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8523A -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8523A
CN1508523A CNA03103182XA CN03103182A CN1508523A CN 1508523 A CN1508523 A CN 1508523A CN A03103182X A CNA03103182X A CN A03103182XA CN 03103182 A CN03103182 A CN 03103182A CN 1508523 A CN1508523 A CN 1508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sensor
voltage sensitive
open
opening
suppor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31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荻野弘之
植田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22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101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8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using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E05F15/44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E05F15/443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0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1Feedback to user, e.g. tactile
    • E05Y2400/818Visual
    • E05Y2400/822Light emitters, e.g.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5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其中的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压敏装置(33),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以及支承装置(35),用于将压敏装置(33)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支承装置(3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分(37),该部分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并用来增大压敏传感器(17)的变形;以及,第二变形部分(39),其具有第二弹性模量,该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模量。

Description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敏传感器、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以及一种开闭装置。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传感器、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以及开闭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的技术,这些构件适于用在需要具有防夹物功能的汽车电动车窗装置中。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现有技术中已存在了很多这样的实例:在这些实例中,由于要防止物品被夹住而需要设置压敏传感器,所以采用了某种类型的压敏传感器,通过挤压采用压电元件的压电传感器,这种压敏传感器能闭合触点。当压电传感器由于对某一物体进行挤压而发生变形时,压电传感器就输出电压脉冲,基于电压脉冲的出现,可检测出有物体被夹住了。在利用这些压敏传感器来实现汽车电动车窗的防夹功能的情况中,沿车门的车窗框架设置了压敏开关或压电传感器,例如当某一物体被夹在窗框与窗玻璃之间时,压敏开关或传感器受物体的挤压而变形。当要关上窗玻璃时,如果压敏开关被闭合、或从压电传感器输出具有预定电压的脉冲时,则就可认为有物体被夹住,从而就需要使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以此来排除对物体的夹卡。
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了这样一种用在电动车窗装置中的夹物检测装置(例如可参见日本专利文件JP-A-2001-153734),如图22A和22B所示,其包括带有导电的接触线202、203、204、205的压敏传感器210,这些接触线相对地设置在长条状弹性圆筒体201的内周面上,圆筒体201被埋设在沿窗框边缘设置的弹性支承装置中。
当弹性圆筒体201由于挤夹物体而被压扁到等于或大于一个固定量时,由于圆筒体中彼此对置的导电接触线如图23B所示那样被压触到一起时,所以压敏传感器210此时能输出预定的检测信号。
但是,在采用压敏传感器210的夹物检测装置中,当压敏传感器210如图23A所示那样对应于窗框的拐角段发生弯折时,就有可能在弯折部位处将弹性圆筒体201压折,从而使接触导线相互接触,造成如图23B所示的错误检测,其中,对压敏传感器进行弯折例如是为了将其沿车辆前座边窗的窗框的拐角段进行安装。为此原因,通常的作法是:沿构成窗框的各个几乎为直线的侧边分开地设置压敏传感器210,从而使压敏传感器210不会延伸经过窗框的拐角段。
但是,在压力传感器的这种连接结构中,存在一个问题:增加了需要设置的压敏传感器210的数目,且对各个压敏传感器210引出的连线进行连接也需要很多工时和很大的工作量。
此外,在压敏传感器的这种连接结构中,在窗框的拐角段未设置压敏传感器。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能检测到在窗框的拐角段发生的局部物品挤夹。
另外,在压敏传感器210中,即使由于挤夹住了某个物体而使压敏传感器210的部分被压扁,接触线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触,直到部分被压扁到等于或大于一个固定量时才发生接触。因而,对夹物的检测有一定的滞后。结果,存在一个问题:在窗玻璃闭合操作的中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在窗框带有斜边的情况下,如在车辆前座的开闭门上的,当有物体被夹在置在斜边上的压敏传感器201内时,在使压敏传感器210的一部分发生变形的方向上作用的力会产生出一个分力,该分力小于窗玻璃在抬升过程中夹住物体所产生的力。结果,弹性圆筒体201发生的弹性变形不足。最终的结果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能迅速地检测出物体的被夹。
另一方面,对于压电传感器的情况,另外还存在问题:压电传感器被固定到窗框上,因而难于产生变形,即使是在物品挤压压电传感器的情况下,当应该检测到发生夹物时,压电传感器却不能产生具有足够幅值的电压检测脉冲。为此原因,压电传感器不能输出幅值足够的电压脉冲。因而,窗玻璃继续进行闭合操作,直到电压脉冲达到判断夹物的检测阈值或大于该阈值时为止。因此,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夹物消除之前,作用到物体上的载荷会增大到能损坏物体的程度。
因而,在日本专利文件JP-A-2001-324393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一种压敏传感器来提高执行检测的敏感度,该传感器利用了一种被制为柔性线形状的新型压电元件,且该传感器所产生的输出信号是与变形的加速度分量相对应,由此达到了更好的防夹功效(见图1、2和4)。
所产生输出信号与加速度分量相对应的压敏传感器按照图14所示的结构连接到窗框1上。更具体来讲,压敏传感器4包括柔性的压电传感器2和支承装置3,且支承装置3具有设置在最下方部分附近的压电传感器2,该支承装置是由弹性部件或泡沫树脂部件构成的,其中的弹性部件例如是具有柔韧性的橡胶构件。另外,在压电传感器2的周围还减小了支承装置3的厚度,从而使压电传感器2易于发生变形。支承装置3具有变形增大部分,该部分包括中空部分4和侧壁部分5,该变形增大部分用于增大压电传感器2的变形。
在该连接结构中,主要通过变形增大部分的变形来增大压电传感器2的变形,从而可实现很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本发明人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通过改变压电传感器2的信号处理、或改变支承装置3的形状,就能以很低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敏传感器、一种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一种开闭装置,该技术方案采用一种压电传感器来对加速度分量进行检测,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高精度地检测到一个物体,同时,此技术方案的成本并不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敏传感器的连接机构、以及一种开闭装置,该技术方案还能稳定而迅速地检测到在窗框的斜边部分和拐角部分出现的夹物现象,另外,该技术方案仅使用了一个压敏传感器,从而易于对从压敏传感器引出的连线进行处理。
可通过如下的结构来实现第一个发明目的。
(1)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用于根据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压敏传感器包括压敏装置和支承装置,其中的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分,该部分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并用来增大压敏传感器的变形,支承装置还包括第二变形部分,其具有第二弹性模量,该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模量。
(2)根据上述第(1)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第一变形部分具有中空部分和侧壁部分。
(3)根据上述第(1)或(2)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是分开制造的,并被相互接合到一起。
(4)根据上述第(1)或(2)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第二变形部分与汽车挡风雨条的一部分整体形成。
(5)根据上述第(1)或(2)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第二变形部分是汽车的一个窗框。
(6)根据上述第(2)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整体形成,且第二变形部分具有一个空隙,该空隙小于所述中空部分。
(7)根据上述第(1)到第(6)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其中,压敏装置是通过一种混合物压电元件模制而成的,所述混合物是通过氯化聚乙烯与压电陶瓷粉末混合到一起而形成的。
(8)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其包括根据上述第(1)到第(7)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还包括判断装置,该装置基于压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相接触。
(9)根据上述第(8)方面的物体检测装置,其中,当压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达到或超过一个预定的第一改变量时,判断装置输出判断信号。
(10)根据上述第(9)方面的物体检测装置,其中,在压敏装置的输出信号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改变量之后,判断装置保持所述的判断信号,直到压敏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达到或超过一个预定的第二改变量时为止,其中,后来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先前输出信号的极性不同。
(11)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合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上,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其中的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该装置还包括判断装置,用于根据压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相接触,压敏传感器包括压敏装置和支承装置,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一个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并且,当压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达到或超过一个预定的第一改变量时,判断装置输出判断信号;并且,在输出判断信号之后,一直保持该判断信号,直到压敏装置输出的信号达到或超过一个预定的第二改变量时为止,后来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先前输出信号的极性不同。
(12)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根据上述第(8)到第(11)任一方面的物体检测装置、用于驱动开闭部分的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其中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工作,因而,在开闭部分执行闭合操作时,如果判断装置确定出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接触,则使开闭部分停止执行闭合操作、或使开闭部分执行开启操作。
可通过具有下文结构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
(13)一种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件的至少之一中,其中的打开部分具有斜边,且另一侧边通过拐角部分与该斜边相连接,开闭部分用于开启和闭合所述的打开部分,该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用于检测在打开部分和开闭部件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其中,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且为长条状,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14)一种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其中的打开部分具有斜边,且有另一侧边通过拐角部分与斜边相连接,开闭部件用于开启和闭合所述打开部分,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用于检测在打开部分和开闭部件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其中,压敏传感器是柔性的,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且在弹性支承装置上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插入的是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
(15)根据上述第(13)或(14)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中,压敏传感器用于输出电信号,该信号与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
(16)根据上述第(13)到(15)中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中,压敏传感器中的压电材料元件是由混合物压电元件制成的,其中的混合物是由氯化聚乙烯和压电陶瓷粉末混合而成的。
(17)根据上述第(13)到(16)中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中,弹性支承装置的表面经过了高摩擦处理。
(18)根据上述第(13)到(16)中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中,整个弹性支承装置或其一部分的表面是这样的表面:材料面上没有任何涂层,因而是裸露着的。
(19)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压敏传感器,该传感器连接到根据上述第(13)到(18)中任一方面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上;还包括判断装置,用于根据压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接触;还包括开闭装置,用于对开闭构件进行操作,从而开启和闭合所述打开部分;以及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对开闭装置进行控制,因而,当判断装置响应于压敏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而确定发生了与物体相接触的情况时,停止开闭构件的操作、或使开闭构件执行打开操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物体检测装置的外观,该检测装置包括压敏传感器和开闭装置;
图2A和2B示出了沿图1中的A-A剖面的结构;
图3示出了压电传感器的剖面结构;
图4示出了压电传感器的外观形状;
图5是结构方块图,示出了物体检测装置和开闭装置;
图6是说明视图,示出了当有物体伸入、并被夹在窗框与窗玻璃之间时,压敏传感器所处的状态;
图7A到图7C是特征曲线图,分别示出了滤波部分发出的输出信号、判断装置的判断输出信号、以及施加于电机上的电压波形;
图8A和图8B是另外两个特征曲线图,示出了滤波部分发出的输出信号及判断装置的判断输出信号;
图9A到图9C示出了在受压状态下进行压力检测时的状况,图9A是解释视图,示出了施加静态载荷时的状态,图9B中的解释视图示出了进一步施加压力时的状态,图9C中的解释视图示出了当压力被检测到、并使窗玻璃向回退时的状态;
图10是曲线图,示出了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的变形特性;
图11是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变型形式,该变型中,第二变形部分与挡风雨条是分开制成的;
图12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变型形式的结构,在该变型中,第二变形部分与第一变形部分整体形成;
图13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变型形式的结构,在该变型中,第二变形部分与第一变形部分整体形成;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在窗玻璃执行闭合操作的过程中、物体挤压所述压敏传感器时的状态,图14A是解释视图,示出了在窗框发生变形前的状态,图14是解释视图,示出了在窗框发生变形后的状态;
图15是剖视图,示出了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在窗框上连接了常规的压敏传感器,用于输出与加速度分量相对应的信号;
图16是示出车辆窗框的放大视图,该视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
图17是放大视图,示出了图16中的B部分;
图18中的视图解释在窗框斜边上夹有物体的情况下所执行的操作,其中,所述窗框斜边上带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
图19中的视图用于补充解释在窗框斜边上夹有物体的情况时压电元件所发生的变形,其中,所述窗框斜边上带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
图20A和20B中的视图示出了汽车后座侧门部分的一种结构示例,图20A示出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除了窗框之外,还设置了分隔框架,图20B示出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未设置分隔框架;
图21是解释视图,示出了另一辆汽车的剖面图,在该汽车上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图22A和22B是解释视图,示出了用在传统夹物检测装置中的压敏传感器,图22A是侧视图,图22B是沿图22A中的P1-P1线的剖面图;以及
图23A和23B是解释视图,示出了当普通夹物检测装置中所用的压敏传感器在被弯曲时的状态,图23A是侧视图,图23B是沿图23A中的P2-P2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以及开闭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中的视图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和开闭装置150的物体检测装置100,在图中的示例情形中,这些装置被用在汽车的电动车窗上。图2A是沿图1中的A-A的剖面结构图。在图2A中,右侧代表车厢的内侧,左侧代表车厢的外侧。
首先,下文先介绍根据该实施例的物体检测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在图1中,附图标记11指代汽车车门,附图标记13指代将作为打开部分的窗框,15指代将作为开闭部分的窗玻璃。附图标记17指代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窗框13端部的环周边缘上。附图标记19指代判断装置,其可根据压敏传感器17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17接触。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50是由物体检测装置100、用于开启和闭合窗玻璃15的驱动装置21、以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21的控制装置23组成的。驱动装置21是由电机25、拉线27、窗玻璃15的支承工具29、以及导轨31组成的。拉线27通过电机25运动,与拉线27相联接的支承工具29可沿导轨29垂直移动,从而开启和闭合窗玻璃15。驱动装置21并不限于上述采用拉线27的实施方法,而是可采用其它的方法。另外,控制装置23可与电机25整体形成。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17包括作为压敏装置的柔性压电传感器33和支承装置35。支承装置35包括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39,压电传感器33设置在第一变形部分37的最下方部分附近并由橡胶或泡沫树脂成分等弹性部件构成,第二变形部分与第一变形部分37粘合到一起并被固定到窗框13上。更具体地,第一变形部分37具有中空部分41和侧壁部分43,且将中空部分41和侧壁部分43结合到一起所得到的宏观弹性模量表示为E1(第一弹性模量)。在另一方面,用E2代表第二变形部分39的宏观弹性模量(第二弹性模量),该弹性模量大于模量E1。换言之,在第一变形部分37中,设置在压电传感器33周围的支承装置35的厚度被减薄了,从而使压电传感器33易于发生变形,并能增大压电传感器33的变形量。另外,第二变形部分39被设置成其宏观弹性模量E2大于第一变形部分的弹性模量E1,由此使支承装置35获得了这样的变形:先是第一变形部分37被压扁,然后第二变形部分39才被压扁。第二变形部分39与设置在车辆窗框中的挡风雨条整体形成。支承装置35并不仅限于这样的两段式结构,还可以另外设置第三变形部分。
另外,例如,可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来制造第一变形部分37,而第二变形部分39则适于用乙丙橡胶(EPDM)材料制造。
此外,压敏传感器17也并不限于设置在打开部分一侧中,也可被设置在开闭侧。
图3中的视图示出了压电传感器33的剖面结构。压电传感器33具有这样的结构:以同心的形式依次层压了中央电极45、接地电极47、混合物压电层49、以及覆盖层51,该传感器被模制为电缆的形状,并被极化,其具有很好的柔性,并能产生出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其中,中央电极作为引出信号的电极,混合物压电层是由一种压电混合物构成的,该混合物是通过将压电陶瓷的烧结粉末与由氯化聚乙烯制成的橡胶弹性成分混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其中用于压电陶瓷是,例如,钛酸铅与锆钛酸铅的烧结粉末。压电传感器33是通过如下的工艺过程制成的。首先,用辗滚方法将氯化聚乙烯薄膜与压电陶瓷均匀地混合成一片状体,其中的压电陶瓷中具有体积比为40%到70%的锆钛酸铅。片状体被切成小丸粒状的块件,然后将这些丸粒与中央电极45连续地挤压到一起,从而形成混合物压电层49。之后,在混合物压电层49外面包裹接地电极47。再连续地挤压接地电极47,以便环绕覆盖层51。最后,在中央电极45与接地电极47之间施加5-10千伏/毫米的高电压,以便对混合物压电层49进行极化。
当将压电陶瓷粉末加入到氯化聚乙烯中时,优选的是:压电陶瓷粉末应当事先浸泡在钛和偶合剂组成的溶液中,然后再进行干燥。通过这样的处理,压电陶瓷粉末的表面上就覆盖了钛和偶合剂中所含的亲水基和厌水基。亲水基可防止压电陶瓷粉末发生聚结,另外,厌水基可增大氯化聚乙烯与压电陶瓷粉末的可湿润性。结果,可在氯化聚乙烯中大量地均匀加入压电陶瓷粉末,最大的添加比例达到70vol%。已经发现:不采用在钛和偶合剂溶液中进行浸泡的方法,而是通过在碾滚过程中添加钛和偶合剂,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这样进行处理的优异之处在于:不再特别要求浸入到钛与偶合剂溶液中。这样,在压电陶瓷粉末的混合物中,氯化聚乙烯还能起到粘合剂树脂的作用。
尽管可用普通的单金属导体来用作中央电极45,但也可采用将金属线缠绕在绝缘聚合纤维所形成的电极。此处的绝缘聚合纤维和金属线分别优选为商业上用在电热毯中的聚合纤维和含5wt%银的铜合金。
接地电极47的结构是这样的:采用了具有粘接到聚合物层上的金属薄膜的带形电极,该带形电极缠绕到混合物压电层49上。由于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聚合物层、且在其上粘接铝膜所形成的电极在120℃的温度下也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且在经济上适于批量制造,因而可优选用于接地电极47。电极可通过,例如,填隙件或夹紧件与判断装置19连接。另外,可在接地电极47的铝膜上缠绕金属单股线或金属辫编线,因而,这些缠绕线与铝膜是导通的,且可将金属单股线或金属辫编线焊接到判断装置19上。由于可执行焊接连接,所以可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将压电传感器与外界环境的电噪声屏蔽开,优选的是:接地电极47应当是以重叠的方式缠绕到混合物压电层49上。
尽管优选的是用氯乙烯或聚乙烯来制造覆盖层51,但也可采用柔性大于混合物压电层49的橡胶等弹性材料,从而使压电传感器33在对物体进行挤压时易于发生变形。考虑到车辆部件的耐热性和耐寒性,需要选择一种材料。更具体来讲,最好选择这样的材料:其柔性在从-30℃到85℃的范围内的减小很小。例如,对于橡胶材料,优选是采用乙烯丙烯橡胶(EPDM)、氯丁二烯橡胶(CR)、丁基橡胶(IIR)、硅橡胶(Si)或热塑性弹性体。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使压电传感器33的最小弯折半径至多为5毫米。
如上所述,由于压电传感器33中的压电混合物构件具有氯化聚乙烯的柔性、并具有压电陶瓷的耐高温性,所以,在高温时敏感性并不降低,与采用聚偏二氟乙烯作为压电物质、在高温下敏感性降低的普通压电传感器不同,并且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另外,在对EPDM等橡胶材料进行模制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执行硫化步骤。因而,还可获得一个优点:能提高生产效率。
图4示出了压电传感器33的外观形状,在图4中,在压电传感器33的一端53上设置了电阻55,用于切断检测操作。用于切断检测操作的电阻55连接在压电传感器33中的中央电极45和接地电极47之间。用于切断检测操作的电阻55还作为放电部分,用于对压电传感器33中由于热电效应产生的电荷进行放电,从而可使各个器件达到电位平衡(rationalized)。压电传感器33可与判断装置19直接连接,因而压电传感器33和判断装置19可形成一个整体。另外,判断装置19上连接了用于供电和输出检测信号的电缆57和连接器59。在压电传感器33被设置在支承装置35中的情况下,用于切断检测操作的电阻55设置在端部53中,且压电传感器33被插入到支承装置35中,然后再将压电传感器33和判断装置19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在通过挤压模制方法模制支承装置35的同时,可挤压出压电传感器35,并将其设置在支承装置35中,然后在端部53中设置用于断开检测的电阻55,因而就将压电传感器33和判断装置19形成一体。
图5是结构方块图,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物体检测装置和开闭装置。判断装置19包括:用于进行分压的电阻61,该电阻可用来检测压敏传感器17是否断开;滤波部分62,用于仅使压电传感器33输出信号中具有预定频率的分量通过;判断部分63,用于根据滤波部分62的输出信号判断出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17接触;以及,异常判断部分64,用于从电压值判断中央电极45和接地电极47是否异常断开,其中的电压值是由用于断开检测的电阻55和分压电阻61形成的。另外,在靠近判断装置19的位置处,设置了信号输入部分65和信号输出部分66,信号输入部分65用于将中央电极45和接地电极47连接于判断装置19上,并用于将压电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判断装置19中,信号输出部分66用于将判断部分63发出的判断信号输送出去。信号输出部分66上还连接了电源线和地线,该电源线和地线通到判断装置19。另外,判断装置19具有旁路部分67,该部分是,例如,电容器,其设置在信号输入部分65和信号输出部分66之间,用于旁通高频信号。
驱动装置21具有孔洞元件68,用于检测电机25的转动脉冲。
控制装置23包括:位置检测部分71,其可基于孔洞元件68的输出信号检测出窗玻璃15上端的位置;开闭部接触判断部分72,用于根据孔洞元件68发出的输出信号检测窗玻璃15的移动速度,由此判断是否有物体与窗玻璃15接触;以及,控制部分73,用于根据判断装置19、位置检测部分71、和开闭部接触判断部分72的输出信号控制电机25。
位置检测部分71计数并储存孔洞元件68输出的脉冲信号,由此检测出窗玻璃15上端的当前位置。如图1所示,窗玻璃15上端的位置Y以其距离窗框13的最下方点的高度来代表。
开闭部接触判断部分72基于当有某个物体与窗玻璃15接触时、窗玻璃15的移动速度会降低的事实,利用孔洞元件68输出的脉冲信号中的脉冲间隔来计算出窗玻璃15的移动速度,并判断出物体是否与窗玻璃15相接触,如果这样计算出的单位时间内移动速度的变化量|ΔVw|大于一个预设值Vw1,则输出脉冲信号Lo→ Hi→Lo(低高低)。将任何具有高电平(Hi)的脉冲信号设定为判断信号。
另外,控制装置23上还连接了显示报告装置74和开闭开关75,显示报告装置设置在车厢的前仪表板上,用于通过预定的光线来显示判断装置19的判断结果,开闭开关用于开启和闭合窗玻璃15;该开闭开关75包括:自动上升开关和自动下降开关,用于通过单触操作来打开和关闭窗玻璃15;手动上升开关和手动下降开关,用于通过人工操作来开启和关闭窗玻璃15。设置了包括汽车电池的电源76,用于经判断装置19供电。
滤波部分62具有这样的滤波特性:其可从压电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中滤去由车体振动而造成的无用信号,且只拾取特定频率的分量,其中的频率分量是指压电传感器33由于与物体接触而受压、并变形时,压电传感器33输出信号出现的频率。为了能确定滤波特性,优选的是:需要分析并优化在行驶过程中车身的振动特性或车身的振动。
为了去掉外部电噪声,整个判断装置19被屏蔽构件所覆盖,以便实现电屏蔽。另外,接地电极47也与判断装置19的屏蔽构件相连接,从而对压敏传感器17也实现了电屏蔽。可通过在电路的输入/输出部分中添设隔直流电容或EMI(电磁干扰)滤波器,来作为应对高电场的防范措施。
下面,将对物体检测装置如何检测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17接触的基本操作进行描述。
在图6中,压敏传感器17处于这样的状态:物体77伸入、并被夹在窗框和窗玻璃之间。当物体77开始与光敏传感器17接触到时,物体77就会对支承装置35和压电传感器33施加压力。支承装置35的柔性比压敏传感器33大。因而,如图所示那样,在物体77的接触点附近,支承装置35受到挤压,侧壁部分43因而发生变形,与此同时,中空部分41则被压扁。因此,压电传感器33也会发生弯曲,并在物体77与支承装置35的接触点附近发生变形。另外,如果用手抓握带有压敏传感器17的窗框,则压敏传感器17中也会产生相同的变形。
如果压敏传感器33如上述这样发生变形,则压敏传感器33就利用压电效应而输出与变形相对应的信号。压敏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被滤波部分62执行滤波。在某些情况中,在压敏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中会含有由无用的振动分量产生的输出信号,其中振动分量是由汽车车体振动造成的。滤波部分62可去掉此类无用信号。
下面将参照图7A到7C对判断部分63和控制部分73的工作流程进行描述。图7A到图7C是特性曲线图,分别示出了滤波部分62的输出信号V、判断装置19的判断输出信号J、以及施加给电机25的电压Vm。在图7A到7C中,从上部起,纵坐标轴分别代表V、J和Vm,横坐标轴代表时间t。如果在时刻t1,开闭开关75中的自动上升开关被置于“ON”位置,则控制部分73就向电机25施加电压+Vd,使得窗玻璃执行闭合操作。在窗玻璃15执行闭合操作的过程中,判断装置19执行操作。当如图6所示那样夹住了物体77时,通过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33输出与压电传感器33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的信号,且如图7A所示那样,滤波部分62输出大于参考电势V0的信号分量。在此情况下,利用在窗框13中简单地设置压电传感器33的结构,在夹物过程中压电传感器33会略微地发生变形。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承装置35具有柔性,因而易于在夹物过程中被压扁,从而增大压电传感器33的变形量。
由于发生夹物的过程中,中空部分41也被压扁,所以能进一步增大压电传感器33的变形量。因而,压电传感器33能具有很大的变形量,而作为变形量二阶微分的加速度值也能增大。结果,压电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也被增大了。如果V相对于V0的幅值|V-V0|大于数值D0(第一变化量),则就如7B所示那样,在时刻t2输出作为判断输出的脉冲信号Lo→Hi(判断信号)→Lo。
如图7C中所示,如果存在判断信号的话,则控制部分73就响应该信号而停止向电机25施加+Vd电压,并在恒定的时间段内向电机施加电压-Vd,直至到达时刻t3,以此来使窗玻璃15下降恒定量,从而松开被夹住的物体、或避免了夹物现象的出现。在压敏传感器17上所施加的压力被释放掉的情况下,压电传感器33输出对应于变形恢复的加速度(即图7A中小于基准电势V0的较小的信号分量)的信号。
在压敏传感器17的变形过程中,V相对于V0比较值的变化取决于:压电传感器33的弯曲方向或极化状态;某电极的电压分配(其中一个电极的电压决定了基准电势);以及压电传感器33的支承方向。由于判断部分63是根据V相对于V0幅值的绝对值来判断是否发生夹物的,所以无论V与V0的比较值是正是负,都能检测出夹物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基本判断方法之外,按照如下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判断是否与物体接触来防止夹物现象的发生。
图8A和8B是特性曲线图,分别示出了滤波部分62的输出信号V和判断装置19的判断信号J。在图8A和8B中,从上部起,纵坐标轴分别代表V和J,而横坐标轴则代表时间t。
如图8A所示,如果在时刻t4时通过抓握窗框13而使压敏传感器17移动,则压电传感器33由于压电效应就会输出一个信号。结果,从滤波部分62输出一个大于基准电势V0的信号分量。
在输出信号V等于或大于预设值V1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图8B所示,如果在时刻t4时输出信号V与V的绝对值幅值|V-V0|大于V1(第一改变量),判断部分63就判断发生了与物体的接触,则输出作为判断输出信号的脉冲信号Lo→Hi(判断信号),并保持该信号。然后,当窗框13被松开、从而消除压敏传感器17的移动时,压电传感器33同样由于压电效应输出信号,滤波部分62输出小于基准电势V0的信号分量。此时,如果输出信号V等于或小于预设值V2,也就是说,如果输出信号V与V0的幅值绝对值|V-V0|大于V2(第二变化量),则判断部分63就判断出与物体脱离了接触,并在t5时刻将电平为Hi的Hi→Lo脉冲信号设定为判断信号。换言之,当检测到与物体接触时,将脉冲信号保持在Hi的电平上,并保持判断信号的输出状态,之后能检测到与物体的分离。
从时刻t4到时刻t5,控制部分39执行控制而锁定窗玻璃15的操作,即使开闭开关75通过操作而位于窗玻璃15的上方或下方,其中,在时刻t4,检测到了与物体发生接触,从而输出判断信号,而在时刻t5,检测到了与物体分开。因此,可检测到障碍物,从而可防止夹物现象的发生,由此提高了安全性。
输出信号V会根据压电传感器33被极化处理时的极性而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图中所示信号的正负性就反过来了。因而,最好将正负信号的设定值V1和V2反过来。
另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控制装置23上要被连接的那一侧可具有判断装置19的功能,从而可将判断装置19与压敏传感器17分开,使得对压敏传感器17安装工作的管理得到提高。
此外,在根据压电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判断与物体是否接触或分开的情况下,可采用图15所示的传统支承装置35。
下面,将对支承装置35的功能进行描述。
除了基本结构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17还具有这样的结构:支承装置35至少具有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39,从而在施加静态载荷时也能检测到变形,并能更可靠地对压力进行检测。
图9A到图9C示出了在压缩状态下对压力进行检测的情形:图9A是解释视图,示出了施加静态载荷的情形;图9B是解释视图,示出了进一步加大压力时的情形;图9C是解释视图,示出了检测到压力后窗玻璃缩回的状态。
如图9A所示,以窗框13被手抓握住的状态为例,在该状态中,压敏传感器17已被置于压缩状态。通常的情况是,即使在压缩方向上进一步施加载荷,压敏传感器17所产生的位移也是非常小的。因而,为了使压电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具有足够输出电平,就必须要采用具有很高敏感性的压电传感器33。因而,就会出现成本提高的问题。而在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17中,第一变形部分37通过第二变形部分39连接到窗框13上。因而,即使在初始状态就已将第一变形部分37完全压扁,如果如图9B所示,由于窗玻璃15的挤压而进一步施加了压力,也能使第二变形部分39发生显著变形。因此,在第一变形部分37被压扁的压缩状态中,压电传感器33也能发生变形,从而能可靠地获得具有足够输出电平的检测信号。当从压电传感器接受到上述的判断信号之后,窗玻璃15就停止向上,并开始下降,这样,如图9C所示,恢复到了图9A所示的原始状态。
图10示出了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39的变形特性曲线。换言之,压敏传感器17被安装在具有多个变形特性(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的支承装置35中。在整个窗框13被抓握住的压敏传感器17的初始变形阶段中,具有小宏观弹性模量(E1)的第一变形部分37相应地发生明显的变形。在达到具有恒定程度的压缩状态之后,具有大的宏观弹性模量(E2)的第二变形部分39发生变形。通过将支承装置35制成具有多级变形行为,就使压电传感器33输出的检测信号具有实现检测所需的足够电平,即使压敏传感器17处于应力状态下。
另外,除了施加静态载荷、且第一变形部分37被压扁的状态之外,当施加诸如振动的动态载荷时,第二变形部分39也能发生变形。因此,就能以低的成本对所施加的压力执行可靠的检测。
下文中,将对具有多个变形特性的支承装置的变型形式依次进行描述。与图2所示构件相同的构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略去相应的说明。
图11是剖面图,示出了第一变型形式,在该变型中,第二变形部分是与挡风雨条分开制造的。
根据该变型形式的第一变形部分37被制成与挡风雨条81分开,并被粘接到固定于窗框13上的第二变形部分83上。第二变形部分83是由弹性模量E2大于第一变形部分37的宏观弹性模量E1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变形部分83可以用硬度大于第一变形部分37的橡胶制成。
这样,第二变形部分83就被制成与挡风雨条81分开。因此,就可以提高在设计挡风雨条81时的自由度,另外,可以避免粘接到第一变形部分上,从而提高在进行材料选择时的自由度。
下面,将对支承装置的第二种变型形式进行描述。
图12是剖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变型形式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二变形部分与第一变形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在该变型形式中,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85整体形成,且第二变形部分85中具有空隙87,此空隙87小于第一变形部分37的中空部分41。空隙87可包括多个图中所示的空泡,从而形成了多个非常小的中空部分。利用空隙87,可实现在第一变形部分37被压扁之后第二变形部分85发生变形。因而,可在受到压应力作用的情况下稳定地对压力进行检测。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可通过整体模制的方法制出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因此,可简化制造过程和装配过程。
下面,将对支承装置的第三变型形式进行描述。
图13是剖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变型形式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二变形部分和第一变形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在该变型形式中,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89整体形成,且第二变形部分89具有很大的厚度,从而距离窗框13的尺寸L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其中的窗框1 3位于支承装置35的固定侧。利用该距离L,可实现:第一变形部分37被压扁,然后使第二变形部分89利用其自身弹性而变形。因此,在受到压应力作用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检测压力。在通常的情况中,由于距离L很短,所以第二变形部分89的变形量非常小。因而,不具有足够的变形余量。但通过增大距离L,可使压电传感器33更易于变形,并能稳定地对压力进行检测。另外,也便于整体模制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89。
除了根据上述几种变型形式的结构之外,还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更具体来讲,如图14A所示,如果在窗玻璃关闭过程中,有物体77对压敏传感器17进行挤压,在此情况下,如果窗框13具有很大的刚性,则压敏传感器17就不能检测到窗玻璃15对物体77的顶压。但通过将窗框13的刚性降低一个预定量,则就如图14B所示那样,当窗玻璃15压物体77时,窗框13能发生弹性变形而挠曲。利用该挠曲,压电传感器就能输出具有足够输出电平的检测信号。更具体来讲,此时窗框13就具有了第二变形部分的功能。
按照上述的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以及开闭装置,对压电传感器所发出信号的处理是变动的,或者支承装置的形状是可变的。因此,能以很低的成本就实现检测能力的提高。换言之,在向压敏传感器突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基于压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确定出从接触开始时到接触结束时的时间,并在该时间段内锁定驱动操作。另外,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已施加了静态压力,即在压敏传感器上预加了载荷的情况下再施加外力,支承装置的第二变形部分也能发生变形,从而使压电传感器能输出具有足够电平的信号,所以能可靠地执行检测。利用这些效果,能可靠地检测到障碍物,从而防止出现夹物,并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汽车窗框中的压敏传感器,还适用于,例如,汽车车体侧面上的滑动门、设置在车体顶棚上的弹性操作天窗、车体后部的电动操作舱门或电动操作行李箱,应用在这些结构上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优点。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汽车,也可应用到列车或建筑物的自动门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对加速度分量进行检测的压电传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很低的成本对物体稳定地执行高精度检测,能提高对障碍物体的检测效果和防夹物性能,并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如图2B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17包括:柔性压电元件33,其是电压型检测装置;弹性支承装置35,其具有中空部分42,用于插入和支承压电元件33。
弹性支承装置35是由例如合成橡胶或泡沫树脂元件制成的,并沿窗框13的边缘进行连接,用于通过与窗玻璃15贴合而实现封条的功能,并具有对窗玻璃15的接触部分进行缓冲的功能,该弹性支承装置在其最下端部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插入压电元件33的中空部分42。
其余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是等效的。
如图16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夹物检测装置100和开闭装置150中,弹性支承装置35的几乎全长都分别被粘附到窗框13的斜边161、以及通过拐角部分与斜边相连接的另一边上,其中的斜边与窗玻璃15的上边缘相对,而另一边,即是几乎水平与斜边161的上端相交的水平上边163。
在窗框13中斜边161与水平上边163相交的拐角部分165处,粘附到斜边161上的弹性支承装置35a和粘接到水平上边163上的弹性支承装置35b的对接端被按照预定的角度进行斜切,然后再进行粘附,从而使两弹性支承装置35a和35b中用于插入压电元件的中空部分42能如图17所示那样,在两弹性支承装置35a和35b的对接端处平滑地连通起来,其中的图17是对图16中的B部分所作的放大视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17具有这样的连接结构:在各弹性支承装置35a和35b相连通的中空部分42中插入了纵长的压电元件33,并将该元件与判断装置19相连接。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中,压电元件33是连续的。由于这一原因,在拐角部分165中不存在非压敏性的部件,可将检测窗框13压力的整个区域设为压力检测区,而不留下任何的间隙。另外,压敏传感器17是一个压电元件,其所输出的电信号与弹性变形时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因而,在压敏传感器17以弯曲状态设置在窗框13的拐角部分165中的情况下,压电元件33的弯曲部分发生了变形,但并不输出代表夹物发生的信号,直到接收到新发生的弹性变形为止。因而,设置压敏传感器17时并不存在这样的障碍:在窗框的拐角部分165处会发生误检测。
此外,压敏传感器17是一个压电元件,其可输出与弹性变形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的电信号。因而,与通过使接触线在定量弹性变形过程中发生接触而输出信号的常规压敏传感器相比,对于轻微的弹性变形,也能很快地输出指代信号。
例如,如图18A所示,在物体167被夹在图18A中窗框13的斜边161的一段内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斜边正交方向上的分力FN要远小于窗玻璃15闭合方向上的主动力F,而分力FN又是造成斜边161的压电元件33发生弹性变形的力,因而,当物体167被夹位时,只产生很小的弹性变形。但是,压电元件33输出的信号是与轻微弹性变形的变形加速度对应的。因而,在判断装置19的一侧能够可靠而迅速地检测出夹物的发生。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敏传感器17在其被设置在窗框13的斜边和拐角部分165的情况下,也能可靠而迅速地检测出夹物现象的发生。因而,在包括斜边部分和拐角部分165的窗框的整个设置区域上连续地设置了单个长条压敏传感器17。这样,只设置一个压敏传感器17就足够了。结果,可将打开部分所需要的压敏传感器17的数目减少到一个,从而如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能容易地对从压敏传感器17引出的一条线路进行处理。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开孔中的压敏传感器17被设计成单个的长条压电元件33。因而,例如在上述物体被夹在斜边161中、且此时压向物体接触部分的弹性变形很小的情况中,则如图19所示那样,在由物体的接触而产生的压力FN的作用位置处,单条连续的压电元件33会受到牵拉,且与物体相接触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也发生变形,从而使接触部分的周围区域从图19中实线所示状态变为虚线所示状态,并通过周围的变形而输出一个与变形加速度相对应的信号。因而,整个压电元件33可输出很大的检测信号,从而能可靠而迅速地检测出物体的接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压电元件33是由混合物压电元件制成的,该混合物是通过将氯化聚乙烯与压电陶瓷粉末混合起来而形成的。采用这样的结构,压电元件33可保持一定的柔性,鉴于该柔性,压电元件在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时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形。因而,对于车辆前门窗框上的斜边部分,当发生夹物时,作用力是一个较小的分力,其小于用于闭合窗玻璃的作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压电元件33能在发生夹物时产生很大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可靠而快速地检测夹物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连接有上述压敏传感器17的开闭装置150中,在闭合作为开闭构件的窗玻璃15的操作过程中,在窗玻璃15和窗框13的边缘之间夹住了物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所述连接结构的压敏传感器17就能可靠而快速地检测出夹物的发生,并基于检测结果停止执行开闭构件的闭合操作,或立即开始执行开闭构件的开启操作。因而,能可靠地避免由于对夹物的检测延迟或检测失效而造成的事故。
因此,对于需要防止手或手指由于被夹在电动车窗装置中而受伤的情况,所述开闭装置150是非常适合的,其中,所述电动车窗利用电动机来开启或闭合车辆的窗玻璃的。
下面,将对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0A到20B示出了汽车后座一侧车门部分的两种示例结构。图20A示出了这样的结构:除了窗框81a、81b和81c之外,还设置了分隔框架82,并在分隔框架82和窗框81a、81b和81c之间设置了固定窗83,窗玻璃84可在窗框81a、其所连接的导轨85、分隔框架82、以及框架82所连接的导轨86之间无间隙地上升和下降。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为了防止物体被夹,仅需在窗框81b中设置压敏传感器17就可以了。
但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如图20B所的不带有分隔框架的结构设计。对于这样的结构,当窗玻璃84上升或下降时,在窗玻璃84和窗框81c之间会出现间隙。为此,必须要防止物体被夹在该间隙中。但是,当普通的接触型压敏传感器被安装到斜边窗框81c中时,由于接触线的连通导致检测的失误或由于作用在压敏传感器上的压力变为如上所述的分力。结果,出现了不能迅速地检测出物体的被夹的缺陷。
因而,通过在窗框81c中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由于该压敏传感器是由压电元件构成的,所以能迅速输出代表轻微弹性变形的信号。这样,就能可靠而快速地检测出在窗框81c和窗玻璃84之间是否夹住了物体。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17中的压电元件33可以被弯曲,所以其可被设置成从窗框81c延伸向窗框81b。在此情况下,用一个压敏传感器就能检测窗框81b和81c两个区域的夹物现象。
优选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弹性支承装置35应经过高摩擦处理,使得:在和至少在窗框的斜边部分的区域内的物体接触时,物体难于沿压敏传感器的设置方向在表面上滑动。因而,可防止物体随着窗玻璃的移动而在弹性支承装置35的表面上滑动。
所述的高摩擦处理包括如下的几个具体示例。更具体地,可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高摩擦处理:在对弹性支承装置35进行挤压成型的同时,形成很小的凹凸形状;利用挤出成型工艺形成弹性支承装置35、然后压上热模而形成褶皱表面的方法;以及在模制成型之后利用砂轮、砂纸在弹性支承装置35的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分,并对此表面作粗糙化处理的方法。另外,可对弹性支承装置35的表面作涂层处理。例如,可采用尿烷基或环氧树脂基材料等具有很好静摩擦系数的材料、以及粘度很低的粘性材料作为其中的涂层材料,从而形成具有高摩擦性的涂敷层。此外,还可用很少滑脱的材料来制造弹性支承装置35。
另外,在橡胶材料通常用于诸如汽车的工业品的情况下,为了减小摩擦并提高美观性和耐久性,广泛采用在表面上设置低摩擦涂层的方案。弹性支承装置最好具有高摩擦性。因而,弹性支承装置35的整个表面或部分表面应当是这样的表面:其可露出不带有任何低摩擦涂层的材料表面。更具体来讲,至少用于检测物体的那一部分未经过低摩擦涂敷处理,而是在诸如挤压模制的材料处理之后变成几乎确定的表面状态。然后,如果必要,可将用于检测物体的部分遮挡住,并对其它部分作低摩擦涂敷处理。这样,通过简单地改变制造工艺,就能在弹性支承装置35上形成高摩擦的表面。
优选地,高摩擦处理并不仅限于弹性支承装置35,也可按照相同的方式对挡风雨条14(见图2B)进行该处理。
尽管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图2B所示的弹性支承装置35。但应当明白,也可采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的具有第一变形部分37和第二变形部分39的弹性支承构件35。
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的应用目的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后座或前座的电动车窗装置。如图21所述,它们还可应用到电动操作后门车窗175上,其中的电动车窗175用于电动地操作窗玻璃173,使其相对于汽车后门170的窗框171开启和闭合。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汽车窗框中的压敏传感器,而是,例如,可应用于汽车车体侧面上的滑动门、设置在车体顶棚上的可开启天窗、位于车体后部的电动后掀门或电动行李箱,且能产生与上述相同的优点。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应用在汽车上,而是可应用于列车或建筑物的自动门上。
根据本发明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压敏传感器是压电元件,用于输出与弹性变形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的电信号。因而,即使压敏传感器以弯曲状态设置在拐角部分中,也不会输出指代发生夹物的信号,直到所设置的弯曲部分由于对物体进行夹挤而产生新的变形为止。这样,可在窗框等的拐角部分处设置压敏传感器。另外,所述压敏传感器是压电元件。因而,与通过使接触线在定量弹性变形过程中发生接触而输出信号的常规压敏传感器相比,对于轻微的弹性变形,也能很快地输出指代信号。例如,在压敏传感器被设置在窗框斜边的情况中,能可靠而快速地检测出夹物现象的发生。
因此,可在包括斜边部分和拐角部分的整个窗框设置区域内连续地设置单个的长压敏传感器,且只设置一个压敏传感器就足够了。因此,可将一个打开部分所需要的压敏传感器17的数目减少到一个,从而易于对从压敏传感器引出的连线进行处理。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中,在对开闭构件执行闭合操作时,当有物体被夹在了开闭构件与打开部分的边缘之间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相连接的压敏传感器就能可靠而迅速地检测出夹物现象的发生。基于该检测结构,停止执行开闭构件的闭合操作,或者立即开始对开闭构件执行开启操作。因而,就能可靠地防止由于对夹物的检测延迟或检测失效而造成的事故。相应地,在车辆上利用电动机来开启和闭合窗玻璃的电动车窗装置中,这种开闭装置非常适于防止手或手指由于被夹住而受伤。

Claims (28)

1.一种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该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以及
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
该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分,该部分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并用来增大压敏传感器的变形;以及
第二变形部分,其具有第二弹性模量,该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分具有中空部分和侧壁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是分开制造的,并被彼此接合到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形部分与汽车挡风雨条的一部分整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形部分是汽车的窗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变形部分和第二变形部分整体形成,且第二变形部分具有小于所述中空部分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压敏装置是由混合物压电元件模制而成的,所述混合物是通过氯化聚乙烯与压电陶瓷粉末混和而形成的。
8.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其包括:
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该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以及
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
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分,该部分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并用来增大压敏传感器的变形;以及
第二变形部分,其具有第二弹性模量,该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模量;以及
判断装置,其基于压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压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第一改变量时,判断装置输出判断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压敏装置的输出信号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改变量之后,判断装置保持所述的判断信号,直到压敏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第二改变量时为止,其中,后来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先前输出信号的极性不同。
11.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用于驱动开闭部分的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工作,因而,在开闭部分执行闭合操作时,如果判断装置确定出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接触,则使开闭部分停止执行闭合操作,或者使开闭部分执行开启操作。
12.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其包括:
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合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该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以及
判断装置,用于根据压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相接触;
其中,压敏传感器包括压敏装置和支承装置,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以及
当压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第一改变量时,判断装置输出判断信号,且在输出判断信号之后一直保持该判断信号,直到压敏装置输出的信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第二改变量时为止,后来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先前输出信号的极性不同。
13.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
物体检测装置,其包括:
压敏传感器,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打开部分的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来检测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该输出信号是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产生的;以及
判断装置,其基于压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相接触;
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压敏装置,用于产生与变形相对应的输出信号,以及支承装置,用于将压敏装置支承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上,并且
当压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达到预定的第一改变量时,该判断装置输出判断信号,且在输出判断信号之后一直保持该判断信号,直到压敏装置输出的信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第二改变量时为止,后来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先前输出信号的极性不同;
用于驱动开闭部分的驱动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工作,从而,在开闭部分执行闭合操作时,如果判断装置确定出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接触,则使开闭部分停止执行闭合操作,或者使开闭部分执行开启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为长条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是柔性的,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以及
在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将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插入弹性支承装置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为长条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是柔性的,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以及
在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将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插入弹性支承装置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为长条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是柔性的,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以及
在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将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插入弹性支承装置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为长条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是柔性的,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以及
在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将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插入弹性支承装置内。
22.一种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分的至少之一中,其中的打开部分具有斜边,且另一侧边通过拐角部分与该斜边相连接,开闭部件用于开启和闭合所述的打开部分,该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用于检测在打开部分和开闭部分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
其中,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为长条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在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并至少设置在打开部分的斜边上。
23.一种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设置在打开部分与开闭部件的至少之一中,其中的打开部分具有斜边且另一侧边通过拐角部分与斜边相连接,开闭部件用于开启和闭合所述打开部分,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用于检测在打开部分和开闭部件之间是否有物体被夹住;
其中,压敏传感器具有柔性,并被制成长轴状,其被插入到弹性支承装置中,该弹性支承装置要被支承到打开部分或开闭构件上,以及
在包括斜边与另一边的区域中,将单条连续的压敏传感器插入弹性支承装置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用于输出电信号,该信号与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加速度相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压敏传感器中的压电材料元件是由混合物压电元件制成的,其中的混合物是由氯化聚乙烯和压电陶瓷粉末混合而成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承装置的表面经过了高摩擦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个弹性支承装置或其一部分表面是没有任何涂层、并因而裸露的表面。
28.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
压敏传感器,该传感器连接到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压敏传感器连接结构上;
判断装置,用于根据压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与压敏传感器接触;
开闭装置,用于对开闭构件进行操作,来开启和闭合所述打开部分;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对开闭装置进行控制,因而,当判断装置响应于压敏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而确定发生了与物体相接触的情况时,能够停止开闭构件的操作,或者使开闭构件执行开启操作。
CNA03103182XA 2002-12-17 2003-01-31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Pending CN15085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5427/2002 2002-12-17
JP2002365427 2002-12-17
JP382296/2002 2002-12-27
JP2002382296A JP2004210124A (ja) 2002-12-27 2002-12-27 感圧センサの取付構造及び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523A true CN1508523A (zh) 2004-06-30

Family

ID=3239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03182XA Pending CN1508523A (zh) 2002-12-17 2003-01-31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883382B2 (zh)
EP (1) EP1431095A1 (zh)
KR (1) KR20050086679A (zh)
CN (1) CN1508523A (zh)
AU (1) AU2003202807A1 (zh)
WO (1) WO200405483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771A (zh) * 2009-09-07 2011-04-13 索尼公司 传感器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2470735A (zh) * 2009-08-05 2012-05-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翻盖驱动装置中接合器的触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8453A (zh) * 2009-07-09 2012-07-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闭合装置的方法以及闭合装置
CN101384789B (zh) * 2005-12-15 2012-12-2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可打开的车辆顶盖
CN103144520A (zh) * 2013-03-28 2013-06-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天窗组件
CN104309452A (zh) * 2014-10-08 2015-01-28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
CN110596779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CN110618468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CN111771255A (zh) * 2018-02-15 2020-10-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夹入检测开关以及夹入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1325B2 (ja) * 2002-10-01 2006-10-11 アスモ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WO2004063689A1 (ja) * 2003-01-16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感圧センサ及び物体検出装置
US20050238757A1 (en) * 2004-04-23 2005-10-27 Niewels Joachim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ejection from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ing active material elements
US7873738B2 (en) * 2004-04-23 2011-01-18 Motorola Mobility, Inc.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ystem timeout timer method
DE102005005185B4 (de) * 2005-02-03 2007-04-12 Daimlerchrysler Ag Schaltanordnung für ein Schaltelement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s Fahrzeugflügels
DE202005011044U1 (de) * 2005-07-06 2006-11-16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ensorsystem für eine Einklemmschutzvorrichtung
US7504943B2 (en) * 2005-07-27 2009-03-17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bject detecting apparatus
JP4571569B2 (ja) * 2005-10-13 2010-10-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接触検出装置並びに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US20070095595A1 (en) * 2005-11-02 2007-05-03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France Anti-squeeze method utilizing airbag information
JP2007137555A (ja) * 2005-11-16 2007-06-07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安全装置
DE102006026926C5 (de) * 2006-06-09 2010-05-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r Verklemmung eines Sitzes
DE102008060985A1 (de) * 2008-12-06 2010-06-1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Prüf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Prüfverfahrens
DE102009025848A1 (de) * 2009-05-20 2010-11-25 Phoenix Conveyor Belt Systems Gmbh Leiterschleif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Fördergurt
US8493081B2 (en) 2009-12-08 2013-07-23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and sensor hook-on attachment principle
US9234979B2 (en) 2009-12-08 2016-01-12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KR101017096B1 (ko) * 2010-09-30 2011-02-25 (주)펄스테크 장애물 감지용 센서스트립 및 그 결합구조
TW201347728A (zh) * 2012-05-17 2013-12-01 Ind Tech Res Inst 生理訊號感測結構及包括所述生理訊號感測結構的聽診器及其製造方法
US9477003B2 (en) * 2013-03-15 2016-10-25 Magna Closures Inc. Combination capacitive and resistive obstacle sensor
JP6335104B2 (ja) * 2014-11-17 2018-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力センサの故障検出装置
FR3038334B1 (fr) * 2015-07-03 2017-07-2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fil de joint antipincement
JP2017020174A (ja) * 2015-07-07 2017-01-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挟み込み検出用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75182A (zh) * 1972-11-20 1974-07-19
JPS6462578A (en) * 1987-09-02 1989-03-09 Aisin Seiki Drive controller for opening covering material
DE3818456A1 (de) * 1988-05-31 1989-12-14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uer eine automatisch bewegte fenster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5051672A (en) * 1989-04-28 1991-09-24 Kabushiki Kaisha Riken Automatic window/door system
US5554907A (en) * 1992-05-08 1996-09-10 Mitron Systems Corporation Vehicle speed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5621290A (en) * 1993-10-18 1997-04-15 Draftex Industries Limited Movable-window safety device
US5770914A (en) * 1995-03-10 1998-06-23 International Game Technology Illuminated piezoelectric switch
FR2732927B1 (fr) * 1995-04-11 1997-06-06 Hutchinson Coulisse, son procede de realisation et leve-vitre comportant une telle coulisse
GB9509184D0 (en) * 1995-05-05 1995-06-28 Draftex Ind Ltd Movable window safety device
GB2300732B (en) * 1995-05-12 1998-12-09 Standard Prod Ltd Window sealing system with piezo-electric cable anti-trap sensor
JPH10132669A (ja) * 1996-10-30 1998-05-22 Whitaker Corp:The ピエゾ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US5949207A (en) * 1997-09-03 1999-09-07 Eaton Corporation Auto window switch and obstacle detect/protect with override
JP2000103228A (ja) * 1998-07-31 2000-04-11 Asmo Co Ltd 窓枠感圧装置
US6747399B1 (en) * 1999-05-13 2004-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essure-sensitive sensor, object detecting device, and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6377009B1 (en) * 1999-09-08 2002-04-23 Harald Philipp Capacitive closure obstruction sensor
JP2001153734A (ja) 1999-11-29 2001-06-08 Asmo Co Ltd 感圧センサ及び圧力検出装置
JP3680700B2 (ja) 2000-05-17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感圧センサ、物体検出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789B (zh) * 2005-12-15 2012-12-2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可打开的车辆顶盖
CN102598453A (zh) * 2009-07-09 2012-07-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闭合装置的方法以及闭合装置
US8843278B2 (en) 2009-08-05 2014-09-23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activation of a coupling in a damper actuator
CN102470735A (zh) * 2009-08-05 2012-05-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翻盖驱动装置中接合器的触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70735B (zh) * 2009-08-05 2015-04-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翻盖驱动装置中接合器的触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12771B (zh) * 2009-09-07 2014-03-19 索尼公司 传感器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2012771A (zh) * 2009-09-07 2011-04-13 索尼公司 传感器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3144520A (zh) * 2013-03-28 2013-06-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天窗组件
CN103144520B (zh) * 2013-03-28 2015-06-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天窗组件
CN104309452A (zh) * 2014-10-08 2015-01-28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
CN111771255A (zh) * 2018-02-15 2020-10-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夹入检测开关以及夹入检测方法
CN111771255B (zh) * 2018-02-15 2023-08-11 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夹入检测开关以及夹入检测方法
US11788338B2 (en) 2018-02-15 2023-10-17 Proterial, Ltd. Pinch detection switch and pinch detection method
CN110596779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CN110618468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65457B2 (en) 2007-01-23
WO2004054834A1 (en) 2004-07-01
EP1431095A1 (en) 2004-06-23
AU2003202807A1 (en) 2004-07-09
US20040112139A1 (en) 2004-06-17
US6883382B2 (en) 2005-04-26
KR20050086679A (ko) 2005-08-30
US20050103117A1 (en) 2005-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8523A (zh) 压敏传感器,物体检测装置及其打开、连接结构和开闭装置
CN1288321C (zh) 压敏传感器及对象检测装置
JP726901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の取付構造
CN1521031A (zh) 电容传感器及开关体夹入检测装置
CN1738955A (zh) 夹物检测设备和开启/关闭设备
CN1739011A (zh) 压力传感器、物体检测设备、开/关设备及制造压力传感器的方法
CN108695095B (zh) 触摸传感器单元
CN1508032A (zh) 接触探测装置和安装其的车辆
CN1596389A (zh) 车辆开/合体的控制部件
CN1739010A (zh) 压敏传感器和物体探测器
CN1780969A (zh) 用于移动体的移动装置以及开/关控制装置
CN1802487A (zh) 移动体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设备
JP3740947B2 (ja) 挟み込み検出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JP2000343937A (ja) 挟み込み検出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JP2004316087A (ja) 移動装置
JP2001165784A5 (zh)
JP2001201409A (ja) 挟み込み検出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JP2001059381A5 (zh)
JP2005153614A (ja) 昇降ドアガラスの保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