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5828A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85828A CN110685828A CN201910602944.9A CN201910602944A CN110685828A CN 110685828 A CN110685828 A CN 110685828A CN 201910602944 A CN201910602944 A CN 201910602944A CN 110685828 A CN110685828 A CN 1106858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evaporated fuel
- stirring
- port
- adsorp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吹扫处理或吸附处理过程中能够使吹扫空气或蒸发燃料气体在内部高效地均质化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具有中空的壳体(12),该壳体(12)具有大气口(19)和吹扫口(18)。沿着自大气口(19)到吹扫口(18)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在壳体(12)的内部连续地形成有第3吸附室(35)、搅拌室(36)以及第2吸附室(34)。在第2吸附室(34)和第3吸附室(35)填充有能够吸附和脱离蒸发燃料的吸附材料(37)。另一方面,在搅拌室(36)内配置有第1搅拌构件(26),该第1搅拌构件(26)具有呈螺旋状引导通过搅拌室(36)的气体的搅拌叶片(4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上,为了防止在燃料箱产生的蒸发燃料被放出到大气中,搭载有填充了能够吸附和脱离蒸发燃料的吸附材料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下也称作吸附罐)。蒸发燃料处理装置通过使在内燃机(发动机)停止过程中等产生的蒸发燃料吸附于在内部收纳的吸附材料,从而暂时捕集该蒸发燃料。然后,在发动机被驱动时,蒸发燃料利用发动机的进气负压从吸附材料中脱离(吹扫),而在发动机中被燃烧。
吹扫处理时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内流动的空气(吹扫空气)容易在填充了吸附材料的吸附室的中央部流动,而难以向外周部流动。因此,在中央部和外周部,蒸发燃料的脱离产生偏差,而在外周部容易残留蒸发燃料。
另一方面,在吸附室的中央部,由于吹扫空气的通过量较多,因而蒸发燃料的脱离量较多。其结果,在蒸发燃料脱离时的气化热的作用下,中央部的吸附材料的温度和通过中央部的吹扫空气的温度相比外周部易于成为低温。温度越低,则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越大,因而在低温下,蒸发燃料难以脱离。因此,对于中央部,由一定量的吹扫空气实现的蒸发燃料的脱离量即脱离效率较低。
另外,在使蒸发燃料吸附于吸附材料的吸附处理时,包含蒸发燃料在内的蒸发燃料气体也容易在吸附室的中央部流动,而难以向外周部流动。因此,在蒸发燃料吸附于吸附材料时的冷凝热的作用下,中央部的吸附材料的温度和在中央部流动的蒸发燃料气体的温度相比外周部易于成为高温。由于温度越高,则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越小,因此,在高温下,蒸发燃料难以吸附。因此,还公知,对于中央部,在供给了一定量的蒸发燃料时蒸发燃料的吸附量即吸附效率较低。
专利文献1公开有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改善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有壳体和扩散器,在该壳体的内部沿着自大气口到吹扫口的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以直线状连续的方式形成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该扩散器配置于空间室内。吹扫空气在自大气口侧吸附室流入到空间室之后,利用扩散器非线性地流动,而均匀地分散于吹扫口侧吸附室。由此,能够降低吹扫口侧吸附室的中央部与外周部之间的吹扫空气流量的偏差,并且能够使吹扫空气均质化,因此,能够提高吹扫口侧吸附室中的脱离效率。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中,蒸发燃料气体在自吹扫口侧吸附室流入到空间室之后,利用扩散器非线性地流动,而均匀地分散于大气口侧吸附室。由此,能够降低大气口侧吸附室的中央部与外周部之间的蒸发燃料气体的流量的偏差,并且能够使蒸发燃料气体均质化,因此,能够提高大气口侧吸附室中的吸附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5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扩散器为利用具有多个孔的板状构件控制吹扫空气的流动的构造。因此,在吹扫处理中吹扫空气通过空间室时,存在空间室的中央部与外周部之间的吹扫空气的均质化不充分这样的问题。同样地,在吸附处理中蒸发燃料气体通过空间室时,无法使蒸发燃料气体在空间室内充分地均质化。
于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使在形成于吸附室之间的空间室通过的气体均质化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有:壳体,其为具有大气口和吹扫口的中空的壳体,沿着自所述大气口到所述吹扫口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在该壳体的内部连续地形成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吸附材料,其填充于所述大气口侧吸附室和所述吹扫口侧吸附室,能够吸附和脱离蒸发燃料;以及搅拌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空间室内,具有呈螺旋状引导通过所述空间室的气体的回旋流形成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利用搅拌构件所具有的回旋流形成部,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通过空间室的气体。因此,在吹扫处理时,在空间室内中央部的气体和外周部的气体即吹扫空气容易混合,而能够更有效地使吹扫空气均质化。通过将被均质化的吹扫空气向吹扫口侧吸附室导入,而使吹扫口侧吸附室中的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提高。另外,在吸附处理时,空间室内的中央部的蒸发燃料气体和外周部的蒸发燃料气体通过呈螺旋状被引导而混合,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蒸发燃料气体均质化。通过将被均质化的蒸发燃料气体向大气口侧吸附室导入,而使大气口侧吸附室中的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第1搅拌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第1搅拌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第2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3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4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5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6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7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8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8的第1搅拌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20、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壳体;15、连通室(空间室);18、吹扫口;19、大气口;24、第1吸附室(吹扫口侧吸附室);26、60、70、80、90、100、110、121、第1搅拌构件(搅拌构件);27、第2搅拌构件(搅拌构件);34、第2吸附室(大气口侧吸附室、吹扫口侧吸附室);35、第3吸附室(大气口侧吸附室);36、搅拌室(空间室);37、吸附材料;43、49、68、78、88、搅拌叶片(回旋流形成部);44、46、89、105、外周壁;94、104、114、125、斜坡(回旋流形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列出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另外,以下所记载的特征为分别独立的技术要素,且能够单独使用或以任意的组合使用。
(特征1)蒸发燃料处理装置沿着自大气口到吹扫口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具有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而且,在空间室内配置有搅拌构件,该搅拌构件具有呈螺旋状引导通过空间室的气体的回旋流形成部。
由此,在吹扫处理时,在空间室内中央部的气体和外周部的气体即吹扫空气容易混合,而能够更有效地使吹扫空气均质化。通过将被均质化的吹扫空气向吹扫口侧吸附室导入,而使吹扫口侧吸附室中的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提高。另外,在吸附处理时,由于空间室内的中央部的蒸发燃料气体和外周部的蒸发燃料气体通过呈螺旋状被引导而混合,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蒸发燃料气体均质化。通过将被均质化的蒸发燃料气体向大气口侧吸附室导入,而使大气口侧吸附室内的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提高。
(特征2)优选的是,回旋流形成部在自大气口到吹扫口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空间室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中的至少一者。
由于吹扫空气在所述流动方向上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因此,在回旋流形成部配置于上游端部的情况下,吹扫空气在空间室内进行回旋的距离变长,能够促进吹扫空气的均质化。另一方面,在吸附处理时,蒸发燃料气体在所述流动方向上自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流动。因此,在回旋流形成部配置于下游端部的情况下,蒸发燃料气体在空间室内进行回旋的距离变长,能够促进蒸发燃料气体的均质化。
(特征3)也可以是,回旋流形成部为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叶片。
由此,能够高效地呈螺旋状引导气体。
(特征4)也可以是,回旋流形成部为螺旋状斜坡。
由此,能够高效地呈螺旋状引导气体。
(特征5)优选的是,搅拌构件在回旋流形成部的径向外方具有筒状的外周壁。
由此,能够防止气体向回旋流形成部的径向外方流出,因此,能够可靠地呈螺旋状引导气体,能够促进气体的均质化。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X表示前方,Y表示右方向,但这些方向并不限定装置的搭载方向等。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作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吸附罐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构造>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包括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箱状的树脂制的壳体12。壳体12具有中空的壳体主体13。壳体主体13具有截面呈四边形的方筒部13a和配置于方筒部13a的左侧的截面呈圆形的圆筒部13b。方筒部13a和圆筒部13b沿着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并经由分隔壁13c相互连结。壳体主体13具有将方筒部13a的前端封闭的前端壁13d和将圆筒部13b的前端封闭的前端壁13e。另一方面,壳体主体13的后端被盖构件14封闭。
如图1所示,壳体主体13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13c分隔成方筒部13a的内部空间和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这两个内部空间利用在壳体主体13与盖构件14之间形成的连通室15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包括方筒部13a的内部空间、连通室15以及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的呈U字状的气体通路。
在方筒部13a的前端壁13d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与方筒部13a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箱口17和吹扫口18。箱口17连通于燃料箱(未图示),详细而言连通于燃料箱的气层部。吹扫口18连通于发动机(未图示),详细而言连通于发动机的进气管的比节气门靠下游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圆筒部13b的前端壁13e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与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大气口19。大气口19向大气开放。
方筒部13a的内部空间的前端部被形成于壳体主体13的分隔壁13f左右分隔。即,分隔壁13f将方筒部13a的内部空间的前端部分隔成箱口17侧的部分和吹扫口18侧的部分。另外,在分隔出的各个部分的前端设有过滤器20。
另一方面,在方筒部13a的后端开口部设有例如树脂制的具有透气性的多孔板21。在多孔板21的前表面层叠有过滤器22。在多孔板21与盖构件14之间夹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构件23。弹簧构件23对多孔板21向前方施力。由此,利用方筒部13a和过滤器20、22形成第1吸附室24。
如图1所示,在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中的前后方向即气体的流通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有将该内部空间前后分隔的第1搅拌构件26。另外,在圆筒部13b的后端开口部配置有第2搅拌构件27。另外,第1搅拌构件26的详细的结构和第2搅拌构件27的详细的结构之后进行说明。
在第2搅拌构件27的前方以封闭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的后端开口部的方式设有例如树脂制的具有透气性的多孔板28。另外,在第2搅拌构件27与盖构件14之间夹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构件29。弹簧构件29对第2搅拌构件27向前方施力。
在圆筒部13b的内部空间的前端部、第1搅拌构件26的前方、第1搅拌构件26的后方以及多孔板28的前方分别配置有过滤器30、31、32、33。由此,在第1搅拌构件26的后方形成有由过滤器32、33分隔出的第2吸附室34。另外,在第1搅拌构件26的前方形成有由过滤器30、31分隔出的第3吸附室35。而且,过滤器31、32形成在内部配置有第1搅拌构件26的搅拌室36,第2吸附室34和第3吸附室35经由搅拌室36相互连通。另外,各过滤器20、22、30、31、32、33由例如树脂制的无纺布、聚氨酯泡沫等形成。
在第1吸附室24、第2吸附室34、第3吸附室35填充有能够吸附和脱离蒸发燃料的吸附材料37。详细而言,在第1吸附室24中,在配置于方筒部13a的前端部的过滤器20与配置于方筒部13a的后端部的过滤器22之间填充有吸附材料37。在第2吸附室34中,在第1搅拌构件26的后侧的过滤器32与多孔板28的前侧的过滤器33之间填充有吸附材料37。在第3吸附室35中,在配置于圆筒部13b的前端部的过滤器30与第1搅拌构件26的前侧的过滤器31之间填充有吸附材料37。另一方面,在连通室15和搅拌室36未填充吸附材料37。作为吸附材料37,例如能够使用粒状的活性炭。此外,作为粒状的活性炭,能够使用利用粘结剂将破碎的活性炭(破碎碳)、粉末状的活性炭成形成粒状而成的造粒碳等。
<第1搅拌构件26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1至图4说明第1搅拌构件26的构造。图2是第1搅拌构件26的立体图。图3是第1搅拌构件26的剖视图。图4是第1搅拌构件26的俯视图。另外,第1搅拌构件26以其上表面朝向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前方的方式设于搅拌室36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1搅拌构件26例如为树脂制,具有上下一对环状的嵌合部4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41以及将嵌合部40连结于轴部4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多个连结部42。另外,由于第1搅拌构件26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为相同的构造,因此,关于详细的形状,仅对上半部分进行说明,省略对下半部分的说明。
多个(本实施方式中8个)连结部42自轴部41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并连接于嵌合部40的内周面。由此,嵌合部40固定于轴部41。搅拌叶片43自各连结部42朝向下方倾斜地延伸(参照图2和图3)。另外,在搅拌叶片43的径向外方形成有自嵌合部40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壁4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搅拌叶片43相当于“回旋流形成部”。
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搅拌叶片43的形状。如图4所示,连结部42和搅拌叶片43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另外,搅拌叶片43以从上方观察时不存在间隙的方式形成于嵌合部40的内侧。也就是说,搅拌叶片43的内周缘倾斜地沿着轴部41,搅拌叶片43的外周缘倾斜地沿着外周壁44的内周面,搅拌叶片43的顶端部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相邻的搅拌叶片43重叠的方式形成。这样,搅拌叶片43成形为以轴部41为中心地呈螺旋状引导从上方朝向搅拌叶片43流动的气体。另外,在从上方观察第1搅拌构件26的状态下,上侧的搅拌叶片43引导向下方流动的气体的回旋方向和下侧的搅拌叶片43引导向上方流动的气体的回旋方向设定为互相相反的朝向。
如图1所示,第1搅拌构件26的嵌合部40以嵌合于圆筒部13b内的方式形成。另外,嵌合部40、轴部41的两端面以及连结部42将过滤器31、32支承为,上侧的搅拌叶片43与第3吸附室35相邻,下侧的搅拌叶片43与第2吸附室34相邻。也就是说,在自大气口19到吹扫口18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上侧的搅拌叶片43配置于搅拌室36的上游端部,下侧的搅拌叶片43配置于搅拌室36的下游端部。
<第2搅拌构件27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5说明第2搅拌构件27的构造。图5是第2搅拌构件27的立体图。另外,第2搅拌构件27以图5中的上表面朝向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前方的方式设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
第2搅拌构件27例如为树脂制,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46、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47、将外周壁46的上端部与轴部47连结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5个)连结部48以及自各连结部48朝向下方向倾斜延伸的搅拌叶片49。外周壁46以嵌合于圆筒部13b内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
更详细地说明搅拌叶片49的形状。搅拌叶片49在周向上等间隔设置。另外,搅拌叶片49与第1搅拌构件26的搅拌叶片43相同,以从上方观察时不存在间隙的方式形成于外周壁46的内侧。即,搅拌叶片49形成为,其内周缘倾斜地沿着轴部47,外周缘倾斜地沿着外周壁46的内周面,顶端部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相邻的搅拌叶片49重叠的方式形成。这样,搅拌叶片49成形为以轴部47为中心地呈螺旋状引导自上方朝向搅拌叶片49流动的气体。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搅拌叶片49相当于“回旋流形成部”。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功能>
接着,对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的功能进行说明。在车辆的发动机(未图示)停止的状态等下,包括空气和在燃料箱(未图示)内产生的蒸发燃料的蒸发燃料气体经由箱口17被导入第1吸附室24,蒸发燃料被第1吸附室24内的吸附材料37吸附。然后,包含未被第1吸附室24的吸附材料37吸附的蒸发燃料在内的蒸发燃料气体通过连通室15,而被导入第2吸附室34,蒸发燃料被第2吸附室34内的吸附材料37吸附。
包含未被第2吸附室34的吸附材料37吸附的蒸发燃料在内的蒸发燃料气体被导入搅拌室36。流入到搅拌室36的蒸发燃料气体利用第1搅拌构件26的后侧的搅拌叶片43即第2吸附室34侧的搅拌叶片43以将轴部41作为中心进行回旋的方式流动,结果,该蒸发燃料气体在搅拌室36内被搅拌。由此,在搅拌室36内蒸发燃料气体所含有的蒸发燃料的浓度和温度等变得均质。然后,蒸发燃料气体以成为了均质的状态被导入第3吸附室35,蒸发燃料被第3吸附室35内的吸附材料37吸附。然后,几乎仅包括空气的蒸发燃料气体自大气口19被放出到大气中。
若在发动机的驱动过程中满足进行吹扫处理的条件,则发动机的进气负压经由吹扫口18施加于壳体12内的气体通路。相伴于此,大气中的空气作为吹扫空气而自大气口19被导入第3吸附室35。吹扫空气在使蒸发燃料从第3吸附室35的吸附材料37中脱离之后,向搅拌室36流入。流入到搅拌室36的吹扫空气被第1搅拌构件26的前侧的搅拌叶片43即第3吸附室35侧的搅拌叶片43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也就是说,吹扫空气在通过搅拌室36时在搅拌室36内被第1搅拌构件26搅拌,因而所含有的蒸发燃料的浓度和温度等变得均质。
成为了均质的吹扫空气被导入第2吸附室34,而使蒸发燃料从第2吸附室34的吸附材料37中脱离。然后,吹扫空气向连通室15流入。流入到连通室15的吹扫空气被第2搅拌构件27的搅拌叶片49呈螺旋状引导,即以将轴部47作为中心地进行回旋的方式流动,而在连通室15内被搅拌。也就是说,吹扫空气在通过连通室15时在连通室15内被第2搅拌构件27搅拌,因而所含有的蒸发燃料的浓度和温度等再次成为均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搅拌室36相当于“空间室”的情况下,第3吸附室35相当于“大气口侧吸附室”,第2吸附室34相当于“吹扫口侧吸附室”。另外,在连通室15相当于“空间室”的情况下,第2吸附室34相当于“大气口侧吸附室”,第1吸附室24相当于“吹扫口侧吸附室”。
然后,吹扫空气被导入第1吸附室24,使蒸发燃料从第1吸附室24的吸附材料37中脱离。然后,含有蒸发燃料的吹扫空气自吹扫口18被送到发动机,并在发动机被燃烧。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于搅拌室36内的第1搅拌构件26具有搅拌叶片43,通过搅拌室36的吹扫空气在搅拌室36内被搅拌叶片43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因此,即使蒸发燃料的脱离在第3吸附室35的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偏差、流入到搅拌室36的吹扫空气在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温度差,也能够在搅拌室36内使吹扫空气均质。由此,能够向第2吸附室34导入被均质化的吹扫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向第2吸附室34的中央部导入低温的吹扫空气,结果,能够提高第2吸附室34中的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另外,由于在搅拌叶片43呈螺旋状引导吹扫空气时,吹扫空气向径向外方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向第2吸附室34的中央部导入大量的吹扫空气。由此,能够减轻向第2吸附室34的外周部流动的吹扫空气的量与向中央部流动的吹扫空气的量之间的偏差,能够提高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
另外,配置于连通室15内的第2搅拌构件27具有搅拌叶片49,通过连通室15的吹扫空气在连通室15内被搅拌叶片49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因此,与搅拌室36的情况相同,能够使吹扫空气在连通室15内均质。由此,能够向第1吸附室24导入被均质化的吹扫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向第1吸附室24供给低温的吹扫空气,能够提高第1吸附室24中的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
另外,第1搅拌构件26的搅拌叶片43和第2搅拌构件27的搅拌叶片49以呈螺旋状引导吹扫空气,即,使吹扫空气进行回旋的方式形成。因此,与以往技术相比,吹扫空气通过搅拌室36和连通室15所需的时间变长。向搅拌室36流入的吹扫空气因脱离了蒸发燃料时的气化热而变得低于外部气体温度,因此,外部气体的热经由壳体12向搅拌室36内的吹扫空气传递,因而吹扫空气的温度上升。因此,吹扫空气在搅拌室36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则吹扫空气的温度变得越高,而第2吸附室34中的脱离效率提高。在连通室15,吹扫空气也因被第2搅拌构件27回旋而使通过连通室15所需的时间变长。其结果,吹扫空气的温度在通过连通室15的期间因外部气体的热而上升,第1吸附室24中的脱离效率提高。
另外,第1搅拌构件26的上侧的搅拌叶片43在自大气口19到吹扫口18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搅拌室36的上游端部。因此,吹扫空气在搅拌室36内回旋的距离变长,能够促进吹扫空气的均质化。
另外,搅拌叶片43以从上方观察时不存在间隙的方式形成于嵌合部40的内侧。由此,能够防止流入到搅拌室36的大致全部的吹扫空气呈直线状通过搅拌室36,能够高效地搅拌吹扫空气。另外,第1搅拌构件26在搅拌叶片43的周围具有外周壁44。外周壁44防止被搅拌叶片43引导后的吹扫空气向比搅拌叶片43靠径向外方的位置流出,结果,能够增强所产生的吹扫空气的回旋流。由此,能够提高吹扫空气的搅拌效果,并且能够延长搅拌室36内的滞留时间。另外,第2搅拌构件27的搅拌叶片49和外周壁46在连通室15中也起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1搅拌构件26的上端面由环状的嵌合部40、轴部41的端部以及在轴部41与嵌合部40之间沿着径向延伸的连结部42形成。因此,与以往技术那样具有用于非线性地使吹扫空气流动的多个孔的板相比,能够将第1搅拌构件26的上端面中的开口面积设计得较大,能够减小吹扫处理时的压力损失。另外,第2搅拌构件27在连通室15中也起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1搅拌构件26在后侧即第2吸附室34侧也具有搅拌叶片43。因此,在使蒸发燃料吸附于吸附材料37的吸附处理时,自第2吸附室34流入到搅拌室36的蒸发燃料气体被第1搅拌构件26的后侧的搅拌叶片43搅拌。由此,在搅拌室36中蒸发燃料气体所含有的蒸发燃料的浓度和温度等被均质化之后,被导入第3吸附室35。因此,能够降低第3吸附室35中的蒸发燃料的吸附的偏差,并且防止向第3吸附室35供给高温的蒸发燃料气体,由此,能够提高第3吸附室35中的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
接着,参照附图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7仅变更实施方式1的第1搅拌构件26的形状,因而仅对变更部位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说明实施方式2。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60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第1搅拌构件6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第1搅拌构件26的嵌合部40、轴部41、连结部42以及搅拌叶片43分别为相同的构造的嵌合部62、轴部64、连结部66以及搅拌叶片68。也就是说,第1搅拌构件60在不具有外周壁44的方面与第1搅拌构件26不同。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7说明实施方式3。图7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7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第1搅拌构件70在不具有下侧的搅拌叶片的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第1搅拌构件60不同。即,第1搅拌构件70的上半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第1搅拌构件60的嵌合部62、轴部64、连结部66以及搅拌叶片68分别为相同构造的嵌合部72、轴部74、连结部76以及搅拌叶片78。另一方面,第1搅拌构件70的下半部分仅包括嵌合部72、轴部74以及连结部76。另外,第1搅拌构件70在搅拌室36内配置为,包含搅拌叶片78在内的上部与第3吸附室35相邻,即在自大气口19到吹扫口18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搅拌室36的上游端部。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8说明实施方式4。图8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8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第1搅拌构件80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3的第1搅拌构件70不同,即,在上侧的搅拌叶片88的周围具有自嵌合部82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壁89。另外,第1搅拌构件80具有与实施方式3的第1搅拌构件70的嵌合部72、轴部74、连结部76以及搅拌叶片78分别为相同构造的嵌合部82、轴部84、连结部86以及搅拌叶片88。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9说明实施方式5。图9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90的立体图。第1搅拌构件90具有上下一对环状的嵌合部9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92、连结轴部92的下端部和下侧的嵌合部91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4个)连结部93以及设于轴部92的上半部分的周围的螺旋状的斜坡94。连结部93自轴部92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并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斜坡94形成为绕轴部92的周围三周的螺旋状,其内周缘沿着轴部92的外周面倾斜地延伸。另一方面,斜坡94的外周缘沿着上侧的嵌合部91的内周面和连结上下的嵌合部91之间的假想的圆筒延伸。另外,第1搅拌构件90以具有斜坡94的上部与第3吸附室35相邻的方式配置于搅拌室36内。
[实施方式6]
接着,参照图10说明实施方式6。图10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100的立体图。第1搅拌构件100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5的第1搅拌构件90不同,即,在斜坡104的径向外方具有自嵌合部101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壁105。第1搅拌构件100具有与实施方式5的第1搅拌构件90的嵌合部91、轴部92、连结部93以及斜坡94分别为相同的构造的嵌合部101、轴部102、连结部103以及斜坡104。外周壁105以具有与上侧的嵌合部101的半径相同的半径的方式形成,并配置于斜坡104的径向外侧。另外,斜坡104的外周缘沿着外周壁105的内周面延伸。
[实施方式7]
接着,参照图11说明实施方式7。图11是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110的立体图。第1搅拌构件110在具有沿着上下方向上的大致全长延伸的斜坡114代替实施方式5的斜坡94的方面与实施方式5的第1搅拌构件90不同。另外,第1搅拌构件110具有与实施方式5的第1搅拌构件90的嵌合部91、轴部92以及连结部93分别为相同的构造的嵌合部111、轴部112以及连结部113。斜坡114自轴部112的上端延伸到连结部113附近。斜坡114的内周缘沿着轴部112延伸,斜坡114的外周缘沿着上侧的嵌合部111的内周面和连结上下的嵌合部111之间的假想的圆筒延伸。
[实施方式8]
接着,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实施方式8。图12是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0的剖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第1搅拌构件121的立体图。另外,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0在具有第1搅拌构件121代替第1搅拌构件26的方面以及不具有第2搅拌构件27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不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0在圆筒部13b内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具有第1搅拌构件121。如图13所示,第1搅拌构件121具有上下一对环状的嵌合部12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123、自轴部123向径向外方延伸并且将轴部123与嵌合部122连结的连结部124以及设于轴部12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斜坡125。上侧的嵌合部122利用多个(本实施方式中4个)连结部124连结于轴部123的上端部。同样地,下侧的嵌合部122也利用多个连结部124连结于轴部123的下端部。另外,连结部124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斜坡125形成为螺旋状,其内周缘沿着轴部123的外周面延伸。另一方面,斜坡125的外周缘沿着连结上下的嵌合部124之间的假想的圆筒延伸。另外,斜坡125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将轴部123三等分而成的部分中的中央部,绕轴部123的周围三周。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于搅拌室36内的第1搅拌构件121具有斜坡125,通过搅拌室36的吹扫空气在搅拌室36内被斜坡125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因此,即使蒸发燃料的脱离在第3吸附室35的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偏差,流入到搅拌室36的吹扫空气在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了温度差,也能够在搅拌室36内使吹扫空气均质。由此,能够向第2吸附室34导入被均质化的吹扫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向中央部导入低温的吹扫空气,结果,能够提高第2吸附室34中的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另外,由于在斜坡125呈螺旋状引导吹扫空气时,吹扫空气向径向外方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向第2吸附室34的中央部导入大量的吹扫空气。由此,能够减轻向第2吸附室34的外周部流动的吹扫空气的量与向中央部流动的吹扫空气的量之间的偏差,能够提高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
另外,在使蒸发燃料吸附于吸附材料37时,自第2吸附室34流入到搅拌室36的蒸发燃料气体被第1搅拌构件121的斜坡125呈螺旋状引导并搅拌。因此,即使蒸发燃料的吸附在第2吸附室34的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偏差,流入到搅拌室36的蒸发燃料气体在外周部和中央部产生温度差,也能够在搅拌室36内使蒸发燃料气体均质。由此,能够向第3吸附室35导入被均质化的蒸发燃料气体,因此,能够防止向中央部导入高温的蒸发燃料气体,结果,能够提高第3吸附室35中的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由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连续地具有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即可,因此,至少具有两个吸附室即可。另外,由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形成的气体通路按照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的顺序使气体流动即可,也可以是任意形状。另外,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有大气口和吹扫口即可,吹扫口也可以兼作箱口。另外,回旋流形成部能够在空间室内呈螺旋状引导气体即可,并不限定于搅拌叶片和斜坡。另外,例如倾斜等的搅拌叶片和斜坡的形状、以及搅拌叶片的个数能够自由变更。另外,空间室和搅拌构件的与气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等任意形状。另外,搅拌构件配置于空间室内即可,也可以是搅拌构件的回旋流形成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配置于空间室内的仅上游端部、或仅下游端部等仅一部分,。另外,本公开的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车辆用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还能够应用于例如船舶、工业用机械等其他装置用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laims (5)
1.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中,
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有:
壳体,其为具有大气口和吹扫口的中空的壳体,沿着自所述大气口到所述吹扫口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在该壳体的内部连续地形成大气口侧吸附室、空间室以及吹扫口侧吸附室;
吸附材料,其填充于所述大气口侧吸附室和所述吹扫口侧吸附室,该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和脱离蒸发燃料;以及
搅拌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空间室内,该搅拌构件具有呈螺旋状引导通过所述空间室的气体的回旋流形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回旋流形成部在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空间室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回旋流形成部为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回旋流形成部为螺旋状斜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搅拌构件在所述回旋流形成部的径向外方具有筒状的外周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28218 | 2018-07-05 | ||
JP2018128218A JP7027271B2 (ja) | 2018-07-05 | 2018-07-05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85828A true CN110685828A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0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02944.9A Pending CN110685828A (zh) | 2018-07-05 | 2019-07-05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87194B2 (zh) |
JP (1) | JP7027271B2 (zh) |
CN (1) | CN11068582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9664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 过滤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01452B2 (ja) * | 2018-10-23 | 2021-07-14 |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 |
JP2021017869A (ja) * | 2019-07-23 | 2021-02-15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19306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 Fuel vapor storage canister |
CN105422322A (zh) * | 2014-09-16 | 2016-03-23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CN206111378U (zh) * | 2016-06-30 | 2017-04-1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碳罐及车辆 |
GB2550173A (en) * | 2016-05-11 | 2017-11-15 | Perkins Engines Co Ltd | Mixer for after-treatment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50923A (en) * | 1985-11-08 | 1988-06-14 |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nister for reducing fuel vapor loss |
JPS6284662U (zh) | 1985-11-18 | 1987-05-29 | ||
JPH0571432A (ja) * | 1991-09-10 | 1993-03-23 | Aisan Ind Co Ltd | 蒸発燃料吸着用キヤニスタ |
JPH05195884A (ja) | 1991-10-10 | 1993-08-03 | Toyoda Gosei Co Ltd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JP2910371B2 (ja) * | 1992-01-09 | 1999-06-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 |
JPH08128364A (ja) * | 1994-11-02 | 1996-05-21 | Aisan Ind Co Ltd | 蒸発燃料排出防止用キャニスタ |
JP2005016329A (ja) * | 2003-06-24 | 2005-01-20 | Nissan Motor Co Ltd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DE102004054114A1 (de) | 2003-12-30 | 2005-08-04 | Hyundai Motor Co. | Speicher eines Fahrzeuges |
EP2056247A1 (en) | 2007-11-02 | 2009-05-06 | Alcatel Lucent | Guaranteed quality multimedia service over managed peer-to-peer network or NGN |
CN106030087B (zh) | 2013-10-10 | 2018-12-11 | 英格维蒂南卡罗来纳有限责任公司 | 蒸发性燃料蒸气排放控制系统 |
JP2015135121A (ja) | 2015-05-07 | 2015-07-27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JP6376106B2 (ja) * | 2015-11-10 | 2018-08-2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 |
JP7071324B2 (ja) * | 2019-12-27 | 2022-05-18 |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 |
-
2018
- 2018-07-05 JP JP2018128218A patent/JP70272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02 US US16/459,878 patent/US111871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7-05 CN CN201910602944.9A patent/CN1106858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19306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 Fuel vapor storage canister |
CN105422322A (zh) * | 2014-09-16 | 2016-03-23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GB2550173A (en) * | 2016-05-11 | 2017-11-15 | Perkins Engines Co Ltd | Mixer for after-treatment system |
CN206111378U (zh) * | 2016-06-30 | 2017-04-1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碳罐及车辆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9664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 过滤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011276A1 (en) | 2020-01-09 |
JP7027271B2 (ja) | 2022-03-01 |
US11187194B2 (en) | 2021-11-30 |
JP2020007935A (ja) | 2020-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85828A (zh)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US8801840B2 (en) | Evaporated fuel treating device | |
US8728216B2 (en) | Shaped heat storage materials | |
JP6297456B2 (ja)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JP5450213B2 (ja) | キャニスタ | |
US8696799B2 (en) | Multi-stage filtration device | |
US20130037006A1 (en) | Evaporated fuel treating apparatus | |
US20130263740A1 (en) | Trap canisters | |
JP2014034909A (ja) | キャニスタ | |
CA2781227C (en) |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10653994B2 (en) | Fuel vapor filter for a tank ventilating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improved charging properties | |
US5915364A (en) | Canister for use in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JP4897429B2 (ja)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CN111535946B (zh) | 用于滤罐的过滤器单元 | |
CN108970254A (zh) | 新鲜空气过滤系统的过滤器组件、由其制成的新鲜空气过滤系统以及过滤新鲜空气的方法 | |
US20140352541A1 (en) | Canister | |
US20210025354A1 (en) | Evaporat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 | |
JP2011169219A (ja) | キャニスタ | |
US9249762B2 (en) |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 |
CN106948973B (zh) | 过滤罐 | |
JP2010179300A (ja) | 炭化水素吸着用フィルタ装置 | |
EP3769994B1 (en) | Fuel filler cap canister | |
KR100882644B1 (ko) | 차량용 캐니스터 | |
CN114876675B (zh)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CN111790222B (zh) | 吸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