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3402A -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3402A
CN115103402A CN202210577209.9A CN202210577209A CN115103402A CN 115103402 A CN115103402 A CN 115103402A CN 202210577209 A CN202210577209 A CN 202210577209A CN 115103402 A CN115103402 A CN 115103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node
data unit
message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7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楚婷
徐海博
朱元萍
刘亚林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7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3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3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3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该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该第一设备根据该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810444917.9,原申请日是2018年5月10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未来蜂窝网络的部署和应用,在第五代(5Generation,5G)新空口(NewRadio,NR)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支持无线回程和中继链路的技术,该技术即为结合的接入和回程(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密集的NR小区的部署且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传输网络。其中,在IAB的网络结构中,宿主基站(Donor 5GNodeB,DgNB)可以与核心网直接相连,并且可连接多个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中继节点可连接其他的中继节点。基站之间的链路(包括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以及,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回程(Backhaul)链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链路(包括宿主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以及,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Access)链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与宿主基站或者中继节点连接,用户设备与宿主基站直接相连,即为一跳链路。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相连,即为多跳链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与基站直接连接,或者,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一个中继节点与基站连接。在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Evolution,LTE)中,中继节点为层3协议栈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负责进行将接收到的乱序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递交给其上层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在5G系统的NR中,中继节点为层2协议栈中的RLC层不再具有重排序功能。因此,在5G系统的多跳链路中用户设备与宿主基站进行数据处理时会产生丢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降低了通信效率,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可以解决在5G系统的多跳链路中用户设备与宿主基站进行数据处理时会产生丢包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该第一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中的数据单元,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理解,在上行传输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终端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宿主基站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在下上行传输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宿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宿主基站通过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该宿主基站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包括:
若该第一信息中包括该第一序列范围内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将该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得到该第二序列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包括:
该第一设备接收通过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为PDCP实体的状态报告;或,
该第一消息为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包括:
该第一设备接收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第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该第一消息和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为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为周期性发送的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周期性发送第一消息,从而保证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设备接收通过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该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查询请求。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该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该第一中继节点转发该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中的数据单元,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通过第一中继节点转发至第一设备,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该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为根据该第一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和该第一信息确定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中的数据单元,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息,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该第一中继节点对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对数据单元添加编号,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理解,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与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继节点对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包括:
该第一中继节点对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按照接收顺序添加编号。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继节点对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中继节点对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或
该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编号的功能或排序的功能。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编号的功能和排序的功能。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或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接收与该第二中继节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该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该第二中继节点对该具有编号的该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中继节点能够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理解,第二中继节点可以为中间中继节点,即为不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第一中继节点添加的,该第一中继节点为与该终端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或
所述编号为与该第二中继节点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的。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第二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的功能。
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
该第一中继节点根据该编号对该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该第一中继节点向该第一设备按所述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所述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将数据单元进行添加编号或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接收与该第二中继节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该第二中继节点对该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中继节点能够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或
该编号为与第二中继节点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第二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该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该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的。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确定第一跳数信息,该第一中继节点为与该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该第一中继节点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跳数信息;
其中,该第一跳数信息为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或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加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的数据单元的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包括:
通过广播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包括:
通过专用信令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继节点确定该第一跳数信息,包括:
该第一中继节点将该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该第一跳数信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该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该第一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送端存在发送窗口的最大边沿,接收端不存在接收窗口的最大边沿,通过发送携带计数值的数据单元,从而对数据单元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该第一数据单元,包括: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该第一数据单元。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按照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顺序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结合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数据单元在该第一序列范围内。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或该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时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法包括:
该第二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该第一数据单元属于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内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得到所述第二序列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PDCP实体的状态报告;或,
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确定的。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为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周期性发送的消息。
结合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查询请求。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转发所述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根据所述通信设备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的。
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结合第十五方面,在第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按照接收顺序添加编号。
结合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结合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结合第十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十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通信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具有编号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二中继节点,即通信设备可以为中间的中继节点。
结合第十六方面,在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号为第一中继节点添加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第一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或
所述编号为与所述通信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的。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结合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编号对该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第一设备按所述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所述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将数据单元进行添加编号或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十七方面,在第十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
结合第十七方面,在第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与该通信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处理模块,用于对该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二中继节点,即通信设备可以为中间的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中继节点能够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十八方面,在第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或
该编号为与第二中继节点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
结合第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十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十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十九方面,在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该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结合第十九方面或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
结合第十九方面或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结合第十九方面或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的。
结合第十九方面或第十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跳数信息,该通信模块为与该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收发模块,用于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跳数信息;
其中,该第一跳数信息为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的数量或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的数量加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的数据单元的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方面,在第二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通过广播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二十方面,在第二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通过专用信令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二十方面,在第二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该通信设备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该第一跳数信息。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该第一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送端存在发送窗口的最大边沿,接收端不存在接收窗口的最大边沿,通过发送携带计数值的数据单元,从而对数据单元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一方面,在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该第一数据单元。
结合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按照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顺序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结合第二十一方面或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数据单元在该第一序列范围内。
结合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或该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时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所述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该第一数据单元属于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二十二方面,在第二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在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内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得到所述第二序列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或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PDCP实体的状态报告;或,
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或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确定的。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为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周期性发送的消息。
结合第二十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查询请求。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转发所述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根据所述通信设备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的。
收发器,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结合第二十四方面,在第二十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按照接收顺序添加编号。
结合第二十四方面或第二十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结合第二十四方面或第二十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结合第二十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二十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与所述通信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具有编号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二中继节点,即通信设备可以为中间的中继节点。
结合第二十五方面,在第二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号为第一中继节点添加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第一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或
所述编号为与所述通信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的。
结合第二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添加编号的功能。
结合第二十五方面或第二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二十五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二十五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处理器,用于根据该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六方面,在第二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该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结合第二十六方面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
结合第二十六方面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结合第二十六方面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的。
结合第二十六方面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为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第二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
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编号对该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收发器,还用于向该第一设备按所述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所述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将数据单元进行添加编号或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七方面,在第二十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
结合第二十七方面,在第二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二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二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方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与该通信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处理器,用于对该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二中继节点,即通信设备可以为中间的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中继节点能够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八方面,在第二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号为该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或
该编号为与第二中继节点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
结合第二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该通信设备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结合第二十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结合第二十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第二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模器,用于确定第一跳数信息,该通信设备为与该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收发模器,用于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该第一跳数信息;
其中,该第一跳数信息为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的数量或该至少一个通信设备的数量加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中的中继节点。例如,第一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的数据单元的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二十九方面,在第二十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广播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二十九面,在第二十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专用信令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三消息。
结合第二十九方面,在第二十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
将该通信设备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该第一跳数信息。
第三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该第一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送端存在发送窗口的最大边沿,接收端不存在接收窗口的最大边沿,通过发送携带计数值的数据单元,从而对数据单元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三十方面,在第三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或
若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该第一数据单元。
结合第三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按照该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顺序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结合第三十方面或第三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数据单元在该第一序列范围内。
结合第三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或该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时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三十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三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所述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该第一数据单元属于第一序列范围,该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结合第三十一方面,在第三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第三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通信设备中,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负责该芯片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互,该至少一个存储器、该接口电路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进行上述各个方面的该的方法中该通信设备的操作。
第三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设备;其中,该通信设备为上述各个方面该的通信设备。
第三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应用于通信设备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系列指令,当该指令被运行时,以进行上述各个方面的该的方法中该通信设备的操作。
第三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面的该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场景2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的计数值(COUNT)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2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3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5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5G系统的NR中,申请人发现中继节点为层2中继即不包含PDCP层时,由于中继节点的RLC层不具有重排序功能,多跳链路中的传输在每一跳都会在前一跳的基础上进一步乱序。可能导致在5G系统的多跳链路中用户设备与宿主基站进行数据处理时会产生丢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降低了通信效率,用户体验较差。以下提出的方案可以解决在5G系统的多跳链路中用户设备与宿主基站进行数据处理时会产生丢包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编码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PLMN网络或者设备与设备(device-to-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图2是能够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系统2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5G中一种可能的IAB的网络结构图。该系统200包括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包括宿主基站(Donor5G NodeB,DgNB)210,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例如,中继节点201、中继节点102、和中继节点203。接入网设备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21和终端设备222)通信。
如图2所示的IAB的网络结构图,该网络结构由于5G的新空口技术支持结合的接入和回程技术。在图2中,宿主基站与核心网可以直接相连。例如,可以连接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可连接其他的中继节点,此处的中继节点可以为基站。在基站之间的路径,例如,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路径,以及,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路径均可以称为回程路径。终端设备可以与宿主基站或者中继节点连接,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直接相连,即为一跳路径。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连接,即为多跳路径。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路径,例如,宿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以及,中继节点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均称为接入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进行通信,一方面中继节点可以提供较大的网络覆盖面降低通信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中继节点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的通信方法。
应理解,图2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图2中未予以画出。
在5G系统的空口中传输数据单元时,虽然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在发射端(发送设备)空口是按序发出,但由于多个HARQ进程的并行运行,在接收端(接收设备)接收的顺序很有可能是乱序的。数据单元在发射端的PDCP层加上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PDCP的接收实体会利用SN进行重排序和重复检测,保证顺序提交以及检测重复的单元。发射端与接收端同时还需要维护着相同的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使用HFN目的是为了降低空口上传输的比特数,即只用传输序列号。SN和HFN和起来组成了数据单元的计数(COUNT)值。每一个数据单元都有一个COUNT值,发射端(发送设备)空口就是按照数据单元的COUNT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发送的。发射端需要维护发送的SN不超过总SN数的一半,以免造成帧号混乱。同样的,接收端也将以SN数一半的长度为接收窗。在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单元也可能是乱序的,但是由于发送端在空口发送不超过一半SN数的数据单元,因此,接收的数据单元递交到PDCP层通常是乱序的,但是虽然乱序也将在接收窗内,PDCP层将把在接收窗内的数据单元按COUNT值排序,按照COUNT值的顺序按序递交给上层。
图3是数据单元的计数值(COUNT)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数据单元的COUNT值由SN字段和HFN字段组成,其中,HFN字段部分的比特数(bit)和SN字段部分的比特数(bit)之和为32比特,即数据单元中COUNT字段为32比特。
在5G NR中,接收设备的PDCP实体依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的COUNT值对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进行重排序。其排序及递交过程如下:
接收到一个数据单元后,首先根据其SN号及维护的HFN,推断出当前接收到的COUNT值。
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COUNT值是否在有效的接收窗内:即是否大于等于下一个将要递交的COUNT值。若不在有效的接收窗内,就会丢掉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若在有效的接收窗内,会将有效的数据单元存在PDCP层,然后按序递交。
图4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中的数据单元处理的方法可以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确认模式的数据(AM DRB)传输,通过RLC层的反馈来控制发送序列号范围,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来控制不发送多于一半SN的数据;针对非确认模式的数据(UM DRB)传输,可以通过MAC的HARQ进程反馈,控制发送序列号范围,来实现不发送多于一半SN的数据。
在IAB的多跳链路的场景下,由于存在多跳链路因此会出现数据单元的乱序传输。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发送在发送窗口内序列号为1至N号的数据单元,,该发送窗口为当前发送端可以发送的序列号范围,由于空口的乱序,导致第一中继节点处接收到乱序的数据单元,例如图4中所示,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中继节点可能会接收到发送端发出的1号数据单元后,成功接收到了N+1号数据单元,而2号至N号数据单元均处于重传状态。
第一跳乱序接收的数据单元会以接收到的顺序即乱序继续发出,例如,中继节点1收到的乱序数据单元会继续向中继节点2发送。而发送端根据第一跳的接收数据单元的反馈确定分配序列号的范围或称之为“发送窗口”,即更多的数据可以被发送端发送给第一跳的节点,将导致在空口上同时有接收窗内的数据单元(例如,序列号为1至N号数据单元)和接收窗外的数据单元(例如,序列号为1至N号之外的数据单元)在同时传输。由于第二跳的空口传输仍然是乱序的,可能导致接收窗内的数据先于接收窗外的数据到达接收端,将造成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窗口,从而接收端进行了数据单元丢弃。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单元传输的过程中,接收端仅能识别与发送端发送窗口相对应的接收窗口内的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窗口的数据单元接收端会识别成过期数据,将出现误以为已经接收过该数据单元从而进行丢弃的情况。例如,若发送窗口内对应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为1至N号,则此时接收端的接收窗口可以识别序列号为1至N号的数据单元,1号至N号之外的数据单元被当做上一轮已经接收过该数据单元进行丢弃。
对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 Mode,AM)的上行数据传输如图4所示。假设发送的所有PDCP的SN为2N个数值,则一次可以同时在空口发送N个PDCP数据单元,此时第一跳接收端不会出现由于空口乱序导致的数据包超窗的情况。当发送端收到第一跳接收端的第1号数据单元的反馈时,可以发出N+1号数据单元。
考虑一种可能的接收状况,第一跳的接收端(中继节点1)接收到1号数据单元后,先接到了发射端又发出的N+1号数据单元后,然后才接到了2号数据单元。由于在5G系统中RLC层不再具有重排序功能,而由层2协议栈中的PDCP层负责对接收到的乱序的数据单元进行重排序,中继节点不具有PDCP层因此无法进行重排序。中继节点1按照当前接收数据单元的顺序进行发送(1,N+1,2,N…),在第二跳的接收端(中继节点2)接收时,由于乱序可能导致先接收到的是PDCP的N+1号数据单元,接收顺序可能为(N+1,1,N,2…)。若传输到宿主基站时,接收数据单元的顺序可能为(N+1,1,N,2…),由于当前的接收窗为1到N号,N+1号数据单元将直接被认为超出接收窗口被丢弃。
对于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的上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在UM模式下,RLC层对于不进行分割的数据单元不进行编号。因此,从RLC的角度,上层给RLC多少数据单元,若空口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则空口可能就会有多少数据单元发出多少数据单元,由于数据单元在空口上的乱序,并且在中继间空口上的发送窗口大小不受控,可能导致接收端接收时有大量的数据单元由于超窗造成丢失。
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保证接收窗口的数据单元不会出现由于超出接收窗口而造成的数据单元的丢包行为。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应注意,这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可以为在5G系统中或未来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之间整个控制面建立完成之后,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之间进行的数据处理。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5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上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该通信方法500包括:
S510,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此处以上行传输场景为例,例如,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序列范围为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的数据单元的范围。
S520,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例如,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宿主基站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S530,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中的数据单元,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包括:
若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序列范围内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得到所述第二序列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例如,第一序列范围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发送窗口,第一序列范围为序列号为1号至10号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组可以为1号至10号数据单元,当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接成功接收1号数据单元和2号数据单元的信息时,则第一序列范围顺延2个序列确定第二序列范围为3号至13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信息中包括宿主基站成功接收1号数据单元和5号数据单元时,则第一序列范围顺延1个序列确定第二序列范围为2号至11号。若第一信息中包括宿主基站成功接收2号数据包和3号数据包时,则第一序列范围不顺延。应理解,当第一信息中包括宿主基站成功接收到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即接收到从1号数据单元开始连续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确定第二序列。
应理解,第一序列范围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发送窗口,发送窗口可以小于或等于一半的SN空间。
应理解,第一序列范围为终端设备的可以发送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范围,终端设备发送的序列号范围应该在第一序列范围内。确定了第二序列范围后,终端设备发送的序列号应该在第二序列范围内。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的第一消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消息,第一设备接收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
例如,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转发从而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宿主基站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
例如,第一数据单元组包括数据单元a、数据单元b、数据单元c、数据单元d、数据单元e,这5个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可以为1号至5号数据单元,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将第一数据单元组发送至宿主基站,宿主基站接收到了1号至3号数据单元,未接收到4号和5号数据单元,宿主基站会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中包括宿主基站接收到1号至3号数据单元,未接收到4号和5号数据单元的信息,宿主基站向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第一消息,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该第一消息,将该第一消息中转发至终端设备,其中,第一消息中包括第一信息。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只对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进行转发,最终发送至终端设备,中继节点并不对该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转发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第一消息可以为宿主基站发送的PDCP实体的状态报告,或者,第一消息可以为宿主基站发送的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为宿主基站周期性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为在终端设备向宿主基站发送查询请求,例如查询宿主基站对于第一数据单元组的接收情况时,宿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宿主基站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信息。第二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确定的。
在一个示例中,假设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通过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进行通信,即终端设备-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宿主基站。终端设备向宿主基站发送a、b、c、d、e这5个数据单元,终端设备的RLC实体对这5个数据单元分别加包头,包头含有编号:a-1、b-2、c-3、d-4、e-5,终端设备首先向中继节点1发送5个数据单元,中继节点1维护一个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
例如,在中继节点1处维护的映射关系为1-6、2-7、3-8、4-9、5-10,即在中继节点1处将a、b、c、d、e这5个数据单元的包头1、2、3、4、5去掉,然后给数据单元重新添加新的包头a-6、b-7、c-8、d-9、e-10。接着中继节点1向中继节点2发送5个数据单元,中继节点2也会维护一个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
例如,在中继节点2处维护的映射关系为6-11、7-12、8-13、9-14、10-15,即在中继节点2处将a、b、c、d、e这5个数据单元在中继节点1处添加的包头6、7、8、9、10去掉,然后给数据单元重新添加新的包头a-11、b-12、c-13、d-14、e-15。中继节点2向宿主基站发送这5个数据单元,例如,若宿主基站处成功接收数据单元的包头为11、12、13的数据单元,未成功接收数据单元的包头为14、15的数据单元,宿主基站的PDCP层能够识别去掉包头的11、12、13的数据单元为数据单元a、数据单元b、数据单元c,此时宿主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即宿主基站接收到了数据单元a、数据单元b、数据单元c,未接收到包头为14、15的数据单元,即宿主基站向中继节点2发送第一消息宿主基站成功接收到了包头为11、12、13的数据单元,未接收到包头为14、15的数据单元。中继节点2根据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6-11、7-12、8-13、9-14、10-15,向中继节点发送处理过的第一消息,即向中继节点1发送宿主基站成功接收到了包头为6、7、8的数据单元,未接收到包头为9、10的数据单元,中继节点1根据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1-6、2-7、3-8、4-9、5-10向终端发送处理过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即向终端设备发送宿主基站成功接收到了包头为1、2、3的数据单元,未接收到包头为4、5的数据单元,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知宿主基站已成功接收数据单元a、数据单元b、数据单元c,未成功接收数据单元d、e。其中,第二消息可以为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维护的编号映射关系可以为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RLC实体的编号和中继节点向下一跳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的RLC实体的编号的映射关系,即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编号与发送出去的数据单元的编号的映射关系。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6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以上行传输为例,该通信方法600包括:
S610,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例如,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中,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S620,第一中继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按照接收顺序添加编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添加编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对数据单元添加编号,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例如,在上行传输场景下第一中继节点为可以为与终端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具有排序的功能和编号的功能;或者,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具有编号功能;或者,第一中继节点具有排序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4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以下行传输为例,该通信方法400包括:
S410,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
S420,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例如,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中,基站通过第三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第三中继节点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第三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并按照接收顺序将第一数据单元组进行添加编号;第三中继节点将具有编号的第一数据单元组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当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到具有编号的第一数据单元组后可以对第一数据单元组可以对第一数据单元组进行排序;或者第二中继节点可以不对第一数据单元组排序,直接将具有编号的第一数据单元组发送至第一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并按照编号对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S430,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一设备按所述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所述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中继节点能够对数据单元添加编号,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例如,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基站通过第三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编号对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并向终端设备按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第一中继节点为与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具有加编号和排序的功能。
例如,终端设备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序列号为1号至5号数据单元,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顺序为2号数据单元、1号数据单元、3号数据单元、4号数据单元、5号数据单元。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进行加编号,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根据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顺序进行编号,例如,第一中继节点将序列为2号的数据单元编号为①,将序列为1号的数据单元编号为②、将序列为3号的数据单元编号为③、将序列为4号的数据单元编号为④、将序列为5号的数据单元编号为⑤,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将数据单元的编号挂在数据单元的包头上。
应理解,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为PDCP层可以识别的编号,中继节点不具有PDCP层因此无法识别。第一中继节点按接收顺序将数据单元进行编号①②③④⑤,第一中继节点增加的编号为中继节点可以识别的编号。
如图9所示,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二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可以不按照数据单元新增的编号进行排序,第二中继节点将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三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将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新增的编号进行排序后,再上交给第二设备的PDCP层,从而确保第二设备的PDCP层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会超出接收窗口,第二设备的PDCP层再根据PDCP层的编号进行排序,避免第二设备由于数据单元的超出接收窗口而造成的丢包现象。
根据图9所示,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可以具有排序和编号的功能;或者,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可以具有排序的功能;或者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可以具有编号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可以具有排序的功能;或者,第二中继节点的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适配层可以位于RLC实体的上方;或者,适配层可以位于MAC实体的上方。
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第一中继节点为与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节点,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具有加编号的功能。
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二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可以将数据单元按照编号进行排序,然后第二中继节点可以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三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可以将数据单元按照编号进行排序,第三中继节点将排序后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二设备,从而确保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会超出接收窗口,从而避免第二设备由于数据单元的超出接收窗口而造成的丢包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中继节点接收与所述第二中继节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对所述具有编号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图11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场景下,如图所示,中继节点的RLC层的具有排序功能。如图11所示,图11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1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
根据图11所示的数据的处理方法,中继节点的RLC层具有排序的功能,第一中继节点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数据单元的编号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三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根据数据单元的编号将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向基站发送具有排序后的数据单元。
应理解,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为PDCP层可以识别的编号,中继节点不具有PDCP层因此无法识别PDCP层编号。第一中继节点的RLC接收实体根据RLC层的编号,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并按照接收顺序,在RLC层编号,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的RLC接收实体根据RLC层的编号,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并按照接收顺序,在RLC层编号,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的RLC层根据RLC层编号排序后递交给PDCP层。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下行传输场景下,如图所示,中继节点的RLC层的具有排序功能。如图12所示,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2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
根据图12所示的数据的处理方法,中继节点的RLC层具有排序的功能,第三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单元,并将数据单元进行编号和排序;第三中继节点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排序后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数据单元的编号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数据单元发送至第一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数据单元的编号将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向终端设备发送具有排序后的数据单元。
应理解,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为PDCP层可以识别的编号,中继节点不具有PDCP层因此无法识别PDCP层编号。第三中继节点的RLC接收实体根据RLC层的编号,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并按照接收顺序,在RLC层编号后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的RLC接收实体根据RLC层的编号,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并按照接收顺序,在RLC层编号,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的RLC层根据RLC层编号排序或按照接收顺序递交给PDCP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中继节点能够将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进行排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7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7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上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通信方法700包括:
S710,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跳数信息。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一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两跳;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两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三跳。
可选地,第三消息可以为广播的消息;或者,第三消息可以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第三消息可以为宿主基站通过中继节点转发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或者,第三消息可以为中继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
S720,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消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或用于指示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
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消息包括的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第一序列范围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发送窗口,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包括的数据单元。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所述分配的序列号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所述序列号空间(SN space)为序列号的总数,如序列号为12比特,则序列号空间为212
例如,图15所示,图15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5中以两跳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宿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以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通知终端设备到宿主基站的跳数。终端设备根据到宿主基站的跳数X,控制分配的SN数不超过序列号空间(SN space)/跳数(X)/2。也需要在每一跳控制针对该承载的数据单元同时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单元数量不超过SN space/X/2。
以两跳为例,宿主基站的接收窗口长度为2N,应理解接收窗口的长度为SN space/2,则发送端终端设备控制分配数据单元的SN数量不超过2N/2=N个。如图15所示,即可保证接收端宿主基站的PDCP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会超出接收窗口,从而避免宿主基站由于数据单元的超出接收窗口而造成的丢包现象。
在一种实现的可能中,控制分配的SN数不超过序列号空间(SN space)/2跳数(X)/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1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8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8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上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通信方法800包括:
S810,第一中继节点确定第一跳数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例如,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
例如,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跳数信息。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一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两跳;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两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三跳。
或者,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一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一跳;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两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两跳。
可选地,第一中继节点确定第一跳数信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跳数信息加一,得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连接第二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广播的跳数信息为第二中继节点为两跳,则第一中继节点在第二中继节点广播的跳数信息上加一,即第一中继节点处为三跳。
可选地,第三消息可以为广播的消息;或者,第三消息可以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第三消息可以为宿主基站通过中继节点转发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或者,第三消息可以为中继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
S820,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跳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跳数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或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加一。
可选地,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跳数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所述第一跳数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消息包括的第一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第一序列范围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发送窗口,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包括的数据单元。
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所述分配的序列号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所述序列号空间(SN space)为序列号的总数。例如,序列号为12比特,则序列号空间为212
例如,图15所示,图15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5中以两跳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中继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以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通知终端设备到宿主基站的跳数。终端设备根据到宿主基站的跳数X,控制分配的SN数不超过SNspace/X/2。也需要在每一跳控制针对该承载的数据单元同时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单元数量不超过SN space/X/2。
以两跳为例,宿主基站的接收窗口长度为2N,应理解接收窗口的长度为SN space/2,则发送端终端设备控制分配数据单元的SN数量不超过2N/2=N个。如图13所示,即可保证接收端宿主基站的PDCP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会超出接收窗口,从而避免宿主基站由于数据单元的超出接收窗口而造成的丢包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送端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9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信方法900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的下行传输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通信方法900包括:
S910,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例如,终端设备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如图3所示的每一个数据单元都有一个COUNT值,发射端(发送设备)空口就是按照数据单元的COUNT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发送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在空口中发送的数据单元携带COUNT值,并且发送端(例如,宿主基站)仍存在发送窗口即发送COUNT在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包,但接收端(例如,终端设备)无接收窗口的最大边沿。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单元在第一序列范围内。即第一数据单元在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时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即第二设备需要再发送窗口允许的范围内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需要在发送时位于发送窗口允许的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序列范围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即发送端存在的发送窗口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宿主基站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内的数据单元。
S920,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处理第一数据单元。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2,则在终端设备存储第一数据单元。
应理解,当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时,说明终端设备还未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终端设备将第一数据单元先进行存储并按序递交至PDCP实体的上层。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所述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1,则在终端设备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9,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应理解,当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时,说明终端设备已经存储了该第一数据单元,则当再次收到该数据单元时,丢弃该数据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行传输场景下,第二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其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第一数据单元属于第一序列范围,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时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送端存在发送窗口的最大边沿,接收端不存在接收窗口的最大边沿,通过发送携带计数值的数据单元,从而对数据单元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数据单元超出接收端的接收窗口而产生的丢包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本申请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具体地,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的设备可以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方法,即以下各种产品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下面将结合图17至图20,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通信设备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通信设备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通信设备1200的示意性框图。在上行传输场景下,该通信设备1200可以对应于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
如图17所示,该通信设备12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
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可以通过芯片实现,以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200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通信设备1200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通信设备1200包括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
所述收发模块1210,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该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收发模块1210,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
所述处理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序列范围。
应理解,第一序列范围可以为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序列范围内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处理模块1220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内从首个数据单元开始的连续的N个数据单元接收成功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序列范围顺延N个序列得到所述第二序列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可选地,收发模块1210还用于:
接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为PDCP实体的状态报告;或,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为周期性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1210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查询请求。
可选地,收发模块1210还用于: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得到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消息为RLC实体的状态报告。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200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通信设备1200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通信设备1200包括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
所述收发模块1210,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或用于指示允许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最大数量。。
例如,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跳数信息。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一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两跳;若终端设备和宿主基站之间通过两个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则跳数信息为三跳。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所述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可选地,所述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消息为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消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
例如,所述第三消息为宿主基站发送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消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200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通信设备1200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通信设备1200包括收发模块1210和处理模块1220。
所述收发模块1210,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所述处理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例如,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计数值;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的计数值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可选地,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或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所述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或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可选地,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
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按照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顺序递交所述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2,则在终端设备存储第一数据单元。
应理解,当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大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时,说明终端设备还未存储该第一数据单元,终端设备将第一数据单元先进行存储并按序递交至PDCP实体的上层。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等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递交所述第一数据单元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上层。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1,则在终端设备递交该第一数据单元至PDCP实体的上层。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计数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例如,已经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10,则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COUNT值为11,若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为9,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应理解,当第一数据单元的COUNT值小于当前已递交的最后一个数据单元的计数值的下一个计数值时,说明终端设备已经存储了该第一数据单元,则当再次收到该数据单元时,丢弃该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在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范围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范围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时,所述第二设备允许分配的计数值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的大小为一半的序列号空间或者小于一半的序列号空间。
需要补充第二设备的发送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通信设备13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设备1300可以对应于各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中继节点的任意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1300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1300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
如图13所示,该通信设备13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210和处理模块1320可以通过芯片实现,以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
如图18所示,该通信设备13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设备1300可以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即端中继节点,也可以为与第一中继节点相连的第二中继节点,即中间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第一中继节点转发所述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已收到和/或未收到的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在第一序列范围内。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维护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单元的编号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的。
所述收发模块1310,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组。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中的数据单元按照接收顺序添加编号。
可选地,编号为通信设备1300添加的,例如,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可选地,通信设备1300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和/或
所述通信设备1300的适配层具有所述编号的功能。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和/或
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编号的功能。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具有编号的数据单元。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所述收发模块131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按所述编号顺序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组为排序后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一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第一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确定第一跳数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跳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跳数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或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加一。
可选地,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通过广播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通过专用信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将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所述第一跳数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二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中继节点相连的第二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二中继节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对所述具有编号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编号为第一中继节点添加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排序;和/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所述编号的功能。
可选地,通信设备1300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通信设备1300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所述排序功能。
例如,第二中继节点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所述排序功能。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可选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300为第二中继节点时;即通信设备1300为与中继节点相连的第二中继节点。该通信设备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所述收发模块1310,用于接收与所述通信设备1300连接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具有编号。
所述处理模块1320,用于对所述具有编号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编号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适配层添加的;或
所述编号为与所述通信设备1300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添加。
可选地,通信设备1300的适配层具有排序的功能;或,
无线路径控制协议RLC实体具有排序功能。
可选地,所述适配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适配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的上方。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在上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宿主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4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9所示,该通信设备1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2,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403。该处理器1401用于控制收发器1403收发信号,该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401用于从存储器140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由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
其中,该处理器1401可以用于执行通信设备1200中处理模块1220相应的操作和/或功能,该收发器1403可以用于执行通信设备1200中收发模块1210相应的操作和/或功能,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5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0所示,该通信设备1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02,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503。该处理器1501用于控制收发器1503收发信号,该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501用于从存储器150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的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由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
其中,该处理器1501可以用于执行通信设备1300中处理模块1320相应的操作和/或功能,该收发器1503可以用于执行通信设备1300中收发模块1310相应的操作和/或功能,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通信设备中,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负责所述芯片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进行上述各个方面的所述的方法中所述通信设备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的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应用于通信设备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系列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以进行上述各个方面的所述的方法中所述通信设备的操作。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指代不同的对象,并不表示对指代的对象有其它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所述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或者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5.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确定第一跳数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跳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跳数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或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加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包括:
通过广播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或者
通过专用信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确定第一跳数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所述第一跳数信息。
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跳数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跳数信息确定第一序列范围,所述第一序列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分配的序列号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范围小于或等于分配序列号的数量,所述分配序列号的数量为序列号空间/跳数/2。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为广播的消息或者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不具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跳数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中继节点;
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跳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跳数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或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数量加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通过广播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或者
通过专用信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上一跳中继节点广播的第二跳数信息加一,得到所述第一跳数信息。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通信设备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当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通信设备上的功能。
16.一种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具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直接或者间接执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通信设备上的功能得以实现。
CN202210577209.9A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5103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7209.9A CN1151034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4917.9A CN110475287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202210577209.9A CN1151034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4917.9A Division CN110475287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3402A true CN115103402A (zh) 2022-09-23

Family

ID=6846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209.9A Pending CN1151034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201810444917.9A Pending CN110475287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4917.9A Pending CN110475287A (zh) 2018-05-10 2018-05-10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5587B2 (zh)
EP (1) EP3787336A4 (zh)
CN (2) CN115103402A (zh)
WO (1) WO20192146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702B (zh) * 2020-05-18 2021-09-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双工iab系统遍历容量优化方法
CN113840281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3588A (ja) * 2005-08-18 2007-03-01 Nec Corp パケット再送方式、パケット再送システム、パケット再送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01478380B (zh) * 2008-01-0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窗口管理方法
CN101547070A (zh) 2008-03-24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类型的判断方法及其装置
JP2010154285A (ja) 2008-12-25 2010-07-08 Toshiba Corp リレー局およびリレー方法
WO2011020233A1 (zh) * 2009-08-17 2011-02-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通信系统中对下行数据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RU2673696C2 (ru) * 2014-09-03 2018-11-29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Обработка неоднозначности отправки команды канала hs-scch в узле "в"
US9942944B2 (en) 2014-12-29 2018-04-10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nderlay networks
US10397754B2 (en) * 2015-08-06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io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with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CN105245317A (zh) * 2015-10-20 2016-01-13 北京小鸟听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US10021596B2 (en) * 2016-03-30 2018-07-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EP3429104A4 (en) * 2016-05-25 2019-04-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DEVICE AND SYSTEM
EP3504821B1 (en) * 2016-09-30 2024-01-0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718103B2 (ja) * 2016-11-04 2020-07-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
CN108234550B (zh) * 2016-12-14 2020-06-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pdcp实体
US11147122B2 (en) * 2017-03-22 2021-10-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Data forwarding support
US10893557B2 (en) * 2017-05-05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4619A1 (zh) 2019-11-14
EP3787336A4 (en) 2021-06-23
US11665587B2 (en) 2023-05-30
US20210368389A1 (en) 2021-11-25
EP3787336A1 (en) 2021-03-03
CN110475287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41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JP7303833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1543080B (zh) 用于网络拓扑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20160080115A1 (en) Methods for efficient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8809594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52704A (zh) 配置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365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EP354434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80026751A1 (en) Polar cod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07634A (zh) 用于无线回传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14816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32936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385173B (zh) D2d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10377816A1 (en) Handov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01122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1665587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o resolve packet loss in multi-hop link system
US10694417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10690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38B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1757505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121462A1 (zh) 一种多载波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44938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565372B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789811B (zh) 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EP2827676B1 (en) Wireless device, radio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