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4502B -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4502B
CN110794502B CN201910701994.2A CN201910701994A CN110794502B CN 110794502 B CN110794502 B CN 110794502B CN 201910701994 A CN201910701994 A CN 201910701994A CN 110794502 B CN110794502 B CN 1107945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dyed
cut
polarizing plate
res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19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4502A (zh
Inventor
望月政和
中田美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94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4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具有切断部的情况下加湿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偏光件具有染色部、在该染色部形成的切断部以及在该染色部与该切断部之间形成的阻隔部,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本发明的偏光件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其结果,能够防止偏光件发生颜色缺失、偏光特性受损。

Description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即使在具有切断部的情况下加湿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件、包括该偏光件的偏光板以及包括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偏光板用于手机和笔记本型个人电脑(PC)等的各种图像显示装置。偏光件通常切断成适合用途的形状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偏光构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由卷状的偏光构件将偏光构件切断成片状。偏光件具有切断部的情况下,存在在加湿环境下由于来自切断端部的水分导致偏光件发生颜色缺失(色抜け)的问题。因此,寻求加湿耐久性优异的偏光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00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具有切断部的情况下加湿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偏光件具有染色部、在该染色部形成的切断部以及在该染色部与该切断部之间形成的阻隔部。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
在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阻隔部为脱色部。
在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切断部形成在上述染色部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切断部形成在上述染色部的整个边缘部。
在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切断部形成在上述染色部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提供偏光板。本发明的偏光板具备上述偏光件。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案中,提供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偏光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具有切断部的情况下加湿耐久性也优异的偏光件。本发明的偏光件具有染色部、在该染色部形成的切断部以及在该染色部与该切断部之间形成的阻隔部。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通过在偏光件的染色部与切断部之间形成有阻隔部,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其结果,能够防止偏光件发生颜色缺失、偏光特性受损。此外,即使形成了切断部,加湿耐久性也优异,因此即使在加工成更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所期望的偏光特性。进而,阻隔部为脱色部的情况下,能够应用各种色彩而不受偏光件的颜色影响。因此,还可以有助于使用偏光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设计的多元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再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偏光件
11 切断部
12 染色部
13 阻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A.偏光件
本发明的偏光件具有染色部、在该染色部形成的切断部以及在该染色部与该切断部之间形成的阻隔部。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偏光件代表性的是,通过用二色性物质染色树脂薄膜来赋予偏光特性。即,在偏光件中,发挥其功能的部分是经二色性物质染色的染色部。此外,作为构成该树脂薄膜的树脂,代表性地可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在偏光件的染色部形成有切断部的情况下,会产生因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而损害偏光特性(颜色缺失)的问题。本发明的偏光件具有在染色部与在该染色部形成的切断部之间形成的阻隔部。该阻隔部是未被二色性物质染色、或者二色性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染色部的部分。因此,阻隔部不具有染色部这样的偏光功能。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水分可以被该阻隔部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水分到达发挥偏光件的功能的部分即染色部。在本发明的偏光件中,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通过在染色部与切断部之间形成有宽度1mm以上的阻隔部,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因此,能够防止偏光件发生颜色缺失、偏光特性受损。该阻隔部优选为脱色部。通过使阻隔部为脱色部,可以应用各种色彩而不受偏光件的颜色影响。因此,可以提供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图像显示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俯视图。图示例的偏光件10是染色部12的整个边缘部被切断的偏光件。代表性地可举出经小片切割(chipcut)的单片的偏光件。图示例的偏光件10为矩形,染色部12的边缘端为切断部11。图示例中,在染色部12与切断部11之间形成有阻隔部13。该阻隔部13的宽度为1mm以上。通过形成有这种阻隔部13,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即偏光件的边缘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12。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例中阻隔部13以相同宽度形成,但其只要宽度为1mm以上,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具体而言,短边方向的阻隔部13的宽度与长边方向的阻隔部13的宽度可以不同。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剖视图。图示例的偏光件10在染色部12的内部形成有切断部11。在图示例中,切断部11为圆形的开口部。在图示例中,在染色部12与圆形的开口部(切断部11)之间形成有与开口部成同心圆状的阻隔部13。
图3是本发明的再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偏光件的示意剖视图。图示例的偏光件10是具有切口部(缺口)的偏光件。在图示例的偏光件10中,在染色部12形成的切口部为切断部11。在该偏光件10中,在切口部(切断部11)与染色部12之间形成有阻隔部13。
在再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经小片切割的偏光件(例如图1的偏光件)的染色部内进一步形成开口部和/或切口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形成偏光件的边缘部与染色部之间的阻隔部、以及开口部和/或切口部与染色部之间的阻隔部。即使在如该实施方式这样具有2处以上的切断部的情况下,通过在染色部与切断部之间形成阻隔部,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因此,即使在制成更复杂形状和设计的偏光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加湿耐久性优异的偏光件。
偏光件10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用途等而设计成任意的合适的形状。作为偏光件10的形状,例如可列举出:矩形、圆形、菱形、异形等。本发明的偏光件通过形成有阻隔部,使得来自切断端部的水分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浸入染色部12。因此,即使在将偏光件切断成更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加湿耐久性优异的偏光件。
偏光件的厚度可以设定为任意的合适的值。厚度代表性的是为0.5μm以上且8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2μm以下,进一步特别优选小于8μm。厚度的下限值优选为1μm以上。通过使厚度薄,可以有助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此外,阻隔部为脱色部时,厚度越薄,越能够良好地形成脱色部。例如接触后述的碱性溶液时,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形成脱色部。此外,有时接触过碱性溶液的部分的厚度会比其他部分薄。通过使厚度薄,能够减小与碱性溶液接触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的差。
如上所述,偏光件代表性的是通过用碘等二色性物质染色树脂薄膜来得到。作为形成树脂薄膜的树脂,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树脂。优选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以下称为“PVA类树脂”)。作为PVA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通过使聚醋酸乙烯酯皂化来得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通过使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来得到。PVA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以上且小于100摩尔%,优选为95.0摩尔%~99.9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9.0摩尔%~99.93摩尔%。皂化度可以根据JIS K 6726-1994求出。通过使用这种皂化度的PVA类树脂,可以得到耐久性优异的偏光件。在皂化度过高的情况下,存在发生凝胶化之虞。
PVA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宜地选择。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200~4500,进一步优选为1500~4300。需要说明的是,平均聚合度可以根据JIS K 6726-1994求出。
作为二色性物质,例如可列举出碘、有机染料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使用碘。这是由于,阻隔部为脱色部的情况下,通过与后述的碱性溶液的接触,可以良好地形成阻隔部。
偏光件(染色部)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范围显示吸收二色性。偏光件(染色部)的单片透射率(Ts)优选为39%以上,更优选为3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40.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单片透射率的理论上的上限为50%,实用上的上限为46%。此外,单片透射率(Ts)是根据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测定并进行了可见度修正的Y值,例如可以使用显微分光系统(Lambda Vision Inc.制造、LVmicro)进行测定。偏光件(染色部)的偏光度优选为99.8%以上,更优选为99.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5%以上。
如上所述,阻隔部是不含二色性物质、或者二色性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染色部的部分。即,阻隔部是未实施染色处理的部分(非染色部)或脱色部。阻隔部优选为脱色部。通过为脱色部,可以提高阻隔部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偏光件中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如果阻隔部的宽度为这种范围,则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从确保染色部的角度来看,阻隔部的宽度例如为10mm以下。从设计性的角度来看,阻隔部可以为10mm以上。
阻隔部为脱色部的情况下,脱色部的透射率(例如在23℃下以波长550nm的光测得的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通过使透射率为这种范围,可以应用各种色彩而不受偏光件的颜色影响。因此,可以提供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图像显示装置。
阻隔部为脱色部的情况下,脱色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重量%以下。如果脱色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量为这种范围,则能够适宜地防止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另一方面,脱色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的下限值通常为检测限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碘作为二色性物质的情况下,碘含量例如根据以荧光X射线分析测得的X射线强度,利用预先使用标准试样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
B.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偏光件可以通过任意的合适的方法来制造。本发明的偏光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树脂薄膜赋予偏光功能的工序(形成染色部的工序)、形成切断部的工序和形成阻隔部的工序。这些工序可以按任意的合适的顺序进行。
B-1.赋予偏光功能的工序
可以通过任意的合适的方法对树脂薄膜赋予偏光功能。代表性的是,可以通过对树脂薄膜实施溶胀处理、拉伸处理、利用碘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交联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等各种处理来赋予偏光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实施对树脂薄膜赋予偏光功能的处理时,树脂薄膜可以是形成在基材上的树脂层。基材与树脂层的层叠体可以通过例如将含有上述树脂薄膜的形成材料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的方法、将树脂薄膜层叠于基材的方法等来得到。
在上述拉伸处理中,树脂薄膜代表性的是进行单轴拉伸至3倍~7倍。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方向可以对应于所得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
染色处理代表性的是通过吸附二色性物质来进行。作为该吸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将树脂薄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液的方法、将该染色液涂覆于树脂薄膜的方法、将该染色液喷雾于树脂薄膜的方法等。优选为将树脂薄膜浸渍于染色液的方法。这是由于,可以良好地吸附二色性物质。对于二色性物质,如上所述。
使用碘作为二色性物质的情况下,作为染色液,优选使用碘水溶液。相对于水100重量份,碘的配混量优选为0.04重量份~5.0重量份。为了提高碘对水的溶解度,优选在碘水溶液中配混碘化物。作为碘化物,优选使用碘化钾。相对于水100重量份,碘化物的配混量优选为0.3重量份~15重量份。
在1个实施方式中,树脂薄膜以由任意的合适的保护材保护相当于切断部和/或阻隔部的部分的状态供于染色处理。具体而言,作为保护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保护膜、表面保护薄膜。保护膜是可以直接作为偏光件的保护膜利用的膜。表面保护薄膜是在偏光件的制造时暂时使用的。表面保护薄膜由于会在任意的合适的时刻从树脂薄膜去除,因此代表性的是借助粘合剂层粘贴于树脂薄膜。作为保护材料的另一具体例子,可举出光致抗蚀剂等。
B-2.形成切断部的工序
切断部可以通过用任意的合适的切断方法切断树脂薄膜来形成。作为切断方法,可列举出:激光、刀具、汤姆逊刀和尖头刀(pinnacle blade)等冲切刀等。
切断部可以形成于已赋予偏光功能的树脂薄膜(形成有染色部的树脂薄膜),也可以形成于未赋予偏光功能的树脂薄膜。形成于未赋予偏光功能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在实施用于赋予偏光功能的各种处理前的树脂薄膜形成切断部,也可以在树脂薄膜的由上述保护材料保护的部分形成切断部。
B-3.阻隔部的形成工序
阻隔部可以通过任意的合适的方法来形成。如上所述,阻隔部为非染色部或脱色部。阻隔部为非染色部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在由上述保护材料保护相当于阻隔部的部分的状态下实施染色处理来形成阻隔部。此外,可以通过上述形成切断部的工序来形成阻隔部。具体而言,通过在由保护材料保护相当于切断部和阻隔部的部分的状态下对树脂薄膜实施染色处理等用于赋予偏光功能的各种处理,在该树脂薄膜的由保护材料保护的部分以留下构成阻隔部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切断部,从而可以在形成切断部的同时形成阻隔部。
如上所述,阻隔部优选为脱色部。脱色部可以通过对实施过上述各种处理的树脂薄膜实施任意的合适的脱色处理来形成。例如可列举出:利用激光的脱色处理、或通过与含有碱性化合物的碱性溶液的接触来进行的脱色处理等。优选为与碱性溶液的接触。通过利用与碱性溶液的接触来形成脱色部,能够提高脱色部的强度。此外,能够长期维持脱色部的透明性。
作为碱性溶液的接触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对树脂薄膜滴加、涂覆、喷雾碱性溶液的方法,将树脂薄膜浸渍于碱性溶液的方法。
在接触碱性溶液时,可以用任意的合适的保护材料保护偏光件(树脂薄膜),以使碱性溶液不接触所期望的部位以外的部分(不被脱色)。具体而言,作为保护材料,可以使用上述物质。
作为上述碱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碱性化合物。作为碱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钠等无机碱金属盐,醋酸钠等有机碱金属盐,氨水等。在这些当中,优选使用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进一步优选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能够高效地使二色性物质离子化,能够更简便地形成脱色部。这些碱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碱性溶液的溶剂,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水,乙醇、甲醇等醇,醚,苯,氯仿和它们的混合溶剂。这些当中,由于离子化的二色性物质能够良好地向溶剂移动,因此,优选使用水、醇。
碱性溶液的浓度例如为0.01N~5N,优选为0.05N~3N,更优选为0.1N~2.5N。如果浓度为这种范围,则可以良好地形成所期望的脱色部。
碱性溶液的液温例如为20℃~50℃。树脂薄膜与碱性溶液的接触时间可以根据树脂薄膜的厚度、碱性化合物的种类和碱性溶液的浓度来设定,例如为5秒~30分钟。
通过与碱性溶液接触来进行脱色的情况下,会在接触部残留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此外,通过使树脂薄膜与碱性溶液接触,会在接触部生成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金属盐。它们会生成氢氧化物离子,所生成的氢氧化物离子作用于(分解/还原)在接触部周围存在的二色性物质(例如碘络合物),会扩大脱色区域。因此,优选与上述碱性溶液接触后,在与碱性溶液接触的接触部,减少树脂薄膜中含有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通过减少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能够得到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脱色部。
作为上述减少方法,优选使用使处理液接触与碱性溶液的接触部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能够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从树脂薄膜移动至处理液,减少其含量。
作为处理液的接触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对与碱性溶液的接触部滴加、涂覆、喷雾处理液的方法,将与碱性溶液的接触部浸渍于处理液的方法。
在接触碱性溶液时用任意的合适的保护材料保护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优选以该状态直接接触处理液(特别是处理液的温度为50℃以上的情况)。根据这种方式,能够防止在与碱性溶液的接触部以外的部位由处理液导致的偏光特性的降低。
上述处理液可以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溶剂。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出:水,乙醇、甲醇等醇,醚,苯,氯仿和它们的混合溶剂。这些当中,从高效地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移动的角度来看,优选使用水、醇。作为水,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水。例如可列举出:自来水、纯水、去离子水等。
接触时的处理液的温度例如为2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如果为这种温度,则能够高效地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移动至处理液。具体而言,能够显著提高树脂薄膜的溶胀率,物理性去除树脂薄膜内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另一方面,水的温度实质上为95℃以下。
接触时间可以根据接触方法、处理液(水)的温度、树脂薄膜的厚度等来适当调节。例如浸渍于温水的情况下,接触时间优选为10秒~30分钟,更优选为30秒~15分钟,进一步优选为60秒~10分钟。
在1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处理液,可使用酸性溶液。通过使用酸性溶液,能够将残留于树脂薄膜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中和,化学性去除树脂薄膜内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
作为酸性溶液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酸性化合物。作为酸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硼酸等无机酸,甲酸、草酸、柠檬酸、醋酸、苯甲酸等有机酸等。酸性溶液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优选为无机酸,进一步优选为盐酸、硫酸、硝酸。这些酸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是,作为酸性化合物,可适宜地使用酸性度比硼酸强的酸性化合物。这是由于,其还可作用于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金属盐(硼酸盐)。具体而言,能够使硼酸从硼酸盐游离出来,化学性去除树脂薄膜内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
作为上述酸性度的指标,例如可举出酸解离常数(pKa),优选使用pKa比硼酸的pKa(9.2)小的酸性化合物。具体而言,pKa优选小于9.2,更优选为5以下。pKa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可以参照化学便览基础篇改订5版(日本化学会编、丸善出版)等文献记载的值。此外,进行多级解离的酸性化合物中,在各阶段pKa的值可发生变化。使用这种酸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可使用各阶段的pKa的值中的任一个在上述范围内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pKa是指在25℃的水溶液中的值。
酸性化合物的pKa与硼酸的pKa的差例如为2.0以上,优选为2.5~15,更优选为2.5~13。如果为这种范围,则能够高效地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移动至处理液,作为结果,能够实现脱色部的所期望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含量。
作为能够满足上述pKa的酸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盐酸(pKa:-3.7)、硫酸(pK2:1.96)、硝酸(pKa:-1.8)、氢氟酸(pKa:3.17)、硼酸(pKa:9.2)等无机酸,甲酸(pKa:3.54)、草酸(pK1:1.04、pK2:3.82)、柠檬酸(pK1:3.09、pK2:4.75、pK3:6.41)、醋酸(pKa:4.8)、苯甲酸(pKa:4.0)等有机酸等。
需要说明的是,酸性溶液(处理液)的溶剂如上所述,在使用酸性溶液作为处理液的本方式中,也能发生上述树脂薄膜内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物理性去除。
上述酸性溶液的浓度例如为0.01N~5N,优选为0.05N~3N,更优选为0.1N~2.5N。
上述酸性溶液的液温例如为20℃~50℃。与酸性溶液的接触时间可以根据树脂薄膜的厚度、酸性化合物的种类和酸性溶液的浓度来设定,例如为5秒~30分钟。
B-4.其他工序
本发明的偏光件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赋予偏光功能的工序、形成切断部的工序和形成阻隔部的工序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任意的合适的其他处理工序。作为其他处理工序,可列举出碱性溶液和/或酸性溶液的去除、以及洗涤等。
作为碱性溶液和/或酸性溶液的去除方法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利用废棉纱头等的擦拭去除、抽吸去除、自然干燥、加热干燥、鼓风干燥、减压干燥等。上述干燥温度例如为20℃~100℃。
洗涤处理通过任意的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对于洗涤处理中使用的溶液,例如可列举出:纯水,甲醇、乙醇等醇,酸性水溶液和它们的混合溶剂等。洗涤处理可以在任意的合适的阶段进行。洗涤处理可以进行多次。
C.偏光板
本发明的偏光板具有上述偏光件。本发明的偏光板代表性的是,在其至少单侧层叠保护膜来使用。作为保护膜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等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它们的共聚物树脂等。
对于保护膜的不层叠偏光件的表面,作为表面处理层,可以形成硬涂层、防反射处理层、以扩散或防眩光为目的的处理层。
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保护膜代表性的是,借助粘接层(具体为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于偏光件。粘接剂层代表性的是由PVA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粘合剂层代表性的是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
D.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偏光板。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列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器件。具体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括液晶单元以及在该液晶单元的单侧或两侧配置的上述偏光件的液晶面板。有机EL器件具备在观看侧配置有上述偏光件的有机EL面板。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光件即使在水分从切断端部浸入的情况下,水分也会停留在阻隔部,能够防止其到达染色部。结果,能够防止偏光件发生颜色缺失、偏光特性受损。此外,即使形成了切断部,加湿耐久性也优异,因此即使在加工成更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所期望的偏光特性。此外,阻隔部为脱色部的情况下,能够应用各种色彩而不受偏光件的颜色影响。因此,可以提供设计更加多种多样的图像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基材,使用为长条状、吸水率0.75%、Tg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IPA共聚PET)薄膜(厚度:100μm)。对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在该电晕处理面在25℃下涂布以9:1的比含有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和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以上、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GOHSEFIMER Z200”)的水溶液并干燥,形成厚度11μm的PVA类树脂层,制得层叠体。
对所得层叠体,在120℃的烘箱内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度方向)进行自由端单轴拉伸(空中辅助拉伸)至2.0倍。
接着,将层叠体在液温3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硼酸4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染色浴中边调节碘浓度、浸渍时间边浸渍,以使偏光板达到规定的透射率。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碘0.2重量份、配混碘化钾1.5重量份而得的碘水溶液中浸渍60秒(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碘化钾3重量份、配混硼酸3重量份而得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交联处理)。
然后,一边将层叠体浸渍在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硼酸4重量份、配混碘化钾5重量份而得的水溶液)中,一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单轴拉伸至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水中拉伸)。
然后,将层叠体浸渍在液温30℃的洗涤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碘化钾4重量份而得的水溶液)中(洗涤处理)。
接着,在层叠体的PVA类树脂层表面涂布PVA类树脂水溶液(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GOHSEFIMER(注册商标)Z-200”、树脂浓度:3重量%)并贴合保护膜(厚度25μm),将其在维持在60℃的烘箱中加热5分钟。然后,将基材从PVA类树脂层剥离,得到偏光板(偏光件(透射率42.3%、厚度5μm)/保护膜)。
从上述得到的总厚30μm的偏光板切出长20cm、宽30cm的试验片。在所切出的偏光板的偏光件表面,以使脱色部(阻隔部)的宽度为10mm的方式在偏光件的边缘部涂布常温的碱性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1.0mol/L(1N)),放置60秒。接着,用废棉纱头去除所涂布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去除氢氧化钠水溶液后,涂布1.0mol/L(1N)的盐酸,放置30秒。接着,用废棉纱头去除盐酸,得到沿切断部形成有脱色部的偏光件。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宽度10mm的脱色部的偏光件。以偏光件的脱色部(阻隔部)的宽度为1mm的方式用切割机将在偏光板的四边形成的脱色部切断,得到在染色部与切断部(偏光件边缘部)之间形成有宽度1mm的脱色部(阻隔部)的偏光件。
(比较例1)
以阻隔部的宽度为0mm的方式切断(即将脱色部全部切断),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偏光件。
(比较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脱色部,得到具有宽度10mm的脱色部的偏光件。以所得偏光件的脱色部(阻隔部)的宽度为-1mm的方式(即,自脱色部与染色部的边界部分往染色部侧1mm的部分)切断,得到偏光件。
使用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得到的偏光件进行以下评价。结果示于表1。
(加湿耐久性试验)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偏光板置于85℃、85%RH的条件下,在24小时后和48小时后用光学显微镜确认在偏光件的短边和长边有无颜色缺失,测定颜色缺失部分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将发生颜色缺失的部分的长度的最长部分的长度作为偏光件的颜色缺失部分的长度。
(甘油试验)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偏光板的整个边缘部涂布甘油。接着,将偏光板在65℃、90%RH的条件下放置72小时。接着,用光学显微镜确认在偏光件的短边和长边有无颜色缺失,测定颜色缺失部分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将发生颜色缺失的部分的长度的最长部分的长度作为偏光件的颜色缺失部分的长度。
[表1]
Figure BDA0002151086830000151
在染色部与切断部之间形成有宽度1mm以上的阻隔部(脱色部)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偏光件在加湿试验后也良好地防止了偏光件的颜色缺失。在更为严苛的甘油试验中,加湿耐久性的提高效果也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没有阻隔部的比较例1和将染色部内切断的比较例2中偏光件的颜色缺失大、加湿耐久性存在问题。特别是存在长边的颜色缺失变显著的倾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偏光件适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器件等图像显示装置。

Claims (3)

1.一种偏光件,其具有染色部和阻隔部,所述染色部由用二色性物质染色的单一聚乙烯醇类树脂薄膜构成,所述染色部为该树脂薄膜中用二色性物质染色的部分;所述阻隔部形成于该树脂薄膜的整个边缘部以及在该染色部内形成的开口部的整个边缘部,
该阻隔部为脱色部,
该阻隔部的宽度为1mm以上。
2.一种偏光板,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件。
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板。
CN201910701994.2A 2018-08-01 2019-07-31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94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5029A JP7191578B2 (ja) 2018-08-01 2018-08-01 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45029 201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502A CN110794502A (zh) 2020-02-14
CN110794502B true CN110794502B (zh) 2022-06-17

Family

ID=6942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1994.2A Active CN110794502B (zh) 2018-08-01 2019-07-31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91578B2 (zh)
KR (1) KR102193246B1 (zh)
CN (1) CN110794502B (zh)
TW (1) TWI716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6901B2 (ja) * 2018-12-25 2022-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500606A (ja) * 2014-03-26 2017-01-05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局地的脱色領域を含む偏光部材、偏光部材ロールおよび枚葉型偏光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7126083A (ja) * 2017-04-04 2017-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72104A (zh) * 2016-03-31 2017-10-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6633A (ja) * 1997-01-22 1998-08-07 Casio Comput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60537A (ja) * 1997-11-28 1999-06-18 Sony Corp 液晶表示素子用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96727B (en) * 2001-09-19 2008-05-11 Nitto Denko Corp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CN1659457A (zh) * 2002-06-11 2005-08-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片、偏振片用胶粘剂、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4218941B2 (ja) * 2003-02-25 2009-02-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その製造方法、粘着型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5033754A1 (ja) * 2003-09-30 2005-04-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06180A (ja) * 2004-10-01 2006-04-20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345084B (en) * 2007-05-16 2011-07-11 Chimei Innolux Corp Anti-moisture-deformation polariz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cd
JP5202889B2 (ja) * 2007-06-29 2013-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83092A (ja) * 2008-10-02 2010-04-15 Toray Ind Inc 樹脂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97448A (ja) * 2009-02-23 2010-09-0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834880B2 (ja) * 2011-12-19 2015-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6057606B2 (ja) * 2012-03-19 2017-01-11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05314B2 (ja) * 2013-02-15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または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偏光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アクリル系または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1548A (ja) * 2013-04-19 2014-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能を示さない領域を有する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US9618669B2 (en) * 2013-11-08 2017-04-1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polarizer windows
CN107254269A (zh) * 2014-03-31 2017-10-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膜用粘合剂层、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713189B2 (ja) * 2014-06-27 2020-06-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
JP6215261B2 (ja) * 2014-06-27 2017-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偏光子、長尺状の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15262B2 (ja) * 2014-06-27 2017-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KR101766015B1 (ko) * 2014-06-30 2017-08-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의 제조방법
JP6525587B2 (ja) * 2014-12-26 2019-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152127B2 (ja) * 2015-02-16 2017-06-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31036B2 (ja) * 2015-04-03 2017-11-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72309B2 (ja) * 2015-06-25 2021-05-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
JP2015194776A (ja) * 2015-07-30 2015-1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12476B2 (ja) * 2015-09-28 2018-10-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30313B2 (ja) * 2015-09-30 2021-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セル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872312B2 (ja) * 2015-09-30 2021-05-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7090522A (ja) * 2015-11-04 2017-05-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17170527A1 (ja) * 2016-03-29 2018-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95374B2 (ja) * 2016-05-30 2019-04-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の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用の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205679894U (zh) * 2016-06-15 2016-11-09 东莞市龙昌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水汽的液晶显示面板
JP6945286B2 (ja) * 2016-09-13 2021-10-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N110462469B (zh) * 2017-03-28 2022-11-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内嵌型液晶面板用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内嵌型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687495B (zh) * 2017-11-24 2020-03-1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固化組合物與光學膜片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500606A (ja) * 2014-03-26 2017-01-05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局地的脱色領域を含む偏光部材、偏光部材ロールおよび枚葉型偏光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7272104A (zh) * 2016-03-31 2017-10-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JP2017126083A (ja) * 2017-04-04 2017-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502A (zh) 2020-02-14
KR20200014700A (ko) 2020-02-11
TW202011061A (zh) 2020-03-16
TWI716928B (zh) 2021-01-21
JP7191578B2 (ja) 2022-12-19
KR102193246B1 (ko) 2020-12-22
JP2020020972A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1176B2 (en) Polarizer,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TWI669542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ong strip polarizer
CN107144907B (zh) 偏振片、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025068B1 (ko) 편광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666473B (zh) 長條狀偏光薄膜積層體
WO2016208535A1 (ja) 偏光子
US10782462B2 (en) Polarizer,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3866862A (zh) 偏振片、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US20170052299A1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polarizer
KR102534054B1 (ko) 편광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0794502B (zh) 偏光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0806614B (zh) 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KR102205072B1 (ko) 편광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20137839A1 (ja) 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