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8619A -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8619A
CN110618619A CN201810631044.2A CN201810631044A CN110618619A CN 110618619 A CN110618619 A CN 110618619A CN 201810631044 A CN201810631044 A CN 201810631044A CN 110618619 A CN110618619 A CN 110618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oked
determining
cooking process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1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8619B (zh
Inventor
苏莹
李晶
房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10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8619B/zh
Priority to EP18923347.1A priority patent/EP3792707B1/en
Priority to JP2020567586A priority patent/JP2021525099A/ja
Priority to KR1020207034992A priority patent/KR102414573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8/106698 priority patent/WO20192421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8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8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6Programming the control sequ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4/00Multi-purpose machines for preparing food with several driving uni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3Household appliance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3Oven, coo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烹饪方法包括: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属性特征的物料执行不同的烹饪进程,有利于保留物料的营养物质,提升了物料的食用口感,缩短了用户等待烹饪完成的时间。

Description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方法、一种烹饪装置、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破壁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烹饪器具,兼具榨汁机和豆浆机的优点,一方面,能够对物料进行搅打或研磨,以破坏其细胞壁,提高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吸收效率,同时,也能减少残渣量,另一方面,能够对物料进行加热烹煮,以制备米糊、奶昔、酸奶、豆浆等食品,以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养生需求。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所有种类的物料均能被烹煮完全,在执行每种烹饪功能时通常是按照最大时长对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但是,上述烹饪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不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2)导致了较长的等待时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3)可能会导致营养成分被破坏,如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被过度加热,则可能分解或变质,反而降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其中,食用需求包括粘稠度、软硬度、含水率、食物的粒径、低糖、低脂、膳食纤维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其中,接收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可以是来自烹饪器具的触控面板或来自关联的客户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破壁处理包括搅打处理、研磨处理和挤压处理等使物料的细胞壁破裂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果蔬物料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比例主要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软硬度,因此,通过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为用户提供粒度最佳的食物,进而使得食物的口感更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烹饪功率和烹饪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随着搅打时间的增大,食材的粒径逐渐降低同时,食材营养逐渐释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最佳粒径范围),食材细腻度已完全满足用户食用要求,食材营养释放达到顶峰,若再继续搅打,食材细腻度口感不会再由明显降低,且浪费搅打时间,甚至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并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一方面,由于豆类物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糊锅,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的加热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糊锅和溢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豆类物料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残渣,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需要增大破壁处理实际,以减少残渣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营养组分的吸收率。
譬如,如果豆类物料为毛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又如,如果豆类物料为黑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一方面,降低加热处理的功率和时长,另一方面,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譬如,果蔬物料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非水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IDF)两大类,上述膳食纤维比例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组分比例。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虽不被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并被一定体积的乙醇沉析分离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它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内的水溶性贮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就是指不被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非淀粉类结构性多糖,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
膳食纤维中的这两大类(SDF和IDF)是同时存在的,其组成与食材的粒径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粒径减小,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在搅打粉碎过程中,一方面困在纤维网络结构中的可溶性成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可溶组分逐渐变为可溶组分。
IDF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机械蠕动效果,促进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SDF则更多地发挥代谢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这两种组分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SDF/IDF。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时SDF/IDF约为1:3。
为了实现不同的保健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搅拌处理的参数来控制食材粒径,进而调节SDF/IDF。如果SDF/IDF略高,则说明S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如SDF/IDF略低,则说明I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并且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提升食材口感,同时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具体地,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能够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譬如,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耐煮型杂粮。
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易煮型杂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执行单元,用于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其中,食用需求包括粘稠度、软硬度、含水率、食物的粒径、低糖、低脂、膳食纤维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其中,接收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可以是来自烹饪器具的触控面板或来自关联的客户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破壁处理包括搅打处理、研磨处理和挤压处理等使物料的细胞壁破裂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果蔬物料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比例主要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软硬度,因此,通过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为用户提供粒度最佳的食物,进而使得食物的口感更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烹饪功率和烹饪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随着搅打时间的增大,食材的粒径逐渐降低同时,食材营养逐渐释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最佳粒径范围),食材细腻度已完全满足用户食用要求,食材营养释放达到顶峰,若再继续搅打,食材细腻度口感不会再由明显降低,且浪费搅打时间,甚至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并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一方面,由于豆类物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糊锅,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的加热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糊锅和溢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豆类物料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残渣,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需要增大破壁处理实际,以减少残渣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营养组分的吸收率。
譬如,如果豆类物料为毛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又如,如果豆类物料为黑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一方面,降低加热处理的功率和时长,另一方面,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譬如,果蔬物料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非水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IDF)两大类,上述膳食纤维比例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组分比例。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虽不被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并被一定体积的乙醇沉析分离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它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内的水溶性贮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就是指不被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非淀粉类结构性多糖,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
膳食纤维中的这两大类(SDF和IDF)是同时存在的,其组成与食材的粒径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粒径减小,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在搅打粉碎过程中,一方面困在纤维网络结构中的可溶性成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可溶组分逐渐变为可溶组分。
IDF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机械蠕动效果,促进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SDF则更多地发挥代谢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这两种组分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SDF/IDF。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时SDF/IDF约为1:3。
为了实现不同的保健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搅拌处理的参数来控制食材粒径,进而调节SDF/IDF。如果SDF/IDF略高,则说明S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如SDF/IDF略低,则说明I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并且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提升食材口感,同时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具体地,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能够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譬如,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耐煮型杂粮。
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易煮型杂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烹饪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102,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步骤S104,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其中,食用需求包括粘稠度、软硬度、含水率、食物的粒径、低糖、低脂、膳食纤维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其中,接收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可以是来自烹饪器具的触控面板或来自关联的客户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破壁处理包括搅打处理、研磨处理和挤压处理等使物料的细胞壁破裂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果蔬物料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比例主要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软硬度,因此,通过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为用户提供粒度最佳的食物,进而使得食物的口感更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烹饪功率和烹饪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随着搅打时间的增大,食材的粒径逐渐降低同时,食材营养逐渐释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最佳粒径范围),食材细腻度已完全满足用户食用要求,食材营养释放达到顶峰,若再继续搅打,食材细腻度口感不会再由明显降低,且浪费搅打时间,甚至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实施例一:
果蔬物料的软硬度、品种名称、最佳粒径范围和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全功率搅打时电机转速大于或等于20000转/分钟,调工搅打时电机转速大于或等于15000转/分钟,且小于20000转每分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并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一方面,由于豆类物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糊锅,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的加热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糊锅和溢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豆类物料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残渣,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需要增大破壁处理实际,以减少残渣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营养组分的吸收率。
实施例二:
如果豆类物料为毛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其中,毛豆的烹饪进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全功率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至93℃。
(2)调功搅打30秒。
(3)以第一调功比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5分钟,第一调功比小于1且大于或等于2/3。
(4)以第二调功比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6分钟,第二调功比小于2/3且大于或等于1/3。
(5)调功搅打1分钟。
(6)工作结束,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信号。
实施例三:
如果豆类物料为黑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一方面,降低加热处理的功率和时长,另一方面,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其中,黑豆的烹饪进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全功率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至93℃。
(2)以第三调功比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5分钟,第三调功比小于1/3且大于或等于1/5。
(4)以第四调功比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6分钟,第四调功比小于1且大于或等于1/3。
(5)调功搅打2分钟。
(6)全功搅打6分钟。
(7)工作结束,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信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譬如,果蔬物料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非水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IDF)两大类,上述膳食纤维比例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组分比例。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虽不被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并被一定体积的乙醇沉析分离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它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内的水溶性贮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就是指不被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非淀粉类结构性多糖,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
膳食纤维中的这两大类(SDF和IDF)是同时存在的,其组成与食材的粒径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粒径减小,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在搅打粉碎过程中,一方面困在纤维网络结构中的可溶性成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可溶组分逐渐变为可溶组分。
IDF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机械蠕动效果,促进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SDF则更多地发挥代谢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这两种组分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SDF/IDF。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时SDF/IDF约为1:3。
为了实现不同的保健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搅拌处理的参数来控制食材粒径,进而调节SDF/IDF。如果SDF/IDF略高,则说明S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如SDF/IDF略低,则说明I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润肠通便的作用。
实施例四:
物料的属性信息、食用需求(包括养生功能)和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下表2所示。
表2
其中,全功率搅打时电机转速大于或等于20000转/分钟,调工搅打时电机转速大于或等于15000转/分钟,且小于20000转每分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并且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提升食材口感,同时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实施例五:
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能够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譬如,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耐煮型杂粮,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六:
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易煮型杂粮,如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七:
表3所示的耐煮型物料和表4所示的易煮型物料对应烹饪进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全功率加热(大于或等于800瓦特)至93℃,同时低速搅打。
(2)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300瓦特至400瓦特)3分钟~10分钟,每分钟进行低速搅打一次。
(3)对物料进行调功加热(200瓦特至300瓦特)5分钟~20分钟,每分钟进行低速搅打一次。
(4)根据获取的属性信息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
(5)若为耐煮型物料,则全速搅打3分钟,并全功率(大于800瓦特)加热2分钟。
(6)若为易煮型物料,则不进行搅打,以全功率(大于800瓦特)加热30秒~2分钟。
(7)工作结束,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信号。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200,包括:接收单元202,用于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单元204,用于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执行单元206,用于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其中,食用需求包括粘稠度、软硬度、含水率、食物的粒径、低糖、低脂、膳食纤维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其中,接收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可以是来自烹饪器具的触控面板或来自关联的客户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破壁处理包括搅打处理、研磨处理和挤压处理等使物料的细胞壁破裂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4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确定单元204还用于: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确定单元204还用于: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果蔬物料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比例主要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软硬度,因此,通过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为用户提供粒度最佳的食物,进而使得食物的口感更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烹饪功率和烹饪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随着搅打时间的增大,食材的粒径逐渐降低同时,食材营养逐渐释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最佳粒径范围),食材细腻度已完全满足用户食用要求,食材营养释放达到顶峰,若再继续搅打,食材细腻度口感不会再由明显降低,且浪费搅打时间,甚至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4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确定单元204还用于: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并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一方面,由于豆类物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糊锅,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的加热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糊锅和溢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豆类物料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残渣,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需要增大破壁处理实际,以减少残渣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营养组分的吸收率。
譬如,如果豆类物料为毛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又如,如果豆类物料为黑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一方面,降低加热处理的功率和时长,另一方面,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4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譬如,果蔬物料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非水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IDF)两大类,上述膳食纤维比例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组分比例。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虽不被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并被一定体积的乙醇沉析分离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它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内的水溶性贮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就是指不被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非淀粉类结构性多糖,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
膳食纤维中的这两大类(SDF和IDF)是同时存在的,其组成与食材的粒径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粒径减小,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在搅打粉碎过程中,一方面困在纤维网络结构中的可溶性成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可溶组分逐渐变为可溶组分。
IDF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机械蠕动效果,促进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SDF则更多地发挥代谢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这两种组分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SDF/IDF。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时SDF/IDF约为1:3。
为了实现不同的保健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搅拌处理的参数来控制食材粒径,进而调节SDF/IDF。如果SDF/IDF略高,则说明S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如SDF/IDF略低,则说明I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4还用于: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确定单元204还用于: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并且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提升食材口感,同时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具体地,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能够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譬如,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耐煮型杂粮。
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易煮型杂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3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限定的烹饪装置200。
其中,烹饪装置200可以包括MCU、CPU、DSP、单片机和嵌入式设备等逻辑计算器件,接收单元202可以包括触控屏、按键、语音识别器和通信天线等,确定单元204可以包括比较器和存储器等,执行单元206可以包括加热驱动电路和相应的加热组件、搅拌驱动电路和相应的搅拌组件、锤击驱动电路和相应的锤击组件、研磨驱动电路和相应的研磨组件。
实施例八: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烹饪方法的步骤,包括: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按照烹饪进程对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其中,食用需求包括粘稠度、软硬度、含水率、食物的粒径、低糖、低脂、膳食纤维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其中,接收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可以是来自烹饪器具的触控面板或来自关联的客户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破壁处理包括搅打处理、研磨处理和挤压处理等使物料的细胞壁破裂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果蔬物料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比例主要决定了食物的口感和软硬度,因此,通过根据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根据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为用户提供粒度最佳的食物,进而使得食物的口感更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烹饪功率和烹饪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随着搅打时间的增大,食材的粒径逐渐降低同时,食材营养逐渐释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最佳粒径范围),食材细腻度已完全满足用户食用要求,食材营养释放达到顶峰,若再继续搅打,食材细腻度口感不会再由明显降低,且浪费搅打时间,甚至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并根据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一方面,由于豆类物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糊锅,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的加热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糊锅和溢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豆类物料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残渣,因此,对应的烹饪进程中需要增大破壁处理实际,以减少残渣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食用口感和营养组分的吸收率。
譬如,如果豆类物料为毛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又如,如果豆类物料为黑豆,且烹饪功能预设为“制作豆浆”,由于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在获取默认的豆浆进程后,一方面,降低加热处理的功率和时长,另一方面,增加搅打处理的时长,使豆浆达到极致细腻,增加消化吸收性以及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品类、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品类下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譬如,果蔬物料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非水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IDF)两大类,上述膳食纤维比例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组分比例。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虽不被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并被一定体积的乙醇沉析分离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它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内的水溶性贮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就是指不被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非淀粉类结构性多糖,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
膳食纤维中的这两大类(SDF和IDF)是同时存在的,其组成与食材的粒径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粒径减小,非水溶膳食纤维(IDF)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在搅打粉碎过程中,一方面困在纤维网络结构中的可溶性成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可溶组分逐渐变为可溶组分。
IDF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机械蠕动效果,促进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SDF则更多地发挥代谢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这两种组分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SDF/IDF。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时SDF/IDF约为1:3。
为了实现不同的保健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搅拌处理的参数来控制食材粒径,进而调节SDF/IDF。如果SDF/IDF略高,则说明S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如SDF/IDF略低,则说明IDF含量增多,食用需求偏向于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含水率增幅为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并且根据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能够提升食材口感,同时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功耗。
具体地,通过在解析属性信息以确定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能够确定物料为耐煮型物料或易煮型物料,譬如,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耐煮型杂粮。
如果某类杂粮在常温下吸水30min后含水率增幅△T>10%,且至吸水饱和所需时间t<3h,则判定此杂粮为易煮型杂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物料的属性信息通常是包括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等,因此,通过根据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并对物料执行对应的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一方面,能够针对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软硬度、重量和品种名称确定其是否耐煮,如针对耐煮的物料则增大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如针对不耐煮的物料则缩短烹饪时间和烹饪功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并且结合营养组分确定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能够减少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另一方面,结合用户设置的食用需求、烹饪功能和品种名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烹饪需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所述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按照所述烹饪进程对所述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包括:
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所述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
根据所述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
根据所述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
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所述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
根据所述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
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所述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所述品类、所述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所述品类下所述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具体还包括:
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所述含水率增幅为所述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6.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烹饪的物料的属性信息和/或对所述待烹饪物料的食用需求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和/或所述食用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执行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烹饪进程对所述待烹饪的物料进行破壁处理和加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果蔬物料时,根据所述果蔬物料的品类信息确定对应的软硬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果蔬物料的软硬度、预设的软硬度与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烹饪后的物料的粒径范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粒径范围、预设的粒径范围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为豆类物料时,确定所述豆类物料对应的预存的营养组分构成;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豆类物料的营养组分构成、预设的营养组分构成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品类,并且解析所述食用需求信息以确定用户所需的食用功效时,根据所述品类、所述食用功效、预设的任一所述品类下所述食用功效与烹饪进程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解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待烹饪的物料的含水率增幅,所述含水率增幅为所述待烹饪的物料在预设时长内吸水后的含水率变化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含水率变化量、预设的含水率变化量与烹饪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烹饪进程。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
CN201810631044.2A 2018-06-19 2018-06-19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18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1044.2A CN1106186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8923347.1A EP3792707B1 (en) 2018-06-19 2018-09-20 Cooking method, cooking device, cooking applian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0567586A JP2021525099A (ja) 2018-06-19 2018-09-20 調理方法、調理装置、調理器具、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KR1020207034992A KR102414573B1 (ko) 2018-06-19 2018-09-20 조리 방법, 조리 장치, 조리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PCT/CN2018/106698 WO2019242137A1 (zh) 2018-06-19 2018-09-20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1044.2A CN1106186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619A true CN110618619A (zh) 2019-12-27
CN110618619B CN110618619B (zh) 2023-04-14

Family

ID=6892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1044.2A Active CN110618619B (zh) 2018-06-19 2018-06-19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92707B1 (zh)
JP (1) JP2021525099A (zh)
KR (1) KR102414573B1 (zh)
CN (1) CN110618619B (zh)
WO (1) WO20192421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071A (zh) * 2020-04-02 2020-07-17 青岛善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和控制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6976A (zh) * 2012-07-24 2015-04-01 尼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研捣器的运转方法
CN105425643A (zh) * 2015-12-17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5162708U (zh) * 2015-11-06 2016-04-2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榨汁机
CN106724813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豆浆机
CN107660979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破壁料理机
CN107899733A (zh) * 2017-12-18 2018-04-1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破碎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6081B2 (ja) * 2003-10-17 2012-09-12 リュウ、シャオユウ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化調理方法
JP5319922B2 (ja) * 2004-11-22 2013-10-16 リュウ、シャオユウ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化調理方法
CN107957690A (zh) * 2017-11-29 2018-04-24 佛山市因诺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家电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6976A (zh) * 2012-07-24 2015-04-01 尼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研捣器的运转方法
CN205162708U (zh) * 2015-11-06 2016-04-2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榨汁机
CN106724813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豆浆机
CN105425643A (zh) * 2015-12-17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660979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破壁料理机
CN107899733A (zh) * 2017-12-18 2018-04-1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破碎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071A (zh) * 2020-04-02 2020-07-17 青岛善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和控制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42137A1 (zh) 2019-12-26
KR20210005260A (ko) 2021-01-13
EP3792707A1 (en) 2021-03-17
EP3792707A4 (en) 2021-07-14
EP3792707B1 (en) 2023-09-13
KR102414573B1 (ko) 2022-06-28
CN110618619B (zh) 2023-04-14
JP2021525099A (ja)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883B (zh) 一种鹰嘴豆超微营养全粉及制备方法
CN105638911A (zh) 一种浓香全营养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278714A (zh) 橡籽、杂粮剪粉
CN106720449A (zh) 竹笋膳食纤维豆腐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CN109169939A (zh) 一种豆浆粉的制备方法
CN110618619B (zh)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23714A (zh) 一种黑豆豆浆及黑豆豆腐的制作方法
CN107912496A (zh) 一种马铃薯薯泥麻花的制作方法
TWI306391B (zh)
CN109259066A (zh) 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机的原料包
CN109259068A (zh) 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机的原料包
CN109938270A (zh) 一种芽麦粉热干面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5848A (zh) 一种藜麦冲调即食食品的制作方法
CN106551003A (zh) 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菱角腐竹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9667A (zh) 一种杂粮酒酿蒸糕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60073B (zh) 祛抗营养因子无腥酒酿豆米功能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2339A (zh) 一种具有补肺止咳功效的纯植物素肉及其加工方法
CN109998069A (zh) 一种健脾胃解腻排骨煲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04703B (zh) 一种酶解高膳食纤维豆乳的制备方法
TWI692309B (zh) 一種豆類的種皮加工產物及其製法
KR102655807B1 (ko) 난소화성 말토덱스트린을 함유하는 두부 저당밥의 제조방법
CN113491455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粥类食材加工方法及食品加工机
CN103040048B (zh) 一种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72803A (zh) 一种利用小麦去除抗营养因子的壮骨豆奶粉
RU2245063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заменителя чая из зерновы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