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1390A - 一种纺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纺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1390A
CN115961390A CN202211666998.XA CN202211666998A CN115961390A CN 115961390 A CN115961390 A CN 115961390A CN 202211666998 A CN202211666998 A CN 202211666998A CN 115961390 A CN115961390 A CN 115961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inning
roller
scissor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69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陈国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if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if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if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if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669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1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1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1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构,包括多个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包括牵伸装置、纺纱装置、输出罗拉和卷绕装置;其中,所述输出罗拉的下游,设置有储纱张力器,在储纱张力器的下游侧和卷绕装置上游侧装有剪刀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储纱罗拉下游侧和卷绕装置上游侧设有剪刀装置,并用控制机构控制剪刀的动作来实现纺纱机构自动化并提高捻接效率、储纱罗拉退纱完成率;提高储纱罗拉退纱可靠性,提升吸纱嘴吸头成功率,提升接头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纺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机构。
背景技术
给纤维束加捻生成纺纱,并卷绕在卷装上的纺纱机是众所周知的。纺纱机通过从气流纺纱的喷嘴喷出压缩空气,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用该捻回气流给纤维束加捻,生成纱线。现有技术中,通过牵伸纤维束并将被牵伸的纤维束加捻制造纺纱的纺纱单元为我们所知。在纺纱单元中设置有,能够检测纺纱缺陷部位的纱疵检测头和卷绕纺纱制作卷装的卷绕装置。纺纱单元在纱疵检测头检测到纺纱的缺陷时将该纺纱线切断,中断卷装的制作。捻接作业台车到达此纺纱单元,然后,捻接作业台车移动到该卷装边上,当信号为下断纱时,吸纱嘴(或大吸嘴)动作捕捉卷装纺纱头,用卷绕电机使卷装沿退绕方向旋转(一般为逆时针旋转),使吸纱嘴(或大吸嘴)能顺利捕捉纺纱头,退完纱疵,并引导到规定的位置,用捻接作业台车捻接器将缺陷去除后,将纺纱的纱端重新彼此捻接合。当信号为上断纱时,卷装纺纱头已在规定的位置上,直接用捻接作业台车捻接器在将缺陷除去后,将纺纱的纱端彼此捻接合。经过这样一连串的工序,纺纱单元重新开始卷装的制作。
现有技术中,纺纱单元在纱疵检测头检测到纺纱的缺陷时将该纺纱线切断,或其他原因引起断纱中断卷装的制作。卷装纺纱头留在规定的位置上,并把储存在储纱罗拉的纱退完。缺点是,储纱罗拉在纱退纱过程中,因锭翼与纺纱线相对摩擦的生成等系列原因完成退纱,使吸纱嘴吸纱时间长,吸纱线头可靠性低,引起生产效率低,成本相对提高了。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提高捻接效率的纺织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机构,包括多个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包括牵伸装置、纺纱装置、输出罗拉和卷绕装置;其中,所述输出罗拉的下游,设置有储纱张力器,在每个纺纱单元上的储纱张力器的下游侧和卷绕装置的上游侧,设有剪刀装置,用于纱线断纱时的切断,并由控制机构进行每个纺纱单元上纱线运行动作的精准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剪刀装置包括导纱板、瓷眼、底座、剪刀、驱动件、限纱板和过纱瓷;所述底座底部依次设有剪刀和限纱板;限纱板上设有过纱瓷,过纱瓷用于将剪刀定位在底座与限纱板之间,底座上安装有导纱板,底座与导纱板之间连接有瓷眼,底座上活动安装有驱动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件与底座相对活动设置,驱动件驱动剪刀运动将纱线上的下部纱线切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牵伸装置设置在纺纱中段的机架框上游附近;所述牵伸装置包括依次布设的后辊对、第三辊对、辊上安装有皮圈的中间辊对和前辊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罗拉设在支承纺纱中段的机架框上,输出罗拉将从纺纱装置送出的纱线夹在中间,向储纱张力器输送纱线;并通过储纱张力器退绕出纱线,再向卷绕装置输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绕装置包括筒管、卷绕辊和横动导纱头;所述卷绕辊与筒管的外周面接触进行驱动,横动导纱头引导纺纱线的横动导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罗拉与储纱罗拉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纺纱电清和张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捻接作业台车,所述捻接作业台车包括捻接器、吸纱管、吸纱嘴和接头电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在每个纺纱单元的储纱罗拉下游侧和卷绕装置上游侧设有剪刀装置,并用控制机构(包括计算机、PLC等)控制剪刀的动作,用于纱线断纱时的切断,进行每个纺纱单元上纱线运行动作的精准控制。
实现纺纱机构自动化并提高捻接效率及储纱罗拉退纱完成率。
同时提高储纱罗拉退纱可靠性,提升吸纱嘴吸头成功率,提升接头成功率。
自动化程度高,可通过设定相关参数,满足各用户的使用要求,使用范围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不需要设置调整筒管位置的特殊机构,能够简化捻接作业台车的结构。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单元纺纱时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单元断纱时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单元退纱、剪刀动作时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单元吸纱作业台车捻接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纺纱单元二个吸纱管把纱引导到捻接器上时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剪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车头控制箱,2纺纱中段,3负压风机车尾箱,4捻接作业台车,5纺纱单元,6纱条,7后辊对,8第三辊对,9中间辊对,10前辊对,11纺纱装置,12负压废纱吸口,13剪刀装置,14横动导纱头,15筒管,16输出罗拉,17纺纱电清,18张力传感器,19储纱罗拉,20断纱传感器,21卷绕辊,22捻接器,23吸纱管,24接头电清,25纱线,26锭翼,27储纱传感器,28吸纱嘴,29下部纱线, 30上纱头,31下纱头,35牵伸装置,36卷绕装置,37纤维束,38机架框,39导轨,41导纱板,42瓷眼,43底座,44剪刀,45驱动件,46限纱板,47过纱瓷,53储纱张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于后文中,本发明之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于本发明之说明中,为清楚呈现本发明之主题标的,广为周知的功能或结构将予以省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纺纱时纱线的行走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如图1所示,一种纺织机构,所述纺织机构包括车头控制箱1、纺纱中段2和负压风机车尾箱3,车头控制箱1用于整个纺织机构的控制,包括设置在其上的控制机构及其它相关结构,车头控制箱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纺纱中段2包括多个纺纱单元5和机架框38;机架框38用于支承多个纺纱单元5,多个纺纱单元5沿一个方向排列,各纺纱单元5生成纱线25并将其卷绕在筒管15上;所述纺纱单元5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包括牵伸装置35、纺纱装置11、输出罗拉16和卷绕装置36;其中,所述输出罗拉16的下游,设置有储纱张力器53,在每个纺纱单元5上储纱张力器53的下游侧和卷绕装置36的上游侧,设有剪刀装置13,用于纱线25断纱时的切断,并由控制机构进行每个纺纱单元5上纱线运行动作的精准控制。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计算机、PLC等现有技术的控制机构,计算机、PLC等控制机构上均设有单元控制器,用于每个纺纱单元5的精准控制。
储纱张力器53包括储纱罗拉19和锭翼26,并由电动机驱动,储纱张力器5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展再开。储纱罗拉19的外侧设有储纱传感器27,进行纱线25情况的检测。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在储纱张力器53的储纱罗拉19下游侧和卷绕装置35上游侧设置剪刀装置13,并用控制机构中的程序控制剪刀44的剪切动作,来实现纺纱机构自动化,并能提高捻接效率、储纱罗拉退纱完成率;同时提高储纱罗拉退纱可靠性,提升吸纱嘴吸头成功率,提升接头成功率。本纺织机构自动化程度高,且可通过设定相关参数,满足各用户的使用要求,使用范围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牵伸装置35设置在纺纱中段2的机架框38上游附近。纺纱装置(或纺纱器类)11将从牵伸装置35送来的纤维束进行纺纱。纺纱装置11生成的纱线25由输出罗拉16输送后,被卷绕装置36卷绕到筒管15上,形成筒纱。
牵伸装置35的功能为牵伸生成纱条6的纤维,并将其变成细的纤维束37的装置。
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35包括后辊对7、第三辊对8、辊上安装有皮圈的中间辊对9和前辊对10这4个辊对。牵伸装置35、纺纱装置1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本实施例中,利用从涡流纺纱喷嘴喷出压缩空气,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用该捻回气流给纤维束施加捻,生成纱线25的空气式结构。
输出罗拉16设在支承在纺纱中段2的机架框38上。输出罗拉16将从纺纱装置11送出的纱线25夹在中间,向储纱张力器53输送纱线25。并通过储纱张力器53退绕出纱线25,再向卷绕装置36输送。
在输出罗拉16的下游,设置有储纱张力器53;锭翼26能够与纱线25纺纱时相对摩擦的设置,能够将纱线25引导到该储纱罗拉19的外周面上储存。锭翼26能够使纱线25保持一定张力地经过剪刀装置13,向卷绕装置36连续输送纱线。锭翼26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如上所述,储纱罗拉19与锭翼26由电动机旋转驱动。由此,锭翼26引导纱线25暂时储存在储纱罗拉19的外周面上,经过剪刀装置13向卷绕装置36连续输送纱线25。在储纱张力器53的下游测,设置的剪刀装置13,并在剪刀装置13的底部设置断纱传感器20和上游侧的储纱传感器27。由断纱传感器20和的储纱传感器27向控制机构中的计算机、PLC等输出信号,进行控制剪刀装置13的剪切动作,进行纱线运行状态的精准控制。
如图7所示,剪刀装置13包括导纱板41、瓷眼42、底座43、剪刀44、驱动件45、限纱板46和过纱瓷47;所述底座43底部依次设有剪刀44和限纱板46;限纱板46上设有过纱瓷47,过纱瓷47用于将剪刀44定位在底座43与限纱板46之间,底座43上安装有导纱板41,底座43与导纱板41之间连接有瓷眼42,底座43上活动安装有驱动件45。
进一步地,驱动件45与底座43相对活动的设置,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给计算机或PLC等,进行纺纱单元5的控制,由驱动件45使剪刀44动作,将纱线25上的下部纱线29切断。同时纱线25变成上部纱线和下部纱线29,上部纱线上的线头称为上纱头30,下部纱线29上的线头称为下纱头31。
在纺纱中段2的机架框38的前侧、所述输出罗拉16与所述储纱罗拉19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纺线电清17和张力传感器18。由纺纱装置11生成的纱线25在被储纱罗拉19卷绕之前,先经过纺线电清17和张力传感器18。纺线电清17结构为现有技术,进行监视行走的纱线25的粗细等,在纱线25中检测到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作为控制纺纱单元5的计算机等的单元控制器发送。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在检测到纱疵时切断纱线25。张力传感器18结构为为现有技术,监视行走的纱线25的张力值等,在纱线25中检测到张力变化值超出设定值的情况下,如纱线超出设定值检测信号时,向控制纺纱单元5中的计算机等的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在检测到纱疵和纱超出设定值检测信号时停止纺纱装置11的纺纱。
卷绕装置36包括筒管15、卷绕辊21和横动导纱头14;卷绕辊21与筒管15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驱动,横动导纱头14引导纱线25的横动导纱。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为多个纺纱单元5独立的驱动装置)使横动导纱头14往复运动、图中省略的独立电动机驱动卷绕辊21,卷绕装置36旋转驱动与卷绕辊21接触的筒管15,使纺纱横动并卷绕到筒管15上。横动导纱头14和驱动装置结构和原理等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本实施例的纺织机构还包括捻接作业台车4,如图2所示,捻接作业台车4作为主要部件包括捻接器(也即接头装置)22、吸纱管23、吸纱嘴28和接头电清24。如图1所示,捻接接头台车4能够在固定于机架框38上的导轨39上来回行走。当某个纺纱单元5处发生断纱或纺纱停止时,捻接作业台车4沿着导轨39行走到该纺纱单元5前侧,停止下来进行纱线的接头。捻接作业台车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本实施例中,在纺纱过程中,在检测到纱线25缺陷和断纱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和张力断纱信号向控制纺纱单元5的计算机等的单元控制器发送。某个纺纱单元5处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将纺纱停止或断纱。同时后辊对7、第三辊对8停止旋转,纺纱装置11停止纺纱如图3所示。此时在储纱罗拉19表面还储存着一定量的纱线25。卷绕辊21继续旋转。
接着,单元控制器控制卷绕辊21旋转一会儿后停转,当储纱罗拉19表面纱线退掉一部分,储纱罗拉19表面还储存着一定量的纱线,单元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电动机旋转驱动反转,此时上纱头30进入负压废纱吸口12并退纱,当储纱传感器27检测到没纱时,单元控制器得到储纱传感器27信号时,控制驱动件45使剪刀44动作切断下部纱线29,把下纱头31留在筒管15外表面处,如图4所示。退完储存在储纱罗拉19表面全部的纱线。接着,单元控制器给捻接作业台车4发送控制信号,使捻接作业台车4行走到进行接头的该纺纱单元5。
接着,单元控制器开始接头控制。首先,单元控制器使牵伸装置35和纺纱装置11等再次动作,重新开始纱线25的生成。与重新开始制作所述纺纱一样,单元控制器像图5所示那样,使吸纱管23转动到纺纱装置11的下游侧附近,同时使该吸纱管23产生吸引流、捕捉由纺纱装置11和输出罗拉16送出的纱线25进行控制。同时单元控制器控制储纱的电动机驱动,通过边持续进行吸引、边使吸纱管23转动到下方,用吸纱管23从纺纱装置11抽出纱线25并向纺线电清17、张力传感器18和捻接器22引导。同时使吸纱嘴28转动到筒管15的上游侧附近,捕捉到留在筒管15外表面处的下纱头31,接着,单元控制器控制卷绕辊21反转退一部分纱进入吸纱嘴28内部,使吸纱嘴28转动带下纱头31回到捻接器22上游侧附近。
吸纱管23捕捉纺纱装置11和输出罗拉16送出的纱线25向纺线电清17、张力传感器18和捻接器22引导。更具体为,吸纱管23能够以轴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吸引并捕捉从纺纱装置11和输出罗拉16送出的纱线25,在吸引过程中纱线25在锭翼26作用下卷绕在储纱罗拉19上,并继续向捻接器22引导到捻接器22下方。
捻接器22由吸纱嘴28将下纱头31带入规定位置上的下纱头31(下部纱线上的)与被吸纱管23捕捉并引导的纱线25捻接。捻接器22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通过该捻接器22利用捻回空气流,将纱线25和下纱头31互相捻合在一起,进行将上部纱线和下部纱线捻接的作业,并通过接头电清24检测。接头电清2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
接着,参照图2到图6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的纺纱机构中纱线25检测到缺陷的情况下的动作。
当上部纱线和下部纱线被引导到捻接器22时,进行该捻接器22进行的接头。在接头过程中,纺纱装置11进行的纺纱也被继续纺纱。由于在接头过程中,卷绕装置36进行的卷绕停止,但在该期间,纱线25仍从纺纱装置11连续地送出,因此,连续将纱线25卷绕到储纱罗拉19上,防止纱线25的松弛。
当捻接器22进行的接头结束时。单元控制器控制卷绕辊21旋转带动筒管15转动,重新开始纱线25的卷绕。另外,筒管15与卷绕辊21始终保持接触,防止筒管15与卷绕辊21分开合上产生冲击。
由此,由于不需要设置调整筒管15位置的特殊机构,能够简化捻接作业台车4的结构。
吸纱管23捕捉并引导来自纺纱装置11和输出罗拉16送出的纱线25。捻接器22将由吸纱嘴28吸到下纱头31,带入规定位置上的下纱头(下部纱线)与被吸纱管23捕捉并引导的纱线25捻接。此为捻接作业台车4的工作原理
由此,在没有卷装制动部,逆转辊的情况下,不需要对筒管15制动、反转退绕纱疵情况下,捻接器22能够精确地进行控制捻接。
如此,没有了对筒管15退绕纱疵、筒管15制动的时间,能够顺利由吸纱嘴28吸到下纱头31带入规定位置上的上纱头,顺利地进行捻接作业台车4进行接头动作。捻接效率提高了15%,并减少了筒管15的磨损和冲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车头控制箱,2纺纱中段,3负压风机车尾箱,4接头小车,5纺纱单元,6纱条,7后辊对,8第三辊对,9中间辊对,10前辊对,11纺纱装置,12负压废纱吸口,13剪刀装置,14横动导纱头,15筒管,16输出罗拉,17纺纱电清,18张力传感器,19储纱罗拉,20断纱传感器,21卷绕辊,22捻接器,23吸纱管,24接头电清,25纱线,26锭翼,27储纱传感器,28吸纱嘴,29下部纱线,31纱头,35牵伸装置,36卷绕装置,37纤维束,38机架框,39导轨,41导纱板,42瓷眼,43底座,44剪刀,45驱动件,46限纱板,47过纱瓷,53储纱张力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纺纱单元(5);所述纺纱单元(5)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包括牵伸装置(35)、纺纱装置(11)、输出罗拉(16)和卷绕装置(36);其中,所述输出罗拉(16)的下游,设置有储纱张力器(53),在每个纺纱单元(5)上的储纱张力器(53)的下游侧和卷绕装置(36)的上游侧,设有剪刀装置(13),用于纱线(25)断纱时的切断,并由控制机构进行每个纺纱单元(5)上的纱线(25)运行动作的精准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装置(13)包括导纱板(41)、瓷眼(42)、底座(43)、剪刀(44)、驱动件(45)、限纱板(46)和过纱瓷(47);所述底座(43)底部依次设有剪刀(44)和限纱板(46);限纱板(46)上设有过纱瓷(47),过纱瓷(47)用于将剪刀(44)定位在底座(43)与限纱板(46)之间,底座(43)上安装有导纱板(41),底座(43)与导纱板(41)之间连接有瓷眼(42),底座(43)上活动安装有驱动件(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5)与底座(43)相对活动设置,驱动件(45)驱动剪刀(44)动作,将纱线(25)上的下部纱线(29)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装置(35)设置在纺纱中段(2)的机架框(38)上游附近;所述牵伸装置(35)包括依次布设的后辊对(7)、第三辊对(8)、辊上安装有皮圈的中间辊对(9)和前辊对(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罗拉(16)设在支承纺纱中段(2)的机架框(38)上,输出罗拉(16)将从纺纱装置(11)送出的纱线(25)夹在中间,向储纱张力器(53)输送纱线(25);并通过储纱张力器(53)退绕出纱线(25),再向卷绕装置(36)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36)包括筒管(15)、卷绕辊(21)和横动导纱头(14);所述卷绕辊(21)与筒管(15)的外周面接触进行驱动,横动导纱头(14)引导纱线(25)横动导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罗拉(16)与储纱罗拉(19)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纺纱电清(17)和张力传感器(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捻接作业台车(4),所述捻接作业台车(4)包括捻接器(22)、吸纱管(23)、吸纱嘴(28)和接头电清(24)。
CN202211666998.XA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纺织机构 Pending CN115961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6998.XA CN115961390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纺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6998.XA CN115961390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纺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1390A true CN115961390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9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6998.XA Pending CN115961390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纺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1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787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2573217B1 (en) Spinning unit,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processing method
EP2298971B1 (en) Spinning machine with yarn accumulating roller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JP2013063839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EP2573225B1 (en)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EP2573019B1 (en) Spinning unit with a yarn poo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2016102269A (ja) 糸巻取機
EP286282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211171024U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CN108286093B (zh) 一种纺纱机
CN115961390A (zh) 一种纺织机构
JP201618844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208008981U (zh) 一种纺纱机
CN218478842U (zh) 一种棉混纺纱机
CN111793863B (zh) 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械
CN110699796A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CN109715540B (zh) 纤维机械及其操作方法
JP2013057152A (ja) 糸巻取機
EP3730436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threading method
CN115465731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21155876A (ja) 空気紡績機
JP2022085989A (ja) 紡績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