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4227B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4227B
CN110654227B CN201910520877.6A CN201910520877A CN110654227B CN 110654227 B CN110654227 B CN 110654227B CN 201910520877 A CN201910520877 A CN 201910520877A CN 110654227 B CN110654227 B CN 110654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cooling device
opening
fog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08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4227A (zh
Inventor
小关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5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4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5Front-end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18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front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紧凑且具有能够使吸入车辆内部的风量增多的引导部。一种车辆(100)的前部结构,其具备:前格栅开口部(103),其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散热器(106),其配置在前格栅开口部(103)的车辆后方;开口部(101),其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冷却装置(2),其配置在开口部(101)的车辆后方;以及引导部(10),其配置在开口部(101)与冷却装置(2)之间,将行驶风引导向冷却装置(2),引导部(1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1),其沿着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延伸部(12),其从主体部(11)向车宽方向中央延伸,且将来自前格栅开口部(103)的行驶风引导向冷却装置(2)。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结构:在车辆的内部配置冷却装置,从用于安装设置在车辆的前方的雾灯的雾灯开口部吸入空气并供给到冷却装置。此时,提出在冷却装置的前方设置筒状的引导部,以从雾灯开口部向冷却装置引导空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6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高效率地向冷却装置供给空气,优选增多从雾灯开口部吸入的空气的风量。但是,雾灯开口部形成在安装雾灯的位置,因而比较小,因此存在风量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若为了增多风量而增大引导部,则在车辆的内部占据的面积增大,难以配置其他的结构物。因此,要求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紧凑且具有能够使吸入车辆内部的风量增多的引导部。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前格栅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前格栅开口部103),其配置在车辆(例如后述的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散热器(例如后述的散热器106),其配置在所述前格栅开口部的车辆后方;开口部(例如后述的雾灯开口部101),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冷却装置(例如后述的ATF冷却器2),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后方;以及引导部(例如后述的引导部10),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将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引导部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例如后述的主体部11),其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延伸部(例如后述的延伸部12),其从该主体部向车宽方向中央延伸,且将来自所述前格栅开口部的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
(2)可以是,所述车辆的前部结构还具备车辆结构部(例如后述的隔板5),所述车辆结构部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具有从所述散热器的宽度方向端部向车辆后方弯曲的支撑部(例如后述的支撑部51)及从该支撑部向上方延伸的板部(例如后述的板部52),所述延伸部将从所述前格栅开口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沿着所述车辆结构部流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
(3)可以是,所述延伸部具有从车辆方向后方到前方朝向车宽方向中央倾斜地延伸的延伸壁(例如后述的延伸壁121),所述板部以沿着所述延伸壁的倾斜的方式配置。
(4)可以是,所述延伸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
(5)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容纳前轮(例如后述的前轮32)的车轮罩部(例如后述的车轮罩部3),所述车轮罩部配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所述车轮罩部具有前方侧面部(例如后述的前方侧面部30),在所述前方侧面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与所述车轮罩部内的空间的多个贯通孔(例如后述的贯通孔301),所述延伸部以封闭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的方式延伸。
(6)可以是,所述开口部以具有一部分沿车辆前后方向开通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雾灯(例如后述的雾灯102),在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引导部的车宽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雾灯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较大,在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延伸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雾灯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较大。
(7)可以是,所述延伸部的车辆方向前端部(例如后述的延伸部前端部12a)位于比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部(例如后述的主体部前端部11c)靠后方的位置。
根据(1)所述的发明,与从开口部流入的行驶风一同,从前格栅开口部流入的行驶风也能够被引导到冷却装置。能够充分确保吹到冷却装置的行驶风的风量,因此能够高效地对车辆内部进行冷却。
根据(2)所述的发明,从前格栅开口部与散热器之间沿着车辆结构部流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被延伸部引导到冷却装置,因此当确保行驶风的风量时,能够利用配置在车辆的内部的车辆结构部的形状。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吹到冷却装置的行驶风的风量。
根据(3)所述的发明,能够将沿着板部的行驶风沿着延伸壁的倾斜吸入向引导部侧,并吹到冷却装置。因此,能够使风量增加,并且能够利用配置在车辆的内部的板部的形状。
根据(4)所述的发明,延伸部中的风压提高,能够将强行驶风输送到冷却装置。
根据(5)所述的发明,利用前轮的旋转经由贯通孔吸入行驶风,另一方面,从前格栅开口部吸入的一部分行驶风被延伸部遮蔽。因此,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侧的气压变为负压,在冷却装置的前后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使吸入的行驶风的风量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根据(6)所述的发明,在开口部内安装有雾灯,即使车辆与外部的结构物碰撞而雾灯嵌入车辆的内部,引导部也能够纳入雾灯,因此能够防止雾灯越过引导部而与车辆后方的结构物碰撞。
根据(7)所述的发明,延伸部的前端部位于比主体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从车辆的前方向引导部内更多地吸入流动的行驶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紧凑且具有能够使吸入车辆内部的风量增多的引导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轮罩部的立体图。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a)图是立体图,(b)图示出俯视图。
图5是说明流入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的空气的流路及气压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车辆的前部结构;
2:ATF冷却器(冷却装置);
3:车轮罩部;
5:隔板;
10:引导部;
11:主体部;
12:延伸部;
31:前方侧面部;
51:支撑部;
52:板部;
100:车辆;
101:雾灯开口部;
102:雾灯;
103:前格栅开口部;
106:散热器;
301:多个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的前方的局部主视图,仅示出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一侧。车辆100是四轮汽车,如图1所示,在车辆100的前表面配置有作为开口部的雾灯开口部101、雾灯102、前格栅开口部103、前格栅104以及前保险杠105。
前保险杠105是覆盖车辆100的前表面的外形部件,并配置成沿着车辆100的宽度方向延伸。
前格栅开口部103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前格栅开口部103是贯通前保险杠105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而连通车辆100的外部与内部的开口部。前格栅开口部103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长的形状。
前格栅104是安装在前格栅开口部103处的金属制的格子状的板部件。前格栅104构成为在网部分104a的地方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上下分离的长条板部104b,前格栅104形成为从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内部吸入空气。
雾灯开口部101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附近。雾灯开口部101是贯通前保险杠105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连通车辆100的外部与内部的开口部。在雾灯开口部101处设置有金属制的网101a。
雾灯102具有细长的形状,以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安装于雾灯开口部101的网101a处。如图1所示,在雾灯102安装于雾灯开口部101的状态下,在雾灯开口部101处,在雾灯102的周围具有一部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开通的网101a的开口。雾灯102具有配置在前表面侧的多个LED。
图2是车辆100的前方的局部平面图。如图2所示,车辆100还具有散热器106、作为车辆结构部的隔板5、作为冷却装置的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2、引导部10以及车轮罩部3。
散热器106配置在前格栅开口部103的车辆后方。散热器106是被经由前格栅104吸入的空气冷却从而冷却电容器等的热交换器。
隔板5是与车辆100的框架连接来构成车辆100的车辆100的前方部分的框部。隔板5具有支撑部51及板部52。支撑部51与散热器106连接,从散热器10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向车辆100的后方侧弯曲。板部52具有:板状的板状部件52a,其从支撑部51向上方延伸;以及管状的加强部52b,其相对于向上方延伸的板状部件52a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参照图1)。板部52配置成沿着后面详述的引导部10的延伸部12。
ATF冷却器2配置在雾灯开口部101的车辆后方,且后述的车轮罩部3的近前。ATF冷却器2具有进深方向的尺寸小的大致薄长方体的形状,在ATF冷却器2内部容纳有热交换介质。ATF冷却器2被从雾灯开口部101流入车辆内部的行驶风冷却,对位于车辆后方的变速器(未图示)的工作油以及车轮罩部3内进行冷却。
图3是从车辆100的后方侧观察车轮罩部3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车轮罩部3配置在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是在内侧容纳车轮(图3中图示了前轮32)、制动器321及制动钳322的车体凹部。车轮罩部3具有面对前轮32的前方侧面部30,在该前方侧面部30形成有连通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与车轮罩部3内的空间的多个贯通孔301。
返回图2,引导部10被配置在雾灯开口部101与ATF冷却器2之间,将从雾灯开口部101流入的行驶风引导向ATF冷却器2。
图4中(a)示出引导部10的立体图,图4中(b)示出俯视图。如图2及图4中(a)及图4中(b)所示,引导部10具有主体部11及延伸部12,是由树脂成型的部件。
主体部11沿着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为大致筒状。主体部11的ATF冷却器2侧的端部是沿着ATF冷却器2的外缘的方形筒状,并与ATF冷却器2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主体部11的底面部11a具有以下这样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从底面部11a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的前表面沿着车辆100的前表面倾斜的形状以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后方扩展的方式倾斜。主体部11的顶面部11b向上方倾斜。
延伸部12通过使主体部1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向与主体部1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车宽方向中央延伸而形成。延伸部12的位于车辆方向前端的延伸部前端部12a位于比主体部11的前端的主体部前端部11c靠后方的位置。
如图4中(b)所示,延伸部12具有从车辆方向后方到前方以向车宽方向中央倾斜的方式延伸的延伸壁121。如图2所示,板部52位于延伸壁121的倾斜方向的前方,板部52及延伸壁121从前格栅开口部103以位于延伸壁121的虚拟延长线I上的方式排列,板部52被配置成沿着延伸壁121的倾斜。
如图1所示,延伸部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2比主体部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1小。如图1及图4中(a)所示,延伸部12在比主体部1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稍微靠上方处以局部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如图2及图4中(b)所示,延伸部12在俯视观察时为大致三角形,如图4中(a)所示,延伸部12从与ATF冷却器2连接的引导部10的车辆后方侧向以前方侧扩展的方式倾斜。延伸部12将从前格栅开口部103流入的行驶风引导向ATF冷却器2。
如图1所示,延伸部12被配置成在与隔板5的板部52之间夹着空间。此外,延伸部12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的端部与板部52的板状部件52a相对,并且,板部52的加强部52b位于延伸部12的上方,因此加强部52b与延伸部12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错开。
此外,在引导部10中的形成有延伸部12的部分处,如图1及图2所示,在正面观察车辆时,组合主体部11与延伸部12的整个引导部1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1与雾灯102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2大致相同或更大,形成为雾灯102收纳在引导部10的最大宽度内。
此外,延伸部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2与雾灯102的配置在延伸部12侧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3大致相同或更大。
因此,即使车辆100与外部的物体碰撞而车体以雾灯102埋入车辆100的内侧的方式变形,雾灯102也是通过后退到从引导部10内的从雾灯102的后方到ATF冷却器2为止的空间内而停止,被配置成不易影响位于比引导部10靠后方的位置的车辆100的内部结构。
图5是说明流入车辆100的前部的空气的流路及气压的说明图。参照图5,对车辆100的前部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图5中,用H表示压力高的部分,用L表示压力低的部分。
如图5所示,行驶风从雾灯开口部101被引导部10的主体部11引导而流向车辆后方。将来自该雾灯开口部101的行驶风的流路设为第1流路A1。行驶风碰到ATF冷却器2而对内部的热交换介质进行冷却,由此,从ATF冷却器2对后方的车辆100的内部空气进行冷却。被ATF冷却器2冷却后的空气从形成于车轮罩部3的前方侧面部30的贯通孔301流入车轮罩部3内,对变速器的工作油、前轮32、制动器321、制动钳322等进行冷却。此时,在车辆100行驶时,前轮32旋转,由此吸入来自前方的空气,因此在第1流路A1中,从后方侧施加负压,第1流路A1的风量增加。
此外,行驶风当从前格栅开口部103流入时,碰撞到散热器106等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的结构物,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因此,从前格栅开口部103流入的行驶风从前格栅开口部103与散热器106之间沿着隔板5向车辆100的后方流动。将从前格栅开口部103沿着隔板5朝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的流路设为第2流路A2。在第2流路A2中流通的行驶风沿着支撑部51及板部52流动,被延伸部12引导而与第1流路A1合流,朝向引导部10的后方的ATF冷却器2。延伸部12以封闭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的方式从主体部11延伸。因此,在第2流路A2的下游侧处的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空气的流动被延伸部12阻止,因此延伸部12的后方变为负压,延伸部12的近前侧的压力增大。因此,延伸部12的存在也使得车辆100前部的后方侧变为负压,容易向后方侧吸入空气。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的前部结构1,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车辆100的前部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中央的前格栅开口部103和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雾灯开口部101,在该车辆100的前部,设置有将行驶风从雾灯开口部101引导向ATF冷却器2的引导部10。此外,将引导部10构成为包括:筒状的主体部11,其沿着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延伸部12,其从主体部11向车宽方向中央延伸,且将来自前格栅开口部103的行驶风引导向ATF冷却器2。
由此,与设置有仅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部的情况相比,与从雾灯开口部101流入的行驶风一同,从前格栅开口部103流入的行驶风也能够被引导到ATF冷却器2。能够充分确保吹到ATF冷却器2的行驶风的风量,因此能够高效地对车辆100内部进行冷却。
在车辆100的前部设置有隔板5,该隔板5与散热器106连接,具有从散热器106的宽度方向端部向车辆后方弯曲的支撑部51及从支撑部51向上方延伸的板部52。从前格栅开口部103与散热器106之间沿着隔板5流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被延伸部12引导到ATF冷却器2,因此当确保行驶风的风量时,能够利用配置在车辆100的内部的隔板5的形状。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吹到ATF冷却器2的行驶风的风量。
在延伸部12设置有从车辆方向后方到前方朝向车宽方向中央倾斜地延伸的延伸壁121,将隔板5的板部52形成为沿着延伸壁121的倾斜的形状。因此,能够用延伸壁121引导沿着板部52的行驶风,同时吸入到延伸部12,并吹到ATF冷却器2。因此,能够使风量增加,并且能够利用配置在车辆100的内部的板部52的形状,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使延伸部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主体部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延伸部12形成得狭窄。因此,延伸部12中的风压提高,能够将强行驶风输送到ATF冷却器2。
在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配置容纳前轮32的车轮罩部3。此外,将车轮罩部3构成为包括前方侧面部30,在该前方侧面部30形成有连通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与车轮罩部3内的空间的多个贯通孔301,使延伸部12延伸以利用延伸部12封闭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利用前轮32的旋转经由贯通孔301吸入行驶风,另一方面,从前格栅开口部103吸入的一部分行驶风被延伸部12遮蔽。因此,ATF冷却器2的车辆后方侧的气压变为负压,在ATF冷却器2的前后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使吸入的行驶风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在雾灯开口部101的一部分,以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开通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雾灯102。此外,将引导部1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设为在正面观察车辆时与雾灯10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较大。此外,将延伸部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在正面观察车辆时与雾灯10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较大。由此,即使车辆100与外部的结构物碰撞而雾灯102嵌入车辆100的内部,引导部10也能够纳入雾灯102,因此能够防止雾灯102越过引导部10而与车辆后方的结构物碰撞。
使延伸部前端部12a位于比主体部前端部11c靠后方的位置。由此,能够从车辆的前方向引导部内更多地吸入流动的行驶风。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上述发明的范围内,例如雾灯102、引导部10或隔板5等的形状能够根据车型等适当地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开口部作为安装雾灯的雾灯开口部进行示例并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车辆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开口,则可以不是安装雾灯的开口部。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所述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
前格栅开口部,其配置在车辆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
散热器,其配置在所述前格栅开口部的车辆后方;
开口部,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
冷却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后方;
引导部,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将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以及
车辆结构部,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并具有从所述散热器的宽度方向端部向车辆后方弯曲的支撑部以及从该支撑部向上方延伸的板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其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延伸部,其从该主体部向车宽方向中央延伸,且将来自所述前格栅开口部的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
所述延伸部具有从车辆方向后方到前方朝向车宽方向中央倾斜地延伸的延伸壁,
所述板部位于所述延伸壁的倾斜方向的前方,并配置成排列在从所述延伸壁延伸的虚拟延长线上,
所述延伸部将从所述前格栅开口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沿着所述车辆结构部流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引导向所述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容纳前轮的车轮罩部,所述车轮罩部配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
所述车轮罩部具有前方侧面部,在所述前方侧面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与所述车轮罩部内的空间的多个贯通孔,
所述延伸部以封闭所述冷却装置的车辆后方侧的空间的方式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以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开通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雾灯,
在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引导部的车宽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雾灯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所述引导部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比所述雾灯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在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延伸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雾灯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所述延伸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所述雾灯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车辆方向前端部位于比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CN201910520877.6A 2018-06-29 2019-06-17 车辆的前部结构 Active CN110654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5265 2018-06-29
JP2018125265A JP6672388B2 (ja) 2018-06-29 2018-06-29 車両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4227A CN110654227A (zh) 2020-01-07
CN110654227B true CN110654227B (zh) 2022-10-18

Family

ID=6900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0877.6A Active CN110654227B (zh) 2018-06-29 2019-06-17 车辆的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7747B2 (zh)
JP (1) JP6672388B2 (zh)
CN (1) CN110654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7066B2 (ja) 2020-05-19 2023-1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7406A (ja) * 1998-12-17 2000-06-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冷却風導入構造
JP4563869B2 (ja) * 2005-05-25 2010-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吸気構造
JP2008049815A (ja) * 2006-08-24 2008-03-06 Mazd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08022554A1 (de) * 2008-04-30 2009-11-0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ug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8561741B2 (en) * 2009-04-24 2013-10-22 Honda Motor Co., Ltd. Air guide duct structure for vehicle
DE102010037617A1 (de) * 2010-09-17 2012-03-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einrichtung
US8439143B2 (en) * 2011-02-21 2013-05-14 Honda Motor Co., Ltd. Over 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JP5352605B2 (ja) * 2011-02-21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2236504A (ja) 2011-05-12 2012-12-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ガイド
US8708075B2 (en) * 2012-01-16 2014-04-29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664788B2 (ja) * 2012-04-24 2015-0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装置
JP6504140B2 (ja) * 2016-09-14 2019-04-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4227A (zh) 2020-01-07
US20200001702A1 (en) 2020-01-02
US11077747B2 (en) 2021-08-03
JP6672388B2 (ja) 2020-03-25
JP2020001630A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206B2 (en) Aerodynamically constructed covering part for the underside of a motor vehicle
CN108973913B (zh)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CN108569133B (zh) 车辆的管道构造
CN103625243B (zh) 抽气机格栅
KR20090056425A (ko) 자동차 엔진룸의 언더커버 시스템
US20130228388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8928229A (zh)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CN110654227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493524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8371732B2 (en) Vehicular duct with integrated lighting
JP4563869B2 (ja) 自動車の吸気構造
JP6048389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1189770A (ja)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
JP498501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5123791A (ja) 車両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CN107813698B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
JP372632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5083217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オイル貯留装置
KR101756002B1 (ko) 차량의 흡기시스템
JP2020131889A (ja) 車両用吸気構造
JP2016055751A (ja) 車両のアンダカバー構造
JP3965928B2 (ja) 車両用バンパ
KR100813346B1 (ko) 자동차용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JP2006168635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5247087A (ja) 冷却風取入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