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3500B - 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3500B CN110753500B CN201780092061.7A CN201780092061A CN110753500B CN 110753500 B CN110753500 B CN 110753500B CN 201780092061 A CN201780092061 A CN 201780092061A CN 110753500 B CN110753500 B CN 1107535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r
- contact
- axis
- contact portions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2—Assembling sliders in position on stringer tapes
- A44B19/64—Slider holders for assemblage of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件(100),其包括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链牙(83)分别经由拉头(10)的第1前口(11)及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拉头(10)的分离柱(40)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图5公开了一种用于移送拉头的拉头移送部件。拉头移送部件包括第1及第2拉头固定部。第1及第2拉头固定部以隔开用于握持拉头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4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存在要求更稳定地保持拉头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保持件100的特征在于:
具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的所述分离柱40接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直线地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围绕所述轴线AX以等间隔配置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接触的柱部1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进行收容的第1槽11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槽111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的轮廓相适合的形状的U状面111f。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进行收容的第2槽11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的前侧面21a、31a相适合的形状的弧状面11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以能够允许所述结合状态的链牙83经由所述后口13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侧面或凸缘部51、61的侧面相适合的形状的第1接触面121、13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具有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后端面22a、32a接触的第2接触面122、13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具有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119、129、139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10、120、130,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10、120、130各自的平坦面119、129、139配置于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同一平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与其他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以在沿着所述轴线AX的方向上夹着所述拉头10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其他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以夹着所述拉头10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具有收容所述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开口部148。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拉头10的方法,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用于保持拉头10的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使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工序,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第1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的所述分离柱40接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保持方法还包括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与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其他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夹着所述拉头10的工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保持方法还包括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使被安装于所述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拉片65移动的工序,由此所述拉头10成为其沿着链牙83的移动不会被所述拉头10的停止爪阻碍的锁定解除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保持件,能够促进更稳定地保持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非限定的某些实施方式涉及的拉头的保持件的概略立体图,示出了围绕轴线以等间隔配置的第1至第3接触部和与第1至第3接触部协作夹着拉头的第4接触部。第1至第4接触部均以朝向轴线移动而与轴线上的拉头接触的方式构成。
图2是将第1至第3接触部的局部放大并从与图1不同的视点进行斜视观察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第1至第3接触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同一虚拟圆IC上以120°的角度间隔配置的示意图。第1至第3接触部均能够在与轴线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轴线的方式或以远离轴线的方式移动。
图4是表示朝向轴线移动的第1至第3接触部均与拉头接触而由第1至第3接触部保持拉头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以与第1至第3接触部协作夹着拉头的方式配置的第4接触部配置在拉头上的状态的示意图,还示出了拉头的拉片安装柱被收容于第4接触部的开口部中。
图6是表示第4接触部使被安装于拉头的拉片安装柱的拉片移动由此使拉头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示意图。此外,当拉头为锁定解除状态时,拉头沿着链牙的移动不会被拉头的停止爪阻碍。
图7是表示第1至第3接触部被安装于保持件的圆柱部的方式的概略截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为了使拉链链条的链牙穿过拉头而使保持拉头的保持件沿着与轴线正交的拉链链条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2及第3接触部以不与拉头的翼板的侧面及凸缘部的侧面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2及第3接触部以不与拉头的凸缘部的侧面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能够与拉片接触的第4接触部的接触面倾斜地形成的情况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拉头
11 第1前口
12 第2前口
13 后口
40 分离柱
100 保持件
110、120、130、140 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所公开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例以及实施方式例所包含的各特征并非各自独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度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例以及/或者各特征。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理解该组合的协同效果。实施方式例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省略。参照附图以描述发明为主要目的,有时为了便于制图而将其简化。
关于一个保持件或保持方法所描述的多个特征,除了理解为特征的组合以外,还理解为与其他特征独立的单独特征。单独特征并不限于所公开的一个保持件或保持方法,可理解为也通用于未公开的其他的保持件或保持方法。单独特征还可理解为与其他的1个以上的不同特征的组合。列举特征的全部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冗长的而被省略。在本说明书中,单独特征可以通过“某些实施方式”、“某些情况”这样的表达与其他描述明确地区分。
本公开涉及的保持件100是用于保持拉链用的拉头10的保持件100。保持件100出于各种目的而保持拉头10。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链牙83穿过拉头10,通过保持件100保持拉头10。图8是表示为了使拉链链条80的链牙83穿过拉头10而使保持有拉头10的保持件100(图8中未图示)沿着与轴线AX(图1中示出)正交的拉链链条8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示意图。使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10沿着由夹持器90保持而处于静止状态的拉链链条80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使链牙83穿过拉头10。或者,相对于由保持件100保持的处于静止状态的拉头10,使由夹持器90保持的拉链链条80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使链牙83穿过拉头10。
在某些情况下,拉头10包括: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以及以夹着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的第1及第2前口11、12。拉头10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翼板或者一对翼板20、30。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翼板20称为上翼板,将翼板30称为下翼板。
拉头10可以具有由分离柱40分离而成的Y状的链牙通路。拉头10可以具有从翼板20、30突出的凸缘部51、52、61、62以规定该链牙通路(也一并参照图3及图6)。在上翼板20设置有朝向下翼板30突出的凸缘部61、62,由此从后口13朝向分离柱40的链牙通路被局部地规定。在下翼板30设置有朝向上翼板20突出的凸缘部51、52,由此从后口13朝向分离柱40的链牙通路被局部地规定。此外,在上翼板20的凸缘部61、62与下翼板30的凸缘部51、52之间形成用于使拉链带82通过的缝隙。也可以设想省略凸缘部51、52、61、62中的1个以上或全部的形态。
拉头10的后口13被规定在上翼板20与下翼板30之间,也可以选择性地被规定在上翼板20的凸缘部61、62之间、以及/或者下翼板30的凸缘部51、52之间。拉头10的第1前口11被规定在上翼板20与下翼板30之间,也可以选择性地被规定在上翼板20的凸缘部62与分离柱40之间、以及/或者下翼板30的凸缘部52与分离柱40之间。拉头10的第2前口12被规定在上翼板20与下翼板30之间,也可以选择性地被规定在上翼板20的凸缘部61与分离柱40之间、以及/或者下翼板30的凸缘部51与分离柱40之间。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描述可明确理解的事项,如下述这样定义拉头10的前后方向。前后方向与用于对一对拉链牙链带81进行开闭的拉头10的移动方向一致。通过拉头10前进,将一对拉链牙链带81闭合,使各拉链牙链带81的链牙83结合。通过拉头10后退,将一对拉链牙链带81打开,使各拉链牙链带81的链牙83的结合解除。拉头10的上下方向与分离柱40的延伸方向一致。拉头10的左右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
拉头10可以是各种拉头,因此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并不限于图示的拉头的种类或构造。在某些情况下,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是隐形拉链所用的拉头,例如是日本专利第3733332号中公开的拉头。
拉链链条80是具有柔软性的长条状物体。拉链链条80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81。各拉链牙链带81包括拉链带82和固定于拉链带82的链牙83。拉链带82是织物、编物或二者的混合物,具有柔软性。除了图示的螺旋状链牙以外,链牙83可以是金属链牙或树脂链牙。
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条80沿着铅垂方向取向,保持件100沿着铅垂方向移动,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10也沿着铅垂方向移动。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条80沿着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取向,保持件10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10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图1是非限定的某些实施方式涉及的拉头的保持件100的概略立体图,示出了围绕轴线AX以等间隔、非限定性地以120°间隔配置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以及与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协作夹着拉头10的第4接触部140。第1至第4接触部110、120、130、140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图2是将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的局部放大并从与图1不同的视点进行斜视观察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在以轴线AX为中心的同一虚拟圆IC上以120°的角度间隔配置的示意图。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均能够在与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轴线AX的方式移动。图4是表示朝向轴线AX移动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均与拉头10接触而由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保持拉头10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公开了多个单独特征,各单独特征可理解为是与其他特征独立的特征。各特征可理解为是也通用于未图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独立的特征。
本发明涉及的保持件100包括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轴线AX可以指在周围配置有多个接触部110、120、130的位于任意位置的轴线。在某些情况下,轴线AX与铅垂方向一致。在某些情况下,轴线AX与跟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一致。
作为多个接触部,保持件100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接触部。从图1可知,在某些情况下,保持件100包括3个或4个接触部。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4个接触部命名为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此外,作为多个接触部,也可以设想使用第5接触部、第6接触部。进而,也可以设想将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接触部省略的形态。只要对照组合的逻辑,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可以明确了解接触部的各种组合,因此省略对该组合的全部的解的列举。
多个接触部例如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关于多个接触部例如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的组合,选择性地针对该组合追加地使第4接触部140与拉头10接触,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拉头10。在包括图示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1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链牙83分别经由第1前口11及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拉头10的分离柱40接触。由此,能够通过保持件100更稳定地保持拉头10。在某些情况下,如图6所示那样,保持件100的第1接触部110与拉头10的分离柱40及翼板20、30中的至少一方接触,从而铅垂方向下方侧的拉头10能够被保持件100更稳定地保持。此外,如之前所述的那样,设置于保持件100的接触部的个数并不限于4个,也可以设想设置有2个、3个接触部的情况。因此,以下的关于4个接触部的描述可理解为也通用于采用数量并非为4个的接触部的各种形态。
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能够在与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轴线AX的方式移动。从而促进在保持件100上使拉头10的保持位置成为固定的位置。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可以配置在与轴线AX正交的同一平面上。
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第3接触部130、以及第4接触部140能够在与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轴线AX的方式直线地移动。从而促进在保持件100上使拉头10的保持位置成为固定的位置。
也能够将轴线AX称为关于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的轴线。在某些情况下,多个接触部、例如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同一虚拟圆IC上以固定的角度间隔、在包括图示例的某些情况下以120°的角度间隔进行配置。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可以在虚拟圆IC的径向上以朝向轴线或远离轴线的方式单独、一起或同步地移动。
在保持件100中设置多个接触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图7是表示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被安装于保持件100的圆柱部150的方式的概略截面示意图。参照图1及图7可知,在某些情况下,保持件100包括圆柱部150、嵌合在圆柱部150的导向槽151中的滑动部170、以及被安装在滑动部170上的安装部160。导向槽151可以是沿着圆柱部150的径向延伸的截面呈凸状的槽。滑动部170插入并嵌合在导向槽151中,能够在导向槽151内沿着径向移动。安装部160是与滑动部170一体或分体形成的部分,供上述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单独安装。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均单独安装于安装部160,能够在圆柱部150上沿着圆柱部150的径向移动。在某些情况下,上述的轴线AX与圆柱部150的中心线一致。像这样,在某些情况下,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以能够相对于例示为圆柱部150的基座部件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可以选择性地以对沿着轴线AX从基座部件脱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安装。
如参照图2及图3可理解的那样,第1接触部110具有与拉头10的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接触的柱部113。柱部113以允许链牙83经由第1前口11及第2前口12从拉头10内向拉头外移动的方式构成,即,不会由于过于堵塞第1前口11或第2前口12以至于阻碍链牙83的移动。在某些情况下,柱部113具有与轴线AX延伸的方向和第1接触部110的直线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横向宽度W113。在某些情况下,对柱部113的横向宽度W113进行规定的一对侧面113d作为对链牙8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发挥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第1接触部110或柱部113具有对拉头10的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进行收容的第1槽111。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第1接触部110具有对拉头10的翼板30的前端部31进行收容的第2槽112。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第1接触部110可以具有形成为与拉头10的翼板30的前端部31的前侧面31a相适合的形状的弧状面115。能够确保第1接触部110与拉头10的分离柱40之间良好的接触,能够提高保持件100对拉头10的保持的稳定性。第1槽111可以具有形成为与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的轮廓相适合的形状的U状面111f。
显然也设想第1接触部110的第2槽112对拉头10的翼板20的前端部21进行收容。同样,显然也设想第1接触部110的弧状面115形成为与拉头10的翼板20的前端部21的前侧面21a相适合的形状。
在第1接触部110设置有第1槽111时,第1接触部110可以具有朝向轴线AX延伸的一对突起111g以规定第1槽111的凹部。在某些情况下,在突起111g的至少一方或双方形成有倾斜面116、117,从而避免或减少突起111g与翼板20、30发生干扰。在包括图示例的某些情况下,在各突起111g形成有:用于避免或减少与上翼板20发生干扰的倾斜面116(可以称为上部倾斜面)、以及用于避免或减少与下翼板30发生干扰的倾斜面117(可以称为下部倾斜面)。
上述的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以能够允许结合状态的链牙83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拉头10接触。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具有形成为与拉头10的翼板30的侧面或凸缘部51的侧面相适合的形状的第1接触面121、131。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具有与拉头10的翼板30的后端面32a接触的第2接触面122、132。由此,能够确保第2接触部120与拉头10之间、以及/或者第3接触部130与拉头10之间的充分的接触,促进保持件100对拉头10的稳定的保持。显然也预期第1接触面121、131形成为与拉头10的翼板20的侧面或凸缘部61的侧面相适合的形状。显然也预期第2接触面122、132与拉头10的翼板20的后端面22a接触。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第1接触面以不与穿过上翼板20的凸缘部61、62与下翼板30的凸缘部51、52之间的缝隙的拉链带82发生干扰的方式设置。另外,第2接触面以不与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移动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发生干扰的方式设置。
在某些情况下,第2接触部120在第1接触面121与第2接触面122之间具有凹面123,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与由翼板30的后端部32和凸缘部52的后端部所产生的角部发生接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第1接触面121与翼板30的侧面或凸缘部51的侧面的接触、以及第2接触面122与翼板30的后端面32a的接触这两者。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第3接触部130也同样地在第1接触面131与第2接触面132之间形成有凹面133,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具有与拉头10的翼板20、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119、129、139,但是不限于此。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的平坦面119、129、139可以配置在与轴线AX正交的同一平面上。在包括图示例的某些情况下,平坦面119、129、139与拉头10的下翼板30的下表面接触。在其他情况下,平坦面119、129、139与拉头10的上翼板20的上表面接触。
在某些情况下,第2接触部120具有从平坦面129突出的壁部128。壁部128可以具有上述的第1及第2接触面121、122中的至少一方或凹面123。在某些情况下,第3接触部130具有从平坦面139突出的壁部138。壁部138可以具有上述的第1及第2接触面131、132中的至少一方或凹面133。
从图3及图4可知,在某些情况下,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可以朝向轴线AX(向虚拟圆IC的径向内侧)移动而与拉头10接触。存在有在由保持件100保持之前,拉头10至少比由保持件100保持的状态更不稳定的情况。通过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与拉头10接触,能够促进由保持件100保持的拉头10的姿态的稳定化。在某些情况下,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同时与拉头10接触。
在第1接触部110与拉头10接触时,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被收容在柱部113的第1槽111中、以及/或者第1槽111的U状面111f与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的外周面接触、以及/或者翼板30的前端部31被收容在第2槽112中、以及/或者弧状面115与拉头10的翼板30的前端部31的前侧面31a接触。
在第2接触部120与拉头10接触时,其第1接触面121与翼板30的侧面以及/或者凸缘部52的侧面接触、以及/或者其第2接触面122与翼板30的后端面32a接触。在第3接触部130与拉头10接触时,其第1接触面131与翼板30的侧面以及/或者与凸缘部51的侧面接触、以及/或者其第2接触面132与翼板30的后端面32a接触。
图5是表示以与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协作夹着拉头10的方式配置的第4接触部140配置在拉头10上的状态的示意图,还示出了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被收容在第4接触部140的开口部中。图6是表示第4接触部140使被安装于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拉片65移动,由此使拉头1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示意图。此外,在拉头10为锁定解除状态时,拉头10沿着链牙83的移动不会被拉头10的停止爪68阻碍。
保持件100选择性地具有第4接触部140,该第4接触部140与第1接触部110、第2接触部120、以及第3接触部130中的至少一个或全部协作,以在沿着轴线AX的方向上夹着拉头10的方式配置。通过第4接触部140,能够促进保持件100对拉头10的更稳定的保持、以及/或者使拉头1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第4接触部140具有对设置于拉头10的翼板20的拉片安装柱64进行收容的开口部148。开口部148可以是有底或无底的开口部。第4接触部140的顶端部因该开口部148而可以形成为向与轴线AX分离的方向凹陷的凹状。开口部148的具体的形状根据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形状来适当地决定。
从图6可知,在某些情况下,第4接触部140使被安装于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拉片65移动,由此拉头10成为沿着链牙83的移动不会被拉头10的停止爪68阻碍的锁定解除状态。该特征在使链牙83穿过带有阻止拉头10在链牙83上移动的锁定功能的拉头10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使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移动的时刻与使第4接触部140移动的时刻相同或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在拉头10由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保持之后,使第4接触部140移动,拉头1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还公开了用于保持拉头10的方法,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该方法包括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接触的工序。这里,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第1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链牙83分别经由第1前口11及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轴线AX上的拉头10的分离柱40接触。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与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其他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夹着拉头10的工序。还包括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使被安装于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拉片65移动的工序,由此,拉头10成为其沿着链牙83的移动不会被拉头10的停止爪阻碍的锁定解除状态。
图9是表示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以不与拉头10的翼板30的侧面及凸缘部51、52的侧面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情况的示意图。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头10也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U状面111f与第2接触面122、132之间。
图10是表示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以不与拉头10的凸缘部51、52的侧面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情况的示意图。第2及第3接触部120、130的第1接触面121、131与翼板20、30的侧面接触,但是不与凸缘部51、52的侧面接触。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头10也可以被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更稳定地保持。
图11是表示能够与拉片65接触的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倾斜地形成的情况的示意图。在某些情况下,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与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相对应地形成为与向铅垂方向下方垂下的拉片65分离的形状、以及/或者倾斜地形成。替代性地或者追加性地,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选择性地形成为推动拉片65的轴部651的形状、以及/或者倾斜地形成。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可以是弧状面或台阶面来替代倾斜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拉片65的轴部651被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更稳定或可靠地推动,能够促进锁定解除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根据拉片65的形状,能够采用与图示例不同的接触面142的面形状以及/或者倾斜的程度。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第4接触部140使从拉片安装柱64向铅垂方向下方垂下的拉片65移动时,拉片65由拉片安装柱64、更明确而言由在拉片安装柱64的两端部间延伸的中间部645从铅垂方向下方支承。并且,第4接触部140的接触面142以横穿沿着与轴线AX正交的平面延伸的拉片安装柱64的中间部645的方式倾斜,对拉片65的轴部651进行局部推动。由此,能够促进拉片65以及/或者其轴部651的稳定或可靠的移动。
基于上述的教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加入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进行参照。
Claims (17)
1.一种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保持件(100)的特征在于:
具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的所述分离柱(40)接触,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还包括以能够允许所述结合状态的链牙(83)经由所述后口(13)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直线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围绕所述轴线(AX)以等间隔配置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接触的柱部(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进行收容的第1槽(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槽(111)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的轮廓相适合的形状的U状面(111f)。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进行收容的第2槽(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的前侧面(21a、31a)相适合的形状的弧状面(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侧面或凸缘部(51、61)的侧面相适合的形状的第1接触面(121、131)。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具有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后端面(22a、32a)接触的第2接触面(122、132)。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具有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119、129、139)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10、120、130),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110、120、130)各自的平坦面(119、129、139)配置于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同一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与其他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以在沿着所述轴线(AX)的方向上夹着所述拉头(10)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其他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以夹着所述拉头(10)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具有收容所述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开口部(148)。
15.一种拉头的保持方法,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拉头的保持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使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工序,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第1接触部(110)与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其他接触部(120、130、140)协调,在保持所述拉头(10)的保持位置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的所述分离柱(40)接触,在该保持位置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
所述其他接触部(120、130、140)包括以能够允许所述结合状态的链牙(83)经由所述后口(13)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拉头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与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其他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120、130)协作夹着所述拉头(10)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拉头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40)使被安装于所述拉头(10)的拉片安装柱(64)的拉片(65)移动的工序,由此所述拉头(10)成为其沿着链牙(83)的移动不会被所述拉头(10)的停止爪阻碍的锁定解除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23639 WO2019003318A1 (ja) | 2017-06-27 | 2017-06-27 | スライダーを保持するための保持具及び保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3500A CN110753500A (zh) | 2020-02-04 |
CN110753500B true CN110753500B (zh) | 2022-09-27 |
Family
ID=6474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2061.7A Active CN110753500B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53500B (zh) |
TW (1) | TWI651064B (zh) |
WO (1) | WO20190033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0486B (zh) * | 2020-07-15 | 2024-04-30 | Ykk株式会社 |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
JPWO2023209892A1 (zh) * | 2022-04-27 | 2023-11-02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28057B2 (zh) * | 1973-04-19 | 1977-07-23 | ||
NL160156C (nl) * | 1973-12-28 | Yoshida Kogyo Kk | Werkwijze voor het monteren van een schuif op de draagbanden van een ritssluiting. | |
JPH074293B2 (ja) * | 1987-09-24 | 1995-01-25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挿通装置 |
JPH04231004A (ja) * | 1990-08-08 | 1992-08-19 | Yoshida Kogyo Kk <Ykk>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供給装置 |
JP2926295B2 (ja) * | 1993-08-24 | 1999-07-28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ダーの引手取付装置 |
JP3330435B2 (ja) * | 1993-11-18 | 2002-09-30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隠し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挿通装置と隠しファスナー仕上機 |
JP3763750B2 (ja) * | 2001-04-10 | 2006-04-05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仕上げ装置 |
JP2004215771A (ja) * | 2003-01-10 | 2004-08-05 | Ykk Corp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仕上装置 |
CN105188459B (zh) * | 2014-02-26 | 2018-05-18 | Ykk株式会社 | 拉链组装装置 |
TWI572298B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Ykk Corp | A slider holding device for a zipper assembly device |
CN106723705A (zh) * | 2016-12-26 | 2017-05-31 |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两端闭合上拉头模具 |
CN106880136B (zh) * | 2017-04-18 | 2024-01-23 | 东莞市凯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穿拉链头设备 |
-
2017
- 2017-06-27 WO PCT/JP2017/023639 patent/WO20190033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6-27 CN CN201780092061.7A patent/CN110753500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16 TW TW106135287A patent/TWI65106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3500A (zh) | 2020-02-04 |
TWI651064B (zh) | 2019-02-21 |
WO2019003318A1 (ja) | 2019-01-03 |
TW201904468A (zh) | 2019-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95546B (zh) | 旋转机构、拉链用的能分离的止动件和拉链 | |
US8844101B2 (en) |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 |
US8813319B2 (en) |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 |
JP5832522B2 (ja) |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KR101065917B1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 | |
EP3287033B1 (e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US20150335107A1 (en) | Slider Provided with Handle at Rear for Slide Fastener | |
EP2904922B1 (en) | Slide fastener | |
US9271548B2 (en) | Slider for slider fasteners | |
CN110753500B (zh) | 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 |
US9462853B2 (e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EP2698073B1 (e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TWI583322B (zh) | Zipper with slider | |
EP4059373B1 (en) | Slide fastener | |
CN112804908B (zh) | 拉链用的止码 | |
TWI630882B (zh) | Zipper slider | |
CN116348010A (zh) | 双开尾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 |
WO2013011591A1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
EP2236351A1 (en) | Harness fastener system for an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0520008B (zh) | 拉链 | |
WO2024209615A1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EP3777597B1 (en) | Slider and slide fastener with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