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8468A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18468A CN110618468A CN201910503100.9A CN201910503100A CN110618468A CN 110618468 A CN110618468 A CN 110618468A CN 201910503100 A CN201910503100 A CN 201910503100A CN 110618468 A CN110618468 A CN 1106184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detection
- sensor
- sensitive detection
- sen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11896 sensitiv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101100386054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CYS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1150035983 st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1150085452 IP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50088884 SN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1100421778 Arabidopsis thaliana SN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00179915 Arabidopsis thaliana IPT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179914 Arabidopsis thaliana IP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79916 Arabidopsis thaliana IPT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79917 Arabidopsis thaliana IPT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508919 Arabidopsis thaliana IPT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85663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1827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2028 Homo sapiens Solute carrier family 28 member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00378 IM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1300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IML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116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1541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1470 Solute carrier family 28 member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81—On-board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2—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carriages
- B61D19/026—Safety devices for preventing passengers from being injured by movements of doors or 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H01H3/142—Cushion or mat switches of the elongated strip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其能够使用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对夹入和拔出分别进行判定。检测装置(1)具备具有多个压敏检测构件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和由多个压敏检测构件供应多个检测信号的判定部(105)。判定部(105)基于多个检测信号的逻辑值的组合对物体的夹入和拔出进行判定。此外,检测装置(1)将相对于门的面垂直方向的拔出和相对于门的面的斜向拔出判定为拔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例如,涉及具备设置于车辆中的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和判定部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在铁路车辆的门上设置压敏检测传感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长条开关,其具备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的一对长条电极板作为压敏检测传感器。如果门中夹入了物体(以下包括乘客、行李等),则以一对长条电极板以相互接触的方式变形,长条开关进入开状态。通过对长条开关为开状态还是关状态进行判定,能够对夹入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0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果物体夹入门中,一般会进行将物体向车辆的内侧或外侧拔出的操作。通过不仅对物体的夹入进行检测,而且对是否在进行物体的拔出进行检测,能够进行符合情况的适当应对。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能够利用长条开关对夹入进行检测,但难以对拔出进行检测,也难以对夹入和拔出进行判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能够使用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对夹入和拔出分别进行判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如果简单地对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代表性的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即,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具备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和由多个压敏检测构件供应多个检测信号的判定部。判定部基于多个检测信号对物体的夹入和拔出进行判定。
此外,作为拔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对相对于门的面垂直方向的拔出和相对于门的面的斜向拔出进行判定。
发明效果
如果简单地对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通过代表性装置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即,能够使用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对夹入和拔出分别进行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3中,(A)和(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4为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5为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6为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7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判定的说明图。
图8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判定的说明图。
图9中,(A)~(D)为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传感器供应至微型计算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的时序图。
图10为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处理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利用实施方式2涉及的处理器实行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3中,(A)和(B)为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内存进行说明的图。
图14中,(A)和(B)为显示设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装置的铁路车辆的构成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检测装置;2:微型计算机;3:加速度传感器;4:计时器;6-1~6-3:压敏检测构件;7-1~7-3:中空部;9:接受部;30:处理器;31:内存;34:通知寄存器;35:总线;36:重置电路;37:通知部;100:铁路车辆;101-A、101-B:门;103、104:压敏检测传感器;105:判定部;ED1~ED3、SNL1、SNL2:电极线;PUR:上拉电阻;SN1~SN3:第1传感器~第3传感器;TMR:终端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公开的不过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想到的保持了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的方案,当然也是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此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附图中存在与实际状态相比,对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情况,但这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并不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
此外,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时,关于已有的图,对于与前述同样的要素给予相同符号,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4为显示设置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装置的铁路车辆的构成的示意图。图14(A)显示的是从车辆外侧观察到的铁路车辆100的侧视图。图14(A)中,101表示的是车辆的出入口。车辆有多个出入口,但该图中画出了2个出入口。车辆的各个出入口101分别设有可移动式的门101-A和101-B。
该图中,103表示安装于门101-B侧面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4表示安装于门101-A侧面的压敏检测传感器。门101-A和101-B通过在图14(A)中以箭头101D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来开关。当门101-A和101-B关闭的时候,安装于门101-A、101-B侧面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和104抵接。其中,该图中,102表示设于门101-A、101-B的窗口。
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具备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在后文中将详细进行说明。当物体夹入压敏检测传感器103与104之间时以及在将夹入的物体拔出时,至少1个压敏检测构件变形,向判定部105输出检测信号。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在实施方式1中,压敏检测传感器104是由虚拟的压敏检测传感器构成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4也在物体夹入压敏检测传感器103与104之间时以及在夹入的物体拔出时发生变形,但不输出检测信号。通过由虚拟的压敏检测传感器构成压敏检测传感器104,能够将检测夹入花费的费用抑制到不使用压敏检测构件的程度。
判定部105针对各个设于出入口101的门101-A、101-B来设定。判定部105基于来自对应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检测信号对夹入、拔出等进行判定,将判定结果输出至铺设在铁路车辆100中的布线106。布线106没有特别限制,与设于铁路车辆100的乘务员室或/和驾驶室的通知部(未图示)连接。来自针对各个门设置的判定部105的判定结果由通知部通知乘务员或/和司机。
图14(B)为显示图14(A)中的A-A截面的截面图。图14(B)中描绘的是门101-A和101-B关闭状态时的门的截面。图14所示箭头X、Y和Z表示坐标轴。如图14(B)所示,以门101-A、101-B为基准,Z坐标增加的方向为车辆的外侧(车辆外侧),相反侧为车辆的内侧(车辆内侧)。图14(A)的情况下,Z坐标从纸面的背侧向纸面的面侧不断增加。
门101-B具备与车辆外侧相对的外侧面110、与车辆内侧相对的内侧面112以及设有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侧面111。门101-A也与门101-B同样地,具备外侧面110、内侧面112和设有压敏检测传感器104的侧面111。
后文中将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将拔出分为2种来进行判定。使用图14(B),对判定的2种拔出进行说明。拔出分为将夹入门101-A与101-B之间的物体向着相对于门101-A、101-B的面(外侧面110和内侧面112)的垂直的方向拔出的“垂直方向的拔出”,以及在相对于门101-A、101-B的面在倾斜的方向上拔出的“斜向拔出”来进行判定。在图14(B)中进行说明中,垂直方向的拔出是将夹入门101-A与101-B之间的物体在与外侧面110垂直的方向101P上拔出。而向着斜向的拔出是将夹入的物体在与外侧面110之间角度α的方向101R上拔出。该角度α是除了90度以外,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例如为0度~60度左右。
垂直方向的拔出例如在铁路车辆100停车时进行将夹入门101-A与101-B之间的物体拔出的操作时发生。而斜向拔出在进行从运行中的铁路车辆100将夹入的物体拔出的操作时发生。例如,在人进行一边从运行中的铁路车辆100上拖拉一边将夹入的物体拔出那样的操作的情况下,发生斜向拔出。因此,斜向拔出可以视为拖拉。
以向车辆外侧拔出为例进行了说明,向车辆内侧拔出也同样地可以分为垂直方向的拔出和斜向拔出。
<检测装置的基本构成>
图1为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构成的框图。检测装置1具备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和判定部105。
判定部105具备微型计算机2、加速度传感器3和计时器4。微型计算机2具备输入端子IPT1~IPT5和输出端子OPT。输入端子IPT1~IPT3与压敏检测传感器103连接,输入端子IPT4与加速度传感器3连接,输入端子IPT5与计时器4连接。此外,输出端子OPT与布线106连接。
微型计算机2按照程序,基于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3的来自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检测信号、由加速度传感器3供应的加速度信息、由计时器4供应的时间信息,对夹入、拔出等进行判定,将判定结果输出至输出端子OPT。
关于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实施方式1中具备3个传感器(以下也称为第1传感器~第3传感器)SN1~SN3。传感器SN1~SN3为相同构成,因此以传感器SN2为例对传感器的构成进行说明。传感器SN2具备电极线SNL1、SNL2、上拉电阻PUR以及终端电阻TMR。电极线SNL1、SNL2以相互分离、沿门101-B侧面111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后文中将使用图2和3详细说明。电极线SNL1的一个端部N11介由上拉电阻PUR与电源电压Vd连接,同时与微型计算机2的输入端子IPT2连接。此外,电极线SNL2的一个端部N21与接地电压Vs连接。在电极线SNL1的另一端部N12与电极线SNL2的另一端部N22之间,连接有用于实现阻抗整合的终端电阻TMR。
例如,在没有夹入物体的情况下,电极线SNL1与SNL2是分离的,因此,电极线SNL1的一个端部N11的电压为通过由上拉电阻PUR和终端电阻TMR构成的分压电路所确定的电压VH(=Vd×TMP的电阻值/(TMP的电阻值+PUR的电阻值))。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夹入了物体,则电极线SNL1和SNL2以相互近接的方式移动、接触。通过电极线SNL1与SNL2接触,电极线SNL1的一个端部N11的电压为等于接地电压Vs的电压VL。以下的说明中,将电压VH称为高水平,将电压VL称为低水平。
由此,在夹入了物体的情况下,由传感器SN2向对应的输入端子IPT2供应低水平的检测信号;在没有夹入物体时,向输入端子IPT2供应高水平的检测信号。
分别构成传感器SN1和SN3的电极线SNL1和SNL2也与构成传感器SN2的电极线SNL1和SNL2同样地以沿门101-B侧面111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传感器SN1中的电极线SNL1与SNL2分开的情况下,由传感器SN1向对应的输入端子IPT1供应高水平的检测信号;在电极线SNL1与SNL2接触的情况下,由传感器SN1向输入端子IPT1供应低水平的检测信号。同样地,由传感器SN3向对应的输入端子IPT3供应高水平或低水平的检测信号。
<压敏检测传感器>
接下来,对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截面图。图3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立体图。这里,图3(A)为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立体图,图3(B)为压敏检测传感器103中具备的压敏检测构件的立体图。图2为从图3(A)中的B-B截面观察到的截面图。
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具备沿门101-B的延伸方向Y延伸、安装于门101-B侧面111的能够变形的覆盖构件5。如图3所示,覆盖构件5覆盖与覆盖构件5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3个压敏检测构件6-1~6-3。此外,覆盖构件5覆盖与覆盖构件5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8。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覆盖构件5例如由橡胶形成,如图2所示,覆盖构件5的一部分(基部)嵌入门101-B侧面111。
如果如图2所示通过截面观察来看,则覆盖构件5具备嵌入门101-B的厚的基部5-1以及与安装于门101-A的虚拟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4相对、进行变形的弹性的变形部5-2。基部5-1与变形部5-2之间形成中空部8。此外,变形部5-2在通过截面观察进行观看时,具备与基部5-1的基面5-3相对、覆盖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上表面变形部5-2U、以及以使上表面变形部5-2U和基部5-1连接的方式与上表面变形部5-2U和基部5-1一体形成的侧面变形部5-2S。
作为第2压敏检测构件的压敏检测构件6-2以在覆盖构件5的中心线CLI上并配置于其中心点CNT2的方式埋设于上表面变形部5-2U内。此外,作为第3压敏检测构件的压敏检测构件6-3埋设于相对于中心线CLI位于一侧(图2中为纸面右侧)的上表面变形部5-2U内。进一步,作为第1压敏检测构件的压敏检测构件6-1埋设于相对于中心线CLI位于另一侧(图2中为纸面左侧)的上表面变形部5-2U内。连接中心线CLI和第3压敏检测构件6-3的中心点CNT3的假想直线IML3与中心线CLI之间的角度、以及连接中心线CLI和第1压敏检测构件6-1的中心点CNT1的假想直线IML1与中心线CLI之间的角度为相同角度α1。角度α1没有特别限制,为45度。由此,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具备以中心线CLI为基准左右对称的上表面变形部5-2U和侧面变形部5-2S。
在夹入和拔出时,第1~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会被按压于后述接受部9而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压敏检测构件6-1~6-3被按压于接受部9时,在压敏检测构件6-1~6-3与接受部9之间,夹着上表面变形部5-2U的一部分来作为覆盖部分。在该图中,覆盖部分用符号5-4~5-6表示。
图2中,相对于中心线CLI的一侧为车辆内侧,相对于中心线CLI的另一侧为车辆外侧。在夹入了物体而进行拔出的情况下,变形部5-2变形,第1~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中的至少1个被压扁。为了使压敏检测构件6-1~6-3确实地被压扁,基部5-1中设有在变形部5-2变形时接受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接受部9。如图2所示,接受部9的外部形状呈从基部5-1向上表面变形部5-2U面积变狭的台形形状。即,接受部9具备与和基部5-1及中空部8相接的基面5-3平行的上表面9-1、连接上表面9-1和基面5-3的第1斜面9-2以及连接上表面9-1和基面5-3的第2斜面9-3。接受部9是与上表面变形部5-2U相对的上表面9-1比与基面5-3相对的底面窄的台形形状,因此,第1斜面9-2和第2斜面9-3与基面5-3之间的内角α2超过0度而小于90度。
覆盖构件5的中心线CLI通过接受部9的上表面9-1的中心,接受部9呈以中心线CLI为基准如图2所示左右对称的结构。其中,接受部9也与覆盖构件5同样地由橡胶形成。
如果变形部5-2由于夹入或拔出而变形,则接受部9的上表面9-1作为相对的第2压敏检测构件6-2的接受面而发挥作用,接受部9的第1斜面9-2作为相对的第1压敏检测构件6-1的接受面而发挥作用,接受部9的第2斜面9-3作为相对的第3压敏检测构件6-3的接受面而发挥作用。即,在第2压敏检测构件6-2由于变形部5-2的变形而移动的情况下,第2压敏检测构件6-2隔着覆盖部分5-5被按压于接受部9的上表面9-1。此外,在第1压敏检测构件6-1由于变形部5-2的变形而移动的情况下,第1压敏检测构件6-1隔着覆盖部分5-4被按压于接受部9的第1斜面9-2。进一步,在第3压敏检测构件6-3由于变形部5-2的变形而移动的情况下,第3压敏检测构件6-3隔着覆盖部分5-6被按压于接受部9的第2斜面9-3。
实施方式1中,接受部9的外部形状呈台形形状。由此,能够在变形部5-2变形时,接受部9由于压力而变形,由于接受部9的变形而被吸收的压力减少。其结果是,能够使施加于第1~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外力增大。
第1~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为相同结构,因此以第2压敏检测构件6-2为例对压敏检测构件进行说明。如图3(B)所示,压敏检测构件6-2是具有分离的电极线ED1~ED4的管状检测构件。压敏检测构件6-2中,围绕分离的电极线ED1~ED4的构件具有弹性,通过施加外力,中空部7-2以电极线ED1~ED4间的分离距离改变的方式变形。构成压敏检测构件的多个电极线沿压敏检测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为螺旋状。由此,能够从压敏检测构件径向的全部方位对外力进行检测。
实施方式1中,图2和图3所示第1压敏检测构件6-1构成图1所示第1传感器SN1,第2压敏检测构件6-2构成第2传感器SN2,第3压敏检测构件6-3构成第3传感器SN3。此外,构成传感器SN1~SN3的电极线SNL1和SNL2例如相当于压敏检测构件6-1~6-3中设置的电极线ED1和ED2。
通过施加外力,如果第1压敏检测构件6-1中的电极线ED1与ED2之间的分离距离变小,电极线ED1与ED2接触,则由第1传感器SN1输出低水平的检测信号。对于第2传感器SN2和第3传感器SN3,同样地,如果对应的第2和第3压敏检测构件6-2、6-3中的电极线ED1与ED2接触,则由第2传感器SN2和第3传感器SN3输出低水平的检测信号。当然,在没有外力的时候,电极线ED1与ED2之间是分离的,因此由传感器SN1~SN3输出高水平的检测信号。
其中,压敏检测构件6-1~6-3例如与日本特开2014-216300号公报所示的管状构件是相同的,因此,关于压敏检测构件的构成,省略了更多的说明。
如图2所示,虚拟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4在门101-A侧面111(图14(B))由嵌入门101-A的基部10-1和具备能够变形的变形部10-2的覆盖构件10构成。该覆盖构件10也与覆盖构件5同样地由橡胶形成。变形部10-2与基部10-1连接,变形部10-2与基部10-1之间形成中空部12。此外,基部10-1形成有向变形部10-2突出的突起部11。
例如,当物体夹在压敏检测传感器103与104之间时,变形部10-2变形,对夹入的物体的冲击得以缓和。虚拟的压敏检测传感器104不输出检测信号,因此也可以视为设于门101-A的缓和构件。
<夹入、向垂直方向的拔出、向斜向的拔出>
图4~图6为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压敏检测传感器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显示的是夹入物体时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状态,图5显示的是进行向垂直方向的拔出时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状态。此外,图6显示的是进行斜向拔出时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状态。
<<夹入>>
首先,对夹入物体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中,20表示夹入压敏检测传感器103、104之间的物体。
由于夹入物体20,变形部5-2变形。这种情况下,上表面变形部5-2U以在接受部9的上表面9-1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变形,侧面变形部5-2S以在纸面中左右膨胀的方式变形。
上表面变形部5-2U通过在上表面9-1的方向上移动而变形,使得第2压敏检测构件6-2隔着覆盖部分5-5(图2)被按压于相对的上表面9-1,且第2压敏检测构件6-2被压扁。由此,第2压敏检测构件6-2中,电极线ED1与ED2接触。其结果是,由第2传感器SN2输出低水平的检测信号。而第1和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即便使电极线ED1与ED2接触也不会被压扁。因此,由第2传感器SN1和第3传感器SN3输出高水平的检测信号。
<<向垂直方向的拔出>>
图5显示的是将一部分位于车辆内侧的物体21拔出时的状态。相同图中,物体21中,位于车辆内侧的物体部用符号21-1表示,与物体部21-1连接、在车辆外侧延伸的物体部用符号21-2表示。图5显示的是进行用相对于门101-B的外侧面110垂直方向的力FHP将物体部21-2拔出的操作时的状态。
物体部21-1在变形部5-2的上表面变形部5-2U与纸面右侧的部分接触,使上表面变形部5-2U向纸面左侧(车辆外侧)移动,以这种方式使变形部5-2变形。由于以上表面变形部5-2U向车辆外侧移动的方向来变形,所以侧面变形部5-2S也以向车辆外侧倾斜的方式变形。由此,如图5所示,以下述方式变形:配置于车辆内侧的第3压敏检测构件6-3与接受部9的第2斜面9-3抵接,第3压敏检测构件6-3被按压于相对的第2斜面9-3而被压扁。
由于第3压敏检测构件6-3被压扁,所以第3传感器SN3输出低水平的检测信号。此时,第1~第2压敏检测构件即便使各自中设置的电极线ED1与ED2接触也不会被压扁。因此,由第1传感器SN1和第2传感器SN2输出高水平的检测信号。
<<向斜向的拔出>>
图6显示的是将一部分位于车辆内侧的物体21拔出时的状态。物体21与图5是同样的。与图5不同的是,图6中显示的是用相对于门101-B的外侧面110斜向的力FRP进行将物体部21-2拔出的操作时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物体部21-2在变形部5-2的上表面变形部5-2U与纸面左侧的部分接触,使上表面变形部5-2U向纸面右侧(车辆内侧)移动,以这种方式使变形部5-2变形。由于以上表面变形部5-2U向车辆内侧移动的方式来变形,所以侧面变形部5-2S也以向车辆内侧倾斜的方式变形。由此,如图6所示,以下述方式变形:配置于车辆外侧的第1压敏检测构件6-1与接受部9的第1斜面9-2抵接,第1压敏检测构件6-1被按压于相对的第1斜面9-2而被压扁。
由于第1压敏检测构件6-1被压扁,所以第1传感器SN1输出低水平的检测信号。此时,第2~第3压敏检测构件即便使各自中设置的电极线ED1与ED2接触也不会被压扁。因此,由第2传感器SN2和第3传感器SN3输出高水平的检测信号。
<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判定>
微型计算机2(图1)基于来自传感器SN1~SN3的检测信号对状态进行判定,将判定的结果由输出端子OPT输出。对在判定时微型计算机2不参照加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的情况(不参照)和参照加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的情况(参照)进行说明。
<<不参照加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
图7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判定的说明图。
图7中,H表示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3的检测信号为高水平,L表示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3的检测信号为低水平。微型计算机2通过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3的来自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检测信号的电压组合来对状态进行判定。
如果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3的检测信号为高水平,则第1~第3压敏检测构件6-1~6-3任一中的电极线ED1与ED2均不接触,因此微型计算机2判定为正常。即,微型计算机2判定是门103与104之间未夹入物体,也未进行拔出的正常状态。
在来自配置于车辆外侧的第1传感器SN1的检测信号为低水平而来自第2传感器SN2和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为高水平的情况下,是如图6中说明的那样正在进行斜向拔出的状态。因此,微处理器2在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IPT3时,判定为正在进行斜向拔出的状态。
此外,在来自以与门101-A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2传感器SN2的检测信号为低水平而来自第1传感器SN1和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为高水平的情况下,如图4中说明的那样,是门之间夹入有物体的状态。因此,微处理器2在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和IPT3时,判定为夹入有物体的状态。
进一步,在来自配置于车辆内侧的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为低水平而来自第1传感器SN1和第2传感器SN2的检测信号为高水平的情况下,是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正在进行垂直方向的拔出的状态。因此,微处理器2在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3、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2时,判定为正在进行垂直方向的拔出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根据由1个压敏检测传感器103输出的3个检测信号,微型计算机2能够分别判定正常、夹入、垂直方向的拔出和斜向拔出。
<<参照加速度信息>>
接下来,对微型计算机2判定斜向拔出时参照供应至输入端子IPT4的加速度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判定的说明图。这里,对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而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IPT3时,微型计算机2参照加速度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未显示供应至输入端子IPT4的加速度信息在加速中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与图7的情况同样地,判定为正在进行斜向拔出的状态。而根据加速度信息,显示铁路车辆100(图14)在加速中的情况下,判定为由于运行中的铁路车辆100,正在发生人的拖拉的状态。拖拉的判定结果由通知部通知例如司机。由此,司机能够进行使铁路车辆100停止等紧急措施。
以斜向拔出时参照加速度信息为例进行了说明,同样地,夹入的状态或/和垂直方向的拔出状态时,微型计算机2也可以参照速度信息进行判定。
<<参照时间信息>>
微型计算机2基于供应至输入端子IPT5的时间信息、基于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3的检测信号的时间性电压变化,进行状态的判定。这里,对判定夹在门103、104之间的物体的大小为例进行说明。
图9为显示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传感器供应至微型计算机的输入端子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的时序图。这里,图9(A)为没有夹入物体时的时序图,图9(B)为夹入了小的物体(小型物体)时的时序图。此外,图9(C)为夹入了比图9(B)大的物体(中型物体)时的时序图,图9(D)为夹入了比图9(C)更大的物体(大型物体)时的时序图。图9(A)~(D)中,横轴的0~3是由供应至输入端子IPT4的时间信息所表示的时刻。此外,纵轴表示检测信号的电压,上侧为低水平(L),下侧为高水平(H)。
如图9(A)所示,如果时刻经过0至3,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IPT3的检测信号的电压都是高水平,则微型计算机2判定为正常、不是夹入的状态。而如图9(B)所示,时刻0至3期间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时刻0至3期间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和IPT3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判定为夹入有小型物体的状态。
此外,如图9(C)所示,在时刻0至3期间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时刻1与2之间从高水平变化至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时刻0至3期间高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3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判定为夹入有中型物体的状态。
进一步,如图9(D)所示,在时刻0至3期间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2、时刻1与2之间从高水平变化至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时刻2与3之间从高水平变化至低水平的检测信号供应至输入端子IPT3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判定为夹入有大型物体的状态。
随着物体的增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因外力而被压扁的压敏检测构件的数量增加。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参照时间信息,能够判定夹入的物体的大小。
其中,在上述说明中,图9(C)中,对于在时刻1与2之间由第1传感器SN1输出的检测信号从高水平向低水平变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在时刻1与2之间,由第3传感器SN3输出的检测信号从高水平向低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夹住的物体为中型物体。此外,图9(D)中,对于与由第3传感器SN3输出的检测信号相比,由第1传感器SN1输出的检测信号先从高水平向低水平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将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先变化,之后,第1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变化的情况判定为夹入的物体为大型物体。
对于判定时微型计算机2参照加速度信息的情况和参照时间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微型计算机2在判定时参照加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两者。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中,对基本的检测装置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2中,对更具体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图10为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检测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图10与图1是类似的,因而主要对差异点进行说明。主要的差异点是,图10中,更详细地显示了微型计算机2的构成。微型计算机2具备多个电路块,该图中仅绘制了说明所必需的电路块。微型计算机2具备微处理器(以下称为处理器)30、内存31、通知寄存器34和总线35。处理器30通过总线35与内存31和通知寄存器34连接。内存31具备预先存储有程序和状态表(后述)的非挥发性内存32和挥发性内存33。处理器30介由总线35读出存储于非挥发性内存32的程序,按照程序实行处理。处理的过程中,处理器30将数据等写入挥发性内存33或者从其读出。此外,处理器30在按照程序实行处理时,将状态寄存器(后述)分配至挥发性内存33的规定地址区域。
实施方式2涉及的处理器30判定来自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并将判定结果存储于挥发性内存33的状态寄存器。此外,处理器30参照预先存储于非挥发性内存32的状态表,基于状态寄存器所存储的判定结果来生成应当通知乘务员或/和司机的通知信息,并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的通知信息通过布线106供应至通知部37。
与图1相比,微型计算机2进一步具备输入端子IPT6。重置信号由重置电路36输入至输入端子IPT6。如果重置信号输入至输入端子IPT6,则处理器30和挥发性内存33被重置。
<状态表>
对预先存储于非挥发性内存32的状态表进行说明。图13为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内存31进行说明的图。这里,图13(A)说明形成于非挥发性内存32的状态表的图。此外,图13(B)为说明形成于挥发性内存33的状态寄存器的图。后文中会对状态寄存器进行说明,因而在这里是省略的。
作为项目,状态表具备“第1标志”、“第2标志”、“第3标志”和“状态”。“第1标志”~“第3标志”是与来自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对应的。即,“第1标志”中,“1”表示对应于来自第1传感器SN1的检测信号的低水平的逻辑值,“0”表示对应于来自第1传感器SN1的检测信号的高水平的逻辑值。同样地,“第2标志”和“第3标志”项目中,“1”表示对应于来自第2传感器SN2和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低水平的逻辑值,“0”表示对应于来自第2传感器SN2和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高水平的逻辑值。
通过“第1标志”~“第3标志”中的逻辑值“1”与逻辑值“0”的组合,存在R1~R8这8个状态。在状态表中,将由来自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逻辑值的组合所表示的此时的状态作为状态R1~R8预先存储于图13(A)的表中。例如,正常、夹入、拔出、拖拉和压敏检测传感器的故障等作为状态R1~R8存储于状态表中。
举个例子,正常作为状态R1存储于“状态”项目,拔出作为状态R2存储于“状态”项目,夹入作为状态R3存储于“状态”项目。此外,压敏检测传感器的故障作为状态R6存储于“状态”项目,拖拉作为状态R5存储于“状态”项目。以这种方式,状态表中,预先存储对应于来自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信号的逻辑值和由检测信号的逻辑值的组合所确定的状态。
对非挥发性内存32具备状态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处理器30通过实行程序在挥发性内存33生成上述状态表。
接下来,按照程序,对利用处理器30实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重置处理、检测处理和判定-通知处理>
图11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处理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0中,处理器30开始处理。在步骤S1中,进行是否有重置信号输入的判定。在输入了重置信号的情况下,接下来实行步骤S2,在没有输入重置信号的情况下,接下来实行步骤S3。在实行了步骤S2的情况下,后文中说明的状态寄存器内的第1标志~第3标志被重置,接下来实行步骤S3。
处理器30在步骤S3中实行检测处理。接下来,使用图12和图13(B),详细对检测处理进行说明。
<<检测处理>>
图12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利用处理器实行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处理器30按照程序,将图13(B)所示那样的状态寄存器STR1分配至挥发性内存33的规定地址区域。状态寄存器STR1具备存储对应于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比特区域。
图12中,处理器30在步骤S3_0中开始使用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的检测处理。
在步骤S3_1中,处理器30对由第1传感器SN1(即第1压敏检测构件6-1)供应至输入端子IPT1的检测信号的电压进行判定。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低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1传感器SN1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2。而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高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1传感器SN1未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3。在步骤S3_2中,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1”。而如果实行步骤S3_3,则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0”。由此,在第1传感器SN1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对应于第1传感器SN1的第1标志设定为逻辑值“1”;在第1传感器SN1未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第1标志中设定逻辑值“0”。
如果步骤S3_2或S3_3的处理结束,则处理器30接下来实行步骤S3_4。在步骤S3_4中,处理器30对来自第2传感器SN2(第2压敏检测构件6-2)的检测信号的电压进行判定。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低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2传感器SN2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5。而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高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2传感器SN2未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6。在步骤S3_5中,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2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1”。而如果实行了步骤S3_6,则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2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0”。由此,在第2传感器SN2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对应于第2传感器SN2的第2标志设定为逻辑值“1”;在第2传感器SN2未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第2标志中设定逻辑值“0”。
如果步骤S3_5或S3_6的处理结束,则处理器30接下来实行步骤S3_7。在步骤S3_7中,处理器30判定来自第3传感器SN3(第3压敏检测构件6-3)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低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3传感器SN3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8。而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为高水平,则处理器30判定为第3传感器SN3未检测到物体,接下来实行步骤S3_9。在步骤S3_8中,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3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1”。而如果实行步骤S3_9,则处理器30在图13(B)所示的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3标志”的比特区域设定逻辑值“0”。由此,在第3传感器SN3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对应于第3传感器SN3的第3标志设定为逻辑值“1”;在第3传感器SN3未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第3标志设定逻辑值“0”。
如果步骤S3_8或S3_9的处理结束,则处理器30接下来实行步骤S3_10。在步骤S3_10中,处理器30使检测处理结束(结束)。
如果检测处理结束,则处理器30实行图11所示的步骤S4。在步骤S4中,处理器30使用在步骤S3的检测处理中设定的状态寄存器STR1和存储于非挥发性内存32的状态表,对压敏检测传感器103的异常状态、夹入状态、拔出状态等进行判定,生成通知信息,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如果步骤S4结束,则在步骤S5中使整体处理结束。
更具体地说明,处理器30对设定于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的组合与存储于状态表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的组合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选择状态表中与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对应于“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项目。处理器30将存储于选择的“状态”项目的状态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
例如,如果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为“0”、“0”、“0”,则处理器30选择对应于与该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R1,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这种情况下,第1传感器SN1~第3传感器SN3检测不到物体,因此通知未发生夹入等、门是正常的。此外,如果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为“0”、“0”、“1”,则处理器30选择对应于与该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R2,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这种情况下,传感器SN1和SN2未检测到物体,传感器SN3检测到了物体,因此发生了图5中说明的状态。因此,通知正在发生拔出。
此外,如果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的逻辑值为“0”、“1”、“0”,则处理器30选择对应于与该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R3,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这种情况下,传感器SN1和SN3未检测到物体,传感器SN2检测到了物体,因此正在发生图4中说明的那样的夹入。因此,通知正在发生夹入。进一步,如果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区域的逻辑值为“1”、“0”、“0”,则处理器30选择对应于与该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R5,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这种情况下,传感器SN2和SN3未检测到物体,传感器SN1检测到了物体,因此正在发生图6中说明的状态。即,正在发生斜向拔出。拖拉作为状态R5存储于“状态”项目,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知正在发生拖拉。
如果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区域的逻辑值为“1”、“0”、“1”,则处理器30选择对应于与该逻辑值的组合一致的“第1标志”~“第3标志”项目的状态R6,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这种情况下,第1传感器SN1和第3传感器SN3检测到了物体,第2传感器SN2未检测到物体。即,压敏检测传感器103中,配置于中央部的第2压敏检测构件6-2不被压扁,配置于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的第1压敏检测构件6-1和第3压敏检测构件6-3被压扁。通常不会发生这样的状态,因此推定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即多个压敏检测构件6-1~6-3中发生了故障等异常,通知故障。
图11所示处理在铁路车辆100运行中进行是优选的,也可以在铁路车辆100停车中进行图11所示处理。由此,在停车中也能够检测夹入、拔出和故障而通知。
<变形例>
在变形例中,处理器30将图13(B)所示那样的第2状态寄存器STR2分配至挥发性内存33的另外的规定地址区域。
处理器30利用计时器4在第1时刻实行步骤S3,如上述那样,在状态寄存器(变形例中称为第1状态寄存器)STR1的“第1标志”~“第3标志”中存储第1时刻来自传感器SN1~SN3的逻辑值。在此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第2时刻,处理器30再次实行步骤S3。此时,处理器30在第2状态寄存器STR2的“第1标志”~“第3标志”存储第2时刻来自传感器SN1~SN3的逻辑值。
处理器30在第2状态寄存器STR2中存储来自传感器SN1~SN3的逻辑值后实行步骤S4。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4中,处理器30参照图13(B)所示状态表,取得对应于第1状态寄存器STR1中存储的逻辑值的状态以及对应于第2状态寄存器STR2中存储的逻辑值的状态,掌握因时间变化所导致的状态转变。基于所掌握的状态转变,处理器30生成应当通知的通知信息,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
例如,假设比较粗的物体夹在门103与104之间并在车辆外侧斜向进行拔出的情况,传感器SN1~SN3如下对物体进行检测。首先,由于夹入粗的物体,第2传感器SN2检测到物体,第2传感器SN2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向低水平变化。之后,如果进行斜向拔出,则第1传感器SN1检测到物体,来自第1传感器SN1的检测信号向低水平变化。参照图13(A)的状态表,则先是发生状态R3,过一段时间发生状态R7。
变形例中,由于基于状态的转变来生成通知信息,因此也能够判定上述那样的比较粗的物体的斜向拔出并进行通知。即,在与存储于第1状态寄存器STR1的逻辑值对应的状态为状态R3,且与存储于第2状态寄存器STR2的逻辑值对应的状态向状态R7转变时,处理器30将正在进行比较粗的物体的斜向拔出作为通知信息存储于通知寄存器34。
这里,对能够通过状态的转变来进行判定的情况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对各种情况进行判定并进行通知。
此外,通过使非挥发性内存32由例如电可重写非挥发性内存,即所谓闪存等构成,使用者能够任意改变状态表。例如,通过设定使用者希望的内容作为状态表的“状态”项目,能够将各种通知信息通知司机或/和乘务员。
利用通知部37进行的通知也可以是利用文字或记号的显示或警报音等进行的通知。此外,按各个门进行通知是优选的,也可以以车辆整体或规定数量的门单位进行通知。
由于压敏检测构件6-2被压扁,检测到夹入,此时的检测灵敏度可以由变形部5-2未变形时覆盖部分5-5与接受部9之间的距离L2来确定。这种情况下,越是缩短距离L2,越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此外,压敏检测构件6-3由于向车辆外侧的拔出而以下述方式变形:向接受部9的第2斜面9-3移动而被压扁。通过此时的检测信号来检测到拔出。拔出的检测灵敏度可以由变形部5-2未变形时覆盖部分5-6与接受部9的第2斜面9-3之间的距离L3以及内角α2来确定。同样地,压敏检测构件6-1以下述方式变形:向接受部9的第1斜面9-2移动而被压扁。此时的检测灵敏度可以由变形部5-2未变形时覆盖部分5-4与接受部9的第1斜面9-2之间的距离L1以及内角α2来确定。越是缩短距离L1和L3,越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此外,越是使内角α2接近90度,越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其中,实施方式中,以由第1斜面9-2形成的内角α2和由第2斜面9-3形成的内角α2相同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由第1斜面9-2形成的内角α2可以与由第2斜面9-3形成的内角α2不同。
检测夹入和拔出时,接受部9的上表面9-1、第1斜面9-2或第2斜面9-3会与覆盖部分5-4、5-5或5-6的表面接触。为例使压敏检测构件6-1~6-3更容易变形(容易被压扁),使夹在覆盖部分5-4、5-5或5-6的表面与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表面之间的覆盖构件5的壁厚比夹在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表面与变形部5-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覆盖构件5的壁厚薄是优选的。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与上表面变形部5-2U的壁厚5A相比,侧面变形部5-2S的壁厚5B薄。因此,在发生了夹入和拔出的情况下,侧面变形部5-2S容易变形,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为了使压敏检测构件容易被压扁,接受部9的上表面9-1和斜面9-2、9-3可以设有带状的凸部。
压敏检测构件6-1~6-3没有特别限制,与覆盖构件5分别准备。这种情况下,通过截面观察来看时,覆盖构件5形成有面积比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截面积大的插入口。将另外准备的压敏检测构件6-1~6-3插入覆盖构件5中对应的插入口。由此,能够防止在对应的插入口插入压敏检测构件6-1~6-3时,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扭曲。
此外,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截面呈椭圆形。进一步,在插入口放入粘合剂,将圆形或椭圆形的压敏检测构件6-1~6-3插入对应的插入口。
实施方式中,上表面9-1、第1斜面9-2和第2斜面9-3为平坦的面,但只要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上表面9-1、第1斜面9-2和第2斜面9-3不限定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
进一步,图2中,对覆盖构件5覆盖压敏检测构件6-1~6-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压敏检测构件6-1~6-3可以设于接受部9侧。
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给出了1个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具备3个压敏检测构件的例子,但压敏检测传感器103具备的压敏检测构件的个数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个。
以这种方式,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1可以使用1个压敏检测传感器对夹入、垂直方向的拔出和斜向拔出等进行判定。其结果是,能够进行对应于判定结果的适当的处理。此外,由于覆盖构件5设有中空部8,因此能够提高缓冲性。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地对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毋庸置疑,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例如,实施方式中以铁路车辆为应用对象进行说明,但应用对象也可以是汽车、房门、电梯或后门等。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
具备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和由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分别供应检测信号的判定部,
所述判定部基于由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供应的多个检测信号对物体的夹入和物体的拔出进行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设于门侧面,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信号对物体的夹入和物体相对于所述门向着斜向的拔出进行判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设于门侧面,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信号对物体的夹入和物体相对于所述门向着垂直方向的拔出进行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信号还对物体相对于所述门向着垂直方向的拔出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信号对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中的故障进行判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被覆盖构件覆盖,所述多个压敏检测构件分别具备相互分离的多个电极线,
所述判定部具备微处理器,所述多个检测信号和加速度信息被供应至所述微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多个检测信号的逻辑值的组合对物体的夹入、物体向着垂直方向的拔出和物体向着斜向的拔出进行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多个检测信号的逻辑值的组合的时间性转变进行状态的判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由所述判定部判定的判定结果在通知部中被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向着斜向的拔出是由于具备所述门的车辆的运行而产生的拖拉所导致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5731 | 2018-06-19 | ||
JP2018115731A JP7020313B2 (ja) | 2018-06-19 | 2018-06-19 | 検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18468A true CN110618468A (zh) | 2019-12-27 |
CN110618468B CN110618468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6679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03100.9A Active CN110618468B (zh) | 2018-06-19 | 2019-06-11 | 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84139B1 (zh) |
JP (1) | JP7020313B2 (zh) |
CN (1) | CN1106184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139719A (ja) * | 2020-03-04 | 2021-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鉄道設備計測装置、鉄道設備計測装置の制御方法、鉄道設備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DE102021108161A1 (de) * | 2021-03-31 | 2022-10-06 |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r bewegung eines in einer tür eines fahrzeugs eingeklemmten gegenstandes und detektionssystem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0018A (ja) * | 1998-10-29 | 2000-05-09 | Oyo Denki Kk | 移動体の扉異物検知装置 |
CN1508523A (zh) * | 2002-12-17 | 2004-06-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
CN1544788A (zh) * | 1999-05-13 | 2004-11-10 | ���µ�����ҵ��ʽ���� | 压敏传感器及对象检测装置 |
JP2004339828A (ja) * | 2003-05-16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
CN101236258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异物检测传感器 |
JP2013006469A (ja) * | 2011-06-23 | 2013-01-10 |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 検出装置 |
JP2013063699A (ja) * | 2011-09-16 | 2013-04-11 |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 戸挟み検出装置 |
CN105307904A (zh) * | 2013-06-12 | 2016-02-03 | 博世株式会社 | 控制用来保护车辆的乘员或步行者的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
JP6341346B1 (ja) * | 2018-02-15 | 2018-06-1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挟み込み検知スイッ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00035A (ja) | 2004-09-28 | 2006-04-13 | Tokyo Sensor:Kk | 曲がり長尺スイッチ |
JP5954249B2 (ja) | 2013-04-30 | 2016-07-20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コードスイッチ、及びコードスイッチの取付構造 |
-
2018
- 2018-06-19 JP JP2018115731A patent/JP70203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06 EP EP19275076.8A patent/EP35841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6-11 CN CN201910503100.9A patent/CN1106184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0018A (ja) * | 1998-10-29 | 2000-05-09 | Oyo Denki Kk | 移動体の扉異物検知装置 |
CN1544788A (zh) * | 1999-05-13 | 2004-11-10 | ���µ�����ҵ��ʽ���� | 压敏传感器及对象检测装置 |
CN1508523A (zh) * | 2002-12-17 | 2004-06-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
JP2004339828A (ja) * | 2003-05-16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
CN101236258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异物检测传感器 |
JP2013006469A (ja) * | 2011-06-23 | 2013-01-10 |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 検出装置 |
JP2013063699A (ja) * | 2011-09-16 | 2013-04-11 |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 戸挟み検出装置 |
CN105307904A (zh) * | 2013-06-12 | 2016-02-03 | 博世株式会社 | 控制用来保护车辆的乘员或步行者的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
JP6341346B1 (ja) * | 2018-02-15 | 2018-06-1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挟み込み検知スイッ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220302A (ja) | 2019-12-26 |
EP3584139B1 (en) | 2023-01-25 |
CN110618468B (zh) | 2024-09-27 |
EP3584139A1 (en) | 2019-12-25 |
JP7020313B2 (ja) | 202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18468A (zh) | 检测装置 | |
US7304256B2 (en) | Seating detection switch | |
CN208225167U (zh) | 人证票自动核验闸机 | |
US20150175002A1 (en) | Battery power cut off system for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6574855A (zh) | 用于干侧安装碰撞压力传感器的装置 | |
US9371679B2 (en) | Structure for fixing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sensor and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tructure | |
EP2774805A1 (en) | Seat occupancy sensor | |
JP2007123202A (ja) | コード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検知装置 | |
JP2016097807A (ja) | センサー付きプロテクター | |
CN110474283A (zh) | 线束 | |
WO2013180450A1 (ko) |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승객 안전하차 감지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H11297153A (ja) | 着座センサ | |
CN115923708B (zh) | 车辆儿童锁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CN110329270B (zh) | 一种用于智能驾驶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210666845U (zh) | 一种具有多防拆装置的车载电子标签 | |
DE102018007558A1 (de) | Verfahren zur Situationserfassung an Haltestellen für autonome Omnibusse | |
EP2517926B1 (en) |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load detecting device and sheet device | |
JPS61241235A (ja) | 車両用安全ベルト装置 | |
EP3581748B1 (en) | Detector | |
JP2020002763A (ja) | 挟み込み検知センサ | |
CN210295220U (zh) | 一种etc及行车记录仪一体机 | |
US11167711B2 (en) | Airbag deployment data collection | |
CN106793632A (zh) | 电子设备 | |
KR20130003976A (ko) | 전자 제어 조향장치 전자 제어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러닝 리셋 처리 방법 | |
US20240191553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 movement of an object caught in a door of a vehicle, and detec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Bomeiliche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