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8829A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8829A
CN110848829A CN201811293470.6A CN201811293470A CN110848829A CN 110848829 A CN110848829 A CN 110848829A CN 201811293470 A CN201811293470 A CN 201811293470A CN 110848829 A CN110848829 A CN 110848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person
huma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34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景欣
上出祐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anas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48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8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使用价格便宜且具有紧凑结构的通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确保有充分的范围对人体感应进行检测,进而在设置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空间的“左”、“中”、“右”的三个区域中能够掌握人体感应状况。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备:风向改变单元,其改变从吹出口吹送的风的风向;左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右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根据有无来自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信号,判别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检测区域、中央检测区域、右侧检测区域的三个区域中人的活动,控制风向改变单元。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普通家庭、事务所等使用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通过使一个人体感应传感器左右旋转,可在较大区域内检测出人,利用人体感应传感器所得的识别结果来控制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332553号
图8所示的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以下的课题:由于人体感应传感器101左右旋转移动,因而存在着难以判断检测出的对象实际上是在活动中的人还是没有在活动中的人,以及由于作为人体感应传感器101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因而难以识别人和配置于固定位置的发热源。
此外,还具有以下课题:为了改善人体感应传感器101的精度,而需要复杂的结构和昂贵的构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使用价格便宜且具有紧凑结构的通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确保有充分的范围对人体感应进行检测,进而在设置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空间的“左”、“中”、“右”的三个区域中能够掌握人体感应状况。
进而,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其具有吸入口、吹出口和将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送风部,其从所述吸入口经由所述通风路向所述吹出口吹送空气;风向改变单元,其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送的风的风向;左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中的人活动,输出输出信号;右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中的人活动,输出输出信号;控制部,其控制送风和风向。所述控制部根据有无来自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信号,判别在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检测区域、中央检测区域、右侧检测区域的三个区域中的人活动,控制所述风向改变单元对有人活动的区域送风,由此实现了所期望的目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使用价格便宜且具有紧凑结构的两个通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确保有充分的范围对人体感应进行检测,在设置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空间的“左”、“中”、“右”的三个区域中掌握人体感应状况,由此能够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最佳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侧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设置形态的鸟瞰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周边的斜视角局部扩大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周边的斜视角局部扩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设置形态的鸟瞰图。
图8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光单元从第三检测孔露出的斜视角局部扩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的设置形态的鸟瞰图。
符号说明
1 本体
2 吸入口
3 吹出口
4 通风路
5 送风部
6 净化部
7 风向改变单元
8 左侧人检测部
9 右侧人检测部
10 受光部
11 左侧检测区域
12 中央检测区域
13 右侧检测区域
14 控制部
15 第一检测孔
16 第二检测孔
17 遮挡壁
18 遮挡部
19 光单元
20 遮光部
21 第三检测孔
22 左感知部
23 右感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的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其具有吸入口、吹出口和将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送风部,其从吸入口经由通风路向吹出口吹送空气;风向改变单元,其改变从吹出口吹送的风的风向;左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右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控制部,其控制送风和风向。控制部根据有无来自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信号,判别在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检测区域、中央检测区域、右侧检测区域的三个区域中人的活动,以及用于控制风向改变单元。
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用价格便宜且具有紧凑结构的两个通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作为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确保有充分的范围对人体感应进行检测,在设置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空间的“左”、“中”、“右”的三个区域中掌握人体感应状况,由此能够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最佳运转。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
左侧人检测部在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大,右侧人检测部在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大。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形成仅由左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仅由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这三个区域。通过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能实现在三个区域检测出人。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分别设置在形成角度的不同的面上。
在该结构中,与设有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面处于平行的状态相比,由于相对于本体的前表面,左侧人检测部能够检测出的区域是左侧比右侧的范围大,右侧人检测部能够检测出的区域是右侧比左侧的范围大,因此能够将仅由左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以及仅由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这三个区域形成为更大的区域,从而通过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能够在三个更大的区域里检测出人。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本体的外轮廓并列设置有使左侧人检测部露出的第一检测孔和使右侧人检测部露出的第二检测孔,本体的外轮廓通过位于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之间的遮挡壁覆盖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一部分。
在该结构中,左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右侧端缘被遮挡壁覆盖,左侧人检测部构成为与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相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此外,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左侧端缘被遮挡壁覆盖,右侧人检测部构成为与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相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通过遮挡壁覆盖左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右侧端缘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左侧端缘,不仅不需要增加部件,还能以价格便宜的结构构成仅由左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仅由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这三个区域。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覆盖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一部分的遮挡部由与本体的外轮廓不同的部材形成。
在该结构中,左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右侧端缘被遮挡部覆盖,左侧人检测部构成为与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相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此外,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左侧端缘被遮挡部覆盖,右侧人检测部构成为与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相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通过遮挡部覆盖左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右侧端缘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左侧端缘,不仅能够减少与其他部材的尺寸公差导致的偏差,而且从而可靠地构成仅由左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仅由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这三个区域。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的孔朝向本体的外轮廓侧扩大。
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的孔从本体的外壳的内侧向外侧扩大,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能够接受更多的红外线。此外,同时由于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的下方的面相对于设有本体的地面为倾斜的结构,因而具备能够防止尘土、水堆积的效果。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配置为朝向设置有本体的地面倾斜。
在该结构中,由于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朝向设置有本体的地面倾斜,因而能够抑制尘土、水附着于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以及尘土侵入或水浸入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由于能够抑制尘土附着于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因此通过减少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的检修次数,能够提高检修性。
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控制部控制风向改变单元,向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有人活动的区域送风。
在该结构中,通过向在设置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空间的“左”、“中”、“右”的三个区域中,有人活动的区域送风,能够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最佳运转。
此外,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将左侧人检测部的左受光部、右侧人检测部的右受光部和设置在左受光部和右受光部之间的遮光部一体成型而形成光单元。
在该结构中,通过将光单元作为一体化部件来生产,能够减少左受光部、右受光部和遮光部的组装公差导致的偏差,能够可靠地构成仅由左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由左侧人检测部和右侧人检测部这两个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仅由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人的区域这三个区域。
此外,左侧人检测部包括将由左受光部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左感知部,右侧人检测部包括将由右受光部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右感知部。
遮光部遮挡左侧人检测部的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的一部分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的一部分。
在该结构中,遮光部遮挡左侧人检测部的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的一部分,与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相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遮光部遮挡右侧人检测部的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的一部分,与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相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
此外,本体包括使光单元露出的第三检测孔。
在该结构中,不仅左受光部和右受光部从第三检测孔露出,遮光部也从第三检测孔露出。不必将左受光部、右受光部和遮光部分别安装于本体,只要将光单元设置于第三检测孔,则能够完成组装。从而,不仅能够节约组装部件的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部位赋予相同符号,省略两次以上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在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本体1中,设置在本体1的前表面的面的下部的吸入口2,设置在本体1的上表面的面的吹出口3,以及连通吸入口2和吹出口3的通风路4。
本体1作为划分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和外部的外轮廓发挥作用,主要由塑料树脂构成。
吸入口2设置在本体1的前表面下部,是供空气进入本体1内的开口。吸入口2经由过滤网部材等与通风路4连通。
吹出口3连通于通风路4,作为将从吸入口2进入本体1内的空气吹出的开口而设置在本体1的上部。
此外,在该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送风部5和净化部6。送风部5配置于通风路4,是为了产生引导空气从吸入口2吹向吹出口3的气流,例如多翼式离心风机。
净化部6,例如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纤维、海绵状的原材料构成,在内部具备无数孔,能够使空气通过该内部的,通常说的过滤网。而且,净化部6通过使从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通过无数孔,从而对该空气进行过滤。
此外,在吹出口3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能改变从吹出口3吹送的风的风向的风向改变单元7。
风向改变单元7例如由树脂成型的百叶窗和用于驱动百叶窗的步进电机构成。
接下来,对空气净化器中的检测出人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根据在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的左侧人检测部8,以及与左侧人检测部8平行设置,且根据在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的右侧人检测部9。
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例如由对红外线进行聚集的菲涅耳透镜所构成的受光部10、高介电陶瓷等热电元件和在人进行动作的动作速度例如在1~10Hz的频带具有增益的过滤网构成。
而且,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例如通过人放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而使热电元件的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并在表面产生电荷的热电效应,将人的动作作为电压信号输出。
此外,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例如在同一基板上左右平行配置,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配置为朝向本体1的前方。
此外,为了抑制尘土、水附着于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以及抑制尘土侵入或水浸入本体1的内部,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被配置为朝向比本体1的正面更下方的方向,所以朝向设置有本体1的地面倾斜。
控制部14与本体1的内部的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设置在同一基板上或不同基板上,该控制部14根据有无来自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信号,如表示出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空气净化器的设置形态的鸟瞰图的图3所示,判别左侧检测区域11a、中央检测区域12a、右侧检测区域13a这三个区域中人的活动,以向有人活动的区域送风的方式切换风向改变单元7的动作。
左侧检测区域11a是仅左侧人检测部8根据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
中央检测区域12a是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二者根据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
右侧检测区域13a是仅右侧人检测部9根据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
根据有无来自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信号,能够在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左侧检测区域11a、中央检测区域12a、右侧检测区域13a的三个区域检测出各自区域是否有人。例如,在左侧人检测部8检测出人活动的状态下,右侧人检测部9检测出人的活动时,控制部14判断为在中央检测区域12a存在人,通过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变更为吹向中央检测区域12a的方向。
另外,对于控制部14根据各检测部的具体检测结果来控制空气净化器运转的流程,在以下内容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体1的前表面并列设置有使左侧人检测部8的受光部10a露出的第一检测孔15和使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10b露出的第二检测孔16。
此外,在本体1的前表面,位于第一检测孔15和第二检测孔16之间的遮挡壁17覆盖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的一部分。
遮挡壁17与本体1同样主要由红外线等光不能透射的塑料树脂构成。
通过左侧人检测部8的受光部10a中的右侧端缘被遮挡壁17覆盖,左侧人检测部8构成为与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相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即,左侧人检测部8可检测出本体1的前方左侧区域。通过遮挡壁17覆盖左侧人检测部8的受光部10a中的右侧端缘,有目的地构成为左侧人检测部8的检测区域偏向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左侧。
通过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b中的左侧端缘被遮挡壁17覆盖,右侧人检测部9构成为与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相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即,右侧人检测部9可检测出本体1的前方右侧区域。通过用遮挡壁17覆盖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b中的左侧端缘,有目的地构成为右侧人检测部9的检测区域偏向本体1的前方空间的右侧。
此外,第一检测孔15和第二检测孔16为了即便构成第一检测孔15和第二检测孔16的树脂等材料的物理厚度发生变化,也不被其厚度影响实现所期望的视角。与本体1的内侧、即与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相接的一侧的孔的大小相比,本体1的外表面侧的孔的较大,为了与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应检测的视角不干涉,第一检测孔15和第二检测孔16的孔朝向本体1的外表面侧扩大。
本体1的外表面侧的孔的大小根据构成第一检测孔15和第二检测孔16的树脂等材料的物理厚度而发生变化,在厚度薄的情况下,孔的大小变小,另一方面,在厚度厚的情况下,孔的大小变大。
控制部14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即,在控制部14的内部通过内部总线与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与送风部5、风向改变单元7等的各驱动部相对应的驱动器。CPU例如通过将RAM用作作业区域,执行ROM所存储的程序,基于该执行结果接发驱动程序以及数据、命令,由此控制各驱动部的动作,详细内容后面说明。
接下来,利用图5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结构中控制部14进行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动作。
在左侧人检测部8检测出人活动的状态下,右侧人检测部9检测出人活动时,控制部14判断为中央检测区域12a存在人,利用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变向中央检测区域12a的方向。
此外,在左侧人检测部8检测出人活动的状态下,当右侧人检测部9未检测出人活动时,即,在仅左侧人检测部8检测出人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4判断为左侧检测区域11a存在人,利用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变向左侧检测区域11a的方向。
此外,在左侧人检测部8未检测出人活动的状态下,当右侧人检测部9检测出人活动时,即,在仅右侧人检测部9检测出人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4判断为右侧检测区域13a存在人,利用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转向右侧检测区域13a的方向。
由此,例如以使用价格便宜的两个通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来作为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在确保与人体感应传感器以往同等的最大视角的同时,将本体1的前方空间无死角地分成左侧检测区域11a、中央检测区域12a、右侧检测区域13a这三个区域,并使吹出口3的风向仅朝向有人活动的方向,由此能够实现最佳控制。
此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不是通过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变更为吹向检测出人活动的区域,而是通过风向改变单元7将吹出口3的风向变更为吹向没有检测出人活动的区域,由此不仅能够抑制向使用者直接送风,而且能更舒适地提供室内空气净化。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也可包括图6所示的遮挡部18,用于代替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图4所示的遮挡壁17。
遮挡部18与设置于本体1的表面的塑料树脂的遮挡壁17不同。
遮挡部18通过将红外线等光不能透射的黑色等的聚氯乙烯胶带或红外线等光不能透射的金属等直接贴合至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受光部10而配置。
由此,能够以比第一实施例的遮挡壁17容易的结构将本体1的前方空间无死角地分成图3所示的左侧检测区域11a、中央检测区域12a、右侧检测区域13a这三个区域,能够实现同等功能。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并非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空气净化器那样使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设置位置相对于本体1的前表面平行,而是如图7所示,将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分别设置在相对于本体1的前表面而在左右方向上形成角度的不同的面上。
如示出空气净化器的设置形态的鸟瞰图的图7所示,左侧人检测部8例如配置在从本体1的前表面和本体1的正面观察,左侧面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削去棱角后的位置。
另一方面,右侧人检测部9与左侧人检测部8相反,例如配置在从本体1的前表面和本体1的正面观察,右侧面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削去棱角后的位置。
由此,即使不设置第一实施例的遮挡壁17而有目的地使左侧人检测部8的右侧视角和右侧人检测部9的左侧视角变窄,也能给将本体1的前方空间无死角地分成,仅由左侧人检测部8根据人的活动而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的左侧检测区域11b、由左侧人检测部8和右侧人检测部9二者根据人的活动而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的中央检测区域12b、仅由右侧人检测部9根据人的活动而输出输出信号的空间区域的右侧检测区域13b这三个区域,从而实现同等功能。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将左受光部、右受光部和遮光部一体成型而形成光单元来代替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图4所示的由遮挡壁17和受光部10组成的构造。
如图9所示,在本体的外轮廓仅具有第三检测孔21,检测孔只设置一个。光单元19从第三检测孔21露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不仅左受光部10c和右受光部10d从第三检测孔21露出,而且遮光部20也从第三检测孔21露出。不必将受光部和遮光部分别安装于本体,只要将光单元19设置于第三检测孔21,则能够完成组装。从而不仅能够节约组装部件的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10所示,左侧人检测部8包括将由左受光部10c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左感知部22,右侧人检测部9具备将由右受光部10d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右感知部23。左感知部22和右感知部23接受透过受光部10的光。左感知部22和右感知部23例如为高介电陶瓷等的热电元件。
在左受光部10c和右受光部10d之间设置遮光部20。遮光部20的一端与左受光部10c相连,另一端与右受光部10d相连。遮光部20为红外线等光不能透射的树脂,遮挡左侧人检测部的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的一部分和右侧人检测部的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的一部分。由此,与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相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且与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相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变大。此外,还有例如左感知部22和右感知部23的受光面被遮光部20遮挡的情况。由此,能够以比第一实施例的遮挡壁17容易的结构将本体1的前方空间无死角地分成图3所示的左侧检测区域11a、中央检测区域12a、右侧检测区域13a这三个区域,从而实现同等功能。
光单元19例如为相对于本体1的前表面,左受光部10c、右受光部10d和遮光部20平行、并如盖子那样的形式设置在电路板上且覆盖左感知部22和右感知部23的结构。
此外,光单元19为将左受光部10c、右受光部10d和遮光部作为一体化部件而生产的部件。通过为一体化部件,左受光部10c和遮光部20之间以及右受光部10d和遮光部20之间不存在间隙,与第一实施例的遮挡壁17相比,能够减少因组装公差而导致的偏差,且能提高检测精度。进而,无需增加部件,还能够节约组装部件的时间,能够降低成本。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器也能够适用于家庭用、事务所用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空调。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本体,其具有吸入口、吹出口和将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
送风部,其从所述吸入口经由所述通风路向所述吹出口吹送空气;
风向改变单元,其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送的风的风向;
左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
右侧人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中人的活动,输出输出信号;和
控制部,其控制送风和风向,
所述空气净化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有无来自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信号,判别在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检测区域、中央检测区域、右侧检测区域的三个区域中人的活动,以及控制所述风向改变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在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比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大,
所述右侧人检测部在所述本体的前方空间的右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比左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分别设置在形成角度的不同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外轮廓并列设置有使所述左侧人检测部露出的第一检测孔和使所述右侧人检测部露出的第二检测孔,
所述本体的外轮廓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之间的遮挡壁覆盖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受光部的一部分的遮挡部由与所述本体的外轮廓不同的部材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的孔朝向所述本体的外轮廓侧扩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配置为朝向设置有所述本体的地面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风向改变单元,向由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检测出有人活动的区域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人检测部的左受光部、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右受光部和设置在所述左受光部与所述右受光部之间的遮光部一体成型而形成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人检测部包括将所述左受光部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左感知部,
所述右侧人检测部包括将所述右受光部接受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右感知部,
所述遮光部遮挡所述左侧人检测部的所述左感知部的右侧区域的一部分和所述右侧人检测部的所述右感知部的左侧区域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使所述光单元露出的第三检测孔。
CN201811293470.6A 2018-08-21 2018-10-31 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10848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4402 2018-08-21
JP2018154402A JP2020029966A (ja) 2018-08-21 2018-08-21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8829A true CN110848829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3470.6A Pending CN110848829A (zh) 2018-08-21 2018-10-31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29966A (zh)
CN (1) CN1108488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4542A (zh) * 2020-06-23 2020-09-1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126B (zh) * 2020-12-14 2022-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角度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空调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9946A (ja) * 1991-08-02 1993-02-1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7103552A (ja) * 1993-10-08 1995-04-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人体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表示装置
CN101910739A (zh) * 2008-02-08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171517A (zh) * 2008-10-06 2011-08-3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2414519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人体检测装置
CN103032942A (zh) * 2008-02-08 2013-04-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4043997A (ja) * 2012-08-27 2014-03-13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6164595A (zh) * 2014-05-30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7429925A (zh) * 2015-03-30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8302695A (zh) * 2018-01-03 2018-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方法、人体检测设备和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3093A (ja) * 1997-09-05 1999-03-26 Daikin Ind Ltd 局所清浄型空気清浄機
JP2000035488A (ja) * 1998-05-12 2000-02-02 Daikin Ind Ltd 人検知装置
KR100855000B1 (ko) * 2007-04-27 2008-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240331B2 (ja) * 2011-08-26 2013-07-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4169968A (ja) * 2013-03-05 2014-09-18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赤外線センサ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9946A (ja) * 1991-08-02 1993-02-1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7103552A (ja) * 1993-10-08 1995-04-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人体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表示装置
CN101910739A (zh) * 2008-02-08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3032942A (zh) * 2008-02-08 2013-04-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171517A (zh) * 2008-10-06 2011-08-3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2414519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人体检测装置
JP2014043997A (ja) * 2012-08-27 2014-03-13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6164595A (zh) * 2014-05-30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7429925A (zh) * 2015-03-30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8302695A (zh) * 2018-01-03 2018-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方法、人体检测设备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4542A (zh) * 2020-06-23 2020-09-1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4542B (zh) * 2020-06-23 2022-03-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9966A (ja)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511B (zh) 空氣清淨機
CN210071762U (zh) 车辆和其带有水气分离装置的空气检测设备
JP2009274050A (ja)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0848829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2221369B1 (ko) 차량 내부온도감지 기능이 포함된 미세먼지 감지장치
JP3045904B2 (ja) 人体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表示装置
JP5119784B2 (ja) 空気調和機
TWI633258B (zh) 空氣清淨機
JP2008014594A (ja) 空気調和機用人体検出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7208914B (zh) 空气净化器
JP2533687B2 (ja) 光散乱式粒子検知センサ
KR102199371B1 (ko) 공기질 변화를 인식하여 대응하는 IoT 기반 차량용 공기청정기
KR101662675B1 (ko) 연기 감지기
CN112930472A (zh) Pm传感器
JP2581838B2 (ja) 光散乱式粒子検知センサ
CN22055207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US20210199323A1 (en) Air purifier
JP7261956B2 (ja) 空気清浄機
JP2020142172A (ja) 空気清浄機
JP684322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操作パネル
KR0121726Y1 (ko) 에어컨디셔너용 적외선 센서 시스템
JPWO2022190447A5 (zh)
JP3059489B2 (ja) 空気清浄器
JP2000000420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20193722A (ja) 空気清浄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 Gui Gui Nan Road, Shunde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nggui), Guangdong, Fosh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6, No. 2, Gui Gui Nan Road, Shunde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nggui), Guangdong, Foshan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Ltd.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