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4937B -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4937B
CN110654937B CN201910898648.8A CN201910898648A CN110654937B CN 110654937 B CN110654937 B CN 110654937B CN 201910898648 A CN201910898648 A CN 201910898648A CN 110654937 B CN110654937 B CN 110654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ain body
body portion
yarn hooking
hook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86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4937A (zh
Inventor
冈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5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16Braked elements rotated by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0Tension devices
    • D01H13/104Regulating tension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yarn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4Textile, fib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

Description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9月27日、申请号为201610855161.8、发明名称为“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具有能够暂时蓄留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纤维机械(例如将纺织成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空气式纺织机等)。作为这样的纱线蓄留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7946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0023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纱线蓄留装置:具有纱线蓄留罗拉(松弛除去罗拉)和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的纱线钩挂部件(锭翼(flyer)),且构成为对该纱线钩挂部件付与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的旋转阻力。
发明内容
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钩挂部件通过钩挂纱线来向纱线蓄留罗拉引导纱线。在纱线钩挂部件中,存在钩挂纱线的部分因与纱线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磨耗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的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在线状部件上,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一个截面上设有曲率半径为第一尺寸的第一部分、和曲率半径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部分。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纱线与第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纱线的粗细而言相对较大。由此,若以使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与第一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则能够抑制线状部件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而且,通过使不与纱线接触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尺寸小,而能够抑制作为线状部件的尺寸增大。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线状部件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椭圆曲线状。
在纱线与具有上述那样的截面的线状部件接触的情况下,相较于与具有圆形的截面的线状部件接触的情况,纱线与线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够在第一部分中抑制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设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截面仅形成在线状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相较于在线状部件整体上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情况,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在线状部件中,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椭圆曲线状。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若以使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与形成为椭圆曲线状的截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则相较于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线状部件接触的情况,纱线与线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抑制线状部件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形成为椭圆曲线状的截面仅形成在线状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相较于在线状部件整体上形成形成为椭圆曲线状的截面,能够容易地形成形成为椭圆曲线状的截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线状部件上沿着延伸方向形成有成为中空的中空部。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使线状部件轻量化。由此,能够降低移动线状部件时的因自重产生的惯性力的影响。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线状部件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该线状部件沿着延伸方向形成有成为中空的中空部。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使线状部件轻量化。由此,能够降低移动线状部件时的因自重产生的惯性力的影响。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通过支承部来稳定地支承线状部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加强部具有以从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沿着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容易地形成加强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凸台部从主体部突出,突出部在主体部的凸台部突出的一侧的表面上,设在与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并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从设有凸台部的一侧跨越规定长度地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支承部的结构来稳定地支承主体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主体部上形成在与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能够通过支承部来稳定地支承主体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具有上述纱线钩挂部件、和能够旋转地安装有纱线钩挂部件的纱线蓄留罗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卷绕机具有: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织装置;蓄留由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的上述纱线蓄留装置;和将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线状部件以使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与第一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中,采用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长寿命化的纱线钩挂部件,因此能够延长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钩挂部件的更换周期。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的运转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1的纱线蓄留装置附近放大示出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纱线钩挂部件的立体图。
图5A是将图4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B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A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B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7A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7B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的引导部以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8是另一其他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的臂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有:多个纺织单元(纱线卷绕机)2、接纱台车3、第1端架(endframe)5A和第2端架5B。多个纺织单元2排列成一列。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纱线Y行进的路径(即纱道)中,将生成纱线Y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卷绕纱线Y的一侧称为下游侧。
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在某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断开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
在第1端架5A中收纳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回旋空气流等的空气压力调整装置及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空气流的吸引源这两者中的至少一方等。
在第2端架5B中收纳有用于向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2端架5B上设有机台控制装置11、显示部D和输入键K。
机台控制装置11集中地管理及控制纺织机1的各部分。显示部D能够显示与纺织单元2的设定内容相关的信息及与纺织单元2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等的至少一方。操作员使用输入键K来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织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50、涂蜡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按每规定数量的纺织单元2设置,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纤维束)S。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和前罗拉对17。各罗拉对14、15、16及17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下罗拉通过设在第2端架5B上的驱动马达或设在各纺织单元2上的驱动马达而被旋转驱动。相对于中罗拉对16的上罗拉而设有龙带16A。相对于中罗拉对16的下罗拉而设有龙带16B。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回旋空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地说(但是省略图示),空气纺织装置7具有纺织室、纤维引导部、回旋空气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引导到纺织室内。回旋空气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周围。通过从回旋空气流产生喷嘴喷射空气来在纺织室内产生回旋空气流。通过该回旋空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根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地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织室内引导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
纱线监视装置8配置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纱线监视装置8是通过向行进的纱线Y照射光来检测纱线Y的状态的光学式的纱线监视装置。纱线监视装置8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来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纱线监视装置8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例如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纱线Y中所含有的异物的至少一方。纱线监视装置8也检测断纱等。
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在单元控制器1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及张力传感器9中的至少一方的检测结果而判断成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织单元2中切断纱线Y。具体地说,停止空气向空气纺织装置7的供给来中断纱线Y的生成,由此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通过另行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50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涂蜡。
纱线蓄留装置50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除去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由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及防止比纱线蓄留装置50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此外,在后部分中详细叙述纱线蓄留装置50的详细结构。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到纱管B上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和横动引导器23。
摇架臂21将纱管B能够旋转地支承。摇架臂21由支轴24能够摆动地支承,并以适当的压力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在第2端架5B上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织单元2的卷绕筒22。由此,在各纺织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沿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织单元2的横动引导器23设在多个纺织单元2所共有的轴25上。第2端架5B的驱动马达沿着卷绕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轴25,由此横动引导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幅度横动。
接纱台车3在某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断开的情况下,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吸管31、接纱装置37和吸嘴38。
吸管31由支轴31A能够转动地支承,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并将该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37。吸嘴38由支轴38A能够转动地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该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37。接纱装置37进行被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之间的接纱。接纱装置37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使用基准纱的接头器(piecer)、或将纱线Y机械地接上的打结器等。
当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卷绕相反方向旋转(反转)。此时,以使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来移动摇架臂21,从而通过设在接纱台车3上的反转用罗拉来使卷装P反转。
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的纱线蓄留装置50。如图3所示,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纱线蓄留罗拉51和纱线钩挂部件60。纱线蓄留装置50还可以具有蓄留量传感器56、上游侧引导器57、下游侧引导器59和纱线脱离部件71。
纱线蓄留罗拉51固定在电动马达55的驱动轴55A上,通过电动马达55而旋转。纱线蓄留罗拉51具有纱线蓄留部52、基端侧锥部53和前端侧锥部54。纱线蓄留部52是卷绕纱线Y的圆筒状的部分,形成为朝向前端侧而前端稍微变细的形状。纱线蓄留部52具有作为纱线Y的卷绕开始侧的基端部52a、和作为纱线Y退绕的一侧的前端部52b。基端侧锥部53从基端部52a朝向上游侧成为末端扩开状。前端侧锥部54从前端部52b朝向下游侧成为末端扩开状。
基端侧锥部53接受从上游侧导入到纱线蓄留罗拉51的纱线Y并将该纱线Y顺畅地向基端部52a引导。由此,在纱线蓄留部52上,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整齐地逐渐卷绕纱线Y。卷绕在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纱线Y在纱线蓄留部52上形成纱线层。纱线层是在纱线蓄留部52中纱线Y彼此大致平行地卷绕的部分。前端侧锥部54在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时,防止发生卷绕在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纱线Y一次性脱落的脱圈现象,同时将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下游侧顺畅地导出。
蓄留量传感器56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纱线Y的蓄留量。蓄留量传感器56将检测出的蓄留量向单元控制器10(参照图1)发送。
上游侧引导器57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上游侧。上游侧引导器57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恰当地引导纱线Y。上游侧引导器57防止从空气纺织装置7传导来的纱线Y的捻度比该上游侧引导器57向下游侧传递。
下游侧引导器59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下游侧。下游侧引导器59限制纱线Y的轨道,使比下游侧引导器59靠下游侧的行进路径稳定以引导纱线Y。
纱线钩挂部件60是设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用于钩挂纱线Y来将该纱线Y卷绕到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部件。如图4所示,纱线钩挂部件60具有锭翼轴61和锭翼63。锭翼轴61能够与纱线蓄留罗拉51绕同轴旋转地设置。如图3及图4所示,锭翼63固定在锭翼轴61的前端,形成为以锭翼63的前端部位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锥部54上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为了使纱线钩挂部件60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而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与锭翼轴61之间设有产生规定值以上的转矩那样的磁力产生机构。
如图2及图3所示,纱线脱离部件71是使纱线Y从纱线钩挂部件60脱离的部件,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锥部54附近。纱线脱离部件71以其前端部能够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由支轴71A支承。下降位置是从纱道退避的位置,上升位置是推起纱道上的纱线Y并使纱线Y从纱线钩挂部件60脱离的位置。纱线脱离部件71通过弹簧(省略图示)而被向下降位置侧弹压。纱线脱离部件71通常位于下降位置,在接纱动作时等,通过设在接纱台车3上的气压缸(省略图示)而移动到上升位置。
如图4所示,锭翼63具有臂部(支承部)64和引导部(线状部件)65。臂部64安装在锭翼轴61的前端部且构成为能够与锭翼轴61一起旋转。臂部64具有凸台部64a,能够在该凸台部64a上安装锭翼轴61。臂部64以从凸台部64a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径向延伸的方式细长地形成。
引导部65固定在臂部64上,从臂部64的前端部向远离臂部64的方向延伸。引导部65是例如由陶瓷、铁或琴钢线形成的线状部件。引导部65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引导部65通过将线状部件折曲而形成为朝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纱线蓄留部52)适当弯曲的形状。
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大径部65a。如图5A所示,大径部65a的与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直径D1为0.9mm以上、1.2mm以下。在引导部65上形成有由该大径部65a的外周面66a构成的纱线引导面66。换言之,通过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大径部65a的外周面66a而形成纱线引导面66。即,纱线引导面66由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0.60mm以下的圆弧构成。纱线引导面66是与纱线Y接触(钩挂纱线Y)并将纱线Y引导到纱线蓄留部52的部分。由此,引导部65能够与纱线Y卡合(钩挂纱线Y)并将该纱线Y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外周面(纱线蓄留部52)引导。
此外,大径部65a既可以与引导部65的其他部分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独立体而能够装拆地设在引导部65的主体上。在大径部65a作为独立体设置的情况下,大径部65a的材质既可以与引导部65的其他部分的材质不同,也可以相同。
如图5B所示,也可以在引导部65中形成沿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空部67。中空部67既可以从固定在臂部64上的基端侧到相反侧的前端侧在引导部65整体范围内延伸,也可以沿延伸方向局部地形成。例如,在引导部65的外径D1为1.1mm时,引导部65的内径D2为0.45mm以上、0.63mm以下。例如,在外径D1为1.2mm时,内径D2为0.63mm以上、0.79mm以下。例如,在外径D1为1.3mm时,内径D2为0.83mm以上、0.94mm以下。在这样构成的纱线钩挂部件60中,能够使引导部65轻量化。由此,能够降低移动引导部65时的因自重产生的惯性力的影响。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60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60中,纱线Y与纱线引导面66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纱线Y的粗细而言较大。由此,能够抑制纱线引导面66从纱线Y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Y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60的长寿命化。
通常,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纱线Y的直径为0.1mm以上、0.4mm以下。因此,通过使具有这样的直径的纱线Y所接触的引导部65的直径为0.9mm以上、1.2mm以下,而能够抑制纱线引导面66的面压。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由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0.60mm以下的圆弧构成的纱线引导面6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纱线引导面66的曲率半径只要为5.00mm以下(直径为10.0mm以下)即可,可以为1.50mm以下,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为0.60mm以下。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160的纺织机101。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160,仅形成在引导部65上的纱线引导面166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纱线引导面66的形状不同,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60相同。详细地说明形成在引导部65上的纱线引导面166,对于其他方面省略说明。
如图6A所示,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166,该纱线引导面166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一部分形成为椭圆曲线状。作为一个例子,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166,该纱线引导面166由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状的外周面(外形)166a的一部分构成。换言之,在纱线钩挂部件160中,纱线Y通过与由截面为半椭圆形状的外周面166a构成的纱线引导面166接触而被引导。本实施方式的半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为2:1。成为纱线引导面166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外周面167a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换言之,通过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加工部165a的外周面166a而形成纱线引导面166。纱线引导面166是与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的纱线Y接触的部分。这样的纱线引导面166例如能够通过对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直径D1为0.9mm以上、1.2mm以下的引导部6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160中,在纱线Y与上述那样的纱线引导面166接触的情况下,相较于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引导部接触的情况,纱线Y与纱线引导面166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抑制纱线引导面166从纱线Y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Y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160的长寿命化。
作为其他例子,如图6B所示,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状。另外,如图7A所示,成为纱线引导面166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外周面167a也可以形成为平坦状,还可以如图7B中形成的那样形成为凹状。无论在这些情况中的哪一情况下,纱线Y均通过与由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状的外周面166a构成的纱线引导面166接触而被引导。
无论在这些情况中的哪一情况下,均使不与纱线Y接触的第二部分S2的曲率半径比第一部分S1的曲率半径小,因此能够抑制作为引导部65的尺寸增大。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160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无论在这些情况中的哪一情况下,均可以如图5B所示,在引导部65中形成沿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空部67。中空部67既可以从固定在臂部64上的基端侧延伸至相反侧的前端侧,也可以局部地形成。
在引导部65上设有第一部分S1和第二部分S2,其中第一部分S1是设有纱线引导面166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小的)部分,第二部分S2是与纱线引导面166相比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大的)部分。在纱线Y与第一部分S1的外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例如相较于纱线Y与第二部分S2的外周面接触的情况,纱线Y与纱线引导面166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抑制纱线引导面166从纱线Y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通过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大径部65a或加工部165a的外周面66a、166a而形成纱线引导面66、166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8所示,引导部265的在延伸方向上从基端侧到相反侧的前端侧为止的整个部分可以为图5A所示那样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直径为0.9mm以上、10.0mm以下(可以为3.00mm以下,也可以为1.20mm以下)的线状部件。纱线引导面266形成在引导部2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由该引导部265的外周面265a(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5.00mm以下(可以为1.50mm以下,也可以为0.60mm以下)的圆弧)形成。在该情况下,引导部265也可以具有图5B所示那样的中空部67。不仅可以为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的截面形状的引导部265,也可以为具有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图6A、图6B、图7A及图7B中的任一图所示那样的截面形状的引导部365。纱线引导面366在引导部3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由引导部365的外周面365a形成。
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与纱线Y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60、160的长寿命化。
<变形例2>
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具有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为第一尺寸的第一部分S1、和曲率半径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部分S2的引导部,列举第二实施方式(在引导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166,该纱线引导面166由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的椭圆曲线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该引导部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例如0.45mm以上、5.0mm以下(可以为1.50mm以下,也可以为0.60mm以下)(第一尺寸)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第一部分)、和0.20mm以上、小于0.45mm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第二部分)。
<其他变形例>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引导部65、265、365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层或二层以上的被覆层。在形成有一层被覆层的情况下,该被覆层可以由DLC(Diamond-likeCarbon)涂层形成。在形成有二层被覆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由硬铬形成的层来覆盖形成引导部65、265、365的主体部(琴钢线或弹簧钢等钢材),并通过由DLC形成的层来覆盖该由硬铬形成的层。由此,在引导部65、265、365中,能够抑制与纱线Y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60、160的长寿命化。由于能够使纱线引导面66、166、266、366的表面平滑,所以能够提高纱线Y的品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为了使纱线钩挂部件60、160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而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与锭翼轴61之间设置产生规定值以上的转矩那样的磁力产生机构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马达来使纱线钩挂部件60、160和纱线蓄留罗拉51分别独立地旋转。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纱线钩挂部件60、160,列举将臂部64和引导部65、265、365形成为独立体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上述纱线蓄留罗拉5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形状及在图3中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省略前端侧锥部54。
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臂部64也可以具有与在图4或图8中图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图9所示,臂部(支承部)464也可以具有:设有引导部65、265、365的前端部401;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凸台部403;在前端部401与凸台部403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402;和作为加强主体部402的加强部的突出部404。通过将突出部404设在主体部402上,来使基于引导部65、265、365进行的纱线Y的引导动作稳定。此外,在图9中,仅记载了设有引导部65、265、365的前端部401,省略了引导部65、265、365的记载。
突出部404以从主体部402的表面402a突出的方式设置,并沿着主体部402延伸的方向(图9所示的方向L)延伸。凸台部403从主体部402突出。突出部404在主体部402上,在凸台部403突出的一侧的表面402a上,设在与凸台部403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402延伸的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图9所示的方向W)上的中央区域。突出部404在主体部402的延伸方向上从设有凸台部403的一侧跨着规定长度(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为主体部40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1/2)地形成。突出部404的上述长度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长度,也可以以到达前端部附近的方式形成,即形成为与主体部40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同等的长度。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列举突出部404从主体部402的表面402a突出的突出量从凸台部403朝向前端部401逐渐减小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阶梯性地减小,也可以恒定。
在作为加强部的突出部404的基础上,或者代替突出部404,也可以具有增厚部405A、405B,该增厚部405A、405B在主体部402中形成在与凸台部403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402延伸的方向这两方正交(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增厚部405A、405B不仅可以形成在主体部402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也可以仅形成在一个端部。增厚部405A、405B的上述延伸方向L上的长度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长度,也可以以到达前端部附近的方式(即形成为与主体部40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同等的长度)形成。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增厚部405A、405B从主体部402的表面402a起的增厚量(以主体部402中没有形成增厚部405A、405B的中央区域为基准的增厚量)从凸台部403朝向前端部401逐渐减小。但是,该增厚量并不限定于该例,可以从凸台部403朝向前端部401阶梯性地减小,也可以恒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空气纺织装置为了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还可以具有保持在纤维引导部上且以向纺织室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的针。另外,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代替这样的针而通过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而且,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结构而具有相互向相反方向对纤维束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喷嘴。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纺织单元2的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设置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且由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纺织机1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上侧被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结构而以下侧被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关于纺织机1,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的至少一个及横动引导器23通过来自第2端架5B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同)而被驱动。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结构而使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纺织装置、卷绕装置等)按每个纺织单元2独立地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也可以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将张力传感器9配置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在纺织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及纱线监视装置8。
在图1中,图示了纺织机1卷绕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也能够卷绕锥形状的卷装。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虽然因纱线的横动会产生纱线的松弛,但该松弛能够由纱线蓄留装置50吸收。各结构的材料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材料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及形状。
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以上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旋转地安装;和引导部,该引导部为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件,并与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接触,在引导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该纱线引导面由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的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5.00mm以下的圆弧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纱线与纱线引导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纱线的粗线而言较大。由此,能够抑制引导部的纱线引导面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中,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旋转地安装;和引导部,该引导部为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件,并与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接触,在引导部上设有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为第一尺寸的第一部分、和曲率半径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部分,与纱线接触的纱线引导面设在第一部分上。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钩挂部件中,纱线与纱线引导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纱线的粗细而言相对较大。由此,能够抑制引导部的纱线引导面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而且,通过使不与纱线接触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尺寸小,而能够抑制作为引导部的尺寸增大。其结果为,纱线钩挂部件相对于载荷(纱线张力)变动的反应性及追随性变得良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旋转地安装;和引导部,该引导部为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件,并与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接触,在引导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该纱线引导面由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的椭圆曲线构成。
在纱线与上述那样的纱线引导面接触的情况下,相较于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引导部接触的情况,纱线与纱线引导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抑制引导部的纱线引导面从纱线受到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面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纱线钩挂部件的长寿命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卷绕机具有: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织装置;上述纱线蓄留装置;和将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在上述结构的纱线卷绕机中,采用能够抑制与纱线接触的部分的磨耗恶化来谋求长寿命化的纱线钩挂部件,因此能够延长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钩挂部件的更换周期。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的运转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
上述结构的支承部能够稳定地支承线状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加强部具有以从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沿着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上述结构的支承部能够容易地形成加强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加强部具有以从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沿着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凸台部从主体部突出,突出部在主体部的凸台部突出的一侧的表面上,设在与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并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从设有凸台部的一侧跨越规定长度地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支承部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稳定地支承主体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纱线钩挂部件为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钩挂部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支承部具有:设有线状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凸台部、在前端部与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加强主体部的加强部,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主体部上形成在与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主体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
上述结构的支承部能够稳定地支承主体部。

Claims (36)

1.一种纱线钩挂部件,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地安装;和
线状部件,该线状部件设在所述支承部上且向远离该支承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部具有:
设有所述线状部件的前端部;
凸台部;
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凸台部之间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
加强所述主体部的加强部,
所述加强部具有以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沿着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所述凸台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凸台部突出的一侧的表面上,设在与所述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的中央区域,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壁状,
所述突出部的下端面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凸台部突出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突出部的侧端面固定于所述凸台部,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所述线状部件在插入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前端部的状态下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从设有所述凸台部的一侧跨越规定长度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长度为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长度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在与所述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并且以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在与所述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并且以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在与所述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并且以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具有增厚部,该增厚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在与所述凸台部突出的方向及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这两方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并且以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到达所述前端部的附近,或者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到达所述前端部的附近,或者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到达所述前端部的附近,或者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到达所述前端部的附近,或者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渐减小或阶梯性减小。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起的增厚量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前端部恒定。
29.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状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纱线引导面,该纱线引导面由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的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5.00mm以下的圆弧构成。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导面的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1.50mm以下。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引导面的曲率半径为0.45mm以上、0.60mm以下。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状部件是由陶瓷、铁或钢琴线形成的。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状部件是由陶瓷、铁或钢琴线形成的。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状部件是由陶瓷、铁或钢琴线形成的。
35.一种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钩挂部件;和
能够旋转地安装有所述纱线钩挂部件的纱线蓄留罗拉。
36.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
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所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纺织装置;
蓄留由所述纺织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的权利要求35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和
将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上的所述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CN201910898648.8A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10654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857A JP2017065898A (ja) 2015-09-30 2015-09-30 糸掛け部材、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5-194857 2015-09-30
CN201610855161.8A CN106553938B (zh)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161.8A Division CN106553938B (zh)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4937A CN110654937A (zh) 2020-01-07
CN110654937B true CN110654937B (zh) 2021-10-15

Family

ID=5715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161.8A Active CN106553938B (zh)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201910898648.8A Active CN110654937B (zh)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161.8A Active CN106553938B (zh) 2015-09-30 2016-09-27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50531B1 (zh)
JP (1) JP2017065898A (zh)
CN (2) CN106553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2129B (zh) * 2019-12-19 2021-09-07 青岛大学 一种疵纱纱管进入络筒工序前的简易剔除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1150A (en) * 1945-02-24 1947-11-18 Carboloy Company Inc Pigtail thread guide
US3959557A (en) * 1974-11-04 1976-05-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ear-resistant, nonabrading tic articl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CH693337A5 (de) * 1999-06-16 2003-06-13 Rieter Ag Maschf Fadenchangierarm.
WO2007054334A1 (de) * 2005-11-12 2007-05-1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umlenken eines hochelastischen fadens
CN101168873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具有纱线松弛去除装置的纺纱机
CN101469469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及具备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纺纱机械
CN101746643A (zh) * 2008-12-10 2010-06-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横动臂及具备该横动臂的绕线机
JP2010180023A (ja) * 2009-02-05 2010-08-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EP1901985B1 (fr) * 2005-07-11 2011-04-20 Swisstex France Dispositif de va-et-vient a bras oscillant
CN102837991A (zh) * 2011-06-25 2012-12-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指形导纱器
CN103708283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横动臂、以及具备该横动臂的纱线卷绕机
CN104787623A (zh) * 2013-12-20 2015-07-22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用于从纺织机器的操作单元处的纱线的中间存储器移除纱线特别是有故障的纱线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4787616A (zh) * 2013-12-20 2015-07-22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机器的滚筒中间存储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2250B2 (ja) * 2003-03-17 2008-04-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糸弛み取り装置
JP2005042280A (ja) * 2003-07-25 2005-02-17 Ozeki Techno Kk 紙を細幅に長く細断した紙糸の加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005059028A1 (de) * 2005-12-10 2007-06-14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führer
JP2009155757A (ja) * 2007-12-26 2009-07-16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0076889A (ja) * 2008-09-25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JP2010083617A (ja) * 2008-09-30 2010-04-15 Unitika Ltd 解舒アーム付き糸条解舒用装置
JP2011157196A (ja) * 2010-02-02 2011-08-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2011251820A (ja) * 2010-06-02 2011-12-1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貯留装置
JP2013067874A (ja) * 2011-09-20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装置
JP2013067447A (ja) * 2011-09-20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US9132987B2 (en) * 2011-11-04 2015-09-15 The Procter & Gamble Plaza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arm for unwinding strands of material
JP2014009409A (ja) * 2012-06-28 2014-01-20 Murata Mach Ltd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および紡績機
CN202897664U (zh) * 2012-10-31 2013-04-24 泰州宏达绳网有限公司 用于绕绳器的辅助牵引装置
JP201412534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Murata Mach Ltd 糸貯留装置及び紡績ユニット
JP2015161032A (ja) * 2014-02-25 2015-09-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1150A (en) * 1945-02-24 1947-11-18 Carboloy Company Inc Pigtail thread guide
US3959557A (en) * 1974-11-04 1976-05-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ear-resistant, nonabrading tic articl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CH693337A5 (de) * 1999-06-16 2003-06-13 Rieter Ag Maschf Fadenchangierarm.
EP1901985B1 (fr) * 2005-07-11 2011-04-20 Swisstex France Dispositif de va-et-vient a bras oscillant
WO2007054334A1 (de) * 2005-11-12 2007-05-1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umlenken eines hochelastischen fadens
CN101168873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具有纱线松弛去除装置的纺纱机
CN101469469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及具备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纺纱机械
CN101746643A (zh) * 2008-12-10 2010-06-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横动臂及具备该横动臂的绕线机
JP2010180023A (ja) * 2009-02-05 2010-08-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CN102837991A (zh) * 2011-06-25 2012-12-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指形导纱器
CN103708283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横动臂、以及具备该横动臂的纱线卷绕机
CN104787623A (zh) * 2013-12-20 2015-07-22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用于从纺织机器的操作单元处的纱线的中间存储器移除纱线特别是有故障的纱线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4787616A (zh) * 2013-12-20 2015-07-22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机器的滚筒中间存储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938B (zh) 2019-08-27
JP2017065898A (ja) 2017-04-06
EP3150531B1 (en) 2019-12-25
CN110654937A (zh) 2020-01-07
EP3150531A1 (en) 2017-04-05
CN106553938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JP2013067874A (ja)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装置
EP3040458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core yarn
JP2013067484A (ja) 紡績機
EP3075890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10654937B (zh)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JP2013067873A (ja)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EP2752513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214458527U (zh) 牵伸装置、纺纱机以及牵伸辊
CN112093585B (zh) 用于纱线连接装置的摩擦盘
EP3176294A1 (en) Tensor,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EP2975164B1 (en)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JP2017065896A (ja) 糸掛け部材、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CN108286093B (zh) 一种纺纱机
EP3447015A1 (en) Yarn guide, yarn accumulat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9137162B (zh) 空气纺纱机
CN210140658U (zh) 针状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
JP2016088646A (ja) ヤーンガイド、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6987935B (zh) 张力器、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EP3378815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17779267A (zh) 中空引导轴体、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中空引导轴体套组
JP2019052387A (ja) 紡績機
JP2024049074A (ja) 中空ガイド軸体、空気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15961390A (zh) 一种纺织机构
JP2017066548A (ja) ドラフトローラ支持体、ドラフトローラ、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