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2369B -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2369B
CN110622369B CN201880031943.7A CN201880031943A CN110622369B CN 110622369 B CN110622369 B CN 110622369B CN 201880031943 A CN201880031943 A CN 201880031943A CN 110622369 B CN110622369 B CN 110622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rt
section
cable
longitudinal axis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19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2369A (zh
Inventor
J·策尔纳
M·琼贝克
E·克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62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具有至少一个芯线的电缆与各自的插接触头(42)连接的插接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的第一壳体部件(1),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插接触头(42)和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40),该切夹式接线端与各自的插接触头(42)电连接并且被如此地设计,使得该切夹式接线端具有用于各自的芯线的带有切割入口方向(Z)的插入槽,用以将各自的芯线夹持地保持在插入槽中;接线板,其具有用于引导各自的芯线的各自的芯线通道(32);和具有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的第二壳体部件(2),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接线板(3)。

Description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Schneidklemmkontakt)的插接连接器,其中,该插接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
背景技术
已知各种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其中,电缆的各个芯线尽可能地在组装时通过压缩壳体部件被同时一起压入切夹式接线端触头中和被接触。由于切夹式接线端触头,或仅简称为切夹式接线端(Schneidklemmen),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同时也提高了对将各个芯线精确地插入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中的要求,其中,必须同时切开芯线护套并可靠地接触位于其中的电芯线。同时,在例如采用RJ45插接连接器的电缆布线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成本方面中也是很重要的。
WO2013/111083A1公开了一种插接连接器,其中,芯线借助于对此适用的单独压紧部件被压入与接触式印刷电路板连接的切夹式接线端中。随后,带有切夹式接线端和单独压紧部件的接触式印刷电路板被插入第一壳体部件中并用第二壳体部件封闭。总体上,该插接连接器包括多个昂贵的单独部件。
DE102013209327B4公开了一种具有切夹式接线端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壳体基本上由三个复杂的部件组成,其中,两个壳体部件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上。通过两个壳体部件围绕第一壳体部件的旋转运动,当将芯线夹紧到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中时发生圆形的插入运动,从而切夹式接线端和芯线被强制性地弯曲。因此,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和芯线被不必要地加载,从而接触连接的可靠性受到损害。
WO2008/071917A1也公开了一种带有切夹式接线端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壳体基本上由三个复杂部件组成并且两个壳体部件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上。同样,在这里,圆周运动在夹紧或压入时引起切夹式接线端的弯曲或芯线在切夹式接线端中的来回移动。
WO2008071917A1公开了一种插头壳体,该插头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可围绕旋转轴线翻折的插头壳体部件,该插头壳体部件可以被围绕旋转轴线圆形地旋转地压在带有切夹式接线端的第二插头壳体部件上。
DE102016004429A1公开了一种插头壳体,该插头壳体具有两个可围绕各自的旋转轴线枢转的插头壳体部件,该插头壳体部件分别装备有切夹式接线端并且可以由基座部件围绕各自的旋转轴线朝着彼此枢转并且彼此连接起来。该装置是昂贵的,其中,芯线没有沿恰好一个预定的插入方向插入切夹式接线端中。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消除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连接器,利用该插接连接器,各个电缆芯线可以在压入期间尽可能直线地沿着切夹式接线端的切割入口方向引导到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中,其中,插接连接器由尽可能少的部件组成并且以简单和成本有利的方式进行构造。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电缆连接到其上的插接连接器,其中,该电缆具有至少一根芯线并且与在插接连接器中的各自的插接触头相连接,该插接连接器包括:
具有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的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插接触头和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该切夹式接线端与相应的插接触头电连接并且被如此地设计,使得该切夹式接线端具有用于各个芯线的带有切割入口方向的插入槽,用以将各个芯线夹持地保持在插入槽中;
具有用于引导各个芯线的相应的芯线通道的接线板;和
具有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的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接线板;
其中,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通过具有旋转轴线的共同的铰链连接被连接在一起;
其中,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第二壳体部件可以围绕旋转轴线朝着第一壳体部件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各个的芯线可以插入接线板的相应的芯线通道中,并且在第二位置,第二壳体部件正好开始将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的接线板压向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和
其中,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允许第二壳体部件在第一壳体部件上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的接线板被完全压在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上;和,
其中,铰链连接进一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允许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插入运动,使得第二壳体部件能仅仅平移地沿着切割入口方向朝着第一壳体部件移位,其中各个芯线也仅仅平移地插入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中。
由于现在不再像在现有技术中的情况那样在另外的圆形的插入运动中,而是在仅仅平移的插入运动中实施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铰链运动,因此可以沿切割入口方向将芯线精确地引导到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中。切夹式接线端优选地设计成具有直的插入槽,该插入槽可以简单地制造并且节省成本。因此,可以沿着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的插入槽将各个芯线的护套或绝缘层切开并推开并且使中间的导线与切夹式接线端接触或插入和压入到切夹式接线端中。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于,芯线在另外的圆形的插入运动中被压入切夹式接线端中,其中,芯线不仅被压入切夹式接线端中而且还被垂直于切夹式接线端地移位,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消除了这些缺点。纯粹的平移的插入运动使芯线仅仅被平移地插入到切夹式接线端的插入槽中。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避免了切夹式接线端或芯线的不必要的弯曲,如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形的插入运动中的情况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在接线板中的、在插入运动期间被推到切夹式接线端上的切夹式接线端凹部显著更紧密地适配于切夹式接线端,而不会在此发生卡住,其中,沿着切夹式接线端的末端部段的外部轮廓优选是直线的和平行的。由于切夹式接线端凹部可以更紧密地贴合在切夹式接线端上,因此也可以更精确地并以更小的间隙将芯线插入切夹式接线端中,如具有几何学和三角学的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的那样。
通过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的仅仅平移的插入运动,尤其可以更容易地构造带有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凹部的接线板。优选地,接线板和第二壳体部件也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以在组装期间需要进一步更少的、否则也可能丢失的单独部件。
由于在插接连接器中的铰链连接优选地通过两个卡锁销和相应的第一凹部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产生围绕旋转轴线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可旋转性。由于具有各自的第一凹部的第一或第二壳体部件优选地也被设计成具有各自的第二凹部,卡锁销然后可以在第三位置运动到该第二凹部中,因此实现了一种简单、精确和成本有利的实施方案,通过该实施方案,不仅允许第二壳体部件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的旋转运动,而且允许平移运动。优选在各自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形成的通道沿直线或沿着与切割入口方向对应的方向引导相应的卡锁销。
其他的优点在详细的说明中列出。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以下的附图和在详细的说明中示出,但是它们不应将本发明仅限制于这些实施方式。
附图显示:
图1是具有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以及在它们之间的接线板的优选的插头壳体的透视图;
图2左侧是图1中的优选的插头壳体的一部分的透视放大图;以及右侧是作为如左侧所示的优选的插头壳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优选的插头壳体的侧视图,具有第一壳体部件,第二壳体部件和与第二壳体部件一体连接的接线板,其中,示出了第二插头壳体的三个位置:图中上方第一位置或开始位置,中间第二位置,和下方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彼此完全连接起来;
图4是图1的第二壳体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图1和图3的插头壳体的透视图,其中,第二壳体部件与第一壳体部件完全连接起来,并且此外,在后部段上拧上了端盖,在该后部段中优选地布置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
图6是图1中的第一壳体部件的从下方看的视图,该第一壳体部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切夹式接线端;
图7是图1中的第二壳体部件的从上方看的视图,其中可以看到具有切夹式接线端凹部的接线板,切夹式接线端自第二位置起伸入该切夹式接线端凹部中;
图8是图1和图3中的第二壳体部件的透视图,其中,接线板与第二壳体部件一体地连接,并且具有向外突出的芯线或电缆芯线的电缆被插入接线板中;
图9是在第一位置的图1中的插头壳体的透视图,在该第一位置可以将电缆插入其中;
图10是图1中的第一壳体部件的后部段的透视图,具有在其中布置的优选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
图11是图10中的优选的张力消除装置的透视图;
图12是另一优选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的两个透视图;以及
图13是图12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的侧视图,具有相应标出的中垂线和位于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上方的电缆通道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待连接电缆的插接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插接触头42,电缆的各个芯线可以与该插接触头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缆可以具有单根芯线或多根芯线,该芯线各具有导体和绝缘层或芯线护套。导体在此情况下可以各由一根线或一束线组成。优选地,电缆与插接连接器抗拉和抗压地连接。如在图1中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那样,该插接连接器具有以下部分:
a)第一壳体部件1,该第一壳体部件优选地沿着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形成,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插接触头42和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40,该切夹式接线端与相应的插接触头42电连接。在此,切夹式接线端包括具有切割入口方向Z的插入槽,各个芯线被沿着该切割入口方向插入,用以将各个芯线夹持地保持在插入槽中;
b)具有用于引导各个芯线的相应的芯线通道32的接线板3;和
c)第二壳体部件2,该第二壳体部件沿着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形成,并且与接线板3连接。在此,第二壳体部件2和接线板3可以被构造成可彼此连接起来的单独的部件,或者它们被设计成一体的部件。例如,第二壳体部件2和接线板3可以被设计成可例如通过夹紧连接和/或卡锁连接和/或卡扣连接插入彼此中。例如,接线板3可以具有卡锁凸耳33,该卡锁凸耳可以被夹入到在第二壳体部件2中的相应的孔中。
d)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通过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的共同的铰链连接被连接在一起;
e)在此,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可以围绕旋转轴线朝着第一壳体部件1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各个芯线可以插入接线板3的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电缆在此优选地与第二插头壳体2连接或者保持在第一插头壳体1和第二插头壳体2之间,使得芯线保留在接线板3中的正确位置中。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1,第二壳体部件2的第二位置在这一点处开始,此时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的接线板3开始压向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或接触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
f)铰链连接此外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允许第二壳体部件2在第一壳体部件1上从第二位置进一步运动到或压到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的接线板3被完全压在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上。
g)根据本发明,铰链连接进一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允许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插入运动,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仅仅可以平移地沿着切割入口方向Z朝着第一壳体部件1移动,其中,各自的芯线也仅仅平移地被插入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中。
如在图1中所示的那样,铰链连接优选地被如此地设计,使得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分别具有在外部侧面相对的第一凹部11,所述第一凹部一起地在它们之间形成所述旋转轴线。第二壳体部件2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这两个支腿包围旋转轴线区域中的第一壳体部件1,并具有两个卡锁销21,该两个卡锁销21沿着旋转轴线向内彼此相对地延伸。卡锁销21在此情况下被如此地布置和定向,使得该卡锁销分别接合到第一壳体的相应的第一凹部11中并且与旋转轴线一起形成铰链连接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优选的铰链连接的放大的部分。其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第一凹部11,并且在图中右侧示出了相对于左侧视图旋转了90°的视图的截面图,在该截面图中可以看到在第一壳体1中的第一凹部11的凹槽。优选地,第一凹部11的直径通常适配于各自的卡锁销21,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可以尽可能小的间隙旋转。
根据图1的优选的插接连接器具有:在其中布置有一系列插接触头42的前部段1a;在其中布置有切夹式接线端40的中间部段1b;以及包含张力和拉力消除装置的后部段。作为示例,在图1中示出了RJ45插接连接器。优选的插接连接器在中间部段1b中还具有切割装置41,该切割装置具有用于切割芯线的外部锋利边缘,并且被布置成使得在进到第三位置的插入运动期间,各个芯线在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后面突出的部分被自动地切断。
图3在上方示出了在第一位置的优选的插接连接器,在该第一位置上第二壳体部件2被大大地打开,其中,切夹式接线端40被从第一壳体部件1中拉出并与切割入口方向Z一起示出。在图3的中间的图部分中示出了在第二位置的优选的插接连接器,并且在下方的图部分中示出了在第三位置的优选的插接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部件1具有上部第一外表面14,该上部第一外表面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垂直于切割入口方向Z,在该切割入口方向上,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三位置被挤压到一起。第二壳体部件2具有下部第二外表面24,该下部第二外表面24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垂直于切割入口方向Z。
图4示出了优选的第二壳体部件2,该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相应的第二中间部段2b和第二后部段2c,它们优选地位于第一壳体部件的各自的中间部段1b和后部段1c的上方。在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的区域中,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优选具有第二机械接触元件15,该第二机械接触元件可以与相应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连接。为了与第二机械接触元件15连接,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优选地具有相应的与其对应的第一机械接触元件。
图5示出了在第三位置的具有端盖的优选的插接连接器,该端盖被拧在第一后部段和第二后部段上。
图6示出了图1中的优选的第一壳体部件1的从下方看的视图,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切夹式接线端40和切割装置41,切割装置41分别被布置在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旁边,使得它们切掉在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插入运动期间由接线板3引导的各自的芯线的突出的部分。
图7示出了图1中的优选的第二壳体部件2和接线板3的从上方看的视图,其中,接线板3被设计成具有切夹式接线端凹部30,该切夹式接线端凹部在插入运动期间将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的相应的末端部段容纳在其中。此外,该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切割装置凹部31,该切割装置凹部被设计成在插入运动期间容纳切割装置41并且将各个芯线在两侧上压向切割装置41的锋利边缘。可以看到虚线表示的相应的芯线通道32,其中,相应的芯线通道的第一通道部段优选地被设计成孔,各个芯线被引导通过该孔,第二通道部段被设计成空腔,芯线可以在空腔中自由弯曲,以及相应的芯线通道的第三通道部段具有基本上向上的半开的孔,该孔具有侧向夹紧引导件,以便将芯线引导地保持在切夹式接线端40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地在切割装置41的区域中。在该图的下方的部分中可以看到具有如在上方的图中所示的接线板3的第二壳体部件2,但是带有插入的芯线。
图8是具有图7中的接线板3的第二壳体部件2的透视图,在其中安装了具有向外伸出的芯线或电缆芯线的电缆,这些芯线或电缆芯线被插入接线板中并被接线板夹紧地保持。
图9再次示出了图1中的在第一位置的优选插接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以及接线板3被彼此连接起来。在接线板3中,示出了芯线通道32,这些芯线通道具有其各自的第一部段,该第一部段优选是孔。在第一壳体部件1的第一后部段1c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第二后部段2c中分别示出了布置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
优选地,铰链连接也可以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分别具有在外部侧面相对的卡锁销21,所述卡锁销分别沿着旋转轴线向外延伸并且接合到各自的第一凹部11中,其中,第二壳体部件2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包围旋转轴线区域中的第一壳体部件1并且在内部具有彼此面对的各自的第一凹部11。
可替代地,优选地,铰链连接可以设计成,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分别具有在外部侧面相对的第一凹部11,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旋转轴线形成并且容纳第一壳体部件1的各自的卡锁销21,其中,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包围旋转轴线区域中的第二壳体部件2,并且具有各自的卡锁销21,其中,两个卡锁销21彼此相对地延伸。
可替代地,优选地,铰链连接可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分别具有在外部侧面相对的卡锁销21,所述卡锁销分别沿着旋转轴线向外延伸并且接合到各自的第一凹部11中,其中,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包围旋转轴线区域中的第二壳体部件2并且在内部具有彼此面对的各自的第一凹部11。
优选地,具有两个第一凹部11的第一壳体部件1或第二壳体部件2具有两个第二凹部12,所述两个第二凹部相对于第一凹部11被如此地布置,使得两个卡锁销21在第三位置被容纳在两个第二凹部12中。在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三位置时,优选的各自的卡锁销21因此从各自的第一凹部11运动到各自的第二凹部12中。
优选地,如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在各自的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之间分别形成通道,以便将各自的卡锁销21从第二位置引导到第三位置。在此,各自的卡锁销21被直线地沿切割入口方向Z引导。
优选地,如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在各自的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之间的通道具有相对隆起部13,但所述相对隆起部低于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的外部水平,以便将各自的卡锁销21引导到该相对隆起部中。换句话说,各自的相对隆起部13的深度小于各自的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的深度,但是始终足够深度,使得卡锁销21不会从通道中跳出,而是保持被通道引导。
优选地,第一凹部11从最大深度的区域的内部水平朝着所述相对隆起部13具有第二斜面13a,其中,第二斜面13a被设计成从内部水平开始具有斜面角为1°-60°的斜面。因此,斜面角为1°意味着是几乎平坦的,而斜面角为90°意味着是垂直的边缘。
优选地,第二凹部12从最大深度的区域的内部水平朝着相对隆起部13具有斜面角小于60°的第三斜面13b。在此,斜面角是指从第二凹部12的内部水平的升高。可替代地,优选地,第二凹部12从内部水平朝着相对隆起部13具有斜面角大于60°的第三斜面13b。
优选地,第二凹部12朝着与第一凹部11基本相对的外侧面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斜面12a,所述第四斜面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在第四斜面12a和各自的卡锁销21之间形成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其中,间隙宽度处在0.3-1mm或更大的范围内。在此,第四斜面12a形成间隙,该间隙优选地如此宽,以至于可以用螺丝刀插入并撬出各自的另一个壳体部件,以便能够将各自的卡锁销21从各自的第二凹部12推回到各自的第一凹部11。
优选地,具有第一凹部11的第一壳体部件1或第二壳体部件2具有从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外边缘侧面向外地下降的第一斜面11a,其中,第一斜面11a从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外边缘下降到与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内部水平相对应的水平。由此,在将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推入彼此中时,各自的卡锁销21可以从外部在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方向上在张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沿着各自的第一斜面11a移动,直到卡锁销越过所述外边缘卡扣到第一凹部11中为止。优选地,铰链连接的支腿朝着侧面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被设计成是弹性的,或者卡锁销21也可以具有弹性的高度并且例如是可缩回的和可伸出的。
优选地,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第二壳体部件2在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具有与切割入口方向对应的切向运动方向。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和/或接线板3基本上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由它们构成的混合物或由它们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金属、塑料、聚氨酯、聚乙烯、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或具有绝缘涂层的材料。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和/或接线板3是注塑件。
优选地,在接线板3中的引导件被如此地设计,即在第二位置上,各个芯线的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部段直接位于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插入槽的相应的芯线插入开口的上方,从而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部段随后沿切割入口方向Z直接地被引导到插入槽中。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具有用于一个或多个切夹式接线端40的共同平面,用于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所有切割入口方向Z与该共同平面垂直。换句话说,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所有切割入口方向Z彼此平行地延伸。优选地,该共同平面平行于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地延伸。
优选地,第二壳体部件2的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在第二位置平行于第一壳体部件1的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地延伸。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的第一外表面14或第一外表面14的至少一个部段基本上垂直于切割入口方向Z地延伸,如在图3中所示的那样。
优选地,第二壳体部件2的第二外表面24或第二外表面24的至少一个部段在第二位置基本垂直于切割入口方向Z地延伸,如在图3中所示的那样。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沿着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具有前部段1a,中间部段1b和后部段1c,其中,在前部段1a中布置所述各自的插接触头42,在中间部段1b中布置所述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和在后部段1c中布置用于夹紧电缆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
为了清楚起见,在此应当指出的是,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是指,仅一个或多个切夹式接线端40中的始终一个切夹式接线端40。
优选地,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具有各自的芯线插入开口和各自的预定的芯线插入平面,在所述各自的预定的芯线插入平面中各自的芯线将被插入切夹式接线端40中,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被如此地布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中,使得各自的芯线插入平面与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形成一个角度,其中,该角度大于30°。由此各自的芯线侧面地在插接连接器上被引出,并且在插接连接器上的各自的超长部分可以在芯线穿过之后由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切断。为了清楚起见,芯线插入平面是在沿着切割入口方向插入芯线的直的夹持部段时形成的那个平面。
优选地,接线板3中的各自的芯线通道32被设计成具有用于引入各个芯线的各自的第一通道部段、用于引出各个芯线的各自的第三通道部段和位于其间的各自的第二通道部段。在这种情况下,各自的第一通道部段基本上在电缆末端部段的电缆纵轴线的方向上引导各个芯线,各个芯线从电缆末端部段中伸来。各自的第二通道部段优选地是具有第二直径或内部宽度的空腔,所述空腔的第二直径/内部宽度大于各自的第一通道部段的第一直径和大于各自的第二通道部段的第二直径。由此各自的芯线可以在其中自由弯曲和从第一通道部段转移到各自的第三通道部段中。各自的第三通道部段优选地位于各自的入口开口的上方和固定在切夹式接线端40的各自的插入槽的上方。优选地,各自的第三通道部段基本上位于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各自的芯线插入平面中。
优选地,在第一壳体部件1中,在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旁边,用于切割各个芯线的超长部分的相应的切割装置41被如此地布置和设计,使得各自的芯线插入平面被切割,以便切掉各个芯线的在切夹式接线端40后面伸出的各自的超长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超长部分在穿过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之后在各自的芯线的出口后面的区域中开始。因此,不必紧接着在切夹式接线端的后面地进行切断,而是优选地在距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一预定的距离处将超长部分切断。
优选地,各自的切割装置41被刚性地布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中,其中,接线板3具有对应的各自的切割装置凹部31,在该切割装置凹部中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三位置的各自的切割装置41。
优选地,所述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通过印刷电路板、各自的接触线或一体地与所述各自的插接触头42彼此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接连接器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触头42和芯线的RJ45插接连接器。
优选地,接线板3被设计成单独的部件并且可以在第二壳体部件2中插入和/或可以与其连接。优选地,接线板3与第二壳体部件2一体地连接或者与其一体地形成。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包括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以将电缆抗拉和抗压地保持在插接连接器中。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被设计成在它们之间形成电缆通道,所述电缆通道沿着电缆通道纵轴线确定电缆引导方向,其中,在电缆通道中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抗拉和抗压地固定电缆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第一壳体部件1和第二壳体部件2在此被设计成,在优选地在第一位置上存在的未组装状态下侧面地释放电缆通道,以插入电缆,并在优选地在第三位置存在的组装状态下封闭电缆通道。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在此包括至少一个板簧元件5,该板簧元件具有中间部分50和分别从中间部分上弯曲的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在此,第一侧面部分52从中间部分50经由第一弯曲边缘51被弹性地弯曲并且第二侧面部分52b从中间部分50经由第二弯曲边缘51b被弹性地弯曲,所述第二弯曲边缘与在中间部分50上的第一弯曲边缘51相对置。
在此,中间部分50在第一弯曲边缘51和第二弯曲边缘51b之间沿着中间部分纵轴线延伸,其中,第一弯曲边缘51和第二弯曲边缘51b被设计成分别垂直于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中间部分纵轴线此时与电缆通道纵轴线基本上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中。
在此,分别相对于中间部分50而言,第一侧面部分52可以采取可变的第一锐角,而第二侧面部分52b可以采取可变的第二锐角。在此,第一侧面部分52的与第一弯曲边缘51相对置的第一末端部段53朝着中间部分50可以采取可变的第一高度,而第二侧面部分52b的与第二弯曲边缘51b相对置的第二末端部段53b朝着中间部分50可以采取可变的第二高度。
在此,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使电缆通道在如此程度上变窄,即在插头壳体的组装状态下,在电缆被插入的情况下,所述各自的第一末端部段53和第二末端部段53b以各自的弹性力压向电缆并且由此使电缆抗拉和抗压地固定。抗拉和抗压的固定在此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各自的末端部段53、53a通过弹性的弹簧力优选地接合到电缆的电缆护套中,该电缆护套优选地是柔性的。弹性的弹簧力优选地源自弹性的板簧元件5,因为当电缆被夹持在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之间时,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弹性地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板簧元件5可以被如此地布置在电缆通道中,使得电缆被夹紧在两个相对置的板簧元件5之间或者在各自的板簧元件5和电缆通道的相对置的壁部段之间。
在图12和13中示出了板簧元件5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
优选地,第一末端部段53经由另一个弯曲边缘从第一侧面部分52上弯曲并形成具有第一中垂线的第一末端部段表面,该第一中垂线与电缆通道纵轴线之间在松弛状态下具有0°-30°的角度。在图13中用点划线画出了第一中垂线。
优选地,第二末端部段53b经由另一个第二弯曲边缘从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上弯曲并形成具有第二中垂线的第二末端部段表面,所述第二中垂线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之间在松弛状态下具有0°-30°的角度。在图13中用点划线画出了第二中垂线。
优选地,另一个弯曲边缘或另一个第二弯曲边缘平行于各自的第一弯曲边缘51或第二弯曲边缘51b。
优选地,中间部分50通过以下的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在所述电缆通道内与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连接:孔销连接、胶合连接、焊接、钎焊、螺纹连接、铆接、夹紧连接、在凹部中的夹紧连接、硫化连接、槽-榫(Nut-Zapfen)连接或通过由它们构成的组合。优选地,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为此具有第一机械接触元件57,该第一机械接触元件例如可以是孔、销、粗糙表面、两个相对的边缘或钻孔。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为此具有与第一机械接触元件57对应的第二机械接触元件15。
优选地,中间部分50与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第二壳体部件2一体地连接。
优选地,中间部分50具有与电缆通道纵轴线之间形成在70°-90°范围内的角度的中垂线。在图13中用点划线画出了中间部分50的中垂线。
优选地,中间部分纵轴线平行于电缆通道纵轴线或中间部分纵轴线与电缆通道纵轴线之间具有在0°-20°的范围内的角度。
优选地,中间部分50被设计成在第一弯曲边缘51和第二弯曲边缘51b之间是平坦的并且基本上在中间部分平面中。
优选地,第一弯曲边缘51指向第一电缆末端的方向,至少一根芯线从电缆末端中出来,以与在插头壳体中的插接触头42连接,其中,第二弯曲边缘51b指向相对置的第二电缆末端的方向,其中,第二电缆末端远离插接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弯曲边缘51和第二弯曲边缘51b分别沿直线延伸。优选地,第一弯曲边缘51和第二弯曲边缘51b分别是弹性的弯曲边缘。
优选地,可变的第一锐角在松弛状态下处在30°-45°的范围内或在45°-60°的范围内或在60°-70°的范围内。
优选地,可变的第二锐角在松弛状态下处在30°-45°的范围内或在45°-60°的范围内或在60°-70°的范围内。
优选地,可变的第一高度基本上通过可变的第一角度形成,并且可变的第二高度基本上通过可变的第二角度形成。
优选地,板簧元件5沿着中间部分50以及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基本上具有恒定的宽度。
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一个优选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该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包括第一板簧元件5和第二板簧元件5,它们经由连接部段54被一体地连接在一起。
在此,第一板簧元件5的第一中间部分50具有侧面地平行于中间部分纵轴线的第三弯曲边缘55,所述第三弯曲边缘同时形成为与连接部段54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段54具有与中间部分纵轴线平行的连接部段纵轴线。
在此,连接部段54在与所述第三弯曲边缘55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与其平行的第四弯曲边缘56,所述第四弯曲边缘同时形成为与第二板簧元件5的第二中间部分50连接的连接部。在此,第二中间部分50的第二中间部分纵轴线平行于连接部段纵轴线延伸。第一和第二板簧元件5经由各自的第三弯曲边缘55和第四弯曲边缘56被朝向彼此地弯曲,使得各自的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中垂线指向电缆通道纵轴线。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指出,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中垂线在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几何中心垂直于其各自的表面。
优选地,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包括第一板簧元件5和至少一个另外的板簧元件5,它们被一体地并且直接地、没有中间连接部段地连接在一起。第一板簧元件5的第一中间部分50具有侧面地平行于中间部分纵轴线的第三弯曲边缘55,所述第三弯曲边缘同时形成为与另外的板簧元件5的各自的另外的中间部分50的紧邻侧(
Figure GDA0002776945670000141
seite)连接的连接部。在此,所有各自的中间部分轴线都是彼此平行的。第一板簧元件5和另外的板簧元件5经由第三弯曲边缘55被朝向彼此地弯曲,使得各自的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中垂线指向电缆通道纵轴线。优选地,通过这种方式将多个板簧元件5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机械接触元件57布置在中间部分50之一中或连接部段54之一中。
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注意,除非是在不同的参照关系下进行描述,否则术语“上方”,“下方”,“顶面”,“底面”和其他相对的位置说明应在垂直方向上并且是如在附图中所示出的那样来理解。
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注意,将芯线插入切夹式接线端40中和将芯线压入切夹式接线端40中应理解为是同义的。
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注意,切割入口方向Z和芯线被插入或压入其中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插入槽的纵向方向具有相同的取向。芯线本身在被夹紧的状态下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切割入口方向Z地延伸,其中,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是可想象的,如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通过现有技术所公知的那样。
为了清楚起见,插接触头优选地被理解为机电的插接触头,该机电的插接触头用于与对应于插接连接器的另一个插接连接器的、与其相配的另一个插接触头电连接。为了清楚起见,各自的插接触头在安装状态下优选不仅机械地而且电气地与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连接。一般地,术语“切夹式接线端”与术语“切夹式接线端触头”是同义的。为了清楚起见,芯线包括至少一根金属线和外部的绝缘层。
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中描述。特别地,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的特征也可以彼此组合,除非它们在技术上是排他性的。
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到的附图标记只是用于更好的可理解性并且不以任何方式将权利要求限制为在图中所示的形式。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壳体部件;
1a 前部段;
1b 中间部段;
1c 后部段;
11 第一凹部;
11a 第一斜面;
11b 外部边缘;
12 第二凹部;
12a 第四斜面;
13 相对隆起部;
13a 第二斜面;
13b 第三斜面;
14 第一外表面;
15 第二机械接触元件;
2 第二壳体部件(优选可枢转的壳体盖);
2b 第二中间部段;
2c 第二后部段;
21 卡锁销;
24 第二外表面;
3 接线板;
30 切夹式接线端凹部;
31 切割装置凹部;
32 芯线通道;
33 卡锁凸耳;
40 切夹式接线端;
41 切割装置;
42 插接触头;
5 板簧元件;
51 中间部分;
52 第一侧面部分;
52b 第二侧面部分;
53 第一弯曲边缘;
54 连接部段;
55 第二弯曲边缘;
56 第三弯曲边缘;
57 第一机械接触元件;
X 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
Z 切割入口方向。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具有至少一根芯线的电缆与相应的插接触头(42)连接的插接连接器,包括:
a)具有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的第一壳体部件(1),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插接触头(42)和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40),该切夹式接线端与相应的插接触头(42)电连接并且被如此地设计,使得该切夹式接线端具有用于各个芯线的带有切割入口方向(Z)的插入槽,用以将各个芯线夹持地保持在所述插入槽中;
b)接线板(3),其具有用于引导各个芯线的相应的芯线通道(32);和
c)具有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的第二壳体部件(2),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所述接线板(3);
d)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通过具有旋转轴线的共同的铰链连接而连接在一起;
e)其中,所述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能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朝着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各个芯线能插入所述接线板(3)的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第二壳体部件(2)正好开始将所述接线板(3)压向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所述接线板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和
f)所述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以允许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上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带有在相应的芯线通道(32)中被引导的各个芯线的所述接线板(3)被完全压在至少一个切夹式接线端上;
其特征在于,
g)所述铰链连接进一步被如此地设计,以允许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插入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能仅仅平移地沿着切割入口方向(Z)朝着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移位,其中各个芯线也仅仅平移地插入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4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
使得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分别在外部侧面相对的第一凹部(11),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形成并且容纳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的相应的卡锁销(21),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包围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并且所述两个支腿具有相应的卡锁销(21),其中,所述两个卡锁销(21)朝向彼此地延伸;或者
使得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分别在外部侧面相对的卡锁销(21),所述卡锁销分别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向外延伸并且接合到相应的第一凹部(11)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包围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并且所述两个支腿具有在内部彼此面对的各自的第一凹部(11);或者
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分别在外部侧面相对的所述第一凹部(11),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形成并且容纳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的相应的卡锁销(21),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包围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并且所述两个支腿具有各自的卡锁销(21),其中,所述两个卡锁销(21)朝向相对延伸;或者
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分别在外部侧面相对的卡锁销(21),所述卡锁销分别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向外延伸并且接合到各自的第一凹部(11)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在旋转轴线区域中具有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在所述旋转轴线区域中包围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并且所述两个支腿具有在内部彼此面对的相应的第一凹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具有两个第一凹部(11)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具有两个第二凹部(12),所述两个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部(11)被如此地布置,使得所述两个卡锁销(21)在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凹部(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凹部(11)和所述第二凹部(12)之间分别形成通道,以将相应的卡锁销(21)沿切割入口方向(Z)沿着直线地从所述第二位置引导到所述第三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相应的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之间的所述通道具有相对隆起部(13),但所述相对隆起部低于所述第一凹部(11)和所述第二凹部(12)的外部水平,以便将相应的卡锁销(21)引导到所述相对隆起部中;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凹部(11)从内部水平朝着所述相对隆起部(13)具有斜面角小于60°的第二斜面(13a);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凹部(12)从内部水平朝着所述相对隆起部(13)具有斜面角小于60°的第三斜面(13b),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凹部(12)从内部水平朝着所述相对隆起部(13)具有斜面角大于60°的第三斜面(13b);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凹部(12)朝着与所述第一凹部(11)基本相对的外侧面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斜面(12a),所述第四斜面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在所述第四斜面(12a)和相应的卡锁销(21)之间形成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其中,所述间隙宽度处在0.3-1mm或更大的范围内。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具有所述第一凹部(11)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具有从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外边缘侧面向外地下降的第一斜面(11a),其中,所述第一斜面(11a)从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外边缘下降到与所述各自的第一凹部(11)的内部水平相对应的水平,使得在将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推入彼此中时,所述卡锁销(21)从外部在张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沿着所述第一斜面(11a)移动,直到所述卡锁销越过所述外边缘卡扣到所述第一凹部(11)中为止;和/或
其中,所述铰链连接被如此地设计,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朝着所述第一位置具有与所述切割入口方向对应的切向运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和/或所述接线板(3)基本上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由它们所构成的混合物或由它们所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金属、塑料、聚氨酯、聚乙烯、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或具有绝缘涂层的材料;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所述铰链连接的区域中弹性地形成;和/或
其中,所述接线板(3)中的引导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在所述第二位置,各个芯线的各自的切夹式接线端部段直接位于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相应的芯线插入开口的上方,以便随后沿切割入口方向(Z)直接地引导到所述芯线插入开口中;和/或
其中,一个共同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地延伸,所述共同平面与用于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的切割入口方向(Z)垂直;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的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纵轴线在所述第二位置平行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地延伸;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的第一外表面(14)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切割入口方向(Z)地延伸;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的第二外表面(24)在所述第二位置基本垂直于所述切割入口方向(Z)地延伸;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沿着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具有前部段(1a)、中间部段(1b)和后部段(1c),其中,在所述前部段(1a)中布置相应的插接触头(42),在所述中间部段(1b)中布置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和在所述后部段(1c)中布置用于夹紧电缆的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并且使得电缆被抗拉和抗压地保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具有各自的芯线插入开口和各自的预定的芯线插入平面的各个切夹式接线端(40),其中在所述各自的预定的芯线插入平面中各个芯线将插入所述切夹式接线端(40)中,如此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中,使得所述各自的芯线插入平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纵轴线(X)形成大于30°的角度,以便将各个芯线侧面地从所述插接连接器引出,并且所述插接连接器上的超长部分能在所述芯线穿过之后由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侧面地切掉;和/或
其中,所述接线板(3)中的各个芯线通道(32)设计成具有用于引入各自的芯线的第一通道部段、用于引出各自的芯线的第三通道部段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第二通道部段,使得所述第一通道部段基本上在电缆末端部段的电缆纵轴线的方向上引导各自的芯线,各自的芯线从所述电缆末端部段中伸出,和/或所述第二通道部段是具有第二直径的空腔,所述空腔的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部段的第一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道部段的第二直径,从而各自的芯线能在其中自由弯曲,其中,所述第三通道部段位于入口开口的上方并且基本上位于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的芯线插入平面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在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旁边,用于切割各个芯线的超长部分的各个切割装置(41)被布置在相应的切夹式接线端(40)旁边和相关的芯线插入平面中并被如此地设计,使得它部分地切掉在所述切夹式接线端(40)后面伸出的各个芯线的各自的超长部分;和/或
其中,各个切割装置(41)被刚性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中,并且所述接线板(3)具有对应的各个切割装置凹部(31),所述各个切割装置凹部在所述第三位置至少部分地容纳各自的切割装置(41);和/或
其中,各个切夹式接线端(40)通过印刷电路板、各自的接触线或一体地与相应的插接触头(42)电连接;和/或
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是RJ45插接连接器;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包括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以将电缆抗拉和抗压地保持在插接连接器中;和/或
其中,所述接线板(3)被设计成单独的部件并且能插入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中和/或与其连接,或者其中,所述接线板(3)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一体地相连接或者与其一体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被设计成在它们之间形成电缆通道,所述电缆通道沿着电缆通道纵轴线确定电缆引导方向,并且所述电缆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用于抗拉和抗压地固定所述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在未组装状态下侧面地打开所述电缆通道以插入电缆,并在组装状态下封闭所述电缆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包括:
a)至少一个板簧元件(5),其具有中间部分(50)和分别从所述中间部分弯曲的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其中,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从所述中间部分(50)经由第一弯曲边缘(51)弹性地弯曲,并且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从所述中间部分(50)经由第二弯曲边缘(51b)弹性地弯曲,所述第二弯曲边缘在所述中间部分(50)上与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相对置;
b)其中,所述中间部分(50)在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之间沿着中间部分纵轴线延伸,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被设计成分别垂直于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并且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基本上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中;
c)其中,分别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50)而言,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能采取可变的第一锐角,而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能采取可变的第二锐角,并且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的与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相对置的第一末端部段(53)朝着所述中间部分(50)能采取可变的第一高度,而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的与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相对置的第二末端部段(53b)朝着所述中间部分(50)能采取可变的第二高度;
d)其中,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和第二侧面部分(52b)使电缆通道在如此程度上变窄,以致在插头壳体的组装状态下,在电缆被插入的情况下,各自的第一末端部段(53)和各自的第二末端部段(53b)以各自的弹性力压向电缆并且由此使电缆抗拉和抗压地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末端部段(53)经由另一弯曲边缘从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弯曲,并形成具有第一中垂线的第一末端部段表面,所述第一中垂线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在松弛状态下具有0°-30°的角度;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末端部段(53b)经由另一第二弯曲边缘从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弯曲,并形成具有第二中垂线的第二末端部段表面,所述第二中垂线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在松弛状态下具有0°-30°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另一弯曲边缘或所述另一第二弯曲边缘平行于相应的第一弯曲边缘(51)或第二弯曲边缘(51b)。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中间部分(50)通过以下的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在所述电缆通道内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连接:孔销连接、胶合连接、焊接、钎焊、螺纹连接、铆接、夹紧连接、凹部中的夹紧连接、硫化连接、槽-榫连接或由它们构成的组合;和/或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50)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一体地相连;和/或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50)具有中垂线,所述中垂线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形成在70°-90°范围内的角度;和/或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被设计成平行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或与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具有在0°-20°范围内的角度;和/或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50)在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之间基本上在中间部分平面中平坦地延伸;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指向第一电缆末端的方向,至少一根芯线从所述电缆末端中伸出,以与在所述插头壳体中的插接触头(42)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指向第二电缆末端的方向,所述第二电缆末端作为应被抗拉和抗压地连接的电缆从所述插头壳体中伸出;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分别沿直线延伸;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边缘(51)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51b)分别是弹性的弯曲边缘;和/或
其中,所述可变的第一锐角在松弛状态下处在30°-45°的范围内或在45°-60°的范围内或在60°-70°的范围内;和/或
其中,所述可变的第二锐角在松弛状态下处在30°-45°的范围内或在45°-60°的范围内或在60°-70°的范围内;和/或
其中,所述可变的第一高度基本上通过所述可变的第一角度形成,并且所述可变的第二高度基本上通过所述可变的第二角度形成;和/或
其中,所述板簧元件(5)沿着所述中间部分(50)、所述第一侧面部分(52)和所述第二侧面部分(52b)基本上具有恒定的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包括至少第一板簧元件(5)和第二板簧元件(5),它们经由连接部段(54)被一体地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板簧元件(5)的第一中间部分(50)具有侧面平行于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的第三弯曲边缘(55),所述第三弯曲边缘同时是与所述连接部段(54)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段具有与其平行的连接部段纵轴线,
其中,所述连接部段(54)在与所述第三弯曲边缘(55)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与其平行的第四弯曲边缘(56),所述第四弯曲边缘同时是与所述第二板簧元件(5)的第二中间部分(50)连接的连接部,
从而相应的中间部分纵轴线和所述连接部段纵轴线是彼此平行,并且所述第一板簧元件(5)和所述第二板簧元件(5)经由各自的第三弯曲边缘(55)和第四弯曲边缘(56)被如此朝向彼此地弯曲,使得各自的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中垂线指向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张力和压力消除装置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板簧元件(5)和至少一个另外的板簧元件(5),它们被一体地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板簧元件(5)的第一中间部分(50)具有侧面平行于所述中间部分纵轴线的所述第三弯曲边缘(55),所述第三弯曲边缘同时是与所述另外的板簧元件(5)的相应的另外的中间部分(50)的紧邻侧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所有各自的中间部分轴线是彼此平行的,
其中,所述第一板簧元件(5)和所述另外的板簧元件(5)经由所述第三弯曲边缘(55)被如此朝向彼此地弯曲,使得各自的中间部分(50)的各自的中垂线指向所述电缆通道纵轴线。
CN201880031943.7A 2017-05-15 2018-05-14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Active CN110622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10544.1 2017-05-15
DE102017110544.1A DE102017110544B3 (de) 2017-05-15 2017-05-15 Steckverbinder mit Schneidklemmkontakt
PCT/EP2018/062322 WO2018210716A1 (de) 2017-05-15 2018-05-14 Steckverbinder mit schneidklemmkontak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2369A CN110622369A (zh) 2019-12-27
CN110622369B true CN110622369B (zh) 2021-02-26

Family

ID=6222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1943.7A Active CN110622369B (zh) 2017-05-15 2018-05-14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1859B1 (zh)
EP (1) EP3625858B1 (zh)
KR (1) KR102248383B1 (zh)
CN (1) CN110622369B (zh)
DE (1) DE102017110544B3 (zh)
WO (1) WO2018210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62169S1 (en) * 2019-03-29 2022-08-30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Network cable plug
DE102019131596B3 (de) * 2019-11-22 2021-01-28 Telegärtner Karl Gärtner GmbH Steckverbinder
DE102020110495A1 (de) 2020-04-17 2021-10-21 Metz Connect Tech Gmbh Stecker für Datenkabel
KR102503426B1 (ko) 2021-09-14 2023-02-23 허인철 Sns 기반의 상품 주문 제작 서버
DE102021004953B3 (de) 2021-09-29 2022-11-10 Telegärtner Karl Gärtner GmbH Steckverbinder und Gegensteckverbinder
US20240050668A1 (en) * 2022-08-15 2024-02-1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Device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powdered agents
CN117374635B (zh) * 2023-12-08 2024-03-26 东莞市康顺连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7861A (ja) * 2009-05-28 2010-12-0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
US20140273605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Connector
CN105324886A (zh) * 2013-05-21 2016-02-1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EP2807709B1 (de) * 2012-01-25 2016-10-12 Zellner GmbH Mehradriges kabel mit anschlusskomponente
DE202014010869U1 (de) * 2014-07-17 2016-12-1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Steckverbinderteil
TWM536801U (zh) * 2016-10-21 2017-02-11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網路插頭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7181B2 (ja) * 1998-06-15 2008-03-26 スリーエム カンパニー 圧接結線用コネクタとその圧接方法
EP1282203B1 (de) * 2001-07-30 2007-05-09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GB0625061D0 (en) 2006-12-15 2007-01-24 Tyco Electronics Amp Es Sa A connector for use in terminating communications cables
DE102007008465B4 (de) * 2007-02-19 2008-10-16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s Steckermodul insbesondere für eine RJ 45-Steckverbindung
DE102008057554B3 (de) * 2008-11-15 2010-04-2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Litzenführung
DE102010014295A1 (de) * 2010-04-08 2011-10-1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zur Aufnahme eines mehradrigen Kabels
US8702444B2 (en) * 2010-10-18 2014-04-22 Panduit Corp. Communication plug with improved cable manager
US9130283B1 (en) * 2014-02-18 2015-09-08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direction cable installation capability
DE102016004429B4 (de) 2016-04-12 2019-03-28 Dätwyler Cabling Solutions Ag Steckbuchsenmodul für Datenübertragungskabel und Montageverfahren zum Verbinden des Steckbuchsenmoduls mit dem Datenübertragungskabe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7861A (ja) * 2009-05-28 2010-12-0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
EP2807709B1 (de) * 2012-01-25 2016-10-12 Zellner GmbH Mehradriges kabel mit anschlusskomponente
US20140273605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Connector
CN105324886A (zh) * 2013-05-21 2016-02-1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DE202014010869U1 (de) * 2014-07-17 2016-12-1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Steckverbinderteil
TWM536801U (zh) * 2016-10-21 2017-02-11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網路插頭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1859B1 (en) 2021-05-18
EP3625858B1 (de) 2021-04-28
WO2018210716A1 (de) 2018-11-22
EP3625858A1 (de) 2020-03-25
CN110622369A (zh) 2019-12-27
DE102017110544B3 (de) 2018-07-19
KR20200004413A (ko) 2020-01-13
KR102248383B1 (ko) 2021-05-06
US20210151908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2369B (zh)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US6953362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cable manager
US5364288A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US7255590B2 (en) Plug connector device for multicore flat cables
US8834196B2 (en) Shielded modular jack assembly
US6827600B2 (en) Paired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US9172188B2 (en) Plug for a data and/or telecommunication cable comprising several conductors
JP63025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416448B2 (en) Cable plug
CN110622366B (zh) 插接连接器壳体中的应力和压力释放装置
US6604956B2 (en) Self-stripping connecting device for two electric cables
US9362656B2 (en)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ng part
KR920013816A (ko) 전기 와이어 코넥터 및 그의 전기 터미널
WO2012004170A1 (en) An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a plug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CN111357154A (zh) 用于为电子壳体连接导体、特别是屏蔽导体的连接装置和方法
CN114521310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壳体
KR101830415B1 (ko) 커넥터
US20010016102A1 (en) Plug part for a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KR101786594B1 (ko) 커넥터
US6120316A (en) Cable plug connector
JP4021892B2 (ja) 丸型差込接続器におけるエレメントの配置構造
CN112838391A (zh) 具有电介质分隔肋的阻抗控制连接器
US20070099476A1 (en) Contact element and additional conduction chamber for a plug or socket
US11784420B2 (en) Cable holding member and cable connector device including cable holding member
GB258043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