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9230A -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9230A
CN110789230A CN201910705970.4A CN201910705970A CN110789230A CN 110789230 A CN110789230 A CN 110789230A CN 201910705970 A CN201910705970 A CN 201910705970A CN 110789230 A CN110789230 A CN 110789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ing medium
unit
tray
optical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59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9230B (zh
Inventor
青柳孝阳
岩仓广弥
藤崎慎平
大田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789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9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9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9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41J3/40731Holders for objects, e. g.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printed or adapted to hold several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45Printers integrated in other types of apparatus, e.g. printers integrated i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04N1/00076Indicating or reporting lo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41J19/205Position or speed detectors therefor
    • B41J19/207Encoding along a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37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the scanned medium directly, e.g. a leading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提供使得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来获得用于确定打印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技术。确定单元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来确定用于通过使用检测单元获得与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处理。获得单元基于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处理,通过改变检测单元相对于保持打印介质的保持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获得与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然后,设置单元基于与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确定针对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托盘所保持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9699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托盘被适配为保持多个打印介质,基于配置在托盘上的反射器来获得各打印介质的位置,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位置来确定打印位置。在该日本特开2004-9699中,不论打印介质的类型如何,都基于与保持各打印介质的各凹部相对应的反射器来获得所保持的打印介质的位置。换句话说,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获得各打印介质的位置。
遗憾的是,不同类型的打印介质在打印位置上要求不同的精度。换句话说,作为从要对打印图像进行打印的位置起的距离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而不同。因而,在日本特开2004-9699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同时保持要求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不同的容许范围的打印介质的情况下,针对这些打印介质其中之一所获得的打印位置的精度可能不够,这导致打印时的位置误差。在其它情况下,可以以比所需更高的精度获得这些打印介质其中之一的打印位置,并且这可能会降低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来获得用于确定打印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其能够保持多个类型的打印介质;
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检测单元,其能够检测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
移动单元,其能够使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保持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相对移动;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确定用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处理;
获得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处理,通过改变所述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保持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获得单元所获得的信息,设置针对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打印方法,用于使用打印设备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在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以及检测单元,其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所述打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确定用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处理;
基于通过所述确定所确定的处理,通过改变所述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基于通过所述获得所获得的信息,设置针对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本发明使得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来获得用于确定打印位置的位置信息。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托盘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4A、4B、4C和4D是各自示出保持打印介质的托盘的图;
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利用输送部的托盘的输送的图;
图6是示出打印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7A、7B和7C是用于说明反射部的检测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9A、9B、9C和9D是示出光学传感器在检测第一反射部时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二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1A、11B、11C和11D是示出光学传感器在检测第二反射部时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第一设置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第三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5A、15B、15C、15D和15E是示出光学传感器在检测孔部时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图;
图16A和16B是用于说明孔部的检测的图;
图17是示出第四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托盘不正确地保持光盘的图;
图19A和19B是用于说明孔部的不正确检测的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第三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卡检测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3A和23B是用于说明获得卡衬纸(card mount)的位置信息的处理的图;
图24是示出第二设置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25A、25B、25C和25D是示出托盘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的示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10具有如下的结构:托盘12保持诸如光盘等的打印介质,并且托盘12沿与打印头34的扫描方向相交的方向被输送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打印设备10包括:输送部14,用于输送托盘12;打印部16,用于向托盘12所保持的打印介质喷出墨以进行打印;以及恢复部18,用于维持和恢复打印部16的墨喷出性能。
输送部14(输送单元)包括由输送马达20驱动的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4。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4以间隔开的方式彼此平行。第一输送辊22相对于打印部16在输送托盘12的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第二输送辊24相对于打印部16在输送方向上的另一侧。注意,在以下说明中,视情况而定,将输送方向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并且将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称为“下游侧”。
在输送部14中,第一从动辊26(参见图5A)与第一输送辊22压接并由第一输送辊22驱动。第一输送辊22连同第一从动辊26一起夹持托盘12并沿输送方向输送托盘12。此外,第二从动辊28(参见图5A)与第二输送辊24压接并由第二输送辊24驱动。第二输送辊24连同第二从动辊28一起夹持托盘12并沿输送方向输送托盘12。
输送部14还具有位于沿输送方向在第一输送辊22的上游的用于检测托盘的边缘传感器30。边缘传感器30例如是光学传感器。输送部14具有用于在限制托盘12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的同时、引导正输送的托盘12的托盘引导件31(参见图5A)。输送部14具有与第一输送辊22的转动同步地转动的旋转编码器132(参见图2)。使用该旋转编码器132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托盘12的输送距离和输送速度。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旋转编码器132检测托盘1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
打印部16(打印单元)包括:滑架32,其沿与输送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为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及打印头34,其安装在滑架32上,并且喷出墨以对由正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托盘12保持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打印部16在面向打印头34的形成有用于喷出墨的喷出口的喷出口面的位置处还包括台板36。注意,台板36和喷出口面分开一定间隔。总之,本实施例具有打印部16通过喷墨方法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结构。
滑架32可滑动地配置在以间隔开的方式配置且沿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38和40上,并且滑架32通过由移动机构42驱动而在该方向上可移动。注意,在以下说明中,视情况而定,将滑架32移动的方向、换句话说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称为“扫描方向”。因而,配置在滑架32上的打印头34经由滑架32在扫描方向上可移动。
移动机构42包括固定到滑架32的带44和用于驱动带44的驱动马达46。驱动马达46配置在引导构件38的一个端部侧,并且向驱动马达46的旋转轴设置滑轮46a。带44以拉伸状态放置在滑轮46a和配置在引导构件38的另一端部侧的惰轮48之间。带44与引导构件38平行。因而,驱动马达46的驱动使带44转动,并且带44的转动使滑架32沿作为从扫描方向的另一侧向着一侧的方向的正方向和沿作为从该一侧向着该另一侧的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部14和滑架32用作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能够使(后面所述的)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托盘12(打印介质)在输送方向和扫描方向上移动。
滑架32被布置成打印头34的喷出口面与台板36大致平行。滑架32具有光学传感器50(检测单元)。因而,光学传感器50经由滑架32沿扫描方向可移动。光学传感器50能够向由输送部14在台板36上正输送的托盘12和该托盘12所保持的打印介质发射光、并且接收发射光的反射光以检测接收光的量的变化。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滑架32沿与输送方向和扫描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也可移动(可上下移动)。
打印部16具有能够检测滑架32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的线性编码器134(参见图2)。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该线性编码器134检测滑架32(打印头34、光学传感器50)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恢复部18配置在位于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非打印区域中。恢复部18例如包括用于保护打印头34的喷出口面的帽(未示出)和用于去除附着至喷出口面的异物和墨的擦拭器(未示出)。
图2是示出打印设备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打印设备10的整体操作由控制器100控制。控制器100包括用于执行诸如打印操作和恢复操作等的各种控制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2。控制器100包括用于存储CPU 102执行整体操作和各种处理所用的程序、表和各种固定数据的ROM 104。控制器100还包括作为设置有在CPU 102执行程序时所需的各种寄存器等的工作区域的RAM 106。
控制器100经由接口(I/F)108连接至主机设备110。主机设备110是图像数据的供给源,并且其示例包括用于生成和处理图像数据的个人计算机、用于读取图像的扫描器设备、以及数字照相机。主机设备110和控制器100相对于彼此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各种命令和状况信号等。
控制器100连接至用户可以操作的操作部112、各种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打印头34的头驱动器114。控制器100还连接至用于控制驱动马达46的驱动的马达驱动器116和用于控制输送马达20的驱动的马达驱动器118。
操作部112包括用于启动打印设备10的电源开关120和用于输入用户的指令(诸如针对打印头34的维护操作和各种打印操作的指令等)的操作面板122。操作部112还包括显示器124,该显示器124用于在打印设备10中发生各种错误的情况下,显示这些错误的内容。
各种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50,该光学传感器50用于检测托盘12的反射部158和托盘12所保持的光盘的(后面所述的)孔部。各种传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正输送的托盘12的端部的边缘传感器30和用于检测温度的配置在各部位的温度传感器126。各种传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托盘12的输送距离等的旋转编码器132和用于检测滑架32的移动距离等的线性编码器134。
头驱动器114控制用于根据打印数据等从喷出口喷出墨的打印元件128的驱动、以及用于调整打印头34的温度的副加热器130的驱动。副加热器130是用于使打印头34的墨喷出性能稳定的机构。
如后面所述,控制器100用作获得单元,该获得单元用于在控制输送部14和滑架32的同时,获得与反射部158的中心、孔部DH的中心以及交点Q3等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如后面所述,控制器100还用作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获得的位置信息来设置开始对打印介质的打印的打印位置。
图3是用于保持打印介质的托盘12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在打印设备10中,诸如光盘等的打印介质以由托盘12保持的状态被输送和打印。托盘12(保持单元)包括可以放置打印介质的凹部(放置部)150和用于按压放置在凹部150中的打印介质的按压构件152。
在凹部150中,打印介质由配置在托盘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的抵接部154和配置在该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按压构件152保持。按压构件152由弹性构件156沿箭头A方向向着抵接部154侧施力。结果,凹部150中所保持的打印介质被按压构件152压抵抵接部154。
凹部150具有能够选择性地保持多个类型的打印介质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50具有能够保持光盘D、指甲贴衬纸NM和卡衬纸CM(辅助构件)的形状。图4A是示出保持光盘D的托盘的图。光盘D的示例包括CD(致密盘)、DVD(数字多功能光盘)和BD(蓝光盘)。注意,这种光盘D例如在由打印设备10进行打印的面上具有墨接收层。在光盘D由托盘12保持时,光盘D的外周由相对于托盘12的宽度方向(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地形成的抵接部154a和154b以及按压构件152的抵接部152a保持。按压构件152的抵接部152a是在按压构件152的(与托盘12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形成的。
图4B是示出保持指甲贴衬纸NM的托盘12的图。具有多个指甲贴Ns的指甲贴衬纸NM是板状的塑料构件。在指甲贴衬纸NM上,整齐地配置有美甲所用的具有不同大小的指甲贴Ns。注意,各指甲贴Ns在其表面(要打印的面)上形成有墨接收层。在指甲贴衬纸NM由托盘12保持的情况下,指甲贴衬纸NM的外部由与托盘12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的抵接部154c和154d以及按压构件152的抵接部152b和152c保持。按压构件152的抵接部152b和152c被形成为使得抵接部152a在按压构件152的宽度方向上在抵接部152b和152c之间。
图4C是示出保持卡衬纸CM的托盘12的图。图4D是示出卡Cd设置在托盘12所保持的卡衬纸CM上的图。卡衬纸CM例如具有各自可以装配和保持以卡状形成的包括树脂材料的打印介质(以下称为“卡Cd”)的第一装配部160和第二装配部162。第一装配部160在其中央具有检测孔160a。第二装配部162也在其中央具有检测孔162a。
卡Cd例如是信用卡大小,并且在其表面(要打印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墨接收层。保持一个光盘D的凹部150可以保持具有典型大小的两个卡(例如,信用卡,其大小是53.98mm×85.6mm)。因而,卡衬纸CM具有第一装配部160和第二装配部162,使得可以放置两个卡Cd。注意,由于托盘12被形成为适合光盘D的大小,因此第一装配部160和第二装配部162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小。卡衬纸CM的外形与指甲贴衬纸NM的外形大致相同。因而,在卡衬纸CM由托盘12保持的情况下,卡衬纸CM的外部由抵接部154c和154d以及按压构件152的抵接部152b和152c保持。卡Cd和卡衬纸CM的表面(面向光学传感器50的面)与托盘12的表面相比具有更高的光反射率。假定在卡Cd和卡衬纸CM的光反射率与托盘12的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值以上的差。
返回图3,托盘12具有三个反射部158(检测部),这些反射部158的光反射率高于托盘12的其它部分的光反射率。第一反射部158a和第二反射部158b位于凹部150的外侧(光盘D的保持区域外),并且位于托盘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第三反射部158c位于凹部150的内侧。在凹部150保持光盘D的情况下,第三反射部158c例如在光盘D的中心所位于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O1上(参见图4A)。第三反射部158c处于如下的位置:在光盘D保持在凹部150中的情况下,第三反射部158c不会经由光盘D的(后面所述的)孔部DH暴露,并且在卡衬纸CM保持在凹部150中的情况下,第三反射部158c也不会经由检测孔160a或162a暴露。
另一方面,光学传感器50接收光学传感器50自身发射的光的漫反射光,并且输出值根据接收光的量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光学传感器50,接收光的量越多,输出值越小。与托盘12的其它部分相比,光学传感器50所发射的被第一反射部158a、第二反射部158b和第三反射部158c反射的光量更大。因而,检查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使得能够检测各反射部是否存在以及各反射部的位置。
接着,将说明托盘12的输送。在将保持打印所用的打印介质的托盘12插入打印设备10时,打印设备10将打印介质连同托盘12一起输送。图5A是示出保持光盘D的托盘12插入打印设备10的状态的图。图5B是示出从图5A的状态起沿输送方向的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的状态的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视情况而定,将输送方向的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的方向称为行进方向,并且将输送方向的从下游侧向着上游侧的方向称为返回方向。
将保持光盘D的托盘12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插入打印设备10。此时,托盘12以第一反射部158a和第二反射部158b所位于的侧首先进入的状态插入。所插入的托盘12在其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托盘引导件31限制的状态下由第二输送辊24和第二从动辊28夹持的情况下,沿输送方向的返回方向被输送。
第二从动辊28在托盘12正被输送时,位于托盘12的凹部15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两个位置。第二从动辊28各自在托盘12以其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托盘引导件31限制的状态被输送时,优选应在托盘12的宽度方向(扫描方向)上距中心线O2位于等距离的位置处。第二从动辊28在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二输送辊24的上游。
由第二输送辊24沿返回方向输送的托盘12由第一输送辊22和第一从动辊26夹持(参见图5B)。利用该结构,托盘12由第一输送辊22(和第一从动辊26)以及第二输送辊24(和第二从动辊28)输送。
利用上述结构,将说明对托盘12所保持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情况。在将保持打印介质的托盘12从输送的下游侧插入、并且经由操作面板122指示打印的开始时,打印处理开始。注意,在用户指示打印的开始之前,用户将包括诸如图像数据和打印条件等的各种信息的打印作业输入到打印设备10中。图6是示出打印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在打印处理开始时,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插入的托盘12首先被拉入设备内(S602)。具体地,在S602中,沿返回方向输送由第二输送辊24和第二从动辊28夹持的托盘12(参见图5A)。注意,在托盘12被输送到一定程度时,托盘12由第一输送辊22和第一从动辊26夹持,并且通过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4输送托盘12(参见图5B)。
接着,判断边缘传感器30是否检测到托盘12,并且还判断托盘12是否沿返回方向被输送了指定距离(S604)。第二输送辊24具有旋转编码器132。更具体地,在打印设备10中,控制器100可以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132的输出结果来检测托盘12的输送距离。在S604中,控制器100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132的输出来判断托盘12是否被输送了指定距离,并且还基于边缘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检测到托盘12。
如果在S604中判断为托盘12被输送了指定距离或者边缘传感器30检测到了托盘12,则接着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S606)。具体地,在S606中,首先,使位于待机位置的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以将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第一反射部158a预期所处的位置。然后,使托盘12沿行进方向移动以利用光学传感器50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
注意,待机位置是在未正进行打印时滑架32(打印头34)等待的位置,并且待机位置例如是恢复部18上方的位置。预先将与托盘12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在扫描方向(第一方向)上预期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存储在控制器100中。注意,基于与线性编码器134所检测到的滑架32有关的位置信息来获得与光学传感器50有关的位置信息。
这里,将说明光学传感器50对反射部158的检测。图7A是示出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相对于其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图7B是与图7A所示的光学传感器50的位置相对应的反射部158及其周边的截面图。图7C是示出在检测期间检测到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1和a2以及该检测期间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图。
如上所述,在托盘12中,光学传感器50所发射的被反射部158反射的光量与托盘12的其它部分相比更大。因此,在正检测反射部158时,与正检测托盘12的其它部分相比,光学传感器50所接收到的光量更大,因而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更小。
因而,为了检测反射部158,判断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是否小于阈值Vth1(参见图7A)。然后,将输出值变得小于阈值Vth1的位置检测为表示反射部158的端部P1和P2的位置信息(坐标值)。注意,在检测到反射部158时,还获得所检测到的这两个端部之间的长度L1。更具体地,在检测到反射部158在输送方向(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情况下,获得了基于托盘12在输送方向上的输送距离所检测到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长度。在检测到反射部158在扫描方向上的端部的情况下,获得了基于滑架32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所检测到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长度。利用控制器100基于线性编码器134的检测结果来获得滑架32在扫描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因而,在S606中,如图7C所示,检测沿输送方向在第一反射部158a的下游侧的端部a1和沿输送方向在第一反射部158a的上游侧的端部a2,并且还计算端部a1和端部a2之间的长度。
之后,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第一反射部158a(S608)。换句话说,在S608中,判断是否检测到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1和a2,并且还判断端部a1和a2之间的长度是否在指定范围内。在S608中,如果未检测到端部a1和a2其中之一、或者端部a1和a2之间的长度不在指定范围内,则判断为不能检测到第一反射部158a,换句话说不能准确地检测到托盘12,并且将托盘12排出(S610)。具体地,在S610中,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然后,经由显示器124等向用户示出表示不能检测到托盘12的错误消息(S612),并且该打印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S608中检测到端部a1和a2、并且端部a1和a2之间的长度在指定范围内,则判断为能够检测到第一反射部158a,然后进行第一获得处理以获得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S614)。图8是示出作为打印处理的子例程的用于获得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的第一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图9A是示出针对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1和a2的图。图9B是示出针对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1和a2的图。图9C是示出针对沿反方向输送滑架3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3和a4的图。图9D是示出针对沿正方向输送滑架3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a3和a4的图。
在该S614的第一获得处理中,首先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位置R0,然后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以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在输送方向上的端部a1和a2(S802)。注意,位置R0沿输送方向在反射部158a的下游且相距指定距离。在S802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9A)。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基于旋转编码器132的检测结果来获得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接着,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在输送方向上的端部a1和a2(S804)。在S80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9B)。
之后,使用S802中所检测到的端部a1和S804中所检测到的端部a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获得输送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y1(S806)。在S806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检测到的端部a1的位置信息和端部a2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输送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y1。
另一方面,基于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反射部158时的输出值的波形和基于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反射部158时的输出值的波形具有不同的特性。这导致在基于这些输出值所获得的位置信息中产生少量系统差异。为了解决该问题,在S806中,基于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反射部158时的输出值来获得反射部158的中心的位置信息,以提高该位置信息的精度。
在获得输送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y1之后,接着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输送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y1)(S808)。之后,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直到光学传感器50到达位置R1(参见图9C)为止(S810),其中该位置R1在扫描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部158a相距指定距离。
然后,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以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在扫描方向上的端部a3和a4(S812)。在S812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9C)。
接着,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以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在扫描方向上的端部a3和a4(S814)。在S81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一反射部158a时,获得端部a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9D)。
之后,使用在S812中检测到的端部a3和在S814中检测到的端部a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获得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1(S816)。换句话说,在S816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一反射部158a时检测到的端部a3的位置信息和端部a4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1。然后,基于在S806和S816中获得的位置信息来获得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Cx1,Cy1)(S818)。
注意,在S802、S804、S812和S814中获得第一反射部158a的端部时,在不能获得这些端部中的一个或这两个的情况下、或者在端部之间的长度不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准确地检测到托盘12。在这种情况下,排出托盘12,并且经由显示器124等向用户示出错误消息。
返回图6,在第一获得处理中获得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之后,接着使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位置R2(S616)。换句话说,在S616中,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直到光学传感器50到达位置R2为止(参见图9D),其中该位置R2在扫描方向上与第二反射部158b相距指定距离。对于直到位置R2为止的移动,例如,滑架32可以移动了预先设置的移动距离,或者滑架32可以在沿扫描方向的移动中检测到第二反射部158b之后移动一定距离。
之后,进行用于获得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的第二获得处理(S618)。图10是示出作为打印处理的子例程的用于获得第二反射部的中心C2的第二获得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图11A是示出针对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端部b3和b4的图。图11B是示出针对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端部b3和b4的图。图11C是示出针对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端部b1和b2的图。图11D是示出针对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端部b1和b2的图。
在S618的第二获得处理中,首先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以检测第二反射部158b在扫描方向上的端部b3和b4(S1002)。在S1002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1A)。
接着,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以检测第二反射部158b的扫描方向上的端部b3和b4(S1004)。在S100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1B)。
之后,使用在S1002中检测到的端部b4和在S1004中检测到的端部b3的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来获得扫描方向上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2(S1006)。具体地,在S1006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检测到的端部b3的位置信息和端部b4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扫描方向上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2。
在获得扫描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2之后,接着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第二反射部158b在扫描方向上的中心(Cx2)(S1008)。之后,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直到光学传感器50到达位置R3为止(S1010),其中该位置R3沿输送方向在第二反射部158b的上游且相距指定距离。
然后,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检测第二反射部158b在输送方向上的端部b1和b2(S1012)。在S1012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1C)。
接着,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以检测第二反射部158b在输送方向上的端部b1和b2(S1014)。在S101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第二反射部158b时,获得端部b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1D)。
之后,使用在S1012中检测到的端部b2和在S1014中检测到的端部b1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来获得输送方向上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y2(S1016)。换句话说,在S1016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第二反射部158b时检测到的端部b1的位置信息和端部b2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输送方向上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y2。然后,基于在S1006和S1016中获得的位置信息来获得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Cx2,Cy2)(S1018)。
注意,在S1002、S1004、S1012和S1014中获得第二反射部158b的端部时,在不能获得这些端部中的一个或这两个的情况下、或者在端部之间的长度不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检测到托盘12。在这种情况下,排出托盘12,并且经由显示器124等向用户示出错误消息。
在S614的第一获得处理和S618的第二获得处理中,托盘12的输送速度与在S606中检测第一反射部158a时的速度相比可以大致相同或更慢。在托盘12的输送速度被设置得更慢的情况下,例如,S606中的输送速度被设置为2.00ips,并且S614和S618中的输送速度被设置为0.67ips。将托盘12的输送速度设置得更慢,这使得与在S606中相比,在S614和S618中检测反射部158的端部时的精度更高。
返回图6,在第二获得处理中获得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之后,接着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S620)。换句话说,在S620中,首先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直到光学传感器50到达光学传感器50预期面向第三反射部158c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其中该位置的信息是预先存储的)为止。接着,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面向位置R4(参见图11D)的位置,其中该位置R4在扫描方向上与第三反射部158c相距指定距离。之后,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以检测第三反射部158c在扫描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在用于检测第三反射部158c的操作结束时,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S622)。这里,在托盘12未正保持打印介质的情况下,第三反射部158c暴露于光学传感器50,因而光学传感器50可以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注意,以与针对第一反射部158a或第二反射部158b在扫描方向上的端部的检测相同的方式进行第三反射部158c的检测,因此省略了对该检测的说明。另一方面,在托盘12正保持打印介质的情况下,第三反射部158c被打印介质覆盖,因而光学传感器50不能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
如果在S622中判断为能够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则判断为托盘12未正保持打印介质并且排出托盘12(S624)。之后,经由显示器124等向用户示出表示不存在设置的打印介质的错误消息(S626),该打印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S622中判断为不能检测到第三反射部158c的情况下,判断托盘12所保持的打印介质是否是光盘D(S628)。具体地,在S628中,基于用户作为打印作业所输入的信息来判断打印介质是否是光盘D。
如果在S628中判断为打印介质是光盘D,则进行作为针对光盘D的打印处理的第一处理(S630)。如果在S628中判断为打印介质不是光盘D,则判断打印介质是否是指甲贴Ns(S632)。具体地,在S632中,基于用户作为打印作业所输入的信息来判断打印介质是否是指甲贴Ns。
如果在S632中判断为打印介质是指甲贴Ns,则进行作为针对指甲贴Ns的打印处理的第二处理(S634)。如果在S632中判断为打印介质不是指甲贴Ns而是卡Cd,则进行作为针对卡Cd的打印处理的第三处理(S636)。
上述基于打印介质的类型的第一处理、第二处理和第三处理的确定由控制器100执行。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用作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打印介质的类型来确定用于获得打印介质的位置信息的处理。
第一处理
图12是示出第一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该第一处理用于在光盘D的打印面上进行打印。不同于卡Cd和指甲贴Ns,光盘D直接放置在托盘12上,并且在打印位置上要求高精度。因而,从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来获得光盘D在扫描方向和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并且使用具有高检测精度的光盘的中心的位置信息来获得高精度的打印位置。
在S630的第一处理中,首先进行用于基于光盘D的中心来设置打印位置(在下文,“打印位置”也被称为“打印开始位置”)的第一设置处理(S1202)。注意,后面将说明第一设置处理。接着,基于在第一设置处理中设置的打印位置来将托盘12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S1204),将滑架32上的打印头34的位置调整到光盘D的位置,并且打印开始(S1206)。然后,在打印结束时,将托盘12排出到设备外部(S1208),并且该第一处理结束,这样结束了打印处理。
图13A和13B是示出作为第一处理的子例程的第一设置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在S1202的第一设置处理中,基于根据第一反射部158a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位置所计算出的光盘D的中心C3或者通过检测光盘D的孔部DH所获得的光盘D的中心C4来设置打印位置。
在第一设置处理中,首先,根据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计算光盘D的中心C3(MCx,MCy)(S1302)。例如,控制器100内存储有用于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计算托盘12所保持的光盘D的中心C3的公式。因而,在S1302中,基于该公式来计算光盘D的中心C3(MCx,MCy)。
接着,进行用于获得位于光盘D的中心且插入有主轴的孔部DH在输送方向上的中心的第三获得处理(S1304)。这里,图14是示出S1304的第三获得处理的详细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图15A是示出光学传感器50到达位置R5的相对运动路径的图。图15B是示出针对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孔部DH的端部dh1和dh2的图。图15C是示出针对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的相对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孔部DH的端部dh1和dh2的图。图15D是示出针对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孔部DH的端部dh3和dh4的图。图15E是示出针对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的情况的、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要检测的孔部DH的端部dh3和dh4的图。图16A是示出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相对于其位置的变化的图。图16B是与图16A所示的光学传感器50的位置相对应的孔部DH及其周边的截面图。
在S1304的第三获得处理中,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位置R5(S1402)。具体地,在S1402中,首先使滑架32沿正方向移动,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作为S1302中所计算出的扫描方向上的光盘D的中心的位置信息MCx的线上。接着,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在孔部DH沿输送方向的上游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R5(参见图15A)。
接着,在沿返回方向正输送托盘12时,光学传感器50检测光盘D中的孔部DH的端部dh1和dh2(S1404)。具体地,在S1404,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光盘D沿行进方向移动,使得光学传感器50通过孔部DH。
这里,在从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路径观看时,在孔部DH的内侧看到托盘12(凹部150)。凹部150被适配为与光盘D的表面(要打印的面)相比,使光学传感器50所发射的光的反射量更小。因此,在检测孔部DH时,与检测光盘D的表面相比,光学传感器50接收更少量的光,因而来自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更大。因而,为了检测孔部DH,如图16A所示,判断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是否是阈值Vth2以上。然后,将输出值变得大于或等于阈值Vth2的位置检测为表示孔部DH的端部p1和p2的位置信息(坐标值)。注意,在检测到孔部DH时,还获得了所检测到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长度L2。
因而,在S1404(后面所述的S1410)中,除端部dh1和dh2之外,还获得了端部dh1和dh2之间的长度。在S140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5B)。
之后,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端部dh1和dh2(S1406)。具体地,在S1406中,在检测到端部dh1和dh2、并且端部dh1和dh2之间的长度也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成功。在不能检测到端部dh1和dh2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尽管能够检测到端部dh1和dh2、但长度不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失败。
如果在S1406中判断为检测失败,则将失败标志设置成开启(ON)(S1408),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410。如果在S1406中判断为检测成功,则在正沿行进方向输送托盘12的同时,光学传感器50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dh1和dh2(S1410)。具体地,在S1410中,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光盘D沿返回方向移动,使得光学传感器50通过孔部DH。在S1410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1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5C)。
接着,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端部dh1和dh2(S1412)。注意,S1412的具体处理详情与S1406的具体处理详情相同,因此省略了对S1412的说明。如果在S1412中判断为端部dh1和dh2的检测失败,则将失败标志设置成开启(S1414),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416。如果在S1412中判断为检测成功,则判断失败标志是否为开启(S1416)。
如果在S1416中失败标志为开启,则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06。如果在S1416中失败标志没有开启,则利用在S1404中检测到的端部dh1和在S1410中检测到的端部dh2的位置信息来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DCy(S1418)。换句话说,在S1418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检测到的端部dh1的位置信息和端部dh2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DCy。该位置信息DCy是孔部DH的中心(换句话说,光盘D的中心C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注意,如关于反射部158的检测所述,同样在检测孔部DH时,根据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而在位置信息中发生系统差异。因而,使用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的位置信息来获得孔部DH的中心。
返回图13A,在第三获得处理中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DCy之后,接着进行用于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第四获得处理(S1306)。这里,图17是示出S1306的第四获得处理的详细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在第四获得处理中,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位置R6(S1702)。换句话说,在S1702中,首先使滑架32沿反方向移动预先设置的移动距离。然后,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移动到利用作为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DCy所表示的线上的位置。通过该操作,光学传感器50位于在扫描方向上与孔部DH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R6(参见图15C)。注意,在失败标志为开启的情况下,使用在S1302中获得的位置信息MCy作为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
接着,在滑架32正沿正方向移动时,光学传感器50检测孔部DH的端部dh3和dh4(S1704)。具体地,在S1704中,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光盘D沿正方向移动,使得光学传感器50通过孔部DH。在S1704中(在后面所述的S1710中),除端部dh3和dh4外,还获得端部dh3和dh4之间的长度。在S1704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5D)。
之后,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端部dh3和dh4(S1706)。具体地,在S1706中,在检测到端部dh3和dh4、并且端部dh3和dh4之间的长度也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成功。在不能检测到端部dh3和dh4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尽管能够检测到端部dh3和dh4但长度不在指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失败。
如果在S1706中判断为检测失败,则将失败标志设置成开启(S1708),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710。如果在S1706中判断为检测成功,则在滑架32正沿反方向移动的同时,光学传感器50检测孔部DH的端部dh3和dh4(S1710)。具体地,在S1710中,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光盘D沿反方向移动,使得光学传感器50通过孔部DH。在S1710中,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端部dh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参见图15E)。
接着,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端部dh3和dh4(S1712)。注意,S1712的具体处理详情与S1706的具体处理详情相同,因此省略了对S1712的说明。如果在S1712中判断为端部dh3和dh4的检测失败,则将失败标志设置成开启(S1714),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716。如果在S1712中判断为检测成功,则判断失败标志是否为开启(S1716)。
如果在S1716中失败标志为开启,则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10。如果在S1716中失败标志没有开启,则使用在S1704中检测到的端部dh3和在S1710中检测到的端部dh4的位置信息来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第一位置信息DCx(S1718)。换句话说,在S1718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检测到的端部dh3的位置信息和端部dh4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第一位置信息DCx。该第一位置信息DCx是孔部DH的中心(换句话说,光盘D的中心C4)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另外,使用在S1704中检测到的端部dh4和在S1710中检测到的端部dh3的位置信息来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第二位置信息DCx2(S1720)。换句话说,在S1720中,获得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检测到的端部dh4的位置信息和端部dh3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中点,作为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第二位置信息DCx2。将在该第三获得处理和第四获得处理中所获得的孔部DH在输送方向和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视为基于孔部DH的端部的光盘D的中心C4。
返回图13A,在第四获得处理中获得了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DCx、DCx2之后,接着判断是否获得了光盘D的中心C4(孔部DH的中心)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DCx和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DCy至少之一(S1308)。如果在S1308中判断为没有获得位置信息DCx和DCy中的任一个,则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26。如果在S1308中判断为获得了位置信息DCx和DCy至少之一,则将光盘D的中心C3(MCx,MCy)和光盘D的中心C4(DCx,DCy)彼此进行比较(S1310)。注意,光盘D的中心C4基于在S1304中获得的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和在S1306中获得的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的位置信息。
换句话说,在S1310中,判断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DCx-MCx|(第一差)是否大于第一设置值,并且还判断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DCy-MCy|(第二差)是否大于第二设置值。注意,在没有获得位置信息DCx和DCy其中一个的情况下,仅判断所获得的位置信息是否大于相应的设置值。后面将说明该S1310(S1312)的处理详情。
接着,判断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和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至少之一是否大于相应的设置值(S1312)。换句话说,在S1312中,判断光盘D是否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具体地,在判断为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和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至少之一大于相应的设置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光盘D未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
如果在S1312中判断为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和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至少之一大于相应的设置值,则判断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是否大于第三设置值(S1314)。换句话说,在S1314中,判断|DCx-DCx2|是否大于第三设置值(指定值)。
如果在S1314中判断为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大于第三设置值,则将失败标志设置为开启(S1316),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26。如果在S1314中判断为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小于或等于第三设置值,则判断为光盘D未由托盘12保持,并且排出托盘12(S1318)。然后,向用户示出表示光盘D未由托盘12保持的错误消息(S1320),并且该第一设置处理结束,这样结束了打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S1312中判断为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和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这两者都小于各自的设置值,则判断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是否大于第三设置值(S1322)。注意,S1322的处理与S1314的处理相同。如果在S1322中判断为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大于第三设置值,则将失败标志设置为开启(S1324),并且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26。如果在S1322中判断为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小于或等于第三设置值,则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S1326。
在S1326中,判断失败标志是否为开启。如果在S1326中判断为失败标志为开启,则基于S1302中所计算出的光盘D的中心C3(MCx,MCy)来设置打印位置(S1328)。如果在S1326中判断为失败标志没有开启,则使用基于S1304和S1306中所获得的位置信息的孔部DH的中心作为光盘D的中心,基于中心C4(DCx,DCy)来设置打印位置(S1330)。
基于光盘的中心C3或C4的打印位置的设置由控制器100执行。另外,光盘的中心C3和C4之间的比较以及与这两者有关的判断(S1310、S1312)、与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有关的判断(S1314、S1322)、以及与失败标志有关的判断(S1326)等由控制器100执行。
另一方面,在根据反射部158的中心来计算光盘D的中心C3的情况下,由于从反射部158起直到抵接部154为止的尺寸公差、光盘D的外径公差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心C3可能包括相对于托盘12实际所保持的光盘D的中心的一些位置误差。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出光盘D的中心C4作为孔部DH的中心。
基于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来获得孔部DH的中心,这消除了光盘D的外径公差和从反射部158起直到抵接部154为止的公差的影响。另外,在光盘D中,孔部DH的直径的尺寸精度高于光盘D的外径的尺寸精度。另外,由于光盘D被配置成主轴插入孔部DH并且主轴的转动使光盘D转动,因此孔部DH是以孔部DH的中心与光盘D的中心高精度地一致的方式形成的。
因而,与基于反射部158的光盘D的中心C3或者根据外周所计算出的光盘D的中心相比,孔部DH的中心相对于托盘12所保持的光盘D的中心的位置误差更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利用上述的孔部DH的中心作为光盘D的中心C4来设置打印位置,以防止打印时的位置误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学传感器50沿彼此相交的两个方向在具有小直径的孔部DH上进行扫描来获得孔部DH的中心。通过该操作,与通过传感器沿彼此相交的两个方向扫描具有大直径的整个光盘来获得光盘的中心以检测光盘D的外周的情况相比,获得光盘D的中心所花费的时间可以更短。
另外,例如,在如图18所示光盘D未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的情况下,基于孔部DH的光盘D的中心C4相对于基于反射部158的光盘D的中心C3大大偏移。因而,在第一设置处理中,在S1312中判断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DCx-MCx|是否大于第一设置值,并且还判断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的差|DCy-MCy|是否大于第二设置值。然后,在这些差至少之一大于相应的设置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中心C4和中心C3之间存在大的位置差异,并且打印经由S1314的处理而结束、或者基于中心C3来设置打印位置。该操作防止了打印到未由托盘2适当地保持的光盘D时的位置误差,并且还防止了打印到托盘12。注意,将第一设置值和第二设置值例如设置为如下的值,这些值比在适当保持了光盘D的情况下的中心C4(DCx,DCy)相对于C3(MCx,MCy)的位移的最大值大了指定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第二从动辊28位于保持光盘D的凹部150的扫描方向上的两侧,从而邻接凹部150。结果,即使光盘D未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也利用第二从动辊28调节光盘D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因而,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的设备结构:甚至未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的光盘D在扫描方向上比在输送方向上更不容易移位。
为此,在检测孔部DH的端部时,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光盘D沿输送方向移动以检测端部,然后使光学传感器50沿扫描方向移动以检测端部。在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输送方向移动来检测孔部DH的端部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在位置误差量相对较小的扫描方向上将光学传感器50的位置调整成与孔部DH的位置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扫描方向上容易地调整光学传感器50和孔部DH的位置。相反,在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扫描方向移动来检测孔部DH的端部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在位置误差量相对较大的输送方向上将光学传感器50的位置调整成与孔部DH的位置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光学传感器50和孔部DH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更加困难。因此,在首先检测到孔部DH在输送方向上的端部、然后检测到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端部的情况下,与这些检测的顺序相反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
另一方面,根据光盘D的类型,在一些光盘D中从光学传感器50发射的光在孔部DH周围的反射量小。对于这样的光盘D,由于在孔部DH周围的部分上反射的光量和在孔部DH内的凹部150上反射的光量无太大差异,因此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如果使用基于不是准确地检测到的孔部DH的端部所获得的光盘D的中心C4来设置打印位置,则将发生打印时的位置误差。在第一设置处理中,在未准确地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的情况下,失败标志被设置为开启,因而在检测成功的情况下,失败标志未被设置为开启。因而,在第一设置处理中,如果在S1326中判断为失败标志为开启,则使用根据反射部158的中心所计算出的光盘D的中心C3来设置打印位置。该操作使得打印设备10即使对于不能准确地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的光盘D,也能够在相对防止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同时进行打印。
之后,将详细说明孔部DH的端部的检测精度。图19A是示出对于反射率较小的光盘的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相对于其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9B是与图19A所示的光学传感器50的位置相对应的孔部DH及其周边的截面图。
根据光盘D的类型,从光学传感器50发射的光在孔部DH周围的反射量可能小,并且如图19A和19B所示存在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在阈值Vth2附近的可能性。注意,在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期间输出值未变为阈值Vth2以上的情况下,检测被视为失败。在如图19A和19B所示、输出值几乎不会变为Vth2以上的情况下,所检测到的孔部DH的端部的精度低的可能性高。这是因为,在曲线图中,输出值开始上升的部分bp和输出值结束下降的部分ep呈圆钝弯曲。结果,在检测到孔部DH的周围时的输出值接近阈值Vth2的情况下,可能误检测到输出值变为阈值Vth2以上的点。基于使用由此误检测到的值所获得的孔部DH的中心(光盘D的中心C4)而设置的打印位置可能导致打印时的位置误差。
在第一设置处理中,进行处理S1314和S1322以判断孔部DH的端部的检测精度。第一位置信息DCx是基于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获得的端部而获得的,并且第二位置信息DCx2是基于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获得的端部而获得的。在端部检测精度低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误检测到孔部DH的端部的情况下,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大。因而,在该差小于或等于指定值(第三设置值)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准确地检测到端部。另一方面,在该差大于指定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未准确地检测到端部。
在S1314中,由于在先前处理S1312中已判断为光盘D未由托盘12适当地保持,因此从另一观点判断光盘D是否由托盘12不正确地保持。具体地,在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小于或等于第三设置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端部检测精度高,因而如在S1312中所判断的,可以判断为不正确地保持了光盘D。另一方面,在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之间的差大于第三设置值的情况下,认为端部检测精度低。这暗示了如下可能性:光盘D未由托盘12不正确地保持。因而,通过S1314的判断,未作出错误判断,而是将失败标志设置为开启,并且执行后续处理。
第二处理
图20是示出第二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在S634的第二处理中,首先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和第二反射部158b来针对放置在指甲贴衬纸NM上的各指甲贴Ns设置打印位置(S2002)。换句话说,基于在第一获得处理中获得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在第二获得处理中获得的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计算并设置各指甲贴Ns的打印位置。
指甲贴Ns被保持在板状的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指甲贴衬纸NM上,并且指甲贴Ns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因而,与对光盘D或卡Cd的打印的情况相比,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被设置得更大。
由于该原因,为了对指甲贴Ns进行打印,不检测各指甲贴Ns,而是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针对各指甲贴Ns设置打印位置。通过该操作,尽管由于从托盘12中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起直到抵接部154c和154d为止的尺寸的公差等的因素而导致发生打印时的位置误差,但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程度在容许范围内。由于不进行用于检测指甲贴Ns的操作,因此与光盘D和后面所述的卡Cd的情况相比,在打印开始之前所花费的时间更短。
接着,基于所设置的打印位置来将托盘12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S2004),将滑架32的打印头34的位置调整到指甲贴Ns的位置,并且打印开始(S2006)。在打印结束时,将托盘12排出到设备外部(S2008),并且该第二处理结束,这样结束了打印处理。
第三处理
图21是示出第三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在S636的第三处理中,首先进行用于判断卡Cd是否设置(保持)在卡衬纸CM上的卡检测处理(S2102)。在卡检测处理中检测到卡Cd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设置针对设置在卡衬纸CM上的卡Cd的打印开始位置的第二设置处理(S2104)。注意,后面将说明S2102的卡检测处理和S2104的第二设置处理。
在卡衬纸CM上,如前面所述,各自可以设置卡Cd的第一装配部160和第二装配部162是沿扫描方向并排形成的,并且这两者之间的间隔小。由于该原因,针对设置在装配部中的卡Cd的打印时的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被设置得小。对于卡衬纸CM,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在输送方向上与在扫描方向上相比被设置得更大。
接着,基于所设置的打印位置来将托盘12输送到打印开始位置(S2106),将滑架32的打印头34的位置调整到卡Cd的位置,并且打印开始(S2108)。在打印结束时,将托盘12排出到设备外部(S2110),并且该第三处理结束,这样结束了打印处理。
图22是示出作为第三处理的子例程的卡检测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图23A是示出卡检测处理期间的光学传感器50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图。
S2102的卡检测处理用于检测卡Cd是否设置在卡衬纸CM上使得与打印条件一致。注意,在卡检测处理中,通过检测第一装配部160的检测孔160a和第二装配部162的检测孔162a来检测各装配部中的卡的存在。卡Cd和卡衬纸CM的表面(面向光学传感器50的面)被适配成具有与托盘12(除反射部158以外)相比高了指定程度以上的反射率。例如,卡Cd和卡衬纸CM的表面是白色,并且托盘12是黑色。
在卡检测处理中,首先,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预先设置的位置R7(S2202)。位置R7在扫描方向上与检测孔160a的中心大致一致,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检测孔160a的上游。换句话说,在S2202中,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沿反方向移动到扫描方向上的检测孔160a的中心。然后,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位置R7(参见图23A的箭头I和II)。
接着,通过检测来判断在第一装配部160处是否存在卡Cd(S2204)。在该S2204中,通过光学传感器50是否能够检测到第一装配部160的检测孔160a来判断在第一装配部160处是否存在卡Cd。具体地,在卡Cd设置在第一装配部160中的情况下,检测孔160a被卡Cd覆盖,因而不能被光学传感器50检测到。另一方面,在卡Cd未设置在第一装配部160中的情况下,检测孔160a暴露,因而可以被光学传感器50检测到。总之,在S2204中,如果检测到检测孔160a,则判断为不存在卡Cd,并且如果未检测到检测孔160a,则判断为存在卡Cd。
注意,在检测检测孔160a时,由于卡衬纸CM与托盘12(凹部150)相比具有更高的光反射率,因此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从卡衬纸CM进入检测孔160a时,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增大。此时,在输出值变得大于或等于指定阈值时,判断为检测到了孔160a的端部,换句话说检测到了检测孔160a。在卡设置在卡衬纸CM上的情况下,由于在卡的表面上未发生大的光反射率变化,因此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将不会变得大于或等于指定阈值。因而,判断为未检测到检测孔160a。
因而,在S2204中,首先沿返回方向输送托盘12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检测孔160a的中心(参见图23A的箭头III)。之后,判断在从位置R7向检测孔160a的移动期间是否检测到检测孔160a。
接着,通过检测来判断在第二装配部162处是否存在卡Cd(S2206)。S2206中的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卡Cd的方法和用于检测检测孔的方法相同。具体地,在S2206中,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沿正方向移动,以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检测孔162a的中心(参见图23A的箭头IV)。然后,判断在从检测孔160a向检测孔162a的移动期间是否检测到检测孔162a。
之后,判断设置在各装配部中的卡Cd与打印条件是否一致(S2208)。换句话说,在S2208中判断S2204和S2206的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是否一致。例如,在打印条件涉及对两个卡Cd的打印的情况下,如果在S2204和S2206各自中检测到卡Cd,则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一致。如果在S2204和S2206至少之一中未检测到卡Cd,则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不一致。在打印条件涉及对设置在第一装配部160中的卡Cd的打印的情况下,如果仅在S2204中检测到卡Cd,则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一致,并且在其它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不一致。此外,在打印条件涉及对设置在第二装配部162中的卡Cd的打印的情况下,如果仅在S2206中检测到卡Cd,则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一致,并且在其它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不一致。
如果在S2208中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一致,则处理进入S2104。如果在S2208中判断为检测结果与打印条件不一致,则判断为卡未适当地设置在卡衬纸CM上,并且排出托盘12(S2210)。之后,经由显示器124等向用户示出表示托盘12未适当地设置的错误消息(S2212),卡检测处理以及第三处理结束,这样结束了打印处理。
图23B是用于说明第二设置处理的图,并且图24是示出作为第三处理的子例程的第二设置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在该第二设置处理中,经由卡衬纸CM获得卡Cd的位置,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来设置打印位置。在S2104的第二设置处理中,首先,使光学传感器50位于位置R8(S2402)。换句话说,在S2402中,使光学传感器50沿反方向移动(参见图23B的箭头V)到位置R8。位置R8大致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卡Cd的中心处,并且是扫描方向的另一侧的与托盘12上所保持的卡衬纸CM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接着,使光学传感器50沿输送方向移动了指定距离(S2404)。具体地,在S2404中,将托盘12沿行进方向输送指定距离,以使光学传感器50相对于托盘12在输送方向上移动指定距离(参见图23B的箭头VI)。该指定距离在输送方向上与长度L3相比短了指定长度,其中该长度L3是从卡Cd(检测孔160a和162a)的中心起直到位于卡衬纸CM的矩形部分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边CMb为止的长度。例如,基于在以可打印方式输送托盘12时的托盘12的歪斜角度的最大值来设置该指定长度。
之后,使光学传感器50沿正方向移动(参见图23B中的箭头VII),使得光学传感器50通过托盘12所保持的卡衬纸CM的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端边CMa(S2406)。卡衬纸CM的表面与托盘12的表面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因此,在光学传感器50通过端边CMa时,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大幅改变。
然后,判断是否检测到卡衬纸CM的端边CMa(S2408)。换句话说,在S2408中判断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是否超过所设置的阈值。在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端边CMa,并且在光学传感器50的输出值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未检测到端边CMa。如果在S2408中判断为未检测到端边CMa,则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设置打印位置(S2410)。之后,处理进入S2106。
如果在S2408中判断为检测到端边CMa,则获得端边CMa与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路径的交点Q3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信息X3(S2412)。然后,判断所获得的位置信息X3是否接近理想位置ID(S2414)。换句话说,在S2414中,判断位置信息X3和理想位置ID之间的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置值。这里,控制器100存储扫描方向上的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起直到交点Q3为止的理想距离AD。通过从在第一获得处理中获得的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的位置信息Cx1中减去理想距离AD来计算理想位置ID。因而,在S2414中,判断|X3-(Cx1-AD)|是否是第四设置值以上。在|X3-(Cx1-AD)|是第四设置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位置信息X3和理想位置ID不接近。在|X3-(Cx1-AD)|小于第四设置值的情况下,判断为位置信息X3和理想位置ID接近。
如果在S2414中判断为位置信息X3和理想位置ID不接近,则判断为未准确地检测到位置信息X3,处理进入S2410,其中在该S2410中,基于中心C1和中心C2来设置打印位置。之后,处理进入S2106。如果在S2414中判断为位置信息X3和理想位置ID接近,则判断为准确地检测到位置信息X3,并且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和位置信息X3来设置打印位置(S2416)。之后,处理进入S2106。
特别地,在S2416中,改变所设置的打印设置,其中该打印位置是基于根据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和位置信息X3等计算出的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Z1和歪斜误差量Z2而预先设置的。歪斜误差量Z2是由托盘12在被输送时发生歪斜而引起的扫描方向上的误差量。所设置的打印位置例如是在卡衬纸CM保持于凹部150中的指定位置的状态下以相对于输送方向无歪斜的方式输送托盘12的情况下的打印位置。注意,指定位置是使从交点Q3起直到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为止的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等于理想距离AD的位置。换句话说,指定位置是满足(X3-Cx1)=AD的位置。
基于位置信息X3和(根据位置信息Cx1和理想距离AD所计算出的)理想位置ID来计算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Z1。具体地,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表示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Z1:
Z1=X3-(Cx1-AD)。
基于中心C1、中心C2和从卡Cd的中心起直到交点Q3为止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AC来计算扫描方向上的歪斜误差量Z2。换句话说,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表示扫描方向上的歪斜误差量Z2:
Z2=AC×(Cy2-Cy1)/AB,
其中:AB是中心C1和中心C2之间的扫描方向上的距离(AB=Cx2-Cx1)。
注意,对于输送方向,基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来改变所设置的打印位置。
如以上已经说明的,打印设备10具有能够对光盘D、卡Cd和指甲贴Ns这三个类型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结构,并且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来以不同的方式设置打印位置。具体地,对于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小的光盘D,获得与光盘D的孔部DH的中心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使用该信息作为光盘D的中心来设置打印位置。通过该操作,由此所获得的光盘D的中心不存在由诸如托盘的尺寸公差和光盘的外径公差等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从而使得可以在引起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可能性变小的情况下设置打印位置。
对于在扫描方向上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小的卡Cd,获得与设置有卡Cd的卡衬纸CM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使用该信息来将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反映在打印位置上。对于卡Cd,由于卡衬纸CM在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大,因此基于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C2有关的信息来设置输送方向上的打印位置。
此外,对于在扫描方向和输送方向这两者上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相对较大的指甲贴Ns,基于与第一反射部158a的中心C1和第二反射部158b的中心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设置打印位置。
总之,在光盘D由托盘12保持的情况下,获得在输送方向和扫描方向上的光盘D的中心的位置信息。在放置有卡Cd的卡衬纸CM由托盘12保持的情况下,基于托盘12的反射部158的位置来获得卡Cd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基于卡衬纸CM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来获得卡Cd在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这是因为,由于卡衬纸CM由托盘12定位,因此在输送方向上,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大。这还因为,由于卡衬纸CM不是由托盘12定位,因此在扫描方向上,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小。最后,在放置有指甲贴Ns的指甲贴衬纸NM由托盘12保持的情况下,基于托盘12的反射部158的位置来获得指甲贴Ns在输送方向和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如以上已经说明的,由于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根据基于打印介质的类型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来获得用以设置打印位置的位置信息,因此获得位置信息所花费的时间更短,这使得打印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使得不太可能造成吞吐量减少。
其它实施例
注意,可以如以下的(1)~(9)所示修改上述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设置处理中的S1314和S1322的处理中使用第一位置信息DCx和第二位置信息DCx2来检查检测孔部DH的端部时的精度,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具体地,为了检查检测孔部DH的端部时的精度,例如,光学传感器50可以在孔部DH上进行两个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并且可以将从在一个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中检测到的端部所获得的孔部DH的中心与从在另一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中检测到的端部所获得的孔部DH的中心进行比较。注意,在光学传感器50进行正向-反向移动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可以在与光学传感器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移了指定距离。另外,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方向可以是扫描方向或输送方向。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任何方式使用所检测到的端部的位置来根据一个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中检测到的端部计算孔部DH的中心。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基于在第一个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中检测到的端部所获得的孔部DH的中心和基于在第二个周期的正向-反向移动中检测到的端部所获得的孔部DH的中心。
(2)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第一获得处理和第二获得处理中、使用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反射部158时检测到的端部的位置信息来获得反射部158的中心C1和C2,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具体地,可以使用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反射部158时检测到的端部的位置信息来获得反射部158的中心。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第一反射部158a和第二反射部158b这两个反射部配置在托盘12的凹部150的外侧,但本发明不限于该配置。更具体地,可以在托盘12的凹部150的外侧配置一个反射部或者三个以上的反射部。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第三获得处理和第四获得处理中、使用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离开孔部DH时检测到的端部的位置信息来获得孔部DH的中心,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换句话说,可以使用在光学传感器50的检测点进入孔部DH时检测到的端部的位置信息来获得孔部DH的中心(光盘D的中心C4)。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对于除光盘D和卡Cd之外的托盘12所保持的打印介质、已经描述了指甲贴Ns作为示例,但托盘12可以保持的并且可以进行打印的任何事物均可用作打印介质。注意,对于除光盘D和卡Cd以外的打印介质,将执行第二处理。
(4)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打印设备10的打印方法是喷墨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而可以通过其它打印方法进行打印。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光学传感器50经由滑架32沿扫描方向移动、并且光盘D经由托盘12沿输送方向移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具体地,打印设备10可被配置成使得光学传感器50和光盘D中的一个可以相对于另一个沿扫描方向和输送方向这两者上移动。换句话说,打印设备10可以具有能够改变光学传感器50和光盘D之间的扫描方向和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任何结构。
(5)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输送方向往复地移动来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端部。另外,为了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中心,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扫描方向往复地移动来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端部。然而,用以获得孔部DH的中心的处理不限于上述处理。换句话说,为了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的中心,可以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输送方向的行进方向和返回方向其中之一移动来获得输送方向上的孔部DH的端部,并且可以基于由此获得的端部来获得中心。同样,为了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的中心,可以通过使光学传感器50沿扫描方向的正方向和反方向其中之一移动来获得扫描方向上的孔部DH的端部,并且可以基于由此获得的端部来获得中心。
(6)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为了获得孔部DH的中心、获得输送方向上的中心、然后获得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操作。换句话说,可以在获得输送方向上的中心之前获得扫描方向上的中心。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使用三个类型的打印介质,并且基于具有与打印介质的类型相对应的精度的位置信息来获得打印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操作。具体地,打印介质的类型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另外,用于获得各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的处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处理,而且可以使用各种已知技术来获得打印位置。
(7)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卡Cd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在卡衬纸CM上,但本发明不限于该配置。换句话说,卡Cd可以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在卡衬纸CM上。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卡Cd的装配部之间的间隔在输送方向上小。因此,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被设置得小,并且扫描方向上的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被设置得大。在这种情况下,光学传感器50检测到卡衬纸CM的矩形形状的输送方向上的端边CMb(参见图23B)。然后,使光学传感器50沿输送方向移动,以获得光学传感器50的移动路径与端边CMb的交点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并且计算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和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误差量以设置打印位置。
(8)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托盘12被配置为能够保持三个类型的打印介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具体地,可以将不同的托盘用于不同类型的打印介质。以下将说明详情。图25A是保持光盘D的托盘212的平面图。图25B是保持指甲贴衬纸NM的托盘312的平面图。图25C是保持卡衬纸CM的托盘412的平面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具有与托盘12中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的构成要素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托盘212具有形成在凹部2150中的在托盘2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上的斜边2150a和2150b,并且斜边2150a和2150b具有光盘D的外周可以接触的抵接部2154a和2154b。光盘D以被按压构件152压抵该抵接部2154a和2154b的状态保持在凹部2150中。
托盘312具有形成在凹部3150沿托盘3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上的抵接部3154c和3154d,并且指甲贴衬纸NM以被按压构件152压抵抵接部3154c和3154d的状态保持在凹部3150中。在凹部3150沿托盘3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上形成有缺口部Nc1。缺口部Nc1相对于托盘3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偏移到另一侧(该图的右侧)。指甲贴衬纸NM具有被适配为在指甲贴衬纸NM保持在凹部3150中的情形下装配到缺口部Nc1中的凸部H1。
托盘412具有形成在凹部4150沿托盘4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上的抵接部4154c和4154d,并且卡衬纸CM以被按压构件152压抵抵接部4154c和4154d的状态保持在凹部4150中。在凹部4150沿托盘3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上形成有缺口部Nc2。缺口部Nc2相对于托盘4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偏移到一侧(该图的左侧)。卡衬纸CM具有被适配为在卡衬纸CM保持在凹部4150中的情形下装配到缺口部Nc2中的凸部H2。
对于托盘312和412,凹部3150和4150各自在不包括缺口部Nc1或Nc2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光盘D的直径。因而,凹部3150和4150不能保持光盘D。对于托盘212,指甲贴衬纸NM和卡衬纸CM的被适配为接触抵接部的部分会干扰斜边2150a和2150b,因而托盘212不能将指甲贴衬纸NM和卡衬纸CM保持在凹部2150中。此外,托盘312的缺口部Nc1和卡衬纸CM的凸部H2位于这两者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因而托盘312不能保持卡衬纸CM。另外,托盘412的缺口部Nc2和指甲贴衬纸NM的凸部H1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而托盘412不能保持指甲贴衬纸NM。如刚刚所述,各托盘被配置为不能保持除托盘所支持的类型以外的打印介质。
托盘212、312和412在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反射部2158a、3158a和4158a。托盘212在作为长边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部2158a相同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部2158a相距第一距离l1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反射部2158b。托盘312在作为长边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部3158a相同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部3158a相距第二距离l2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反射部3158b。托盘412在作为长边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部4158a相同的位置且与第一反射部4158a相距第三距离l3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反射部4158b。注意,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和第三距离l3之间的关系是l1>l2>l3。
因而,在使用托盘212、312或412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50在不同的检测位置检测第二反射部2158b、3158b或4158b。由于该原因,可以基于第二反射部2158b、3158b和4158b的位置来识别打印介质的类型,因而用户无需输入与打印介质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注意,关于用于判断托盘是否正保持打印介质的反射部(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三反射部158c),托盘212在位于凹部2150内且未从光盘D的孔部DH暴露的位置处具有用于该目的的反射部。对于托盘312,用于该目的的反射部可以位于凹部3150内的任何位置。对于托盘412,用于该目的的反射部应当位于在凹部4150内且未从卡衬纸CM的检测孔160a和162a暴露的位置处。
(9)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托盘12保持一个打印介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换句话说,托盘12可以具有能够同时保持多个打印介质的结构。以下将说明详情。图25D是能够同时保持光盘D和指甲贴衬纸NM的托盘512的平面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具有与托盘12中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的构成要素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托盘512包括用于保持指甲贴衬纸NM的第一凹部5150和用于保持光盘D的第二凹部5151。第一凹部5150具有指甲贴衬纸NM能够装配并且能够保持所装配的指甲贴衬纸NM的形状。具体地,由于第一凹部5150保持具有打印时的位置误差的容许范围相对较大的指甲贴Ns的指甲贴衬纸NM,因此第一凹部5150不具有按压构件按压指甲贴衬纸以固定该指甲贴衬纸的结构。该结构有助于减少托盘512的部件计数,从而节省成本。注意,托盘512可以具有如以上所述的托盘12或312那样按压构件152按压指甲贴衬纸NM的结构。第二凹部5151包括形成在托盘512沿长边方向的一侧部分的斜边5151a和5151b,并且斜边5151a和5151b具有光盘D的外周可以接触的抵接部5154a和5154b。光盘D以被按压构件152按压抵接部5154a和5154b的状态保持在凹部5151中。
第一凹部5150在除缺口部Nc3以外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光盘D的直径。因而,凹部5150不能保持光盘D。另外,由于指甲贴衬纸NM的外形会干扰第二凹部5151的外形,因此第二凹部5151不能保持指甲贴衬纸NM。因而,第一凹部5150和第二凹部5151被配置为不能保持除各凹部所支持的类型以外的打印介质。
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处理的S620中,检测到第一凹部5150的第三反射部(未示出)以及第二凹部5151的第三反射部(未示出)。然后,如果在S622中判断为仅检测到第一凹部5150的第三反射部,则执行第一处理。如果在S622中判断为仅检测到第二凹部5151的第三反射部,则执行第二处理。如果在S622中判断为检测到第一凹部5150和第二凹部5151这两者的第三反射部,则处理进入S624。如果在S622中判断为未检测到第一凹部5150和第二凹部5151的第三反射部,则执行第二处理,然后执行第一处理。
注意,托盘512可被配置为能够将卡衬纸CM保持在第一凹部5150中。可选地,如托盘12那样,托盘512可配置成使得第一凹部5150和第二凹部5151至少之一能够选择性地保持光盘D、卡衬纸和指甲贴衬纸NM。可选地,托盘512可被配置为具有多个凹部以能够同时保持三个类型的打印介质。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其能够保持多个类型的打印介质;
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检测单元,其能够检测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
移动单元,其能够使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保持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相对移动;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确定用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处理;
获得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处理,通过改变所述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保持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获得单元所获得的信息,设置针对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滑架,其安装有所述检测单元,并且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输送单元,其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保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单元安装在所述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包括第一处理,所述第一处理用于通过利用所述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单元并且利用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保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保持单元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打印介质是光盘的情况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为执行所述第一处理,以及
所述获得单元获得与所述光盘的孔部的中心位置有关的信息作为与所述光盘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包括检测部,以及
所述处理包括第二处理,所述第二处理包括:利用所述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单元并且利用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保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保持单元,以检测所述检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检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以及基于检测结果来获得与所述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打印介质是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衬纸的情况下,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为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衬纸上放置指甲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包括检测部,并且能够保持能够放置所述打印介质的辅助构件,以及
所述处理包括第三处理,所述第三处理包括:利用所述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单元并且利用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保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保持单元,以检测所述检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并且还检测所述辅助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基于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所检测到的所述辅助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放置在所述辅助构件上的情况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为执行所述第三处理,
所述获得单元获得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误差的量作为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所述设置单元基于所述位置误差的量来改变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设置打印位置,以设置所述打印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辅助构件上能够放置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能够将多个类型的打印介质选择性地保持在放置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具有被配置为按压所述打印介质的按压构件以及与所述按压构件按压的打印介质所接触的抵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的所述抵接部包括各自与打印介质的类型相对应的不同的抵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具有能够保持第一打印介质的第一放置部和能够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打印介质的第二打印介质的第二放置部。
16.一种打印方法,用于使用打印设备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在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以及检测单元,其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所述打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确定用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处理;
基于通过所述确定所确定的处理,通过改变所述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和所述保持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获得与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
基于通过所述获得所获得的信息,设置针对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位置。
CN201910705970.4A 2018-08-01 2019-08-01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Active CN110789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5064 2018-08-01
JP2018145064A JP7154864B2 (ja) 2018-08-01 2018-08-01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9230A true CN110789230A (zh) 2020-02-14
CN110789230B CN110789230B (zh) 2021-12-24

Family

ID=69227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5970.4A Active CN110789230B (zh) 2018-08-01 2019-08-01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0673B2 (zh)
JP (1) JP7154864B2 (zh)
CN (1) CN1107892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8175B2 (ja) 2020-06-16 202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2680B1 (en) * 1995-09-29 2001-12-25 Mastermind Co., Ltd. Method of printing sheet-lik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inter
US20020067940A1 (en) * 2000-09-25 2002-06-06 Yoji Sasai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6612762B1 (en) * 1999-05-31 2003-09-02 Seiko Precision Inc. Printer
US20040036756A1 (en) * 2002-08-21 2004-0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141791A1 (en) * 2001-05-31 2004-07-22 Daisuke Obara Label printer for optical disk such as cd
US20040141787A1 (en) * 2002-07-01 2004-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60181566A1 (en) * 2004-09-27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07004088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tacker, record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US20090044208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y
US20090262609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c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and disk 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052B2 (en) * 2002-06-03 2004-07-06 Primera Technology, Inc. CD recorder and printer
JP2004009699A (ja) 2002-06-11 2004-01-1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
JP3695661B2 (ja) * 2003-10-02 2005-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7591552B2 (en) * 2005-01-20 2009-09-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702363B2 (ja) * 2005-03-29 2011-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処理装置
US8035093B2 (en) * 2008-12-11 2011-10-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Movable media tray with position reference marks
JP5597050B2 (ja) * 2010-07-15 2014-10-0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停止位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基板装着位置制御方法
JP5392232B2 (ja) * 2010-10-19 2014-01-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6507777B2 (ja) 2015-03-26 2019-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2680B1 (en) * 1995-09-29 2001-12-25 Mastermind Co., Ltd. Method of printing sheet-lik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inter
US6612762B1 (en) * 1999-05-31 2003-09-02 Seiko Precision Inc. Printer
US20020067940A1 (en) * 2000-09-25 2002-06-06 Yoji Sasai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141791A1 (en) * 2001-05-31 2004-07-22 Daisuke Obara Label printer for optical disk such as cd
US20040141787A1 (en) * 2002-07-01 2004-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036756A1 (en) * 2002-08-21 2004-0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60181566A1 (en) * 2004-09-27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07004088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tacker, record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US20090044208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y
US20090262609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c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and disk proces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9230B (zh) 2021-12-24
US20200039241A1 (en) 2020-02-06
JP2020019230A (ja) 2020-02-06
JP7154864B2 (ja) 2022-10-18
US11260673B2 (en)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3668B (zh) 介质供应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US20070055724A1 (en) Method of obtaining correction value of optical senso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815216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optical sensor unit
US10142503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640170B1 (en) Tray on which thin plate member can be mounte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4398797B2 (ja) 媒体幅検出装置
CN110789230B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JP2020019224A (ja) 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00031A1 (en) Paper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00866B2 (en) Tray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45485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7591602B2 (en) Gap detect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gap detecting method executed in the apparatus
JP7146509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2076902A (ja) スキュー検出方法、スキュー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JP2020019233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273070B2 (ja) 用紙位置決め機構
JP4066185B2 (ja) トレイ送り制御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KR0124389B1 (ko) 용지정렬장치의 고속 용지정렬(jogging) 동작을 위한 제어회로 및 방법
JP2022047641A5 (zh)
JP201920126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201063A (ja) シート枚数の計測装置および計測方法
JPH063051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058291A (ja) 印刷装置、ディスク中心点検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148404A (ja) 記録媒体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71814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