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3931A -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3931A
CN110653931A CN201910959600.3A CN201910959600A CN110653931A CN 110653931 A CN110653931 A CN 110653931A CN 201910959600 A CN201910959600 A CN 201910959600A CN 110653931 A CN110653931 A CN 110653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et
clamp
die table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9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3931B (zh
Inventor
马荣全
和超
赵卫
甄仟
袁熙贤
李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96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3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3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3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3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2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215Feed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 measured quantities from a container or sil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2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curing, setting or hardening
    • B28B11/245Curing con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包括:浇筑第一页板的物料完成后养护至预定强度;将第一页板翻转180°,并对正第二模台放线区域;在第二模台上放置第二夹具,第二夹具的夹板支撑第一页板;抬升第二模台的第一端部,使得第二模台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将布料机中物料按照预设流速利用自重将物料从第一端部的下料端布入边模内,直至第二页板布料完成;放平第二模台并将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养护至预定强度。本公开的布料方法,通过计算墙板、叠合板的混凝土方量,控制布料方量及速度,一次布料到位,解决混凝土布料不均问题,节省布料时间。

Description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双皮墙生产是在A面生产完成后进养护窑,出窑后到翻转工位,通过翻转模台进行翻转后与刚刚浇筑混凝土振捣整平的B面进行拼合,将钢筋笼压入到B面中再次进入养护窑养护,出窑后完成生产。
是在双皮墙生产混凝土布料时,浇筑第一面墙时因为钢筋笼的影响,传统布料斗布料时存在钢筋被混凝土污染问题,清理时费时费力;在浇筑第二面时,传统方式为先浇筑混凝土,再将第一面墙板连带钢筋笼插入到新浇筑的混凝土上,存在压入困难,特别是碰上大的石子时,无法压入,尺寸偏差也不易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的PC构件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布料方式,在浇筑被A面板遮挡的B面板时,将模板一侧太高,利用重力布料的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包括:浇筑第一页板的物料完成后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将第一页板翻转180°,并对正第二模台放线区域;在所述第二模台上放置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将所述第一页板固定在第二模台上;抬升所述第二模台的第一端部,使得所述第二模台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将布料机中物料按照预设流速利用自重将物料从所述第一端部的下料端布入边模内,直至第二页板布料完成;放平所述第二模台并将所述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养护至第二预定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和第二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分别还包括拉毛,所述拉毛形成的粗糙面增强所述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与现浇物料之间的粘合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模台放线区域设置若干边模,所述边模围成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页板适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边模处还设置有侧向支撑,确保边模在倾斜浇筑物料过程中与第二模台的相对位置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页板翻转180°时,所述第一页板通过第一夹具固定至第一模台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页板翻转后,所述下夹板顶住所述第一页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下夹板顶住所述第一页板后,拆除所述第一夹具,并且将所述上夹板放置在第一页板上,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配合支撑住所述第一页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板、下夹板以及第二模台之间的连接包括磁吸或机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及所述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设角度为15°-20°。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加入物料机中的物料与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的体积比为105%。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页板浇筑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预制墙的边缘结构第一页板养护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页板与第一模台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边模与第二模台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页板与第二模台上放线区域对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夹具夹持第一页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夹具夹持第一页板的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模台倾斜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斜向布料方法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斜向布料方法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0-第一模台;1-第二模台;2-边模;3-布料机;4-钢筋;5-养护窑;6-构件;7-第一夹具;8-第二夹具;9-侧向支撑;10-第一页板;11-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采用新型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布料方式,在浇筑被A面板遮挡的B面板时,将模板一侧太高,利用重力布料的方式,可以避免双皮墙的钢筋被污染,也解决了传统生产方法中存在压入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包括:浇筑第一页板的物料完成后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将第一页板翻转180°,并对正第二模台放线区域;在第二模台上放置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将第一页板固定在第二模台上;抬升第二模台的第一端部,使得第二模台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将布料机中物料按照预设流速利用自重将物料从第一端部的下料端布入边模内,直至第二页板布料完成;放平第二模台并将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养护至第二预定强度。具体的,上述浇筑第一页板的物料是指混凝土的浇筑,可以采取传统方式布料,成本低但钢筋还是会污染,若双面均采用斜向布料,成本提高但不会污染钢筋,从实际生产来讲,一般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并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进行振捣,完成后放入养护窑进行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上述第一预定强度是指在第一页板强度足以支撑其翻转并完成后续生产流程而不会产生本身的损坏或产生内部质量问题。上述将第一页板翻转180°是指由于双皮墙中的两个页板是通过钢筋连接在一起的,在钢筋笼的一端埋设在第一页板中之后,需要对钢筋笼的另一端埋设在第二页板中,所以需要将第一页板翻转后进行浇筑。第一页板翻转后与第二页板的待浇筑区域完全对正,上述第二模台放线区域是指在第二模台上用放线工具画出待浇筑区域辅助线供施工或生产人员分辨定位位置,用于放置边模或者方便对正。第二模台上放置夹具的作用是在第一页板翻转后通过夹具支撑固定在待浇筑区域的上方。由于第一页板遮挡住了第二页板的浇筑区域,如果采用传统的布料方式无法完成第二页板的浇筑,因此采用将模台一侧抬高,利用重力布料的方式。上述抬升第二模台的第一端部中的第一端部是指布料时预留的下料端所在的模台端部,抬升角度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调整。布料机中物料的预设流速是指依靠重力流下的混凝土的流速,若过快则降低高度或暂停布料机,若过慢则人工辅助振捣。布料至第二页板的边模中直至物料布料完成。具体地,放平第二模台是指第二模台成水平放置,之后将整个第二模台放入养护窑中进行养护。上述养护至第二预定强度是指,双皮墙预制构件的强度完全满足建筑结构的施工和使用强度。
第一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和第二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分别还包括拉毛,拉毛形成的粗糙面增强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与现浇物料之间的粘合力。在第一页板物料浇筑完成后可以进行拉毛工序,进行拉毛工序的作用就是要使第一页板的侧面上形成粗糙面,在后续双皮墙就位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增加第一页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提高整个构件的质量和强度。可选地,在第二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进行拉毛工序,其作用与第一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进行拉毛工序的作用相同。可选地,拉毛工序可以是在需要形成粗糙面的页板上撒石子。
可选地,在第二模台放线区域设置若干边模,边模围成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页板适配。上述边模一般固定连接在第二模台上,通过放线区域上设置边模,在边模中浇筑物料来形成第二页板,对于矩形页板,边模一般为4个,边模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边模内待浇筑混凝土区域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二页板的相同。
可选地,在远离第一端部的边模处还设置有侧向支撑,确保边模在倾斜浇筑物料过程中与第二模台的相对位置固定。上述侧向支撑设置在第二模台倾斜时下部端面一侧,侧向支撑设置在边模外侧,用来支撑住整个边模以及构件的重量,确保整个边模在浇筑物料过程中不会与第二模台产生相对移动。
可选地,在第一页板翻转180°时,第一页板通过第一夹具固定至第一模台上。上述第一夹具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模台上,使得第一页板可以从第一模台上分离开,提高第一模台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双皮墙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第二夹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上夹板与下夹板固定连接,在第一页板翻转后,下夹板顶住所述第一页板。第二夹具分成两部分,分别为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模台上,例如通过机械连接或磁吸连接,而上夹板则固定连接在下夹板上,下夹板的作用就是在第一页板翻转后可以在第一页板的下侧面支撑住第一页板。
可选地,下夹板支撑住第一页板后就可以拆除第一夹具,使得第一页板与第一模台分离,然后把上述上夹板放置在第一页板上,并且上夹板与下夹板连接在一起相互配合从而夹持住第一页板,把第一页板固定在第二页板待浇筑区域的上方。
可选地,上夹板或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及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上述预设角度为15°-20°,抬升角度根据混凝土配比、和易性、塌落度的不同而调整。
可选地,加入物料机中的物料与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的体积比为105%。其中,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是指计算第二页板成型所需混凝土的体积。
本公开提供的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1)布料速度快,通过计算墙板、叠合板的混凝土方量,控制布料方量及速度,一次布料到位,解决混凝土布料不均问题,节省布料时间;(2)避免双皮墙第一页板第二页板压入困难的问题;(3)双皮墙第一页板翻转后与第二页板结合时,采用此方法可提高双皮墙生产效率,提高钢筋笼控制精度;(4)充分利用现有工厂条件,可较快用于实际生产;(5)翻转台利用效率高,解决翻转台节拍与流水线其他工序节拍不符的难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包括:采用传统布料方式,采用布料机3在第一模台0上设置的第一页板10边模内进行布料,浇筑第一页板10的混凝土。如图2所示,浇筑完成后把第一模台0和第一页板10放进养护窑5中进行养护并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如图3所示,养护完成后将第一页板10进行翻转,翻转前第一页板10可通过第一夹具7固定在第一模台0上,第一夹具7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模台0上方便后续第一页板10与第一模台0的分离。如图5所示,将第一页板10连同第一模台0翻转180°,第一页板10的位置与第二模台1上第二页板的待浇筑区域对正。如图6至7所示,在第二模台1上设置第二夹具8,第二夹具8分成上夹板和下夹板,第二夹具8的下夹板支撑住第一页板10,第二夹具8为多个,在拆除第一夹具7使第一页板10与第一模台0分离后,放置上夹板在第一页板10上侧面,通过上夹板和下夹板的相互配合,将第一页板10固定在第二模台1上。如图4所示,在第二模台1还需要支边模2来形成第二页板的待浇筑区域,支模的时机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在这里不进行限制。
如图8至10所示,将第二模台1的一侧抬升与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利用重力布料的方式进行布料,混凝土从布料机3中根据流速智能控制使得物料依靠重力通过溜槽11从布料机中流出,从边模2的进料端流入第二页板的待浇筑区域,如果流速过快,则降低第二模台1的倾斜角度或者暂停布料机3的布料,如果流速过慢,则通过人工振捣的辅助方式提高物料的流速,从而达到均匀布料的目的。将第二模台1的第一端部降低成水平放置并通过模台的震动功能摇晃振捣,将整个构件放入养护窑中进行养护,直至双皮墙预制构件的强度完全满足建筑结构的施工和使用强度。
第一页板10的物料浇筑完成后,还包括拉毛工序,第二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也包括拉毛工序,上述拉毛工序形成的粗糙面增强第一页板10和第二页板与现浇物料之间的粘合力,在后续双皮墙就位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增加第一页板10和第二页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提高整个构件的质量和强度。可选地,拉毛工序可以是在需要形成粗糙面的页板上撒石子。
在第二模台1的放线区域设置4个边模2,边模围成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页板相同。上述边模2一般固定连接在第二模台1上,通过放线区域上设置边模2,在边模2中浇筑物料来形成第二页板,对于矩形页板,边模一般为4个,边模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边模2一般通过磁吸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模台1上。
其中,在远离第一端部的边模2处还设置有侧向支撑9,确保边模在倾斜浇筑物料过程中与第二模台1的相对位置固定。上述侧向支撑9设置在第二模台1倾斜时下部端面一侧,侧向支撑设置9在边模2外侧,用来支撑住整个边模以及构件的重量,确保整个边模2在浇筑物料过程中不会与第二模台1产生相对移动。
在第一页板10翻转180°时,第一页板10通过第一夹具7固定至第一模台0上。上述第一夹具7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模台0上,使得第一页板10可以方便地从第一模台0上分离开,提高第一模台0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双皮墙的生产效率。
虽然图6至7中未示出,第二夹具8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与第二模台1固定连接,上夹板与下夹板固定连接,在第一页板10翻转后,下夹板顶住第一页板10。下夹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模台1上,例如通过机械连接或磁吸连接,而上夹板则固定连接在下夹板上,下夹板的作用就是在第一页板10翻转后可以在第一页板10的下侧面支撑住第一页板10。
下夹板支撑住第一页板10后就可以拆除第一夹具7,使得第一页板10与第一模台0分离,然后把上述上夹板放置在第一页板10上侧面,并且上夹板与下夹板连接在一起相互配合从而夹持住第一页板10,把第一页板10固定在第二页板待浇筑区域的上方。上夹板或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及下夹板通过磁吸或机械方式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10所示,第二模台1的倾斜角度为15°-20°。
加入布料机3中的物料与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的体积比为105%。其中,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是指计算第二页板成型所需混凝土的体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浇筑第一页板10并同时振捣,;
步骤2:将第一页板10拉毛,将其放入养护窑5并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
步骤3:第二页板支边模2;
步骤4:放线后,将第一页板10放至第一模台0并通过第一夹具7固定连接,准备翻转;
步骤5:将第一模台0翻转180°,并对正第二页板放线区域;
步骤6:第二模台1上放置第二夹具8,第二夹具8支撑住第一页板10;
步骤7:撤下第一夹具7,第一页板10放至第一模台0分离;
步骤8:将上夹板放置在第一页板10上侧面,与下夹板一起夹持住第一页板10;
步骤9:从预留下料端抬升第二模台1,倾斜角度为15°至20°;
步骤10:放置体积比为105%的第二页板预计物料投入布料机3中;
步骤11:启动布料3,并控制流速;
步骤12:利用自重将物料缓缓布入边模2内,直至布料完全;
步骤13:放平第二模台1,并摇晃振捣;
步骤14:第二页板拉毛后,放置入养护窑5养护至第二预定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生产步骤为可选地示例性方法,其生产可根据施工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对上述步骤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浇筑第一页板的物料完成后养护至第一预定强度;
将第一页板翻转180°,并对正第二模台放线区域;
在所述第二模台上放置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将所述第一页板固定在第二模台上;
抬升所述第二模台的第一端部,使得所述第二模台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
将布料机中物料按照预设流速利用自重将物料从所述第一端部的下料端布入边模内,直至第二页板布料完成;
放平所述第二模台并将所述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养护至第二预定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和第二页板的物料浇筑完成后分别还包括拉毛,所述拉毛形成的粗糙面增强所述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与现浇物料之间的粘合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模台放线区域设置若干边模,所述边模围成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页板适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边模处还设置有侧向支撑,确保边模在倾斜浇筑物料过程中与第二模台的相对位置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页板翻转180°时,所述第一页板通过第一夹具固定至第一模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与第二模台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页板翻转后,所述下夹板顶住所述第一页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顶住所述第一页板后,拆除所述第一夹具,并且将所述上夹板放置在第一页板上,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配合支撑住所述第一页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夹板、下夹板以及第二模台之间的连接包括磁吸或机械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15°-2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物料机中的物料与第二页板所需预设物料的体积比为105%。
CN201910959600.3A 2019-10-10 2019-10-10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Active CN110653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600.3A CN110653931B (zh) 2019-10-10 2019-10-10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600.3A CN110653931B (zh) 2019-10-10 2019-10-10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3931A true CN110653931A (zh) 2020-01-07
CN110653931B CN110653931B (zh) 2020-12-22

Family

ID=6904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9600.3A Active CN110653931B (zh) 2019-10-10 2019-10-10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39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8814A (zh) * 2020-04-06 2020-07-24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墙体生产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5710A (en) * 1947-05-01 1953-10-20 Daystrom Inc Method of making building panels
CN205766773U (zh) * 2016-01-18 2016-12-07 周兆弟 用于连续式管桩生产线的泵送布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5710A (en) * 1947-05-01 1953-10-20 Daystrom Inc Method of making building panels
CN205766773U (zh) * 2016-01-18 2016-12-07 周兆弟 用于连续式管桩生产线的泵送布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8814A (zh) * 2020-04-06 2020-07-24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墙体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3931B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9447B1 (ko) 탈형이 용이한 보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 시공 방법
CN103291001A (zh) 控制楼板钢筋网表面保护层厚度的方法及所用模具
CN110653931B (zh)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方法
CN211221287U (zh) 适合双皮墙的斜向布料装置
CN207736489U (zh) 移动式调节楼梯宽度的预制楼梯模具
CN112223493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
US9808999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sidewall unit and sidewall unit
CN207997396U (zh) 一种免支模构造柱定型模具
CN107214819B (zh) 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模箱
CN209040549U (zh) 一种斜形拱面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支模结构
CN112096096B (zh) 预埋钢板的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56323A (zh) 一种高精度轨道梁加工装置及方法
CN211229507U (zh) 一种可周转的圆弧角楼层降板吊模
CN212170779U (zh) 一种隔墙板模具的抹平机构
CN211682683U (zh) 一种便于入模的浇筑模板
CN112192718A (zh) 一种水泥预制板的成型模具及其水泥预制板的加工工艺
CN113650135B (zh) 挂模浇筑口设置方法、浇筑装置及竖向表面图案浇筑方法
CN217268831U (zh) 降板吊模支撑施工结构
CN218965747U (zh) 空腔墙成型装置及空腔墙生产线
CN211541660U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
CN108407045A (zh) 一种包钢混凝土筑件的施工方法
CN108908663A (zh) 一种新型内墙板立模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74117U (zh) 一种双皮墙结构及其模具
CN219411879U (zh) 楼板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器及其制作装置
CN219604393U (zh) 一种新型水泥压力板胎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6 1st floor, building 6,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building 6, No.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