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9892B - 液滴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液滴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9892B
CN110779892B CN201910610115.5A CN201910610115A CN110779892B CN 110779892 B CN110779892 B CN 110779892B CN 201910610115 A CN201910610115 A CN 201910610115A CN 110779892 B CN110779892 B CN 110779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eiving
light
rotational ellipsoid
optical cover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01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9892A (zh
Inventor
川崎祐也
黑泽英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79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9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9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9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G01W1/14Rainfall or precipitation gau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55Specular refle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01N21/43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by measuring critical ang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e.g. humid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08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 B60S1/0818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including control systems responsive to external conditions, e.g. by detection of moisture, dirt or the like
    • B60S1/082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including control systems responsive to external conditions, e.g. by detection of moisture, dirt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ype of detection means
    • B60S1/0833Optical rain sensor
    • B60S1/0837Optical rain sensor with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01N21/43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by measuring critical angle
    • G01N2021/435Sensing drops on the contact su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55Specular reflectivity
    • G01N2021/555Measuring total reflection power, i.e. scattering and specula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传感器,以简单的结构具有大的检测面积和高灵敏度。液滴传感器具有:光学罩,其由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形成,且将上述旋转椭圆体的长轴作为垂直轴;受光发光部,其配置于从上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沿上述长轴偏移的位置;以及反射部,其位于上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二焦点侧,上述光学罩在上述受光发光部与上述反射部之间具有有效检测区,上述有效检测区在与气体的界面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且在与液体的界面不满足全反射条件,上述反射部将在上述有效检测区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向上述受光发光部的受光面反射,或者将从上述受光发光部直接射入到上述反射部的光向上述有效检测区反射。

Description

液滴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知雨滴、水滴等液滴的液滴传感器。
背景技术
已知利用透明板的在雨滴检测区附着有雨滴时的反射率的变化来检测雨滴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这些装置中,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在透明板的表面反射并被受光部接收。若在雨滴检测区附着有雨滴,则在透明板的界面,反射率变化且受光量变化,从而检测出雨滴的存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9435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677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除透明板以外,还使用第一反射单元和第二反射单元,使反复了多次反射的光被受光部检测。第二反射单元的反射面为具有复杂的形状的曲面,难以制作。另外,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和未进行全反射而进行了正常反射的光混合射入受光部。进一步地,在装置内,根据反射模式,从发光元件到受光元件的光路长度产生差,特别是进行了多重反射的光的光路长度变长。因此,根据雨滴的附着位置,灵敏度产生偏差,检测精度降低。
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了使从发光元件发射出的光成为平行光而射入透明板的折射用的光学元件和将在透明板进行了全反射的光聚焦并引导至受光元件的光学元件。为了扩大检测区,需要大小与检测区相当的折射用的光学元件。折射用的光学元件具有被分割成多个的复杂的形状,这样的光学元件的制作、向装置内的安装、固定等作业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滴传感器,以简单的结构具有大的检测面积和高灵敏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液滴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光学罩,其由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形成,且将上述旋转椭圆体的长轴作为垂直轴;
受光发光部,其配置于从上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沿上述长轴偏移的位置;以及
反射部,其位于上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二焦点侧,
上述光学罩在上述受光发光部与上述反射部之间具有有效检测区,
上述有效检测区在与气体的界面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且在与液体的界面不满足全反射条件,
上述反射部将在上述有效检测区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向上述受光发光部的受光面反射,或者将从上述受光发光部直接射入到上述反射部的光向上述有效检测区反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液滴传感器,以简单的结构具有大的检测面积和高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在雨滴传感器使用的光学罩的结构图。
图3是在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使用的受光发光部的概略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的图。
图5是说明旋转椭圆体的有效检测区与离心率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改变折射率时的有效检测区的离心率依赖性的图。
图7是说明旋转椭圆体的焦点位置与光路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椭圆体的三维图像与各规格的图。
图9是表示雨滴传感器的变形例1的图。
图10是表示雨滴传感器的变形例2的图。
图11是说明受光发光部的死区(无效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受光状态的射出光角度依赖性的图。
图13是表示射出角为0~1.9°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4是表示射出角为2.0~3.4°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5是表示射出角为3.5~6.8°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6是表示射出角为6.9~14.8°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7是表示射出角为14.9~36°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8是表示射出角为36.1~90.0°的光成分的光路的图。
图19是表示雨滴传感器的变形例3的射入到有效检测区的射出光的光路和受光强度分布的图。
图20是表示受光发光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说明焦点与受光发光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中:
10、10A~10C—雨滴传感器(液滴传感器),11、11A~11C—光学罩,110、110A~110C—有效检测区,111—球面,112—底面,12—反射部,20—受光发光部,21—发光元件,22—受光元件,22a~22h—分割出的受光区域,30—基座,31—底罩,32—涂层部,33—边缘,F1—第一焦点,F2—第二焦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利用由气体和液体的折射率的不同引起的反射的变化,光学检测液滴的存在。为了准确且有效地检测液滴对传感器的附着,对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形状进行研究。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滴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的图。液滴传感器例如能够作为雨滴传感器10使用,检测雨滴的附着。根据雨滴的检测结果,能够测量每单位时间、和/或每单位面积的雨量。液滴传感器除了雨滴以外,还能应用于结露、水滴、墨水等液滴的检测,在以下的例子中,以雨滴传感器10为例进行说明。
雨滴传感器10具有:光学罩11,其由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形成;受光发光部20,其配置于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F1的附近;以及反射部12,其设于旋转椭圆体的第二焦点F2侧。光学罩11是在第一焦点F1的附近切除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而成的形状,且具有旋转椭圆体的长轴作为垂直方向(Z方向)的轴。反射部12为例如进行金属涂层而得到的镜面。
受光发光部20包括光源和光检测器,在该例中,为了小型化,发光元件21和受光元件22被组装于一个基板而芯片化。在图1的结构例中,受光发光部20的发光面和受光面沿着旋转椭圆体的长轴配置于比第一焦点F1稍微靠近或远离旋转椭圆体的中心的位置。
旋转椭圆体具有以下基本性质:从一方的焦点射出的光在椭圆的表面反射而通过另一方的焦点后,再次在椭圆的表面反射,回到原来的焦点。雨滴传感器10利用该基本原理,设计成,从位于一方的焦点的附近的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在椭圆面进行两次反射,然后光返回到发光元件21的周围的受光元件22。
光学罩11在受光发光部20与反射部12之间具有有效检测区110。有效检测区110为旋转椭圆体的弯曲面的一部分,且在与气体的界面满足全反射条件,在与液体的界面不满足全反射条件。有效检测区110至少包括旋转椭圆体的沿着Z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区域。
如图1(A)所示,在雨滴传感器10未附着雨滴的状态下,从发光元件21输出且在光学罩11的有效检测区110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在反射部12再次反射,射入受光元件22。或者,如后述地,从发光元件21输出,在反射部12反射后,在有效检测区110进行全反射而射入受光元件22。在发光元件21的发光面位于与第一焦点F1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椭圆的性质,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且穿过第二焦点F2而在反射部12进行了反射的光返回到第一焦点F1。从发光元件21输出,且在反射部12反射后穿过第二焦点F2的光也返回到第一焦点F1。受光发光部20配置于沿长轴错开第一焦点F1的位置,以使反射返回光射入到受光元件22的受光面。
如图1(B)所示,若在雨滴传感器10的表面附着有雨滴,则在光学罩11与液体的界面全反射条件被破坏,在附着有雨滴的位置,发光元件21的输出光的大部分透过。由此,受光元件22的受光量降低。通过监视受光元件22上的受光量的变化,能够检测雨滴的存在和量。使用了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的光学罩11具有相对于天顶部各向同性的形状,能够不依赖于雨滴附着的位置地检测雨滴。
雨滴通常不只是从垂直方向,多从斜上方附着。在图1的例子中,将反射部12与受光发光部20之间的旋转椭圆体的表面设为有效检测区110,但实际上,纵置的旋转椭圆体的上半部分被用作主要的检测区。不只是直接附着于有效检测区110的雨滴,附着于反射部12的雨滴在顺着椭圆的表面进入有效检测区110的时刻也被检测。如后述地,通过在光学罩11的有效检测区110的表面应用防水膜,能够使在有效检测区110检测出的雨滴迅速向下方流动,从而准备接下来的雨滴的检测。
图2是光学罩11的结构图。图2(A)是侧视图,图2(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光学罩11是形成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的固体的罩,由相对于发光元件21的输出光的波长透明的材料形成。
在图2的例子中,将使在Z方向上具有长轴LA且在X方向上具有短轴SA的椭圆绕长轴LA旋转而得到的立体设为旋转椭圆体。光学罩11具有将旋转椭圆体用与Z轴正交的面,即与X-Y面平行的面切除而得到的形状。切除的位置为从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F1偏移的位置,例如,沿长轴LA靠近旋转椭圆体的中心O的位置。进行切除而得到的面为光学罩11的底面112。第二焦点F2位于光学罩11的内部。在第二焦点F2侧,设有覆盖天顶的反射部12。
在形成反射部12的天顶附近的区域,“在与气体的界面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且在与液体的界面不满足全反射条件(例如,透过90%以上)”这一条件不充足,无法作为有效检测区利用。但是,能够利用上述旋转椭圆体的性质,将天顶附近的区域作为反射区域使用。在第二焦点F2的附近的天顶区域设置反射部12,将在有效检测区110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向受光面传导,或者,将从发光元件21直接射入到反射部12的光的一部分反射至有效检测区110。如后述地,直接射入到反射部12的光根据入射角度而通过不同的路径,能够将受光状态分成若干个模式。对于该结构的详情,后面进行叙述。
图3是在雨滴传感器10使用的受光发光部20的概略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和图3(C)是剖视结构图。受光发光部20具有在基板23内置或一体搭载的发光元件21和受光元件22。发光元件21例如为输出近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无偏光的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 Laser:表面发射激光器)等设备。受光元件22例如为对近红外区域的光具有灵敏度的量子阱型的受光元件。
发光元件21的发光面和受光元件22的受光面也可以如图3(B)那样位于同一面内。在该情况下,发光面和受光面也可以与图2的光学罩11的底面112面接触。如图3(C)所示,也可以将发光元件21的发光面配置于比受光元件22的受光面靠旋转椭圆体的中心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发光元件21埋入光学罩11的内部,受光元件22与光学罩11的底面112面接触。任一结构下,通过使受光发光部20的受发光面从第一焦点F1沿着长轴在正或负的Z方向上偏移,都能够将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且在反射部12进行了反射的返回光,或直接射入反射部12后在有效检测区110进行了全反射的光的成分引导至受光面。通过在发光元件21的全周配置受光元件22,能够有效地检测反射返回光。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10的检测原理的图。图4的横轴为发光元件21的输出光向旋转椭圆体的界面射入时的入射角度,纵轴为界面的反射率。图中,左侧的实线曲线为与空气的界面的反射率,右侧的实线曲线为与水的界面的反射率。点线为P偏光的反射率,断续线为S偏光的反射率,实线为无偏光时的反射率。
反射率依赖于向界面的入射角度和折射率。图4中,使用聚碳酸酯(折射率n=1.57)作为光学罩11的材料,表示从聚碳酸酯向空气或水射入时的反射率的入射角依赖性。将空气的折射率设为1,将水的折射率设为1.33。光射入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物质间的界面而反射时的反射率依赖于折射率的差和入射角(菲涅耳反射)。
从聚碳酸酯向空气射入时的临界角为39.6°,从聚碳酸酯向水射入时的临界角为58.1°。在利用全反射现象检测水滴或雨滴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考虑在向界面的入射角为40°~58°的区域A使用雨滴传感器10A。但是,在入射角度超过52°的区域C,不能说向与水的界面入射时的反射率足够小。即,在与水的界面不能得到足够高的透过率。因此,也可以不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由菲涅耳反射的影响而引起的灵敏度降低的区域C,而将向界面的入射角为40°~52°的区域B作为雨滴传感器10A使用的区域。通过使用区域B的入射角范围,检测灵敏度提高。
区域B的范围也依赖于用于光学罩11的材料的折射率。因此,以使光以能够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的适当的角度射入界面的方式选择光学罩11的材料和形状。光学罩11的形状能够由椭圆的离心率特别指定。离心率e由从椭圆的中心“O”到焦点F(F1或F2)的距离与长轴半径a的比决定(e=|OF|/a)。
图5是表示有效检测区的离心率依赖性的图。此外,在实际的规格中,受光发光部20配置于从旋转椭圆体的焦点沿着光轴(向±Z方向)偏移的位置,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以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说明中,设定受光发光部20位于焦点的附近来说明。图5的上层表示为从天顶观察纵置的椭圆时的对有效检测区进行了描阴影的区域。下层表示旋转椭圆体的折射率为1.60时的离心率、有效检测区尺寸(点线)、以及正投影的区尺寸(实线)的关系。纵轴的面积表示将长轴半径设为1而进行了标准化的面积。
在离心率为0.773附近,有效区尺寸最大。在离心率为0.625以下,不存在有效检测区,全部为“非全反射区”,即无论是空气还是水,都不会进行全反射的区域。若离心率超过0.833,则有效检测区存在于比最外周靠内侧。随着离心率接近1(随着纵向变长),有效检测区变小,但是,在离心率为0.95以下,能够有效地检测雨滴的附着。然而,虽然图5没有图示,但是即使在0.95以上,虽然能够作为液滴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区实用的范围变得非常小,但有效检测区仍存在。
图6是表示改变折射率时的离心率与有效检测区尺寸的关系的图。图6(A)表示折射率为1.8时的有效检测区尺寸的离心率依赖性,图6(B)表示折射率为1.6时的有效检测区尺寸的离心率依赖性,图6(C)表示折射率为1.4时的有效检测区尺寸的离心率依赖性。在图6(A)~图6(C)中,断续线表示纵轴的有效检测区尺寸,实线表示正投影的面积。纵轴的面积通过将长轴半径设为1而被标准化。
在图6中,折射率在为“1.8”、“1.6”、“1.4”时,为相对于在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10使用的近红外波长的折射率,分别包含误差,设为包含1.8±0.01、1.6±0.01、1.4±0.01的范围。
在图6(A)中,在折射率为1.8±0.01时,优选以使离心率e处于比0.556大且低于0.95的范围的方式设计光学罩11(0.556<e<0.95)。在使用折射率超过1.8的材料时,离心率向更小的方向移动,即使离心率为0.55,也可取得足够的有效检测区尺寸。
在图6(B)中,在折射率为1.6±0.01时,以使离心率e处于比0.625大且低于0.95的范围的方式设计光学罩11A(0.625<e<0.95)。
在图6(C)中,在折射率为1.4±0.01时,以使离心率e比0.714大的方式设计光学罩11A(0.714<e)。
在光学罩的材料使用折射率为1.4~1.8的任意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离心率设计在比0.7大且0.9以下的范围,更优选的是在0.7~0.85的范围。通常,由于光学罩11的材料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根据该材料的折射率选择离心率的范围即可。此时,也可以选择使有效检测区尺寸成为最大的离心率,也可以根据雨滴传感器10A的使用方式,只要处于设定的离心率的范围内,不必选择成为最大有效区尺寸的离心率。
根据图6可知,光学罩11的折射率越小,即与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差越小,适当的离心率的范围越向较大的数值移动。在使用折射率小的材料时,通过增大离心率,能够增大有效面积,但折射率越大,越能够增大有效面积的绝对量。
若对丙烯树脂和聚碳酸酯进行比较,则由于丙烯树脂对近红外光的折射率为1.485,聚碳酸酯对近红外光的折射率为1.57,因此通过用聚碳酸酯形成光学罩11,能够增大有效检测区的尺寸。另外,在使用高密度、高极化率的有机聚合物时,对近红外光的折射率为1.8左右,能够进一步增大有效检测区。即使在从制造成本的角度出发而使用低价且折射率低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树脂材料下设定使有效检测区最大的离心率。
通过将光学罩11设计为能够根据其折射率得到足够的有效检测区110的形状,能够根据全反射条件的成立与否精度良好地检测雨滴的附着。
图7是说明未附着水滴时的旋转椭圆体的焦点位置与光路的关系的图。粗实线的椭圆部分表示有效检测区。粗断续线表示非检测区,作为反射部12,被实施了镜面涂层。
图7(A)是有效检测区延伸至焦点F1和F2的外侧的情况下的光路。向有效检测区中的占椭圆的中央部分的检测区A1射入的光在未附着水滴的状态下的有效检测区进行一次全反射,之后,在反射部12反射而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向有效检测区中的从天顶部观察位于检测区A1的内侧的检测区A1'射入的光在有效检测区进行两侧全反射,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
直接射入到检测光通过区A2的光在镜面涂层反射而向有效检测区A1射入,在有效检测区A1进行一次全反射而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椭圆的天顶部和底部为不可检测区A3,为死区。
图7(B)是有效检测区位于焦点F1和F2的内侧的情况下的光路。射入到检测区A1的光在有效检测区进行一次全反射,且在镜面涂层反射而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从天顶部观察位于检测区A1的内侧的不可检测区A3为死区,射入到该部分的光不会被检测到。射入到在天顶部的附近夹在不可检测区A3之间的检测光通过区A2的光被镜面涂层向有效检测区反射,在有效检测区进行一次全反射而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
这样,具有以下三种光:
(i)直接向有效检测区射入,进行一次全反射而向在天顶附近的检测光通过区A2所实施的镜面涂层射入,在进行全反射后,在受光发光部20被检测的光;
(ii)直接向有效检测区射入,在进行全反射后,再次在有效检测区进行全反射而在受光发光部20被检测的光;
(iii)向在天顶附近的检测光通过区A2所实施的镜面涂层射入且被反射至有效检测区,在有效检测区进行全反射后,在受光发光部20被检测的光。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椭圆体的三维图像和各规格的图。图8(A)是由折射率为1.57的材料形成的离心率为0.826的旋转椭圆体的立体图,图8(B)是从天顶观察图8(A)的旋转椭圆体的俯视图,图8(C)是旋转椭圆体的各规格。图8(A)和图8(B)以将长轴半径标准化为1的标度表示。图8(C)示出了将长轴半径标准化为1时的各规格和作为一个例子将长轴半径设定为30mm时的各规格。
若用xy坐标表示图8(B)的横轴和纵轴,则用下式表示的环状区域为有效检测区:
0.3182<x2+y2<0.5642
实施方式的雨滴传感器的光学罩11通过根据使用的材料的折射率和所需的有效检测区尺寸设定离心率,能够有效地检测雨滴的附着。
<变形例1>
图9表示作为变形例1的雨滴传感器10A的结构。雨滴传感器10A具有使用了旋转椭圆体的Z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光学罩11A。若考虑一般的雨滴的附着方向和旋转椭圆体的形状,则旋转椭圆体的上半部分的区域主要用于传感。在反射部12与受光发光部20之间,光学罩11A的直至下端的区为有效检测区110A。
在图9的结构中,受光发光部20配置于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F1的附近。光学罩11A可由框架、支柱等适当的支撑部件支撑于受光发光部20的上方。
在图9的结构中,从发光元件21输出的光经由空气层射入光学罩11A。在该情况下,在光学罩11A与空气的界面出现折射的影响。因此,将光学罩11A的底面设为被球面111挖空而成的形状,该球面111以第一焦点F1为中心,或者以连结焦点F和发光元件21的直线上的点为中心。通过被以焦点F1或连结焦点F1和发光元件21的直线上的点为中心的球挖空,能够抑制空气层与光学罩11A的界面的折射的影响。因为不需要用聚碳酸酯等具有与光学罩11A同等的折射率的材料填埋光学罩11A与受光发光部20之间的空间,所以制造工艺变得简单。
如图9(A)所示,在雨滴未附着于传感器10A时,从发光元件21输出的光从光学罩11A的底面侧射入,在有效检测区110A全反射,且在反射部12再次反射。或者,从光学罩11A的底面侧直接向反射部12射入而反射后,在有效检测区110A全反射。在任一情况下,从光学罩11A的底面侧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都在受光发光部20被接受。
光学罩11A的底面侧由于以第一焦点F1或连结发光元件21和第一焦点F1的线上的点为中心的球面111,因此射出光相对于球面111大致垂直地射入,几乎不受折射的影响。在来自反射部12的返回光向空气中射出时,也从球面111大致垂直地射出,因此几乎不受折射的影响地向受光元件22射入。
如图9(B)所示,在有效检测区110A附着有雨滴时,从空气层射入到光学罩11A的光或被反射部12反射至有效检测区110A的光在附着有雨滴的部分不全反射,而是大部分透过。与透过的光的量对应地,受光元件22的受光量降低。在该情况下,在光学罩11A的球面111,由于几乎不存在折射的影响,因此能够将来自反射部12的返回光有效地引导至受光面。
<变形例2>
图10表示作为变形例2的雨滴传感器10B的结构。在图10(A)中,雨滴传感器10B具有:光学罩11B,其具有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受光发光部20,其配置于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F1的附近;以及反射部12,其设于旋转椭圆体的天顶附近。
光学罩11B为具有组合了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和圆柱的形状的固体罩,且具有三个区域。即,天顶部附近的反射部12、由旋转椭圆体的弯曲面形成的有效检测区110B、以及由光吸收材料或散射材料等构成的涂层部32。此外,也可以替代涂层部32的光吸收材料或散射剂,而做成将表面进行砂面加工等而成的散射加工面来吸收或散射。与图9的变形例1相同,将旋转椭圆体的沿Z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区域作为有效检测区110B使用。
反射部12将从发光元件21射出且在有效检测区110B进行了全反射的光朝向受光发光部20的受光面反射。或者,将从发光元件21直接射入到反射部12的光的成分的至少一部分向有效检测区110B反射。通过将参与雨滴检测的光的成分有效地引导至受光面,能够提高雨滴传感器10B的灵敏度。
有效检测区110B在未附着液滴的状态下将来自发光元件21的射出光或来自反射部12的反射光全反射,在附着有液滴的状态下,使大部分的光(例如90%以上的光)透过。
涂层部32为光学罩11B中的位于有效检测区110B的下方的圆柱区,在圆柱的表面应用了涂层。
涂层部32在应用了光吸收剂的情况下,吸收从发光元件21直接射入的光和在反射部12反射而向涂层部32射入的光。涂层部32在具有散射面的情况下,将从发光元件21直接射入的光和在反射部12反射而向涂层部32射入的光散射。此外,也可以替代涂层部32的吸光材料、散射材料,而做成将光学罩11B的表面进行砂面加工而成的散射加工面。
在将涂层部32设为散射面的情况下,有时散射光的一部分射入受光元件22。在该情况下,通过预先测定散射面的散射状态,在受光发光部20设定DC偏移,或者比较测定之前的值和测定中的值,从而能够正确检测雨滴的附着。
在装配后的状态下,受光发光部20收纳于底罩31中。光学罩11B具有与底罩31嵌合的边缘33,且作为顶罩发挥作用。装配后,由底罩31及边缘33形成雨滴传感器10B的基座30。
图10(B)是说明雨滴传感器10B的形状参数的图。作为一个例子,用长轴半径(d1+d2)为30mm且短轴半径(d5)为16.9mm的旋转椭圆体的沿着Z方向的上半部分形成光学罩11B,将反射部12从天顶沿着长轴形成至d1(d1=5.2mm)的位置,将涂层部32的高d3设为23mm。
在上述的参数的雨滴传感器10B中,如后述地,发光元件21的射出光中的预定的角度范围的入射光的成分直接或在反射部12反射后向有效检测区110B射入,参与雨滴的检测。
图11是说明受光发光部20的死区的图。受光发光部20为将发光元件21和受光元件22形成为一个芯片的集成型的元件。发光元件21和受光元件22可以形成于同一面内,也可以发光元件21以更接近椭圆的中心的方式配置于受光元件22的上侧的层。受光发光部20与其它电子部件一同形成为基板201而配置于光学罩11B的底面。
发光元件21例如为红外波长的LED,相当于点光源。受光元件22例如为光电二极管,例如,形成直径D1的环状的受光区。D1例如为20mm。基板201的直径为33.8mm,受光发光部20设定为基板201的直径的约60%的直径。以包围点光源的方式存在无效部分B。无效部分B的直径D2越小越好,但是在将发光元件21和受光元件22芯片化时,无法设为零。作为一个例子,D2为0<D2≤1mm。
图12是表示根据图10的参数形成的雨滴传感器的射出光角度与受光状态的关系的图。受光区的直径D1设定为20mm,无效部分B的直径设定为1mm。图12的顶层为LED的放射角(相距基板的法线的角度),第二层为光路图,第三层为未附着水滴时的PD受光部的图像,第四层为受光状态的说明。
图12的(A)是放射角为0~1.9°时的状态,图12的(B)是放射角为2.0~3.4°时的状态,图12的(C)是放射角为3.5~6.8°时的状态,图12的(D)是放射角为6.9~14.8°时的状态,图12的(E)是放射角为14.9~36.0°时的状态,图12的(F)是放射角为36.1~90.0°时的状态。图13~图18是与图12的射出光的角度范围(A)~(F)对应的光路图和图像的放大图。
在图12的(A)及图13中,放射角为0~1.9°时,LED射出光在反射部12反射而射入圆柱状的涂层部32的底面的基板201的区域,不能用作传感光(无效光)。此外,基板201的区域中的射入到受光元件22(或PD)的光成为DC偏移。在图像中仅观察到覆盖整个基板201的模糊的光。其原因在于,反射部12进行了反射的反射光扩散而在大范围内成为淡光,且光到达整个受光元件22。入射光射入基板201的直径为33.8mm的区域,在受光元件22的直径为20mm的区域被检测为DC偏移。
在图12的(B)及图14中,放射角为2.0~3.4°时,LED射出光在反射部12反射,射入到圆柱状的涂层部32的侧面整个区域。涂层部32的侧面位于基板201的直径33.8mm处。在涂层部32的侧面为吸收面时,光被吸收(无效光),不影响传感。在涂层部32为散射面时,射入到PD的光成为DC偏移。在图像中不能观察到受光区的强度分布。
在图12的(C)及图15中,放射角为3.5~6.8°时,LED射出光在反射部12反射,且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然后在图11的环状的受光区被接受。在该情况下,所有的入射光作为检测光被PD接受,不射入无效部分B。受光图像中的右侧的图像为左侧的图像的放大图像。环型的高亮度的区域为受光区。入射光射入除了无效部分B(参照图11)的直径为1mm的区域以外的受光发光部20的直径为20mm的受光元件区域。
在图12的(D)及图16中,放射角为6.9~14.8°时,LED射出光在反射部12反射再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或者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再在反射部12反射,然后射入基板201上的无效部分B。在该情况下,因为所有的光集中到无效部分B,所以在图像中观察到聚集于中央的模糊的光。无效部分B是直径为1mm的区域。此外,来自作为有效检测区的区的光的一部分聚集到无效部分B,但这是由于椭圆的焦点F1和发光元件21存在某程度的距离,因此,通过将该距离控制得更小,能够更宽广地利用有效检测区(其中,若将焦点和发光元件设于同一位置,则导致光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因此焦点和发光元件需要稍微分离)。
在图12的(E)及图17中,放射角为14.9~36.0°时,LED射出光在有效检测区110全反射,之后在反射部12反射,然后在环型的受光区(PD区)被接受。在该情况下,所有的光观察到除了无效部分B外的环状的受光强度分布。入射光射入除了无效部分B的直径为1mm的区域外的受光发光部20的直径为20mm的受光元件区域。
在图12的(F)及图18中,放射角为36.1~90.0°时,LED射出光射入到圆柱状的涂层部32的侧面整个区域。涂层部32的侧面位于基板201的直径33.8mm处。涂层部32为吸收面时,不影响检测。涂层部32为散射面时,射入到PD的光成为DC偏移。
发光元件21的射出光包含图12的(A)~(F)的光成分,光路根据射出角而不同。如上所述,通过将椭圆的焦点F1与发光元件21的距离控制得小,能够使无效部分B的直径更小,能够扩大可获得检测光的射出角度范围。
<变形例3>
图19表示作为变形例3的雨滴传感器10C的结构。图19的(A)图为雨滴传感器10C的示意图,(B)图为受光部上的亮度分布。雨滴传感器10C具有:光学罩11C,其具有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受光发光部20,其配置于旋转椭圆体的一方的焦点的附近;以及反射部12,其设于光学罩11C的上端。反射部12可以进行镜面涂层,或者也可以不进行涂层而形成为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表面形状。
光学罩11C的上端部在旋转椭圆体的另一方的焦点或其附近被与长轴垂直的平面(在图12中为X-Y面)或满足全反射条件的面切除,反射部12由切除得到的面形成。
旋转椭圆体的弯曲面为有效检测区110C。对有效检测区110C的下方的圆柱部分应用用于吸收或散射的涂层,从而成为涂层部32。
受光发光部20配置于从旋转椭圆体的一方的焦点F1沿着长轴偏移的位置。光学罩11C具有与底罩31嵌合的边缘33,且作为顶罩发挥作用。装配后,由底罩31及边缘33形成雨滴传感器10C的基座30。
在受光部,光线呈环状聚光于除了中心部以外的区域。在图19的结构中,由于来自发光元件21的射出光与图12~图18所示相同地与发光元件21的射出角对应的举动,因此也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液滴的附着。
<其它变形例>
图20表示受光发光部20的变形例。也可以将受光元件22分割成多个受光区域22a~22h,检测在有效检测区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在图20的例子中,将受光元件22呈放射状分割而形成多个检测区域,但也可以呈同心圆状分割成多个区域。
在分割出的受光区域22a~22h的每一个检测信号(光电流)。受光区域22a~22h的每一个检测有效检测区的分别对应的区域的雨滴的有无,因此能够同时探测风向等。
图21是说明焦点与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关系的图。在检测区存在能够检测雨滴的区域的条件下,探讨能够将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从焦点沿着椭圆的长轴移动到什么范围。在图21的(A)中,纵置的旋转椭圆体的上侧为检测区,下侧为非检测区。将旋转椭圆体的非检测区的长轴半径E标准化为1。另外,将能够进行检测区的雨滴的检测的受光发光部20相距焦点的位置的长轴方向的位置的最大值设为A。就位置A而言,将比焦点位置靠上方设为正,将靠下方设为负。
图21的(B)是表示旋转椭圆体的折射率n、离心率e、以及受光发光部20相距焦点的位置A的关系的三维图表。与e-n平面正交的垂直轴表示位置A。将比焦点位置靠上方设为正,将靠下方设为负。图21(B)的三维图表根据图21(C)的表的值形成图表形式而成。
使离心率e在0.65~0.85的范围变化,使折射率n在1.2~1.8的范围变化。在离心率e为0.85且折射率n为1.8(若包含误差,则为1.8±0.01)时,位置A的上限变为0.81。即,在将旋转椭圆体的长轴半径设为1时,能够将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设定在相距旋转椭圆体的下侧的焦点0.81以下的范围(A≤0.81)。
在折射率n为1.8且离心率e为0.85时,可作为雨滴检测传感器使用的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A成为向上方最远离焦点的位置A,无论折射率n如何,若将离心率e变小,则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A向下方向移动。另外,无论离心率e如何,若将折射率n变小,则受光发光部20的位置A同样沿下方向移动。在折射率n为1.2,且离心率e为0.65时,成为向下方向最远离焦点的位置A。
以上,基于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在上述所有的结构例中,也可以对有效检测区110的全部或一部分涂布防水膜。通过涂布防水膜,雨滴在附着到有效检测区110后,沿着旋转椭圆体的表面迅速流下。由此,在接下来的雨滴落到相同部位而附着于光学罩11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全反射的充足状态发生了变化。
变形例1~3能够进行任意组合。例如,也可以将变形例2和变形例1的结构组合。在底面用圆筒支撑体保持具有以发光元件21为中心的球面111的光学罩11A的下端部,对支撑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实施吸收涂层或散射涂层。也可以吸收或散射从发光元件21直接射入到圆筒区的光和不经过有效检测区110B而在反射部12进行了反射的光。另外,也可以将变形例1和变形例3组合,将反射部12做成平坦面。
实施方式的液滴传感器能够应用于雨滴传感器、结露传感器等。雨滴传感器例如能够设置于街道树木、路灯等用于局部的雨量分布的测定、天气信息的收集,或者用于车辆的雨刷控制。结露传感器能够用于复印机、服务器装置等办公自动化设备。而且,也能够将雨滴传感器组装到环境传感器中,与其它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向风量传感器等)组合使用。

Claims (18)

1.一种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学罩,其由旋转椭圆体的一部分形成,且将所述旋转椭圆体的长轴作为垂直轴;
受光发光部,其配置于从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一焦点沿所述长轴偏移的位置;以及
反射部,其位于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第二焦点侧,
所述光学罩在所述受光发光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具有有效检测区,所述反射部包括非检测区,
所述有效检测区在与气体的界面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且在与液体的界面不满足全反射条件,
所述反射部将在所述有效检测区进行了全反射的光向所述受光发光部的受光面反射,或者将从所述受光发光部直接射入到所述反射部的光向所述有效检测区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发光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焦点靠近所述旋转椭圆体的中心的位置或远离所述中心的位置,且与所述长轴正交的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发光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和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面配置于同一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发光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配置于比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面靠近所述旋转椭圆体的中心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为设于所述旋转椭圆体的包含天顶的区域的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在所述第二焦点的附近被与所述长轴正交的水平面切割,
所述反射部为设于所述水平面的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于所述受光发光部与所述有效检测区之间的涂层部,
从所述受光发光部直接射入到所述涂层部的光或在所述反射部反射后射入到所述涂层部的光被所述涂层部吸收或散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涂层部为散射面的情况下,在所述受光发光部设定有与涂层面的散射特性相应的DC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为相对于所述受光发光部的波长透明的固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与所述受光发光部对置的面被以所述第一焦点或连接所述第一焦点与所述受光发光部的线上的点为中心的球面挖空。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检测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防水膜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折射率为1.4~1.8,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离心率为0.7~0.85。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折射率为1.4±0.01,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离心率大于0.7。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折射率为1.6±0.01,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离心率大于0.6且小于0.95。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折射率为1.8±0.01,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离心率大于0.55且小于0.9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旋转椭圆体的长轴半径正规化为1时,所述受光发光部以相距所述第一焦点为0.81以下的范围从所述第一焦点偏移而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椭圆体的离心率为0.85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液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罩的折射率小于1.8±0.01。
CN201910610115.5A 2018-07-12 2019-07-04 液滴传感器 Active CN110779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2047 2018-07-12
JP2018132047A JP7071634B2 (ja) 2018-07-12 2018-07-12 液滴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9892A CN110779892A (zh) 2020-02-11
CN110779892B true CN110779892B (zh) 2024-04-19

Family

ID=6914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0115.5A Active CN110779892B (zh) 2018-07-12 2019-07-04 液滴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5776B2 (zh)
JP (1) JP7071634B2 (zh)
CN (1) CN110779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94509S1 (en) * 2021-12-28 2023-08-08 FloraSense Inc. Plant sens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2575A (ja) * 1997-05-29 1998-12-18 Nippon Soken Inc 雨滴検出装置
US6361136B1 (en) * 1997-02-19 2002-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on system, liquid-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JP2009150808A (ja) * 2007-12-21 2009-07-09 Yamatake Corp 曇り検出装置および鏡面冷却式露点計
WO2014170933A1 (ja) * 2013-04-18 2014-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雨滴検出装置
WO2014181506A1 (ja) * 2013-05-08 2014-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水滴検出センサ
CN106404618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粒子检测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9236A (en) * 1978-03-20 1980-02-19 Coulter Electronics, Inc. Ellipsoid-conic radiation collector and method
WO2002006095A1 (en) * 2000-07-19 2002-01-24 The Gates Corporation Optical precipitation sensor
JP2004077297A (ja) * 2002-08-19 2004-03-1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結露検出装置
FR2869686B1 (fr) * 2003-12-11 2009-06-05 Flowgene Sa Detecteur de lumiere a chambre elliptique
US8271198B2 (en) * 2009-08-28 2012-09-18 Hydreon Corporation Optical moisture sensor
JP2013002966A (ja) * 2011-06-16 2013-01-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非分散型赤外ガスセンサ
JP2017009296A (ja) * 2015-06-16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磁波伝搬装置及び情報取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1136B1 (en) * 1997-02-19 2002-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on system, liquid-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JPH10332575A (ja) * 1997-05-29 1998-12-18 Nippon Soken Inc 雨滴検出装置
JP2009150808A (ja) * 2007-12-21 2009-07-09 Yamatake Corp 曇り検出装置および鏡面冷却式露点計
WO2014170933A1 (ja) * 2013-04-18 2014-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雨滴検出装置
WO2014181506A1 (ja) * 2013-05-08 2014-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水滴検出センサ
CN106404618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粒子检测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9892A (zh) 2020-02-11
US20200018699A1 (en) 2020-01-16
JP7071634B2 (ja) 2022-05-19
US11525776B2 (en) 2022-12-13
JP2020008505A (ja)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0506B2 (en) Droplet sensor
KR101659549B1 (ko) 광 센서
US7492459B2 (en) Optical droplet sensor and method
US7818891B2 (en) Inclination sensor with optoelectronic level
US7558007B2 (en) Radar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eiver thereof
CN101849251A (zh) 用于检测器的辐射导向器、散射辐射检测器
KR101640989B1 (ko) 한정 영역 반사형 광학 센서 및 전자 기기
CN110779892B (zh) 液滴传感器
US10955339B2 (en) Droplet sensor
US20210096073A1 (en) Droplet sensor
US7507981B2 (en)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a printing media
US20210373159A1 (en) ToF DISTANC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483494B2 (ja) 光学式センサ
JP2021056064A (ja) 液滴センサ
US11598721B2 (en) Droplet sensor
JP4710510B2 (ja) 配向計
CN219417211U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KR102207069B1 (ko) 다 감지 영역을 가지는 레인 센서
JP2000019110A (ja) 屈折率測定装置
JPH08247933A (ja) 液中粒子濃度検出装置
JP6574584B2 (ja) 光学式センサ
JP2017026425A (ja) 光学式センサ
JP2018013349A (ja) 流路セルと、この流路セルを備えた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