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710B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710B
CN110769710B CN201880040578.6A CN201880040578A CN110769710B CN 110769710 B CN110769710 B CN 110769710B CN 201880040578 A CN201880040578 A CN 201880040578A CN 110769710 B CN110769710 B CN 110769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contact
mask
contact portion
nonwoven fabric
n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05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710A (zh
Inventor
横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jing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jing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jing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jing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6Nose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30Non-wov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追随用户的鼻子的形状的口罩。口罩(10)具有:主体部(20),为了覆盖用户的鼻子而具备在左右方向上为长的上端部;上表面抵接部(30),配置于从所述主体部(20)中的上端部(21)至该主体部(20)的背面;以及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进一步配置于从所述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至该上表面抵接部(30)的内侧并与用户的鼻子抵接,其中,所述上表面抵接部(30)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呈袋状。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感冒、避免花粉等的影响而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该以往的口罩能够覆盖鼻子和嘴周围,但是空气会从该鼻子的两侧泄漏。尤其,在戴眼镜的用户使用该口罩的情况下,若外部空气凉,则有时会因本身的呼气而眼镜起雾。
为了防止该情况,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1-01989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口罩,其在上缘安装有缘部件,该缘部件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能够与鼻子的形状相应地消除间隙,该口罩的特征在于,该缘部件由使至少一部分形成大致倒U字形状的截面的具有柔软性的材质制成,并在其内部埋入金属丝等能够弯曲的芯材,并且在两侧片之间具有间隙而口罩上缘嵌入安装。
上述口罩在其上缘安装缘部件,由此能够消除口罩上缘与鼻子之间的间隙,即使戴眼镜,镜片也不会起雾。即,通过在缘部件的柔软的材质内埋入金属丝等芯材,能够对应于鼻子的形状而弯曲,从而通过安装于口罩上缘的缘部件可防止间隙的产生。
然而,安装于口罩的上缘的缘部件不一定顺应用户的鼻子的形状,在口罩上缘与鼻子之间产生间隙,不一定防止呼气的泄漏。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019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因此其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追随用户的鼻子的形状的口罩。
第1观点中的口罩具有:主体部,为了覆盖用户的鼻子而具备在左右方向上为长的上端部;上表面抵接部,配置于从主体部中的上端部至该主体部的背面;以及第2上表面抵接部,进一步配置于从上表面抵接部的下端至该上表面抵接部的内侧并与用户的鼻子抵接,其中,上表面抵接部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呈袋状。
根据第1观点,第2观点中的口罩还具有第1粘接部,该第1粘接部粘接上表面抵接部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各自的中央部彼此,第2上表面抵接部中的第1粘接部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呈袋状。
根据第1观点或第2观点,第3观点中的口罩中,在第1粘接部的右方向及左右方向各自的规定的位置,具有:粘接上表面抵接部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的右粘接部及左粘接部,右粘接部与左粘接部之间的部分呈袋状。
根据第1观点至第3观点,第4观点中的口罩中,在上表面抵接部与第2上表面抵接部之间,配置了具有柔软性的缓冲部,以顺应用户的鼻子的形状。
根据第1观点至第4观点,第5观点中的口罩中,在上表面抵接部配置了折弯自如的鼻夹,以顺应用户的鼻子的形状。
根据第1观点至第5观点,第6观点中的口罩中,将上表面抵接部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均层叠4张无纺布而构成。
根据第6观点,第7观点中的口罩中,将上表面抵接部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分别进一步层叠1张无纺布而构成。
根据第1观点至第7观点,第8观点中的口罩中,主体部由3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追随用户的鼻子的形状的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等中的口罩的主视图。
图2中,A是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的后视图。B是A中的IIB―IIB线的端视图。
图3中,A是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的后视图。B是A中的IIIB―IIIB线的端视图。
图4中,A是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的后视图。B是A中的IVB―IVB线的端视图。
图5中,A是第4实施例中的口罩的后视图。B是A中的VB―VB线的端视图。
图6是使用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时的后视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线的放大端视图。
图8是使用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时的后视图。
图9是图8中的IX―IX线的放大端视图。
图10是使用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时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XI―XI线的放大端视图。
图12是使用第4实施例中的口罩时的后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放大端视图。
图14中,(A)是图示了图1中的XIV―XIV线的切割面的立体图。(B)是图示了在第1实施例等中的上表面抵接部及第2上表面抵接部上,进一步层叠1张无纺布而构成的口罩的切割面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 口罩
20 罩主体
20a 第1主体无纺布
20b 第2主体无纺布
20c 第3主体无纺布
21 上端部
22 下端部
23 左端部
24 右端部
25 膨出部
30 上表面抵接部
30′ 其他上表面抵接部
30a 第1无纺布
30b 第2无纺布
30c 第3无纺布
30d 第4无纺布
30e 第5无纺布
31 下端部
40 第2上表面抵接部
40′ 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
40a 第1上表面无纺布
40b 第2上表面无纺布
40c 第3上表面无纺布
40d 第4上表面无纺布
40e 第5上表面无纺布
50 第1粘接部
50a 左侧部
50b 右侧部
51a 左粘接部
51b 右粘接部
51 右粘接部与左粘接部之间的部分
52a 第1粘接部50与左粘接部之间的部分
52b 第1粘接部50与右粘接部之间的部分
60 下表面抵接部
70 鼻夹
75 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10进行说明。口罩10能够用于防止花粉、粉尘等的吸入,并且不仅能够用于医疗,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感冒等的预防。口罩10具有口罩主体20,并且在其背面具有上表面抵接部30(参考图2的A)。口罩主体20相较于上下方向V在左右方向H上为长,呈大致带状,并且具有上端部21、下端部22、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另外,在口罩10的说明中称为左时,以图2以后的口罩10的背面的图为基准而进行说明。
上端部21呈平缓的弧形。并且,下端部22也同样地呈平缓的弧形,它们的中央部分别向上方及下方突出。并且,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均呈如向口罩主体20的内部方向进入的弧形。因此,左端部23、右端部24、上端部21及下端部22的交接点即口罩主体20的四角为向外侧突出的结构。
并且,在口罩主体20的四角附近的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配置用于挂在耳朵上的环状的耳挂部80、80。耳挂部80、80优选橡胶等具有伸缩性的绳状部件。该环状的耳挂部80、80的两端分别熔敷并固定于耳挂基部81、81、81、81。如上所述,该耳挂基部81、81、81、81配置于口罩主体20的四角附近。
并且,在口罩主体20的上下方向V的大致中央部,具有以波纹状折叠多次并在左右方向H上构成为带状的膨出部25。该膨出部25在使用时鼓起,由此在用户的嘴或鼻子附近产生空间的余裕,呼吸及对话变得容易。并且,优选口罩主体20构成为不仅覆盖用户的鼻子还覆盖嘴。
在口罩主体20的背面,以从其上端部21向下侧下垂的方式,具有上表面抵接部30。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呈与上端部21大致相同的尺寸以覆盖用户的鼻子附近,并且上下方向V的高度方向的宽度为口罩主体20的大致一半。上表面抵接部30构成为在口罩主体20的背面从上端部21折叠(参考图2的A)。
从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至其上表面抵接部30的内侧(口罩主体20与上表面抵接部30之间),进一步配置有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参考图2的B)。因此,若除去后述的鼻夹70和缓冲部75,则口罩主体20的上下方向V的上半部分为口罩主体20、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及上表面抵接部30这3层结构(参考图2的B)。另外,口罩主体20、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及上表面抵接部30分别能够层叠2张或3张无纺布而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层叠3张无纺布而构成。并且,第2上表面抵接部40构成为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进一步向内侧折叠。在该情况下,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呈袋状。并且,即使从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至内侧进一步分体配置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情况下,也优选下端部31构成为袋状。并且,该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与用户的鼻子直接接触可以说是抵接。
并且,将缓冲部75配置成夹在上表面抵接部30与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之间。缓冲部75为海绵状的合成树脂制,并且具有缓冲性以顺应用户的鼻子周围的形状。在具有缓冲部75时,具有后述的第1粘接部50的情况下,优选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均被固定(参考图2的B)。另外,海绵状的缓冲部75因其缓冲性而呈略微膨胀的状态。
并且,在上表面抵接部30中,以与上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40重叠的方式,在左右方向H即横向上配置鼻夹70。该鼻夹70为线状,优选保持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折弯自如的柔软性的金属制成。另外,只要保持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折弯自如的柔软性,也可以使用合成树脂(参考图2的B)。
并且,口罩10中的上表面抵接部30在上端部21、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的大致上半部分,与口罩主体20粘接。因此,如上所述,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呈袋状,并且具有被上表面抵接部30、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的大致上半部分包围的空间。
并且,下表面抵接部60在下端部22、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的大致下半部分,与口罩主体20粘接。下表面抵接部60中的第1侧部61、61未与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连接,而下表面抵接部60中的第2侧部62、62熔敷于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第1侧部61、61和第2侧部62、62分别相互分离,因此下表面抵接部60中的第1侧部61、61在使用时容易将下表面抵接部60向近前侧拉出并且容易覆盖用户的下巴。
并且,在口罩10的外周配置有外周粘接部27。由此,将口罩主体20、上表面抵接部30、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及下表面抵接部60熔敷于口罩10的外周。并且,上表面抵接部30与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被连接,因此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呈袋状。并且,上表面抵接部30和下表面抵接部60各自的左右方向H的两端部被固定。并且,能够通过粘接部27固定以波纹状折叠多次并在左右方向H上构成为带状的膨出部25的两端部。
并且,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在左端部23和右端部24处被粘接,进一步利用左弧形粘接部33和右弧形粘接部34来粘接。左弧形粘接部33在左端部23附近的膨出部25的上端部25a至口罩主体20的上端部21的左端的该上端部21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配置成虚线状,并且其形状呈弧形(参考图1)。
并且,右弧形粘接部34在右端部24附近的膨出部25的上端部25b至口罩主体20的上端部21的右端的该上端部21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配置成虚线状,并且其形状呈弧形。
在口罩主体20的背面,以从其下端部22朝向上方的方式,具有下表面抵接部60。下表面抵接部6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呈与下端部22大致相同的尺寸,以覆盖用户的嘴附近,并且高度方向的宽度为口罩主体20的高度的大致一半。下表面抵接部60通过在下端部22的背面沿上下方向V折回口罩主体20而构成。
并且,如上所述,下表面抵接部60和口罩主体20在左端部23和右端部24处被粘接,进一步利用左下弧形粘接部63和右下弧形粘接部64来粘接。左下弧形粘接部63在左端部23附近的膨出部25的下端部25c至从口罩主体20的下端部22的左端起该下端部22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配置成虚线状,并且其形状呈弧形(参考图1)。
右下弧形粘接部64在右端部24附近的膨出部25的下端部25d至从口罩主体20的下端部22的右端起该下端部22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配置成虚线状,并且其形状呈弧形(参考图1)。如此,能够在左弧形粘接部33、右弧形粘接部34、左下弧形粘接部63、右下弧形粘接部64可靠地覆盖用户的嘴和鼻子周围。并且,优选口罩10由无纺布构成,并且优选上述各粘接部通过利用使用了超声波的密封熔敷成点状来粘接。
接着,对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10A进行说明。仅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口罩1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将粘接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0中的背面的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粘接部50,配置于该第1粘接部5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各自的左右方向H的中央部。在此,作为第1粘接部50及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中央部,是指与未图示的用户的鼻子抵接的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参考图3的A、B)。
并且,将粘接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粘接部50,配置于该第1粘接部5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各自的左右方向H的中央部时,如上所述,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呈袋状,因此通过第1粘接部50而其左侧部50a及右侧部50b呈袋状。因此,如后述,在由用户使用时,该左侧部50a及右侧部50b膨胀,但是第1粘接部50不会膨胀,并与用户的鼻子抵接。由此,通过左侧部50a及右侧部50b膨胀,能够封闭未图示的用户的鼻子的横向的间隙。另外,优选第1粘接部50在6个圆形点处熔敷。若以上述方式进行熔敷,则无纺布不容易变硬,佩戴舒适度变得良好。并且,通过该6个点中的一部分被熔敷,能够吸收第1粘接部50的少许的错位。
接着,对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10B进行说明。仅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1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具有粘接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左粘接部51a和右粘接部51b。左粘接部51a配置于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侧,右粘接部51b配置于上表面抵接部30的右侧,它们隔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此,优选规定的间隔是指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横向宽度大致分成2等分的间隔。即,在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大致分成4等分且从左端部23将上表面抵接部30大致分成4等分的位置配置有左粘接部51a。并且,在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大致分成4等分且从右端部24将上表面抵接部30大致分成4等分的位置配置有右粘接部51b。如后述,左粘接部51a与右粘接部51b之间的部分51与用户的鼻子抵接。
接着,对第4实施例中的口罩10C进行说明。仅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1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具有粘接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粘接部50、左粘接部51a及右粘接部51b。第1粘接部50与配置于上述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10A的第1粘接部50相同,并且配置于该第1粘接部5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各自的左右方向H的中央部。并且,左粘接部51a和右粘接部51b与上述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10B中的左粘接部51a和右粘接部51b相同,并且附加相同的符号。
因此,左粘接部51a配置于上表面抵接部30的第1粘接部50的左侧,右粘接部51b配置于上表面抵接部30的第1粘接部50的右侧,它们从第1粘接部50隔着第2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此,优选第2规定的间隔是指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横向宽度大致分成4等分的间隔。即,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大致分成2等分的位置成为第1粘接部50的位置,在左侧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大致分成4等分且从左端部23将上表面抵接部30大致分成4等分的位置配置有左粘接部51a。并且,在左侧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左右方向H的长度大致分成4等分且从右端部24将上表面抵接部30大致分成4等分的位置配置有右粘接部51b(参考图5的A、B)。并且,将上述缓冲部75配置于左粘接部51a与右粘接部51b之间。
如此,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中,在左右方向H的中央配置第1粘接部50,在左侧的规定的位置配置左粘接部51a,在右侧的规定的位置配置右粘接部51b,并且在上述3处固定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该第1粘接部50、左粘接部51a及右粘接部51b固定缓冲部75。并且,鼻夹70配置于在左右方向H上为长的矩形的鼻夹粘接部71的内部。如上所述,虽然未图示,但是上表面抵接部30能够层叠3张无纺布而构成。因此,能够配置成在该层叠了3张的无纺布中相邻的2张无纺布之间夹住鼻夹70,并且能够用鼻夹粘接部71熔敷其周围而固定。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2上表面抵接部40构成为将上表面抵接部30的下端部31进一步向内侧折叠的情况下,该下端部31呈袋状。因此,除了第1粘接部50、左粘接部51a及右粘接部51b以外的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部位52a及第2部位52b也呈袋状。另外,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10A、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10B及第4实施例中的口罩10C的主视图(图1)与第1实施例中的口罩10的主视图共同,因此省略它们的主视图。
为了将本实施例中的口罩10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将该口罩10的背面朝向未图示的用户,拉出上表面抵接部30和下表面抵接部60(参考图6)。此时,配置有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上表面抵接部30以左弧形粘接部33和右弧形粘接部34为边界而向图面近前侧突出。并且,下表面抵接部60以左下弧形粘接部63和右下弧形粘接部64为边界而向图面近前侧突出。尤其,下表面抵接部60中的第1侧部61、61没有分别熔敷于左端部23及右端部24,因此在使用时容易将下表面抵接部60向近前侧拉出并且容易覆盖用户的下巴。
此时,配置于上表面抵接部30的背面的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与用户的鼻子周围紧贴。并且,下表面抵接部60中的背面65与包括用户的嘴在内的下巴的周围紧贴。而且,通过膨出部25膨胀,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并且能够轻松地进行对话、呼吸。
并且,图7中,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能够对应于用户的鼻子的倾斜而紧贴,尤其,未图示的用户的鼻子与第2上表面抵接部40抵接,由此与该鼻子紧贴。并且,在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如上述那样呈袋状,因此用户的呼气流入该袋状部分,由此该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与鼻子紧贴。因此,用户的鼻子与脸颊之间的部分与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紧贴,由此与口罩10的间隙被封闭,能够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呼气流出的可能性。由此,在使用眼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眼镜的雾气。
接着,将第2实施例中的口罩10A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的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口罩10相同。为了将口罩10A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粘接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0中的背面的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粘接部50与用户的鼻子抵接。因此,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能够对应于用户的鼻子的倾斜而紧贴,关于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用户的呼气流入由其左侧部50a及右侧部50b呈袋状的部分中,由此该左侧部50a及右侧部50b与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紧贴。因此,用户的鼻子与脸颊之间与口罩的间隙被膨胀的左侧部50a和右侧部50b封闭,能够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呼气流出的可能性(参考图8、图9)。由此,在使用眼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眼镜的雾气。
接着,将第3实施例中的口罩10B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的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口罩10相同。为了将口罩10B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使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0中的背面的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与用户的鼻子抵接。因此,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能够对应于用户的鼻子的倾斜而紧贴,在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用户的呼气流入其左粘接部51a与右粘接部51b之间的部分51中而呈袋状,由此该左粘接部51a与右粘接部51b之间的部分51与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紧贴。因此,用户的鼻子与脸颊之间与口罩的间隙被膨胀的左粘接部51a与右粘接部51b之间的部分51封闭,能够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呼气流出的可能性(参考图10、图11)。由此,在使用眼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眼镜的雾气。
接着,将第4实施例中的口罩10C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的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口罩10相同。为了将口罩10C佩戴于未图示的用户,粘接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0中的背面的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的第1粘接部50与用户的鼻子抵接。因此,第1粘接部50与左粘接部51a之间的部分52a和第1粘接部50与右粘接部51b之间的部分52b分别呈袋状,由此用户的呼气流入该部分52a及该部分52b中,从而该部分52a及该部分52b与用户的鼻子的两侧部分紧贴。因此,用户的鼻子与脸颊之间与口罩的间隙被膨胀的部分52a及该部分52b封闭,能够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呼气流出的可能性(参考图10、图11)。由此,在使用眼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眼镜的雾气。
并且,通过口罩10、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的缓冲部75使用海绵状,并且配置鼻夹70,由此这些口罩10等的形状进一步追随用户的鼻子的形状而尽可能防止呼气的泄漏,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该眼镜的雾气。
并且,如上所述,口罩主体20、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及上表面抵接部30能够分别层叠2张或3张无纺布而构成,而且,口罩主体20能够层叠2张或3张无纺布而构成,并且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上表面抵接部30能够层叠4张无纺布而构成。而且,能够在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上表面抵接部30上分别进一步层叠1张无纺布而构成。即,如后述,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能够分别层叠5张无纺布而构成(参考图14的A、B)。
具体而言,不仅口罩10,而且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的上表面抵接部30也能够由第1无纺布30a、第2无纺布30b、第3无纺布30c、第4无纺布30d这4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并且,在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中,也能够由第1上表面无纺布40a、第2上表面无纺布40b、第3上表面无纺布40c、第4上表面无纺布40d这4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参考图14的A)。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中,还优选仅去除第2上表面无纺布40b而由第1上表面无纺布40a、第3上表面无纺布40c、第4上表面无纺布40d这3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并且,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表面抵接部30由第1无纺布30a、第2无纺布30b、第3无纺布30c、第4无纺布30d这4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
并且,不仅口罩10′,而且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的上表面抵接部30还能够由第1无纺布30a、第2无纺布30b、第3无纺布30c、第4无纺布30d、第5无纺布30e这5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而且,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能够由第1上表面无纺布40a、第2上表面无纺布40b、第3上表面无纺布40c、第4上表面无纺布40d、第5上表面无纺布40e这5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参考图14的B)。
而且,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上表面抵接部30还能够分体设置,并且它们还能够设置为一体。即,设置为一体是指由一张无纺布构成第1无纺布30a和第1上表面无纺布40a,并且由一张无纺布构成第2无纺布30b和第2上表面无纺布40b,并且由一张无纺布构成第3无纺布30c和第3上表面无纺布40c,并且由一张无纺布构成第4无纺布30d和第4上表面无纺布40d,由此能够将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上表面抵接部30由4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关于该内容,不仅口罩10,而且在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也相同(参考图14的A)。
而且,如上所述,不仅口罩10′,而且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的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也分别具有作为第5张无纺布的第5无纺布30e和第5上表面无纺布40e。另外,与口罩10、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的差异在于在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中具有第5无纺布30e。并且,也在于在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中还具有第5上表面无纺布40e。因此,由于其他方面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并且,通过由一张无纺布构成第5无纺布30e和第5上表面无纺布40e的上述所谓的设置为一体,能够由共计5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参考图14的B)。但是,当然还能够将它们分体设置。如此,上表面抵接部30和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及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和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能够分别层叠4张或5张无纺布而构成。
如上所述,比口罩主体20多1张的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和上表面抵接部30及比口罩主体20多2张的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和其他第2上表面抵接部40′分别层叠4张或5张无纺布而构成,由此改变容易泄漏呼气的鼻子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厚度,从而自该鼻子部分的呼气不容易泄漏。并且,即使采用了相对硬的材质的鼻夹70,也能够使用触感良好的薄的布料。尤其,关于鼻夹70,在采用了铝制鼻夹的情况下,用层叠2张或3张无纺布而构成的布料制作上表面抵接部30的情况下,相对于为了不使鼻夹70撕破该上表面抵接部30并突出而使用厚的无纺布,在该上表面抵接部30或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中分别构成为层叠4张或5张无纺布而采用相对薄的无纺布,从而能够尽可能减少鼻夹70撕破该上表面抵接部30或其他上表面抵接部30′并突出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改善用户的肌肤触感。并且,由克表示了每1m2的重量的所谓的单位面积重量中,通过使用薄30百分比的无纺布,能够容易排出呼气。
并且,关于口罩主体20,通过层叠2张或3张无纺布而构成,能够良好地进行呼吸。在该情况下,优选口罩主体20层叠3张无纺布而构成。具体而言,例如,在层叠3张无纺布而构成的情况下,能够由第1主体无纺布20a、第2主体无纺布20b及第3主体无纺布20c层叠而构成口罩主体20。关于该内容,不仅口罩10,而且在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及口罩10′、口罩10A′、口罩10B′、口罩10C′中也相同。

Claims (7)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为了覆盖用户的鼻子,而具备在左右方向上为长的上端部;
上表面抵接部,配置于从所述主体部中的上端部至所述主体部的背面;
第2上表面抵接部,从所述上表面抵接部的下端开始,在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两方向为正交的前后方向上,进一步配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上表面抵接部之间,并与用户的鼻子抵接;以及
第1粘接部,所述第1粘接部将所述上表面抵接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彼此进行粘接,
其中,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中的所述第1粘接部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呈袋状,当用户的呼气流入时,呈袋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粘接部的右方向及左方向各自的规定的位置,具有:粘接所述上表面抵接部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的右粘接部及左粘接部,
所述右粘接部与所述左粘接部之间的部分呈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抵接部与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之间,配置了具有柔软性的缓冲部,以顺应用户的鼻子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抵接部配置了折弯自如的鼻夹,以顺应用户的鼻子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上表面抵接部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均层叠4张无纺布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上表面抵接部和所述第2上表面抵接部分别进一步层叠1张无纺布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由3张无纺布层叠而构成。
CN201880040578.6A 2017-06-20 2018-06-13 口罩 Active CN110769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0771 2017-06-20
JP2017120771 2017-06-20
PCT/JP2018/022615 WO2018235698A1 (ja) 2017-06-20 2018-06-13 マス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710A CN110769710A (zh) 2020-02-07
CN110769710B true CN110769710B (zh) 2021-11-09

Family

ID=6473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0578.6A Active CN110769710B (zh) 2017-06-20 2018-06-13 口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WO2018235698A1 (zh)
KR (1) KR20200014405A (zh)
CN (1) CN110769710B (zh)
WO (1) WO2018235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07755A1 (en) * 2020-07-10 2022-01-13 Disney Enterprises, Inc. Transparent and multi-faceted face mas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360A (ja) * 1996-06-20 1998-01-13 Shirobato:Kk 衛生マスク
JP200702103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Daio Paper Corp 立体マスク
JP2008229217A (ja) * 2007-03-23 2008-10-02 Shiyuuon Yuasa メガネ曇り防止装置付きマスク
JP2014030654A (ja) * 2012-08-06 2014-02-20 San-M Package Co Ltd マスク
CN205626767U (zh) * 2015-03-12 2016-10-12 林净植 用于口罩的衬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937Y2 (ja) * 1992-06-24 1997-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フェイスマスク
JP4471966B2 (ja) * 2006-12-19 2010-06-02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スク用緩衝材とマスク
JP2009142599A (ja) * 2007-12-18 2009-07-02 San-M Package Co Ltd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11019894A (ja) 2009-06-17 2011-02-03 Bonbaa Design Works:Kk 曇り防止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縁部材
TWM380141U (en) * 2009-12-24 2010-05-11 Jing-Zhi Lin Three-dimensional gauze mask
JP3162028U (ja) * 2010-06-07 2010-08-19 株式会社白鳩 サイドフィット加工したマスク
JP2013188281A (ja) * 2012-03-13 2013-09-26 Mitsuaki Kamiyama マスク補助部材、マスク及び挿入部材
KR101971468B1 (ko) * 2016-12-21 2019-04-23 이예지 입김차단용 마스크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360A (ja) * 1996-06-20 1998-01-13 Shirobato:Kk 衛生マスク
JP200702103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Daio Paper Corp 立体マスク
JP2008229217A (ja) * 2007-03-23 2008-10-02 Shiyuuon Yuasa メガネ曇り防止装置付きマスク
JP2014030654A (ja) * 2012-08-06 2014-02-20 San-M Package Co Ltd マスク
CN205626767U (zh) * 2015-03-12 2016-10-12 林净植 用于口罩的衬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235698A1 (ja) 2020-04-16
KR20200014405A (ko) 2020-02-10
CN110769710A (zh) 2020-02-07
JP2022058597A (ja) 2022-04-12
WO2018235698A1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5641B1 (en) Mask
CN211379732U (zh) 防雾垫及具备该防雾垫的口罩
TWI445562B (zh) 具鼻部襯墊口罩
JP2013544592A (ja) 環状のパッド部とフィルター部固定体を有する防塵マスク
JP2016529004A (ja) 個人用呼吸保護装置
JP2011194067A (ja) 漏れ防止部を備えたマスク
JP2014124397A (ja) 耳掛け型マスク、マスク用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スク用フレーム
US20230037426A1 (en) Mouth cover
CN110769710B (zh) 口罩
JP3124262U (ja) 使い捨て衛生マスク
AU2022238470B2 (en) Mask with anti-fogging construction
CN214547405U (zh) 防雾口罩
JP3231817U (ja) マスク
JP3204068U (ja) マスク
JP2012010974A (ja) マスク
JP3238363U (ja) 衛生マスク
TWI775418B (zh) 口罩
CN213045325U (zh) 一次性口罩
KR20210156709A (ko) 마스크
JP3174170U (ja) マスク
JP2021038494A (ja) 中間フィルター
JP3193544U (ja) 衛生マスク
JP2022019261A (ja) マスク
JP2022048861A (ja) マスクおよびマスク補助具
JP2024111255A (ja) 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7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