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3330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3330B
CN112423330B CN201910794604.0A CN201910794604A CN112423330B CN 112423330 B CN112423330 B CN 112423330B CN 201910794604 A CN201910794604 A CN 201910794604A CN 112423330 B CN112423330 B CN 112423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unit
delay information
central unit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46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3330A (zh
Inventor
于海滨
晋英豪
谭巍
仇力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46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3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3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3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3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3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CU)获取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第一时延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以及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可以通过下行用户数据发送,DU在接收到第一时延信息后,在确定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BS)时可以更全面的考虑传输时延,从而使网络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5G NR网络的一种新的网络架构中,基站包括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
在CU-DU架构中,CU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数据包之后,CU将数据包传输至DU,再由DU经过空口传输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在DU中,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在CU中。在这种架构下,需要知道所需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情况,特别是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期准确了解所需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
基于该方案,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在切换场景下,用户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或者,用户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就可能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又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下,用户设备分别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转而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这种场景下也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如此,可以避免遗漏特殊场景下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从而可以使得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针对双连接场景或者切换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向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然后通过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向用户设备传输该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数据已经在第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传输过一段时间了,所以,第一时延信息考虑了数据在DU1的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接入网中心单元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通过该设计,接入网中心单元通过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后,先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从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中心单元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在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
通过该设计,由于第一时延信息中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所以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进一步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是第二时延信息,进而可以减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计算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实现方式一,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如此,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进一步的,还可以减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计算量。
实现方式二,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
通过该设计,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为在DU的缓存中的剩余缓存时间BDT),相较于实现方式一,可以进一步减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计算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实现方式一,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接入网中心单元可以通过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当然,该第二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后,先从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的确定出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从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在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而不需要接入网中心单元单独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进一步的,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那么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或者,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还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源节点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并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如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实现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的方式。
实现方式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
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如此,通过用户面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可减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可以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如此,通过控制面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可减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信令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
实现方式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由于第一时延信息中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所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进一步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是第二时延信息,进而可以减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计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如此,通过用户面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可减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可以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如此,通过控制面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可减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信令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可以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源节点时延值,可以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源节点时延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esired buffer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DBS)。
基于该方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在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时,可以更全面的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在切换场景下,用户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或者,用户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就可能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又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下,用户设备分别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转而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这种场景下也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如此,可以避免遗漏特殊场景下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从而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在确定DBS时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所以确定的DBS更准确,进而可以使CU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针对双连接场景或者切换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向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然后通过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向用户设备传输该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数据已经在第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传输过一段时间了,所以,第一时延信息考虑了数据在DU1的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可以使得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DBS更准确,从而使CU能够更准确的知晓DU的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如此,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后,先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从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即不查找第一字段。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在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源节点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源节点时延值,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BS)。
基于该方案,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时延信息,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在确定DBS时更全面的考虑时延,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在切换场景下,用户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或者,用户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就可能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又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下,用户设备分别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转而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这种场景下也会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如此,可以避免遗漏特殊场景下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从而可以使得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确定的DBS更准确,进而可以使CU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以及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各种场景下更全面的考虑时延情况,例如,针对双连接场景或者切换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向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然后通过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向用户设备传输该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数据已经在第一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传输过一段时间了,所以,第一时延信息考虑了数据在DU1的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可以使得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确定的DBS更准确,从而使CU能够更准确的知晓DU的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通过该设计,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为BDT,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根据BDT确定DB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实现方式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的携带的第二时延信息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
进一步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实现方式二,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通过该方式,在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而不需要接收接入网中心单元单独发送的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基于该方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通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来请求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通过该设计,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通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来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这样可以实现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或者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时延信息可以是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基于该方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通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来请求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时延信息可以是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时延信息;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三时延信息。
可选的,第三时延信息包括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该方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的方式,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三时延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由CU-CP估计用户面时延而导致确定出来的第三时延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时延信息;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基于该方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的方式,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三时延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由CU-CP估计用户面时延而导致确定出来的第三时延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后,先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从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实现方式一,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实现方式二,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当然,该第二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后,先从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的确定出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从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可以为处理单元,用于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获取单元也可以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进一步的,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获取单元,还用于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源节点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发送单元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延信息,第一发送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延信息;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第一接收单元或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获取单元或第二获取单元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第一接收单元或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收单元或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源节点时延值。
上述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esired buffer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DB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后,先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从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即不查找第一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源节点时延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一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上述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B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以及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通过该设计,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为BDT,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根据BDT确定DB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可以包括: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上述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时延信息可以是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时延信息可以是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五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时延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三时延信息。
可选的,第三时延信息包括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第十三方面以及第十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六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时延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上述第十四方面以及第十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相关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七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中心单元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功能、或具有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例如芯片。上述网络设备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当通信装置为接入网中心单元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当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中心单元中包含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示例性的,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和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和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控制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用户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通信系统,可以为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系统。此外,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接入网可以是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network,NG-RAN),核心网可以是5G核心网(5G core network,5GC)。接入网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如基站(例如,gNB),gNB之间通过接口(例如Xn接口)连接。gNB和5GC通过接口(例如Ng接口)连接。核心网可以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核心网还可以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在5G NR网络的一种新的网络架构中,基站包括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基站的功能进行了拆分,基站的部分功能部署在CU,基站的另外部分功能部署在DU。DU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DU可以共用一个CU,以节省成本,易于网络扩展。CU和DU之间通过接口(例如,F1接口)连接。CU代表基站通过接口(例如,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CU和DU的功能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进行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部署在CU。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等部署在DU。相应地,CU具有RRC、PDCP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具有RLC、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功能切分只是一个例子,还可能有其他切分的方式,例如CU包括RRC、PDCP、RLC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具有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又例如CU包括RRC、PDCP、RLC、SDAP和部分MAC(例如加MAC包头)的处理能力,DU具有PHY和部分MAC(例如调度)的处理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CU分别与5GC和DU相连。在下行通信链路中,CU用于从5GC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DU。在上行通信链路中,CU用于从DU接收数据,并发送给5GC。同时,CU具有对DU的集中控制功能。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中心单元。
DU分别与CU和用户设备(UE)相连,在下行通信链路中,DU用于从CU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UE,在上行通信链路中,用于从UE接收数据,发送给CU。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DU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DU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进一步,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CU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control plane,CU-CP)和中心单元用户面(user plane,CU-UP)。CU-UP和CU-CP可以是在同一物理设备上,也可以是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CU-CP和CU-UP通过接口(例如,E1接口)连接。CU-CP代表基站通过接口(例如,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CU-CP通过接口(例如,F1-C接口)和DU连接,CU-UP通过接口(例如:F1-U接口)和DU连接。CU-CP的数量可以是一个,CU-UP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CU-UP可以共用一个CU-CP。CU-CP主要具有控制面功能。CU-UP主要具有用户面功能。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对于5G的基站,RRC层可以部署在CU-CP,而SDAP层不部署在CU-CP。CU-CP还可以具有PDCP层的控制面部分功能,例如可以进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的处理。SDAP层可以部署在CU-UP,但RRC层不部署在CU-UP。CU-UP还可以具有PDCP层的用户面部分功能,例如进行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处理。
如图3所示的架构,具有如下的特性:
(1)一个接入网设备(例如,gNB)可包含一个CU-CP、一个或多个CU-UP、以及一个或多个DU。
(2)一个DU可以连接一个CU-CP或多个CU-CP。如果一个DU可以连接一个CU-CP,DU可以进行CU-CP的选择。
(3)一个CU-UP可以连接一个CU-CP或多个CU-CP。如果一个CU-UP可以连多个CU-CP,可以进行CU-CP的选择。
(4)一个DU可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CU-UP。
(5)一个CU-UP可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DU。
应理解,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CP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CP功能的设备统称为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同样,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UP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UP功能的设备统称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
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如图2和图3所示,UE可以与接入网设备(例如,gNB)连接,具体的,UE可以与gNB中的DU连接。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UE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用户设备。
应理解,图2和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所包含的UE的数量和类型仅仅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也并不限制于此。比如,还可以包括更多与接入网设备(如gNB)进行通信的UE,为简明描述,不在附图中一一描述。此外,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尽管示出了一个基站、以及分别与每个DU连接的两个UE,但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并不限于包括该基站、以及分别与每个DU连接的两个UE,在此不再详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为了多个对象进行区分,并无其他限定意义,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DU可以向CU发送下行数据传输状态(down link data deliverystatus,DDDS)消息,该DDDS消息用于告知CU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在CU的分离架构中,CU-UP包括PDCP层,DU向CU-UP发送该DDDS消息。具体来说,在DDDS消息中携带的针对某个数据无线承载(DRB)需求的缓存大小(DBS),以使CU或CU-UP知晓DU有多少缓存可以存储这个DRB的数据包。
DU可根据当前空口的信道状态等因素确定DBS,但是还不够准确,因为DBS不仅仅需要根据当前的空口状态,还需要根据数据包在DU的缓存中的剩余缓存时间(BDT)因素等确定DBS。其中BDT是由DU自行确定的,这样就可能出现基站包括至少两个DU的场景中,不同的DU设置的BDT不同,而导致出现丢包的情况。例如,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中,基站(gNB)包括CU-UP、以及与CU-UP连接的DU1和DU2,UE也分别连接DU1和DU2,其中DU1和DU2分别自行设置BDT,如果DU1和DU2设置的BDT不相同,比如DU1自行设置的BDT的很大,DU2自行设置的BDT很小,CU-UP根据DU1和DU2的BDT大小,向DU1中传输了很多下行数据包,向DU2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比较少,这样DU2中的数据包就比较快地传输给了UE,如果DU2开始向UE传输PDCP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比较靠后的数据包,那么UE收到来自DU2的SN比较靠后的数据包之后,就需要等待正确接收到来自DU1的SN靠前的数据包以后,才能按序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传递给上层,但是DU1的数据包比较多,DU1的SN靠前的数据包可能需要较长的时延才能正确传输给UE,那么,在此之前UE正确接收的来自DU2中的SN比较靠后的数据包,在PDCP中实际等待的时延有可能会超过PDCP的等待时延阈值,从而导致即使后续DU1发送的SN比较靠前的数据包到达UE,也会由于等待时延超时而被UE判定为丢包。为解决由于DU自行设置BDT导致的DC场景下数据包丢包的问题,可以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为:CU-UP根据数据传输的容忍时延上限值与F1-U接口的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确定出BDT,并统一向DU1和DU2发送该确定出的BDT,以使DU1和DU2设置的BDT相同。其中,容忍时延上限值又可以称为包延迟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其定义可以为终端与UPF之间的数据包时延上限(The PDB defines an upper bound for the time that a packet may bedelayed between the UE and the UPF)。
实际上,数据包从核心网设备到用户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传输时延远不止F1-U接口的传输时延,所以这种方式确定的BDT并不准确,从而导致DU确定的DBS不准确的问题。因此,DU向CU发送携带DBS的DDDS消息后,CU无法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为了解决CU无法准确的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以实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确定出更准确的DBS并发送给CU,从而使CU可以准确的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具体可包括:
步骤401,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
其中,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也可称为F1 packet delay budget,F1 PDB)和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也可称为CN PDB)。举例来说,针对某一个PDU会话或者承载或者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CN PDB指的是这个PDU会话或者承载或QoS流的数据包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中心单元)到核心网设备(例如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针对某一个PDU会话或者承载或者QoS流,F1 PDB指的是这个PDU会话或者承载或者QoS流的数据包从接入网中心单元(或者接入网中心单元用户面CU-UP)设备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可以由以下方式获取第一时延信息: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F1PDB),并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CNPDB)。
在一些特殊场景中,该第一时延信息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其他时延值。下面对第一时延信息可能包括的其他时延值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也可称为Xn PDB)。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可能的方式获取Xn PDB。一种方式为,接入网中心单元测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Xn PDB)。另一种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或分布式单元测量得到XnPDB,然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接入网中心单元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Xn PDB。
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中,UE分别连接两个接入网设备,分别为第一接入网设备(gNB1)和第二接入网设备(gNB2)。如果gNB1向UE发送数据并未被UE正确接收,gNB1会向gNB2发送未被UE正确接收的数据,通过gNB2向UE重新发送该数据,这种场景下会存在XnPDB。
又例如,在切换场景中,若用户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gNB2)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gNB1)覆盖下的小区,或者,用户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下的小区,这中情况下也会存在Xn PDB。以用户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gNB2)覆盖下的小区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gNB1)覆盖下的小区为例,第一接入网设备中包括CU1和DU1,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CU2和DU2。以在下行链路传输数据包A为例,说明切换场景下的下行数据传输过程:UE在gNB2覆盖下的小区中,核心网设备将数据包A传输至CU2,CU2向DU2传输数据包A,DU2接收到数据包A之后向UE传输该数据包A,但是在UE并未正确接收该数据包A之前,UE触发切换至gNB1覆盖下的小区,这时,gNB2中的DU2将该未被UE正确接收的数据包A传输至gNB1中的DU1,由DU1将该数据包A传输至UE。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由于发生切换导致的数据包A在gNB1与gNB2之间的Xn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即XnPDB。
而且,在上述切换场景中,由于数据包A在发生切换前已经传输了一段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还需要考虑的重传时延(Retransmission Delay),重传时延指的是针对已经在空口发送过,但是UE没有正确接收(例如,针对发送的数据包,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没有收到确认(ACK)消息)的数据包在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也就是数据包A在DU2向UE传输过程的时延。当然,重传时延还可以是数据包在CU2与DU2之间的F1接口上重传采用的时间。这种场景下的重传时延可以为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切换请求消息携带给第一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是CU2发给CU1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重传时延。
应理解,上述切换场景中涉及的重传时延,也同样适用于双连接场景。
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中,UE分别连接两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这两个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是同一接入网设备中,也可以是分别位于不同的接入网设备中。比如,CU分别连接DU1和DU2,若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向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且通过与接入网中心单元(DU1)连接的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将数据传输至用户设备,则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重传时延,该重传时延指的是针对已经在空口发送过,但是UE没有正确接收(例如,针对发送的数据包,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没有收到确认(ACK)消息)的数据包在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当然,重传时延还可以是数据包在F1接口上重传采用的时间。举例来说,CU记录将数据包发送给DU1的时刻T1,CU将数据包发送给DU2进行重传的时刻为T2,那么重传时延可以认为是T2-T1-F1 PDB。
举例来说,接入网中心单元CU分别连接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和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其中,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称为DU1,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称为DU2,DU1和DU2均连接用户设备UE。DU1向UE传输数据,但是由于DU1与UE之间的信道质量变差等原因导致DU1向UE传输数据没有正确的被用户设备接收,这时网络侧决定(例如CU决定)由DU2将该没有被正确接收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在这种双连接场景下数据已经在DU1的空口传输过一段时间了。所以,在双连接场景,第一时延信息考虑了数据包在DU1的空口侧已经传输的时间,可以使得DU确定的DBS可以更准确,从而使CU能够更准确的知晓DU的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第一时延信息还可以包括源节点时延,该源节点时延指的是需要目标节点重传的数据包在源节点已经传输的时间,即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例如在双连接场景中,接入网中心单元CU分别连接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和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DU1和DU2均连接用户设备UE。DU1向UE传输数据,但是由于DU1与UE之间的信道质量变差等原因导致DU1向UE传输数据没有正确的被用户设备接收,这时网络侧决定(例如CU决定)由DU2将该没有被正确接收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在该场景下数据已经在DU1的传输过一段时间了。那么源节点时延指的是需要DU2重传的数据包已经在DU1传输的时延,假设CU将数据包发送给DU1的时刻(或者CU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为T1,CU将数据包发送给DU2进行重传的时刻为T2,那么源节点时延可以认为是T2-T1。又例如,在切换场景中,接入网中心单元CU分别连接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1和另一接入网分布式单元DU2,用户设备UE初始在DU1中服务。DU1向UE传输数据,但是由于DU1与UE之间的信道质量变差等原因导致网络侧决定(例如CU决定)将UE切换至DU2,并由DU2将该没有被正确接收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在该场景下数据已经在DU1的传输过一段时间了。那么源节点时延指的是需要DU2重传的数据包已经在DU1传输的时延,假设CU将数据包发送给DU1的时刻为(或者CU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T1,CU将数据包发送给DU2进行重传的时刻为T2,那么源节点时延可以认为是T2-T1。又例如,在切换场景中,用户在切换前被接入网设备1服务,但是由于接入网设备1与UE之间的信道质量变差等原因导致网络侧决定将UE切换至接入网设备2,并由接入网设备2将该没有被正确接收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在该场景下数据已经在接入网设备1的传输过一段时间了。那么源节点时延指的是需要接入网设备2重传的数据包已经在接入网设备1传输的时延,假设接入网设备1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T1,接入网设备1将数据包发送给接入网设备2进行重传的时刻为T2,那么源节点时延可以认为是T2-T1。
步骤402,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
示例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一,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和CN PBD。
情况二,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Xn PDB。
情况三,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RetransmissionDelay)。其中重传时延值为在源节点传输时的F1接口时延或空口传输时延。
情况四,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值。
情况五,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Retransmission Delay)。
情况六,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和源节点时延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单独采用一个消息用来发送该第一时延信息,为了减少网络开销,也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者信令中,发送给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该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这种方式可直接在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
下面结合表1对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携带的第一时延信息进行介绍。
参见表1,PDU Type用于指示数据包或消息的类型,如下表1中PDU Type(=0)表示数据包或消息的类型为下行用户数据,后文不再赘述。在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可以设置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携带第一时延信息,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之后,可以从第一字段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当然,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也可以不携带第一时延信息,比如第一字段的信息设置为0,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字段的值为0,确定出该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
表1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
第一指示信息(First Indication)
第一时延信息(First Delay Information)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即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时延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设置为0时,表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没有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设置为1时,表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了第一时延信息。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指示信息设置为0时,表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了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设置为1时,表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没有携带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1个比特,第一时延信息可以是多个比特,例如8个比特。
参见表1,在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除了设置第一字段,还可以设置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携带有第一时延信息。当然,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后,先从第一下行用户数据中的第二字段中确定出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从第一字段中确定出第一时延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一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即不查找第一字段。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在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一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
步骤403,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DBS)的方式有多种。
作为一个示例,针对一个数据包来说,可以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该数据包在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设备的剩余缓存时间(buffer dwell time,BDT),然后再根据BDT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DBS)。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不同,确定出的BDT的值也不同,那么确定的数据无线承载需求的缓存大小(desired buffer size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DBS)也不同。其中,BDT的值为容忍时延上限值(PDB)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之间的差值。
示例a1,结合上述情况一,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和CN PBD,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 PDB+CN PBD)。
示例a2,结合上述情况二,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Xn PDB,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 PDB+CN PDB+Xn PDB)。
示例a3,结合上述情况三,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PDB+CNPDB+Retransmission Delay)。
示例a4,结合上述情况四,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 PDB+CN PDB+源节点时延)。
示例a5,结合上述情况五,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PDB+CNPDB+Xn PDB+Retransmission Delay)。
示例a6,结合上述情况六,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那么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确定的BDT的值可以表示为PDB-(F1 PDB+CN PDB+Xn PDB+源节点时延)。
通过上述示例,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即各种时延值的组合,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时延,从而使网络可以准确了解下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可选的,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的相关描述。
步骤502,接入网中心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中心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方式A,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不同,确定出的第二时延信息也不同,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b1,结合上述情况一,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和CN PBD,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BD。
示例b2,结合上述情况二,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Xn PDB,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
示例b3,结合上述情况三,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Retransmission Delay。
示例b4,结合上述情况四,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值,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源节点时延。
示例b5,结合上述情况五,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RetransmissionDelay。
示例b6,结合上述情况六,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源节点时延。
方式B,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
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不同,确定出的第二时延信息也不同,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c1,结合上述情况一,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和CN PBD,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 PDB+CN PBD)。
示例c2,结合上述情况二,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Xn PDB,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 PDB+CN PDB+Xn PDB)。
示例c3,结合上述情况三,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 PDB+CN PDB+RetransmissionDelay)。
示例c4,结合上述情况四,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源节点时延,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PDB+CN PDB+源节点时延)。
示例c5,结合上述情况五,即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 PDB+CN PDB+Xn PDB+RetransmissionDelay)。
示例c6,结合上述情况六,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源节点时延,第二时延信息包括PDB-(F1 PDB+CN PDB+Xn PDB+源节点时延)。
步骤503,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时延信息。
步骤504,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DBS)。
当第二时延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时,可以根据如下示例确定BDT。
结合上述示例b1,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BD,BDT的值为PDB-(F1PDB+CNPBD)。
结合上述示例b2,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BDT的值为PDB-(F1PDB+CN PDB+Xn PDB)。
结合上述示例b3,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Retransmission Delay,BDT的值为PDB-(F1 PDB+CN PDB+Xn PDB)。
结合上述示例b4,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源节点时延,BDT的值为PDB-(F1 PDB+CN PDB+源节点时延)。
结合上述示例b5,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RetransmissionDelay,BDT的值为PDB-(F1 PDB+CN PDB+Xn PDB+Retransmission Delay)。
结合上述示例b6,第二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源节点时延,BDT的值为PDB-(F1 PDB+CN PDB+Xn PDB+源节点时延)。
通过上述示例,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以及容忍时延上限值,确定出BDT。
当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时,即第二时延信息为BDT,中心单元分布式设备接收到BDT。具体可参见上述示例c1至c6,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示例,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直接接收到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确定的BDT。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单独采用一个消息用来发送该第二时延信息,为了减少网络开销,也可以将第二时延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者信令中,发送给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该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这种方式可直接在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信令或消息交互的次数。
下面结合表2对第二下行用户数据携带的第二时延信息进行介绍。
参见表2,在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可以设置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携带第二时延信息,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之后,可以从第三字段确定第二时延信息。当然,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也可以不携带第二时延信息,比如第三字段的信息设置为0,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三字段的值为0,确定出该第二下行用户数据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即第二下行用户数据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二时延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
表2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
第二指示信息(Second Indication)
第二时延信息(Second Delay Information)
参见表2,在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除了新增第三字段,还可以新增第四字段,第四字段用于携带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携带有第二时延信息。当然,该第二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这样,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后,先从第二下行用户数据中的第四字段中确定出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从第三字段中确定出第二时延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未携带第二时延信息,则不做处理,即不查找第三字段。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所述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在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二时延信息,而不需要单独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减少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步骤中涉及的消息名称,仅作为示例性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其它名称但所实现的功能和/或携带的消息与上述各步骤中涉及的消息相同或相似时,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实施例中,是以基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为例进行介绍的,即接入网设备(例如gNB)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适用于CU包括CU-CP和CU-UP的场景。
当接入网中心单元划分为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时,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传输控制信令,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传输用户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a所示,该通信方法具体可包括:
步骤610,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
其中,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延信息可以仅包括F1 PDB。那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该F1 PDB,如果多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具有相同的F1PDB,在用户面需要通过多个下行数据包发送该F1 PDB,但是在控制面只需要发送一次,即多个DRB的F1 PDB一起发送,从而可以节省开销。
下面分别对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中的任一时延值的方式进行介绍。
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F1 PDB为例,F1 PDB可由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测量得到,并发送给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F1 PDB。
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CN PBD为例,该CN PBD可由核心网设备测得的,并发送给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CN PBD。
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以CU-CP1为例)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Xn PDB为例,在切换场景中,以第一接入网设备gNB1包括CU-CP1、CU-UP1,第二接入网设备gNB2包括CU-CP2、CU-UP2为例,该CU-CP1有以下几种可获取Xn PDB的方式:
一种方式为,CU-CP1测量得到的该Xn PDB。
另一种方式为,CU-UP1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发送给CU-CP1。
又一种方式为,CU-CP2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发送给CU-CP1。
还有一种方式为,CU-UP2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发送给CU-CP2,然后再由CU-CP2发送给CU-CP1。
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以CU-CP1为例)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重传时延值(Retransmission Delay)为例,在双连接场景中,以CU-CP 1分别连接DU1和DU2为例,其中,DU1和DU2都可以测量得到DU1到DU2的重传时延值,所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Retransmission Delay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DU1的Retransmission Delay,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DU2的Retransmission Delay,还有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Retransmission Delay。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时延信息中包括源节点时延值,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源节点时延值的方式,可以参考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重传时延值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以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可选的,Xn PDB也可以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下面针对需要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的时延值,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PDB。相应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F1 PDB),相应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F1 PDB。
示例的,上述步骤610可由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1,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其中,第三时延信息可以是F1 PDB、Xn PDB、以及重传时延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应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示例的,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承载建立请求(也可以称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承载修改请求(也可以称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后文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在一个例子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消息类型。
例如,当第三时延信息包括F1 PDB,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 PDB。在该示例中,如果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CU-CP来测F1-PDB,CU-CP只能根据CU-CP与DU之间的F1控制面接口时延来估算CU-UP与DU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时延,而F1-PDB实际上是F1用户面接口时延,所以CU-CP估算的F1-PDB不准确。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CU-UP能够知晓数据的传输时间,如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等,这样CU-UP可以准确的测量得到F1PDB,然后CU-UP将F1 PDB发送给CU-CP,CU-CP就可以获得准确的F1 PDB。
又例如,如果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还需要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Xn PDB,那么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Xn PDB。又例如,如果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还需要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Retransmission Delay,那么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Retransmission Delay。应理解,在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需要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多种时延值时,可以用一个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多种时延值,当然,也可以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多个指示信息,每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的一种或多种时延值。本申请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一个第三指示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S2,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时延值。相应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示例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为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也可以称为承载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承载修改响应消息(也可以称为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后文不再赘述。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 PDB,则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F1 PDB;再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 PDB和Xn PDB,则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F1 PDB和Xn PDB;再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PDB和Retransmission Delay,则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F1 PDB和Retransmission Delay;再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F1 PDB、Xn PDB和RetransmissionDelay,则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F1 PDB、Xn PDB和Retransmission Delay。
步骤S3,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从第一响应消息中获取第三时延信息。
步骤S4,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根据第三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
例如,第一时延信息除了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时延值之外,还包括其它时延值,那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还需要获取其它时延值,例如,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中所指示的F1 PDB,还包括CN PDB,那么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以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CN PD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4与上述步骤S1-S3不分先后顺序,即可以先进行步骤S4,也可以先进行步骤S1-S3。
步骤611,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实现步骤611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可以单独采用一个消息用来发送该第一时延信息,为了减少网络开销,也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者信令中,发送给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UE上下文建立请求。
步骤612,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的方式可参见针对上述步骤403中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参见图6b,该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20,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步骤620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步骤610,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21,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能的方式。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第二时延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示例b1、示例b2、示例b3、示例b4、示例b5、示例b6,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第二时延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示例c1、示例c2、示例c3、示例c4、示例c5、示例c6,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22,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二时延信息。
可选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携带有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二UE上下文建立请求。
步骤623,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的方式可参见针对上述步骤504中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通过用户面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进行交互,使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更准确的确定出DBS。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a所示,该通信方法具体可包括:
步骤710,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
其中,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分别对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中的任一时延值的方式进行介绍。
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F1 PDB为例,F1 PDB可由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测量得到。
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CN PBD为例,该CN PBD可由核心网设备测得的,并发送给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然后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将该CN PBD发送给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可选的,CN PBD也可以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测得。所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可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CN PBD。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测得CN PBD之后,也可以直接发送给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
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以CU-UP1为例)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Xn PDB为例,在切换场景中,以第一接入网设备gNB1包括CU-CP1、CU-UP1,第二接入网设备gNB2包括CU-CP2、CU-UP2为例,该CU-UP1有以下几种可获取Xn PDB的方式:
一种方式为,CU-UP1测量得到的该Xn PDB。
另一种方式为,CU-CP1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发送给CU-UP1。
又一种方式为,CU-CP2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 CU-UP1。
还有一种方式为,CU-UP2测量得到该Xn PDB,并将测得的Xn PDB发送给CU-CP1,以通过CU-CP1转发给CU-UP1。
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以CU-UP1为例)获取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Retransmission Delay为例,在双连接场景中,以CU-UP 1分别连接DU1和DU2为例,其中,DU1和DU2都可以测量得到DU1到DU2的重传时延值(Retransmission Delay),所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获取Retransmission Delay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CU-UP1)接收来自DU1的Retransmission Delay,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CU-UP1)接收来自DU2的Retransmission Delay,还有一种可能的方式为:DU1或DU2将测得的Retransmission Delay发送给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CU-CP1),然后,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CU-UP1)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CU-CP1)发送的Retransmission Delay。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时延值:F1 PDB、CN PDB、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Delay中,中心单元用户设备可以从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CN PDB,而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可以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发送,也可以中心单元用户设备自己测得。
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需要从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获取时延值时,上述步骤71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步骤S1,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接收来自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四时延信息。可选的,第四时延信息可以源节点时延、重传时延、CNPDB、Xn PDB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S2,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步骤S3,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根据第四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
步骤711,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一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实现步骤711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可以单独采用一个消息用来发送该第一时延信息,为了减少网络开销,也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者信令中,发送给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
步骤712,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的方式可参见针对上述步骤403中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参见图7b,该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21,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时延信息。
其中,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时延信息是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第二时延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示例b1、示例b2、示例b3、示例b4、示例b5、示例b6,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第二时延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示例c1、示例c2、示例c3、示例c4、示例c5、示例c6,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22,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二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实现步骤722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可以单独采用一个消息用来发送该第一时延信息,为了减少网络开销,也可以将第二时延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者信令中,发送给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下行用户数据,第二下行用户数据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相应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第二下行用户数据。
步骤723,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二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的方式可参见针对上述步骤403中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的实施例中,介绍了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或第二时延信息,或者,通过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时延信息或第二时延信息,应理解,还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分为两类时延值,其中一类时延值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另一类时延值由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
其中,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示例,以第一时延信息包括F1 PDB、CN PDB、Xn PDB、以及Retransmission Delay为例,将变化频率低的时延值如F1 PDB、CN PDB、Xn PDB作为第一类时延值,将变化频率高的时延值Retransmission Delay作为第二类时延值,通过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类时延值,通过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类时延值。
作为另一个示例,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也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类时延值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类似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也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类时延值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作为又一个示例,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也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二参数值的差值,其中第二参数值为第一类时延值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类似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也可以向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容忍时延上限值与第三参数值的差值,其中第三参数值为第二类时延值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应理解,本申请对于这几种时延值的类别划分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划分。
此外,F1 PDB、CN PDB、Xn PDB、Retransmission Delay等时延值的获取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到第一类时延值和第二类时延值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类时延值和第二类时延值,确定DBS。具体的确定DBS的方式可参见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UE、CU-UP,CU-CP、DU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CU、CU-UP、CU-CP或DU等。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可包括收发器801、处理器802。所述收发器8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800与其他网络设备之间收发信息。所述处理器802可以执行通信装置800内部实现或处理的步骤。
当通信装置800为CU时,通信装置8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中心单元完全对应,通信装置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中心单元,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中心单元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4-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中心单元执行的相应步骤。
当通信装置800为CU-UP时,通信装置8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完全对应,通信装置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6a、图7a、图7b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当通信装置800为CU-CP时,通信装置8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完全对应,通信装置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6a、图6b、图7a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当通信装置800为DU时,通信装置8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完全对应,通信装置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接入网分布式单元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4、图5、图6a、图6b、图7a、图7b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执行的相应步骤。
所述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3,可以用于存储通信装置8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8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接入网设备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图9示出了一种接入网中心单元900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中心单元9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CU,具体用于实现图4至图5所述的实施例中CU执行的方法,该CU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获取单元901、收发单元902、处理单元903。其中:
若接入网中心单元900执行图4中的通信方法,获取单元901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收发单元902执行图4中的步骤402。
若接入网中心单元900执行图5中的通信方法,获取单元901执行图5中的步骤501,收发单元902执行图5中的步骤503,处理单元903执行图5中的步骤504。
图10示出了一种接入网控制面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控制面设备1000可以上述实施例中的CU-CP,具体用于实现图6a、图6b、图7a所述的实施例中CU-CP执行的方法,该CU-CP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获取单元1001、收发单元1002、处理单元1003。其中:
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1000执行图6a中的通信方法,获取单元1001执行图6a中的步骤610的S3,收发单元1002执行图6a中的步骤610的S1、S2、步骤611,处理单元1003执行图6a中的步骤S4。
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1000执行图6b中的通信方法,获取单元1001执行图6b中的步骤620,收发单元1002执行图6b中的步骤622,处理单元1003执行图6b中的步骤623。
若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1000执行图7a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002执行图7a中的步骤710的S1、S2。
图11示出了一种接入网用户面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用户面设备1100可以上述实施例中的CU-UP,具体用于实现图6a、图7a、图7b所述的实施例中CU-UP执行的方法,该CU-UP的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收发单元1101、处理单元1102。其中:
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1100执行图6a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101执行图6a中的步骤610的S1、S2。
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1100执行图7a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101执行图7a中的步骤710的S1、S2、步骤711。处理单元1102执行图7a中的步骤710的S3。
若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1100执行图7b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101执行图7b中的步骤722。处理单元1102执行图7b中的步骤721。
图12示出了一种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可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DU,具体用于实现图4至图7a所述的实施例中DU执行的方法,该DU的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获取单元1201、收发单元1202、处理单元1203。其中: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4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4中的步骤402,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4中的步骤403。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5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5中的步骤503,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5中的步骤504。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6a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6a中的步骤611,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6a中的步骤612。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6b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6b中的步骤622,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6b中的步骤623。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7a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7a中的步骤711,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7a中的步骤712。
若接入网分布式单元1200执行图7b中的通信方法,收发单元1202执行图7b中的步骤722,处理单元1203执行图7a中的步骤723。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比如CU、CU-UP、CU-CP以及DU等)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可选的,所述装置可为芯片。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用于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其中,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
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所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获取第一时延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所述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所述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其中,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
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所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向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
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
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用于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其中,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所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所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信息是容忍时延上限值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的各项时延值之和的差值;所述容忍时延上限值为所述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上限值。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与接入网分布式单元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值和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为数据无线承载确定需求的缓存大小;
其中,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中心单元,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的传输时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还包括源节点向用户设备传输所述数据的源节点时延值,所述源节点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或源接入网分布式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时延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所述第一下行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延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发送所述源节点时延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单元控制面设备和中心单元用户面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单元用户面的第一下行用户数据。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94604.0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23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4604.0A CN112423330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4604.0A CN112423330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3330A CN112423330A (zh) 2021-02-26
CN112423330B true CN112423330B (zh) 2023-01-13

Family

ID=7477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4604.0A Active CN112423330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3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865A (zh) * 2021-03-04 2022-09-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5915187A (zh) * 2021-08-17 2023-04-04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41026A (zh) * 2022-02-17 2022-06-17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NR系统中NG-RAN侧QoS监控精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63199B2 (en) * 2014-01-29 2017-09-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484183B (zh) * 2016-06-08 2020-12-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cu、du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8811153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06921996B (zh) * 2017-05-12 2019-07-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层2统计量的统计方法、cu及du
CN109526029B (zh) * 2017-09-20 2022-05-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优化方法、介质、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09600766B (zh) * 2017-09-30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62822B (zh) * 2017-12-26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侧传输时延获取方法及装置
US11006312B2 (en) * 2018-04-06 2021-05-11 Apple Inc. PDCP packet-based DDDS frame 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904372 - Email discussion 105#44 NR-RD-CU delay measurements_Report".《3GPP tsg_ran\wg2_rl2》.2019,全文. *
网络切片让5G多场景应用成为可能;夏旭 等;《通信世界》;201711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3330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115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ereof
US1169620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US9622132B2 (en) Switching between cellular and license-exempt (shared) bands
KR101455015B1 (ko) 무선 디바이스에서 다수의 무선 액세스 베어러들의 재구성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9151918B (zh)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246178B2 (en) Balanc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1242333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71173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4816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3025025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9019224A1 (zh) 命令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KR20160135766A (ko) 개선된 멀티-캐리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51605B (zh) 有效可靠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装置
US20220078661A1 (en)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WO2020156211A1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90386791A1 (e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7011128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entral processing node, gateway, and base station
CN11235146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377816A1 (en) Handov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25270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227868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88267A1 (e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788846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
CN115103402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1170063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using a packet including transmission nu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