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012B -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2012B
CN110692012B CN201880036445.1A CN201880036445A CN110692012B CN 110692012 B CN110692012 B CN 110692012B CN 201880036445 A CN201880036445 A CN 201880036445A CN 110692012 B CN110692012 B CN 110692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ata
movement distance
actuator
axial move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64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2012A (zh
Inventor
卞在爀
陈重昊
朴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c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9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2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4Vertical adjustment of lens; Rising fro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传输相机抖动校正所需数据的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在会将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的第一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将由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在不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以及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后续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仅将各个轴中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设置为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并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Description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传输相机抖动校正所需的数据的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配备有相机模块的便携式设备中,随着移动性和便携性的增加,出现由于微小振动或人体产生的抖动而干扰图像的现象。作为获得清晰图像的措施,配备有抖动校正设备(或技术)的相机模块已经变得普遍。抖动校正设备(技术)分为数字图像稳定(DIS)方法、电子图像稳定(EIS)方法和光学图像稳定(OIS)方法。在性能方面,OIS方法被广泛使用。
在使用OIS方法的抖动校正设备中,霍尔传感器基本上用于接收致动器(或狭义上的载体)的移动距离的反馈。也就是说,可以认为X轴和Y轴上的霍尔传感器和被配置为预处理从霍尔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模拟前端(AFE)和抖动校正器(OIS控制器)构成了抖动校正设备。AFE和抖动校正器(OIS控制器)包含在单个集成电路(也称为OIS控制器IC)芯片中。如上所述,当在单个IC芯片中包括AFE和抖动校正器(OIS控制器)时,如图1所示,为了将霍尔传感器10和20连接到OIS控制器IC 30,需要用于VHX、XH+、XH-、VHY、YH+、YH-和公共GND的7个引脚。如图2所示,为了驱动相机模块的致动器,需要4个驱动器连接引脚P1至P4,使得应在柔性电路板(FPCB)中形成总共11个引脚和用于连接该11个引脚的配线。作为参考,在图2中,A和B分别表示在X轴和Y轴上的霍尔传感器。
当用于控制相机模块的轴增加时,霍尔传感器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并且用于将数量增加的霍尔传感器连接到外围电路的引脚数量也随之增加。使控制相机模块所需的霍尔传感器的输出引脚和用于驱动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的驱动器连接引脚的数量最小化,不仅可以为设计和制造将相机模块连接到OIS控制器IC的FPCB提供便利,而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来最小化用于将相机模块连接到OIS控制器IC的物理引脚数量。
同时,抖动校正性能和自动聚焦性能受相机模块内部温度的影响。霍尔传感器的增益(即灵敏度)根据温度变化而变化,使得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变化,所述霍尔传感器感测在垂直于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的x和y轴方向上致动器的移动距离。另外,为了使用霍尔传感器感测致动器的移动距离而使用磁体。随着相机模块内部温度的变化,磁体的性能也会变化。因此,系统环路增益会发生变化,使得OIS性能下降。另外,在致动器的光轴的情况下,镜头由于温度变化而受到影响,使得出现不能正常进行自动聚焦的问题。
可以采用双线接口方式来克服上述限制,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将相机模块连接到OIS控制器IC的物理引脚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增加应附加传输的信息(例如,相机模块中的温度信息)时,由于双线接口方式的数据传输速度受限,可能无法完全传输该附加信息。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双线接口方式的数据传输标准并且能够正常地传输数据而不会丢失应当在相机模块和OIS控制器模块之间进行传输的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4-0036696号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6-0095911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最小化在相机模块和用于光学图像稳定(OIS)的控制器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引脚的数量,并且能够在不损失应传输的信息的情况下传输数据。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最小化用于在相机模块和抖动校正用控制器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引脚的数量,并且能够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在相机模块内传输可感测的致动器的位置和相机模块中的温度。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遵循双线接口方式的传输标准的同时,在不另外地增加通信速率的情况下正常地发送和接收新添加的信息或数据。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以及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以双线接口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各自具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用于感测在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上或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致动器的移动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会将所述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所述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的第一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将由所述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在不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所述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所述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以及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后续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仅将各个轴中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设置为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将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所述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此外,当在相机模块中包括温度感测元件时,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由所述温度感测元件感测到的温度感测数据在不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进行传输,并且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仅传输相对于先前传输的温度感测数据的增量。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中,致动器的各轴向为垂直于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光轴(z轴)方向的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致动器的各轴向为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所述y轴方向和所述z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致动器的各轴向为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所述z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在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中,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的从设备地址可以具有相同的地址。
在上述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第二步骤中,当所述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的所述增量超过设置的阈值时,重复传输所述设置的阈值或重复传输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而不是所述增量,随后传输相对于先前传输的温度感测数据的所述增量。
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初始阶段(第一传输时段)传输应被传输的全部信息(例如,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然后将先前信息与当前信息进行比较以仅传输变化的增量,其优点在于,在应被传输的信息增加时,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不需要更快的传输速率或更长的传输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对于提供以下优点是有用的:在遵循最小化数据传输实体之间的物理连接的双线接口方式的传输标准的同时,在不增加通信速率的情况下正常地发送和接收新添加的信息或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般的抖动校正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示出一般的相机模块的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和对应于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模块的光学图像稳定(OIS)控制器集成电路(IC)30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和包括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的相机模块之间的引脚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了数据传输而压缩数据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8至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确定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时,本文中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作为参考,在以下描述和附图中使用的术语中,位置XH(YH或ZH)是从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传输到光学图像稳定(OIS)控制器集成电路的第一传输时段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且位置X(Y或Z)是在第一传输时段以后的传输时段中传输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H(YH或ZH)和位置X(Y或Z)被定义为表示各轴上的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与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相机模块(CM)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和对应于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模块的OIS控制器IC 30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首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包括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以及用于驱动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并进一步包括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用于感测在垂直于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致动器的移动距离,并且用于以双线接口(SCL和SDA)方式将感测到的移动距离传输到OIS控制器IC300。可替代地,根据实施例,相机模块还可包括在z轴方向上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未示出),用于感测在致动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致动器的移动距离。
对应于主控制器的OIS控制器IC 300通过以双线接口方式从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接收在一个轴向上移动的致动器的移动距离的反馈来校正手抖动。OIS控制器IC 300可以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的致动器驱动控制数据,并且以双线接口方式将所生成的致动器驱动控制数据传输至相机模块。
参考图3,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中的每一者的串行数据引脚SDA和串行时钟引脚SCL可以被共享并连接到OIS控制器IC 300的串行数据和串行时钟引脚,并且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中的每一者的电源引脚VDD和接地引脚GND可以被共享,或者仅电源引脚VDD和接地引脚GND中的一者可以被共享。
如上所述,当构成相机模块的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与OIS控制器IC300通过双线接口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将相机模块连接到OIS控制器IC 300的物理引脚的数量以及配线的数量被最小化,从而获得了设计和制造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的便利优势。
为了参考图4详细描述以上描述,图4示出了包括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以及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的相机模块的引脚连接状态。
参考图4,在相机模块中包括用于感测致动器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以及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被应用于该相机模块。
因此,总共需要八个引脚,包括驱动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所需的四个引脚MX+、MX-、MY+和MY-,用于与OIS控制器IC 300进行数据接口的两个双线接口引脚SCL和SDA,一个公共电源引脚VDD和一个公共接地引脚GND。当与将常规相机模块连接到OIS控制器IC的引脚的数量相比时,可以省略三个引脚,使得在制造相机模块时可以减少引脚的数量。因此,可以提供设计和制造FPCB的便利。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5和图6进一步描述容纳在相机模块中的用于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中的每一者都可以由数字传感器实现,包括:
霍尔传感器102,其用于感测致动器在垂直于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的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第一信号预处理器,其用于放大(在放大器104中)从霍尔传感器102输出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去除噪声(在RC滤波器中),并且将其转换成数字形式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在模数转换器(ADC)和ADC接口(I/F));以及
接口(I2C I/F)114,其用于以双线接口方式将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
可以将霍尔传感器102、第一信号预处理器和接口114封装在数字单芯片IC中。
此外,为了感测相机模块中的致动器的温度,具有上述构造的用于相机模块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中的每一者还可以包括:温度感测传感器116,其用于感测致动器的环境温度;
第二信号预处理器,其用于放大(在放大器118中)从温度感测传感器116输出的温度感测信号并消除噪声(在RC滤波器中);以及
多路复用器108,其用于根据控制周期选择性地将去除了噪声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和去除了噪声的温度感测信号中的一者输出到第一信号预处理器的数字转换部件(ADC)。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霍尔传感器102、第一信号预处理器(包括104、RC滤波器和106)、接口114、温度感测传感器116、第二信号预处理器(包括118、RC滤波器和120)、多路复用器108以及数字转换部件110和112封装在数字单芯片IC中。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上述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的操作。在一些情况下,如图6所示,上述两个示例中的每一者的配置还可包括致动器驱动器123,其用于根据通过接口114从OIS控制器IC 300传输的致动器驱动控制数据来生成致动器驱动信号,并将该致动器驱动信号输出至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接口114包括用于与致动器驱动器123进行接口的驱动器接口122。如上所述,致动器驱动器123也可以与构成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的各种部件一起封装在数字单芯片IC中。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上述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的操作。
首先,当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在垂直于光轴(z轴)的x轴和/或y轴方向上移动时,各霍尔传感器102感测致动器在x轴或/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并输出该移动距离。然后,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被放大器104放大,在RC滤波器中消除噪声,并且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绕过驱动器106并被施加到多路复用器108。
同时,当在相机模块中设置有温度感测传感器116时,当温度感测传感器116感测并输出致动器的环境温度时,并且当温度感测信号也被放大器118放大时,噪声被RC滤波器去除,然后温度感测信号绕过驱动器120以被施加到多路复用器108。
因此,被施加到多路复用器108的不同信道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和温度感测信号被传输到接口114,所述接口114根据控制周期通过作为数字转换部件的ADC 110和ADC I/F 112以双线接口方式传输数据。
因此,接口114可以在以下各种方法中根据串行时钟SCL将经数字转换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或经数字转换的温度感测数据作为串行数据发送到OIS控制器IC 300。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了数据传输而压缩数据的过程的示意图,并且图8至图11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传输流程。
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双线接口标准,并且在保持现有通信速率的同时,使用数据压缩技术来传输数据而不会丢失数据。
换句话说,在应当将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的第一传输时段中,通过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感测到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未经校正即被传输,即,如图7所示,原始数据“1024”被直接发送到OIS控制器IC 300。
此外,在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传输时段中,仅相对于各轴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被设置为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并且该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被传输。
例如,如图7所示,当应首先发送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为“1024”而应第二发送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为“1026”时,在第一传输时段中传输原始数据“1024”(其被表示为传输数据),在第二传输时段中仅传输增量“2”,并且在第三传输时段中仅传输增量“5”。因此,可以减少应当传输的数据量,使得可以在满足双线接口标准的同时正常发送作为致动器的位置信息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并且,也可以一起传输新添加的信息(例如相机模块中的温度感测数据)。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和图15详细描述图7所示的传输压缩数据的方法。
首先,在应当将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的第一传输时段中,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将由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延迟指定时间而不进行校正,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该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当对应于主控制器的OIS控制器IC 300向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中的每一者传输与通信启动信号S(开始)相同的从设备地址时,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例如,分配给x轴、y轴和z轴)中的每一个接收该通信启动信号,然后通过时钟定时计数或以双线接口方式对从OIS控制器IC 300传输的确认A进行计数,并且,当确认A的计数达到预定时间时(即,在指定时间之后),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中的每一者以双线接口方式传输由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因此,如图8所示,x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H数据和位置XL数据)被从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随后,从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200传输的在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YH数据和位置YL数据)被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然后,从用于感测致动器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未示出)传输的z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ZH数据和位置ZL数据)被传输到OIS控制器IC300。
如图9所示,当相机模块中包括温度感测传感器时,通过温度感测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感测数据(温度X(Y或Z)数据)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例如,位置XH数据和位置XL数据)之后被传输而无需校正。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第一传输时段后的后续的第二传输时段中传输数据的情况。
首先,在第一传输时段后的后续传输时段中,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仅将各轴中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设置为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将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延迟指定时间(优选地,具有小于在第一传输时段中提到的指定时间的值的时间),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例如,当如图3所示仅设置两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时,如图10所示,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的接口114接收通信启动信号S,对时钟定时进行计数,然后在指定时间将x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对应于增量的位置X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300,并且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200也接收通信启动信号S,对时钟定时进行计数,然后在指定时间将在x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数据)后的在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对应于增量的位置Y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
当在相机模块中包括温度感测传感器包括时,如图10所示,可以在对应于在各轴向上的增量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Y或Z)数据)之后传输温度感测数据(温度X(Y或Z)数据)。
此外,当进一步包括用于感测在光轴(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时,如图11所示,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可以与图10中所描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根据对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指定的时间来传输与增量对应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Y或Z数据)。当包括温度感测传感器时,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可以在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传输温度感测数据。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变形实施例。
在应该将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的第一传输时段中,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将由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延迟指定时间而不进行校正,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该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后续传输时段中,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仅将各轴中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与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设置为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将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双线接口方式依次发送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然而,如图12和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指定时间是包括时钟拉伸时段的时间。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的接口114接收通信启动信号S,对时钟定时进行计数,然后在指定时间将x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对应于增量的位置X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并且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200也接收通信启动信号S,对时钟定时进行计数,然后,在完成在x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数据)的传输之后,在两个时钟拉伸时段之后,将在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对应于增量的位置Y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当温度感测传感器被包括在相机模块中时,可以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传输温度感测数据(温度X数据或温度Y数据)。
此外,当进一步包括用于感测在光轴(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时,如图13所示,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可以与图12中描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根据对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指定的时间来传输与增量对应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位置X、Y或Z数据)。当包括温度感测传感器时,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可以在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传输温度感测数据(温度X、Y或Z数据)。作为参考,图13中的时钟拉伸时段与图12中所示的时钟拉伸时段不同的原因是,图13中的时钟拉伸时段用于在OIS控制器IC 300中区分与y轴方向不同的z轴方向。
当相机模块和用作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的OIS控制器IC 300以上述的双线接口方式传输数据时,减少了将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连接到OIS控制器IC的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提供设计和制造FPCB以及相机模块的便利,在满足双线接口标准的同时,可以正常地传输作为致动器的位置信息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并且还可以传输新添加的信息,例如相机模块中的温度感测数据。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依次传输在x轴、y轴,和在某些情况下在z轴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这可以被定义为顺序模式。
可以定义不同于顺序模式的选择模式。例如,可以在x轴方向上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之后传输z轴方向上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并且随后,可以传输y轴方向上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由于OIS控制器IC 300可以对接收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的接收时间、被传输到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的确认信号A或存在于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时钟拉伸大小进行计数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的轴向,在相机模块中感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选择模式而不是顺序模式来传输。
作为参考,图14A示出了以顺序模式传输三个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的示例,并且图14B示出了在选择模式下传输三个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的示例。
可以定义并使用位置重复模式作为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为了详细描述位置重复模式,通过比较致动器的位置变化和相机模块中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相对较慢。因此,在重复传输指示致动器的位置变化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可以传输温度感测数据。
也就是说,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100和200中的每一者的接口114可以以接收通信启动信号的方法来传输数据,在指定时间重复地传输与增量对应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然后传输温度感测数据(温度X数据)(位置X、位置X、位置Y、位置Y、温度X、位置X、位置X、位置Y、位置Y和温度Y)。
可替代地,当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的增量超过设置的阈值时,可以重复地传输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来代替增量,或者可以重复地传输设置的阈值,随后,可以传输相对于先前传输的温度感测数据的增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x轴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与y轴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区分开,可以调节指定时间,使得存在二时钟拉伸时段,并且,为了将y轴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与z轴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区分开,可以调节指定时间,使得存在三时钟拉伸时段,并且,为了将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与温度感测数据区分开,可以调节指定时间,使得存在四时钟拉伸时段。
作为参考,当在用于感测作为光轴的z轴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中嵌入用于驱动致动器的驱动器时,可以双线接口方式将致动器驱动控制数据从OIS控制器IC 300传输到z轴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图15示出了用于上述情况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图15中,“R”表示读取模式,“W”表示写入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包括:霍尔传感器102,其用于感测致动器在垂直于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的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第一信号预处理器,其用于放大从霍尔传感器102输出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信号,去除噪声,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以及接口114,其以双线接口方式将致动器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OIS控制器IC 300。因此,包括上述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的相机模块仅需要总共八个引脚,包括连接到致动器驱动线圈MX和MY的四个引脚MX+、MX-、MY+和MY-,用于数据与OIS控制器IC 300接口的两个双线接口引脚SCL和SDA,一个公共电源引脚VDD和一个公共接地引脚GND。因此,在制造相机模块时可以减少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提供设计和制造FPCB的便利。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初始阶段(第一传输时段)传输应传输的全部信息(例如,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温度感测数据),然后将先前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以仅发送变化的增量,其优点在于,当应该传输的信息增加时,数据传输方法能够不需要更快的传输速率或更长的传输时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以区分通过在数据接收端读取识别信息(时钟拉伸时间)而传输的轴向数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确定应该传输的数据的优先级。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提供以下优点:在遵循双线接口方式的传输标准(其将数据传输实体之间的物理连接最小化)的同时,在不增加通信速率的情况下正常发送和接收新添加的信息或数据。
此外,根据本发明,尽管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在物理上是分开的,但是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具有相同的从设备地址以作为一个芯片操作,从而可以提供防止由于读取从设备地址的时间而产生的通信速率降低的效果。可替代地,作为本发明的修改,可以上述的双线接口方式将不同的从设备地址分配给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以传输数据。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得出各种修改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已经主要描述了用于感测致动器在垂直于与透镜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z轴)方向的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感测元件,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不进行任何修改地应用于用于感测致动器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感测元件。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数据传输时段的周期和时钟频率仅是示例,并且可以根据系统实现方法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真正技术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Claims (8)

1.一种通过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以及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以双线接口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各自具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用于感测在与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即z轴方向上或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会将所述致动器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传输到所述用于抖动校正的控制器模块的第一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将由所述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在不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所述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所述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后续传输时段中,通过各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仅将各个轴中的先前传输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和当前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间的增量设置为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将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分别延迟指定时间,然后以所述双线接口方式依次传输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中传输所述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的全部信息,然后将先前信息与当前信息进行比较以在所述后续传输时段中仅传输变化的增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在相机模块中包括温度感测元件时,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由所述温度感测元件感测到的温度感测数据在不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进行传输,并且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仅传输相对于先前传输的温度感测数据的增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致动器的各轴向为垂直于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光轴、即z轴方向的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致动器的各轴向为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即z轴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所述y轴方向和所述z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致动器的各轴向为与所述镜头组件联接的致动器的光轴、即z轴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中依次传输所述x轴方向、所述z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致动器移动感测元件的从设备地址具有相同的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当所述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的所述增量超过设置的阈值时,重复传输所述设置的阈值或重复传输感测到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而不是所述增量,随后传输相对于先前传输的温度感测数据的所述增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在相机模块中包括温度感测元件时,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重复传输的各轴向移动距离感测数据之后传输由所述温度感测元件感测到的温度感测数据。
CN201880036445.1A 2017-05-31 2018-05-15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10692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67935 2017-05-31
KR1020170067935A KR101973095B1 (ko) 2017-05-31 2017-05-31 카메라 모듈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PCT/KR2018/005530 WO2018221874A1 (ko) 2017-05-31 2018-05-15 카메라 모듈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012A CN110692012A (zh) 2020-01-14
CN110692012B true CN110692012B (zh) 2021-09-10

Family

ID=6445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6445.1A Active CN110692012B (zh) 2017-05-31 2018-05-15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0181B2 (zh)
JP (1) JP6873322B2 (zh)
KR (1) KR101973095B1 (zh)
CN (1) CN110692012B (zh)
WO (1) WO2018221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7317B2 (ja) * 2018-08-30 2021-03-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348660B (zh) * 2019-03-21 2024-04-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JP7273127B1 (ja) * 2021-11-15 2023-05-12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224A (ja) * 1994-03-18 1995-10-13 Nikon Corp 振れ補正カメラの調整装置、振れ補正カメラ、及び振れ補正カメラの調整方法
JP2007158664A (ja) * 2005-12-05 2007-06-2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CN101470317A (zh) * 2007-12-26 2009-07-01 株式会社东芝 手运动校正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以及存储程序的介质
CN102231839A (zh) * 2011-05-24 2011-11-02 深圳市掌网立体时代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双传感器的i2c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13088706A (ja) * 2011-10-20 2013-05-13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CN103575210A (zh) * 2012-08-06 2014-02-12 株式会社电装 位置检测器
KR20140036696A (ko) * 2012-09-18 2014-03-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5378555A (zh) * 2013-07-22 2016-03-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像抖动校正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KR20170024671A (ko) * 2015-08-26 2017-03-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6974B2 (ja) * 2005-05-11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の補正方法
JP4977966B2 (ja) 2005-05-16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JP4479679B2 (ja) * 2006-03-14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影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22061A (ja) 2009-10-26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撮影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受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バ
KR101663225B1 (ko) * 2010-01-19 2016-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처리장치 및 방법
JP6007509B2 (ja) * 2012-02-27 2016-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リアルi/fバス制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9182456B2 (en) * 2012-03-06 2015-11-10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Magnetic field sensor for sensing rotation of an object
JP6071302B2 (ja) * 2012-07-26 2017-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99247B (zh) * 2014-07-03 2022-06-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KR101983179B1 (ko) * 2014-12-10 2019-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손떨림 보정 장치의 소비 전력 최소화 방법
KR102194711B1 (ko) 2015-02-04 2020-1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이의 게인 조정 방법
KR102172631B1 (ko) * 2015-04-24 2020-1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6214380A (ja) * 2015-05-15 2016-12-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10506163B2 (en) * 2016-06-10 2019-12-10 Invens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sensor data
JP6330873B2 (ja) * 2016-09-14 2018-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KR101886362B1 (ko) * 2017-05-19 2018-08-09 주식회사 동운아나텍 카메라 모듈용 액츄에이터 이동감지 소자와 그들을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용 유연성 회로기판
KR101886361B1 (ko) * 2017-05-26 2018-08-09 주식회사 동운아나텍 액츄에이터 이동감지 소자의 슬레이브 식별정보 설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224A (ja) * 1994-03-18 1995-10-13 Nikon Corp 振れ補正カメラの調整装置、振れ補正カメラ、及び振れ補正カメラの調整方法
JP2007158664A (ja) * 2005-12-05 2007-06-2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CN101470317A (zh) * 2007-12-26 2009-07-01 株式会社东芝 手运动校正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以及存储程序的介质
CN102231839A (zh) * 2011-05-24 2011-11-02 深圳市掌网立体时代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双传感器的i2c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13088706A (ja) * 2011-10-20 2013-05-13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CN103575210A (zh) * 2012-08-06 2014-02-12 株式会社电装 位置检测器
KR20140036696A (ko) * 2012-09-18 2014-03-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5378555A (zh) * 2013-07-22 2016-03-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像抖动校正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KR20170024671A (ko) * 2015-08-26 2017-03-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73322B2 (ja) 2021-05-19
US20200195849A1 (en) 2020-06-18
KR101973095B1 (ko) 2019-04-26
CN110692012A (zh) 2020-01-14
KR20180131224A (ko) 2018-12-10
JP2020522029A (ja) 2020-07-27
US11330181B2 (en) 2022-05-10
WO2018221874A1 (ko)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4079B (zh) 相机模块致动器运动感测元件和包括该相机模块致动器运动感测元件的相机模块柔性电路板
CN110692012B (zh) 在相机模块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US7712663B2 (en) Communication board
CN107978331B (zh) 阻抗校准电路和包括其的半导体存储器件
KR2020004154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09803066B (zh) 用于在相机模块内生成时钟信号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US7639038B2 (en) Terminating resistance adjusting metho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5749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uator control
KR20200041544A (ko) 카메라 모듈
US10935947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slav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for actuator movement sensing element
CN112055940B (zh) 接收设备和通信系统
TWI554095B (zh) 影像處理晶片與影像處理系統
JP2006107292A (ja) データ送信器、通信端末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8325224B2 (en) Head separation camera apparatus
US1175018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JP6537576B2 (ja) データ収録装置
US20080091966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booting an image signal processor
JP4573620B2 (ja) Ic、ic間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携帯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550860B2 (ja) 信号処理用ic回路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撮像装置
CN115767269A (zh) 光学防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

Assignee: Xidi Microelectronics (Hong Kong) Co.,Ltd.

Assignor: Dongyun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9000031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the camera modu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315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2/F, Pinghe Building, No. 22, Panpuda Road, Ruicao District,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Dongy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before: DONGWOON ANA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