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3296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3296A
CN110733296A CN201910490331.0A CN201910490331A CN110733296A CN 110733296 A CN110733296 A CN 110733296A CN 201910490331 A CN201910490331 A CN 201910490331A CN 110733296 A CN110733296 A CN 110733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ortion
tire
block
height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3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3296B (zh
Inventor
三轮琢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3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3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3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3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牵引力与转弯力来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轮胎。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沟底面(9)和从沟底面(9)隆起的多个花纹块(10)。至少一个花纹块(10)包括:第一花纹块部(11),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第二花纹块部(12),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比第一高度(H1)大的第二高度(H2);第三花纹块部(13),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比第二高度(H2)更大的第三高度(H3);以及沟部(14),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胎面部设置有多个花纹块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适于在不平整地行驶的轮胎,公知有在胎面部设置有多个花纹块的轮胎。这样的轮胎使各花纹块陷入砂地、泥泞地等软质路面,借助其边缘效应获得大的牵引力、转弯力,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至少一个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部、距沟底面的高度小于第一花纹块部的高度的第二花纹块部、以及在第一花纹块部与上述第二花纹块部之间延伸的第一沟的轮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3673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随着车辆性能的提高,路面适应性的扩大的要求提高,追求在所有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提高。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也期待进一步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状况而研究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牵引力与转弯力来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沟底面和从上述沟底面隆起的多个花纹块,至少一个上述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部,距上述沟底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第二花纹块部,距上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上述第一高度大的第二高度;第三花纹块部,距上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上述第二高度更大的第三高度;以及沟部,划分上述第一花纹块部、上述第二花纹块部以及上述第三花纹块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三花纹块部包括位于上述第二花纹块部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花纹块部包括位于上述第二花纹块部与上述第三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的两侧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上述第一花纹块部包括位于上述第二花纹块部的轮胎轴向的内侧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沟部包括:第一沟部,划分上述第一花纹块部与上述第二花纹块部;第二沟部,划分上述第一花纹块部与上述第三花纹块部;以及第三沟部,划分上述第二花纹块部与上述第三花纹块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二外侧边缘,在上述第二外侧边缘形成有倒角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花纹块部具有上述沟底面的法线方向的外侧的第二顶面,上述第二顶面呈上述第二外侧边缘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凹陷的凹五边形形状。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三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内侧的第三内侧壁面,上述第三内侧壁面沿上述沟底面的法线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一外侧壁面,上述第三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三外侧壁面,上述第三外侧壁面位于比上述第一外侧壁面更靠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高度与上述第一高度的差为上述第一高度的4%~10%。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三高度与上述第一高度的差为上述第一高度的8%~12%。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至少一个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部,距沟底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第二花纹块部,距上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上述第一高度大的第二高度;第三花纹块部,距上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上述第二高度更大的第三高度;以及沟部,划分上述第一花纹块部、上述第二花纹块部以及上述第三花纹块部。
这样的花纹块利用高度不同的第一花纹块部、第二花纹块部以及第三花纹块部使软质路面行驶时陷入软质路面的边缘的长度大幅度增加,从而能够增大边缘效应。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在软质路面上的牵引力与转弯力提高,能够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另外,这样的花纹块被沟部划分出第一花纹块部、第二花纹块部以及第三花纹块部,因而在硬质路面行驶时容易变形,能够增大与硬质路面接地的接地面积。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在硬质路面上的牵引力与转弯力提高,能够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中间花纹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第二花纹块部与第三花纹块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胎肩花纹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胎冠花纹块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2…胎面部;9…沟底面;10…花纹块;11…第一花纹块部;12…第二花纹块部;13…第三花纹块部;14…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轮胎1例如是适于摩托车越野赛等不平整地行驶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在本说明书中,轮胎轴向用附图标记x表示,轮胎周向用附图标记y表示。
这里,上述“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1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调整成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不特别声明,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 Rim”,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 Rim”。
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INFLATIONPRESSURE”。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备:胎体6,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和带束层7,配置于该胎体6的轮胎径向的外侧且胎面部2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由至少一片胎体帘布6A构成。胎体帘布6A例如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y倾斜配置的胎体帘线。该胎体帘线例如能够适当地采用尼龙、人造丝或芳纶等有机纤维帘线、或者钢帘线。
胎体帘布6A包括:主体部6a,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埋设于胎圈部4的胎圈芯5;和折返部6b,与主体部6a相连并绕胎圈芯5折返。
优选在主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设置有胎圈三角胶8。胎圈三角胶8例如由硬质的橡胶形成。由此,胎圈部4被有效地强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由至少一片带束帘布7A构成。带束帘布7A例如包括沿着轮胎周向y配置的钢帘线。这里,沿着轮胎周向y是指相对于轮胎周向y具有5°以内的角度的情况。这样的带束层7能够减少行驶时的变形,从而能够使轮胎1的耐久性能提高。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沟底面9与从沟底面9隆起的多个花纹块10。对于沟底面9而言,例如剖面形成为圆弧状。这样的轮胎1的过渡特性优异,操纵稳定性能能够提高。
优选至少一个花纹块10包括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的沟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的花纹块10包括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沟部14。
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对于第一花纹块部11而言,例如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第二花纹块部12优选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比第一高度H1大的第二高度H2。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块部13的距沟底面9的高度为比第二高度H2更大的第三高度H3。
这样的花纹块10利用高度不同的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使软质路面行驶时陷入软质路面的边缘的长度大幅度增加,从而能够增大边缘效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软质路面上的牵引力与转弯力提高,能够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另外,这样的花纹块10由于被沟部14划分出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因而在硬质路面行驶时容易变形,能够增大与硬质路面接地的接地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硬质路面上的牵引力与转弯力提高,能够发挥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更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差优选为第一高度H1的4%~10%。若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差小于第一高度H1的4%,则第二花纹块部12的突出量不足,存在无法发挥足够的边缘效应的担忧。若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差大于第一高度H1的10%,则第二花纹块部12的刚性显著降低,存在无法发挥足够的边缘效应的担忧。
第三高度H3与第一高度H1的差优选为第一高度H1的8%~12%。若第三高度H3与第一高度H1的差小于第一高度H1的8%,则第三花纹块部13的突出量不足,存在无法发挥足够的边缘效应的担忧。若第三高度H3与第一高度H1的差大于第一高度H1的12%,则第三花纹块部13的刚性显著降低,存在无法发挥足够的边缘效应的担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10包括:胎冠花纹块10A,沿着轮胎赤道C配置;和胎肩花纹块10B,沿着胎面端Te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10还包括中间花纹块10C,该中间花纹块10C在轮胎轴向x上配置于胎冠花纹块10A与胎肩花纹块10B之间的区域。
这里,胎面端Te是指胎面部2的沟底面9的法线方向的最外侧的顶面中轮胎轴向x的最外侧的缘,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胎肩花纹块10B的顶面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缘。该胎面端Te之间的轮胎轴向x的中心位置是上述轮胎赤道C。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花纹块10A包括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一对第二花纹块部12、一对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的沟部14。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例如在轮胎赤道C上相互连结。优选一对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一对第三花纹块部13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而线对称。
优选胎冠花纹块10A还包括沿着轮胎赤道C延伸的浅沟部15。即,浅沟部15形成于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的连结部分。胎冠花纹块10A例如沿轮胎周向y以第一间距P1配置。这样的胎冠花纹块10A提高直行时与转弯初期的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0B包括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的沟部14。一对第一花纹块11例如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的轮胎周向y的两侧。
优选胎肩花纹块10B沿轮胎周向y以比第一间距P1小的第二间距P2配置。这样的胎肩花纹块10B提高急转弯时的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花纹块10C包括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第三花纹块部13的沟部14。图3的花纹块10中例示了中间花纹块10C。
优选中间花纹块10C沿轮胎周向y以比第一间距P1小的第三间距P3配置。这样的中间花纹块10C提高转弯时的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接下来,以中间花纹块10C为例对第一花纹块部11、第二花纹块部12、第三花纹块部13以及沟部14进行说明。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中间花纹块10C的放大立体图。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部11具有沟底面9的法线方向的外侧的第一顶面11a。上述第一高度H1是从沟底面9至第一顶面11a为止的最大高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部11具有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一外侧壁面11b、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一内侧壁面11c、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一对第一周向壁面11d。这样的第一花纹块部11能够在轮胎轴向x与轮胎周向y上均衡地发挥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部11具有第一顶面11a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一外侧边缘11e、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一内侧边缘11f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第一周向边缘11g。这里,第一外侧边缘11e是第一顶面11a与第一外侧壁面11b相交的端部。另外,第一内侧边缘11f是第一顶面11a与第一内侧壁面11c相交的端部。并且,第一周向边缘11g是第一顶面11a与第一周向壁面11d相交的端部。
图6是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的放大立体图。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部12具有沟底面9的法线方向的外侧的第二顶面12a。上述的第二高度H2是从沟底面9至第二顶面12a为止的最大高度。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部12具有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二外侧壁面12b、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二内侧壁面12c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一对第二周向壁面12d。这样的第二花纹块部12能够在轮胎轴向x与轮胎周向y上均衡地发挥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部12具有第二顶面12a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二外侧边缘12e、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二内侧边缘12f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第二周向边缘12g。这里,第二内侧边缘12f是第二顶面12a与第二内侧壁面12c相交的端部。另外,第二周向边缘12g是第二顶面12a与第二周向壁面12d相交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侧边缘12e形成有稍后详述的倒角部16。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块部13具有沟底面9的法线方向的外侧的第三顶面13a。上述第三高度H3是从沟底面9至第三顶面13a为止的最大高度。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块部13具有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三外侧壁面13b、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三内侧壁面13c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一对第三周向壁面13d。这样的第三花纹块部13能够在轮胎轴向x与轮胎周向y上均衡地发挥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优选第三内侧壁面13c沿沟底面9的法线方向延伸。这样的第三花纹块部13能够在轮胎轴向x上发挥更大的边缘效应,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转弯力。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块部13具有第三顶面13a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第三外侧边缘13e、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第三内侧边缘13f以及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第三周向边缘13g。这里,第三外侧边缘13e是第三顶面13a与第三外侧壁面13b相交的端部。另外,第三内侧边缘13f是第三顶面13a与第三内侧壁面13c相交的端部。并且,第三周向边缘13g是第三顶面13a与第三周向壁面13d相交的端部。
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外侧壁面13b位于比第一外侧壁面11b更靠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位置。这样的第三花纹块部13能够增大第三周向边缘13g的长度,从而能够在轮胎周向y上发挥更大的边缘效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进一步提高在软质路面上的牵引力,能够发挥更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优选第一花纹块部11包括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的轮胎周向y的两侧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花纹块10C的第一花纹块部11包括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的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部分。因此,第一花纹块部11具有大致“コ”字形的第一顶面11a。这样的第一花纹块部11能够在轮胎轴向x与轮胎周向y上发挥大的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优选第二花纹块部12在轮胎周向y上被第一花纹块部11夹着。中间花纹块10C的第二花纹块部12例如在轮胎轴向x上位于第一花纹块部11与第三花纹块部13之间。
优选第三花纹块部13在轮胎周向y上被第一花纹块部11夹着。第三花纹块部13例如包括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块部13整体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的轮胎轴向x的外侧。这样的第三花纹块部13能够在产生侧滑时发挥大的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4所示,沟部14例如包括第一沟部14A、第二沟部14B以及第三沟部14C。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沟部14A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与第二花纹块部12。另外,第二沟部14B划分第一花纹块部11与第三花纹块部13。并且,第三沟部14C划分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
第一沟部14A、第二沟部14B以及第三沟部14C优选距第一花纹块部11的第一顶面11a的沟深均相同。这样的沟部14使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的刚性适当,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在硬质路面上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部12的第二顶面12a呈第二外侧边缘12e向轮胎轴向x的内侧凹陷的凹五边形形状。另外,优选第三花纹块部13的第三顶面13a呈第三内侧边缘13f向轮胎轴向x的内侧突出的五边形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内侧边缘13f相对于第二外侧边缘12e大致平行。这样的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在轮胎轴向x与轮胎周向y上能够均衡地发挥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力与转弯力。
本实施方式的倒角部16沿着第三沟部14C形成。这样的倒角部16在第二花纹块部12与第三花纹块部13之间形成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土、泥堵塞第三沟部14C。另外,该倒角部16的空间能够增大第三花纹块部13的第三内侧壁面13c的边缘效应,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转弯力。
接下来,针对胎肩花纹块10B,对与上述中间花纹块10C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7是胎肩花纹块10B的放大立体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0B的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分别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顶面11a。即,胎肩花纹块10B的第一花纹块部11不具有位于第二花纹块部12的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部分。因此,胎肩花纹块10B的沟部14在轮胎轴向x上贯通。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0B的第二内侧壁面12c位于比第一内侧壁面11c更靠轮胎轴向x的内侧的位置。这样的第二花纹块部12能够增大第二周向边缘12g的长度,从而能够在轮胎周向y上发挥更大的边缘效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软质路面上的牵引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发挥更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0B的第三外侧壁面13b形成与第一外侧壁面11b大致相同的平面。优选在胎肩花纹块10B的第三外侧边缘13e形成有外侧倒角部17。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外侧壁面13b与外侧倒角部17相交的端部亦即第三壁面边缘13h与第一外侧边缘11e一同规定胎面端Te。这样的胎肩花纹块10B提高急转弯时的牵引力与转弯力,并且稳定急转弯时的举动,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接下来,针对胎冠花纹块10A,对与上述中间花纹块10C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8是胎冠花纹块10A的放大立体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冠花纹块10A的浅沟部15规定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的第一内侧壁面11c与第一内侧边缘11f。这样的浅沟部15增大轮胎轴向x的边缘效应,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转弯初期的转弯力。
优选浅沟部15的沟宽与沟深大于沟部14的沟宽与沟深。这样的浅沟部15使胎冠花纹块10A的刚性适当,从而能够增大胎冠花纹块10A的与硬质路面接地的接地面积。此外,一对第一花纹块部11、一对第二花纹块部12以及一对第三花纹块部13分别与上述中间花纹块10C的结构大致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具有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形成图2所示的基本构造的轮胎,测试了牵引力与转弯力。各试制轮胎的共通规格、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共通规格>
测试车辆:450cc摩托车越野赛专用车辆
轮胎安装位置:后轮
轮胎尺寸:120/90-19
轮辋尺寸:2.15×19
气压:80kPa
测试跑道:包括软质路面与硬质路面的不平整地跑道
<牵引力与转弯力>
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对由测试驾驶员利用安装了试制轮胎的测试车辆在测试跑道行驶时的牵引力与转弯力进行了评价。结果用以10分为满分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牵引力与转弯力均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08678246000011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相对于比较例,实施例的轮胎的牵引力与转弯力优异,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Claims (11)

1.一种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沟底面和从所述沟底面隆起的多个花纹块,
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部,距所述沟底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第二花纹块部,距所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所述第一高度大的第二高度;第三花纹块部,距所述沟底面的高度为比所述第二高度更大的第三高度;以及沟部,划分所述第一花纹块部、所述第二花纹块部以及所述第三花纹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花纹块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花纹块部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花纹块部与所述第三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的两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花纹块部的轮胎轴向的内侧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部包括:第一沟部,划分所述第一花纹块部与所述第二花纹块部;第二沟部,划分所述第一花纹块部与所述第三花纹块部;以及第三沟部,划分所述第二花纹块部与所述第三花纹块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二外侧边缘,
在所述第二外侧边缘形成有倒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花纹块部具有所述沟底面的法线方向的外侧的第二顶面,
所述第二顶面呈所述第二外侧边缘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凹陷的凹五边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内侧的第三内侧壁面,
所述第三内侧壁面沿所述沟底面的法线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一外侧壁面,
所述第三花纹块部具有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第三外侧壁面,
所述第三外侧壁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外侧壁面更靠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差为所述第一高度的4%~1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差为所述第一高度的8%~12%。
CN201910490331.0A 2018-07-19 2019-06-06 轮胎 Active CN110733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6029 2018-07-19
JP2018136029A JP7110784B2 (ja) 2018-07-19 2018-07-19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3296A true CN110733296A (zh) 2020-01-31
CN110733296B CN110733296B (zh) 2023-01-31

Family

ID=6691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331.0A Active CN110733296B (zh) 2018-07-19 2019-06-06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0478B2 (zh)
EP (1) EP3597451B1 (zh)
JP (1) JP7110784B2 (zh)
CN (1) CN110733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1941S1 (en) * 2021-02-19 2023-03-2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for motorcycle
JP2024019954A (ja) * 2022-08-01 2024-02-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二輪車用タイヤ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705A (ja) * 1989-10-30 1991-06-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655956A (zh) * 2002-04-15 2005-08-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摩托车轮胎
JP2007131111A (ja) * 2005-11-09 2007-05-3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88935A (zh) * 2006-11-30 2009-11-25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具有带阶梯侧壁的块体的轮胎胎面
JP2010143370A (ja) * 2008-12-18 2010-07-0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タイヤ
US20110024009A1 (en) * 2008-02-19 2011-02-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
CN102343770A (zh) * 2010-07-28 2012-0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CN102343771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13147231A (ja) * 2012-01-23 2013-08-0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3212840A (ja) * 2013-07-18 2013-10-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373180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充气轮胎
JP2014141163A (ja) * 2013-01-23 2014-08-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FR3007692A1 (fr) * 2013-06-28 2015-01-02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a deux roues
CN10441728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US20160016437A1 (en) * 2013-04-24 2016-01-2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105270098A (zh) * 2014-06-17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16033013A (ja) * 2015-10-29 2016-03-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593034A (zh) * 2013-10-28 2016-05-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17024703A (ja) * 2015-07-15 2017-0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56781A (ja) * 2015-09-15 2017-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90062A (ja) * 2016-12-01 2018-06-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8103673A (ja) * 2016-12-22 2018-07-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3524A4 (en) * 1987-07-07 1990-01-08 Toshimi Suzuki TIRE PROFILE OF TIRES OR BELT LAYERS.
JP5529998B1 (ja) * 2013-04-24 2014-06-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093637B2 (ja) * 2013-04-24 2017-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412750B2 (ja) * 2014-09-12 2018-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705A (ja) * 1989-10-30 1991-06-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655956A (zh) * 2002-04-15 2005-08-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摩托车轮胎
JP2007131111A (ja) * 2005-11-09 2007-05-3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88935A (zh) * 2006-11-30 2009-11-25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具有带阶梯侧壁的块体的轮胎胎面
US20110024009A1 (en) * 2008-02-19 2011-02-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
JP2010143370A (ja) * 2008-12-18 2010-07-0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タイヤ
US20110308681A1 (en) * 2008-12-18 2011-12-2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for motrocycle
CN102343770A (zh) * 2010-07-28 2012-0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CN102343771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13147231A (ja) * 2012-01-23 2013-08-0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EP2657048A1 (en) * 2012-04-27 2013-10-3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CN103373180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充气轮胎
JP2014141163A (ja) * 2013-01-23 2014-08-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20160016437A1 (en) * 2013-04-24 2016-01-2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FR3007692A1 (fr) * 2013-06-28 2015-01-02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a deux roues
JP2013212840A (ja) * 2013-07-18 2013-10-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41728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5593034A (zh) * 2013-10-28 2016-05-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CN105270098A (zh) * 2014-06-17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JP2017024703A (ja) * 2015-07-15 2017-0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56781A (ja) * 2015-09-15 2017-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33013A (ja) * 2015-10-29 2016-03-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90062A (ja) * 2016-12-01 2018-06-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8103673A (ja) * 2016-12-22 2018-07-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20478B2 (en) 2022-08-23
JP7110784B2 (ja) 2022-08-02
CN110733296B (zh) 2023-01-31
EP3597451B1 (en) 2020-11-18
US20200023687A1 (en) 2020-01-23
EP3597451A1 (en) 2020-01-22
JP2020011643A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075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950452B2 (en) Motorcycle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JP6644271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623709B2 (en) Pneumatic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US11541692B2 (en) Tyre
EP3659824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0958949B (zh) 充气轮胎
CN110733296B (zh) 轮胎
US11865869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951776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607914B2 (en) Two-wheeled vehicle tire
US11760133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00009919A1 (en) Pneumatic Tire
JP6631730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214090B (zh) 充气轮胎
AU2019339359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3573918B (zh) 充气轮胎
JP66803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238711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