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7684A -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7684A
CN110767684A CN201811290641.XA CN201811290641A CN110767684A CN 110767684 A CN110767684 A CN 110767684A CN 201811290641 A CN201811290641 A CN 201811290641A CN 110767684 A CN110767684 A CN 110767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layer
electrod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06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7684B (zh
Inventor
楼均辉
宋艳芹
李高敏
张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06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768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930 priority patent/WO20200878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7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684A/zh
Priority to US16/930,326 priority patent/US1140453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7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7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终端,该显示屏具有相邻的第一、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区域被第二显示区包围;第一、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第二显示区的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依次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像素限定层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的至少一端与第二显示面板相邻;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与多个第一电极纵横交错设置;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极引出线,电极引出线与第一电极连接,且电极引出线与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上述显示屏可以真正实现全面屏显示,且提高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及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显示屏并不能从真正意义提高屏占比,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邻;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像素限定层;
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纵横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上述显示屏,具有均用于进行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真正实现全面屏显示。并且在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因此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可从第一显示面板的同侧边缘引出。如此相比于传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从各自的边缘引出的方案,至少可减少第一显示面板一侧边的边框宽度,避免了增加第一显示面板的侧边宽度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及显示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板之间,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方,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通过将电极引出线设置在像素限定层下方可以避免电极引出线对发光区域的干扰。并且,通过在电极引出线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信号屏蔽层,可以确保电极引出线不会对第一电极层产生信号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下方能够设置感光器件;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都为透光材质,或,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不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透光材质。通过将第一子显示区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为不透光,以牺牲一定的面板透光率来确保经过第一子显示区的电极引出线不可见,提高显示屏的视觉效果。通过将第二显示区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为透光材料,可以确保显示屏具有较好的透光率,确保设置于下方的摄像头等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屏蔽层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时,所述信号屏蔽层覆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上,所述信号屏蔽层设有开孔,在所述开孔内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并在所述信号屏蔽层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层间绝缘层或平坦化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所述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如此简化了工序,也避免了增加膜层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二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电极引出线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电极引出线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通过将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设置为波浪形走线,可以有效弱化衍射效应。通过将像素限定层的像素开口设置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如此避开了第一显示面板的子像素,避免电极引出线的设置对子像素造成不良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多个显示分区,各个显示分区均独立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同一所述显示分区内的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分区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所述显示分区依次连接,且各所述显示分区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方式依次连接,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分区之间的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多个显示分区,各所述显示分区都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邻;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像素限定层;
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各所述显示分区均独立驱动。
如此通过将第一显示区设置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显示分区,扫描时对各显示分区按照扫描方向开进行扫描,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扫描的行数,进而通过提高每行的扫描时间来提高每行的发光时间,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实现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引出线,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同一所述显示分区内的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分区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所述显示分区依次连接,且各所述显示分区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分区之间的显示分区内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板之间,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方,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下方能够设置感光器件;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都为透光材质,或,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不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透光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屏蔽层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时,所述信号屏蔽层覆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上,所述信号屏蔽层设有开孔,在所述开孔内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并在所述信号屏蔽层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层间绝缘层或平坦化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所述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二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电极引出线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电极引出线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出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或类AMOLED显示面板,所述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仅包含一个开关元件;当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或类AMOLED显示面板时,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一个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包括: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及如前述任一项的显示屏,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分区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的俯视分布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像素限定层中的像素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的俯视分布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的俯视分布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由于PMOLE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被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单纯地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等优点,因此透明显示可以采用高透明度的PMOLE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被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而为保证显示效果其他区域仍然为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若PMOLED的引出线仍从PMOLED的侧边引出,会增加PMOLED的侧边宽度或增加PMOLED和AMOLED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针对槽区的PMOLED的引出线从PMOLED的侧边引出,会增加PMOLED的侧边宽度或增加PMOLED和AMOLED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进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效果的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
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实施例的显示屏100。该显示屏100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
第一显示区AA1至少部分区域被第二显示区AA2所包围。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图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顶部中间区域,且第一显示区AA1为矩形,从而与第二显示区AA2存在三面接触,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AA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A2的左侧中间区域,或者右侧中间区域。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A2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完全被第二显示区AA2所包围。在图1中,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1的数量均为一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1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1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分区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2和第二子显示区AA14,如图2所示。第二子显示区AA14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显示区AA14的个数为两个,且均由第一子显示区AA12所包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子显示区AA14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一个。第二子显示区AA14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终端中的感光器件的位置设置来确定。比如,显示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用双摄像头时,可以设置两个第二子显示区AA14,每个第二子显示区AA14对应一个摄像头。
继续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第一显示面板110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面板120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可以分别进行制作,也可以同时制作形成一体化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为P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20为AMOLED显示面板。
具体而言,PMOLED(Passive Matrix OLED,被动驱动式OLED)单纯地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而言,AMOLED(Active Matrix OLED,主动驱动式OLED)具有TFT(Thin FilmTransistor)阵列基板,采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去控制每个像素,每个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可以使用低温多晶硅或者氧化物TFT驱动,优点是驱动电压低,发光组件寿命长。具体地,第二显示面板120包括第二基板及在第二基板上依次形成的TFT(Thin FilmTransistor)阵列(图未示)、第二像素限定层(图未示)、阳极(图未示)、发光结构(图未示)及阴极,以形成AMOLED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阳极与TFT(Thin FilmTransistor)阵列的薄膜晶体管、发光结构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阴极可为面电极。其中,第二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以确保第二显示面板120的数据线不可见,提高显示屏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AMOLED显示面板的阳极一般是图案化的,对应每个子像素形成;而AMOLED显示面板的阴极一般是整个面电极,覆盖在设有多个子像素的整个TFT阵列基板上。TFT阵列基板可以包括基板、缓冲层及薄膜晶体管等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及前述介绍,与AMOLED显示面板不同的是,PMOLED显示面板的阳极和阴极一般为条状,即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显示面板110包括纵横交错的多条阳极条和多条阴极条,在阳极条和阴极条交叠的位置则形成一个子像素。因此PMOLED显示面板三面被AMOLED显示面板包围时,PMOLED显示面板的阳极条和阴极条中必然有一电极线需从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引出,这必然导致PMOLED的侧边宽度或增加PMOLED和AMOLED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加电极引出线的方法,将该需从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引出的电极线从PMOLED显示面板的不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引出。
进一步地,考虑到阴极位于上方,无需引出;且阳极条位于阴极条的下方(本发明的下方是指靠近基板的方向,上方是指远离基板的方向,下同),且阳极条的下方具有较多的功能膜层,例如钝化层、层间绝缘层等等,这些功能膜层给引线的设置提供了绝对的优势。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仅仅给出了涉及的结构层,而省略了或者简化了其他图层。参见图3,该第一显示面板110包括第一基板111、形成于第一基板111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于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像素限定层及形成于第一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的俯视分布图。参照图3和图4,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2,第一电极112的至少一端与第二显示面板120相邻。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14,多个第二电极114与多个第一电极112纵横交错设置。
第一显示面板110还包括用于引出第一电极112的电极引出线116,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一电极112连接,且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二电极114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上述显示屏100,具有均用于进行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的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1,可以真正实现全面屏显示。如此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二电极114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进而可从第一显示面板110的同侧边缘引出。如此相比于传统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4从各自的边缘引出的方案,至少可减少第一显示面板110一侧边的边框宽度,避免了增加第一显示面板的侧边宽度的问题,进而增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及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为P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20为AMOLED显示面板时,电极引出线从PMOLED显示面板的不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引出。可理解,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为同一个基板。
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12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112间具有间距;多个第二电极114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二电极114间具有间距;多个电极引出线113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电极引出线113间具有间距。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及电极引出线113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波浪形。具体地,在波浪形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波浪形走线的宽度持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且该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宽度连续变化是指在波浪形走线上任意两个相邻位置处的宽度不相同。宽度间断变化是指在波浪形走线上存在部分区域内相邻两个位置的宽度相同,而在部分区域内相邻两个位置的宽度不相同。
通过将第一显示面板110中的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及电极引出线113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波浪形走线,从而使得外部光线经过信号走线时,在波浪形走线的不同位置处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条纹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10下方时,拍摄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可以为阳极层。
继续参照图3,其中,电极引出线116设置在基板210上。在一实施例中,信号屏蔽层113设置在电极引出线116上且覆盖电极引出线116。第一电极层形成于信号屏蔽层113上。像素限定层则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具体地,电极引出线116设置在像素限定层的下方,且避开摄像头等感光器件930所在的区域。通过将电极引出线116设置在像素限定层150下方且避开摄像头所在区域,可以避免电极引出线116对发光区域以及摄像头正常工作的干扰。并且,通过在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信号屏蔽层113,可以确保电极引出线116不会对第一电极层产生信号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引出线116位于第一电极层和基板210之间。也即,电极引出线116先于第一电极层进行制备得到。并且,电极引出线116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下方,从而可以减小对第一电极层的工作影响。此时,第一电极层为阳极层。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引出线116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上方,且位于像素限定层下方。
具体地,信号屏蔽层113设于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一电极层112之间时,信号屏蔽层113覆设于电极引出线113上,信号屏蔽层113设有开孔,在开孔内形成第一电极层112的材料并在信号屏蔽层113上形成第一电极层112,以使第一电极层112和电极引出线113连接。
当电极引出线116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方时,此时第一电极层为阴极层,从而避免信号连接下112对其正常的工作产生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11包括玻璃基板和形成在玻璃基板上方的柔性基板。通过增设柔性基板,可以确保基板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显示区AA22的像素限定层的材质可以为不透光材质(如阻光或者吸光材料),例如黑色的有机胶等。且第二子显示区AA2内的第二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透光材质。由于第一子显示区AA22并不需要设置摄像头,因此对该区域的透光率要求较低。此时,电极引出线116为金属或者透明金属氧化物材质。例如,当电极引出线116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时,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掺杂银的氧化铟锡(Ag+ITO)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Ag+IZO)等。通过将第一子显示区AA22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为不透光,以牺牲一定的面板透光率来确保经过第一子显示区AA22的电极引出线116不可见,提高显示屏的视觉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限定层均为透光材质。此时,电极引出线116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材质。通过将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为透光材料,可以确保显示屏具有较好的透光率,确保设置于下方的摄像头930等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通过将电极引出线116设置为透明的金属氧化物时,可以确在保在第二显示面板120为透明显示面板时,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透明度产生影响。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限定层中的像素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限定层中形成有像素开口123。第一像素限定层的每个像素开口123对应一个发光结构。各像素开口123的形状可置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具体如图3所示,像素开口123的形状为哑铃形。通过将各子像素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从而使得外部光线经过发光结构时,在子像素的不同位置处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条纹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10下方时,拍摄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并且,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可在最大限度上扩大各个子像素的面积,进一步提高透光率。
本发明设置电极引出线116的方案可应用于纯粹的PMOLED显示面板,也可用于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屏。该显示屏100为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屏,即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显示面板110为P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显示面板120为AMOLED显示面板。具体在附图1所示的显示屏100中,其同时具有AMOLED显示面板和PMOLED显示面板,即为两者的复合屏。由于PMOLED显示面板无TFT驱动阵列,使得光线透过率高。因此可在PMOLED显示面板下方设置感光器件。当感光器件工作时,感光器件可以从第一显示区AA1处获得光线;当感光器件不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可以正常显示画面。从而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地,当AMOLED显示面板和PMOLED显示面板两者复合时,PMOLED显示面板的部分边缘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即PMOLED显示面板还具有不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
具体在附图1所示的显示屏100中,第一显示区AA1处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顶部,且第一显示区AA1的顶端与第二显示区AA2的顶端平齐。这样设置之后,第一显示区AA1位于整个显示屏100的边缘,能够减少对显示画面效果的影响。相应地,电极引出线116从第二显示区AA2用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顶端引出。
请继续参照图3,信号屏蔽层113与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钝化层、层间绝缘层或平坦化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可在AMOLED显示面板形成钝化层、层间绝缘层112或平坦化层时同层、同材、同步形成该信号屏蔽层113,进而可不增加工序,同时也不会增加膜层的厚度和结构。
进一步地,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二显示面板120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也就是说,电极引出线116可与AMOLED显示面板内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同层、同材、同步形成,不透光材质的像素限定层可使电极引出线116不可见,如此不仅可节省工序,还可避免增加膜层,导致膜层厚度增加。
请继续参照图4,进一步地,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二电极114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电极引出线116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114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电极引出线116从第二电极114的引出边缘同侧引出。
进一步地,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二电极114在基板111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具体地,电极引出线116在基板111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第二电极114之间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114的外侧。如此避开了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4交叠的位置,即电极引出线116的设置避开了子像素,从而避免了电极引出线116的设置影响子像素进而导致影响显示屏100的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因为电极引出线116与第一电极112的连接设置了开孔,因此将导致该处第一电极112稍稍下沉,因此此处不利于形成子像素。优选地,电极引出线116在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第二电极114之间。此外还可尽可能地不增加PMOLED显示面板沿第一电极112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可理解,电极引出线116尽可能地均匀分布于相邻两条第二电极114之间的区域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114的外侧的区域,以保证电极引出线116的设置不影响其他膜层。
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条第二电极114之间可设有两条以上的电极引出线116。可理解,各条电极引出线116的长度可设置不相同,也可将部分电极引出线116的长度设置为相同。优选地,各条电极引出线116的长度尽量不相同设置。优选地,各条电极引出线116的一端对齐设置,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极112连接。
图7~8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引出线的俯视分布图。请参照图7~8,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显示区具有多个显示分区1012,各显示分区1012都包括上述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像素限定层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2,第一电极112的至少一端与第二显示面板120相邻。各个显示分区1012均独立驱动。
具体地,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相互独立,也就是说,不同显示分区1012内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分别独立写入信号,还可同步写入信号。如此通过将第一显示区设置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显示分区1012,扫描时对各显示分区1012按照图7所示的扫描方向103开进行扫描,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扫描的行数,进而通过提高每行的扫描时间来提高每行的发光时间,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实现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时,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14。多个第二电极114和多个第一电极112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显示分区1012。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显示分区1012内设置有电极引出线,同一显示分区内的电极引出线与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将至少一个显示分区1012的各第一电极112均设置有电极引出线116。
请继续参照图2,同一显示分区1012内,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二电极114从PMOLED显示面板的同侧边缘引出。如此相比于传统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4从各自的边缘引出的方案,至少可减少PMOLED显示面板一侧边的边框宽度,避免了增加PMOLED的侧边宽度的问题,进而增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及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针对PMOLED显示面板的部分边缘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情况,此时第一电极112采用传统的走线需从PMOLED显示面板的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边缘引出,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针对该技术问题,将该电极引出线116具体应用到具体在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复合中的PMOLED显示面板时,将同一显示分区1012内的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二电极114自PMOLED显示面板引出的同侧边缘不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
如此还可减少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避免了电极引出线116需从PMOLED显示面板的与AMOLED显示面板连接的侧边引出导致PMOLED和AMOLEDD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增加导致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或避免了第一电极112引出需穿过AMOLED的显示区进而影响AMOLED的显示效果的问题,进而增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及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7,例如,将PMOLED显示面板对应的第一显示区AA1分成2个显示分区1012,然后对2个显示分区1012按照扫描方向103分别进行扫描,和原来整屏扫描相比,扫描行数降低一半,亮度就可以提升一倍。为了配合分区扫描,两个显示分区1012的数据线分开输入,但数据信号同步写入;所以输入的数据线数量会增加一倍。
请继续参照图8,同理若将PMOLED显示面板分成3个显示分区1012,然后对3个显示分区1012分别进行扫描,和原来整屏扫描相比,亮度就可以提升到3倍;同时数据线也必须分成3个显示分区1012,3个显示分区1012的数据信号同步写入,所以输入的数据线数量会变成3倍。
当显示分区1012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显示分区1012以第二电极11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方式依次连接,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显示分区1012之间的显示分区内设置有电极引出线116。
请继续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分区1012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显示分区1012依次连接,且各显示分区1012的各第二电极11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显示分区1012之间的显示分区1012内的各第一电极11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前述电极引出线116。如此设置,使得电极引出线116从该显示分区1012不与其他显示分区1012连接的边缘引出,即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电极引出线116均从显示屏100的垂直于第二电极114的同侧边缘引出。如此解决了位于之间的显示分区1012内的第一电极112引出需穿过两侧的显示分区1012进而影响AMOLED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显示分区1012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
可理解,在一实施例中,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每条第一电极112的下方均设置电极引出线116,各电极引出线116自所在显示分区1012未与其他显示分区1012连接的边缘引出,从而可减小相邻两个显示分区1012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
进一步地,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各电极引出线116均从对应的显示分区1012的同侧边缘引出;即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电极引出线116均从显示屏100的同侧边缘引出。如此在减小相邻两个显示分区1012之间的结合界面宽度的同时,也可减少显示屏100其他各边缘的宽度,只需留一侧边缘用于电极引出线116和第二电极114引出即可,从而有利于显示屏100实现窄边框化。
可理解,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多个显示分区1012依次连接,且多个显示分区1012的各第一电极11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图未示)。此时,各显示分区1012内的电极引出线116优选均从显示屏100的垂直于第一电极112的同侧边缘引出。只是这种情况相比上述情况,没有足够的位置设置电极引出线116。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20为AMOLED显示面板或者类A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10为AMOLED显示面板。类AMOLED显示面板是指其像素电路仅包含一个开关元件(即驱动TFT),而无电容结构。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AMOLED显示面板相同。下面以第二显示面板120为类AM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参见图9,该类AM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810以及设置于基板810上的像素电路820(也即TFT阵列)。像素电路82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830。第一电极830与像素电路820一一对应。此处的第一电极830为阳极。类AM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840,设置于第一电极830上。像素限定层840上具有多个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发光结构层850,以形成多个子像素,子像素与第一电极830一一对应。发光结构层85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极860,第二电极860为阴极,该阴极为面电极,也就是由整面的电极材料形成的整面电极。像素电路840中设置有扫描线、数据线和TFT开关元件。扫描线和数据线均与TFT开关元件连接。扫描线控制TFT开关元件的开启和关闭,数据线在像素开启时,为第一电极830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子像素发光。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810可以为刚性基板,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者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基板810也可为柔性基板,如PI薄膜等,以提高器件的透明度。光结构层850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820的电路原理如图。参见图10,与传统的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不同,像素电路820仅包括开关器件,而不包括存储电容等元件,从而形成无电容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路820包括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与第一电极630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子像素对应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包括第一端2a、第二端2b和控制端2c,详见后续具体介绍。扫描线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2c连接,数据线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2a,第一电极830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二端2b。如图8所示。上述像素电路820中,通过数据线连接开关元件的第一端2a,扫描线连接开关元件的控制端2c,能够将像素电路820中的开关元件减少至一个,大大降低扫描线的负载电流以及数据线的负载电流。
上述显示面板中扫描线控制像素电路820的开启和关闭,仅需提供像素电路820中的开关元件所需的开关电压,不需要输入发光结构(OLED)的电流,大大降低扫描线的负载电流,使得扫描线可以采用ITO等透明材料制作。并且,数据线在像素电路820开启时,为阳极提供驱动电流,控制子像素发光,数据线在每一时刻只需供应一个子像素的驱动电流,数据线的负载也很小。因此,数据线也可以采用ITO等透明材料,从而提高了显示屏的透光率。多个子像素共用面电极(阴极),每一时刻一行子像素的电流由整面阴极提供,对阴极的导电性要求大幅度降低,可以采用高透明电极,提高了透明度,提高了屏幕整体的一致性,并且不需要负性光刻胶分开阴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830可以为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具体可以参考图6。通过将第一电极830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同样可以弱化衍射效应。在一实施例中,像素限定层640中的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如图6,从而同样可以弱化衍射效应。在一实施例中,扫描线和数据线等信号线可以波浪形走线,从而达到改善衍射的效果。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图1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终端包括设备本体910和显示屏920。显示屏920设置在设备本体910上,且与该设备本体910相互连接。其中,显示屏920可以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用以显示静态或者动态画面。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9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910上可设有开槽区912和非开槽区914。在开槽区912中可设置有诸如摄像头930以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此时,显示屏920的第二显示区AA2对应于开槽区914贴合在一起,以使得上述的诸如摄像头930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二显示区AA2对外部光线进行采集等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透光率,在第二显示区AA2可以不设置偏光片,也即第二显示面板120中不设置偏光片。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第二显示面板120能够有效改善外部光线透射该第二显示区AA2所产生的衍射现象,从而可有效提升显示终端上摄像头930所拍摄图像的质量,避免因衍射而导致所拍摄的图像失真,同时也能提升光传感器感测外部光线的精准度和敏感度。
上述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等数码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邻;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像素限定层;
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纵横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线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板之间,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
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方,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
可选地,所述信号屏蔽层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时,所述信号屏蔽层覆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上,所述信号屏蔽层设有开孔,在所述开孔内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并在所述信号屏蔽层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下方能够设置感光器件;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都为透光材质,或,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不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透光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层间绝缘层或平坦化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所述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二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电极引出线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电极引出线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可选地,所述电极引出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多个显示分区,各个显示分区均独立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同一所述显示分区内的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当所述显示分区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所述显示分区依次连接,且各所述显示分区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分区之间的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
8.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多个显示分区,各所述显示分区都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邻;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像素限定层;
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
各所述显示分区均独立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引出线,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同一所述显示分区内的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形延伸;
当所述显示分区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各所述显示分区依次连接,且各所述显示分区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至少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分区之间的显示分区内的各所述第一电极均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线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板之间,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方,并在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下方能够设置感光器件;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都为透光材质,或,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不透光材质且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的材料为透光材质;
可选地,所述信号屏蔽层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时,所述信号屏蔽层覆设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上,所述信号屏蔽层设有开孔,在所述开孔内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并在所述信号屏蔽层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钝化层、层间绝缘层或平坦化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或栅极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所述像素限定层为不透光材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二电极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电极引出线为波浪形;多个所述电极引出线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电极引出线间具有间距;在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极引出线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
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可选地,所述电极引出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或位于最边缘的第二电极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或类AMOLED显示面板,所述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仅包含一个开关元件;当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或类AMOLED显示面板时,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一个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或者葫芦形。
16.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及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或8~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CN201811290641.XA 2018-10-31 2018-10-31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Active CN110767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0641.XA CN110767684B (zh) 2018-10-31 2018-10-31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PCT/CN2019/079930 WO2020087850A1 (zh) 2018-10-31 2019-03-27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US16/930,326 US11404531B2 (en) 2018-10-31 2020-07-16 Display screens and display termina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0641.XA CN110767684B (zh) 2018-10-31 2018-10-31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684A true CN110767684A (zh) 2020-02-07
CN110767684B CN110767684B (zh) 2022-09-13

Family

ID=6932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0641.XA Active CN110767684B (zh) 2018-10-31 2018-10-31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4531B2 (zh)
CN (1) CN110767684B (zh)
WO (1) WO202008785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525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833741A (zh) * 2020-07-01 2020-10-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67839A (zh) * 2021-01-29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12909063A (zh) * 2021-02-03 2021-06-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867B (zh) * 2020-10-29 2023-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5166A2 (en) * 1999-08-06 2001-02-0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EL display device
JP2001075503A (ja) * 1999-07-07 2001-03-2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374635A (zh) * 2001-03-09 2002-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JP2003157028A (ja) * 2001-11-20 2003-05-30 Canon Electronic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CN1630436A (zh) * 2003-12-12 2005-06-22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器及其基板
JP2005309193A (ja) * 2004-04-23 2005-11-04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US2007017655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Won Kyu Kw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099110A (zh) * 2005-01-07 2008-01-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交错电极
JP2008051959A (ja) * 2006-08-23 2008-03-06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CN101288023A (zh) * 2005-10-14 2008-10-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内切换显示设备
CN100530316C (zh) * 2001-05-04 2009-08-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201946599U (zh) * 2010-12-17 2011-08-2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moled扫描电极布线结构
JP2012032471A (ja) * 2010-07-29 2012-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駆動型の表示素子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03299712A (zh) * 2011-01-18 2013-09-11 夏普株式会社 被成膜基板和有机el显示装置
US20150123097A1 (en) * 2013-04-25 2015-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Passive-matrix display and tiling display
JP2015207409A (ja) * 2014-04-18 2015-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タイリングディスプレイ
CN107481666A (zh) * 2017-08-16 2017-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364976A (zh) * 2017-09-25 2018-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7781599U (zh) * 2017-09-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2585B2 (ja) * 2014-08-08 2019-11-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60123113A (ko) * 2015-04-15 2016-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5427748B (zh) 2016-01-04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20180020091A (ko) * 2016-08-17 2018-0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CN112740833B (zh) * 2018-09-27 2024-06-1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5503A (ja) * 1999-07-07 2001-03-2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EP1075166A2 (en) * 1999-08-06 2001-02-0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EL display device
CN1374635A (zh) * 2001-03-09 2002-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0530316C (zh) * 2001-05-04 2009-08-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器
JP2003157028A (ja) * 2001-11-20 2003-05-30 Canon Electronic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CN1630436A (zh) * 2003-12-12 2005-06-22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器及其基板
JP2005309193A (ja) * 2004-04-23 2005-11-04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CN101099110A (zh) * 2005-01-07 2008-01-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交错电极
CN101288023A (zh) * 2005-10-14 2008-10-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内切换显示设备
US2007017655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Won Kyu Kw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8051959A (ja) * 2006-08-23 2008-03-06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JP2012032471A (ja) * 2010-07-29 2012-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駆動型の表示素子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201946599U (zh) * 2010-12-17 2011-08-2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moled扫描电极布线结构
CN103299712A (zh) * 2011-01-18 2013-09-11 夏普株式会社 被成膜基板和有机el显示装置
US20150123097A1 (en) * 2013-04-25 2015-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Passive-matrix display and tiling display
JP2015207409A (ja) * 2014-04-18 2015-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タイリングディスプレイ
CN107481666A (zh) * 2017-08-16 2017-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364976A (zh) * 2017-09-25 2018-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7781599U (zh) * 2017-09-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晶晶: "OLED显示屏驱动控制芯片技术分析及其应用 ", 《电视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525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833741A (zh) * 2020-07-01 2020-10-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3741B (zh) * 2020-07-01 2022-03-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67839A (zh) * 2021-01-29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12909063A (zh) * 2021-02-03 2021-06-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684B (zh) 2022-09-13
WO2020087850A1 (zh) 2020-05-07
US11404531B2 (en) 2022-08-02
US20200350394A1 (en)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7684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KR102672109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15159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107402B2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display screen, and cover plate
KR102437633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CN1067824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63374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2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1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81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WO2020087799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US9088003B2 (en) Reducing sheet resistance for common electrode in top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1335765B2 (en) Display panels, display screens, and display terminals
CN111029382A (zh) 显示面板、多区域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0109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69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649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66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JP7053858B2 (ja) 表示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表示端末
CN21062787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5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50861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83481A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20200402465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750859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65500 new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area of Guan County, Langfang, Hebei

Applicant after: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Suzhou Qi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500 new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area of Guan County, Langfang, Hebei

Applicant befor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