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810B - 导管套组 - Google Patents

导管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810B
CN110636810B CN201880032029.4A CN201880032029A CN110636810B CN 110636810 B CN110636810 B CN 110636810B CN 201880032029 A CN201880032029 A CN 201880032029A CN 110636810 B CN110636810 B CN 110636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hoop
end portion
distal end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20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810A (zh
Inventor
高田洋平
清水良幸
小杉壮
冈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CN110636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A61B18/2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laser
    • A61B18/2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laser the beam being directed along or through a flexible conduit, e.g. an optical fibre; Couplings or hand-pieces therefor
    • A61B18/2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laser the beam being directed along or through a flexible conduit, e.g. an optical fibre; Couplings or hand-pieces therefor with a cathe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681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00725Calibration or performance tes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Laser Surgery Device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导管套组(30)具备:导管(31),其具有光纤(33);及导管收纳件(32),其收纳导管(31)。导管收纳件(32)具有管状的环箍(36)及设置于环箍(36)的位置调整机构(47)。环箍(36)具有:环箍前端部(36a),其配置有在光纤(33)传递的激光(L)被出射的导管前端部(31a);及与环箍前端部(36a)相反侧的环箍基端部(36b)。位置调整机构(47)设置于环箍基端部(36b)且变更导管前端部(31a)相对于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

Description

导管套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内置光纤的导管的导管套组。
背景技术
内置光纤的导管利用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血栓溶解疗法。将导管使用于血栓溶解疗法的情况下,首先,将导管插入患者的体内。其后,经由导管对患部照射激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09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6-42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622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导管在使用时插入体内。因此,插入体内时需要充分灭菌。因此,保管时及输送时,为了保持洁净度而将导管收纳于称为环箍的管状的收纳件。因此,为了保持导管的洁净度,优选为在即将使用前将导管预先收纳于环箍内。
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优选为对患部照射具有预先规定的强度的激光。因此,如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那样,在即将开始治疗前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维持导管的洁净度且容易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的导管套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具备:具有光纤的导管;及收纳导管的导管收纳件,导管收纳件具有:管状的环箍;及设置于环箍的位置调整部,环箍具有:环箍前端部,其配置有在光纤传递的光被出射的导管前端部;及与环箍前端部相反侧的环箍基端部,位置调整部变更导管前端部相对于环箍前端部的位置。
根据该导管套组,可在将导管收纳于环箍的状态下进行光强度的测定。因此,可维持导管的洁净度且容易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再者,根据该导管套组,可互相变更保管时的导管前端部的位置及测定时的导管前端部的位置。即,保管时,可将导管前端部配置于相对于环箍前端部的里侧。其结果,可保护导管前端部。再者,测定时可使导管前端部与环箍前端部的位置一致。其结果,可抑制导管前端部至受光部的距离产生偏差。
导管收纳件也可以还具有设置于环箍的端部的封闭部,封闭部具有使自导管出射的光透过的透过窗部。根据该结构,可可靠地保护导管前端部且进行光强度的测定。
也可以是环箍的端部具有开口,在环箍的端部,配置有在光纤传递的光被出射的导管前端部,透过窗部封闭开口并且使光透过。根据该结构,也可可靠地保护导管前端部且进行光强度的测定。
封闭部也可以为相对于环箍可装卸的盖构件。根据该结构,可对应于光强度的测定形态,选择环箍端部的结构。即,可选择一边保护出射光的端部一边进行测定的形态与一边使光直接入射于测定装置一边进行测定的形态。
封闭部也可以为环箍的一部分,且为与环箍一体化的盖部。根据该结构,盖部不会自环箍脱落。其结果,可靠地保护导管的前端部。
环箍也可以具有:贯通孔,其沿与环箍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自外周面到达内周面。根据该结构,可对收纳于环箍的导管适宜地提供灭菌用气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维持导管的洁净度且容易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的导管套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测定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接合器及导管套组的结构放大显示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位置调整机构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测定方法的主要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主要工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继图5所示的工序后的主要工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继图6所示的工序后的主要工序的图。
图8是显示变形例1、2、3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变形例4、5、6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0是显示变形例7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截面的侧视图。
图11是显示变形例8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俯视图。
图12是显示变形例9、10、11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截面的侧视图。
图13是显示变形例12、13所涉及的导管套组的截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光测定装置1测定激光L的强度。激光L自光源101提供至导管套组30。然后,激光L自导管套组30出射。光测定装置1具有功率计2,及接合器3(第2接合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构成要素中光被出射的一侧设为“前端”。将“前端”的相反侧设为“基端”。例如,在导管套组30中,出射激光L的端部为“前端部”。接收激光L的端部为“基端部”。
功率计2具有壳体4、受光部6、安装部7及处理装置8。
壳体4保持受光部6及安装部7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壳体4由不透明材料构成。壳体4与接合器3一起构成密闭空间。受光部6配置于密闭空间的内部。根据该结构,可防止杂散光入射于受光部6。
受光部6接收自导管套组30输出的激光L。受光部6包含例如光吸收体。受光部6将所吸收的光转换成热。其后,受光部6将该热的变化作为电信号的变化输出。作为光吸收体,可列举例如Ophir公司的3A-P等。受光部6输出的电信号经由信号电缆向处理装置8发送。处理装置8基于该电信号,求出受光部6受光的光的强度。然后,处理装置8显示该强度值。
安装部7设置于与受光部6面对的位置。安装部7也可为壳体4的一部分。安装部7规定导管套组30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该导管套组30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包含自导管套组30出射的激光L的行进方向上的自导管套组30的前端部至受光部6的距离。再者,该位置包含与激光L的行进方向正交的面内的导管套组30的前端部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安装部7具有自壳体4突出的立起筒部7a。再者,立起筒部7a具有贯通孔即接合器配置部7H。导管套组30经由接合器3配置于接合器配置部7H。接合器配置部7H的前端为设置于壳体4的内壁的前端开口7Ha。接合器配置部7H的基端为设置于安装部7的端部的基端开口7Hb。
如图2所示,接合器3将导管套组30安装于功率计2。接合器3也可通过例如聚缩醛形成。接合器3具有接合器主体9及接合器凸缘11。接合器主体9与接合器凸缘11一体形成。接合器主体9配置于接合器配置部7H。接合器主体9具有接合器前端面3a。也可在接合器主体9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接合器凸缘11设置于基端侧。接合器凸缘11具有接合器基端面3b。接合器凸缘11的外径大于接合器配置部7H的内径。接合器凸缘11也可与安装部7的安装端面7b触碰。
接合器3具有保持导管套组30的前端的环箍配置部3H。环箍配置部3H是自接合器基端面3b向接合器前端面3a延伸的孔。环箍配置部3H的基端侧是设置于接合器基端面3b的基端开口3Hb。另外,也可在基端开口3Hb设置倒角(锥形状)。在环箍配置部3H的前端侧,设置有接合器前端壁3d。在环箍配置部3H配置导管套组30时,导管套组30的前端与接合器前端壁3d触碰。更详细来说,下述的保护盖43的前端面与接合器前端壁3d触碰。因此,接合器前端壁3d规定导管套组30相对于接合器3的插入深度。在接合器前端壁3d,设置有贯通孔即光通过部3e。光通过部3e将自导管套组30出射的激光L引导至受光部6。因此,通过接合器前端壁3d与光通过部3e,构成抵接部3c(第2触碰部)。
接着,针对导管套组30进行详细说明。导管套组30具有导管31及导管收纳件32。导管31内置光纤33。另外,导管31除光纤33以外,也可具有治疗及检查所需要的其他构成物34。光纤33具有光纤前端部33a及光纤基端部33b。光纤前端部33a插入体内。再者,光纤前端部33a出射激光L。光源101(参照图1)连接于光纤基端部33b。然后,对光纤基端部33b提供激光L。
导管收纳件32收纳导管31。导管收纳件32包含:环箍36、保持栓37(导管保持部)、保护盖43、及伸缩管46(参照图1)。
环箍36呈管状的管形状。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的环箍36,是医疗现场所使用的环箍。环箍36是指供导管31插入的树脂制管。另外,对于环箍36,不问柔软性的有无。环箍36可具有柔软性,也可不具有柔软性。环箍36具有配置有导管前端部31a的环箍前端部36a及配置有导管基端部31b侧的环箍基端部36b。在环箍前端部36a设置有前端开口36c。即,环箍前端部36a未封闭。换言之,环箍前端部36a被开放。环箍基端部36b也具有基端开口36d。即,环箍基端部36b也未封闭。换言之,环箍基端部36b被开放。在环箍36设置有气体导入孔36e。气体导入孔36e设置于环箍36的侧壁。于是,气体导入孔36e自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
此处,环箍36的内径(f)及外径(d)与接合器3的光通过部3e的内径(e)的关系为f<e<d。根据该尺寸关系,可抑制导管前端部31a与未被灭菌的部分接触。
保持栓37在环箍基端部36b侧,可压入基端开口36d而配置。保持栓37具有导管配置部38、压入环箍36的压入部39、及凸缘部41。导管配置部38是保持导管31的贯通孔。保持栓37插入于环箍36时,保持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即,保持栓37相对于环箍36固定。于是,保持栓37保持导管31。因此,插入于环箍36的保持栓37保持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
导管配置部38配置于导管基端部31b侧。导管配置部38的内径略小于导管31的外径。根据该结构,导管配置部38的内周面按压于导管31的外周面。其结果,保持导管31相对于保持栓37的位置。压入部39自环箍基端部36b的基端开口36d压入环箍36。压入部39的外径略大于环箍36的内径。根据该结构,压入部39的外周面按压于环箍36的内周面。其结果,保持保持栓37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凸缘部41设置于压入部39的基端侧。凸缘部41的外径大于环箍36的内径。
保护盖43安装于环箍36。保护盖43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保护盖43可通过例如丙烯酸形成。保护盖43封闭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根据该结构,保护导管前端部31a。另外,保护盖43使自导管前端部31a出射的激光L透过。保护盖43具有盖前端部43a与盖基端部43b。盖前端部43a具有透过窗部43c。透过窗部43c封闭前端开口36c。再者,透过窗部43c使激光L透过。盖基端部43b具有可插入环箍36的环箍配置部43H的基端开口43Hb。
伸缩管46配置于环箍36与保持栓37之间。所谓的波纹管即伸缩管46在其轴线方向伸缩自如。伸缩管46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具有维持规定长度的弹性。例如,若将伸缩管46朝轴线方向按压,则伸缩管46的长度收缩。另一方面,若停止按压,则伸缩管46的长度回归至按压前的长度。
伸缩管46具有伸缩管前端部46a与伸缩管基端部46b。伸缩管前端部46a与环箍基端部36b抵接。伸缩管基端部46b与保持栓37的凸缘部41抵接。根据该结构,环箍基端部36b的基端面与保持栓37的凸缘部41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隔维持为一定(参照图3的(a)部的间隔D1)。另一方面,若将保持栓37压入环箍36侧,则使保持栓37的压入部39压入环箍36内。该情况下也产生伸缩管46的复原力。但是,该复原力小于压入部39与环箍36的内周面的摩擦力。因此,维持保持栓37被压入的状态(参照图3的(b)部的间隔D2)。另外,伸缩管46也可为不产生复原力的管。该情况下,伸缩管46不需要其他构成部件而可分别维持伸长的状态(即,图3的(a)部的状态)与收缩的状态(图3的(b)部的状态)。
即,根据伸缩管46与保持栓37,可将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相互切换成第1位置或第2位置。因此,伸缩管46与保持栓37构成位置调整机构47(位置调整部)。首先,保持栓37未压入环箍36的状态时,导管31保持于第1位置。在该第1位置上,导管前端部31a相对于环箍前端部36a靠基端配置(参照图3的(a)部)。此处,将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至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的间隔设为D3。间隔D3是自间隔D1减去间隔D2而得到的间隔(D3=D1-D2)。另一方面,保持栓37压入环箍36的状态时,导管31保持于第2位置。在该第2位置上,环箍前端部36a与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互相一致(参照图3的(b))部。
接着,一边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一边针对使用光测定装置1的光强度测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针对准备导管套组30的工序进行说明。
实施工序S2(参照图5的(a)部)。首先,将保护盖43(封闭部、盖构件)安装于环箍36。该工序S2中,将保护盖43完全盖于环箍36。换言之,使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与盖前端部43a的内面抵接。另外,工序S2中,也可在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与盖前端部43a的内面之间设置间隙。
接着,实施工序S4(参照图5的(b)部)。该工序S4中,将导管31收纳于环箍36。另外,工序S4中,不使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前端部36a一致。即,在环箍36与保持栓37之间配置伸缩管46。即,以导管31成为第1位置的方式,将导管31收纳于环箍36。具体而言,将保持栓37安装于伸缩管基端部46b。再者,将伸缩管前端部46a安装于环箍基端部36b的基端面。此处,伸缩管46在其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该规定的长度,例如与处于保管状态时的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至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的距离对应。另外,实施工序S2与工序S4的顺序也可如上所述在工序S2之后进行工序S4。另外,也可在工序S4之后进行工序S2。
接着,实施工序S6(参照图5的(c)部)。该工序S6中,进行导管套组30的灭菌。具体而言,首先,将导管套组30放入灭菌袋102。接着,密封灭菌袋102。接着,将导管套组30与灭菌袋102配置于腔室(未图示)的内部。接着,将腔室的内部脱气。接着,向腔室的内部供给灭菌气体G。灭菌袋102其单面为乙烯制,相反侧的面由无纺布构成。因此,即使密封灭菌袋102的状态下,灭菌气体G也填充于袋的内部。作为灭菌气体G,可列举环氧乙烷气体(EoG)。于是,通过灭菌气体G,导管套组30被灭菌处理。
但是,导管31收纳于环箍36内。环箍前端部36a通过保护盖43封闭。环箍基端部36b通过保持栓37及伸缩管46封闭。此处,环箍36具有气体导入孔36e。灭菌气体G自气体导入孔36e向环箍36的内部导入。因此,通过气体导入孔36e,可可靠地将收纳于环箍36的导管31进行灭菌处理。填充灭菌气体G后,将灭菌气体G自腔室内脱气。
通过以上的工序S2、S4、S6,准备经灭菌处理的导管套组30。
接着,针对测定导管套组30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实施工序S8(参照图6的(a)部)。具体而言,自灭菌袋102取出导管套组30。然后,将光源101连接于光纤33的光纤基端部33b。
接着,实施工序S10(参照图6的(b)部)。该工序S10中,将保持栓37压入环箍36。即,使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与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一致。
接着,实施工序S12(参照图7的(a)部)。首先,将导管套组30安装于功率计2。更详细而言,将接合器3旋入功率计2的安装部7。然后,将导管套组30的前端侧(保护盖43侧)插入于接合器3。
接着,实施工序S14(参照图7的(a)部)。具体而言,操作光源101。其结果,产生激光L。激光L通过光纤33并自导管前端部31a出射。出射的激光L入射于受光部6。受光部6输出对应于入射的激光L的电信号。信号的内容显示于处理装置8。基于显示的信号内容,确认获得规定的激光L的强度。
接着,实施工序S16(参照图7的(b)部)。具体而言,自接合器3抽出导管套组30。接着,将保持栓37自环箍36抽出。其结果,导管31自环箍36被取出。然后,工序S18(未图示)中,使用导管31进行规定的治疗或检查。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测定装置1中,安装部7规定环箍36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其结果,无需为了测定激光L的强度,而自环箍36取出导管31。于是,可在将导管31收纳于环箍36的状态下,测定激光L的强度。其结果,可维持导管31的洁净度。再者,无需自环箍36取出导管31。其结果,可简化激光L的测定所需要的工序。因此,根据光测定装置1,可维持导管31的洁净度且容易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通过保持栓37保持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测定激光L的强度时,可抑制导管前端部31a至受光部6的距离产生偏差。
再者,导管套组30还具备:位置调整机构47,其设置于环箍基端部36b,变更环箍36的延伸方向上的导管前端部31a相对于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可互相切换保管时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与测定时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即,保管时,可将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相对于环箍前端部36a的里侧。其结果,可保护导管前端部31a。再者,测定时可使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一致。其结果,可抑制导管前端部31a至受光部6的距离产生偏差。
导管套组30的保持栓37以在环箍36的延伸方向上,使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前端部36a一致的方式,保持导管31的位置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规定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其结果,规定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因此,可更抑制导管前端部31a至受光部6的距离产生偏差。
导管套组30还具备:保护盖43,其安装于环箍前端部36a,封闭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根据该结构,可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更详细而言,导管套组30还具备:保护盖43,其安装于环箍36;及接合器3,其将安装有保护盖43的环箍36配置于安装部7。环箍36具有配置有导管前端部31a并且包含前端开口36c的环箍前端部36a。保护盖43安装于环箍前端部36a。保护盖43具有:盖前端部43a,其包含封闭前端开口36c并且使自光纤33出射的激光L透过的透过窗部43c。接合器3具有盖前端部43a所碰触的抵接部3c。根据该结构,在导管前端部31a与受光部6之间,配置有具有透过窗部43c的保护盖43。透过窗部43c封闭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因此,可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测定方法中,将环箍36配置于安装部7的工序S12中,规定环箍36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其结果,无需为了测定激光L的强度,而自环箍36取出导管31。于是,获得激光L的强度的工序S14中,可在将导管31收纳于环箍36的状态下,测定激光L的强度。因此,可维持导管31的洁净度。再者,无需自环箍36取出导管31。其结果,可简化激光L的测定所需要的工序。因此,根据光测定方法,可维持导管31的洁净度且容易进行光强度的确认作业。
以上,基于其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导管套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导管套组可采取各种结构。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具有封闭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的结构(保护盖43)。封闭前端开口36c的结构也可为以下的变形例1、2、3所示的结构。
<变形例1>
如图8的(a)部所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C具有保护盖48。保护盖48也可设为相对于环箍36可装卸。另外,保护盖48也可以无法自环箍36卸下的方式,通过粘结剂等相对于环箍36固定。保护盖48由相对于激光L透明的材料形成。保护盖48具有盖主体部48a与凸缘部48b。盖主体部48a呈圆柱状。盖主体部48a嵌入于环箍前端部36a。凸缘部48b设置于盖主体部48a的前端侧。凸缘部48b呈圆板状。凸缘部48b具有与环箍36的外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即,凸缘部48b的直径大于前端开口36c的内径。根据该结构。凸缘部48b的基端面与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抵接。其结果,可规定保护盖48的插入深度。
保护盖48具有规定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的导管配置部48c。导管配置部48c使导管31的中心轴线A31沿着环箍36的中心轴线A36。换言之,导管配置部48c规定环箍36的直径方向上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再者,导管配置部48c也将导管31的朝向(即激光L的出射方向)规定为规定的朝向。根据这样的导管配置部48c,可精度良好地规定导管前端部31a相对于受光部6的位置与姿势。因此,可获得精度良好的光强度值。另外,可抑制每次测定的光强度产生偏差。
导管配置部48c为锥状的孔,自盖主体部48a的基端面向凸缘部48b延伸。导管配置部48c的直径向凸缘部48b逐渐变小。导管配置部48c具有设置于基端面的基端开口48d及设置于凸缘部48b侧的底部48e。基端开口48d的内径大于导管31的外径。再者,基端开口48d的内径略小于环箍36的内径。底部48e的直径小于导管31的外径。因此,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不与底部48e接触。根据这样的导管配置部48c,将导管31自基端侧向前端侧插入于环箍36时,可将导管前端部31a适宜地向导管配置部48c引导。另外,使用保护盖48的情况下,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不自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突出。因此,规定激光L的出射方向上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
根据保护盖48,激光L通过盖主体部48a及凸缘部48b并入射于受光部6。具体而言,导管配置部48c的形状也可构成为激光L的光轴与导管配置部48c的锥面交叉(参照箭头W1)。另外,导管配置部48c的形状也可以是激光L的光轴不与锥面交叉。即,导管配置部48c的形状也可构成为激光L的光轴与底部48e交叉(参照箭头W2)。
<变形例2>
如图8的(b)部所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D也可如变形例1的导管套组30C那样,限制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
导管套组30D具有保护盖49。保护盖49也可设为相对于环箍36可装卸。保护盖49也可以无法卸下的方式,通过粘结剂等相对于环箍36固定。保护盖49具有主体筒部49a与锥筒部49b。主体筒部49a是覆盖环箍前端部36a的筒状的构件。主体筒部49a的内径与环箍36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略小于环箍36的外径。锥筒部49b设置于主体筒部49a的前端侧。锥筒部49b呈圆锥梯状。锥筒部49b的外径自与主体筒部49a连续的部分向前端侧逐渐变小。锥筒部49b具有锥状的孔。锥状的孔的内径向前端逐渐变小。该锥状的孔为导管配置部49c。
导管配置部49c为锥状的孔。锥状的孔自主体筒部49a与锥筒部49b的边界向前端延伸。导管配置部49c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导管配置部49c具有基端开口49d及前端底部49e。基端开口49d的内径与环箍36的外径大致相同。前端底部49e的直径小于导管31的外径。因此,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不与前端底部49e接触。根据这样的导管配置部49c,将导管31自基端侧向前端侧插入于环箍36时,可将导管前端部31a适宜地向导管配置部49c引导。另外,使用保护盖49的情况下,导管前端部31a的前端面自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面突出。根据该结构,在保护导管前端部31a的状态下,可使导管前端部31a靠近受光部6。
根据保护盖49,激光L通过锥筒部49b并入射于受光部6。具体而言,导管配置部49c的形状是激光L的光轴不与锥面交叉,而与前端底部49e交叉(参照箭头W3)。另外,导管配置部49c的形状也可以是激光L的光轴与锥面交叉。
<变形例3>
如图8的(c)部所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E具有保护盖部51。保护盖部51呈圆板状。保护盖部51具有外周面51a、前端面51b、及基端面51c。保护盖部51的外径与环箍36的内径大致相等。保护盖部51嵌入于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保护盖部51的前端面51b露出至外部。保护盖部51的基端面51c朝向环箍36的内侧。即,导管前端部31a与基端面51c面对。自导管前端部31a出射的激光L通过保护盖部51后,入射于受光部6。因此,保护盖部51由相对于激光L透明的材料形成。
保护盖部51以无法卸下的方式,通过粘结剂等相对于环箍36固定。即,保护盖部51与环箍36一体化。具体而言,保护盖部51的外周面51a通过粘结剂等固定于环箍36的内周面。根据该结构,保护盖部51不自环箍36脱落。因此,可可靠地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其环箍前端部36a的前端开口36c被开放。这样,具有被开放的前端开口36c的导管套组也可设为以下的变形例4、5、6所示的结构。
<变形例4>
如图9的(a)部所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F具有环箍52。环箍52具有设置于环箍前端部52a的导管配置部52b。导管配置部52b使导管31的中心轴线A31沿着环箍52的中心轴线A52。导管配置部52b具有贯通孔52c与锥部52d。贯通孔52c沿环箍52的中心轴线A52并设。锥部52d构成导管配置部52b。贯通孔52c包含形成于环箍前端部52a的前端面的前端开口52e及形成于基端侧的基端开口52f。锥部52d包含与基端开口52f连续的前端部52g及与环箍52的内周面连续的基端部52h。贯通孔52c的内径小于环箍52的内径。因此,锥部52d的内径自基端部52h向前端部52g逐渐变小。再者,贯通孔52c的内径小于导管31的外径。因此,导管前端部31a不插入于贯通孔52c。
导管配置部52b为环箍52的一部分。换言之,导管配置部52b在环箍前端部52a中是环箍52的壁厚向前端逐渐变厚的部分。这样的导管配置部52b中,导管前端部31a不自环箍前端部52a突出。因此,导管前端部31a不自接合器53的接合器前端面53a突出。因此,规定激光L的出射方向上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
自导管31出射的激光L经由贯通孔52c入射于受光部6(参照箭头W4)。因此,自导管31出射的激光L直接入射于受光部6。其结果,可获得精度良好的测定结果。另外,激光L通过贯通孔52c。因此,关于构成环箍52的材料,不问相对于激光L的透光性的有无。环箍52可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另外,环箍52也可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变形例5>
如图9的(b)部所示,变形例5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G具有环箍54。环箍54具有环箍主体部54a与突出筒部54b。环箍主体部54a具有包含前端面54c的环箍前端部54d。突出筒部54b的中心轴线与环箍主体部54a的中心轴线重复。突出筒部54b自前端面54c突出。突出筒部54b的外径小于环箍主体部54a的外径。因此,环箍主体部54a的前端面54c与突出筒部54b的外周面54e形成阶梯部。
环箍54插入于接合器56时,突出筒部54b自接合器前端部56a的前端开口56b突出。环箍主体部54a的前端面54c与接合器前端部56a的内面抵接。环箍主体部54a的前端面54c规定环箍54向接合器56的插入深度。
环箍54具有导管配置部54f。导管配置部54f为环箍54的一部分。导管配置部54f为呈锥状的孔。该导管配置部54f的内径自基端侧向前端侧逐渐变小。具体而言,导管配置部54f的基端部54g设置于环箍主体部54a。基端部54g的内径与环箍主体部54a的内径相等。环箍配置部54f的前端部54h是设置于突出筒部54b的前端面54c的开口。前端部54h的内径小于环箍54的内径。再者,前端部54h的内径小于导管31的外径。在与环箍主体部54a的前端面54c对应的位置上,导管配置部54f的内径大于导管31的外径。
根据该结构,若导管31插入于导管配置部54f,则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较与大于导管31的外径的环箍主体部54a的前端面54c对应的位置更靠近前端侧。因此,可使导管前端部31a更靠近受光部6。其结果,可获得精度良好的光强度。另外,设置于突出筒部54b的开口小于导管31的外径。其结果,导管前端部31a不自突出筒部54b向前端侧突出。因此,突出筒部54b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变形例6>
如图9的(c)部所示,变形例6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H具有环箍57。环箍57具有环箍主体部57a与环箍凸缘部57b。环箍主体部57a具有环箍前端面57c。环箍凸缘部57b的中心轴线与环箍主体部57a的中心轴线重复。环箍凸缘部57b设置于自环箍主体部57a的环箍前端面57c离开规定的距离的基端侧位置。所谓规定的距离,例如大于接合器58的接合器前端面58a至接合器基端面58b的距离。环箍凸缘部57b的外径大于接合器58的环箍配置部58d的内径。因此,将环箍57插入于接合器58时,环箍凸缘部57b的前端面57h与接合器58抵接。更详细而言,环箍凸缘部57b的前端面57h与接合器基端面58b抵接。环箍凸缘部57b规定环箍57向接合器58的插入深度。设有环箍凸缘部57b的位置至环箍前端面57c的距离大于接合器前端面58a至接合器基端面58b的距离。因此,若环箍凸缘部57b与接合器58抵接,则环箍前端面57c自接合器前端面58a突出。
环箍57具有导管配置部57e。导管配置部57e为环箍57的一部分。导管配置部57e为呈锥状的孔。导管配置部57e的内径自基端侧向前端侧逐渐变小。具体而言,导管配置部57e的基端部57f的内径与环箍主体部57a的内径相等。导管配置部57e的前端部57g为设置于环箍前端面57c的开口。前端部57g的内径小于环箍57的内径。再者,前端部57g的内径小于导管31的外径。在环箍主体部57a自接合器前端面58a突出的位置上,导管配置部57e的内径大于导管31的外径。
根据该结构,若导管31插入于导管配置部57e,则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较接合器前端面58a更靠近前端侧。因此,导管前端部31a更靠近受光部6。其结果,可获得精度良好的光强度。另外,设置于前端部57g的开口小于导管31的外径。其结果,导管前端部31a不自环箍前端面57c向前端侧突出。因此,前端部57g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具有切换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47。位置调整机构的具体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下的变形例7、8所示的结构。
<变形例7>
如图10所示,变形例7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J具有具备与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位置调整机构59。位置调整机构59是由硅酮橡胶等形成的管59a。管59a配置于环箍36与保持栓61之间。管59a维持及变更环箍基端部36b与保持栓前端面61a之间的间隔。
环箍基端部36b插入于管前端部59b。保持栓61的压入部61b插入于管基端部59c。换言之,位置调整机构59是通过管59a与环箍36构成的双层构造。此处,管基端部59c相对于保持栓61固定。另一方面,管前端部59b相对于环箍基端部36b可滑动。这样的结构可通过将管前端部59b的内径与环箍基端部36b的外径设定为规定的尺寸值而实现。
如图10的(a)部所示,保管导管套组30J等时,管59a将环箍基端部36b与保持栓前端面61a之间的间隔维持在规定的间隔。此时,导管前端部31a相对于环箍前端部36a隔开间隔配置于基端侧(第1位置)。即,导管前端部31a通过环箍36保护。
如图10的(b)部所示,使用导管套组30J进行激光L的测定时,将保持栓61向前端侧压入。于是,在管前端部59b与环箍基端部36b之间产生滑动。其结果,管59a及保持栓61成为一体并向前端侧移动。即,环箍基端部36b与保持栓前端面61a之间的间隔变小。于是,保持栓前端面61a最终与环箍基端部36b接触。此时,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前端部36a的位置一致。即,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适于测定光的强度的位置(第2位置)。
<变形例8>
如图11所示,变形例8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K也可以还具有具备其他结构的位置调整机构62。位置调整机构62通过引导销62a与引导槽62b构成。通过这些引导销62a及引导槽62b,可靠地切换保护导管前端部31a的状态与进行使用导管套组30K的激光L的测定的状态。再者,位置调整机构62可可靠地维持各自的状态。导管套组30K具有管63。管63配置于环箍64与保持栓65之间。即,变形例8所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62与变形例7所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62同样,具有所谓的双层构造。
例如,引导槽62b设置于环箍基端部64a的外周面。引导槽62b也可贯通环箍64的侧壁。另外,引导槽62b也可为具有底部的形状。引导槽62b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1限制部62c及第2限制部62d、及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连结槽部62e。第1限制部62c的一端与第2限制部62d的一端通过连结槽部62e连结。连结槽部62e沿环箍64的轴线方向延伸。第1限制部62c设置于环箍基端面侧。第2限制部62d设置于较第1限制部62c更靠近前端侧。第1限制部62c至第2限制部62d的距离与导管31的移动距离对应。引导销62a设置于管63的内周面。引导销62a是圆柱状的突起。引导销62a自内周面沿管63的径向延伸。引导销62a的直径与引导槽62b大致相同,或略小于引导槽62b。
如图11的(a)部所示,保管导管套组30K等时,引导销62a嵌入第1限制部62c。引导销62a嵌入第1限制部62c时,导管前端部31a为配置于环箍64的里侧(第1位置)的保护状态。第1限制部62c沿圆周方向延伸。其结果,引导销62a不沿轴线方向移动。因此,由于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环箍64的里侧,因而可可靠地维持被保护的状态。
接着,针对切换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1的(b)部所示,首先,使管63沿第1限制部62c延伸的方向旋转。于是,引导销62a移动至连结槽部62e的基端部。然后,使引导销62a沿连结槽部62e移动。即,使管63与保持栓65向前端侧移动。通过该移动,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前端部36a一致。然后,使引导销62a移动至连结槽部62e的前端后,使管63沿圆周方向旋转。于是,引导销62a嵌入第2限制部62d。引导销62a嵌入第2限制部62d时,导管前端部31a为与环箍前端部36a一致(第2位置)的测定状态。第2限制部62d与第1限制部62c同样地,沿圆周方向延伸。其结果,引导销62a不沿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可可靠地维持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环箍前端部36a的状态。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具有用于保持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的机构。该机构的具体的结构也可设为以下的变形例9、10、11所示的结构。
<变形例9>
如图12的(a)部所示,变形例9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L也可具有夹具66来作为用于保持导管31的位置的机构。夹具66安装于环箍基端部36b。夹具66产生沿径向挤压环箍36那样的力。若沿径向挤压环箍36,则环箍36的内周面推压于导管31的外周面。夹具66以自径向夹持环箍36的方式安装。因此,由夹具66挤压的环箍36的侧壁夹持导管31。通过该结构,保持导管31相对于环箍36的位置。另外,使环箍36移动时,卸下夹具66。通过利用该夹具66的保持机构,可容易切换保持导管31的状态及可使导管移动的状态。
<变形例10>
如图12的(b)部所示,变形例10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P也可具有管67作为保持机构。该结构与变形例7的结构类似。即,为双层构造。相对于变形例7的结构不同的方面在于,管前端部67a以不易相对于环箍基端部36b滑动的方式构成。变形例10中,管67的内径小于环箍36的外径。其结果,将环箍36插入于管67时,被设为压入状态。
<变形例11>
如图12的(c)部所示,变形例11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Q也可具有夹具68作为保持机构。夹具68是可装卸导管基端部31b的U字状的部件。夹具68包含固定于环箍36的外周面的固定部69。导管基端部31b沿径向自夹具68的开口插入。其结果,导管基端部31b相对于夹具68固定。于是,夹具68通过固定部69固定于环箍36。因此,相对于环箍36保持导管3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具有在保管时安装于环箍前端部36a的保护盖43。以与环箍前端部36a一致的方式配置的保护导管前端部31a的结构也可设为以下的变形例12、13所示的结构。
<变形例12>
如图13的(a)部及(b)部所示,变形例12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S具有保护盖72。该保护盖72具有与变形例2的保护盖72类似的结构。相对于变形例2的保护盖49不同的方面在于,变形例12所涉及的保护盖72可相对于环箍36移动。
如图13的(a)部所示,保管导管套组30S时,可将保护盖72较浅地盖于环箍前端部36a。根据该结构,在保护盖72的盖前端部72a与导管前端部31a之间设置间隔。因此,可适宜地保护导管前端部31a。
另一方面,如图13的(b)部所示,进行使用导管套组30S的激光L的测定的情况下,将保护盖72压入环箍36侧。通过该压入,盖前端部72a与导管前端部31a之间的间隔变小。于是,将保护盖72与环箍36看作一个环箍构件时,保护盖72使导管前端部31a与环箍构件的相对位置变化。因此,保护盖72也可定义为广义的位置调整机构。再者,沿保护盖72的锥内周面引导导管前端部31a。该引导的结果,导管31的中心轴线A31沿着环箍36的中心轴线A36。因此,抑制了出射激光L的导管前端部31a的位置及姿势的偏差。其结果,可进行精度良好的光强度的测定。
<变形例13>
如图13的(c)部所示,变形例13所涉及的导管套组30R具有保护管71。保护管71安装于环箍前端部36a。其结果,环箍36实质上被延长。保护管71具有接收环箍前端部36a的管基端部71a、及管前端部71b。若管基端部71a安装于环箍前端部36a,则环箍36的实质性的前端为管前端部71b。管前端部71b较环箍前端部36a更向前端侧突出。因此,导管前端部31a配置于较管前端部71b更靠近基端侧。根据该结构,保护管71保护导管前端部31a。于是,进行激光L的测定时,保护管71卸下。
另外,导管套组也可根据导管套组所要求的条件,自由组合与前端形状相关的变形例1~6、12、13、与位置调整机构相关的变形例7、8、及与保持机构相关的变形例9、10、11。
符号的说明
1…光测定装置、2…功率计、3…接合器、3b…接合器基端面、3H…环箍配置部、3Hb…基端开口、4…壳体、6…受光部、7…安装部、7a…立起筒部、7b…安装端面、7H…接合器配置部、7Ha…前端开口、7Hb…基端开口、8…处理装置、9…接合器主体、11…接合器凸缘、30、30C、30D、30E、30F、30G、30H、30J、30K、30L、30P、30Q、30R、30S…导管套组、31…导管、31a…导管前端部、31b…导管基端部、32…导管收纳件、33…光纤、33a…光纤前端部、33b…光纤基端部、34…构成物、36…环箍、36a…环箍前端部、36b…环箍基端部、36c…前端开口、36d…基端开口、36e…气体导入孔、37…保持栓、38…导管配置部、39…压入部、41…凸缘部、43…保护盖、43a…盖前端部、43b…盖基端部、43c…透过窗部、43H…环箍配置部、43Hb…基端开口、46…伸缩管、46a…伸缩管前端部、46b…伸缩管基端部、47…位置调整机构、48…保护盖、48a…盖主体部、48b…凸缘部、48c…导管配置部、48d…基端开口、48e…底部、49…保护盖、49a…主体筒部、49b…锥筒部、49c…导管配置部、49d…基端开口、49e…前端底部、51…保护盖部、51a…外周面、51b…前端面、51c…基端面、52…环箍、52a…环箍前端部、52b…导管配置部、52c…贯通孔、52d…锥部、52e…前端开口、52f…基端开口、52g…前端部、52h…基端部、53…接合器、54…环箍、54a…环箍主体部、54b…突出筒部、54c…前端面、54d…环箍前端部、54e…外周面、54f…导管配置部、54g…基端部、54h…前端部、56…接合器、56a…接合器前端部、56b…前端开口、57…环箍、57a…环箍主体部、57b…环箍凸缘部、57c…环箍前端面、57e…导管配置部、57f…基端部、57g…前端部、57h…前端面、58…接合器、58a…接合器前端面、58b…接合器基端面、58d…环箍配置部、59…位置调整机构、59a…管、59b…管前端部、59c…管基端部、61…保持栓、61a…保持栓前端面、61b…压入部、62…位置调整机构、62a…引导销、62b…引导槽、62c…第1限制部、62d…第2限制部、62e…连结槽部、63…管、64…环箍、64a…环箍基端部、65…保持栓、66…夹具、67…管、67a…管前端部、68…夹具、69…固定部、71…保护管、71a…管基端部、71b…管前端部、72…保护盖、72a…盖前端部、102…灭菌袋、101…光源、L…激光、G…灭菌气体。

Claims (7)

1.一种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光纤的导管;及
收纳所述导管的导管收纳件,
所述导管收纳件包含:
管状的环箍;
设置于所述环箍的位置调整部;及
设置于所述环箍的端部的封闭部,
所述环箍包含:环箍前端部,其配置有在所述光纤传递的光被出射的导管前端部;及与所述环箍前端部相反侧的环箍基端部,
所述封闭部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
在所述封闭部的所述一端,设置有使自所述导管出射的所述光透过的透过窗部,
所述位置调整部变更所述导管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环箍前端部的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部相互切换所述导管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环箍前端部靠近基端配置的第1位置、和所述环箍前端部与所述导管前端部的位置互相一致的第2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在插入于所述环箍基端部时保持所述导管相对于所述环箍的位置的保持栓、和在轴线方向伸缩自如且配置于所述环箍基端部与所述保持栓之间的伸缩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箍的端部具有开口,
在所述环箍的端部,配置有在所述光纤传递的光被出射的导管前端部,
所述透过窗部封闭所述开口且使所述光透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为相对于所述环箍可装卸的盖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为相对于所述环箍可装卸的盖构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为所述环箍的一部分,且为与所述环箍一体化的盖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箍具有:贯通孔,其沿与所述环箍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自外周面到达内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套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箍具有:贯通孔,其沿与所述环箍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自外周面到达内周面。
CN201880032029.4A 2017-05-15 2018-05-15 导管套组 Active CN110636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6528 2017-05-15
JP2017096528 2017-05-15
PCT/JP2018/018710 WO2018212164A1 (ja) 2017-05-15 2018-05-15 カテーテルキ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810A CN110636810A (zh) 2019-12-31
CN110636810B true CN110636810B (zh) 2024-02-06

Family

ID=6427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2029.4A Active CN110636810B (zh) 2017-05-15 2018-05-15 导管套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0540B2 (zh)
EP (1) EP3626198A4 (zh)
JP (1) JP7267195B2 (zh)
CN (1) CN110636810B (zh)
TW (1) TWI782017B (zh)
WO (1) WO20182121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2846A (zh) * 2020-12-20 2023-09-19 鲁美斯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粉碎的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251A (ja) * 2000-05-29 2001-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ファイバー素線の端面保護装置と光ファイバー
JP2006058400A (ja) * 2004-08-17 2006-03-02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組立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094144A (ja) * 2005-09-29 2007-04-1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組立用治具
JP2011120736A (ja) * 2009-12-10 2011-06-23 Terumo Corp 生体内挿入用カテーテルおよび薬液注入具
CN102217924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采用该光源装置的内诊镜设备
CN202313228U (zh) * 2010-11-30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
CN104133272A (zh) * 2013-05-01 2014-11-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箍套固定部件以及箍套保持构造
CN105874369A (zh) * 2014-01-20 2016-08-17 京瓷株式会社 光纤保持用组件、带插座的尾纤、接插线以及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11722A1 (en) * 1989-04-04 1990-10-18 Intra-Sonix, Inc.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nd stabilizing a catheter
JPH0642182Y2 (ja) 1989-06-23 1994-11-02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光パワー測定器
JP2581453Y2 (ja) 1992-11-20 1998-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H08262278A (ja) 1995-03-24 1996-10-11 Ando Electric Co Ltd 光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US5798518A (en) * 1995-07-28 1998-08-25 Laserscope Medical laser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0930917B1 (en) 1996-07-28 2003-10-15 Biosense, Inc. Electromagnetic cardiac biostimulation
US7005623B2 (en) * 2003-05-15 2006-02-28 Ceramoptec Industries, Inc. Autocalibrating medical diode laser system
DE102005050344A1 (de) * 2005-10-20 2007-05-03 Siemens Ag Kryokatheter zur Einführung in ein Körpergefäß sowie medizinische Untersuchungs- und Behandlungsvorrichtung
JP4409499B2 (ja) 2005-10-25 2010-02-03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血栓溶解装置
CA2682397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Vnu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ollow anatomical structures
US8100893B2 (en) 2007-11-28 2012-01-24 The Spectranetics Corporation Laser catheter calibrator
WO2013137372A1 (ja) * 2012-03-16 2013-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ファイバースコープ及びその挿入部並びに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160184022A1 (en) * 2013-03-13 2016-06-30 The Spectranetics Corporation Laser-induced pressure wave emitting catheter sheath
US10201387B2 (en) 2013-03-13 2019-02-12 The Spectranetics Corporation Laser-induced fluid filled balloon catheter
US20150216601A1 (en) * 2013-03-15 2015-08-06 Joe Denton Brown Protective sheath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and miniature fiber lock connector for use therewith
US20150057648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Angiodynamics, Inc. Lase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EP3471539A4 (en) * 2016-06-03 2020-02-26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SIGNALING PROCESSING WITH KLRG1
US11389242B2 (en) 2017-05-15 2022-07-19 Hamamatsu Photonics K.K. Catheter ki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251A (ja) * 2000-05-29 2001-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ファイバー素線の端面保護装置と光ファイバー
JP2006058400A (ja) * 2004-08-17 2006-03-02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組立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094144A (ja) * 2005-09-29 2007-04-1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組立用治具
JP2011120736A (ja) * 2009-12-10 2011-06-23 Terumo Corp 生体内挿入用カテーテルおよび薬液注入具
CN102217924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采用该光源装置的内诊镜设备
CN202313228U (zh) * 2010-11-30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
CN104133272A (zh) * 2013-05-01 2014-11-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箍套固定部件以及箍套保持构造
CN105874369A (zh) * 2014-01-20 2016-08-17 京瓷株式会社 光纤保持用组件、带插座的尾纤、接插线以及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2164A1 (ja) 2018-11-22
US20200170705A1 (en) 2020-06-04
TW201900119A (zh) 2019-01-01
JPWO2018212164A1 (ja) 2020-03-19
TWI782017B (zh) 2022-11-01
US11730540B2 (en) 2023-08-22
CN110636810A (zh) 2019-12-31
EP3626198A1 (en) 2020-03-25
EP3626198A4 (en) 2021-02-24
JP7267195B2 (ja)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0386B2 (en) Optical connector for sterile applications
WO2012096102A1 (ja) プローブ、光学測定システム、提供方法、及び診断用包装物
US11471025B2 (en) Opt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9414293B (zh) 光输出监控装置、光输出监控方法、保护罩及接合器
CN110636810B (zh) 导管套组
CN110621251B (zh) 导管套组
US11559189B2 (en) Sterile sheath for confocal endomicroscopy scanner probe
CN110650701B (zh) 光测定装置、导管套组及光测定方法
US8545109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or and laser system
JP6293015B2 (ja) 出力測定装置用アダプタ
US20220087510A1 (en) Plug, connector, endoscope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US11497384B2 (en) Optical fibre with a functionalised exploration end
WO2018105165A1 (ja) Octカテーテル
JPH04107210U (ja) 光接続装置、ハンドピース装置及びレーザ治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