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7162B - 空气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7162B
CN109137162B CN201810568874.5A CN201810568874A CN109137162B CN 109137162 B CN109137162 B CN 109137162B CN 201810568874 A CN201810568874 A CN 201810568874A CN 109137162 B CN109137162 B CN 109137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driven roller
air
air spinning
mach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88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7162A (zh
Inventor
森秀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37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7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7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7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slivers into fibres; Orienting or straightening fibres, e.g. using guide-rol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2Control of driving or stopp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2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fluid pressure
    • D01H5/525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fluid pressure for top roller ar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56Supports for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565Top roller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气纺纱机(1)具备:对纱条(S)进行牵伸的牵伸装置(6);通过空气的回旋流对从牵伸装置(6)的前罗拉对(17)送出的纤维束(F)加捻来生成纱线(Y)的空气纺纱装置(7);和检测有无纱线(Y)的出口传感器(51),牵伸装置(6)具备移动部(100),该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上罗拉(17b)与下罗拉(17a)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上罗拉(17b)从下罗拉(17a)及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在纺纱动作中断时,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空气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纺纱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空气纺纱机,具备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和对由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的空气纺纱装置。这种空气纺纱机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38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在纺纱动作中断的情况下,从牵伸装置送出的纤维束有时会滞留在牵伸装置中的离空气纺纱装置最近的(最下游的)罗拉对与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之间。这种情况下,构成牵伸装置的最下游的罗拉对的从动罗拉有时会与滞留的纤维束互相摩擦而磨损。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在纺纱动作中断时抑制牵伸装置的最下游的从动罗拉受损的空气纺纱机为目的。
本发明的空气纺纱机具备: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具有第一罗拉对及第二罗拉对,并对纤维束进行牵伸;空气纺纱装置,该空气纺纱装置通过空气的回旋流对从第一罗拉对送出的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引出装置,该引出装置从空气纺纱装置引出纱线;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对由引出装置引出的纱线进行卷绕;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有无纱线;和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将由空气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与由卷绕装置卷绕的纱线连接,第一罗拉对由第一驱动罗拉及第一从动罗拉构成,第二罗拉对由第二驱动罗拉及第二从动罗拉构成,牵伸装置具备:移动部,该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第一从动罗拉与第一驱动罗拉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第一从动罗拉从第一驱动罗拉及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和牵伸摇架,该牵伸摇架使第二从动罗拉与第二驱动罗拉抵接,在纱线的纺纱动作中断时,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且牵伸摇架维持第二从动罗拉与第二驱动罗拉抵接的状态。
在该空气纺纱机中,在纺纱动作中断时第一从动罗拉位于分离位置。即,即使在纺纱动作中断的同时或刚中断之后从牵伸装置送出的纤维束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附近,由于第一从动罗拉位于分离位置,所以也能避免第一从动罗拉与滞留的纤维束互相摩擦。由此,空气纺纱机能够抑制在纺纱动作中断的同时或中断之后牵伸装置的最下游的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空气纺纱装置具备:纤维引导部,该纤维引导部对从牵伸装置送出的纤维束进行引导;喷嘴块,该喷嘴块具有通过回旋流使由纤维引导部引导来的纤维束的纤维旋转的纺纱室、以及供用于产生回旋流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具有将在纺纱室中回旋后的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以及供对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在自未从牵伸装置送出纤维束的状态开始纱线生成的出纱纺纱时,通过至少从第二喷嘴喷射空气,而将由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从纤维引导部引入纺纱室。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回旋流生成纱线的空气纺纱机中,即使在由于牵伸速度(在与环锭精纺机比较时)为高速,例如出纱纺纱失败而中断了纺纱动作的情况下,也能特别抑制牵伸装置的最下游的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检测装置未检测到纱线的情况下,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所谓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检测装置未检测到纱线的情况是指空气纺纱装置的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在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由于有时会从牵伸装置向着空气纺纱装置继续送出纤维束,所以纤维束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附近。通过在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能够抑制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在空气纺纱装置中的纱线生成过程中检测装置未检测到纱线的情况下,空气纺纱装置停止纱线的生成,且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由于断纱等而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纱线的情况下,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根据断纱的状况,纤维束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附近。即使是这种情况下,通过由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也能抑制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纱线中的纱线缺陷,在空气纺纱装置中的纱线生成过程中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在除去纱线的缺陷部分之后,通过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在因检测到纱线缺陷而切断纱线时或刚切断之后从牵伸装置送出的纤维束,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附近。即使是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也能通过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来抑制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移动部在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即,在向空气纺纱装置的纤维束的供给完全停止之前,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迅速移动。由此,即使是牵伸装置以高速将纤维束向空气纺纱装置输送的情况下,空气纺纱机也能抑制因纤维束的滞留而导致从动罗拉受损。
也可以是,移动部具备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伸长或缩短来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通常,通过被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气缸能够通过提高空气的压力而迅速伸长或收缩。因此,移动部能够通过使用第一气缸来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迅速移动。
也可以是,移动部具备使第一从动罗拉移动的控制杆,通过操作控制杆来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这种情况下,移动部例如能够在操作控制杆的操作人员所期望的时机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
也可以是,牵伸装置还具备将第一从动罗拉向着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这种情况下,牵伸装置能够通过第一罗拉对在对纤维束加压的状态下将纤维束夹入,从而能够由第一罗拉对在不打滑的情况下对纤维束进行牵伸。
也可以是,空气纺纱机还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能够通过吸引装置来吸引附着于第一从动罗拉等的纤维。另外,空气纺纱机能够与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联动地使吸引装置移动。
也可以是,空气纺纱机中设有多个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备牵伸装置、空气纺纱装置、引出装置、卷绕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接纱装置相对于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设置有一个、或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分别设置,设于多个纺纱单元的各个牵伸装置的移动部互相独立地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能够在不影响其它纺纱单元的纺纱动作的情况下使所期望的纺纱单元的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例如,能够在使其它纺纱单元的纺纱动作继续的状态下进行所期望的纺纱单元的第一从动罗拉的更换作业等。
也可以是,在空气纺纱机中,多个纺纱单元还分别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能够通过各纺纱单元具备的吸引装置来吸引附着于纺纱单元各自的第一从动罗拉等的纤维。另外,空气纺纱机能够在各纺纱单元中与移动部使第一从动罗拉向分离位置移动联动地使吸引装置移动。
也可以是,多个牵伸装置还分别具备将第一从动罗拉向着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设于多个所述牵伸装置的各个加压部互相独立地将第一从动罗拉向着第一驱动罗拉推压。这种情况下,牵伸装置能够通过第一罗拉对在对纤维束加压的状态下将纤维束夹入,从而能够由第一罗拉对在不打滑的情况下对纤维束进行牵伸。另外,空气纺纱机能够与其它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加压状态无关地将所期望的纺纱单元的第一从动罗拉向第一驱动罗拉推压。即,即使是其它纺纱单元中的第一从动罗拉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在所期望的纺纱单元中继续纺纱动作。
也可以是,加压部具备弹簧或者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伸长或收缩、或者通过弹簧的弹力,将第一从动罗拉向着第一驱动罗拉推压。在加压部具备第二气缸的情况下,加压部通过调整向第二气缸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而能够容易地变更推压第一从动罗拉的压力。在加压部具备弹簧的情况下,加压部不接受空气等的供给就能够将第一从动罗拉向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也可以是,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能够一边使纤维束及纱线在空气纺纱机的高度方向上从下侧朝向上侧行进一边对所生成的纱线进行卷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纺纱动作中断时,能够抑制牵伸装置的最下游的从动罗拉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空气纺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罗拉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下的、移动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移动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上罗拉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的、移动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纺纱单元的控制框图。
图8是变形例中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空气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纱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架4、和第二端架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断开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落纱台车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对卷装P进行落纱,并将新纱管B供给至该纺纱单元2。在第一端架4中,容纳有对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及线头等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等。
在第二端架5中,容纳有对向空气纺纱机1的各部分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并将空气向各部分供给的空气供给部5a(参照图7)、和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架5中设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和输入键43。机台控制装置41集中地管理及控制空气纺纱机1的各部分。显示画面42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及/或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43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引出装置)11、涂蜡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按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而设置,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牵伸装置6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卷绕装置13相比配置于上方。
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而使其成为纤维束F。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第二罗拉对)16、和前罗拉对(第一罗拉对)17。后罗拉对14具有下罗拉14a和上罗拉14b。第三罗拉对15具有下罗拉15a和上罗拉15b。中间罗拉对16具有下罗拉(第二驱动罗拉)16a和上罗拉(第二从动罗拉)16b。前罗拉对17具有下罗拉(第一驱动罗拉)17a和上罗拉(第一从动罗拉)17b。各下罗拉14a、15a、16a、17a由设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或设于各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上罗拉16b设有龙带18b。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下罗拉16a设有龙带18a。
上罗拉14b、15b、16b由牵伸装置6所具备的牵伸摇架6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牵伸摇架65通过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而移动至将上罗拉14b、15b、16b分别推压至下罗拉14a、15a、16a的位置、和上罗拉14b、15b、16b分别从下罗拉14a、15a、16a分离的位置。即,牵伸摇架65使上罗拉14b、15b、16b分别与下罗拉14a、15a、16a抵接。
上罗拉17b由移动部100(参照图4)向下罗拉17a推压。关于移动部100的结构详见后述。即,上罗拉17b相对于其它上罗拉14b、15b、16b独立地向下罗拉17a推压以及从下罗拉17a分离。
牵伸装置6使纱条S从后罗拉对14经由第三罗拉对15及中间罗拉对16向着前罗拉对17行进,由此对纱条S进行牵伸而使其成为纤维束F。
空气纺纱装置7通过空气的回旋流对从牵伸装置6的前罗拉对17送出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空气纺纱装置7具备喷嘴块70和中空引导轴体80。在喷嘴块70中,一边将从牵伸装置6送出的纤维束F向内部引导一边对该纤维束F作用空气的回旋流。加捻后的纤维束F从中空引导轴体80内通过而被送出至外部。回旋流的产生及停止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
喷嘴块70具有纤维引导部71和回旋流产生部72。在纤维引导部71设有对从牵伸装置6送出的纤维束F进行引导的引导孔71a。引导孔71a的牵伸装置6侧的端部是纱条S的入口7a。在回旋流产生部72设有纺纱室73及多个第一喷嘴74。由纤维引导部71保持的针75的前端部75a位于纺纱室73内。
在纺纱室73中,通过空气的回旋流使经由引导孔71a导入的纤维束F的纤维的后端旋转。为了在纺纱室73中产生回旋流,从多个第一喷嘴74向纺纱室73喷射空气。即,用于产生回旋流的空气在多个第一喷嘴74中通过。在回旋流产生部72以与纺纱室73连续的方式设有开口部72a。开口部72a形成为趋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针75防止纤维束F的捻合传递至空气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
中空引导轴体80的上游侧的端部80a形成为趋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并隔着间隙配置于回旋流产生部72的开口部72a内。安装于中空引导轴体80的凸缘状的盖87与支承喷嘴块70的框状的保持架76抵接,由此中空引导轴体80相对于纺纱室73定位。从多个第一喷嘴74喷射到纺纱室73的空气经由在中空引导轴体80的端部80a与回旋流产生部72的开口部72a之间形成的间隙而流入至设于保持架76的减压室77,并与未成为纱线Y的纤维一起排出。
在中空引导轴体80设有通路81及多个第二喷嘴84。通路81将纱线Y(在纺纱室73中回旋后的纤维)向外部送出(引导)。从多个第二喷嘴84向通路81喷射空气。
通路81沿着中空引导轴体80的中心轴线延伸,并以从入口82向着出口83扩展的方式形成。经由空气供给路86及空气流路85向各第二喷嘴84供给空气。
在空气纺纱装置7中,在出纱纺纱期间,至少从多个第二喷嘴84向通路81喷射空气。由此,将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经由引导孔71a送入至纺纱室73。之后,还从多个第一喷嘴74向纺纱室73喷射空气。在纺纱室73中,空气一边向一个方向回旋一边向下游侧(即朝向在中空引导轴体80的端部80a与回旋流产生部72的开口部72a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动。因此,导入至纺纱室73的纤维束F在被施加松散的虚捻的同时被送至通路81的入口82附近。然后,在通路81中,空气一边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回旋一边向下游侧(即朝向通路81的出口83)流动,因此,被送至通路81的入口82附近的纤维束F在被纺纱成绞合纤维状的同时通过通路81而被从出口83导出。
所谓出纱纺纱是指在纺纱开始时或纺纱再次开始时进行的纺纱。即,所谓出纱纺纱是如下的纺纱动作:自未从牵伸装置6向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纤维束F的状态,开始向空气纺纱装置7供给纤维束F,且空气纺纱装置7使用纤维束F开始纱线Y的生成的纺纱动作。在将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卷绕成卷装P的通常纺纱期间,不从第二喷嘴84喷射空气,而从第一喷嘴74喷射空气。
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纱线监视装置8之间设有出口传感器51。出口传感器51在空气纺纱装置7中的纱线Y的出口处检测有无纱线Y。也可以省略出口传感器51。
纱线监视装置8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并基于监视到的信息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纱线监视装置8例如将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纱线Y内含有的异物检测为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还检测断纱(对纱线Y施加过剩张力而断开的情况)等。即,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有无纱线Y以及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仅检测有无纱线Y与有无纱线缺陷中的某一方。
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在没有纱线Y的情况下,张力传感器9无法测定纱线Y的张力。因此,张力传感器9也能检测有无纱线Y。在单元控制器1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及/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切断纱线Y。具体而言,停止向空气纺纱装置7供给空气,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通过另行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纱线蓄留装置11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以下功能:从空气纺纱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基于接纱装置26进行的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蓄留装置11更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至空气纺纱装置7的功能。
具体而言,纱线蓄留装置11具备纱线蓄留罗拉33、对该纱线蓄留罗拉33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34、和纱线钩挂部件35。通过在纱线蓄留罗拉33的外周面缠绕纱线Y而将纱线Y暂时蓄留。
在纱线蓄留罗拉33的下游侧端部安装有纱线钩挂部件35。纱线钩挂部件35以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33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纱线钩挂部件35或纱线蓄留罗拉33中的某一方安装有永久磁铁,并在另一方安装有磁滞材料。通过这些磁性手段,产生抵抗纱线钩挂部件35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33相对旋转的转矩。因此,仅在对纱线钩挂部件35施加了像克服该转矩那样的力的情况(施加了规定以上的纱线张力的情况)下,纱线钩挂部件35能够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33相对地旋转,将缠绕于纱线蓄留罗拉33的纱线Y退绕。在未对纱线钩挂部件35施加克服该转矩的力的情况下,纱线蓄留罗拉33与纱线钩挂部件35一体地旋转,在纱线蓄留罗拉33上蓄留纱线Y。
这样,纱线蓄留装置11以如下方式动作:当下游侧的纱线张力上升时退绕纱线Y,当纱线张力下降(纱线Y要变得松弛)时停止纱线Y的退绕。由此,纱线蓄留装置11能够消除纱线Y的松弛,对纱线Y赋予适当的张力。纱线钩挂部件35以对如上所述施加于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进行吸收的方式动作,由此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对从空气纺纱装置7到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的纱线Y造成影响。
纱线蓄留装置11具备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和缠绕过多检测传感器37。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检测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33是否蓄留了最低限度要求的纱线Y。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能够检测纱线蓄留罗拉33上有无纱线Y。缠绕过多检测传感器37检测是否在纱线蓄留罗拉33上缠绕了超过预先确定的量的纱线Y。
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进行涂蜡。在涂蜡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设有检测有无纱线Y的纱线检测传感器38。
卷绕装置13将由纱线蓄留装置11从空气纺纱装置7引出的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和横动引导器23。摇架臂21将纱管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摇架臂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由支轴24支承,并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绕筒22。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向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引导器23设于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轴25。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将轴25沿卷绕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引导器23使纱线Y以规定幅度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横动。
空气纺纱机1具备多个接纱台车3。接纱台车3相对于每多个(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设有一台。此外,也可以根据空气纺纱机1具备的纺纱单元2的数量而在空气纺纱机1中仅设有一台接纱台车3。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断开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26、吸管27、和吸嘴28。吸管2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支轴31支承,捕捉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26。吸嘴2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支轴32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26。吸管27及吸嘴28通过吸引来捕捉纱线Y。在吸管27内安装有吸引传感器39。吸引传感器39检测有无通过吸管27吸引到的纱线Y。即,吸引传感器39检测是否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了纱线Y。
接纱装置26对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纱。即,接纱装置26进行由空气纺纱装置7生成的纱线Y与由卷绕装置13卷绕的纱线Y的接纱。接纱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将纱线Y机械地连接的打结器等。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反卷方向旋转(反转)。更具体而言,以使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并通过设于接纱台车3的反转用罗拉(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如上所述,出口传感器51、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纱线检测传感器38、以及吸引传感器39作为检测有无纱线Y的检测装置而发挥功能。
接着,对使上罗拉17b移动的移动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图6所示,牵伸装置6具备使上罗拉17b移动的移动部100。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上罗拉17b与下罗拉17a抵接的抵接位置(图4的状态)、和上罗拉17b从下罗拉17a及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分离的分离位置(图6的状态)移动。在图4及图6中,为了表示移动部100的结构而用假想线示出了空气纺纱装置7。在图5中,为了表示移动部100的结构而省略了框架66及吸引装置110。
具体而言,移动部100具有气缸(第一气缸、第二气缸)101和转动部102。转动部102相对于设置在框架66上的固定部66a以能够以轴103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转动部102的一端部将上罗拉17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转动部102的另一端部与气缸101连结。框架66例如是支承各纺纱单元2的至少一部分装置的部件。
气缸101通过被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而伸缩。气缸101具有杆部101a和主体部101b。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101的杆部101a通过空气的压力而向气缸101伸长的方向和气缸101缩短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在主体部101b连接有两个空气供给配管。通过从一方空气供给配管向主体部101b供给空气,杆部101a相对于主体部101b向气缸101伸长的方向移动。通过从另一方空气供给配管向主体部101b供给空气,杆部101a相对于主体部101b向气缸101缩短的方向移动。
通过利用空气的压力使气缸101伸长,从而转动部102以轴103为中心转动,使上罗拉17b与下罗拉17a抵接。在上罗拉17b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下,前罗拉对17对纱条S进行牵伸。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时的压力根据供给至气缸101的空气的压力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前罗拉对17中以预先确定的压力将纱条S夹入的方式对供给至气缸101的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100还作为将上罗拉17b向着下罗拉17a推压的加压部而发挥功能。在移动部100作为加压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气缸101作为通过伸长而将上罗拉17b向着下罗拉17a推压的第二气缸发挥功能。
通过利用空气的压力使气缸101缩短,从而转动部102以轴103为中心转动,使上罗拉17b从下罗拉17a分离。这样,移动部100通过使气缸101伸长而使上罗拉17b向抵接位置移动,并通过使气缸101缩短而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移动部100也可以通过使气缸101缩短而使上罗拉17b向抵接位置移动,并通过使气缸101伸长而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在该结构中,若移动部100作为加压部发挥功能的话,则气缸101作为通过缩短而将上罗拉17b向着下罗拉17a推压的第二气缸发挥功能。
移动部100相对于设置在空气纺纱机1中的多个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而分别设置。分别设于各纺纱单元2的移动部100互相独立地使上罗拉17b向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移动。分别设于各纺纱单元2的移动部100互相独立地将上罗拉17b向着下罗拉17a推压。
纺纱单元2还具有吸引装置110。吸引装置110具有主体部111、吸引嘴112、和可挠部113。主体部111是中空形状的部件,且固定在转动部102上。吸引嘴112从主体部111向着上罗拉17b的附近延伸。在吸引嘴112的前端部设有吸引口112a。吸引口112a相对于上罗拉17b而设置。可挠部113的一端部与主体部111连接。可挠部113的另一端部连接在与设于第一端架4的回收装置相连的吸引管等上。可挠部113例如是波纹状的配管,具有挠性。
吸引装置110固定在移动部100的转动部102上。吸引装置110随着上罗拉17b的移动而移动。吸引装置110相对于设置在空气纺纱机1中的多个纺纱单元2而分别设置。
接着,对移动部100的动作时机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移动部100的动作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具体而言,单元控制器10对从第二端架5的空气供给部5a向气缸101的压缩空气的供给进行控制。通过单元控制器10对向气缸101的压缩空气的供给进行控制,上罗拉17b向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移动。
单元控制器10在纱线Y的纺纱动作中断时,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所谓纺纱动作中断时是指无法进行空气纺纱装置7中的纱线Y的纺纱动作以及卷绕装置13中的纱线Y的卷绕时。例如,所谓纺纱动作中断时是指不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纱线Y时,或者纱线Y被切断或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断开时。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也中断纺纱动作。在纺纱单元2或空气纺纱机1的电源断开以及进行维护的情况等下,也中断纺纱动作。在纺纱动作中断时,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和卷绕装置13的卷绕动作也中断。
单元控制器10基于出口传感器51、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纱线检测传感器38、以及吸引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即使是在纺纱动作中断时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移动至分离位置的情况下,直到由操作人员等对牵伸摇架65进行操作为止,上罗拉14b、15b、16b也都维持与下罗拉14a、15a、16a抵接的状态。
移动部100在上罗拉17b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的移动开始。即,单元控制器10在纺纱动作中断之后、上罗拉17b的旋转完全停止之前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
首先,对出纱纺纱开始时的移动部100的控制进行说明。在出纱纺纱开始后(开始从第二喷嘴84喷射空气之后),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由接纱台车3的吸管27捕捉并被引导至接纱装置26。在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不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纱线Y,不由吸管27捕捉纱线Y。因此,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10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具体而言,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出口传感器51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1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
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设于吸管27的吸引传感器39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单元控制器10还可以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纱线监视装置8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出口传感器51、吸引传感器39、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纱线监视装置8的顺序快速检测出纱纺纱的失败。
接着,对在纺纱动作中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的移动部100的控制进行说明。所谓在纺纱动作中纱线Y断开的情况是指空气纺纱装置7在纱线Y的生成过程中(通常纺纱期间中)通过出口传感器51等不再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单元控制器10在基于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中通过出口传感器51、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以及纱线检测传感器38的至少任一个不再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单元控制器10在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使基于空气纺纱装置7的纱线Y的生成(纺纱动作)中断。
接着,对在纺纱动作中通过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的移动部100的控制进行说明。在通过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线缺陷、单元控制器10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切断纱线Y。换言之,在通过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线缺陷且检测到的纱线缺陷是需要将纱线Y切断来除去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10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且检测到的纱线缺陷是需要将纱线Y切断来除去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10使基于空气纺纱装置7的纱线Y的生成(纺纱动作)中断,将纱线Y切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纺纱机1中,在纺纱动作中断时,通过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即,在纺纱动作中断的同时或刚中断之后,即使从牵伸装置6送出的纤维束F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附近,由于上罗拉17b位于分离位置,所以也能避免上罗拉17b与滞留的纤维束F互相摩擦。由此,空气纺纱机1在纺纱动作中断的同时或中断之后能够抑制牵伸装置6的最下游的空气纺纱装置7侧的从动罗拉(上罗拉17b)受损。
空气纺纱装置7具有供用于在纺纱室73内产生回旋流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74、和供向通路81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84,该通路81将在纺纱室73中回旋后的纤维向外部引导。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装置7能够通过回旋流生成纱线Y。空气纺纱装置7能够通过使空气至少从第二喷嘴84喷射来进行出纱纺纱。
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出口传感器51等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所谓在从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出口传感器51等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是指空气纺纱装置7的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在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直到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停止为止,都从牵伸装置6向着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纤维束F。因此,纤维束F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附近。由于在出纱纺纱失败的情况下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所以能够抑制上罗拉17b受损。在出纱纺纱成功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基于空气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等。
在空气纺纱装置7中的纱线Y的生成过程中出口传感器51等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空气纺纱装置7停止纱线Y的生成,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的移动可以与纱线Y的生成的停止同时开始。在由于断纱等而出口传感器51等无法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根据断纱的状况,纤维束F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附近。即使是这种情况下,通过由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也能抑制上罗拉17b受损。
在空气纺纱装置7中的纱线Y的生成过程中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从抵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在除去纱线Y的缺陷部分之后,通过接纱装置26进行接纱。在因检测到纱线缺陷而切断纱线Y时或刚切断之后从牵伸装置6送出的纤维束F,有时会滞留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7a附近。即使是这种情况下,通过由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也能抑制上罗拉17b受损。
移动部100在上罗拉17b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即,在向空气纺纱装置7的纤维束F的供给完全停止之前,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迅速移动。由此,即使是牵伸装置6以高速将纤维束F向空气纺纱装置7输送的情况下,空气纺纱机1也能抑制因纤维束F的滞留而导致上罗拉17b受损。
移动部100通过使气缸101缩短而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通常,通过被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气缸能够通过提高空气的压力而迅速伸缩。因此,移动部100能够通过使用气缸101来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迅速移动。
空气纺纱机1中设有多个纺纱单元2。设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牵伸装置6的移动部100互相独立地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1能够在不影响其它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的情况下使所期望的纺纱单元2的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例如,空气纺纱机1能够在使其它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继续的状态下进行所期望的纺纱单元2的上罗拉17b的更换作业等。
设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个牵伸装置6的移动部100还作为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的加压部而发挥功能。这种情况下,牵伸装置6能够通过前罗拉对17在对纤维束F加压的状态下将纤维束F夹入,能够由前罗拉对17在不打滑的情况下对纤维束F进行牵伸。另外,空气纺纱机1能够与其它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的加压状态无关地将所期望的纺纱单元2的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即,即使是其它纺纱单元2中的上罗拉17b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在所期望的纺纱单元2中继续纺纱动作。
移动部100使用气缸101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这种情况下,移动部100通过调整向气缸101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而能够容易地变更推压上罗拉17b的压力。
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分别设有安装于移动部100的吸引装置110。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1能够通过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吸引装置110来吸引附着于纺纱单元2各自的上罗拉17b等的纤维。另外,空气纺纱机1能够与移动部100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联动地使吸引装置110移动。
接着,对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中的空气纺纱机1具备多个图8所示的纺纱单元2A来代替图2等所示的纺纱单元2。图8所示的纺纱单元2A沿着纱线Y的行进方向具备与纺纱单元2相同的装置。在纺纱单元2A中,牵伸装置6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卷绕装置13相比配置于下方。纺纱单元2A相对于纺纱单元2而言在从牵伸装置6朝向卷绕装置13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不同。纺纱单元2A具备的各装置与使用图2等说明的纺纱单元2具备的各装置相同,标注与纺纱单元2具备的各装置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具体说明。
纺纱单元2A具备的各装置安装于框架67。纺纱单元2A具备能够储存容纳有纱条S的纱条盒SC的盒储存部68。盒储存部68通过由框架67形成的空间部分而构成。纱条盒SC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牵伸装置6及空气纺纱装置7的下方。纱条盒SC储存在盒储存部68内。容纳于纱条盒SC的纱条S经由省略图示的纱条引导器向牵伸装置6供给。
在本变形例中,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分别设于各纺纱单元2A。但在本变形例中也与实施方式同样地,空气纺纱机1可以具备多个接纱台车3。接纱台车3(接纱装置26)可以相对于每多个纺纱单元2A而设有一台。此外,也可以根据纺纱单元2A的数量而在空气纺纱机1中仅设有一台接纱台车3。
在本变形例中,牵伸装置6也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使上罗拉17b移动的移动部100。在具备本变形例中的纺纱单元2A的空气纺纱机1中,也发挥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牵伸装置6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卷绕装置13相比配置于下方。这种情况下,空气纺纱机1能够一边使纤维束F及纱线Y在高度方向上从下侧朝向上侧行进一边对所生成的纱线Y进行卷绕。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移动部100兼具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的加压部的功能,但空气纺纱机1也可以具备移动部100之外的加压部。例如,空气纺纱机1也可以具备弹簧来作为加压部。可以通过该弹簧的弹力将上罗拉17b向着下罗拉17a推压。在作为加压部而具备弹簧的情况下,加压部不接受空气等的供给就能够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
移动部100也可以具备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的控制杆。该控制杆可以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移动部100例如能够在操作控制杆的操作人员所期望的时机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在移动部100设有控制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使上罗拉17b移动的气缸101。或者,也可以在移动部100中在气缸101的基础上还设置控制杆。这种情况下,除了通过气缸101例如在纺纱动作中断时使上罗拉17b移动之外,还能为了维护作业等而通过由操作人员等操作控制杆来使上罗拉17b向分离位置移动。此外,如上所述,有时移动部100作为加压部发挥功能,通过气缸101伸长或缩短而将上罗拉17b向下罗拉17a推压。这种情况下,在通过操作人员等对控制杆进行操作时,可以停止向气缸101的空气供给。另外,设于移动部100的控制杆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操作控制杆来使上罗拉17b从分离位置向抵接位置移动的结构。设于移动部100的控制杆并不限定于由操作人员操作,也可以由设于纺纱单元2、2A的其它装置、接纱台车3、以及机器人中的至少任一个来操作。
也可以基于设置在落纱台车中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有无出纱纺纱的失败。该落纱台车具备在出纱纺纱时捕捉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并将其向供给至纺纱单元2的新纱管B引导的吸嘴(引导部)。例如,这种落纱台车可以在将新纱管B供给至纺纱单元2的同时或供给之后,将由吸嘴捕捉到的纱线Y引导至新纱管B。在这种落纱台车的吸嘴上设有检测有无被吸引来的纱线Y的传感器(检测装置)。这种情况下,与出口传感器51等同样地,也可以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有无出纱纺纱的失败。
实施方式中的空气纺纱机1可以具备将尚未卷绕纱线Y的新纱管B供给至纺纱单元2的作业台车来代替落纱台车。该作业台车具备在出纱纺纱时捕捉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并将其向新纱管B引导的吸嘴(引导部)。在该作业台车的吸嘴上设有检测有无被吸引来的纱线Y的传感器(检测装置)。这种情况下,与出口传感器51等同样地,也可以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有无出纱纺纱的失败。
对于实施方式中的纺纱单元2,也可以与变形例同样地分别设有进行接纱动作的接纱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
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牵伸装置6也可以在使上罗拉17b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抵接位置之后、且再次开始牵伸动作之前,使前罗拉对17向与牵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堵塞在空气纺纱装置7的入口的纤维屑引出。所引出的纤维屑可以通过设于下罗拉17a与空气纺纱装置7之间的省略图示的吸引孔来吸引。之后,再次开始基于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和基于空气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等。
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纱线监视装置8设于纱线蓄留装置11的上游侧,但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设于纱线蓄留装置11的下游侧。另外,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设有出口传感器51等各种检测装置,但也可以是在涂蜡装置12的位置仅设置纱线监视装置8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有无纱线Y。
也可以将出口传感器51、张力传感器9、吸引传感器39和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的全部或至少任一个省略。在设置出口传感器51的情况下,吸引传感器39可以省略。在设置吸引传感器39的情况下,出口传感器51可以省略。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也可以不用于移动部100的控制,而仅用于纱线蓄留罗拉33的旋转的控制。也可以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出口传感器51、吸引传感器39、以及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的全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出纱纺纱的失败。也可以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出口传感器51、吸引传感器39、以及蓄留量检测传感器36中的至少任一个来检测出纱纺纱的失败。
空气纺纱装置7也可以通过纤维引导部71的下游侧端部代替针75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合传递至空气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另外,空气纺纱装置7也可以具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对纤维束F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嘴来代替上述结构。
在纺纱单元2、2A中,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由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在由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空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及/或机械性补偿器等。
在空气纺纱机1中,通过来自第二端架5的动力(即多个纺纱单元2、2A共通地)对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的至少一个及横动引导器23进行驱动。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纺纱单元2、2A独立地驱动纺纱单元2、2A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卷绕装置13等)。
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针对纺纱单元2、2A的每一个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及纱线监视装置8。
在图1中,图示了空气纺纱机1卷绕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也能卷绕锥形状的卷装。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的横动会产生纱线Y的松弛,但该松弛能够由纱线蓄留装置11吸收。关于各结构的材料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材料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及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牵伸装置6具备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和前罗拉对17的方式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前罗拉对(在纤维束的搬送路径上配置于离空气纺纱装置最近的位置的罗拉对)也可以作为其它装置的一部分而构成。例如也可以是,纺纱单元具备将由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向空气纺纱装置供给的供给装置,前罗拉对包含在供给装置的一部分中。前罗拉对既可以包含在对纤维束进行牵伸的牵伸装置或将纤维束向空气纺纱装置供给的供给装置中,也可以不包含在其它装置中而是单独设置。
纺纱单元2、2A也可以以进行预热运转的方式构成。这种情况下,在纱条S(纤维束F)未置于牵伸装置6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6运转。具体而言,通过对设于空气纺纱机1及/或纺纱单元2、2A的省略图示的预热运转指示按钮进行操作,前上罗拉17a向接触位置移动,牵伸装置6空转。当预热运转结束时,移动部100也可以使前上罗拉17a向分离位置移动。

Claims (53)

1.一种空气纺纱机,具备: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具有第一罗拉对及第二罗拉对,并对纤维束进行牵伸;
空气纺纱装置,该空气纺纱装置通过空气的回旋流对从所述第一罗拉对送出的所述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
引出装置,该引出装置从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引出所述纱线;
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对由所述引出装置引出的所述纱线进行卷绕;
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有无所述纱线;和
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将由所述空气纺纱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与由所述卷绕装置卷绕的所述纱线连接,
所述第一罗拉对由第一驱动罗拉及第一从动罗拉构成,
所述第二罗拉对由第二驱动罗拉及第二从动罗拉构成,
所述牵伸装置具备:
移动部,该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与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第一驱动罗拉及所述空气纺纱装置的入口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和
牵伸摇架,该牵伸摇架使所述第二从动罗拉与所述第二驱动罗拉抵接,
在所述纱线的纺纱动作中断的同时或刚中断之后,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且所述牵伸摇架维持所述第二从动罗拉与所述第二驱动罗拉抵接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
纤维引导部,该纤维引导部对从所述牵伸装置送出的所述纤维束进行引导;
喷嘴块,该喷嘴块具有通过所述回旋流使由所述纤维引导部引导来的所述纤维束的纤维旋转的纺纱室、以及供用于产生所述回旋流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和
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具有将在所述纺纱室中回旋后的所述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以及供对所述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
在自未从所述牵伸装置送出所述纤维束的状态开始所述纱线的生成的出纱纺纱时,通过至少从所述第二喷嘴喷射空气,而将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所述纤维束从所述纤维引导部送入所述纺纱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在从所述出纱纺纱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所述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纱线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纱线的情况下,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停止所述纱线的生成,且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纱线的情况下,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停止所述纱线的生成,且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纱线的情况下,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停止所述纱线的生成,且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除了检测有无所述纱线之外还检测有无包含在所述纱线中的纱线缺陷,
在所述空气纺纱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一从动罗拉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具备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一气缸,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伸长或缩短来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具备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移动的控制杆,通过操作所述控制杆来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移动部具备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移动的控制杆,通过操作所述控制杆来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
31.根据权利要求1~24、27、29、3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还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还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还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还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35.根据权利要求1~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设有多个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备所述牵伸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所述引出装置、所述卷绕装置、以及所述检测装置,
所述接纱装置相对于规定数量的所述纺纱单元设置有一个、或相对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分别设置,
设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的各个所述牵伸装置的所述移动部互相独立地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设有多个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备所述牵伸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所述引出装置、所述卷绕装置、以及所述检测装置,
所述接纱装置相对于规定数量的所述纺纱单元设置有一个、或相对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分别设置,
设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的各个所述牵伸装置的所述移动部互相独立地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设有多个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备所述牵伸装置、所述空气纺纱装置、所述引出装置、所述卷绕装置、以及所述检测装置,
所述接纱装置相对于规定数量的所述纺纱单元设置有一个、或相对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分别设置,
设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的各个所述牵伸装置的所述移动部互相独立地使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多个所述纺纱单元还分别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多个所述纺纱单元还分别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多个所述纺纱单元还分别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罗拉而设置的吸引口。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多个所述牵伸装置还分别具备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
设于多个所述牵伸装置的各个所述加压部互相独立地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42.根据权利要求36~4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多个所述牵伸装置还分别具备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的加压部,
设于多个所述牵伸装置的各个所述加压部互相独立地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4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加压部具备弹簧或者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伸长或收缩、或者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44.根据权利要求29、30、4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加压部具备弹簧或者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伸长或收缩、或者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加压部具备弹簧或者通过空气的压力而伸缩的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伸长或收缩、或者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第一从动罗拉向着所述第一驱动罗拉推压。
46.根据权利要求1~24、27、29、30、32~34、36~41、43、4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4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4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4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5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5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52.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53.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空气纺纱机,其中,所述牵伸装置的入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卷绕装置相比配置于下方。
CN201810568874.5A 2017-06-28 2018-06-05 空气纺纱机 Active CN109137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6354A JP2019007115A (ja) 2017-06-28 2017-06-28 空気紡績機
JP2017-126354 2017-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7162A CN109137162A (zh) 2019-01-04
CN109137162B true CN109137162B (zh) 2022-04-12

Family

ID=6221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8874.5A Active CN109137162B (zh) 2017-06-28 2018-06-05 空气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21650A1 (zh)
JP (1) JP2019007115A (zh)
CN (1) CN1091371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271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DE10222740A1 (de) * 2002-05-23 2003-12-0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CN102230238A (zh) * 2011-06-02 2011-11-02 张家港市广大纺机有限公司 紧密纺摇架中导向皮辊卡爪的安装结构
EP2679711A1 (de) * 2012-06-19 2014-01-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in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CN103526353A (zh) * 2013-10-10 2014-01-22 陈伟雄 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方法
CN104651984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6527A (ja) * 1982-10-07 1984-04-16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結束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糸継方法
EP1431433A1 (de) * 2002-12-20 2004-06-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treckwerk-Konstruktion
JP2011038225A (ja)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271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DE10222740A1 (de) * 2002-05-23 2003-12-0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CN102230238A (zh) * 2011-06-02 2011-11-02 张家港市广大纺机有限公司 紧密纺摇架中导向皮辊卡爪的安装结构
EP2679711A1 (de) * 2012-06-19 2014-01-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in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CN103526353A (zh) * 2013-10-10 2014-01-22 陈伟雄 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方法
CN104651984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7162A (zh) 2019-01-04
EP3421650A1 (en) 2019-01-02
JP2019007115A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63839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EP3025995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EP3075890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4529977B2 (ja) コアヤーン紡績機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9137162B (zh) 空气纺纱机
CN109911694B (zh)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15081157A (ja) 糸巻取機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EP3103902B1 (en) Spinning machine
EP3330416A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JP201618844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10029412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EP3095742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16037685A (ja) 紡績機
CN108286093B (zh) 一种纺纱机
EP3517663A1 (en) Spinning machine
JP2016017253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2023054863A (ja) 糸巻取機
JP2022085989A (ja) 紡績機
WO2018056468A1 (ja) 繊維機械
JP2022130239A (ja) 紡績機
JP2021127535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CN115467055A (zh) 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