立了默认数据无线承载,那么UE可以根据第一网元指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如所述上行数据包是否属于分流对象)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对应的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上进行传输。
实例2
第一网元在为UE提供通信服务的过程中进行无线资源管理。第一网元决定协同第二网元配置以MCG分离承载为用户面承载模式的架构,为UE提供DC通信服务。
如图9所示,本实例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901,对处于RRC_Connected的UE,第一网元执行分流决策,并通过Xn接口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控制面消息,以请求第二网元为指示的MCG分离承载提供无线资源,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
在NG-C接口方面,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可能发生在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即类似于实例1中的步骤801与步骤802、只是分流承载的类型选择为了MCG分离承载)、也可能发生在PDU会话的修改过程中(如NG-CN为所述PDU会话新添加一个QF),或者NG-C接口方面无变化;在Xn-C接口方面,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可能发生在第二网元添加程序中、也可能发生在第二网元修改程序中(比如在步骤901发生之前,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已协同为UE建立了至少一个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可以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分流承载类型信息,其中,由于当前需要配置MCG分离承载因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包含指示为MCG分离承载的信息,分流对象信息可以包含所述MCG分离承载中QF的QF ID及其QoS Profile信息、以及第一网元为所述MCG分离承载划分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除此之外,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网元对当前需要配置的MCG分离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第一网元为所述M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如果支持上行分离)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步骤902,第二网元执行接纳与资源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首先根据第一网元请求的无线资源进行接纳判决。如果第二网元可以接受至少一个所述MCG分离承载的添加,那么第二网元判断接受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的请求;否则拒绝。
对于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的MCG分离承载,第二网元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所述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MCG分离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L2(即RLC子层与MAC子层)与物理层的协议栈配置信息、第二网元为在Xn-U接口为所述MCG分离承载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第二网元将所述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针对所述第一控制面消息回复的响应消息中(如第二网元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或第二网元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并通过Xn接口回复给第一网元;可选的,所述响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网元拒绝的MCG分离承载的标识。
步骤903,第一网元与UE之间执行RRC连接重配置程序;
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第一网元可进行必要的无线资源配置,所述无线资源配置包括对被接受的MCG分离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调整并得出相应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和/或对第二网元拒绝的MCG分离承载的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所述MCG分离承载配置为MCG承载并得出相应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或释放所述MCG分离承载(此时将所述MCG分离承载中的QF标识指示给NG-CN)。
本步骤中,第一网元可以将当前的M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和之前获取的来自第二网元的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进行组合,生成RRC控制面请求信令并通过无线接口发送给UE;如果UE对所述RRC控制面请求信令所指示的资源配置成功,那么UE回复相应的RRC控制面确认信令给第一网元。
步骤904,第一网元接收到UE回复的RRC控制面确认信令后,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Xn接口消息(如,第二网元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Xn接口消息用于向第二网元指示UE成功应用了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在本实例中,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仅会建立在第一网元侧,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可以是MCG承载或MCG分离承载。因此,如果UE侧有上行数据包需要传输、而所述上行数据包没有任何指示信息以表明其对应于哪个承载,那么UE将所述上行数据包映射在建立于UE与第一网元间的无线接口上的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上进行传输。
实例3
在DC系统中,第一网元进行主要的无线资源管理,所述无线资源管理包括DC系统中使用的用户面承载类型。比如,第一网元可决定改变某个承载的类型。
如图10所示,本实例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第一网元执行分流决策,做出用户面承载类型改变的决定;
PDU会话建立(参考实例1的阐述)后,DC系统中可能存在部分QF映射在一个MCG承载上、另一部分QF映射在一个SCG承载上的用户面模式。根据网络中不断变化的无线资源情况和/或第二网元的请求,第一网元可能做出用户面承载类型改变的决定,所述决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将MCG承载改为SCG承载(或反之)、或将MCG承载改为SCG分离承载(或反之)、或将SCG承载改为SCG分离承载(或反之)。
其中,所述承载类型的改变会进一步的涉及到具体针对的QF。比如,将MCG承载改为SCG承载时,会涉及到:将所述MCG承载中的全部QF都分流到第二网元并映射到至少一个SCG承载上、还是仅将所述MCG承载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并映射到至少一个SCG承载上(而另一部分QF仍保留在所述MCG承载中)。也就是说,第一网元所做出的用户面承载类型改变决定需要包括具体的分流对象。
步骤1002,根据所述无线资源管理决策得出的用户面承载类型改变决定,第一网元通过Xn接口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消息,所述第二控制面消息可以是第二网元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网元接纳分流资源信息所指示的分流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面消息至少可以包括所述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至少可以包括所述分流对象的信息(如QF ID及其QoS profile)、以及承载类型信息(如SCG bearer type)。
可选的,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分流对象在第一网元侧与MCG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MCG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这一部分内容可作为第二网元进行无线资源映射与配置的参考。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分流对象所隶属PDU会话的信息、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被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以及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侧的无线资源安全而派生的密钥等安全相关信息。如果第一网元建议对所述承载的改变进行下行数据转发(DL Data Forwarding),那么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将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转发数据包进行下行转发。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还需要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通知第二网元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第二网元需要建立一个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情况可适用于第一网元决定将原建立于第一网元侧的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改为建立在第二网元侧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第一网元决定两个网元侧都需要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场景。
步骤1003,根据所述第二控制面消息中指示的信息,第二网元首先判断是否尚有足够的无线资源以接受至少一个所述分流对象的请求。如果可接受,那么第二网元对所接受的所述分流对象进行映射关系的判定与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分流对象与SCG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将所述分流对象添加入原已建立的某个SCG承载中,和/或为所述分流对象新建立至少一个SCG承载、以及所述新建的SCG承载与所述分流对象间的映射关系)、SCG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L2与物理层的协议栈配置信息、及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对象分配的NG-U数据传输隧道的传输层地址与端口地址信息。
可选的,如果接受第一网元建议的下行数据转发,那么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还需要包括第二网元为接受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Xn-U转发隧道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如果所述第二控制面消息中指示了第二网元需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那么第二网元需在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标识哪一个SCG承载为默认数据无线承载。也就是说,在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步骤1004,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回复针对所述第二控制面消息的响应消息(如第二网元修改请求确认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至少包括所述SCG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二网元拒绝的分流对象的标识(QF ID)。
步骤1005,第一网元与UE之间执行RRC连接重配置程序。
具体的,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后,执行控制面与用户面操作,此时的操作与实例1中的操作类似,区别在于本实例不包含配置SCG分离承载的情况,其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所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四所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配置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另一种配置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例如处理器)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其相应功能。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范围内。

Claims (44)

1.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根据所述分流决策,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作出分流决策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信息;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
下一代核心网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
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所述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中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之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接收到所述来自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之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13.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决策模块,用于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
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
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
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
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辅小区组SCG承载;
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
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在作出分流决策之前,根据当前的无线信号状况和网络负荷状况中之一或两项执行无线资源管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PDU会话进行分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 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分流对象对应的无线资源流量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信息;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PDU会话的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PDU会话的最大聚合比特速率;
下一代核心网NG-CN为所述PDU会话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分流对象在下一代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间的用户面接口NG-U接口上被NG-CN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接入层安全相关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
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建议第二网元接受第一网元转发的下行数据包。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粒度为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如下之一或其组合: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分流承载在第一网元侧与相应QF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分流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生成面向UE的RRC信令并发送给UE,所述RRC信令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UE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确认消息,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成功应用了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UE作出的无线资源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控制面确认消息还包括: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Xn-C接口消息,所述Xn-C接口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29.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其中,所述控制面消息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分流决策发送的,所述分流决策是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所述第一网元作出的,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的配置信息;
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所述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
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
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还包括:
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则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5.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其中,所述控制面消息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分流决策发送的,所述分流决策是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所述第一网元作出的,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接纳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第二网元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对象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中的全部QF或PDU会话中的部分QF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分流对象与分流承载间的映射关系信息;
所述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对象在NG-U接口上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与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用于通知第二网元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的第一指示;
所述资源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为所述PDU会话建立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默认数据无线承载标识默认指示。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流承载为SCG分离承载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对无线资源流量的划分结果信息;
所述SCG分离承载支持上行分离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网元为所述SCG分离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对象为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时,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至少包括:
分流承载在第二网元侧的无线协议栈配置信息;
第二网元为所述分流承载在Xn-U接口上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第二指示时,判断接受所述第二指示中建议的转发数据包时,在所述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网元在Xn-U接口上为接收所述转发数据包分配的隧道端口地址信息。
41.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作出分流决策,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根据所述分流决策,向第二网元发送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网元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以及资源配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43.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有配置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配置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控制面消息,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分流资源信息;其中,所述控制面消息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分流决策发送的,所述分流决策是需要对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分流时所述第一网元作出的,所述分流决策至少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对象、以及分流承载类型;所述分流资源信息包括:分流对象信息和分流承载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分流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服务质量流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分流到第二网元;将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分流到第二网元;
所述分流对象为如下之一:所述PDU会话中的全部QF;所述PDU会话中的部分QF;所述PDU会话中全部或部分QF中的部分数据包;
所述分流承载类型包括如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辅小区组SCG承载;辅小区组SCG分离承载;主小区组MCG分离承载;
其中,所述分流对象信息至少包括:分流给第二网元的QF的QF ID以及所述QFID对应的QoS配置文件;
根据所述控制面消息携带的分流资源信息,执行分流资源的接纳判决;
在所述接纳判决的结果为接纳时,对所接纳的分流资源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并得出相应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4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配置程序,所述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9至34中任一项所述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CN201710312757.8A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46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2757.8A CN1092467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PT187944806T PT3637846T (pt) 2017-05-05 2018-05-04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a configuração de uma nova arquitectura de qualidade de serviço em um sistema de conectividade dupla
ES18794480T ES2960340T3 (es) 2017-05-05 2018-05-04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su uso en la configuración de una nueva arquitectura de calidad de servicio en un sistema de conectividad dual
PCT/CN2018/085680 WO2018202153A1 (zh) 2017-05-05 2018-05-04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EP18794480.6A EP3637846B1 (en) 2017-05-05 2018-05-04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configuring novel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2757.8A CN1092467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57A CN109246757A (zh) 2019-01-18
CN109246757B true CN109246757B (zh) 2023-04-18

Family

ID=6401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2757.8A Active CN1092467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37846B1 (zh)
CN (1) CN109246757B (zh)
ES (1) ES2960340T3 (zh)
PT (1) PT3637846T (zh)
WO (1) WO2018202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085B (zh) * 2018-11-16 2023-1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资源的控制方法、终端和通信网元
CN111278063B (zh) * 2019-01-04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网络主节点mn、网络辅节点sn和存储介质
CN111436078B (zh) * 2019-01-15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491328A (zh) 2019-01-28 2020-08-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相应实体和介质
CN11151095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787621B (zh) * 2019-02-13 2023-07-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BR112020020055A2 (pt) * 2019-02-13 2021-01-0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configuração de portador
CN111866906B (zh) * 2019-04-29 2021-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66773B (zh) * 2019-04-29 2021-09-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84B (zh) * 2019-05-13 202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19578B (zh) * 2019-05-29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45A1 (zh) * 2013-06-27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4349380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基站、rnc及终端
CN104427554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6012B1 (en) * 2013-08-09 2016-03-30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up or modification of data flows, primary node, secondary node, U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102241827B1 (ko) * 2014-05-16 2021-04-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캐리어들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179762A4 (en) * 2014-08-06 2018-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041658A (ko) * 2014-08-07 2017-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이 이중 연결 시스템에서의 pdcp pdu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45A1 (zh) * 2013-06-27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4349380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基站、rnc及终端
CN104427554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61759 "RAN Support for Core Network Slicing";Huawei;《3GPP tsg_ran\WG3_Iu》;201608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57A (zh) 2019-01-18
EP3637846B1 (en) 2023-07-19
WO2018202153A1 (zh) 2018-11-08
PT3637846T (pt) 2023-10-13
EP3637846A1 (en) 2020-04-15
ES2960340T3 (es) 2024-03-04
EP3637846A4 (en)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57B (zh)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2271766B1 (ko)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장치
US1092510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101691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服务质量(QoS)流发送UL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239263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for use with th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0375612B2 (en) Core network devi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data offloading method and system
KR20200024363A (ko) 데이터 흐름을 운영하고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9479215B (zh)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160157155A1 (en) Selective Bearer Splitting in Cell System
US11265762B2 (en) Management of bitrate for UE bearers
CN109429368B (zh) 消息发送方法、系统、装置、网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U201336467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TW201534163A (zh) 透過雙連接進行資料傳輸和處理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EP3606228B1 (en) Terminal capability negoti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271686B (zh) 数据分流方法、drb标识分配方法、资源释放方法及设备
WO2018201878A1 (zh) 承载配置确定、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主基站和辅基站
CN11473172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90B (zh) 消息、策略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924958B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10954B (zh) 会话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KR102111130B1 (ko) 이중 연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881092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